查看原文
其他

【性别梦推荐】关于Gender Nonconforming,我们可以怎样去认识?

船思 性别梦GenderDream 2024-01-24


文|小猪


1


GNC是Gender Nonconforming的常用缩写。


这是一个人们用来形容自己的词汇,可以大致翻译为「不遵循性别常规(或规范)」。


通过这篇文章,笔者想要探索目前大家和GNC这个词是如何互动的(至少在英语语境里)。


GNC通常会指一个人打破了关于性别的惯常期待,或者扩展了性别表述或身份理解的边界,其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身份标签。


不论一个人是否自我认同为非二元,是否自我认同为跨性别,GNC都可以对其来说具有意义。


比较活跃的一个倡议者是艺术家Alok Veid-Menon,其形容自己为非二元和GNC。


给笔者留下印象较深的是,其非常自信,重新定义社会中以白人审美为主流的「美」。


但同时,Alok也强调GNC的「美」不应该变成性少数群体证明自己的负担,不应该掩盖物质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更不应该被局限在舞台上而被排除在日常场合之外。


艺术家Alok。本文配图来自网络(下文不再重复)


性别是丰富多彩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性别的体验更是可以多种多样。


在阅读了一些相关讨论后,笔者感到GNC似乎既可以向前看又可以向后看。


一方面,GNC带有「颠覆性」,强调个体的探索、想像、创造和自我定义。


另一方面,GNC又带有「解放性」,因为这个概念帮助我们反思历史过程中,尤其是以全球北方(即Global North)为主的殖民活动所强加的二元性别,是如何制造出「常规」的。


毕竟如果我们「不遵循常规」,我们还需要问这是谁的常规。


因为二元性别逐渐根据种族、阶层等因素定义出特定的「异类」,不同群体对「常规」的体会也有重要的不平等之处。


另外,这也鼓励我们去认识历史上一直存在但被抹除或边缘化的多元性别传统,例如印度的海吉拉、北美的双灵。


当然,这两方面也是互相联系的,因为多元性别传统并不仅静态地存在于过去。


总的来说,虽然在殖民框架下,「非常规」似乎表明一个人被孤立(特立独行、难以想象),甚至在跨性别社群中制造「向二元性别靠近是默认」的压力,但不遵循性别常规的生活在事实上应该被看作可能的、被欲求的,甚至日常的。


2021年纪录片Being Thunder的双灵主人公Sherenté Harris


此外,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找一下Kit Heyam的《成为跨性别之前:性别的新历史》。


作者在这本面对大众的书里,用去殖民视角探索了「历史上那些具有争议并和文化/社会角色/性吸引/艺术表演分不开的不遵循性别常规」。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GNC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比「跨性别」这个当代范畴更灵活的历史研究框架。


当然,GNC这个概念也提醒我们注意到,社会中因为男女角色帮助维持利益关系而存在的性别规训。


我们只需要看到类似「(研究表明)不遵循性别常规的孩子更容易遭到虐待」这样的新闻标题,就可以认识到,被殖民的生活方式常无法在现有空间的拘束下展开。


Halberstam在《跨*》里也指出,最底层的GNC人群尤其依靠一些性别规训格外严格的社会机构,这使其生存机会受到更多威胁。



2


除了自我创造、去殖民和系统中存在的暴力,GNC还可以引起什么样讨论?


这里笔者也想提一下,Kadji Amin相对激进、有些唱反调的文章《我们都是非二元:一系列意外的简史》。


在这篇文章里,Amin认为当下西方性与性别范畴的发展史,揭发了一个越发理想化、越发无效的系统。


性与性别更明确地区分后,「跨性别」吸收了原本包括于甚至定义「Homosexual」的「反常性别」,「同性性吸引」则理想化了「异性性吸引」作为对立面。


「跨性别」又对应了「顺性别」身份,但所谓内心和指派性别「和睦」的顺性别者不如说是跨性别群体的「发明」,其实并不存在,更不是有现实社会体验的群体。


衍生出来的「异性性吸引」和「顺性别」都不是有实际内容的社会范畴,但是它们的固化却使一些尤其偏女性气质(Femme)的GNC群体被重新定义而失去了「合理性」。


「非二元」的发明吸引了对顺/跨不适的人群,但「非二元」作为后来的伞式词,同样不代表一个有共同社会现实的群体,反而加重了「内在身份认同」的主导。


「非二元」只是和「二元」对立,甚至可以看作一种和生活方式无必然联系的自我定位方式。


Amin由此否认「非二元」是一种对殖民体系的反抗,因为当下的「非二元」实际上是「基于西方思想中一个根本的二元对立,即个体的自我主权和(通常种族化的)传承下来的社会纽带」。


我们该怎样反思这个模型呢?


Amin呼吁我们创造新的、基于社会经历而不是内在「认同」的身份范畴。


笔者还在消化Amin的观点,因为这是对异/同、顺/跨、非/二元体系的全面系统性反思。


但回到原来的主题,也许我们可以思考GNC和「性别认同」的关系。


GNC似乎更基础,更能反映社会关系,那么如何将其发展为更有动员力的系统呢?这个问题留给读者。


3


作为一个标签,GNC似乎还没有比较好的中文翻译(现在尽管也有一些译法,但可能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尽量使用GNC,偶尔也用「不遵循性别常规」。


与其相近的词汇还有「Gender Expansive」(扩展性的)和「Gender Variant」(有不同性的)。


这些词的意味在有些语境里稍有不同,比如PFLAG网站表示「Gender Expansive」更多是家长和同盟而非LGBTQ+群体使用,也有人认为「Gender Variant」更接近科学用语,不能和医学化性别叙事拉开足够距离。


不过说到底,我们应尊重每个人选择形容自己方式的权利。


但这三个词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引出一个新的讨论中心,即未成年人。


「非二元维基」上,GNC被形容为北美成年人和家长常用来称呼孩子的标签,可以借此避免至少在目前语境里显得板上钉钉的「跨性别」或「女同」「男同」等。


各类文献里,「不遵循性别常规的儿童」也是常会出现的范畴,其似乎已经作为一个「问题」出现在公众眼前。


童书《朱利安是条美人鱼》


随着「跨性别」获得越来越高的能见度,关于未成年人的方面也备受关注。


童年对性少数群体来说并不是陌生的话题,尤其考虑到很多自传都从小时候说起。


但「跨童年」在当下不仅事关隐藏、探索、创造或创伤——越来越多国外家长和社会机构(也包括不少国内的)都开始思考,如何在不断革新的性别意识下养育孩子,尤其是「跨性别或不遵循性别常规的孩子」。


法国2020年的纪录片《小女孩》(Petite Fille),就讲述了7岁的Sasha生活中的幸福和困难。


影片拍得很美,让人意识到跨性别儿童出现在家庭中是独特又普通的。


《小女孩》剧照


因为公众不习惯跨性别未成年人这个形象,「跨孩」显得像一个「新现象」。


不难想象,「跨孩」迅速成了政治纷争的棋子。正如美国女权运动还未能解决强烈政治反弹的后果,跨性别维权运动也引起了道德恐慌。


上周,不止一个州签署法规,侵犯未成年人获得合理医疗照护的权利,将其健康甚至生命置于危险中。


GNC在这样背景下的使用可以引发一些思考。(不过笔者没有足够背景知识去全面探索关于未成年人的讨论,建议感兴趣的读者额外做些研究!)


笔者认为,GNC这个概念的开放性反映了维权运动的成功,但也承担了关于性别复杂性的焦虑。


尤其考虑到围绕着医疗照护的政治压力,未成年人身上的「不遵循性别常规」特质需要被诠释,其自我认知也遭到成年人质疑。



许多学者都探讨了「跨孩」:


社会学家Meadows在《跨孩》里,描绘人们围绕「跨孩」发展出来的新的性别归类过程。


其中,面对孩子未来要做的抉择,想理解什么会影响孩子或想帮助孩子构建一个稳定身份的家长,对作为GNC成年人的Meadows展示出了不同期待,投射出关于性别的各种理解。


理论学者Halberstam在《跨*》里思考了家庭模式的再生。


过去,GNC未成年人的出现使得家庭教育显得失败。当今,尤其中产家庭可以靠「跨孩」展现「进步」,将价值重新带回常规家庭。


家庭也为「跨孩」想象了一条成长路线,重新制造一个「整体」,不同于老一代非血缘跨性别社群更碎片化、更革新的重组家庭。


历史学家Gill-Peterson则在《跨孩的历史》里讨论了「跨孩」如何成了(白人)「可塑性」的医学问题。


另外,「跨孩」被当作解读「跨性别」的工具,同时又被用于抹除「跨性别」:家长和医生似乎都想把性别定位在「头脑」里,尽量用医疗过渡去重现「自然二元性别」。


这些人想要定位「跨性别」,但并不是因为跨性别存在本身被当作一种被欲求的存在。



也许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跨孩」本身意见的缺失。


「跨孩」们更多被用作别人想法和需求的投射对象——其GNC性质与其说意味着创新或解放,不如说是一个问号。


GNC未成年人在当下引发的道德恐慌,便正是围绕着性别认知会不会被社会影响这一问题。


回应这一问题,在Kristina Olson进行的一个长期研究的结果里,GNC未成年人中「GNC程度」最高的对象,是最后选择作为跨性别进行性别过渡的对象。


Olson也通过调查表明,进行社会过渡不会使得一名未成年人「内心更加GNC」——其和非跨性别未成年人的性别认知模式难以区分。


这些结论可以用来表明,跨性别未成年人并非是被人「推着」产生了自我认知混乱,也不是时代潮流的产物。


不过,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性别身份」是不是一个不变的内在本质吗?也许不能,但它们会不会鼓励人们这样想?


Gill-Peterson通过历史研究指出,跨性别未成年人并非是「新的现象」,在历史记录中是能找到其身影的。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认真对待和倾听未成年人,抓住这个历史机会去为其创造更好的环境。


「信任家长,不信任政客」牌子前的抗议者:几位学者另一个共同的考虑是,不同世代的北美跨性别社群之间会不会出现鸿沟?当代跨性别维权运动的一大主力军是家里有GNC未成年人的家长和同盟。几位作者都认可家长的贡献,但也纷纷表达了担忧


4


我们使用的语言和我们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希望这篇文章对GNC这个概念的杂谈,多少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参考文献

https://thefunambulist.net/magazine/against-genocide/on-killing-trans-children


https://19thnews.org/2023/03/tennessee-drag-trans-youth-ban/


Amin, Kadji. “We are All Nonbinary: A Brief History of Accidents.” Representations 1 May 2022; 158 (1). 

doi: https://doi.org/10.1525/rep.2022.158.11.106


Gill-Peterson, Jules. Histories of the Transgender Chil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8.


Halberstam, Jack. Trans*: A Quick and Quirky Account of Gender Variabil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8.


Hayam, Kit. Before We Were Trans: A New History of Gender. Seal Press, 2022.


Lehner, Ace. “Trans Self-Imaging Praxis, Decolonizing Photography, and the Work of Alok Vaid-Menon.” Refract: An Open Access Visual Studies Journal, 2, 2019.


Meadow, Tey. Trans Kids: Being Gendere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9.


1

END

1


推荐阅读

【访谈视频】Ada:我是女性主义者,但我讨厌月经

【访谈视频】Kiva:来月经的人都是女性吗?月经紊乱是一种病吗?

一名跨性别男生的月经日记

他是一名来月经的男孩


看见非二元性别

水性别?猫性别?走进「荒唐」外表下的新异性别

如何看待性少数运动与女权主义的关系?


曾经医学硕士在读的TA,辍学投身平权运动

与一位跨性别男性的相识,让TA打开了多元性别认同的大门

面对「你根本不够跨性别」的指责,他一笑而过

在校园霸凌和PTSD中幸存的非二元性别者


身为跨男的他,因为不是女孩子而被心动女生拒绝

母亲陪同他完成了手术

一名跨性别男生努力走出遭受被指派女性性侵的阴影

出柜后,父亲说让他「自己克服一下」


大二出柜时,妈妈嫌我告诉她太晚了

一名少数民族跨性别女孩的自白

一名80后跨性别女生,选择以平和态度拥抱世界

以磨难和霸凌为茧,舞蹈令她成为独一无二的蝶


欢迎扫码联系田倞加入

跨性别议题交流群



关于跨性别,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性别梦推荐】关于Gender Nonconforming,我们可以怎样去认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