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性别梦推荐】关于身体呈现、身体消费与身体规训,我们可以这样看待

船思 性别梦GenderDream 2024-01-24


文|Wendy YUAN


身体(Body)议题是当下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哲学、历史学、文化研究、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都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除了生物意义上的身体或者是肉体(Flesh),身体同样也作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常常作为社会性的主体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讨论研究。


本期《跨讲坛》聚焦身体议题,从身体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he Body)的视角出发,关注身体的社会属性,探索身体呈现、身体消费以及身体规训与社会性别议题的交叉。


Photo by Christopher Campbell on Unsplash


身体的性别符号意义表达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由于「人的符号特性和人类活动的符号本质」,身体作为一种符号,能够表达独特的符号意义,进一步「凸显了身体作为建构社会以及表征社会的符号功能」。[1]


在性别文化背景下,身体是被性别文化建构的,具有性别属性,故身体常常作为一种性别符号进行意义的表达。


以短视频中的身体传播为例,随着互联网和媒介技术的发展,身体通过影像技术得以进行爆炸式的网络传播,实现了身体的数字符号「在场」,不局限于时空。


媒介技术与她经济的共同作用下,身体的性别符号化被进一步推动,具体来说,「短视频的时空场域再造、剪辑美化特效和影像肢解技术等使得身体成为有价值的传播介质、想象载体和视觉化符号」。[2]


短视频的实时性和便利性使得视频内容能更快地到达受众,短视频中宣扬的「筷子腿」「高颅顶」「冷白皮」和「蚂蚁腰」视觉符号令人眼花缭乱,其显示的底层逻辑是「白瘦幼」的身体审美。


短视频通过华丽的视觉符号打造了一幅幅关于女性身体的美丽神话,这不仅体现了当前社会性别意识对女性身体的过分苛求,其催生的身体焦虑问题(Body Anxiety)也日益严重。


中青校媒的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2063名高校学生中,高达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女性的焦虑感更强,更在意外界的社会评价。[3]


究其原因,社交媒体上呈现的美丽身体使得学生在对比自己的身体时产生了焦虑情绪。


学者曾丽红和叶丹盈对身体焦虑给出了更详细的学术解释。


两位学者认为,女性的身体焦虑来自「社会文化机制和微观性别政治对女性身体严苛的规训与监视」。


这种「生理焦虑」会催生出负面的身体意象(Body Image),而且我们需要警惕这背后的深层意义:「男权在貌似女性意识弥散的新媒体环境下,会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对女性进行情境改造式的性别控制、规训和操演。」[4]


Photo by NIKITA SHIROKOV on Unsplash


消费文化下的身体议题


讨论身体议题需要思考其所在的时代背景。随着经济水平和生产力不断提高,我们迎来了消费社会,即「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5],身体也包括在内。


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剖析了身体消费(Physical Consumption)的概念,在《消费社会》一书中将身体视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商品。


鲍德里亚在文章中提到:「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6]


身体作为「最美的消费品」,当今消费社会下的消费文化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审美观念。


学者陶东风提出了当今消费文化背景下的「身体的审美化」现象,具体是对身体外貌的关注:


「对于快感、欲望、差异、风格、外表这些非功利因素的强调变得越来越突出,而且成为自我认同的核心之一,特别是女性,她的自我感觉、自信、自卑常常都与身体的外观紧密联系在一起。」[7]


消费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身体消费,即「使人的性和肉体进行自我消费」:「一方面性和肉体被当作资本进行运作」,反过来身体「又被当作消费的对象进行消费」。[8]


这本质就是一种符号消费。化妆、医美、护肤、减肥健身等等对身体投入的消费,都属于身体消费的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身体消费有时也受到性别气质的约束。


在自我的身体建构与消费中,受到二元对立的性别秩序影响的人们,往往按照传统的性别气质进行身体的消费和自我驯化,「阳刚」的传统男性气质和「柔美」的传统女性气质成为部分人趋之若鹜的身体美学追求。


学者林滨和邓琼云剖析了这种身体消费的差异,并解释了男性的身体消费逻辑:「身体消费对于男性而言,同样具有内在需求。在生产型社会里,身材健硕、肤色健康等富有『男性气质』的男性似乎更受社会欢迎」。[9]


近年来的消费数据显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是「去性别化的身体消费趋势」。


2018年,唯品会和京东一同发布了《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报告的数据显示,人们的身体消费并没有呈现出很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消费的边界逐渐变得越来越模糊」。


其中,有代表性的消费特点表现为「男性服饰、美妆市场持续升高」和「女性成就手游市场和运动户外产品」。[10]


这个现象符合学者林滨和邓琼云关于身体消费的性别差异分析:「『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界线并不是泾渭分明,甚至二者处于相互糅合和交叉式呈现。」[11]


因为消费的本质,就是一场具有整体性的日常生活中的「美学的建构」。


Photo by Ali Kircchinbauer on Unsplash


社会性别对身体的规训


在上述的身体符号化和身体消费过程中,身体不可避免地受到权力主体的「凝视」(Gaze)。


凝视理论框架下,权力主体实施「看」的动作,身体作为「被看」的对象。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身体失去了主体的能动性,沦为了客体化的产物。


这种凝视的过程体现了身体所在权力场的权力关系,其背后是身体规训机制在起作用。


这里要引入身体规训理论。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在专著《疯癫与文明》和《规训与惩罚》中提出「身体规训」的概念和「微观权力观」,将权力引入身体议题,认为权力会对身体进行监视和规训,具体的规训机制通过「全景敞视」监狱实现。


以高跟鞋为案例,高跟鞋起源于古代欧洲,发明的目的是避免地面上的污垢尘土弄脏袜子和裤子,主打生活的实用性,而后来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变成美学的建构产物。


学者甘雪慧和甘月文通过梳理高跟鞋的发展历史发现,高跟鞋从男女皆可穿转变成女性独有,分析认为高跟鞋是「女性身体的象征符号」,高跟鞋作为女性的日常穿戴专属,规训了女性的身体,「体现了男女性别的区隔」,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12]


消费文化主导的身体消费背后存在着规训的权力。


学者赵方社认为,消费主义本就是一场「新的身体规训」,大众媒体通过「选美、健身、广告、养生等节目、商业广告和身体展示」等手段,「建构理想的身体影象」和鼓吹强势的身体美学标准,「引导人们以此为标准来改造自我」,推动受众的身体自觉成为了「欲望、消费的身体」[13] ,受众在媒体塑造得美丽身体标准中自觉地规训自己的身体,甚至甘之如饴。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规训不同于福柯所提到的监狱、学校和工作场所等强硬的规训机构——大众传媒的规训是潜移默化且非暴力的,十分具有迷惑性。


近年来,有关部门意识到部分流量媒体对于加重身体焦虑的负面作用,尝试通过执法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整治医美广告的不良乱象,「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以及使用患者名义或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等医美广告」。[14]


如今,身体议题的研究也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渐得到更全面深入地发展。近年身体研究发现,人们自我身体意识有进一步的觉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有能力通过审视当前的社会规范和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逐渐开始关注身体经验(Bodily Experience),反思自身的身体实践和背后的权力关系,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能有意识地对男权视角进行反凝视,对身体规训进行反抗。


Photo by Olga Guryanova on Unsplash


参考文献

[1] 袁海燕.身体·符号·性别:科幻电影中“机器人”的身体政治——电影《机械姬》中的性别游戏[J].电影新作,2018(03):17-24.

[2] 令狐克睿,杨帆.短视频身体传播的价值与风险[J].青年记者,2021(10):44-45.

DOI:10.15997/j.cnki.qnjz.2021.10.019.

[3] 程思,罗希,马玉萱.近六成大学生有容貌焦虑[N].中国青年报, 2021.02.25(07版).

[4] 曾丽红,叶丹盈.美妆视频对女性身体意象态度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3):133-140.

DOI:10.19997/j.cnki.xdcb.2022.03.013.

[5]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5.

[6]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20.

[7] 陶东风.消费文化中的身体[J].贵州社会科学,2007(11):43-50.

[8] 余源培.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5-22.

[9] 林滨,邓琼云.消费意识形态视域中的身体消费审视与解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337-343.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4.002.

[10] 唯品会,京东研究院. 2018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R]. 北京, 2018.

[11] 林滨,邓琼云.消费意识形态视域中的身体消费审视与解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337-343.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4.002.

[12] 甘雪慧,甘月文.身体规训与身体解放——由作为女性象征符号的高跟鞋谈起[J].青年研究,2017(01):66-74+96.

[13] 赵方杜.消费主义:一种新的身体规训[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03):1-7.

[14] 厉苒苒. 依法整治制造“容貌焦虑”乱象[N]. 新民晚报, 2021.08.31.


1

END

1


推荐阅读

从「服美役」到女性向游戏:揭开「她经济」的面纱

关于跨性别主体性,我们可以怎样去思考?

阳刚?阴柔?关于性别气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我的性别不唯一:走进非单性别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TA,因对民俗学的热爱找到了自我

一位阿斯伯格半女性用24年找到自己

曾在舞蹈课中因女性表达而痛苦的非二元性别者

一位性别流动者的自白:「对自己的定义远比我是女性重要」


因为跨男身份,他遇到了「奇怪的情感纠葛」

那位自尽的女同作家,让他对生命产生了更多思考

身为跨男的他,因为不是女孩子而被心动女生拒绝

母亲陪同他完成了手术


被迫出柜后的第二天,父母强行脱去她的上衣检查身体

领导对她说「如果不能按男员工要求来做,那就是自私」

为爱宣示主权,她用娇喘向世界疾呼

因被舍友举报投毒,她被迫搬出校园并和父母出柜


欢迎扫码联系田倞加入

跨性别议题交流群



关于跨性别,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性别梦推荐】关于身体呈现、身体消费与身体规训,我们可以这样看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