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你手放哪呢,出生啊
薅广电羊毛!100元话费实付94.6元,还有电费96.9充100元!招团长~
疯传!广州地铁突发!警方介入
妹子穿小一号的牛仔裤,老司机看完也收不住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2月21日
2023年10月16日
2023年10月17日
2023年10月17日
2023年10月18日
2023年10月18日
2023年10月19日
2023年10月19日
2023年10月20日
2023年10月20日
2023年10月21日
2023年10月21日
2023年10月22日
2023年10月22日
2023年10月23日
3月11日 下午 3:11
3月12日 上午 3:21
3月12日 下午 3:31
3月13日 上午 3:41
3月13日 下午 3:51
3月14日 上午 4:01
3月14日 下午 4:11
3月15日 上午 4:21
3月15日 下午 4:30
3月16日 上午 4:40
3月16日 下午 4:50
3月17日 上午 5:00
3月17日 下午 5:10
查看原文
其他
远离专家,像看待疾病那样看待“阳”性
Original
沧浪大侠
沧浪闲话
2023-02-21
收录于合集 #社会
93个
吃过晚饭,带着我家刚过一周岁的小柴犬“墩墩”到家门口的河滨健身步道上溜达溜达。
我惊讶地发现,长达1.5公里、平日熙熙攘攘的步道上几无一人。
没有一丝风,室外温度6度:这么温暖的冬晚!
很简单,大家都躲在家里避“阳”。
这个现象再一次证明了我两年多来的看法:倘若真有必要,你即便要求他们出来,大家也不会出门。
健康和生命是自己的,谁都知道珍惜。
现在,专家们正声嘶力竭地告诉我们:
不要怕“阳”,它就是个大号的感冒……
每个人都会“阳”一次……
晚“阳”要比早“阳”好……
病毒的毒性会越来越弱……
致死率很低很低……
当然,也免不了一大堆用药指南。
这些话真实吗?可信吗?
也许是真的,但我不敢信。
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把自己的公信力给消耗光了,以致我们现在弄不清谁是真诚的,谁只是在奉命说话。
与其信专家,还不如根据常识和逻辑自行判断。
我更不是专家,所以我所写的只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提供一个思考角度,不作为应对新冠的建议。
真正的专家,他的立场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专家是从全局看问题、不是站在我们每个人的角度看问题的。
他们不会关注有没有人因此而死去,更不会关注死去的那个人是谁。他们关注的是死亡率。如果死亡率很低很低,他们会说没问题,不用担心。
但对具体的个人和他的家人而言,哪怕十万分之一的死亡率,碰上了就是百分之一百!
所以,我的体会是:不要因为专家们都说不严重就认为没事,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自己,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能避免“阳”就尽量避免,更不要故意去“阳”一下。
因为——
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别人的症状只能作为参考,不可能每个人的表现都一样。
不仅专家在向我们描述各种症状,还有无数“阳”者描述自己感受的视频和文字充溢着网络。
有人感觉和普通感冒并无区别,有人咳嗽发烧嗓子疼,有人浑身疼痛难忍,还有人说生不如死……
有专家说,这是因为具体的毒株不同,甚至还有人把毒株根据行政区域分为“北京毒株”、“广州毒株”……
于是有人想,还是找一个“好”一点的毒株主动感染一下吧。
我不知道真相是不是如此,但我相信:
即便一模一样的毒株,在不同的人身上未必症状
就
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人两次感染同样的毒株,症状也未必完全一样。
很多专家还在表达一种观点,就是病毒总是会越变越“轻”,传染性越来越强,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轻。
因为专家的宣传,我接触过的人中,我在数百个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看到,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观点。
但我了解的真相是:
病毒的变异是随机的,
它既可能变“轻”,也可能变“重”。
它并不会像专家那样服从命令,只往轻处变异。
因为病毒并没有大脑,更不会思维。
伤害性强的传染性弱、传染性强的伤害性弱——这只是外在表现,而不是内在逻辑。
内在的逻辑是:伤害性强的之所以传染性弱,是因为宿主来不及传播就死了;伤害性弱的之所以传染性强,是因为宿主携带着它四处转悠。
所以,伤害性、致命性强的病毒,当它变异出来时,会导致宿主死亡。
宿主死了,自然也就不传染了——并不是它的传染性弱。
谁能确定自己感染的是哪一种?
专家们不会考虑这些的。
他们关心的是数字,不是个体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有家有口的人。
数字是他们的,但健康和生命是我们自己的。
所以,如果你读完了我这篇短文,建议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尽量避免感染。
当然,生活还要继续,不必为此战战兢兢而误了生计。
毕竟,“不好”的概率确实是挺低的。
——正文完——
关注本号吧
本号文章荐读:
江湖惊现“病毒防御卡”:骗子不够用,连傻子都改行当骗子了
对吴首席所说“时机恰到好处”,网友们的评论也很恰到好处
可怕的不是“阳”,而是认知障碍
中国医药进口辉瑞新冠药物,为何那么多人抵制?
华西医院研一学生在岗猝死,最令人气愤的是医院回应
追悼死难同胞的日子,更要正确看待俄乌战争
舆论真的不能“影响”案件办理吗?
全程复盘叶婷事件后,很多疑问仍然无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