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SSCI来源期刊《外国语》2024年第2期

点击蓝字关注👉 语言治理
2024-09-08

目 录

语言研究

语言与人脑科学研究中的“伽利略谜题”

司富珍

何为语言学:语言学知识体系的格式化及其重新分析

胡范铸, 胡亦名

临床语用学研究的交叉视野与融合方法

黄立鹤, 姚权

历时认知语用学:理论框架与分析路径

张延飞, 张绍杰

认知语法的词类观与汉语类职关系之解

庞加光

反问标记与背景命题——“哪”字反问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陆志军, 石定栩

多因素分析视角下虚义动词“做”的变迁——基于历时复合语料库(1949—2019)的研究

赵秋荣, 谢雪娥

翻译研究

国际传播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袁筱一

远读与元数据: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传播研究

耿强, 王瑶

主体间精神分析与翻译研究:路径、关联与阐发

张可人

翻译研究中的“性”字术语:现象与分析

周领顺, 彭白羽

文学翻译中情感词的对比研究——以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及其汉译为例

张继东, 杜若凡

摘 要


语言与人脑科学研究中的“伽利略谜题”

司富珍


本文首先回顾了语言与人脑科学学科产生的历史背景,而后聚焦于语言与人脑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即“伽利略谜题”展开评述。主要观点是:1)“伽利略谜题”代表了乔姆斯基对人类语言本质一贯的理论思考,它与语言知识获得的“柏拉图问题”有着共同的理论关切,可以在17、18世纪以来的认知科学传统中找到源头,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神经科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重要促动因素;2)由于语言外化的多样性,需要通过对包含隐性成分在内的“拼盘式”外化现象进行综合考察才能准确还原I-语言简约性的真实本质;3)语言与人脑科学学科对简约性的追求是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理论建构中“神奇原则”的一个体现;4)运用强式制图策略对各种或显或隐的功能中心语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化对“伽利略谜题”的理解。

何为语言学:语言学知识体系的格式化及其重新分析

胡范铸, 胡亦名


现有语言学知识分类体系的规训路径主要是教育制度、图书分类、项目管理、概论教材和学术期刊。中国语言学要真正打开对于语言学的想象,不断创造出新的理论范式,就需要跳出这一“格式化”,重新思考“何为语言”,进而提出对“语言”的各种不同假设。由此,认识、发现并创造出一系列语言学研究范式:“基于语言符号体系假设的语言学”“基于社会制度假设的语言学”“基于行为过程假设的语言学”“基于神经机能假设的语言学”“基于数字过程假设的语言学”“基于活动能力假设的语言学”等。这是“目标—问题—方法”彼此既有联系又相当不同的研究范式,这些范式之间并非“本体”与“应用”或“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它们彼此嵌入、彼此支持而又彼此竞争。

临床语用学研究的交叉视野与融合方法

黄立鹤, 姚权


临床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语言学分支学科,承担基础性描写、机制性阐释和应用性诊疗三大学科使命,具备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临床语用学结合语言学内部的多层视角,刻画语用障碍表现的特征规律;与外部其他学科交叉,衍生出认知语用、神经语用维度,阐释语用障碍的发生机制;与社会语用、心理计量、认知心理等多个其他学科相结合,实现语用障碍的评估诊断和干预治疗。在新的发展阶段,临床语用学的学科视野拓展与知识体系构建主要通过结合神经生理实验、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方法等得以实现。建立学科交叉的研究视野和融合性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深化临床语用学的学科内涵,还可提高语言学服务临床实践的质量,兼具学理意义和应用价值。

历时认知语用学:理论框架与分析路径

张延飞, 张绍杰


鉴于认知语用学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个“历时”“认知”和“语用”融合的历时认知语用学模式,它旨在研究词义—语用意义—新词义的历时演变过程,揭示词义的演变规律。历时认知语用学强调语词在使用中依赖语境所产生的语用意义,经过固化到规约化的过程最终演变为新词义,而例型意义演变为类型意义的历时演变过程因受使用频率的限制故而难以区分。本文也为“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认知语法的词类观与汉语类职关系之解

庞加光


汉语复杂的类职关系为汉语词类的界定与划分带来挑战,并引发汉语词类属于名动分立还是名动包含的争论。在认知语法的视角下,名动形等词类通过显影方式及相关认知操作定义。类职的匹配与错配是相关语法构式特别是底层构式的功能位对不同类词通过例示或引申进行的范畴化。动词做主宾语、名词做谓语以及与“XP的YP”“很X”等构式相关的词类活用均是这两种范畴化的体现。和英语的显性编码策略不同,汉语更偏好隐性编码策略,这带来大量词的兼类或多类现象。不同于以名动分立和名动包含说为代表的词类中心论,在构式中心论的视角下,词类归属是语法构式范畴化的结果,一词多类不会给汉语词类带来理论上的问题。

反问标记与背景命题——“哪”字反问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陆志军, 石定栩


本文拟从句法—语义接口来解释“哪”字反问句所体现的结构形式与深层表达之间的错配现象。言者在会话言谈中使用“哪”字反问句表达对背景命题内容感到惊讶,同时使用本句命题表达出否定断言的言外语力。“哪”字的句法环境(语调是非问句)表达疑问语力,但是“哪”字反问句却表达否定断言的言外语力。这种语力转换的词法因素是“哪”的强否定极性,而句法因素则是“哪”字的强否定极性所触发的去Q化、隐性移位以及言外否定断言三种依存性。

多因素分析视角下虚义动词“做”的变迁——基于历时复合语料库(1949—2019)的研究

赵秋荣, 谢雪娥


本文基于历时复合语料库(1949—2019),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索虚义动词“做”的历时变迁。研究发现:1)虚义动词“做”在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中均呈增长趋势,翻译汉语中增长趋势更凸显。一定程度上与虚义动词的语法功能有关,也可能与翻译过程中译者偏好采用规避风险的策略有关。2)翻译汉语中虚义动词“做”模仿了源语的语言结构,体现了源语渗透效应;宾语长度影响了“做”的翻译,说明目标语规范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虚义动词“做”的变迁中源语渗透效应和目标语规范化相互作用。本文认为以英汉翻译触发的虚义动词历时变化为锚点,有助于深化翻译触发的语言接触与语言变迁机制研究。

国际传播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袁筱一


国际传播是近年来外语学科的一个热词,有时甚至经常与翻译、对外翻译等混用。本文从国际传播与翻译的本质出发,回顾翻译理论系统研究的发生过程,揭示国际传播与翻译的异与同,并试图分析在国际传播视域下翻译研究面临的新问题以及翻译研究可能发生的变化。

远读与元数据: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传播研究

耿强, 王瑶


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生产在数量和时间两个维度给翻译知识的跨语言传播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它使得传统翻译书评这种优选个别文本进行细读的质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另一方面,翻译知识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元数据乏人问津。本文强调指出,元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生产的副文本,必须使用技术手段才能将其转化为信息和知识。基于此,本文以远读作为途径和方法,结合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和质性分析的方法,对近6年国外英语翻译学术论著的元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与分析,以便在研究途径、方法和结论方面为研究翻译知识的国际生产与跨文化传播提供一种认知参照和路径借鉴。

主体间精神分析与翻译研究:路径、关联与阐发

张可人


主体间精神分析是当代精神分析的一大热点,其逐步消解学科内部二元分野的发展路径与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存有诸多勾连。本文首先挖掘了两者在“关联论”“对话”“空间”三大核心概念上的关联性,进而发现主体间精神分析“内—外”融通的临床手段与逻辑可为翻译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为翻译研究在共存、共享与共联基础上拓宽理论视野,丰富开展方式,充实探讨内容。研究亦梳理了两学科的发展路径,阐释了相似之处,并以翻译研究为体、精神分析为用进行跨学科互释,提出了十八点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可能方案。这有益于丰富当今翻译批评话语,深化对翻译本体及研究的认识,为两学科进一步对话、互鉴和融通拓宽渠道。

翻译研究中的“性”字术语:现象与分析

周领顺, 彭白羽


中国翻译研究生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术语,其中“性”字术语尤为普遍,但冲突频现:“可译性”和“可译”,“忠实性”和“忠实”之类有无不同?研究者为何偏好在翻译研究中冠以“性”字术语?汉译术语添加“性”字的根据是什么?这些“性”字术语多以翻译本质讨论为脉,或收录于中国各类翻译学辞(词)典中,或跻身于各类翻译研究论文的标题上。在翻译本质问题尚未达成一致的情形下,“性”字术语愈创愈多,不尽严谨。鉴于此,本文对译学辞(词)典和论文中的“性”字术语进行归类分析,辨析各类“性”字术语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范畴归属,澄清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希望这些发现有助于中国翻译学科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文学翻译中情感词的对比研究——以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及其汉译为例

张继东, 杜若凡


本研究基于门罗小说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英汉平行语料库,借助文本情感分析技术,对比考察了原文本、廖绣玉译本和邓若虚译本中的情感词及其所呈现的文体特征。研究发现,在情感词密度、情感词强度及情感流模式上,三个文本间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两译本的情感词密度高于原文本,但情感词强度低于原文本,尤其是消极情感词,主要是由于两译本采取了增译、弱化、漏译、多词合并及词性转化等翻译方法;两译本之间的差异集中体现在消极情感词上,主要是因为二者倾向于使用不同词类或不同强度的情感词进行翻译;三文本在消极情感流模式上具有显著差异。三个文本情感词上的差异与中西文化认同、两译者地域背景及两译本翻译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从情感词分析的角度拓展了译本风格研究的维度。


期刊动态| CSSCI来源期刊《中国外语》2023年第5期目录期刊动态| CSSCI来源期刊《中国外语》2023年第4期目录期刊动态| CSSCI来源期刊《中国外语》2023年第3期目录期刊动态| CSSCI来源期刊《中国外语》2023年第2期目录CSSCI来源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年第4期目录CSSCI来源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年第3期目录CSSCI来源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CSSCI来源期刊《语言文字应用》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CSSCI来源期刊《当代语言学》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CSSCI来源期刊《当代语言学》2023年第2期目录CSSCI来源期刊《语言文字应用》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2023年第5期目录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2023年第3期目录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2023年第2期目录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2023年第1期目录CSSCI来源期刊《外语电化教学》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CSSCI来源期刊《外语电化教学》2023年第2期目录期刊动态 | CSSCI来源集刊《英语研究》第十七辑目录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治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