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哥大的本科生,却热衷去纽约的剧场给美国人讲脱口秀
前不久,纽约West Side剧场的舞台上,出现一个中国小伙子。
他一头长发,身材高瘦,十足的“文艺范”。在现场,他给观众了讲一段脱口秀,又弹唱了自己写的一首歌,把底下的老美逗得哈哈大笑。
这个小伙子叫Bruce,今年20岁。
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一口流利英语、美式“插科打诨”行云流水的Bruce是当地ABC专业演员。实际上,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在读的中国本科生,两个月前,他刚刚来到纽约。
在采访Bruce时,小编第一个疑问是:哥大的学生,为什么不去学金融,反而跑去给美国人讲脱口秀?
Bruce却反问道:哥大的学生,为什么都要去学金融?电影和演出,才是他来纽约的梦想和追求。
以下是《留学字典》对Bruce的采访,由本人视角呈现。
* 点击文末右下角“阅读原文”或者进入B站(ID:布鲁斯-米)观看Bruce的更多演出
01
在十一学校,我的英语很“差”,托福考了10次
很多人觉得我在美国讲脱口秀、演舞台剧、搞演出,一定是英语从小就很好。事实正好相反,在读高中时期,和身边的同学比,我的英语成绩算“差”了。
我是初中毕业之后,才决定出国的;之前对英语都没有什么强化学习。高中读的是十一学校国际部,一进校门,我就感受到自己英语有多“差”。
我的同班同学,很多在初中的时候托福就100+,不少都110+了。
我呢?我高一的时候,自己尝试着学托福,第一次考试的分数是89分,差距不言而喻。
最要命的,在托福考试中,我最薄弱的环节是口语。高中三年,我又先后考过8次托福,每次口语分数都是中邪似的停留23分。你可以想象我的心情!
因为口语分数不高,我的托福总分始终徘徊在110左右。
后来到美国Wesleyan读大学,期间为了申请转校又考了一次托福,这次口语终于到了27分。美国的学习和生活对口语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所以你看,不是我谦虚,我在美国讲脱口秀,真的不是我英语基础有多好。
不过,对于在美国的演出,我也从来不在乎自己的英语,我觉得第一是兴趣,第二你要认真去做。
02
“典型”的出国学生
我高中在十一学校国际部上的是IB课程,课业非常紧张。
高中时期,我是那种典型的出国学生:课内争分夺秒努力学习,为了拿个好的GPA成绩;各种活动也没少参加,数学竞赛我参加过很多,还做过摄影、太空建模项目,去国外参加比赛,还得过世界冠军。
但是这些活动,我说不清多少是自己真心喜欢。很多往往都是“形势所迫”,身边都是非常优秀的同学,他们都很拼,都在参加这些活动,你无法置身其外。
我想现在出国的学生,高中三年大部分都是这样过来的,包括我。这里稍微不谦虚一下,我的学校成绩总体还是不错的。
可能是23分的托福口语成绩,也可能是出国太卷了。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没能申到自己所梦想的学校,最后去了文理学院wesleyan,有点小失落。
03
疫情下gap一年,发现自己的兴趣
我2019年去Wesleyan上大学。
美国大学的一个好处就是给你充分的选择余地,所以我在大一的时候,选了各种各样的课,计算机,经济,电影,全都选了,还参加各种社团,在学校做舞台剧。
美国大学学生一般一个学期4-5门课,我第一个学期选了足足8门。我觉得只有自己尝试过,才会知道是不是喜欢这个专业。
不过美国刚读了一个学期,疫情就来了。2020年春,我“逃”回国内。到了夏季,也没见疫情好转,而上网课的效果也不好,我干脆选择2020-2021学年休学!
虽然选择休学一年是迫不得已,但是却给我提前摸索自己兴趣的机会。
这一年里,我在时尚芭莎实习,在笑果文化兼职,给很多自媒体做影视,还跑去上海讲脱口秀,接触了很多行业里的人。
这个时候,我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写作、影视、创作,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这也是疫情下的gap年给我带来的收获。
在gap的这一年里,我还做了另一件事情:申请转学。要做影视相关工作,城市和环境很重要——最终比较幸运,我被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2021年秋,美国大学重新开放,我在gap一年后,重新来到美国,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生活。
04
如果仅仅为了修满学分毕业,大学太不值得了
上了大学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仅仅为了修完课程,拿到毕业证书,我觉得这似乎太“不值得”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有那么多公开课,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学到,何必坐在课堂里学?
即便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资已经非常好了。但是我还是能够在网上找到更“牛逼”的老师课程。比如我在Monthly上Charlie Puth的音乐课,你甚至可以跟这些大佬直接交流。
所以从Wesleyan开始,我就要求自己找事情做,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教室寝室两点一线,或者天天窝在家里看各种综艺节目——这不是我要的留学生活。
很多中国学生可能会抱怨,很难融入美国社会,但是我想这里面中国学生自己也有问题。我的一个比较要好的美国同学曾跟我说,为什么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见到中国学生?不少中国学生都不会主动参加活动,都是在中国人的一个小圈子里。这肯定是不利于以后发展的。
到了纽约之后,我跟剧场写邮件,给他们看自己写的脱口秀剧本,给他们看我写的歌,他们觉得不错,就邀请我去演出。美国总体是个开放的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则,你熟悉了他们的规则和流程,就按照这个流程走,我觉得很多事情并不复杂。
写剧本,做演出,跟我现在在哥伦比亚的读书没有太多直接联系,纯粹是我个人兴趣爱好,我会一直做下去。
05
学会取舍
在上大学以前,我就对国外的音乐、影视很感兴趣,但仅仅是兴趣,没有机会去做。上了大学之后,我有时间和自由;我觉得既然喜欢,就应该主动去找机会做。
我看到很多人,来了美国之后,基本上就是选择计算机或者经济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我都考虑过,但是我也不止一次问自己,这样模式化的设定,是不是我真心喜欢的。以后做码农或者进投行,那种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
为什么不追随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对我来说,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写出自己满意的剧本,在演出的时候能够按照预设,带动观众的情绪,去感染他们。这种快乐是课上成绩拿了A或者再高的实习工资也无法相比的!
在Wesleyan,我修了8门课;来了哥大之后,我一开始选择经济学和电影作为双修专业,课程都很紧张了。这个时候,你还要写剧本、搞创作,跑到学校外面去演出,有一段时间,真的亚历山大,觉得自己快扛不住了。
后来我静下心来想:自己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要,该舍弃的也是要舍弃。在电影和经济学中间,我现在暂时舍弃了经济学,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当然,作出这个决定,我也不是一拍脑袋的结果,我听过很多过来人的意见。
很多哥大的学长,毕业后都进入金融行业,收入很高;但是至少一部分人内心其实是不喜欢这种生活的。我见到好几个学长,最后离开投行、离开金融行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其他行业,你同样可以赚到钱。
我其实不太赞成中国人在美国只有计算机和金融两个行业能赚钱的说法,很多领域没有尝试过,就不能轻易说行还是不行。至少我会去尝试。
06
关于未来
很多人担心走电影路线的人可能会“饿死”。
我的一个学长,也是哥大毕业的,在金融行业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放弃了投行的工作,靠旅游签证长期“混迹”在纽约电影圈,给人写剧本或者做拍摄,那也是真心的喜欢,在纽约小日子还是可以的。
我觉得如果自己认真去做,基本生活还是都可以有保证的,不至于“饿死”。凭自己的能力,这点自信还是要有的。
我的父母对我一直很“佛系”,他们对我一直只有两个要求:一是作息要有规律,不能累着身体;第二,不能浪费时间,不能偷懒闲着。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要求,对我的所有选择,他们一直都很支持。
对于纽约这座城市,我暂时没有发现太多缺点,或者说它的一些缺点——比如有些地方环境脏乱差——对我来说无关紧要。我看到更多的是它积极的一面,包容性,还有各种各样的机会。
只是这些机会要你自己一点点去发掘出来。Network不是嘴上说说,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圈子,而是要走出自己习以为常的小天地。现在这个世界信息如此发达,什么都有可能。
我现在是大二,我希望接下去大学的几年,能够在写作、电影、表演上,自己能做出一些东西来。万一做不出来,最坏的打算就是道时候再回来读经济学——虽然这样可能会很折腾,但是折腾过了,就不会枉费青春。
点击文末右下角“阅读原文”
或者进入B站(ID:布鲁斯-米)
观看Bruce的更多演出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教育·看世界
英国大学申请人数创新高 | 北大清华和哈佛MIT的毕业生去向 | 被隔离的2021年,出国赛道却异常拥堵 | 诺奖获得者的“非典型”学霸人生 | 中国学生打工赚足留学学费 | 北大、哈佛计算机专业的异同 | 美国每年为中国提供3所无形的“985” | 伯克利计算机系毕业生收入揭秘
分享·留学圈
上海某区不招一年制硕士海龟 | 深国交帝国理工录取人数全球第一 | 年入百万上海家庭是否该出国留学 | 进藤校后,我发现这可能是错误的选择 | 从硅谷到上海,海归码农经历了什么 | 美国大学给国际学生奖学金 | “双减”下,本届家长感悟“体制外”教育真谛 | “学二代”浮出水面
数据·申请季
没被录取怎么办 | 美国大学国际本科生录取率 | 芝加哥大学新生背景 | 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扩招 | 近三年早申数据汇总 | 耶鲁招生办解读录取流程(5篇)| 哈佛手把手教你填Common App | 哈佛对高中课程建议 | USNew大学排名、文理学院排名 | 耶鲁、康奈尔等藤校新生录取数据 | 伯克利、UCLA在国内百所高中录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