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雅晴:琉球“科试”制度浅论
琉球“科试”制度浅论
〔日〕水上雅晴
作者简介:水上雅晴,男,日本中央大学教授,从事科举学、经学、清代学术史、日本汉学等研究(东京192-0391)
摘 要:琉球王府模仿科举举行“科试”,从而录取士人。由于传下来的“科举文献”极为有限,现在难以全面把握制度之详细内容。本文有鉴于此,以琉球士人写入有关“科试”文字的经学文献作为“琉球科举文献”,将诸本中的笔写文字汇集梳理,作成《琉球“科试”举行纪录一览表》,对利用这张表格内容进行探讨,从而深入了解琉球“科试”制度中的下列因素:(一)“科试”举行的时间和次数;(二)“科试”举行的地方;(三)“科试”的经学功令书、试题构成和录取科目。
关键词:科举;琉球科试;制度;笔写文字
琉球王府实行“科试”取士制度,但是有关资料十分有限,制度的内容和运用仍然不明。旧稿关注一些经学汉籍中写有与“科试”有关的文字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对琉球士人的举业有所了解。具体地说来,琉球士族旧藏的范翔《四书体注》等经学文献中往往不仅看到琉球士人写入的训点和注记,同时看到“科”或者“(嘉庆/道光/……)**年科”等笔写文字,这些文字无疑标出“科试”的过去出题范围,通过讨论之后就下结论认为这种文献可以看作是“琉球科举文献”。[1]其后,继续收集琉球各地经学文献中的笔写文字,建立“年”、“月日”、“记载书”、“卷页”、“章节”、“科名等”、“收藏单位”等项目将这种记载进行梳理一下,从而作成《琉球“科试”举行记录一览表》(以后“一览表”,表格见于本文末尾附录)。本文拟利用这张表格进行分析,从而具体把握琉球“科试”制度内容。
在进行讨论之前,关于一览表补充说明一下。表中所列的资料均是藏于三家收藏单位的,即“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石垣市立八重山博物馆”、“久米岛博物馆”,这些收藏单位在“收藏单位”栏中用略称标出,分别是“冲文研”、“八重博”、“久米博”。在三家中,资料数量压倒其他两家的“冲文研”之资料都是来自久米士族“楚南家”①。他们拥有丰富藏书,往往藏有几本书名相同的典籍,例如楚南家藏有四本《四书体注》,根据一览表可以了解,在各本之间,书中写入的有关“科试”文字往往呈现差异。至于“巻叶”栏则用略号表示,例如“02_07b”等文字表明,“卷二第七叶左”。
一、“科试”举行的时间和次数
与琉球王国同时的清代科举基本上实行“三年一举”之制,士人并不是每年可以应考的。就琉球“科试”而言,根据一览表,嘉庆元年(1796)和二年连续举行“科试”;从嘉庆二十一年到二十三年则三年连续举行;从嘉庆二十五年到道光四年(1824)则四年连续举行;从道光六年到十年则五年连续举行;从道光二十四年到二十九年则六年连续举行;咸丰元年(1851)到七年则七年连续举行。然则琉球“科试”很可能是近乎每年一举,并不是袭用“三年一举”之制。附带说,除了表中所列的一百六十条记载,还有六十七条无日期的记载,这些记载不能用于本文的考察,均不载于表中。
清朝严格规定举行乡、会试的时间:乡试则每逢子、卯、午、酉之年在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的三天举行;会试则在乡试正科次年春天举行,雍正五年(1727)以后,三月初九日为出场,十二日为二场,十五日为三场,遂为定制。[2]。根据一览表,琉球王府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则正月举行“科试”;嘉庆二十二年(1817),道光三年、十年、十二年、十六年,咸丰三年(1853),同治十年(1869)则二月举行“科试”;嘉庆二十五年,道光七年、十二年、十六年、十七年、二十九年,同治八年、十四年,光绪二年(1876)则三月举行“科试”;道光七年、二十一年、二十八年,咸丰二年、三年,同治二年的“科试”则四月举行;道光二十九年的“科试”则闰四月举行;道光十六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咸丰六年、七年的“科试”则五月举行;咸丰六年的“科试”则六月举行;道光元年和咸丰四年的“科试”则八月举行;咸丰六年的“科试”则九月举行。总结而言,琉球王府举行“科试”的时间并不固定。
在一年内举行“科试”的次数也似乎不固定。道光二十九年(1849)则在三月和闰四月举行“科试”;咸丰三年(1853)则二月和三月举行。咸丰四年则八月举行两次“科试”,在短时间内举行两次考试或许是“再科”的痕迹。根据真境名安兴先生的说明,录取“评定所笔者”和“那霸笔者”等文官的考试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即称为“初科”的预备考试和称为“专科”的正式考试,只有考中“初科”的考生可以应考“专科”。[3]田名真之先生根据《那霸市史》所录“科试关系资料”②,说:“(嘉庆)八年以后的文件,除了十一年以外,均是附记‘同时再科’,这可能表明一日内举行两场考试”,指出在同一天内举行“初科”和“再科”两次考试的可能性。[4]又据一览表,咸丰六年则在五月、六月和九月一共举行三次“科试”。“科试”举行次数的问题,由于有关资料不够,仍然不清楚,反正“琉球科举文献”可当重要参考。
琉球“科试”考试在宝历十年(1760)左右在久米村开始举行,以往研究已经指出,“科试”的设立出于蔡宏谟(1700-1766)的提案,[5][6]反而言之,“科试”结束的时间则从来没有被讲到。根据一覽表,沖文研所藏《书经体注大全合纂》、《四书体注・论语》、《易经大全会解》等三书中看到有光緒二年(1876)举行的“科试”記錄,從此可知“科试”制度是在琉球王國(1429-1879)晚期的一百多年間维持的。
二、“科试”举行的地方
中国科举实施“分区取士”,各省士人基本上在本贯地报考,举乡试后,可以赴京应考会试。就琉球“科试”而言,田名先生又据“科试关系资料”指出,基本上只有上“平等学校”的士人可以应考。[7]琉球学制中担任中等教育的“平等学校”就是仅在首里内的特别行政单位即“真和志”、“南风”、“西”等三个“平等”内设立的。然则,住在地方,特别是住在离岛的士人实际上极为难以应考,因此一般看法似乎认为只有中央士人可以投考“科试”。
根据一览表,法政大学冲文研所藏三种《四书体注·论语·学而》“学而全旨”天头写有“咸丰元年(1851)宫古”和“咸丰元年宫古岛师”;久米博所藏同书天头写有“咸丰元年太平山考”的文字,“太平山”是宫古岛的别称。又据沖文研所藏两种《四书体注・孟子·告子上》“鱼我全旨”天头分别写有“咸丰六年宫古师匠”和“宫古岛讲谈师”等文字,“宫古岛师”无疑等于“宫古岛讲谈师”。“讲谈师”是在学校内讲授汉籍的教师。这些记载表明,琉球王府举行录取“宫古岛讲谈师”的“科试”,但是考试在何处举行仍然不明。考试在琉球本岛内举行呢? 或者在宫古岛内举行呢?浅野诚先生的发言值得参考,他指出,,虽然通过“科试”录用官员的例子十分实为罕见,但是在八重山(石垣岛、竹富岛等十个岛屿)也举行“科试”。[8]石垣岛的一位“讲解师”的陈情证实浅野先生的说法反映实态。住在岛内的士族锦芳氏十一世“用升”任为“讲解师”以《小书》、《四书》为课本教书,他却认为自己没有具备足够的学力,因此呈请渡海到本岛就正规师读书。到咸丰十年申请被采纳,他如愿留学本岛。[9]“讲解师”是只教句读的教师,这个例子具体表明琉球地方教育水平之低。为了选拔离岛教师,王府无需举行特别考试,琉球中央士人也不希望到离岛授课。如此看来,“宫古岛讲谈师”科的考试还是在宫古岛内举行是相当有道理的推论。除了“宫古岛讲谈师”以外,在一览表中还看到冠上特定地区名称的“科试”,即咸丰二年(1852)举行的“西之平等”科。这自然是选拔“西之平等讲谈师”的科,考试则大概在“西之平等”举行。通过对两个“讲谈师”科的考察可以推测,录用各地学校教师的“科试”在本地举行,应考举子也或许是限于本地的士人。琉球“科试”没有采用地方预备考试、中央正式考试的两个阶段测试方式,考中地方考试的士人就任为“讲谈师”。
关于应考“科试”的地方附言一下。只有中央士人可以投考“科试”的一般看法出于资料限制,其实真境名先生几乎没有提到离岛内的地方学校。一览表中有关“宫古岛讲谈师”科的记载到咸丰元年才出现,根据浅野先生,宫古岛内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设立了“学校所”。[10]从此可以推测“宫古岛讲谈师科”是到琉球王国末期才开始的。而《那霸市史》所录“科试关系资料”大多是嘉庆年间写的,那时离岛内的“科试”还没举行。以往研究不得不仅据这种资料进行调查和考察,则无以知道“宫古岛讲谈师”科的存在。
清代科举以朱熹《四书集注》等宋儒传注为准则来试士子,至于琉球“科试”以何书悬为功令,并无明文,以往研究不加说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览表提供一条线索,表中所列文献的种类不多,只有五书:清·范翔《四书体注》(附载朱熹《集注》),清·来木臣《易经大全会解》(又称《易经体注大全》。附载朱熹《本义》),清·钱希祥《书经体注大全合纂》(附载蔡沈《集传》),清·江晋云《重订诗经衍义合参集注》(附载朱熹《集传》),嘉庆刊《监本春秋》(附载胡安国《传》)。各书附载的传注均是清廷定为科举功令的书,可知中国科举功令影响到琉球“科试”。值得特别留意的是,上列五书就是“国学”学生用功的书。真境名先生对“国学”内定期考试的内容加以说明,以《四书体注》、《诗经衍义》、《书经体注》、《易经会解》、《礼记陈澔注》、《春秋胡传》等六书为出题对象,学生们被要求对此附加训点。[11]除《礼记陈澔注》外的五书完全与上列五书一致。《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著录的经学文献不仅于此,就在一览表中著录文献数量最多的楚南家而言,他们还旧藏清·薛嘉颕《易经精华》(索书号:楚南家文书54-58,90),清·薛嘉颕《书经精华》(索书号:楚南家文书59-63),和刻本《古文孝经》二种(索书号:楚南家文书171,172)等③,但是这些书内均看不到有关“科试”的笔写文字。关于此点,以楚南家旧藏的薛嘉颕《易经精华》为例深入说明。
图一是《易经精华》的片段,图二是《坤卦·卦辞》“先迷后得主”部分的扩大图,图三是天头中笔写文字的扩大图。楚南家的士人用朱墨笔对经文加以两种训点,最重要的相异处是断句,墨笔在经文“得”字下插入句号,而朱笔则在经文“主”字下插入逗号。天头的“体注句墨”四字表明,墨笔的断句来自《易经体注大全》,《易经体注大全》是《易经大全会解》的别称,果然楚南家旧藏本《易经大全会解》内的断句,与《易经精华》内墨笔的断句一致(图四)。据此可以了解,楚南家士人对《易经精华》附加训点之时,参照《易经大全会解》将一些训点转记于《易经精华》内,但是没有过录《易经大全会解》中有关“科试”的文字。这无疑是因为《易经精华》不在“科试”标准书之列。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清代乡、会试“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12]琉球“科试”试题构成是如何呢?一览表往往在同一“科试”中列出几种典籍,这些记载大概帮助我们了解“科试”试题的构成。举例而言,有关道光元年(1821)“科试”出题的典籍为《易经大全会解》和《四书体注·孟子》;道光二年则《易经大全会解》、《监本春秋》和《四书体注·大学》;道光四年则《易经大全会解》和《四书体注·孟子》;道光六年则《监本春秋》和《四书体注·论语》;道光七年则《易经大全会解》和《四书体注·孟子》;道光十年则《易经大全会解》、《监本春秋》和《四书体注·孟子》;道光十二年则《易经大全会解》、《书经体注大全合纂》、《监本春秋》、《四书体注·论语》和《四书体注·孟子》。每次考试试题似乎均由《四书》和《五经》而成,又在大多场合,均由《四书》中之一经和《五书》中之一二经而成。就《五经》而言,易、书、诗、春秋四经的典籍均列在表中,诸书中同样看到由楚南家士人附加的训点,则琉球“科试”不是“士子各占一经”的,至少他们将四经均为攻读对象。这或许出于琉球“科试”要求考生均对五经各经加以训点,琉球士人的举业趋向与清代一般士子不同。正如顾炎武(1613-1682)嘲笑当时风气,说:“若今人问答之间,称其人所习为贵经,自称为敝经,尤可笑也”,[13]明清举子大约专修一经从而备考。至于礼学方面的典籍完全不见于一览表的理由,现在不明。
琉球“科试”设立了“讲谈师匠”、“文组役”、“官话中师匠”、“评定所”、“御佑笔”、“那霸笔者”、“绘师”、“歌谣”等等各种科目,以资录取多种多样人才。不待言的是,每个科目并不都以儒家经典为出题对象,根据真境名先生的说明,在这些科目中,只有“讲谈师匠”科的考试内出了对经传文字附加训点或者加以断句的考题。[14]又如上面所讲的,一览表所录科名有“宫古岛讲谈师匠”,除此以外,还有道光十七年(1812)举行的“官生”科,“官生”是就读北京国子监的正式留学生。又据真境名先生的解说,“官生”科设立之后,试题内容有所调整,后来要求考生对《四书体注》进行讲解,附加训点了。[15]有关道光十七年“官生”科的记载来自《四书体注·论语·卫灵公》,又在《四书体注·论语·述而》“子钓全旨”(三本。索书号:楚南家文书68-73;74;81-85)和《四书体注·论语·子路》“南人全旨”(二本。索书号:楚南家文书68-73;81-85)的天头同样可以看到,但是后二者的考试哪一年举行不明,因此没有列在一览表里。反正,楚南家旧藏本中有关“科试”的记载对应真境名先生所讲的内容。一览表中“科名等”栏大多是空白,这些考试是录用何科的,现在难以弄清。
四、结语
琉球各地士人旧藏的汉籍中往往看到有关“科试”的笔写文字,于是汇集这种记载作成一览表,以此为基础,综合考察制度内容。通过探讨,对琉球“科试”制度有了相当可靠的见解。真境名安兴先生(1875-1933)在《冲绳教育史要》中利用的“琉球科举文献”,随后因战火几乎都烧掉了。因此,他写的有关“科试”的文章后来相当于第一手文献,以往研究者可以用此解说琉球“科试”,但是不能证验他的说法正确与否。根据一览表中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真境名先生所讲的内容基本上正确,同时可以部分了解他所没讲到的事情,如“科试”举行的时间、地方和录取科目等等,这些制度上的因素多与清代科举分歧。雍正二年(1724)“入监读书”的琉球官生“皆欲学八股文字”,[16]“八股文”却始终没有用于琉球“科试”。制度上的区别出于双方的文化、学术、政治差异。本文主要加以探讨的是录用“讲谈师”的“科”,其他“科”的考试方式和情况仍然不太清楚。管见所及,除了经学文献中的笔写文字以外,有关琉球“科试”的记载还见于琉球士人撰写的诗文中。今后继续收集残圭断璧,从而逐渐接近琉球“科试”的整个形象。
附录:《琉球“科试”举行记录一览表》
年 | 月日 | 记载书 | 巻叶 | 章节 | 科名等 | 收藏单位 |
嘉庆元 | 易经大全会解 | 02_07b | 下经・大壮 | 冲文研 | ||
嘉庆元 | 监本春秋 | 20_14a | 成公十一年・公至自會 | 冲文研 | ||
嘉庆02 | 监本春秋 | 29_11a | 哀公六年・春城 | 冲文研 | ||
嘉庆09 | 监本春秋 | 10_04a | 闵公二年 | 冲文研 | ||
嘉庆17 | 四书体注・中庸 | 1_04b | 中庸・舜其全旨 | 冲文研 | ||
嘉庆17 | 四书体注・中庸 | 1_04b | 中庸・舜其全旨 | 八重博 | ||
嘉庆18 | 监本春秋 | 29_03b | 哀公元年・鼷鼠 | 冲文研 | ||
嘉庆21 | 书经体注大全合纂 | 1_13b | 舜典・五载节 | 冲文研 | ||
嘉庆21 | 书经体注大全合纂 | 1_26a | 大禹谟・来禹节 | 丙寅 | 冲文研 | |
嘉庆22 | 2月21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6_15b | 告子上・古人节 | 冲文研 | |
嘉庆23 | 易经大全会解 | 2_28b | 下经・姤 | 冲文研 | ||
嘉庆25 | 3月5日 | 书经体注大全合纂 | 1_20a | 舜典・咨汝节 | 金城里之子亲云上 | 冲文研 |
道光元 | 易经大全会解 | 1_47b | 上经・随 | 冲文研 | ||
道光元 | 易经大全会解 | 1_47b | 随・随卦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元 | 8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4_29a | 离娄下・禹稷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元 | 8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4_29a | 离娄下・禹稷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02 | 易经大全会解 | 1_51a | 上经・蛊 | 冲文研 | ||
道光02 | 易经大全会解 | 1_51a | 蛊・九三 | 冲文研 | ||
道光02 | 四书体注・大学 | 1_02b | 大学・物格节 | 冲文研 | ||
道光02 | 四书体注・大学 | 1_02b | 大学・物格节 | 久米博 | ||
道光02 | 四书体注・大学 | 1_02b | 大学・物格节 | 八重博 | ||
道光02 | 监本春秋 | 23_ | 襄公三十一年 | 冲文研 | ||
道光03 | 2月 | 四书体注・论语 | 8_12b | 季氏・今夫二节 | 冲文研 | |
道光03 | 2月 | 四书体注・论语 | 8_11b | 卫霊公・今夫二节 | 冲文研 | |
道光04 | 易经大全会解 | 1_30a | 上经・比 | 冲文研 | ||
道光04 | 易经大全会解 | 1_30a | 比・六四 | 冲文研 | ||
道光04 | 四书体注・孟子 | 1_02b | 梁恵王上・诗云节 | 冲文研 | ||
道光06 | 监本春秋 | 17_6a | 定公四年夏四月 | 丙戌 | 冲文研 | |
道光06 | 四书体注・论语 | 3_05a | 公冶长・夫子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06 | 四书体注・论语 | 3_05a | 公冶长・夫子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06 | 四书体注・论语 | 3_05a | 公冶长・夫子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07 | 3月 | 监本春秋 | 19_13a | 成公六年・六年 | 冲文研 | |
道光07 | 3月 | 监本春秋 | 19_13a | 成公六年・六年 | 冲文研 | |
道光07 | 4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4_08a | 离娄上・桀纣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07 | 4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4_08a | 离娄上・桀纣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08 | 易经大全会解 | 1_40a | 上经・同人 | 冲文研 | ||
道光08 | 易经大全会解 | 1_40a | 同人・初九 | 冲文研 | ||
道光08 | 四书体注・论语 | 10_09a | 尧曰・不知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09 | 四书体注・论语 | 9_24a | 尧曰・不知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0 | 2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2_57a | 下经・萃 | 冲文研 | |
道光10 | 2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2x_56a | 下经・萃 | 冲文研 | |
道光10 | 2月 | 监本春秋 | 19_08a | 成公三年・三年 | 冲文研 | |
道光10 | 四书体注・孟子 | 4_14a | 离娄上・与适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0 | 四书体注・孟子 | 7_31b | 尽心下・在陈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0 | 四书体注・孟子 | 7_31b | 尽心下・在陈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0 | 四书体注・孟子 | 7_31b | 尽心下・在陈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2 | 2月 | 书经体注大全合纂 | 1_30a | 皐陶谟・皐陶谟节 | 冲文研 | |
道光12 | 3月7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3_09a | 系辞上・七章 | 冲文研 | |
道光12 | 3月7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3_09a | 系辞上・七章 | 冲文研 | |
道光12 | 3月7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4_02a | 离娄上・圣人节 | 冲文研 | |
道光12 | 3月7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4_02a | 离娄上・圣人节 | 冲文研 | |
道光12 | 书经体注大全合纂 | 1_18a | 舜典・皐陶节 | 冲文研 | ||
道光12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4a | 学而・不重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2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4a | 学而・不重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2 | 四书体注・孟子 | 4_20a | 离娄下・以全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2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4a | 学而・不重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2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4a | 学而・不重全旨 | 久米博 | ||
道光12 | 监本春秋 | 12_12a | 僖公十二年 | 冲文研 | ||
道光13 | 重订诗经衍义合参集注 | 1_06a | 周南・螽斯・螽斯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3 | 四书体注・孟子 | 7_29a | 尽心下・人能节 | 冲文研 | ||
道光13 | 四书体注・孟子 | 7_29a | 尽心下・人能节 | 冲文研 | ||
道光13 | 四书体注・孟子 | 7_29a | 尽心下・人能节 | 冲文研 | ||
道光15 | 四书体注・孟子 | 5_16a | 万章下・伯夷全旨 | 己巳 | 冲文研 | |
道光16 | 易经大全会解 | 2_46b | 下经・艮 | 冲文研 | ||
道光16 | 易经大全会解 | 2x_46a | 下经・艮 | 冲文研 | ||
道光16 | 2月 | 监本春秋 | 3_05b | 隠公十年・十年 | 冲文研 | |
道光16 | 3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4_17a | 离娄上・天下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6 | 3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4_17a | 离娄上・天下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6 | 5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6_14a | 告子上・体有节 | 冲文研 | |
道光16 | 5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6_14a | 告子上・体有节 | 冲文研 | |
道光16 | 5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6_14a | 告子上・体有节 | 冲文研 | |
道光16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3a | 学而・敬事全旨 | 丙申 | 久米博 | |
道光16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3a | 学而・敬事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6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3a | 学而・敬事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7 | 3月23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1_73b | 上经・离 | 冲文研 | |
道光17 | 3月23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1_73b | 离・离卦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7 | 四书体注・论语 | 8_07b | 卫霊公・吾犹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7 | 四书体注・论语 | 8_07b | 卫霊公・吾犹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7 | 四书体注・论语 | 8_07b | 卫霊公・吾犹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7 | 四书体注・论语 | 8_08a | 卫霊公・人能全旨 | 官生 | 冲文研 | |
道光17 | 四书体注・论语 | 8_08a | 卫霊公・人能全旨 | 官生 | 冲文研 | |
道光17 | 四书体注・论语 | 8_08a | 卫霊公・人能全旨 | 官生 | 冲文研 | |
道光17 | 四书体注・论语 | 3_01a | 公冶长・公冶全旨 | 丁酉 | 冲文研 | |
道光18 | 四书体注・孟子 | 5_11b | 万章上・割烹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18 | 四书体注・孟子 | 5_11b | 万章上・割烹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0 | 易经大全会解 | 1_20a | 上经・蒙 | 冲文研 | ||
道光20 | 易经大全会解 | 1_20a | 蒙・二节 | 冲文研 | ||
道光20 | 四书体注・孟子 | 4_31a | 离娄下・曾子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0 | 四书体注・孟子 | 4_31a | 离娄下・曾子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1 | 4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4_02a | 说卦・三章 | 冲文研 | |
道光21 | 4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4_02a | 说卦・三章 | 冲文研 | |
道光21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2b | 学而・巧言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1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2b | 学而・巧言全旨 | 久米博 | ||
道光21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2b | 学而・巧言全旨 | 丑科 | 冲文研 | |
道光24 | 5月10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2_34b | 下经・困 | 冲文研 | |
道光24 | 5月10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2x_34b | 下经・困 | 冲文研 | |
道光24 | 5月10日 | 监本春秋 | 18_04b | 宣公十四年・十有四年 | 冲文研 | |
道光24 | 5月10日 | 监本春秋 | 18_05a | 宣公十四年・春卫殺其大夫 | 冲文研 | |
道光24 | 5月10日 | 四书体注・论语 | 7_12a | 宪问・南宫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4 | 5月10日 | 四书体注・论语 | 7_32a | 宪问・南宫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4 | 5月10日 | 四书体注・论语 | 7_12a | 宪问・南宫全旨 | 道光科 | 冲文研 |
道光25 | 5月10日 | 书经体注大全合纂 | 3_15a | 太甲中・作书节 | 冲文研 | |
道光25 | 5月10日 | 监本春秋 | 13_08a | 僖公二十九年 | 冲文研 | |
道光25 | 5月10日 | 监本春秋 | 13_08a | 僖公二十九年 | 冲文研 | |
道光25 | 5月10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4_05a | 离娄上・恒言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5 | 5月10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4_05a | 离娄上・恒言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6 | 四书体注・孟子 | 5_17a | 万章下・伯夷节 | 丙午 | 冲文研 | |
道光26 | 四书体注・孟子 | 5_17a | 万章下・伯夷节 | 冲文研 | ||
道光27 | 正月 | 重订诗经衍义合参集注 | 4_64b | 小雅・桑扈・交交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8 | 4月 | 监本春秋 | 15_14a | 文公十六年・冬十有一月 | 冲文研 | |
道光28 | 4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6_19a | 告子下・孔子节 | 冲文研 | |
道光29 | 3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1_23a | 上经・需 | 冲文研 | |
道光29 | 3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1_23a | 需・九二 | 冲文研 | |
道光29 | 3月 | 四书体注・大学 | 1_15a | 大学・孟献节 | 冲文研 | |
道光29 | 3月 | 四书体注・大学 | 1_15a | 大学・孟献节 | 久米博 | |
道光29 | 3月 | 四书体注・大学 | 1_15a | 大学・孟献节 | 八重博 | |
道光29 | 闰4月16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1_46b | 上经・豫 | 冲文研 | |
道光29 | 闰4月16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1_46b | 豫・六三 | 冲文研 | |
道光29 | 闰4月16日 | 四书体注・大学 | 1_07b | 大学・正修全旨 | 冲文研 | |
道光29 | 四书体注・大学 | 1_07b | 大学・正修全旨 | 久米博 | ||
咸丰元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1a | 学而・学而全旨 | 宫古 | 冲文研 | |
咸丰元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1a | 学而・学而全旨 | 宫古岛师 | 冲文研 | |
咸丰元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1a | 学而・学而全旨 | 太平山考 | 久米博 | |
咸丰元 | 四书体注・论语 | 1_01a | 学而・学而全旨 | 宫古 | 冲文研 | |
咸丰02 | 4月 | 书经体注大全合纂 | 3_01a | 汤誓・汤誓篇 | 冲文研 | |
咸丰02 | 4月 | 四书体注・论语 | 3_16a | 雍也・谁能全旨 | 西之平等 | 冲文研 |
咸丰02 | 4月 | 四书体注・论语 | 3_16a | 雍也・谁能全旨 | 西之平等 | 冲文研 |
咸丰02 | 4月 | 四书体注・论语 | 3_16a | 雍也・谁能全旨 | 西之平等 | 冲文研 |
咸丰03 | 2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2_31a | 下经・萃 | 宫古 | 冲文研 |
咸丰03 | 2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2x_31a | 下经・萃 | 宫古 | 冲文研 |
咸丰03 | 2月 | 四书体注・大学 | 1_08b | 大学・修身全旨 | 太平□(山) | 久米博 |
咸丰03 | 4月9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1_17a | 上经・屯 | 冲文研 | |
咸丰03 | 4月9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1_17a | 屯・屯卦全旨 | 冲文研 | |
咸丰03 | 4月9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3_12a | 滕文上・后稷节 | 冲文研 | |
咸丰03 | 4月9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3_12a | 滕文上・后稷节 | 冲文研 | |
咸丰04 | 8月4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7_30a | 尽心下・尧舜全旨 | 宫久 | 冲文研 |
咸丰04 | 8月24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7_30a | 尽心下・尧舜全旨 | 宫久 | 冲文研 |
咸丰04 | 8月27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7_30a | 尽心下・尧舜全旨 | 宫久师匠科 | 冲文研 |
咸丰04 | 8月27日 | 易经大全会解 | 1s_04a | 乾・云行 | 宫久科 | 冲文研 |
咸丰06 | 5月8日 | 监本春秋 | 19_02a | 成公元年・元年 | 冲文研 | |
咸丰06 | 5月8日 | 监本春秋 | 19_02a | 成公元年・元年 | 冲文研 | |
咸丰06 | 6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6_10b | 告子上・鱼我全旨 | 冲文研 | |
咸丰06 | 9月5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6_22a | 告子下・居邹全旨 | 宫古师匠 | 冲文研 |
咸丰06 | 9月5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6_22a | 告子下・居邹全旨 | 宫古岛讲谈师 | 冲文研 |
咸丰07 | 5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1_37b | 上经・渐 | 冲文研 | |
咸丰07 | 5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1_37b | 否卦全旨 | 冲文研 | |
咸丰07 | 5月 | 监本春秋 | 17_05b | 宣公九年・九年 | 冲文研 | |
咸丰07 | 5月 | 监本春秋 | 17_05b | 宣公九年・九年 | 冲文研 | |
咸丰07 | 5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5_08b | 万章上・敢问节 | 冲文研 | |
咸丰07 | 5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5_08b | 万章上・敢问节 | 冲文研 | |
咸丰11 | 四书体注・孟子 | 4_27b | 离娄下・天之节 | 冲文研 | ||
同治元 | 四书体注・孟子 | 5_10a | 万章上・丹朱节 | 冲文研 | ||
同治02 | 4月 | 四书体注・孟子 | 4_18b | 离娄下・子产二节 | 冲文研 | |
同治04 | 书经体注大全合纂 | 2_16b | 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节 | 冲文研 | ||
同治08 | 3月17日 | 四书体注・孟子 | 4_32a | 离娄下・齐人节 | 冲文研 | |
同治10 | 2月 | 书经体注大全合纂 | 3_03b | 汤誓・简贤节 | 冲文研 | |
同治14 | 3月27日 | 四书体注・论语 | 3_14b | 公冶・冉求全旨 | 冲文研 | |
光绪02 | 3月 | 易经大全会解 | 2x_53a | 下经・旅 | 冲文研 | |
光绪02 | 3月 | 监本春秋 | 18_12a | 宣公十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 | 冲文研 | |
光绪02 | 四书体注・孟子 | 4_10b | 离娄下・辟纣全旨 | 冲文研 |
注释:
①楚南家的汉学,参看拙稿《琉球中央士族的汉籍校勘:以楚南家文书为中心》,《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九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②《那覇市史・资料篇》第1卷11《琉球资料(下)》(那覇:那覇市企划部文化振兴课,1991年)所收《Ⅵ,科试关系资料》。
③《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是由高津孝和荣野川敦编纂的。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补助金“近世琉球における汉籍の收集、流通、出版についての综合的研究”研究成果报告书别册,2005年。
参考文献:
[1]水上雅晴.再论琉球的“科”:以现存琉球汉籍为线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2]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363-364.
[3][5][11][14][15]真境名安兴.冲绳教育史要〔M〕,《真境名安兴全集》第二卷,那霸:琉球新报社,1993年,418.416.396.417.412.《冲绳教育史要》是1931年原刊的.
[4][6][7]田名真之.平等学校所と科试〔C〕,高良仓吉等编《新しい琉球史像―安良城盛昭先生追悼论集―》,宜野湾:榕树社,1996:91.90.92-93.
[8][10]浅野诚.冲绳县の教育史〔M〕,京都:思文阁出版,1991:121.122.
[9]锦芳姓小宗系家谱〔M〕,石垣市总务部市史编集室编《石垣岛市史丛书6》,石垣:石垣市役所,1994:96.
[12]趙爾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店,1976-1977:3148.
[13]顾炎武.原抄本日知录〔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478.
[16]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M〕,卷三,第八叶左,沉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2辑,第91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250.
编辑、排版:韦骅峰
审核:李木洲
更多精彩阅读:
1.纪念77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时代与人物的互动:77、78级大学生群体扫描
2.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二 ——邓小平是因为查全性等建议才决定恢复高考吗?
3.刘道玉:恢复高考的具体过程与历史功绩(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3)
4.“跨六奔八”的77、78级,你还好吗?(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4)
5.《中国日报》头版转6、7版报道高考改变77级大学生命运(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5)
6.决定恢复高考的科教座谈会地点到底在哪?(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纪念之6)
点击下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