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OW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 施勇:三百个字构建“抽象”叙事迷宫

昊美术馆(温州) 昊数字美术馆
2024-09-02

展览: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展期:2019年12月21日 - 2020年4月12日艺术家:柯乔(James Carl)、科斯莫·迪恩(Cosmo Dean) & 特雷弗·惠特利(Trevor Wheatley)、何岸、杰普·海因(Jeppe Hein)、克里斯汀·孙·金(Christine Sun Kim)、斯蒂芬·赛格梅斯特(Stefan Sagmeister) & 杰西卡·沃尔什(Jessica Walsh) & 桑蒂亚戈·卡拉斯奎拉(Santiago Carrasquilla)、史文华、施勇、王博、劳伦斯·维纳(Lawrence Weiner)、徐震®、姚大钧、张英海重工业(Young-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张鼎策展人:周昕助理策展人:Zhanna Khromykh、李亚琼地址:温州市鹿城区江滨东路1号 (万和豪生大酒店内)

🔗 展览补充阅读请见:

HOW 新展 | 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HOW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 简单符号与字的繁衍滋生

HOW 新展 | “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终极剧透篇!

HOW 新展 | “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今日正式开幕

HOW 回顾 | “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开幕论坛(上)HOW 回顾 | “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开幕论坛(下)






 关 于 艺 术 家 

施 勇

施勇(1963年出生)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装置与影像媒介的代表人物之一,自1993年起,施勇的作品就在国内外被广泛展出。他创作媒介包括装置,行为,摄影及录像。施勇的早期创作致力于揭示现实的暧昧性以及系统内部的张力,九十年代末开始集中讨论中国改革开放神话下的当代上海的转型概念,继而引向更宏观的全球化,消费文化等层面,2006年,从作品“2007没有卡塞尔文献展”开始,施勇将质疑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其所处的艺术界本身,思考如何在创作中传递出一种更为理性的态度。2015年个展“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既是之前创作的延续,又传达了其未来意图在表面“抽象”之下展开对于“控制” 的反思与实践。

近期主要展览有:无处不在 (个展),外交公寓12号空间,北京 (2019); 将一只( )鸟从一座塔的塔顶放掉 (个展),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 (2018); 施勇: 规则之下 (个展), 香格纳, 上海 (2017);乌拉尔双年展, 叶卡特琳堡 (2015); 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 (个展), 没顶画廊 (2015); 不在现场项目, 伯明翰 IKON 美术馆, (2014); 仔细想想, 昨天你究竟干嘛去了?(个展) 比翼艺术中心, (2007);第二届广州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 (2005); 难以言喻的快乐, 塔马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墨西哥城 (2005);跟我来!, 森美术馆, 东京(2005); 天上人间 (个展), 香格纳画廊 (2004); 第 25 届圣保罗双年展, 圣保罗; 金钱和价值-最后的禁忌, 瑞士 (2002); 第四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美术馆, (2002); 被打开的欧洲, BOIJMANS VAN BEUNINGEN 美术馆, 鹿特丹; 生活在此时, 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 柏林 ( 2001); 第三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昆士兰美术, 布利斯班; 超市:当代艺术展, 上海 (1999); 移动中的城市 (1-6), 全球巡回展 (1997-1999); 象的两次态度93, 华山美术画廊, 上海 (1993) 等.



参展作品


 《三百个字》 

Three Hundred Characters


/艺术家自述/


最近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去考虑(这种状况变得越来越急迫):如何以一种可以替代具体陈述的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艺术的立场和观念。一个不得不被改变的事实却也挤压出了另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一种“抽象”的叙事迷宫。只有当某个东西被掩盖或者被剥夺了可以判断的证据之后,也许你才会感兴趣于去追究被隐藏在字面后面的那个东西,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作品《三百个字》中,我将发生在上海这个城市中的一个神秘事件作为了作品的切入点,并以"抽象”之名(一种在特定语境中被挤压出的表达形式),将文字描述的顺序彻底打乱,使之完全无法正常阅读。事件内容信息并未离开,字数也从未增加或减少,但作为事件内容则被彻底抽离出了阅读现场。如同叙事迷宫中的一堆没有头绪的物证,它们正以匱名的形式迷失在了三百个光色迷离的霓虹字体中,沉默、失语不知所终…”


—— 施 勇



“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展览现场,2019,图片©昊美术馆(温州)photo by 季成   


2018年,《三百个字》在利物浦“这里是上海,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展出,展览现场的外国人并不因为看不懂就不去了解,恰好相反,他们更为好奇文本里的内容?在红色霓虹灯的光色中它们意味着什么?这以红色霓虹灯为媒介的三百个字的神秘事件,犹如侦探面临的一个没有头绪的物证,迷失在幻觉迷离的灯光中,等待我们去寻证。
被艺术家特意选用的红色发光体,其最大的特质是当观者看到它时一下就被激活肾上腺素,似乎不用看清文本表述的内容就已经完全被感染。在现实环境中,由于表达上面临的种种障碍,我们不得不选择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和呈现我们的态度、立场,这种看似无法阅读的“抽象”方式,对艺术家来说正是现实的一部分。



施勇,《三百个字》,2018,霓虹灯装置,尺寸可变,图片致谢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


“用霓虹灯来弥漫空间其实只是一个迷面”正如施勇所说,“我们真正被控制的并不是霓虹灯的光色,而是光色后面的那个谜底,那个把我们牢牢控制着的另一个现实,我们谁也逃不掉。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展览现场,位于同一展览空间的艺术家柯乔(James Carl)以其自创的语言系统,将这300个字的拼音按照原叙述顺序转成Content字体,排版整合成上中下三册共“九百个瓶字”的拼音书,并由施勇亲笔题写书名。
 上:施勇为柯乔作品 Content (九百个瓶字, 2019) 题写书名下:柯乔,Content (九百个瓶字,2019),2019,纸、激光打印、米浆,尺寸可变,图片 ©昊美术馆(温州)

Content(九百个瓶字,2019)使得《三百个字》在本土与对外的文化输出的交错穿插中被编织成了九百个字的手札,并以传统古典又优雅的装裱方式,静静盘坐在馆中的一隅。沉默、失语、被故意遮蔽的语言指向,看似在柯乔的体系内找到了答案,却又像挤压并装裱出了另一种“抽象”的叙事迷宫。



更多作品

施勇是中国当代艺术界重要的艺术家,艺术实践涉及摄影、雕塑、装置以及虚拟艺术等多种媒介。从1993年起,施勇创作了大量颇具实验性的作品。从私人空间被窥视和侵犯的探讨,到对文化身份、文化多元主义长达十余年的深思,再到对记忆和现实间张力的研究,施勇在幻象和现实之间自由穿行,揭示了中西方文化交融下现代生活的多种矛盾。


《最后一次古典式的礼拜》,1990,绘画,图片致谢艺术家



这幅以古典式语言为表现手法,致敬西方绘画传统的自画像《最后一次古典式的礼拜》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标题中的“最后一次”更显示了施勇准备告别架上绘画,走向未知艺术实验之路的决心。


1995年的作品《扩音现场:一个私人空间的交叉回声》探讨私人空间被侵犯导致的不安和焦虑,得到了艺术界广泛的好评。1996年开始,施勇作品的关注点更为开阔,从“文化身份”、“话语权力”、“文化多元主义”等议题出发,如《生活在“远方”》、《请勿触摸“请勿触摸”》、《今日上海新形象评选计划》《在一个概念上再加一个概念》,把现代化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个人想象和创造的基础,以理想化的上海市民为概念进行创作。


其中借用Joseph Kosouth 的"One and Three Chairs"的作品《在一个概念上再加一个概念》作为本计划设想的基本出发点,不仅因为它是一件概念作品,也因为它是一件在西方当代美术史上具有话语权力的作品。在其上面添加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形象,就如同在一个当代西方权力话语的概念上,加上一个获得确认的所谓“当代中国”的概念。


《在一个概念上再加上一个概念》,1998,图片致谢艺术家



如此,椅子原有的自我概念就必然地转换为一个作为椅子与所坐人之间互文性质的概念。并由此使我们进入到一个现实的层面:那种所谓多元性,差异性文化策略保护下的交流现实:在中心与非中心彼此愿望获得保证下的一个如何提供有效性舞台与一个如何制造合法性表演的当下文化背景。


1997-1998年,施勇曾完成了一件网络作品《请你选择最好的》——在网络上提供自己十二种不同发型和若干衣着的形象,并提问“在当代中国,什么样的新形象才能在国际交流舞台上占有一席鲜明的位置?”参与者投票选择他们认为最理想的样子。通过这个网络在线互动项目,最终得到一个染成金发,戴着墨镜,穿着中山装,拎着公文包正在挥手的形象,艺术家由此作为上海理想市民的形象,制作了《上海今日新形象》雕塑。


《上海今日新形象》,1999,6(H)*6(W)*29cm,图片致谢艺术家


“以理想化的上海市民为概念进行创作”这个包含了多方面的延续性项目横跨十年之久,对消费、日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觉语言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他创造的那个黄头发、中山装的“上海新形象”怪诞、精明、疯狂、幽默,深入人心。


《憧憬 3》,2000,彩色C-Print,85 x 100cm,图片致谢艺术家



《永远-风景画廊2号》,2002,80 x 360 cm,图片致谢艺术家

《梦太极》,2002,图片致谢艺术家

《继续 2004-2005》 (整套),2005,彩色C-Print,75 *50 cm,图片致谢艺术家


2002年开始,施勇对诸如“欲望”、“幻觉”、“迷药”、“引力”、“表情”及“卡拉OK”等词汇在作品中的反复运用更加关注,并以充满隐喻的方式探索在现实欲望推动下不断滋生的幻觉现实。


在作品《你可以飞的更高》的影像部分中,施勇用模拟动物行为的方式来传达“追逐”的欲望,伴随着浪漫音乐和霓虹灯所营造的迷幻氛围,进入了“飞”的状态。想象与期待总是最令人怦然心动的。而“飞”的状态是一种在追逐过程中的想入非非,而不是追逐后的想入非非。它预示着某种潜在的危险,就如一个人躺在床上做着美梦的时候,不小心从床上跌落摔醒后的疼痛。

《你可以飞的更高》,2002,单路视频,图片致谢艺术家

将药盒与霓虹灯构成对应的“抛物线”是因为“抛物线”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观念:它包含着上升与下坠这两个对立面。而这件作品中,施勇更强调抛物线的上升部分,让作品中始终存在着的潜在性危险隐藏于无形之中。


2002年在南京博物馆“白日梦:中国当代艺术展”中,作品《月色撩人》首展。《月色撩人》是一件雕塑装置。一双手从裤管里伸出,支撑在地上,前面是一根发光的粉红色宠物骨,骨头内播放着艺术家在2002年上海双年展酒会上的录音。这件作品的创作可以说基于现实生活,但艺术家通过“身体意象”建构了一件荒诞事实:装置中主体的身份可疑而模糊,手脚的概念被偷换,既站着、也趴着,而且显然他被面前的人造宠物骨深深吸引。《月色撩人》是施勇第一件自觉性意义上的作品,世俗媚态潜藏于其中,是现实“欲望”、“幻觉”、“引力”滋生的“幻觉现实”,这些也构成了2002年至今施勇作品的主要表达。


《月色撩人》,2002,音频装置,上色玻璃钢雕塑,布料及扣子等纺织材料,透明玻璃钢装置,荧光灯管,音响,DVD设备等,307 *142 *186cm,图片致谢艺术家

《飞Q》是一部模仿飞碟造型的装置。2003年,施勇参展多伦现代美术馆开馆之展“打开天空”。“打开天空”地想象、畅想和幻想,艺术家索性制造了一台飞向太空的飞碟装置,将它放在美术馆的楼顶平台上。“飞碟”设计了六个孔,观众需将半身躺入孔内才能看到和听到里面的内容:装置内有一根旋转的粉红色充气骨头;并播放着施勇采访“打开天空”展览的17位参展艺术家关于“打开天空”的谈话。艺术家有意设计,当“飞碟”六个孔位都被参与观众占满时,这只飞碟就像一只王八。这爬行的、卑微的,有翱翔使命却无法起飞的装置又是一场“幻想现实”的戏谑。


《飞Q》,2003,雪弗板, 仿真汽车喷漆, 金属条, 充气骨头, 6个充气垫,85 *500 *500cm Diameter:500.0 cm,图片致谢艺术家

自2000年起,施勇的创作常在于关注“幻想与现实”。在《引力——上海夜空》中,艺术家又一次营造了现实的幻象:他拍摄了一组夜幕下的上海超高层建筑,画面中大面积的天空弥漫而梦幻。建筑物只露出顶部,不同于我们以往对现代建筑物雄伟、力量的印象,这些高楼如同被一股怪力吸附在画面底部,模糊如幻影。而画面中明亮的、色彩丰富的夜空虽然迷幻,但上海现实的夜空也却是如此。


同时,艺术家有意布置了每一个灯箱中灯管的数量和方向,如同欲望与幻觉的双重虚构。《引力——上海夜空》作为艺术家对这个命名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窗口’城市”的反思,质疑着那些被无限强化的超高层建筑物的意义。深入到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的理想与寄托,可能现实与幻想不分彼此。


《引力——上海夜空》,2004,灯箱装置, 金属框架, 半透明亚克力软片, 亚克力板, 91根荧光灯管, 56个灯箱,239 *556 *50cm,图片致谢艺术家

《我们不想停止》是艺术家在2006年制造的一辆幻想中的飞行器。作品通体用呢子面料包裹,扣子、口袋以及飞行器后端的喷气管模拟的西装的袖筒,和金黄色的文字,都是施勇自1997年开始实施与推进的“上海新形象”(一个染金发、戴墨镜、穿深色中山装的男青年)的转移。与“上海新形象”同时,“上海通用”也于1997年成立。


近十年后,施勇受邀参加“通用聚众心艺术展”而创作这件装置。“飞行器”的四个“别克”轮胎是汽车工业的象征物。施勇偷换了身体和机械的概念,混淆了静止和运动的时空;在想象中消灭一切阻力,物化出幻想的速度。幻想的速度混合着现实的速度,我们无法停止,我们也不想停止。


《我们不想停止》,2006,木质龙骨结构, 玻璃钢填充物, 布料, 扣子, 金色纺织线, 4个别克汽车轮胎,75 *85 *673cm,图片致谢艺术家



“在如今这个到处都是双年展(据说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双年展准备上马),到处都是全球性艺术展事,到处都有策展人、艺术家、艺术机构、基金会、画廊、收藏机构及公众,每天象赶场子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奔走的这个飞速旋转的艺术世界里,艺术是否真的应该停下来,作一次休息了?被我们视为非常重要的卡塞尔文献展是否应该率先做个样板,休息一次?”基于此想法,艺术家在2006年创作了《卡塞尔没有文献展计划》

《2007年卡塞尔没有文献展计划》,2006,图片致谢艺术家

2007年,影像作品《仔细想想,昨天你究竟干吗去了?以采访为主,通过审问式的语言追问来观量、甚至侵犯被访者的记忆与自我认同。通过逼问与诱导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真切地抖露出不同生活圈子里的种种现实;同时“现实”又在被访者的口述中荒诞地被编织、篡改及再创造。

《仔细想想,你昨天究竟干嘛去了?》,2007,视频,图片致谢艺术家


作品《一堆幸福幻想》由一组霓虹灯装置组成,施勇把幻想写了下来,制作成霓虹灯,并倒置展示。施勇用文字和材料物化幻想创作成这组装置,“幻想”是一种不可言状的思想,作品再一次巧妙传达了艺术家对人的感知与认知的巧妙控制,一堆倒置的喃喃自语和甜腻的红光使得“幸福幻想”现实感人。



施勇,《一堆幸福幻想》,2009,霓虹灯,500 *500 cm,图片致谢艺术家


“曾几何时,中国当代艺术的自信指数完全可以用爆棚来形容。那时,我们几乎可以使全球的人都相信,中国北京成为世界艺术中心那只是具体的时间问题!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的那种感受,在我看来一定就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我决定直接以这句话作为作品的概念来加以创作。因为以今天的状况而言,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早已不仅仅是对过往现实的一种概括,而且也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在将一种亢奋和癫狂的状态呈现之时,其实也将它们的反面埋下。就像一个不幸被言中的预言。很奇怪我想起了泰坦尼克号...”(艺术家自述)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2010,铁,20 *212 *8cm,图片致谢艺术家

2015年,已是香格纳画廊艺术总监的施勇在没顶画廊展出个展“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展览现场是一场关于空间、物料和语言的游戏,通过“抹去”,“物化语言”等动作将叙事性的“词语”镶嵌进现实,最终又不得不以抽象艺术的方式呈现的那种现实。


正如艺术家所说,“我喜欢在作为背景的叙述语境中,通过嵌入某个词汇去瓦解原叙述,使之转换为另一种歧变的语境。利用‘抹去’这个概念并同样以‘抹去’的方法来突显被掩盖的,也或许是被蓄意制造的现实。”

“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展览现场,2015,图片致谢艺术家和没顶画廊
2017年,施勇个展“规则之下”在香格纳画廊展出,以“暴力+修饰的组合性词汇”(拆解,切割,焊接,整形,表皮上色等)为动作和姿态消解实物本来的面目,通过现场的强制性干预和绝对性的控制来重构一种语法:一种暗含着现实维度的权力美学的形式。



“规则之下”展览现场,2017,图片致谢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
在展览现场,物件碎片作为身体的隐喻以及现场作为控制的容器对施勇而言重要而且必须,它们是另一种现实的转译也是身体被消失被抽象的无可挽回的佐证。展览现场放置的近乎于抽象的碎片式的物件,正是一个关于“艺术家施勇”这个身份的存在的隐喻。
如果说“规则之下”更多的是用物来隐喻现实环境中个体有可能对自己身体失去控制的无奈,那么2018年在盒子美术馆的个展“将一只( )鸟从一座塔的塔顶放掉”则是将隐喻与现实做了叠加。两种文本交织在一起从而呈现出艺术家一种向现实主动出击的姿态。

“将一只( )鸟从一座塔的塔顶放掉”展览现场,2018,图片致谢艺术家和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艺术家蓄意地在“一只鸟”之间嵌入了一个“( )”,从而使得一场原本看似无足轻重的抽签,一件原本稀松平常的事件,因为这个“( )” 而使鸟的身份与状态变得悬念重生。“( )”作为前缀提示着我们的关注点从放飞这一结果转移到鸟放飞前的暧昧状态。

“无处不在”展览现场,2019,图片致谢艺术家和外交公寓


2019年12月13日,施勇个人项目“无处不在”在外交公寓12号开幕。展览现场包括走廊、客厅、房间、卫生间、厨房、阳台共放置了22个音响,8个麦克风和4个扬声器。


艺术家选择了发生在国外与国内的两个相关联的现实事件的录音,将它们分割成22个声音片段,打乱前后顺序,随机通过22个音响进行循环播放;同时,将观众进入空间后产生的声音(走动声与说话声)做同步切入,混入上述的22声音片段之中,借此“讨论意识形态空间边界的那种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 下期即将呈现:

王博 《无梦的歌》


🔗 往期艺术家推荐:

HOW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 颜真卿转世当代书法家何岸

HOW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 杰普·海因:双面镜召唤感官体验的潮汐

HOW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 柯乔:为一次性用品输出可持续表达

HOW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 Cosmo & Trevor: 将副产品置于永久性艺术实践

HOW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 克里斯汀·孙·金:被隐藏与显性的声音游戏

HOW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 斯蒂芬·赛格梅斯特:让设计成为快乐的载体

HOW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 | 史文华:低语,吟唱,嚎叫,向天歌





*非特别注明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整理/编辑 Chan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图片©昊美术馆(温州)

昊美术馆(温州)延续昊美术馆(上海)的“夜间美术馆”运营模式,是浙江省首家"夜间美术馆",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下午1点到夜间10点,周末及节假日开放时间将向前延长为上午10点至夜间10点。昊美术馆(温州)将持续为公众呈现丰富的公共教育及户外艺术项目,引领融合艺术、设计、科技的全新生活方式。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五 13:00-22:00周六、周日 10:00-22:00(每周一闭馆)
展馆地址昊美术馆(温州)| 浙江省温州市江滨东路1号(温州万和豪生大酒店内)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图片©昊美术馆(上海)

昊美术馆(上海)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五下午1点至夜间10点,周末及节假日开放时间为上午10点至夜间10点。此举能让更多观众在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昊美术馆也举办“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户外电影节”、“雕塑公园”等国际交流项目和户外活动,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新地标。


🙋&🙋

想要获得更多艺术信息?添加“昊美术馆的小昊”为好友更有美术馆活动乐享群(温州)邀你加入


正在展出 Current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昊数字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