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1927.4.18--2008.12.24),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1951 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先后在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过公职或充当顾问。曾任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以及卡特政府国家安全计划顾问。他是《外交政策》杂志发言人与主编之一,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作者。
一直以来,美国政治的核心特征很少得到相关传统理论和范式的注意。以下三个范式塑造了有关美国政治的主流印象。通常被称为“进步主义”(Progressive)的理论强调少数富人和多数穷人之间的持续冲突。显然除了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史学家,该理论还得到了大量其他人的支持,因此称它为美国版的“阶级冲突”理论确实更为妥当。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等联邦主义思想家认为,“美国人并未受到上帝的特别恩惠,他们在本质上与其他人一样”。因此,世界其他地方存在的社会分工也同样会在美国出现。亚当斯说:“所有国家的人民被自然地分为两类——绅士和平民……文明社会中伟大而永恒的区别出现在少数富人和多数穷人之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也用类似的语言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所有共同体都自发地分化出少数和多数群体。”从这种观点出发,汉密尔顿同情富人,而亚当斯则对穷人和富人抱有同等深刻的怀疑。19世纪末,进步主义史学家攻击联邦政治,标榜自己和穷人站在一起,同时又保留了美国社会的联邦主义色彩。弗农·帕林顿(Vernon Parrington)为《美国思想的主流》(Main Currents of American Thought)所做的、但最终未使用的那些注释,很好地总结了进步主义范式的实质:从一开始我们就分成了两大派别。两派的称呼、口号和策略时常变化反复,但二者的重大分歧却没有变过。一派代表了当代的上层社会——教会、绅士、商人、奴隶主、工厂主。另一派则是平民——农夫、村民、小商人、技工和无产者。前一派一直试图监视、限制人民权力,想把政府牢牢控制在少数人手里,使其为自己的特殊利益服务;然而平民派则争取扩大人民权力,让政府更多地为多数人的意愿服务,更多地实现民主而非共和理念——只有理解这一分歧,才能理解美国文化的趋势。进步主义的解释成为战后美国史学文献的主流观点,直到它被共识理论取代。然而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分析家和激进主义社会学家(如C. 怀特·米尔斯,C. Wright Mills)那里被坚持下来,并在60年代的新左派修正主义史学家的著作中再度崛起。进步主义理论的要旨与联邦党人的相似。首先是强调经济利益的重要性,以此而非理想主义目标作为历史中人的行为动机。其次,认为美国历史可以被理解为平民和精英为权力和财富而展开的竞争。虽然利益冲突方可能随时间而改变,但冲突本身是持续的。进步主义者明确希望平民派能最终获得胜利,但是他们在理论中并未阐明因何胜利、何时胜利。在遥远未来中那个尚未明确的时刻真正到来之前,美国历史将一直是好人与坏人之间的斗争,并且正如路易斯·哈慈(Louis Hartz)所说的,进步主义理论令人欣慰的方面之一是“每个坏蛋恶棍都会遇到降服他们的英雄,每个汉密尔顿都有自己的杰斐逊”。就许多方面而言,共识理论对美国政治的描绘正好与联邦主义—进步主义形成了对立的两极。根据这一理论,理解美国历史的关键并非两个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而是中产阶级的压倒性优势地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缺少封建历史,存在大量无主土地,缺乏劳力以及由此导致横向与纵向社会流动机会,较早引入成年男子普选权,洛克式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流行等,美国从未像欧洲那样滋生出阶级意识和阶级冲突。相反,这里出现了使克雷夫科尔(Crevecoeur)震惊的“令人愉快的同质性”,还有给托克维尔(Tocqueville)留下深刻印象的政治与社会平等。结果,以阶级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从来没能像在欧洲那样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展起来。中产阶级价值的共识十分普遍,美国政治上的冲突,不过是基本共识框架下有关狭隘的经济与个性问题的争论。共识理论在托克维尔的著作中得到了经典的阐述。19世纪后期的“爱国”历史学家用更加民族主义化的语言重新阐述了该理论,“二战”结束后的20年里,在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Boorstin)、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大卫·波特(David Portter)、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西摩·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等人的著作中得到了自觉、清晰的表述,其中以路易斯·哈慈(Louis Hartz)的最为著名。这一时期共识理论的流行,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与社会革命的失败,描绘了美国人的生活富足与丰富多彩,同时也揭示了作为美国外交关系主要特征的冷战的兴起。相比于进步主义理论家,共识主义者倾向于在比较环境中考察美国。特别是哈慈,同欧洲的比较是其作品的中心主题。从欧洲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作为进步主义理论核心的二元对立几乎毫无意义。美国不像欧洲,它既没有封建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关于美国历史的争论几乎全部集中在自由主义的不同版本上。换言之,自由主义的流行,说明美国既没有贵族政治,也没有产生了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中产阶级才是美国社会的主导者。在辩论中,哈慈利用马 思主义的阶级划分方法得出了托克维尔式的结论。然而,由于没有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和挑战,哈慈眼中的美国式自由主义失去了意识形态所需的系统性和清晰性,也没有活力;它变得固化、非理性,绝对主义且疏于思考,时而自相矛盾,时而含糊其词。第三个理论是多元主义范式,认为美国政治的核心特征是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竞争。其过程理论将政治视为许多小规模利益团体间的斗争,其组织结构理论则强调少数规模较大、组织良好的团体在塑造公共政策中的决定性作用。过程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所谓过程,就是假设不同团体参与政治过程的渠道没有受到宪法与政治结构的公开歧视,通过自由政治市场上的团体间公开竞争,在总体上得到最接近真实公共利益的结果。另外,组织结构理论的支持者则通常强调,现存团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政治过程,使得以个人平等为前提的民主制度的诸多主张失去了意义。极端的多元主义可能与阶级冲突理论更加相似。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的《联邦党人文集》(尤其是第十篇)经典地阐述了多元主义范式。这一范式在20世纪早期由阿瑟·F. 本特利(Arthur F. Bentley)再次阐述,并在“二战”后重新崛起,成为政治学界解释美国政治生活的主流理论。多元主义范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共识理论相互兼容,因为利益团体之间为特定议题而起的冲突,也可以被理解为发生在基本政治价值的广泛共识框架内部。实际上这两个范式暗示了彼此的存在:二者的不同之处不过是一个强调基础共识,而另一个强调这一共识下特定问题引发的斗争。这三个理论各有长短。阶级冲突理论准确地指出了美国社会在财富和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公。但是它认为贫富差距一直是美国社会政治分裂的首要原因,这是不准确的。尽管美国政治生活有时趋于极化,但却很少(如果有过的话)以贫富作为分裂的两极(罗斯福新政算得上是最显著的例外)。更一般而言,为了把美国政治斗争描述成一个简单二元对立的“三明治”模型,阶级冲突理论确实在描述斗争的复杂性和可变性时不够客观。对于许多支持该理论的学者而言,阶级冲突论精确描绘的并非美国政治数百年来的实然,而是他们自己心中的应然。另外,共识理论正确地承认了欧洲式的、以阶级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在美国并不存在,美国国内存在的是对于洛克式的自由、民主和个人主义政治价值的广泛认同。然而,尤其是在哈慈的论述中,意识形态共识的存在意味着一切重大社会冲突形式的消失。事实上,美国的社会政治冲突与暴力比许多欧洲国家都多。霍夫斯塔特曾一语中的地写道:“无须意识形态冲突,美国人也能打得血流成河。”而共识理论并未对此给出解释。最后是多元主义范式。无论是其过程理论还是组织结构理论,都清楚地描述了美国政治在较长时期中的运作方式。但是相比共识理论,它并没有针对时常裹挟美国政治生活的激情、动荡和道德热情给出更多的解释。这三个范式的共同特点在于都试图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解释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的决定性影响并非政治价值、制度、实践或者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是美国社会的本质。这些范式的核心问题在于,从一个共识、两个阶级或许多团体的角度去理解美国社会是否恰当。从这一结构路径可以得到另外两个隐含的意义。第一,塑造政治的社会结构特征是相对不变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18世纪以来,每个理论都一直拥有自己的追随者。共识理论几乎不承认共识发生过改变。阶级冲突理论认为特定的阶级也许会改变(例如从地主对无地者到资本家对工人),但是穷人和富人间的社会分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将一直持续。多元理论用类似的逻辑承认政治过程中特定团体的兴衰变迁,但不认为社会根本的多元特征以及美国政治的团体间互动方式会发生变化。每个范式都对各个历史时期中美国政治的运行提出了解释。没有一种理论能描述政治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范式的路径在根本上都是静止的。同现在相比,未来的美国政治和社会将有哪些不同?这三个理论的答案基本上是老生常谈。第二, 三个范式都将物质和经济利益视为政治中的支配性力量。阶级冲突理论中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因经济不平等而区分开来,二者围绕着应该保持、扩大还是缩小、消灭这种不平等而产生冲突。多元理论中的利益团体可能是种族性的,但更多地是以经济要素为自身标志,如地区、职业和产业集团。而共识理论的确强调政治价值和理念的重要性,但是也指出这些理念的衰退和扩张都不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冲突。反过来,共识也以中产阶级的绝对优势为基础。阶级冲突和多元理论认为美国政治由混乱肮脏的物质利益主宰,相反,共识理论则把这种混乱简化为沉闷的和谐与麻木。本文选编自《美国政治 : 激荡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题目为编者所加。特别推荐购买此书仔细研读。该选文只做推荐作者相关研究的书目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选编不易,如转载,请务必注明原始出处和来自“勿食我黍”。不守此规矩者勿转。
点击下列标题,延伸阅读:
亨廷顿 |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
历史为何仍未终结——福山的回应 | 评《身份政治》
睁眼看世界:亨廷顿的理论与思考 | 罗伯特·卡普兰
亨廷顿 | 全球视野下的政治秩序与冲突
李慎之 | 当全世界又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候
俞可平 | 为民主辩护: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善治
哈耶克|自由状态:强制被减至最小可能之限度
----------------------------------
混乱时代 阅读常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一份迟到的2019年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