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文雄 | 故乡的东港河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阔别故土,他乡耕耘,商旅各国,历数异域风情,每每令我心中最难忘怀的还是我那童年记忆中故乡的东港河。每忆及此,我总是心驰神往。


东港河东接吴楚长江,通达商贾重镇小池与九江隔江相望,北二十里经回风古镇王埠直折西行再二十里达连内陆集镇孔垄,支流源自严家闸直入龙感湖,接岸于大别山麓与徽商復地各埠。真可谓四十里东港河,八面来风,千帆竞渡。迎送南来北往客,是旧时商来客往之黄金水道。

东港河水系分布十分丰富,支流四通八达是鄂东平原这块母亲土地上的一条条血管,滋润着一河两岸富饶的母亲土地,孕育着东港河畔勤劳儿女繁衍生息,代代生生无穷已。童年记忆中的东港河,比现在要阔许多,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常划水的回风湾,也就是王埠古镇前河畔,足阔百五十丈有余,最阔处在两百丈之阔,河水自东向西缓流,清澈见底,水底有许多灯笼草,扁水草,自然鱼虾鲜贝蚌壳之丰富自不必说,那两岸河畔断断续续,阔窄不一的点缀些的荷池,苇丛,杨柳,在暮春仲秋早晨一眼望去银露灿灿,如丹霞翠玉,千絮婆娑,更伴些水鸟,野鸭闻啼,更是令人陶醉,留恋忘返!童年时演绎在东港河畔的许多趣事至今每每忆及仍是那么的甜蜜余兴未尽!原先和现在的改革开放体制不同,那时是人民公社集体公有制,没有私人,私字一说,连人带物之一草一木都属公有,更谈不上私人种瓜种果,那是大队、生产队的事,物质十分的贫乏,一应生活居家必需品一律限量按工分,劳力多少凭票供给,讲究的是多劳多得,不劳者不得。另外大人上工有得,小孩学生冇得,数量有限,一家分得几许,众口尝鲜,小家伙们每盼瓜熟,垂涎欲滴,望眼欲穿,几叶瓜片早已囫囵吞枣,不知何味,不知去向,煞是扫兴极了!
河对岸是旧的德化,河滩边也种些香瓜,甜瓜几类,那是德化人民公社的瓜。盛夏瓜熟,我的小伙伴们早就盼眼欲穿,打起了这片瓜的主意。看瓜的顾爷爷也早就洞察得心知肚明,终日手持一柄木叉,那是对付我们的“武器”,然小家伙们也懂计谋,潜水路、分兵东西夹击佯进,令看瓜爷爷首尾不相及顾,每每得手,一人一二瓜获,扑向河中,且举瓜过头顶,嘲弄看瓜人,看瓜的顾爷爷愤呼,蹬脚,跳骂,木叉在空中舞得呼呼作响,却无济于事,作罢而终!童年时总想尝试和体验些趣味的行为成就,东港河畔素以鱼米之乡著称,一年四季都有水产品可获,鱼类四季皆有自不必说。春有蒿菜,芦笋;夏有蒿巴莲蓬,藕丝,鲜贝蚌壳;秋有菱角,品种如:猪八戒,和尚,元帅之类还有芡实(土名鸡蛋巴)芦米,莲籽;冬天挖莲藕,割芦条,赶鱼,撑鱼。
而最有趣的是划一叶小舟在芦苇丛里掏鸟窝,摸鸟蛋,碰巧还能逮几只水鸟游鸭之类,收获总不会少。有时也做些那时并不觉脸红的事,顺手牵羊将鱼船下的鱼卡子,鱼笼收为己有,自然也有鱼,无非招来许多的愤骂却也无伤大雅,不碍事!东港河的夜景最是迷人。盛夏的夜晚,月光如水如纱,带着星光的灿烂飘落在河面,银光点点,渺渺婆娑温馨而神秘!河堤上晚风清凉,大人们总是叫我们小家伙们先去占好位子,便将门板、竹床之类合拼成铺,一家人纳凉铺上,母亲教我数星星,那时什么都好奇,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时而眨眨眼睛似在含情倾诉窃窃私语,还有那月宫,吴刚砍树!母亲总是教我许多东西讲给我许多故事。多少年过去我却至今不能忘怀!记忆里,河堤纳凉的情景,丝毫不比现在城里的公园夜场逊色,这是旧时古镇乡村的"夜总会"。街坊邻居各家各户都集聚在河畔,堤岸,水码头上乘凉,有的人家支起蚊帐,有的人家干脆搬起小木桌、小板凳,几盘农家小吃品着小酒,品着快活的夜色时光。也有串铺聊天的:时事趣闻,天文地理,邻里矛盾,农事商经,无所不谈。有啍着采子戏调的,唱黄梅戏腔的。也有拉二胡琴的,吹笛子的,每每这个时节夜色的东港河畔总是弥漫飘溢着和谐、快乐、充实的气氛。深秋的季节,鄂东平原这片辽阔的大地上的东港河两岸一片秋收繁忙喜悦的景象。当你漫步在那秋的原野,感动那秋的风华与硕实,你更深深感动东港河---这条母亲河的慈爱与恩赐!更深深感动这辽阔的土地上父亲的脊梁的力量坚强与充实,包容与雍有!旧时的东港河流域各商埠各有不同的地方品系特色。比如小池口以港口,码头物流,纺织品布行,丝绸行,百货,盐行,米行,中药铺等为主要商贸特色。孔龙镇则以竹器,木器,衡器,农具,编织品,手工艺品,鞭炮,猪仔行等为主要商贸特点。再往西如蔡山,白湖渡,李英,张河等地以土特产,手工织土布,印染为主要交市特色。往北严家闸,龙感湖,独山,下新,徵州宿松,陈营,段窑,汇口各商埠则以土特产,药材,黄花,木耳,干鲜果蔬制品,水产品,桑蚕丝织,水运为特色。
古镇王埠则是东港河黄金水道中的重要中途码头驿站,商来客往船只在此落帆夜宿,中转停靠,小镇以饭铺,酒馆,旅店,茶馆服务业为主,以美食小吃,纺纱织布,染铺,香烛纸铺,磨坊,米行,炮坊,铁器铺,小百货铺,药铺,诊所,干鲜腊味土特产,油坊,水作坊为特色。回风湾王埠古镇不大,百余户,大多桑田勤耕人家,半年辛苦半年闲,男耕女织。兼做些商贸生意,作坊,馆铺,日子都还算殷实,并无大差大异。当然也有不少殷实大户,书香仕子之家。旧时的古镇有多家私塾学馆,故读书学子彼多,这里的民风纯朴诚实而和谐乃东港河畔勤劳大众人家之缩影。

年前回了趟故里,回到了童年的东港河的怀抱。却已不见昔日我那东港河的多姿与美丽,不见早就不见了的古镇。不见了许多的许多......也许是人类发展的进步,也许是生产力与文明繁荣升华,也许......然而我还是总想着旧时的许多及童年记忆中的一切一切,它们在我的一里,是永久的眷恋与记怀,是我梦里的点点滴滴......

作者简介

王文雄,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王埠村人,现任德国HerdskingEuropeGmbH工业设计与电器制造公司创始人、执行总裁,深圳市牧人电器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链接】忆黄梅二中童老师血洒柳林河黄梅戏得名于这首诗?
粤东才子与鄂东有缘黄梅最后一代举人垅坪山特大水灾记
我与周向春杂其佬黄梅古文化遗址游螺墩我在黄梅隔离
王文静 | 四月记忆中的苕藤爪
为何“一座九江城,半城黄梅人”?
挪步园惨案(四)
弘度绝美诗词十二首魅力黄梅         这种鄂女!王亚纯 | 东山问梅洗心尘

鄂东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 "阅读原文"留言        👉本平台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