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革命的“嬗变期”已至,有胆魄的校长敢于主动出击!
(全文共5845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先期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
许多学校看似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但依然没有解决学生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的问题。参与讨论、展示的永远是几个优等生,更多的学生在扮演着“课堂的旁观者”的角色。
此外,许多学校过于追求形式化的表达,学生展示的形式载歌载舞、精彩纷呈,但展示的内容却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更缺乏思维层面的深度发掘。这样流于表面的课堂,纵然繁华光鲜,但热闹沉寂后,留给学生的东西又有多少呢?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课堂教学还没有普遍地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我们所期待的那种新型的课堂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
诚如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所言:“迄今的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来看基本上一直在‘浅水区’蹒跚而行。其普遍特征是:文本要求多,行动落实少;表面形式多,实际成效少;自我表扬多,外部认同少;一时效应多,可持续效果少。”
01
当前课改繁荣表象背后的三大危机
有人总结了当前课堂改革繁荣表象背后的三大危机:
◎课堂教学改革的简单化表现
改革意即对已有的不合时宜的事物的转变,是一个分析、比较、选择、改变的探索过程。
那些将“新课改”的冲锋号角定调为“课改日心说”“为传统课堂打零分”,企望通过某些模式对传统课堂进行“颠覆”“翻转”就能达成课改理想目标的行径,就难免陷入简单化的困境之中。
◎课堂教学改革的行政化倾向
在全国性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行政力量推进,但自上而下、强行划一、急功近利的行政化推进方式容易导致改革的虚假繁荣或抵制反复。
譬如,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快速让传统课堂教学有所改观,强力打造和推进“一校一模式”,甚至全市、全县一模式。如河北省某县教体局在全县强力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其结果是在家长“声嘶力竭”的抗议声中、在多数教师敢怒不敢言的消极应付之中宣告“止步”。
◎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化存在
由于求变心切或贪图轰动效应,使得某些课堂教学改革浸染上浓重的形式化色彩。
诸如“砸掉讲台就是‘师生平等’;
几个学生对脸一坐就是‘合作’;
一个老师同时教几个班级的‘一拖二’甚至‘一拖四’,迫使教师不讲或少讲,就是解放教师、解放学生,就是还权于学生;
弄个‘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就是‘自主学习’;
‘一问一答’,就是对话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有没有必要,都‘合作’一番,‘探究’一番”。
为了顺利涉过深水区而不“带病前行”,避免重蹈覆辙、重陷困境,我们必须厘清一个基本问题,我们为了什么改革?改革后的课堂教学究竟要呈现什么样态?
02
深度课改时机已至
课堂永远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是提高育人质量的主阵地。正如裴娣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育改革只有深入到课堂层面,才算真正走进了深水区。课堂没有发生改变,教育改革就永远只是在外围打转。
在过去几年里,中央先后在基础教育领域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是第一个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明确要求:“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从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来看,课堂教学改革也已经到了“嬗变期”。走过“奠基期”的课堂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的传统形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愈发彰显。为了让课堂改革从浅层走向深层,我们迫切需要突破现有观念,寻找新方法,创生深度课堂改革新生态。
深度课改的邀请已经发出,时机已到,一位“眼中有日月,心中有乾坤”的校长,决不会坐视机遇的白白流失。对于学校而言,想要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也必须全力推进课堂变革。
03
课堂新样态新在何处?
有人说,教育1.0时代是以教师为中心,教育2.0时代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3.0时代是以学习为中心,建立学习型组织。
传统课堂改革是从改变教师视角出发来撬动课堂改革,关注课堂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变,改的是教学关系、教学性质,重在教的改革,“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意在从改变学生者的学习视角来引发课堂改革,重在学习主体自身的改变。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上,不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同样也是学习者。
以往课改总是通过设计一个个教学活动,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效果是有的,但这种兴趣是外生的、短暂的。唯有让学习者发现学习的价值、意义,用学习的内在魅力激发学习者的志趣,才能从本源上解决学习动力难以持续的问题。
故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出发,呈现五种外显特征:
一是有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
二是有驱动性学习任务,学生能实现深度学习;
三是有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能开展合作性学习;
四是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能开展反思性学习;
五是有合适的学习“支架”,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下学习。
要想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新样态,校长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落地?
◎重视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
置身于学校场域中的课堂教学,如果只是凭借某一学科或某一教师的教学方式革新,很难从本质上推进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
课程的整体规划决定着学校课程的基本形态,利于勾勒出课程的全貌与基本结构。因此,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应建立在系统的学校课程规划之上,在整体的设计与规划上凸显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性。
◎切实提高教师改革内驱力
新课改至今,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用层面,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已然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未来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既要关注不同个体发展差异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又要置身于教育改革实践。鉴于此,必须不断增强教师改革的内驱力,促进其课程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改革意识的持续提升。
研训作为提升师能的专业保障,学校和区域都非常重视。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借力课改专家团队,进行各种类型的培训,课堂问诊把脉,改观念、变方法、学技术;实施区教研员定片包校制,使人人都有课改“实验田”、个个都有课改责任项目;强化区级教研,定期开展区级教研活动,为学校、教师搭建展示研讨的平台。
◎把学校变成学习型组织
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定期组织专题性教研,如读懂课标、教材系列活动,基于学生的课例研讨活动,信息技术推进活动等,凸显教研组职能,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课堂教学应关注学习者所习得的有效知识,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发展与成长,关注学习者的生命意义。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内涵在于以学生实际发展为主旨,通过师生、生生对话进而实现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则提炼学科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构建双环互动项目教学模式,此模式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按照“进入项目—自主学习—确定方案—研究实践—完成作品—交流反思”的实施流程,让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同时扎实而精确地储备学科知识。
◎以信息化助推课堂改革
教育信息化为课堂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一个支撑点。
教育信息化中简便、实用的操作平台,可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提供优质、多样的课程资源,科学、人文的教育教学模式,及时、有效的指导服务。
在陕西,中小学课改既有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又有高校的智力帮扶,还能得到媒体平台的展示机会,这些都源于陕西师范大学牵头构建的“四位一体”推动课改发展新模式。
所谓“四位一体”是指由大学、中小学、政府、媒体四方面联合组成的一个分工协作、推动课改的共同体,通过行政推动、典型引领、专家指导、活动驱动、媒体保障,实现课改资源的有效整合。
04
课堂改革的典型案例
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
构建“生·动”课堂新样态
从2014年开始,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首先在中学部以“走正道、走小步、走特色”为原则,开启“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生本课堂”改革。
这是一次真正的“草根行动”,从首批4个实验班开始,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理论,并以此为核心进行实践探索。几年来,学校的课堂样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发生,师生都能在课堂改革中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在生本课堂基础上,学校提出了构建“生·动”课堂新样态的主张。所谓“生·动”课堂,其内涵是以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尊重生命,让其鲜活灵动;“动”就是不仅有教师的适时引导,还要让学生能够“动”起来。
这其中指向三个层次:一是身动、脑动、心动,是全身心参与学习的过程;二是互动,好的课堂一定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对话的过程;三是自动,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事情。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情绪涌动、语言灵动、交流潺动,从而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学堂。“生动”同时也是形容词,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指向课堂呈现的效果。
那么,如何实现“生·动”课堂指向的效果和样态呢?首先,学校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并逐步带领学生练习规则。
其次,不同学科构建全新的课型,确保“生·动”课堂的实现。比如,科学课教师团队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建构四种基本课型:概念建构课、实验探究课、习题课、复习课。
最后是围绕核心问题的设计,推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学校专门成立了“核心问题导学策略”课题组,这一课题是基于一般小组合作学习提问过于随意、雷同、琐碎、机械等问题提出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有清晰的目标,尤其是在合作学习环节解决关键性问题。
柞水县:秦岭深处的“课堂革命”
在秦岭的大山深处,柞水教育人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课堂革命”。柞水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教育的硬件条件一般,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他们找到了教育发展的支点和杠杆,牵住了教育发展的牛鼻子——课堂。
柞水教育人在对传统课堂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课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力构建以学为中心、生本位和学本位的新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应该学会的知识,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课堂一方面成就了学生,学生收获了自信与成长,热爱学习,热爱班级和学校,课堂改革前后学生自评打分明显提高很多;另一方面新课堂也成就了教师,高效课堂让教师重新认识到了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教学,认识到了充分调动学生是新课堂的核心技术。
导学案、小组建设、课堂流程、课堂评价都是新课堂的关键技术,教师通过掌握技术增强了教学的自信。柞水教育人通过事实证明了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自我成长。柞水教育一直致力于通过课堂革命营造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土壤,让柞水的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工作。
芬兰:实际场景主题教学
2016 年 11 月,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宣布废除传统的课程式教育,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学生们主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同一主题,采取类似“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此类贴近现实的主题式课程,称为“主题教学”或“现象教学法”。
芬兰在 2013 年从赫尔辛基开始了“基于现象的教学”尝试。课堂上把学生的认知作为核心目标,没有过多的单向知识灌输,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知并形成自己的主见,使学生在思考与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现象教学法”的话题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实施过程中学生按照兴趣来进行分组,学生们在小团体中共同努力讨论问题,汇报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案,教师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教师与学生一起寻找答案,采取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的评价方法。
实施“现象教学法”后的新课堂使学生课前和课后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学习,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掌握各种技能。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各学科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开拓知识领域的同时训练跨学科学习能力。这样的新课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一定要强,教师必须更多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参与教学。
洪翔中学创校于2003年,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15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是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快速崛起的一所生机勃勃的民办高级中学。创建17年来,学校在领导团队的带领下不断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胜利,得到了教育局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
基于此,中国高端教育智库校长会将于9月26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召开“新高考时代课堂教学效能提升计划深度研修第一期——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研讨会,采取专家主题汇报、圆桌论坛、现场诊断、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特邀校长会顶级专家团队,现场为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及教师进行学习和研讨,围绕新课标改革、课堂效能提升、课程体系建设乃至学校管理等办学问题,围绕困扰学校的真实问题,组织展开对话研讨,为洪翔中学的未来跃进式发展助力!
会议流程
拟邀嘉宾名单
徐启建
校长会创始人,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创始院长
张立民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教育局原副局长,中学高级教师
谢 勇
校长会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广东省品牌实验室研究员,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
王 俊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朱唤民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政府督学,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王晓东
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孙 勇
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正高级中学教师
报名联系电话:谢老师 18164045161黄老师 15113874919
援引资料列表如下:
《2019课堂改革现象观察发布:课改就是在每一个生动的课堂现场唤醒“可能性”》作者:褚清源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作者:钟启泉
《从“以学习者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这位专家作出2020年课堂改革趋势预判》作者:王红顺
《“深水区”的课堂教学改革》作者:李允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
● 站在风口的“深度学习”为何“水土不服”?教师想走出误区请牢记这4点!
● 学校信息化建设8大坑!你学校踩了几个?校长会约你长沙切磋“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