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悟-体征-代价

感恩关注👉 道炁学苑 2023-08-24

弘道净炁   身心合一

自利利他    皆大欢喜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道炁开脉轮乐明空常净




觉悟的表现体征(收藏)



心-性-悟(值得一生收藏)


曾经,有一位老师指着一块饼问他的学生:这个饼的头和尾在哪儿?学生一想,当下恍然大悟:原来心的本性是无头无尾、无来无去的。
可是,为什么我看了这些饼很久,也没有恍然大悟呢?哦,知道了,原因就是四个字——“业障深重”。


——慈诚罗珠堪布

 



 

1.有更好的东西吗? 

令人失望的是,我们在寻求真理时往往都不重视一些基础内容,以为在此之上还有更好的东西。
其实,如果真正能如古圣人所说不被外境所牵引,充满菩提心,并证悟到空性境界,在此之上还有什么呢?除了令这个境界更清楚一点之外,其他就没有什么了。


 2.已经证悟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的人只是对空性有一点点了解,我们就不能说他是证悟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承认他证悟了,也许他就会生起傲慢心:我好了不起噢!我已经证悟了!这样就不但不能让他进步,反而还会让他后退的。
要知道,这种证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就像从很远的地方看到月亮的照片——既不是在附近看到月亮的照片,更不是看到月亮本身一样,我们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实相,离断除烦恼、获得解脱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对初步的证悟都不能过分在意。

 3.证悟的标准 
请大家想一想,我讲了多少个证悟的标准
第一个,就是打坐时自己的感受,这是最关键的;
第二个,是出座以后对外境有没有一种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虚幻无实的感觉;
第三个,是对出离心、菩提心的增长,烦恼的减少有没有作用。如果有的话,就可以算得上是证悟空性了。
 4.证悟的第一步 
不过,这种证悟空性只是最基础的境界。打一个比方,假设从此地走到拉萨,要走五十多万步,现在我们只能算是走了一步,以后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千万不要骄傲自满。
不过,万事开头难,证悟的第一步也是来之不易的。只要有了初步证悟的基础,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就会走出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最后的成就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5.什么是开悟?
开悟对于很多初入修行的人来说很神秘,也很向往,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够明心见性,开悟证道,但修行中非一日之功,途中艰辛唯有自知,贪嗔痴慢疑不见消减,烦恼妄想也是如滕蔓攀缘,不能断绝,于是更对开悟疑惑不已,甚至心生退意,半途而废。
开悟,其实并非神秘莫测,它是佛法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一个重要证量名词,有着多种具体的证量体现。
开悟是对生命及宇宙本体实相的真实发现和觉知,又称见道,也叫开心入无漏智,亦名明心见性。开悟既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转折点,也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分界点。修行者一旦开悟,就等于即身证得菩萨的初果,同时在知见上与佛比肩平齐,所以,开悟也就是即心成佛。
怎么样才算是开悟呢?
开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状态的变化在内的一个具体证境,它有着与它相应的多种形态的量的体现。
开悟,是修行者对自心真空法性的觉知,是一种感觉到思想认识的飞跃。这种飞跃,不是通过后天思维——第七识的作用所能达到的,更不可通过第七识所产生的意念——第六识的作用来实现。
开悟的实现,是修行者的善根(——包括心身障碍的清净与客观理智的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结果。而且,绝大多数的开悟,只能在完全止息内心深处的一切造作行为(包括意识力的启动及其对所有名相的注意)——亦即“大死一回”的状态下,对绝对空寂的心灵进行冷静的观照方能证得。
因此,真正意义的开悟,不仅包括知见范围的突破,同时也是整个生理结构乃至心理结构的突变。它不仅有认识上的变化,而且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相应变化。如果没有这些现量变化作为基础,没有对内心固有情结造成的感觉障碍的突破,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开悟。
这里说道知见与生理两方面,其实可以大体的理解:佛家重在心性的修行,从心证悟,直指人心;道家重在身体的修炼,从身起修,炼精化气,最后体悟大道;基督徒的修炼方法类似佛家净土法门;不过佛家的密宗一脉倒与道家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尤其是围绕自身生命力逐步修炼的方面,更是有很多惊人的相似点。


6.那么开悟后有什么具体可见的证量变化呢? 一般可从以下五点考证:
一是气脉变化:
开悟中的气脉变化,乃是开悟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思想上的解悟、和浅表感觉体悟的一个根本关键。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心轮脉结开散,第二个是业气进入中脉。
关于开悟中的气脉变化,一般佛教显宗经典在介绍这一证量时,大多都只有“心开”二字其内容极为简单和隐晦。譬如《楞严经》有关二十五位圣者悟道经验的部分,就有如下相关描述:“其心豁然”、“心开漏净”、“心得通达,然后心身一切通利”、“心身暖融、无碍流通”、“我即心开”、“尔时心开”、“自得心开”等等。
在禅宗根本经典古本《六祖坛经》(法海本)中,有关“心开”的内容共有六处,
如:“心开悟解”、“若悟心开”、“若得心开,汝悟无别”、“惠能得闻,言下心开”、“一念心开,出现于世,心开何物?开佛知见”。(后来通行的曹溪本《六祖坛经》中只剩三处,其意义也变得更加隐晦)。
相对而言,在佛教密宗的一些甚深经典譬如《大幻化网》、《大乐光明》等有关著作,对于开悟中的气脉变化反而介绍得比较清楚。只是一般人未得灌顶许可,不能窥见其中奥妙而已。


由于开悟时上述气脉变化证量的决定性存在,所以,不同的佛法修行流派对此皆有大致统一的描述,譬如,“入流”、“入心’、“入中”、“登地”(即登入心地),“桶底脱落”、“花开见佛”,等等。
由于心轮打开后,修行者在的心气合于中脉(人体气脉涡心部位)中客观存在的、与万物本体同样不二的真空体性,所以,开悟,密宗又称作“证入空性”,显宗则称作“证佛法身”,禅宗则称为开启“真空如来藏”,得见“本来面目”。
二是知觉变化:
开悟的知觉变化,包括知觉能力的变化与觉知范围的变化。一般没有开悟的众生,他们感知能力一般是受业气支配的,其感知具有方向性、起灭性、局限性、虚幻性,藉由这种感知所获得的感觉,佛家一般称之为偏执觉、错觉、或者幻觉。
对于开悟者来说,由于业气进入中脉融入中脉真空法性(而转变成明空智慧气),这时他们的感知能力也会发生相应的突变,即会从原来的有生灭、有方向、有障碍的感知而转变成为恒常的、遍察的、通彻无碍的感知。——这也就是佛家所提倡的“正觉”的产生。
由于“正觉”的获得,开悟者对心身内外的事物会感觉到特别清晰和透彻。对此,《楞严经》的相关描述是:“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离垢消尘、法眼清净”、“心见发光、光极知见”、“见觉明圆”、“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心身发光、洞彻无碍”、“十方圆明”等。
对此,禅宗的《六祖坛经》及其它有关祖师的著作中都有大致相同的描述,譬如:“内外明彻”,“洞然明白”,“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以及“银碗盛雪、明月藏鹭”、“鹭鸶立雪”之类的比喻等。与此相仿,在佛教密宗与净土宗中,对于开悟也各有“得见明体”与“心地开明”之说。
因此,在真正的开悟者法眼中,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他们一般都能够无碍地观察到心身内外存在的烦恼现象,以及一般众生的修行状态,并能有效地帮助有缘众生改变心身状态。所以,密宗又把开悟叫做证得“转·法·轮·智”。这一点,也是古代明师能够观机而教的奥妙所在,禅宗之所以被称作“正法眼藏”的秘密缘由也在于此。


三是心态变化:
开悟过程中心间脉轮的打开,乃是修行者的心身障碍清净到一定程度后,内在善根的增长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心轮的打开本质上也就是修行者心灵深处所有的意识情结的解脱与内心紧张(烦恼)的终结。
由于这一关键性的变化,在心轮打开的同时,开悟者的心灵会感到一种彻底的轻松,此时,随着业气进入中脉融入空性后心身紧张的消除,开悟者的整个身心会立刻感觉到一种极度的轻松与喜悦。这种轻松与喜悦,甚至可以弥漫到全身的每个细胞和每个毛孔。因此,在《楞严经》、《楞伽经》等经典中,开悟所达至的“见道位”通常叫作“极喜地”,这种极喜的境界,也就是隐藏于我们内心中的“西于方极乐世界”(类似天国喜乐)。
由于心轮脉结的开散和业气进入中脉融入空性,开悟者在开悟后的一段时间内,其内心一般都会自然安住于这种“空乐”之中。这时,由于心结的开散,开悟者的我执力被消除,其本身也很难生起心力或者念力来打破这种“空乐”。
由于这种原因,开悟者的内心会长期沉浸在“空乐”之中,不会因一般外来刺激而引生烦恼,也不受外在影响的状态,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解脱”和“无生法忍”的状态。


四是气质变化:
开悟者的气质变化,准确地说是一种气质隐化。造成这种气质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业气从打开的心轮进入中脉融入空性,其二是心轮脉结开散后内心造作习惯的止息,其三是开悟者自性本觉能量的显现。
由于上述原因,多数的开悟者在开悟之后,其心身中因妄念造作与冲突而形成的粗重、热恼、紧张的气质,往往会顿然一扫而净,由此而转变为清净、宽和、喜乐的气质状态。这种清净喜乐的气质,不仅能使开悟者自身时常体会到一种清凉喜乐的感受,由此恒久地不离内心的自在与安乐。
对于一些诚心亲近开悟者的有缘人来说,这种气质往往也会显现出极大的感染作用,并使他们内心的烦恼顿归息灭,由此转变为宁静和欢喜。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所以,开悟也被叫做“登清凉地”。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第四祖澄观大师,之所以被唐朝的德宗皇帝加封为“清凉国师”,关键就在于这种气质的感染作用能够“清凉帝心”的缘故。

五是形相变化
开悟者的形相变化,是由内在的气脉变化与心态变化造成的。一般来说,相对小乘道的开悟者而言,大乘菩萨道的开悟者的相貌变化更加明显。
由于心间脉结的消除、业气融入中脉空性法身、开悟者心身压力及其紧张作用的消除,以及内心造作行为的中止,开悟者心身从此进入极大的平衡状态,通常情况下,开悟者的心身状况会因此发生极大的改变,许多宿疾会自然不药而愈,身体健康出现明显好转,其肌肤会变得柔嫩,脸色会变得圆润,目光会变得清澈,原有性格习惯所显现的面部特征(譬如横肉、皱纹等)将逐渐淡化,而部分显现出童子般相好而且庄严的相貌特征。


后述:
开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善根足够,方法对路,许多人即生都可以获得。这一点,佛陀时代就有许多人已经用事实加以证明。
开悟,其所证者只是自性法身,仅仅是报身与化身修证的开始。开悟之后,显宗还要修证十个大的次第才能圆满;禅宗还要经过向上、保任、除习、使见行打成一片,才能产生大机大用;密宗更有形形色色的报身与化身成就法需要修证。
这些,都是我们修行中所必须正视的和不断努力的。




开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沈颂博
经常在自媒体上听人说“开悟”,那究竟什么是开悟呢?其实开悟一词最早来自佛教。佛说,开悟即是明心见性,讲的是消除心灵的烦恼染污,获得关乎生命根本的能力和智慧。
今天我们抛开宗教玄学,来谈一谈平常人认为的“开悟”,显然,它的含义要更狭窄一些。对于平常人来说,开悟即是觉醒,它令个体跳出事件的本身,一眼就能洞见到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更清晰地窥探到事件的真相,并透过表象深度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拓宽个体认知的广度,让认知的综合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个体能通过这些提升的认知,更好、更顺利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换句话来说,开悟就是提高我们的觉悟力,并从习得的哲学智慧而非世俗智慧中求生存、图进步、谋发展,让事物走向更好、更高的境界。

既然开悟得益良多,那为何人们都不去开悟,都不去觉醒呢?其实,大部分人都意识不到怎样才是真正的开悟,他们心中没有这个概念,更无法产生这种意识。就算他们有了模糊的认识,那也只是肤浅的,不足以令个体产生质变。若有了一点粗糙的认知,也并不代表个体就能迈进觉悟的门槛,因为任何一种技能的习得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就像古人习武,须夙兴夜寐,鸡鸣而起,孳孳不倦,方有所成。要开悟觉醒,就须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毅力。这个习得的过程极其艰苦,也极其痛苦,很多学生不愿读书而外出打工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何况,学生对知识的习得还有老师的帮扶引导,而开悟却是一个人的孤独苦旅,全靠自悟。
勤奋就能习得,就能觉醒?非也!勤奋永远也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在实践的过程中,个体必须仔细观察并开动脑筋思考。换句话来说,只有勤奋而没有深入的思考钻研,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功。寺院里的小沙弥整天端茶扫地、诵读佛经,他们足够勤奋,可最后他们什么也没有习得。因为他们的勤奋多数时候只是机械的按部就班和毫无意义的枯燥重复,他们没有用“心”。没有用“心”的勤奋,是低廉且毫无价值的低效劳动,是无法参透事物背后的“道”的,其结果注定只能是习而不得。

“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就很好地阐述了用心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是技能习得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个体思维得以深化、思维层次得以提升的关键。但思考是需要机缘的,它需要一定的土壤。回到上面的例子,小沙弥可能也能察能思,可他们没有落入红尘,见识和阅历太少,因此他们的体悟极其有限。不经过社会这个染缸的浸染,是很难了解这个社会的真相的,得出的体会注定也不深刻、不全面。人是社会的产物,必然具备一定的社会属性,人世间一切的“道”必然也建立在这个社会属性上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想得“道”就必须遁入凡尘,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人性,了解用人性搭建并编织起来的纷繁世界。慢慢地,个体就会了解到:人际交往都是利益交往,情感付出是弱者用来攀附强者并希望用来索取利益的工具,权威总能拥有更多的豁免特权……是的,只有深谙人性,个体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处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是“‘道’在山下而非山上”的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另外我们发现,但凡得道高人,其童年多是不幸的,造成这样的结果的最好解释就是苦难的倒逼让个体更早开悟,更快觉醒。人天生惰性成瘾,没有苦难的折磨觉醒是无法开启的;只有“不死也得褪三层皮”的相逼,才能将一个人往地狱里推,才会迫使个体不断地进行咀嚼“自己是如何陷入困境的”“造成如此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了尽快摆脱窘况,个体会千方百计抽丝剥茧般剖析整个事件,竭尽全力思考事件运行的每一个节点的意义,从底层逻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总结出事件背后隐藏着的深刻的“道”。最后,个体通过举一反三的梳理、重组与构建,从特殊性中挖掘普遍性,从而获得能通达万事万物、能解决世间所有问题的哲学智慧,找到觉醒的真正钥匙。

是的,苦难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虽然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在与苦难的近身肉搏中才获得了成长,但并不代表苦难就一定可以将人渡至彼岸。就像修炼武功秘笈一样,悟性不同巧拙有素,效果有云泥之别。悟性反映的是个体对事物的敏锐度,它先天形成,无须努力就可达到旁人无法触及的高度。譬如神童三岁作诗,少年功成名就,这些都是天赋的馈赠。虽然后天的训练能助人觉醒,但效果却微乎其微,无论个体怎么熬心费力,都打不穿其天赋的上限。开悟的过程就相当于用手指去戳一层窗户纸,悟性到了就相当于手指头被弄湿,窗户纸遇水则化,一戳即穿;如果个体缺乏悟性,就像用干手指去戳,再怎么用力窗户纸也仅是砰砰作响,而无法被戳破。可以说,悟性是进入觉醒境界的关键。有,则能顺利抵达;无,再努力也是白搭。
那开悟的人又会是怎样的呢?他们内心澄澈、平静、纯朴,做事更有目标,遇事更有主见,处事更有方法。他们能迅速捋清事件的主要脉络,然后透过现象直达问题的本质,接着能紧抓问题的主要矛盾,更直接、更高效、更有质量地去解决问题。他们不抱怨、不争论、不纠缠、不抬杠,他们睿智、阳光、灵动、通透、豁达,个性超脱,异于常人。我曾经看过一幅这样的漫画:三个人各站在垒起的高低不一的三根书柱上,站在围墙上的人看到了墙外开阔的景色,站在高空中的人看到了远处巍峨的大山,而站在云朵上的人却看到了永远不会被遮蔽的阳光。他们一个比一个更有收获,但只有最后一种人才是开悟的,站上云端的那一刻,他们光明、安详、幸福,他们拓宽了眼界,打开了格局,收获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

开悟,让个体能拨云见日,收获更多更高的智慧。但甘瓜苦蒂,开悟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伤害。开悟后,情感后面的利益算计颠覆了他们对情感的纯朴认知,人性后面的冰冷与残酷让他们怅然若失,他们瞬间觉得被赤诚嘲讽,被善良耍弄,被正义欺骗,他们陷入了认知混乱,精神的内耗可能会导致他们的人格逐渐走向分裂,在思想的天战中个体甚至会患上抑郁……最后,他们可能对这个世界表现出莫须有的忧伤、冷漠、甚至是无情。
但遗憾的是,开悟是一段回不去的旅程。开悟后,个体就再也无法回到过去,回到单纯,就像一张用墨水写满了黑字的白纸,再也擦不干净了。他们也知道,开悟后的自己要承受更多的负累,但他们还是会拒绝“恢复出厂设置”,继续刷新自己的认知。如此说来,开悟充满了极强的自嘲与自虐,极具讽刺意味。最后,开悟让个体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千疮百孔体无完肤的矛盾综合体。
开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只有开悟,个体才能吸收到高维能量,开“天眼”,明大道,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让生命焕发出更大的价值,让灵魂走向独立、丰盈、安定、优雅、高贵和自由。相对于物质享受,心灵的开悟更加重要,它才是个体成长路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人生课题!

道炁开脉轮乐明空常净

点击链接寻妙缘

                

祛病净心开脉轮【图说】
道炁开脉轮   调病悟修真


最近新文点下看:人是叫不醒的!
开九窍,吸能量,排浊气!
能量转换器……
潜能开发及应用手册

开悟-身心灵的觉醒!
财富的惊人秘密(发财之道)
“自修”与“共修”
就活这口气!
正念改变大脑
“除睡魔”咒
性生活竟可以治11种病
高能量的存有
药叉大将对应时辰经脉养生法
婚姻生活的最高境界
日食~积资净障好时机(公益祭祖会)
出生时刻 决定性格
人体的彩虹
打坐收功法
坐忘·发病·气机
《周易》天地人道
实证才能解决身心问题
10个女人6宫寒
开悟后真修
元神:量子物理学
修道的根本
道场就在卡点处
外遇一夜情……
为何难以心安?
轻断食修法
黄帝修仙秘机
冥想:重写大脑程序
极速打通经络坐
脉轮与宇宙
暗能量与八卦
补肾锦集
气机的反应
八段锦~易筋经(珍贵视频)
神仙转世的帝王
安般守意-16息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感恩原作者,感恩前平台!

死心踏地,上座定时。身口意定,三密加持事上制心,安分守己八道十善,证道净一。关注分享共同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