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是否减少了信贷配给-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
通过运用中国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数据,检验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数字金融(DF)是否对放宽农民投资信贷配给做出了边际贡献。结果表明,DF在放宽农民信贷配给方面具有独立作用,说明其在农村信贷市场的生产和获取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进一步分析表明,富农仍然比其他人从发展DF中获得更多收益。此外,DF对农村信贷市场的影响是多维的,不同的维度对农民信贷配给的放松有不同的影响。由于DF对农村储蓄向城市转移的“管道效应”,支付和理财的便利性可以加强信贷配给,而非削弱信贷配给。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微信ID:ruc_fintech)对报告核心部分进行了编译。
来源 |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iess and Finance
作者 | Yueli Xu, Zhan Peng, Zhaojun Sun, Huanqi Zhan, Shuai Li
编译 | 钱家彦
简介
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面临着严重的长期融资限制,很难从正规融资中获得资金。主要原因有:农业投入产出时间分离,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农产品市场影响,农民提供抵押品的能力不足。这些获得必要资金的困难迫使农民放弃有价值的投资项目或技术创新,采用低效的生产方式,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和农村贫困。尽管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中国农村也存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农民面临的融资困难。幸运的是,快速近年来DF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DF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金融形式,在利用大数据评估农户信用风险、通过关联交易获取农户资产负债表信息方面,被认为比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更具优势。
在本研究中,我们基于以下假设解决问题。如果DF与传统农村金融相比,农村信贷市场质量略有提升,则可以削弱农民面临的投资信贷配给。我们建立一个嵌套模型来检验与传统农村金融相比,DF的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民边际投资。我们选择基于嵌套模型的投资现金流模型。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总体来看,DF在放宽农户信贷配给方面具有独立作用,说明DF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确实具有独立的信息生产和获取功能。然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富农仍然比贫困农户从DF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且,DF的影响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对放宽农民信贷配给的作用不同。支付和理财的便利并没有削弱农民的信贷配给,而是因为DF将农村储蓄转移到城市的“管道效应”而加强了农民的信贷配给。
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我们构建了DF对农民投资影响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三个需要分析的假设。其次,介绍了中国农村传统金融和金融业的发展背景。第三,我们对假设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结论。
文献和假设
在本节中,我们分三个部分分析以下问题。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相比,DF如何改变信贷配给对农户投资的限制,并提出假设以待后续检验。首先,与传统的农村金融相比,DF是否放宽了对农民的信贷配给?那么,对于不同财富和职业的农民来说,DF对其投资信贷配给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最后,从DF的不同功能来看,不同的功能对放宽农户信贷配给有不同的影响吗?
2.1 DF对农民信贷配给的影响
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相比,DF在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存在以下显著差异。首先,DF主要关注逆向选择,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既关注事前逆向选择,也关注事后道德风险。那么,虽然是排他性的,但DF与传统农村金融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上存在显着差异。DF主要利用大数据信息来识别客户类型,而传统农村金融主要利用抵押需求和社区资金来识别客户类型。这意味着,与传统农村金融相比,DF对于放松农民融资约束具有边际效应。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从放宽农民投资信贷配给的角度看,DF是对传统农村金融中介的有效补充。
2.2 DF对不同类型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农户在信贷市场中的地位不同,对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和DF的依赖程度不同。例如,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来说,他们可能较少使用移动端的网络平台进行各类商品的交易,因此很难获得依靠大数据信息评估风险的DF服务,他们更愿意从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因此,我们有假设2。
假设2:DF对放宽农户投资信贷配给边际的影响是农户类型的函数。
2.3 DF不同功能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
农民面临的信贷配给取决于农村信贷市场的运行。信贷市场越完善,信贷配给程度越低。农村信用市场的运行与信息的生产和使用以及信息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DF对农民信贷配给的影响取决于它对农村信贷市场信息的改变程度。然而,现实中并没有一个单一的指标来反映DF的发展。总的来说,DF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化水平指数。DF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虽然会对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有以下假设3。
假设3.DF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维度,对农村信贷市场质量的提高和农民投资信贷配给约束的放松有不同的作用。
机构背景
要想了解DF如何影响农民的创造定量,首先要知道中国的农村信贷是谁提供的?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这个也有正规或机构贷款人:政府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然而,与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在1970-1980年代成长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在过去30年中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发展。此外,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机构转型,其治理结构和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外,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范围也是规范和不同的。同样,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也随着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国家农村金融发展战略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在这一部分,我们介绍两个背景内容。一是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演变和结构,二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史。这些介绍不仅有助于我们将分析置于中国背景下,而且有助于了解我们的样本选择、数据处理和模型设置。
3.1.传统农村正规金融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0-1978)。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取消了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阶段是市场化改革的开始(1978-1994)。1978年,中国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1979年,中国发布了《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退出农村金融业务,农业银行成为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改革加速(1995-2009)。这一时期特点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建立,中国成立了农业发展银行,专门负责与政策相关的农村金融业务。第四个阶段是农村金融业务创新阶段(2010年至今)。这一时期,新农村金融机构较少,农村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创新。
3.2.农村DF发展
DF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04年支付宝成立之时。之后,2006年成立了第一家网贷平台公司。自2013年余额宝和微信支付诞生以来,中国DF进入高速增长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多家数字金融公司发展迅速,包括蚂蚁金服、上海陆金所、东方财富、京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微众银行、恒盛电子、通华顺、苏宁金融等。服务、众安保险和金融一户。2017年,中国DF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进一步支持。这一年,中国央行正式成立互联网联盟,并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和规定。
实证分析
4.1 假设1的实证分析及结果
在信贷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农民的投资通常受到信贷配给的制约,因此农民获得信贷不仅与贷款利率有关,还取决于抵押能力等因素。换言之,农民的投资与自有资金水平密切相关。基于此,我们设置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来检验DF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关系差异对农民投资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DF的发展显著弱化了农户经营性投资的信贷配给,可以认为是对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支持了假设1的判断。综上,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是互补而非替代的。这一结果背后的经济含义是,两者在功能上可能是互补的。
4.2 假设2的实证分析及结果
为了确定发展融资是否能够更有效地缓解弱势群体的融资约束,基于物质资本异质性的角度,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将总样本划分为两个子样本:低物质资本组和高物质资本组,并分别进行回归。
回归结果分析来看,在高人力资本组和高社会资本组中,DF对农民信贷配给的松弛效应显著更强,而在其他组中则显著较弱。这一结果还表明,中国发展农村弱势群体DF并没有更明显地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融资约束。这一结果背后的潜在原因可能是,中国富裕农民通常同时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他们理解和参与在线交易的比例和可能性显著高于贫困农民。解决分布式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农民在线交易的大数据信息评估农民的信用风险,这样富裕的农民可以从DF的发展中受益更多。
4.3 假设3的实证分析及结果
由于DF的发展是多维度的,可以体现在交易账户数量的增加、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深化、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等多方面。因此,探索数字金融发展不同维度对农民信贷配给的放松效应差异,对于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分别以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化水平指数三个二级指标作为数字金融的代理,并重新估计了相关的经验模型。从而找出这三个维度对数字金融发展的放松效应的差异。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数字化水平指数对信贷配给的放松效果最强,覆盖广度指数对信贷配给的放松效果较弱,而使用深度指数没有明显放松甚至信贷配给略有加强,也与理论预期不同。具体而言,根据这三个二级指标的定义,使用深度指数以家庭实际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情况来衡量。指数越大,说明相关家庭对DF相关产品的使用和熟悉程度越高。所以,城乡的双重差异使得DF有可能发挥类似于传统金融的“管道效应”,即将农户的相关储蓄资金转移到城市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农户信贷配给进一步加强。
结论
获得贷款的严峻挑战是发展中国家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近年来,DF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由于这种新的金融科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和处理信贷市场上的信息,它的发展为增加农民贷款供给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农村信贷市场存在重大摩擦。传统上,关系融资被认为在此类金融市场中非常有效,并且通常是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一个特征。在中国,发展金融业已成为国家战略,在农村金融中占比较高。我们通过比较传统农村金融与DF对农民信贷配给的影响差异,回答了DF是否对放松农民融资约束做出了边际贡献。
我们发现,总体而言,DF对于放松农民投资的外部金融约束做出了边际贡献,这表明DF的作用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相比是独立的。然而,不同类型农户的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所有农户都从DF的发展中获得了明显的收益,但富农的收益仍高于贫困农户。这表明,虽然DF有助于解决贫困农民的绝对贫困问题,但也可能加剧农村内部的不平等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在线交易的富农比例高于贫困农户,解决DF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这些交易信息。此外,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DF指标对放宽农民信贷配给的能力不同。特别是DF的支付和组合优化功能并没有削弱农民的信贷配给,而是因为DF在农村储蓄向城市转移中的“管道效应”而加强了农民的信贷配给。
我们的研究对发展中国家农村DF的发展具有以下政策意义。一是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采取政策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提高农产品网上交易比例。最后,政府应考虑采取政策措施,防止DF成为从农村向城市吸收储蓄的工具。
以下为文章部分截图
……
获取完整报告
请后台回复“DF”
获取下载链接
·END·
责编/张谦
排版/钱家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