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廖平集: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六点图书 古典学研究 2022-07-13

编者按:廖平是晚近著名经今文学家,在中国经学史和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经学研究,“长于《春秋》,善说礼制”。所著《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一书,“大旨在箴砭杜氏以例说经之失”。本书由陈绪波博士校注,收入“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之《廖平集》。感谢“六点图书”公号和陈绪波博士授权网络推送此书讯。为便于网络推广,摘选的著作内容由繁体字转为简体字,有兴趣进一步参详的读者可以阅读原著。


经典与解释·廖平集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廖平 著  陈绪波 校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9月/38.00元



内容简介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分上下两卷,每卷六篇,每篇一公,上下两卷凡十二公。此外,又有《左氏集解辨正补遗》一卷,是对《辨正》的补充。增补内容凡八条,其中庄公三条,成公五条。《补遗》内容、风格与《辨正》一致,但在体例上略有不同。从全书来看,廖氏先引经文、传文,其次再节录需要辨正的杜预注文,最后则是廖氏的“辨正”内容。



目  录


校注前言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二卷提要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上卷 

隐公篇第一 

桓公篇第二 

庄公篇第三 

闵公篇第四 

僖公篇第五 

文公篇第六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下卷

宣公篇第七 

成公篇第八 

襄公篇第九 

昭公篇第十 

定公篇第十一

哀公篇第十二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补遗

主要参考书目

 


试  读


校 注 前 言


陈绪波

 


廖平是晚近著名的经今文学家,在中国经学史和近代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廖平的经学研究,‘长于《春秋》,善说礼制’。他的《春秋》学著述颇丰,计有《春秋》类八种、《公羊》类六种、《谷梁》类九种、《左传》类二十三种,凡四十六种。” [1]诸类之中,尤以左氏著述为众。《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是书又名《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杜氏集解辨正》、《左氏集解辨证》等。全书分上下两卷,每卷六篇,每篇一公,上下两卷凡十二公。上卷为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六公,下卷为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六公。此外,又有《左氏集解辨正补遗》一卷,是对《辨正》的补充。增补内容凡八条,其中庄公三条,成公五条。《补遗》内容、风格与《辨正》一致,但在体例上略有不同。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书影(宋嘉定九年刊本)


从全书来看,廖氏先引经文、传文,其次再节录需要辨正的杜预注文,最后则是廖氏的“辨正”内容。廖平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经今文学家,“其书大旨,在箴砭杜氏以例说经之失。凡杜氏诠释经传未有惬者,皆分别条录之而为之辨证。详其所论,类皆中理。……治《春秋左氏传》者,实可资为参考焉。”[2]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主要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益馆铅印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自刻本。本书所录,即据《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所收光绪本整理。《左氏集解辨正补遗》一卷,《六译馆丛书》未收录,《廖平全集》亦未收录,今所见者有国图藏本。本书所录,即据国图藏本整理。 

在校注过程中,本书参考了舒大刚、杨世文二位先生主编的《廖平全集》等书的点校成果,尤以邱进之教授校点的《春秋左传杜氏集解》参考为多,实受益匪浅。本书的校注体例分述如下:

一、全书采用繁体横排,施以现代标点,于难解字词、人名地名、典章制度、引文出处等,作必要的注释。

二、正文中,廖氏所节录经文、传文用小四号加粗宋体字,杜预注文用小四号宋体字,廖平辨正内容和校注者新增注释用小五号宋体字,廖平双行小注改为单行排列,用小六号宋体字(此类内容极少)。新增注释文字较短者采用随文夹注,外加圆括号(单独注音除外);文字较长者及校勘记,采用脚注形式。

三、凡底本中的讹、脱、衍、倒文字,一般出校说明;但如果仅是笔划小误,如日曰、戊戌、己巳等之类混淆,则径改不出校。

四、凡原文中为避圣讳、清讳所改字,径予回改,不出校记。

五、凡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一般保持原样。为规范起见,将旧字形悉改为新字形。

六、为便于排版和阅读,删去了原有版心文字,顶格、退格等亦改为现代通行方式。

七、原有分段者,一般保持原样。原无分段的长篇文字,按文意酌情分段。

八、对于书中引文,尽量查明原始出处,并将主要参考书目及其版本情况附书末。

整理者学识有限,书中疏谬难免,尚祈方家是正。

 __________

[1] 赵沛:《廖平春秋学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第2页。

[2]《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春秋类·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中华书局,1993年,第709-710页。



光绪《井研县艺文志》书影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二卷 

见《井研县艺文志·经部》

 

东汉治《左氏》者,与《公》、《谷》相同,本传义例所无,皆引二传相补,如《释例》(杜预《春秋释例》)中所引许(许慎)、贾(贾逵)诸条可证。杜氏后起,乃力反二传,讥汉师为肤引(浅近的援引),颇与范氏《集解》(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同。考旧说,以义例归本孔子,杜则分为四门,以“五十凡”为周公旧例,不言“凡”为孔子“新例”,例之有无,以本传明文为断。凡“五十凡”及“新例”之外,皆以为“传例”。有从赴告鲁事,前后相反,不能指为赴告,则云“史非一人,各有文质”。一国三公,何所适从?又即所云“新旧例”言之,“五十凡”有重文,有礼制,于今无关,几及十条。且无“凡”皆为言“凡”所统,偶有“凡”字以为周公(周公旧例),偶无“凡”字以为孔子(孔子新例),何所见而云然?

且同盟以名(与鲁同盟,诸侯薨则赴以名,经书其名),不同盟不名(非鲁同盟,薨则不以名赴,经不书其名),三条皆为解滕、薛、杞三小国而发,曹、莒以上并无其文。所谓不同盟者,谓小国不以同盟待之,非为大国言也。除三小国(滕、薛、杞)与秦、宿,更无不名之事。杜不悟其理,于各国之卒,必推考其同盟,本身无盟,求之祖、父,不亦误乎!

大例之外,其误说文义者,如“豫(预测)凶事,非礼也”(隐公元年传:“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六字,文见《说苑》[1],谓丧礼衾qīn(丧礼入殓时覆盖尸体的衾被和裹束尸体的束带)衰裳(即丧服,居丧时所服。《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郑玄注:“凡服上曰衰,下曰裳。”)不豫制(预先制好),所以解天子、诸侯、大夫、士必数月而葬之故(隐公元年传:“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杜乃以为子氏(杜预以为“子氏”为仲子,鲁桓公之母)未薨而吊丧,至流为笑柄。又“弒君,称君,君无道;称臣,臣之罪”(宣公四年传:“凡弒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杜注以为传例)。“称君”当为“称人”。杜不知为字误,就文立训。春秋弒君,正文有不称君者哉?又何以别于称臣也?又“帛君”(隐公二年经:“纪子帛、莒子盟于密。”杜注云:“子帛,裂𦈡字也。”杜预以为纪子帛即纪国大夫纪裂𦈡,子帛为其字,而非纪国国君。廖平以为非)为“伯尹”之异文,以“帛”为裂𦈡字,是大夫序诸侯上,小国大夫亦同称“子”矣。“君氏”为子氏,又何以解尹氏、武氏连文之传耶?盖经本作“尹”,无传,传所记“君氏卒”为鲁事,不见经,后人误以传之“君”即经之“尹”,杜氏误合之,称夫人为“君氏”,何尝有此不辞之文!此类悉加辨证,与《释例评》(廖平撰,又名《杜氏左传释例辨正》)相辅而行,可谓杜学之箴砭也。

四译馆自序。

__________

[1]《说苑》,又名《新苑》,西汉刘向编撰。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主要是按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其中《修文》篇云:“赠死不及柩尸,吊生不及悲哀,非礼也。”


作者简介



作者廖平(1852—1932),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初名登廷,字旭,号四益;继改字季平,改号四译;晚年更号为六译。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生学凡六变,著述逾百种,有《四益馆经学丛书》《六译馆丛书》等传世。



校注者陈绪波,男,1982年6月生,山东莱芜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学史与经学文献学,主要侧重于礼学与春秋学研究。著有《<仪礼>宫室考》,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重庆市及重庆大学科研项目多项。 
推荐阅读





  ● 新书 | 廖平集:四益馆杂著  ● 刘小枫 | 新今文经学与现代革命志士
  ● 王锐 | 章太炎学说对清末民初蜀学界的影响
  ● 张毅 | 《春秋》、《左传》以及春秋时代  ● 新书速递|潘林编注:《左传》读法两种
   孙大坤 | 晚清语境中的荀学解释
  ● 新书推荐 | 傅正:《古今之变——蜀学今文学与近代革命》  ● 张清江 | 言说鬼神与经典诠释  ● 新刊 | 《古典学研究》第五辑:赫尔德与历史主义  ● 新刊 | “经典与解释”第55辑:《亚历山大与西方的大一统》

(编辑:周翰)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