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专题】张新生——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能力标准

国际汉语名家讲坛 语通天下国际汉语教育科技 2020-03-13

名家专题十一——张新生教授

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能力标准





      为了让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小编每周会以我们名家讲坛的一位主讲嘉宾为主题向大家介绍嘉宾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周向大家介绍的主讲嘉宾是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全球直播第十二场的主讲嘉宾——英国理启蒙大学的张新生教授。






张新生

       

英国理启蒙大学 (Richmond, 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n London) 教授,现代语言中心主任,英国特许语言学家协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nguists)荣誉会员(Honorary Fellow),欧洲汉语教学协会(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副会长。曾任伦敦孔子学院院长、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语言中心主任、欧盟汉语能力标准项目负责人(2010-2011)和英国大学汉语教师协会会长等职。在英从事汉语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多年,著有《英国成人教育史》和主编或参与数种汉语外语教材的编写,其主编的《步步高中文》系列教材在2010年的第五届孔子学院大会上获“优秀国际汉语教材奖”。




张新生教授于北京时间2019年8月21日进行了以“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能力标准”为题的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第十二场全球直播。让我们从讲坛开始一起来了解一下张新生教授在汉语教学领域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吧!



全球直播现场照片







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能力标准




张教授首先对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的产生背景做了简单的回顾与介绍,指出《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是《国际汉语通用课程大纲》制定的基础。随后,张教授对《国际汉语通用课程大纲》和汉语水平考试及其关系进行介绍,并强调根据《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国际汉语通用课程大纲》开发的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是国际汉语教育政策的产物,遵循“考教结合”的原则,“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目的在于促进海外非学历汉语学习,但和汉语能力水平考试之名在语言能力表现方面有些“名不副实”。






鉴于HSK水平划分是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简称《框架》)相对应的,张教授接着对《欧框》的内容、作用和一些局限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欧框》为欧盟政策服务,主要考虑对象是欧洲语言,并没有考虑到像汉语这样的非欧洲语言及其特点。因此《欧框》虽在汉语能力的描述和汉语能力标准的划分上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语教学。因此才此产生了根据《欧框》制定并考虑到了汉语自身特点的《欧洲汉语能力标准》(European Benchmarks for Chinese Language《欧标》)。张教授强调根据《欧框》开发的《欧标》是欧洲汉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和保证,既考虑到了汉语的特性,也考虑到了与其他语言在欧洲语境教学和使用之共性。





最后,张教授就HSK提及的各个级别语言能力所需词汇和学习时间两个指标对HSK、《欧标》和其他几个语言标准进行了比较。比较显示,HSK和《欧标》及其他语言在初(A)、中(B)等级别上语言能力所需词汇和学习时间都上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的产生都有其特定背景与原因。张教授在讲座最后强调,海外的汉语外语教育是汉语国际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汉语目标实现的必经之路。





想了解讲座的全部内容就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进行收看吧~






张新生教授主要致力于汉语教学领域的教师培训、教材编写等相关研究且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张教授2000年后有关汉语教学、汉语能力标准和语言政策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张新生教授汉语教学、

汉语能力标准和语言政策一些研究成果



 2004年   

1





2004年,张新生教授发表了题为《海外母语为英语者的成人初级汉语教学》(共同作者,李明芳)的论文,文章从成人学生的特点及母语为英语的成人汉语学习目的;成人初级汉语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师;汉语教学与汉语文化三方面入手对母语为英语的成人汉语学习和教学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文章首先从兴趣和功能、经验及理解、工作和地位、期望及进度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成人学习的特点,并进一步总结母语为英语的成人汉语学习的共性。接着,文章明确了成人汉语初级教学的几个主要原则,即(一)技能排序,先听说读;(二)异同对比、求同存异;(三)信息适宜、少讲多练。并对成人初级汉语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编写以及教师素质的要求进行了概括阐述。最后,文章强调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语言不但显示其依附和支持的文化,还深深地影响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成人汉语教学中,应自觉地对语言与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并举这两方面加以重视。





同年,张教授(共同作者,李明芳) 还发表了题为“汉语的共同参考框架”(A Common Framework for Chinese) 的文章,探讨《欧框》特点及在欧洲使用对欧洲汉语外语教学之影响,并首次提出,为了保证汉语教学在欧洲有可持续发展之空间,应该建立一个以《欧框》为基础并适用于汉语教学的共同框架。




  2007年   

2





2007年,张教授通过调查英国的汉语教学情况发表了《英国汉语教学的现况和趋势》(共同作者,李明芳)一文,文章对当时英国汉语教学的现状和近期的发展背景及过程作了简单的介绍与回顾,并对英国汉语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和今后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文章首先从大学的汉语教学、中小学的汉语教学、成人和社会汉语教学三个方面介绍了英国汉语教学的现状,并总结了英国汉语教学的发展的特点,即:第一,汉语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第二,英国的汉语教学主要是应市场之需求而发展的。随之,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英国汉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缺乏合适的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制度;(二)缺乏适用的汉语教材;(三)师资问题,缺乏合格和有经验的汉语外语教师是目前英国汉语教学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问题;(四)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和交流不足;(五)目前英国中文教育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多头发展现象,各种从事促进汉语教学活动的机构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这也是汉语教学难以贏得其它现代语言教学同行的信任和支持的原因之一。最后,文章对英国汉语教学的发展与趋势进行了阐述,指出英国的汉语教学在今后的三至五年里会有如下的发展趋势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英国大学里含有中文科目的双学位课程和普通公共汉语课程将会持续发展;(二)随着中文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的开设,很多已经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学会将汉语列为其外语考试课程;(三)会有更多的小学开设课外汉语和中国文化兴趣活动但在今后的几年里暂不会出现官方规划,或较大的规模变化;(四)不久的将来,一批正在提供中学普通教育师资证书课程的英国大学都会陆续推出自己的中学普通教育汉语师资证书课程;(五)其后数年里,还会有一批本地开发的汉语教材出台问世。文章强调各单位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对英国汉语的发展做一个统筹性的规划,并协调各方面。




2010年

3





继2007年发表的《英国汉语教学的现况和趋势》之后,2010年张教授又针对英国大学汉语教师和教学法的问题发表了《英国大学汉语教师和教学法现状调查》一文,文章指出在英国的大学汉语教学中,近年来教师和教法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重视,各种形式的汉语教师培训和进修课程也相继出现。由于对汉语教师的具体情况了解不详,这类培训课程常常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如何提供切实有效的师资培训课程的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文章以问卷的形式,利用6月底在卡迪夫大学举行的第八届英国大学汉语教师研究会年会的机会,对参会的英国大学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英国大学汉语教师的背景及他们对汉语教学的看法和认识。通过调查发现:(一)英国的大学汉语教师已经真正开始认识到,汉语教师对英语的掌握和了解对汉语教师进行有效的汉语教学十分重要;(二)英国大学汉语教师现在对汉字教学之重要性的认识上所表现出的高度一致性;(三)英国大学教师就在汉语教学中,相关的中国文化介绍和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的问题上具有很高的共识;(四)英国大学汉语老师的年龄结构似乎有些偏高,汉语教师的年龄结构,有待调整优化;(五)汉语教师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最后,文章讨论了这次调查对英国大学汉语教学工作的启示:(一)需要进一步的摸底调查;(二)要有计划的研讨培训;(三)有组织的评估研究;(四)教材开发仍然急迫;(五)有计划的发展巩固。 





同年张教授(共同作者李明芳)还发表了题为“英国汉语教学:现状与未来”(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UK: present and future)的文章,在对英国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简要的评述和梳理的基础上,就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看法和建议。




  2011年   

4





2011年,张教授发表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和欧洲汉语外语能力标准研究》一文,文章主要介绍最近立项并获得欧盟资助的欧洲汉语外语能力标准体系项目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项目产生的背景、欧洲汉语外语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欧洲汉语外语能力标准体系项目的内容和意义。文章指出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在欧洲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应用以及汉语语言在欧洲使用方面的一些特点来看,该项目对汉语是否能在欧洲成为外语教学主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   

5






张教授针对英国汉语教学的迅速发展暴露出的教学中“三教”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的问题,2013年发表了题为《英国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的本土化》的论文。文章指出近十余年来,英国的学校汉语外语教学发展很快。开设汉语的大学和中小学数量以及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都在持续增长。同时,自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5年成立以来,英国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在全球来说也是增加较快的。汉语外语教学的快速发展,暴露出了汉语外语教学中“三教”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英国汉语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汉语外语教学长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汉语外语教学及其教师和教材的本土化,但鉴于英国的实际情况,解决英国中小学汉语外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问题,文章主张必须采取长短期规划和行动并举的办法。短期的解决方法是针对英国汉语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今后数年里为目前已在中小学从事或准备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提供必要的汉语知识和汉语教学知识及技能在职轮训。内容则以英国中小学汉语外语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培训“立竿见影”的实用性。同时也将该培训纳入可今后进一步深造的汉语外语教学正规学历教育轨道。长期的解决方案则是旨在促进英国政府加大对汉语外语教师培养的投入,在近期还建立起和其他外语教师培养相同的汉语外语教师培养机制,以确保通过正规的国家教师培养体制来满足英国汉语教学发展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文章认为,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实现了汉语教师和教材的本土化,英国的汉语教学才能真正地进入英国外语教学主流,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




  2014年   

6





 2014年,针对英国汉语教学中一些列需要本土化的问题张教授发表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和汉语外语师资培训本土化》一文,文章指出国际汉语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一个是国际汉语教学,另一个是国际汉语的教学。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前者易于通过一些短期措施如经济手段加以实现,后者必须经历本土化的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实现。为实现国际汉语第一层面的目标,《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从母语国的角度,对国际汉语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几乎是终极性的原则要求。为了适应各国汉语师资培训的需要,文章强调应该以该标准为依据,与国外语言教师培训机构合作,结合当地社会的语言使用状况及政府的语言政策,建立国际汉语教师分级考核与认证体制。





同年,张教授发表了《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国际汉语教师培养国际化和本土化关系探讨之三》一文,文章指出国际汉语教学的主要市场在海外,因此其教师培养也需要从观念和模式上面向国际市场。当今世界的国际语言市场既国际化又本土化,就是老牌的英语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也面临统一的大纲已无法应对多元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巨大挑战,而必须培养教师独立反思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其教学活动的能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是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执行模式,尤其是其教育者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意识和经验,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培养方向和最终结果。该课程在目前“请进来”的同时,也可考虑结合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把握时机,通过合作办学等方式“走出去”,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要。文章最后强调汉语应用的国际化离不开汉语教学和汉语使用的本土化,更离不开汉语教师培养的本土化。因此,在扩大以培养国际汉语推广为目的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课程的同时(包括招收海外学生),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还应该考虑如何应对世界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真正走出去,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融入当地汉语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主流系统。还应该对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并逐渐建立一套相应的培训和认证体系。




  2016年   

7





继2011年发表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和欧洲汉语外语能力标准研究》一文后,针对“欧洲汉语能力标准”的问题,张教授2016年又发表了《欧洲汉语能力标准再探》一文。文章指出《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在欧洲地区外语教育界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汉语外语教育要在欧洲确保可持续发展,就须解决其标准如何与《欧框》接轨,即汉语标准本土化的问题。2010—2012 年进行的“欧洲汉语能力基准项目”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尽管项目成果《欧标》仍然有待完成和完善,但其对欧洲汉语外语教育的存在与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该文旨在对《欧框》和《欧标》产生的背景做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欧标》的研发过程和内容成果,并对其现状与发展及对欧洲汉语外语教育发展之影响提出一些分析和看法。文章强调,《欧标》是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标志,具有以下特点:(一)在语用功能上结合欧洲环境和与汉语母语者交流的需求;(二)在内容上增加汉字和汉语拼音知识并细分相应的A1 能力级别;(三)根据汉语读写依赖汉字的特征提出A1和A2 能力级别的汉字字表;(四)没有描述文化间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文章对《欧标》的现状和发展做了归纳,具体阐述为:(一)《欧标》目前的不完整性极大地限制了其现实意义和实际影响;(二)欧洲汉语教学界依然缺乏对《欧标》实际意义之了解;(三)《欧标》的完成和欧洲汉语教学的发展亟须加强合作与交流。




  2018年   

8





在语言政策研究方面,2018年,张教授发表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与本土化》(共同作者,李明芳)一文,文章指出汉语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汉语成为国际语言,然而通过将汉语和国际英语对比,发现汉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有许多需要思考和付诸实践的工作要做,具体为:汉语的包容性、国际汉语标准问题、国际汉语的传播方式。文章强调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是汉语成为国际语言的关键路径,然而,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而在汉语国际传播政策指导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其主要理念和实践大都来自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这与对国际汉语及其终极目标的认识有关。最后,文章强调要实现汉语国际语言的地位,首先要了解国际汉语之实质,并明确在实现其终极目标过程中的长短期目标及途径。汉语要成为像英语那样的国际语言,必须加快从特别重视传播到真正重视本土化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海外汉语外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总结其经验,并与其密切配合,加快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的进程。




  2019年   

9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出现了较大的增长。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或正在酝酿制定当地的汉语外语教学大纲、汉语外语能力标准和相应的汉语考试。针对汉语能力标准问题,张教授在2019年发表了《汉语能力标准比较初探》(共同作者,李明芳)一文。文章指出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基于其外语标准的本土汉语能力标准或考试的产生标志着汉语教学向本土化外语教学迈进了一步,也是汉语教学实现国际化的必经阶段。文章还发现无论是中国大陆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及汉语水平考试,中国台湾地区的华语文能力测验,还是《欧洲汉语能力标准》、美国5C 外语学习标准,以及日本的日本语能力测试、韩国的韩国语能力考试都公开声称,它们是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为参考,或是能力级别直接与其相应的级别对接挂钩。然而对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及汉语水平考试和其他能力标准、考试间关系如何,相关探讨较少。因此,文章对提及的几个语言能力标准和考试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并就其差别、原因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初步的分析和推测。通过新HSK 和《欧框》、《欧标》、美国5C语言标准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华语文能力测验等的比较发现根据《课程大纲》制定的新HSK在其词汇量及学习时间要求上和《欧框》、《欧标》、美国5C语言标准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华语文能力测验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别。文章表示作为一种旨在鼓励汉语学习者轻松学习汉语的外语考试,新HSK较好地体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原则,使参加考试的人数大幅度增长。但 作为一个国家级别的国际性汉语语言能力水平考试,与国际较为通用的语言能力标准和测试相比,新HSK在词汇量及达到一定能力级别所需学习时间等方面还有值得商榷和改进之处。





同年,张教授通过《威尔士语复兴的经验与思考》一文,以威尔士语为例,介绍了以英语为主导的威尔士,其在英国成为全球通用语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语言的保护和复兴的经验。




如对上面研究内容感兴趣,可以下载有关文章进行学习!





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

名家专题回顾



名家专题一:





郑艳群教授专题

郑艳群,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等。

链接:【前沿研究】新技术与汉语国际教育


名家专题二:



袁芳远教授专题

袁芳远,美国海军学院语言文化系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课堂任务教学法、教师行动研究、商业汉语教学等。曾出版专业书籍三部、汉语教材三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链接:【名家专题】在教学环境下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


名家专题三:





周小兵教授专题

周小兵,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主任,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6种主建全球汉语教材库,含教材1万多册/种。

链接:【名家专题】周小兵——国际汉语教材库建设与教材评估


名家专题四:


储诚志教授专题

储诚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文部主任,语言学系博导,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前任会长,加州中文教师协会前任会长。

链接:【名家专题】储诚志——屏幕电书时代汉字教学策略的再思考


名家专题五:



张宝林教授专题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链接:【名家专题】张宝林——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计理念与功能


名家专题六:



陆俭明教授专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学界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

链接:【名家专题】陆俭明——语言二语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


名家专题七:



白乐桑教授专题

法国首任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主席,法国汉语教学协会主席。

链接:【名家专题】白乐桑——中华文化教学的问题与障碍  ——从几滴水到大海


名家专题八:



张英教授专题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汉考国际继续教育课程及教师考试顾问。

链接:【名家专题】张英——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内涵及边界



小编:小真



让我们一起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汉语走向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添加语通天下教研助理微信,

发送“姓名+地区+教学/研究方向”,可申请加入

“国际汉语教育互动交流群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THE

END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