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检察》2022年第12期要目

人民检察杂志 人民检察杂志 2023-03-25

目 录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若干问题研究

陈 武等

落实中央《意见》

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制度内涵 推动司法救助工作“提档升级”

徐向春 马 滔 赵景川

实务研究

以检察机关为主导的刑事诉讼分流机制优化路径

吴宏耀 丰怡凯

民事支持起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兰  楠

经验交流

案管部门立足“中枢”定位提升工作质效的新思路

吴孟栓

检察公益诉讼+技术融合办案新模式探索

——以南四湖专案办理为例

郭 超 吕俊岗

司法改革探索

检察官惩戒制度运行困境及解决

沈爱民等

疑案精解

参与“跑分”又截取团伙成员卡内资金的行为如何定性

田宏杰 贺 卫 杜 邈

“跑分”及“黑吃黑”行为的罪与罚

孙国祥

第三十六批指导性案例

专家评析专题

检察监督推动“刑行双罚”统一适用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 146号评析

刘 艺

 行政诉讼执行监督之类案拓展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 147号评析

郭胜习 肖北庚

检察监督助力行政强制执行难题破解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 148号评析

陈宏光

以行政检察类案监督促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 149号评析

侯银萍

观察与思考

目的解释在行政裁判结果监督案件中的运用

冯孝科 鲁俊华

争 鸣

消费类民事公益诉讼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程序亟待完善

金 石 黄 涛

案例评析

诈骗类犯罪中犯罪成本的认定和处理

郑 毅

网络直播平台组织主播进行淫秽表演的性质认定

褚宸舸 刘丹丹 刘姣姣

观点撷要

滥用职权罪中物质损失由第三人获利的挽回方式

吴 俊 顾 勇

高空抛物的刑法判定

马 龙

执法司法机关应当强化信息平台衔接

金士国

办理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杨林霈 刘 艳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若干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积极稳妥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办案探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保护需求。但司法实践中,因法律供给相对不足,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案件的拓展范围、办案程序等方面缺乏相应规范。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有限监督、依法监督等原则,通过有序推动公益诉讼立法、强化一体化办案机制建设等举措,推动完善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办案工作。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 检察公益诉讼 新领域探索

作者简介:课题主持人为陈武,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安徽省委政法委副书记。课题组成员为赵杰,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徐芳,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刘凤月,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宋旭炎,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吕慧,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

本文系2021年中共安徽省委政法委委员领衔重点调研课题《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若干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落实中央《意见》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制度内涵 推动司法救助工作“提档升级”

摘 要: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修订《人民检察院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这是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举措。本次修订确立应救助尽救助原则;明确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是开展司法救助的专责部门,突出强调主动救助;更加注重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源头预防和社会矛盾化解。检察机关应准确把握开展司法救助的性质、原则、职能分工、救助对象的范围等重点内容,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工作主动性,自觉能动服务大局,推动司法救助工作“提档升级”。

关键词:控告申诉检察 司法救助 专责部门 应救助尽救助

作者简介:徐向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厅长、一级高级检察官;马滔,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副厅长、二级高级检察官;赵景川,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主办检察官、三级高级检察官。


实务研究


以检察机关为主导的刑事诉讼分流机制优化路径

摘 要:传统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以不起诉裁量权为依托,在刑事案件的程序分流中发挥着枢纽作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背景下,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案件程序分流中发挥主导作用。基于当前我国犯罪结构的变化,优化以检察机关为主导的刑事诉讼分流机制,应紧扣轻罪治理这一时代主题,依托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裁量主义的刑事司法功能,加强对案件量刑的预判,更合理地选择程序分流方式,以期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刑事诉讼分流机制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检察机关主导 起诉裁量权

作者简介: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长、教授;丰怡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重点研究课题《检察机关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证研究》(GJ2020B08)的阶段性成果。


民事支持起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摘 要: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基本确立的背景下,检察机关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消弭诉讼中当事人诉权的实质不平等,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追求实质正义,是法律监督职能因应时代需要所作的合理必要延伸。民事支持起诉应坚持尊重处分权原则和必要、有限介入原则,以释法说理为首选方式和主要方式,做好诉前沟通,有条件地开展调查核实,除确有必要出庭外,以不出庭为原则,并与法律援助、公益诉讼制度衔接好。

关键词:民事支持起诉 特殊群体权益保护 保障诉权实质平等

作者简介:兰楠,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助理,法学博士。


第三十六批指导性案例专家评析专题


检察监督推动“刑行双罚”统一适用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46号评析

摘 要:为实现惩罚和矫正的双重目的,我国法律对醉驾行为建构了“刑行双罚制”,即给予行为人刑事制裁的同时,还科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等行政处罚。我国立法未明确规定“刑行双罚制”的衔接程序,学界也未充分阐释“刑行双罚”的理论意义,实践中产生困惑,理论上也引起争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行政检察类案监督指导性案例第146号对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检察机关通过个案监督推广为类案监督,推动公安机关、法院就统一适用“刑行双罚”出台文件,维护了执法与司法适用的统一。

关键词:醉驾 刑行双罚制 刑行衔接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作者简介:刘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以行政检察类案监督促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49号评析

摘 要: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以行政检察类案监督为主题发布指导性案例,旨在通过总结类案监督经验,践行行政检察为民司法的法治理念,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49号就鲜明地彰显了这一特色。该案例以行政诉讼监督保障行政相对人诉权,以检察建议推动法律文书邮件专递业务规范化运行,充分体现了行政检察类案监督在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中的积极作用。作为一种创新型监督模式,行政检察类案监督的全面推广与价值发挥亟待制度化、系统化,以此摸索出类型化、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工作标准和组织机制。

关键词:行政检察 类案监督 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侯银萍,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经济学博士。


观察与思考


目的解释在行政裁判结果监督案件中的运用

摘 要:“张某诉辽宁省某县农合局履行报销医疗费用职责监督案”是通过目的解释实现精准监督的典型案例,其解释过程为:首先进行文义解释;其次发现法律漏洞;最后探寻立法目的,弥补法律漏洞。目的解释在行政裁判结果监督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纠正行政诉讼程序空转、对行政诉讼进行精准监督的法律方法。检察机关在运用目的解释方法时,应当注重立法目的中不同价值目标的协调,注重立法目的实现与公共资源配置的平衡,注重个案监督成果向类案监督效果的转化。

关键词:行政裁判结果监督 目的解释 目的性限缩    精准监督

作者简介:冯孝科,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办公室主任;鲁俊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六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


公告

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人民检察杂志特开设微信端征稿发稿渠道,建立“好稿快发”“网络首发”机制,来稿除微信公号端编发外,还将择优刊发于《人民检察》纸质版。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邮箱rmjcwlb@126.com,征稿内容详见《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编辑:徐贺

相关链接

《人民检察》2022年第1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2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3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4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5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6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7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8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9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0期要目

《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关于我们

《人民检察》创刊于1956年6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以“交流经验,指导业务”为办刊宗旨。它关注检察改革,探索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投稿邮箱:rmjcwlb@126.com    rmjcbjb@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