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丨大学生就业,社会组织是一片广阔天地

NGO观察 2022-12-09


“大学生走进公益慈善行业不能只靠情怀”“学生找工作难,机构招对人难,解决这个复杂问题更需要合力”“求职黄金季即将来临,社会组织要多与高校沟通交流”……8月16日,在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校社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论坛”在线上正式召开。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办,北京益行信息交流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简报)、北京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协办。北京协作者研究倡导总监李真主持论坛,来自社会组织各个领域的代表,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教师充分交流,总结经验,建立合作。此次论坛得到凤凰网公益和NGO观察视频号、电信星播客的媒体直播支持,吸引了超过19万网友在线观看。


促就业就是保民生,稳经济就是助发展,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学习贯彻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此次论坛根据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的工作部署召开。论坛旨在拓展高校与各类社会组织对接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了解社会组织开展的具体工作,激发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就业创业的热情,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夯实人才基础。


论坛上,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工作处处长陈谊表示,就业是民生大事,是关乎我们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的工作,“社会组织可以借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契机,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首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处处长邢桂丽表示:“目前市民政局正在牵头制定首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将在十四五期间努力开发更多社会工作岗位,到2025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标10万人,持证社工人数达到6万人,全市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达到1200家,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分布均衡。”


“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12000多家,其中市级4400多家,从业人员约21万多人,每年有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到社会组织见习、实习、工作,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服务发展处二级调研员赵志海介绍,中心将认真落实上级文件要求,集中收集统计各社会组织岗位招聘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让大学生获取更多就业信息,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北京社会组织助力稳岗就业工作。



活动当天,来自社会工作、科技类、公益慈善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多个领域的代表就“大学生就业”话题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北京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陈涛解读了社会工作行业的就业前景、机遇与挑战,他认为,以乡镇(街道)社工站为依托的社区社会工作和其他领域的专项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很快,有大量需求,不仅面临数量的缺口,还面临结构性不匹配的问题,比如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薪酬待遇方面的滞后等。

 

社会组织领域众多,服务对象广泛,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戴键认为,科技型社会组织需要拥有综合性知识背景专业能力过硬,沟通能力比较强的国际化的一些创新人才。同时,科技型社会组织也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平台和职业发展的一些路径,包括面向政府、企业、国际性组织等多方的资源,以及依托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平台提供较为专业、完备的职业化培训。


基金会在公益慈善行业的生态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运营总监廖捷表示,基金会行业更看重大学生的自我驱动、实践经验以及沟通能力。中国基金会体量不大,有近9000家的规模,一方面可以提供较多的灵活的就业岗位,例如见习、实习、兼职等岗位,另一方面可以与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以项目资源、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发挥好活水源头的作用。


此外,北京多所高校教师分享了特色办学成果,综合分析了校社联合经验,指出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痛点与难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党总支书记焦园媛在落实大学生就业等工作上做了扎实的推进,她发现,大学生不去社工机构的原因,主要包括职业规划及上升路径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尽匹配,以及社会工作机构地域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较高等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邢宇宙表示,高校迫切需要各方对于社会工作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有更多的共识。在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对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的吸引力方面,高校需要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以及与大型企业、行业组织的专业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辅导员刘丹青表示,社会组织的招聘信息相比于其他行业不够多,“要想让学生更了解就业前景,社会组织要多跟高校进行合作,比如说进高校开一些专场的招聘会等”。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校社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论坛通过平台搭建,探讨核心问题,加强多方交流。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更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高校等各方共同发力,凝聚社会共识,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使社会组织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力量,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城市社区治理
透视公益数字化:“困局”还是“新局”?北京协作者:以“阅读”撬动困境儿童救助纵观世界的“参差”,中国0岁的孩子也需要阅读
不懂媒体的传播官,做不好选题从工伤再就业的 “痛点” 中,公益组织能否找到自己的 “起点” ?孩子玩具有“毒”怎么办?这家公益组织“啃”了4年硬骨头预防儿童烧烫伤教育这么重要,社会组织怎样介入?黑暗中的“普通人”:渴望与美好对话

END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简报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