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幻想了
从国庆假期算起,广州疫情“大考”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在微博、小红书、微信群聊等各个社交平台中,疫情相关话题持续刷屏、霸榜,且毫无消弭迹象。
近期倒是加了点佐料,世界杯来了。
相信很多人的日程都安排得差不多,起床只干两件事——
看码,判断下能不能出门;
看球,这是每天的快乐源泉。
只不过,怀着给全国争取一天假期的必胜决心,沙特踢赢了阿根廷,梅西落寞离场。
见不得帅哥吃苦,这球不看也罢,还是聊回疫情吧。
这场「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虽然各区防控形势各不相同,但可以说,城中村是公认的“漩涡中心”,尤其是海珠康鹭、大塘等重点片区。
相关的话题,我们已经聊过了很多。
目前呼声比较高的看法是,疫情会是一个倒逼城中村改造加速推进的契机。
只有通过改造,才能使其融入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实现人居环境提升、产业迭代升级...
这是一条充满使命感,责任感的道路。
但光有决心是不够的。毕竟类似的提法,不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而是老生常谈了。
旧村改造有其必要性,但每一个项目又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无法一概而论。
大刀阔斧的时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
一个官方层面较为显著的信号是——
前段时间,广州发布了新版旧村改造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事项表决指引,对多个事项的表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获取全文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比如,对于改造意愿、实施方案、村集体建设用地转国有建设用地及补偿安置方式等表决通过比例,从原来到会人数的一半以上通过,提高到现在的2/3以上同意。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到会人员共150人,按照现行的标准,至少需要有100个人同意,表决事项才算通过,而原本仅需要75人。
实际上,是提高了改造“门槛”。
这意味着:
往大了说,旧改既要改善城市形象,要导入产业资产,也要促进周边区域发展,挖掘老旧小区“洼地”区域的价值潜能。
往小了说,城市更新核心是关注人的需求,尤其是公共产品的需求,包括就业、学位、医疗等配套。
但房地产开发商并不是“慈善家”,立足城市发展,关注人居幸福固然重要,还要考虑政策与经济平衡问题,即能不能算得过账。
而每一个项目所处的地段、自身现状、村集体经济收益等各不相同,又难以用同一套价值标准去衡量。
大到规划定位,细到公建配套、容积率、补偿方案等也无法简单照搬,而是因地制宜,才能取得绝大多数被拆迁人的支持。
具体操作起来,不少项目自身都面临着困局,这也是新政对诸多表决事项提出更高要求的重要原因。
政策的鼓励固然重要,但该改、想改和改得动、改得成,还是有本质区别。
一个项目真的能够跑起来、跑出来,势必要经过漫长的博弈和取舍。
平常心,淡淡定,有钱剩。
扫一扫图片,备注区域/房企(中介勿扰),添加小编微信,加入旧改、楼市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