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3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刘道玉与中国当代文学
丁东 | 文
我的专业是历史,多年从事编辑工作。文学一直是我的爱好。读到一篇喜欢的新作,便是一次精神的大餐。好事不常有,享受精神盛宴并不易。中国文坛,整体失魂,进入低迷状态。那些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我也曾找来试读,不知为何感到味同嚼蜡,不堪卒读。
主流沉沦了,文学没有死,高手在别处。仍然有一些地处边缘的高人,延续着汉语文学的生命力。
十年前,中国工人出版社陈大钢先生给了我一次机会,让我编选怀念逝者的文章,结集成册。我选了近百篇文章,编成《背影书系》四册,借机表达对当代文学的观察和偏好。现在,这套书早已脱销。孔夫子旧书网上虽然有售,但高于原价。
前几天,我应一枚新园地邀请,把其中的部分文章推荐到这个公众号展示。先展示了胡发云怀念亡妻李虹的《想爱你到老》、《〈追捕〉和我的1978》及《我们七十年代的“异端”爱情》,又展示了沈睿怀念同学姚锦云的《残酷的青春》,读者反应十分强烈。可见,真正的文学,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失去魅力。
感慨之余,我发现,沈睿和胡发云同出一门,都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沈睿年纪稍轻,系77级,毕业在前。 胡发云年纪稍长,系85作家班,毕业在后。 我又发现,《背影书系》还收入了野夫的《江上的母亲》和怀念同学李如波的《别梦依稀咒逝川》。野夫亦同出一门,毕业于武大中文系作家班。我还收入了邓晓芒的文章《我与杨小凯》,邓晓芒也是那个时代的武汉大学研究生。更巧的是,我还收入了刘道玉怀念杨小凯的文章《巨星早陨落》。刘道玉正是当时的武汉大学校长。
还有我们关注的方方,编辑出版家李昕,我们认识的高伐林、喻杉等朋友,都经历了武汉大学的刘道玉时代。
这莫非只是一种巧合?
刘道玉先生今年88岁。他先是化学家,后为教育家,现在是教育思想家。文学并非他的主要关注点,他却影响了当代文学的走向。他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八年,让自由之风在珞珈山劲吹,激励了一代学子的精神追求,其中包括文学的追求。他首倡插班生制,设立作家班,改变了一批文学青年的命运。他不当校长,仍然和毕业生共勉,一直走到今天。野夫不幸入狱,他专程探监,已是民间佳话。
方方、野夫、胡发云、沈睿……这些作家的存在,使我想到,刘道玉与中国当代文学,是一篇尚待破题的文章。 感谢丁东老师给一枚园地带来胡发云、沈睿等曾被珞珈山的自由之风劲吹和激励过的作家。一枚园地期待继续为园地的读者推出更多的好作品,朝着成为一个有良知的文学平台的方向而努力。
“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安然以待的茶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新园地 一枚园地ll 一枚园地lll 请全部关注,不再失联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 民声III系列文章汇总(183篇)
其他
丁东:刘道玉校长在武汉大学的自由之风,影响了当代文学的走向
题图:刘道玉(图片来自网络)
他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八年,让自由之风在珞珈山劲吹,激励了一代学子的精神追求,其中包括文学的追求。
丁东 | 文
主流沉沦了,文学没有死,高手在别处。仍然有一些地处边缘的高人,延续着汉语文学的生命力。
相关阅读:
胡发云:我们七十年代的“异端”爱情
丁东:女性的苏醒 - 记沈睿
【作者简介】丁东:前《炎黄春秋》编辑。以研究当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主,著有《冬夜长考》、《和友人对话》、《尊严无价》、《思想操练》、《精神的流浪》、《教育放言录》、《文化十日谈》等书,参与编辑《口述历史》、《顾准日记》、《顾准寻思录》、《遇罗克:遗作与回忆》、《王申酉文集》、《反思郭沫若》、《悼念李慎之》、《阅读文革》、《李锐口述往事》、《当代学人自述》等书。个人微信公号:丁东小群
一枚写在后面:
(本文编辑:一枚)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丁东:王利波和纪录片《掩埋》
丁东:我对一枚园地的期待之一,是成为有良知的文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