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2)



一生必读的巨著: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温馨提示:阅读前,让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福力王有大福德(2)



      众王子落座园中后,就“世间最好之物是什么”为题展开激烈争论。大王子色力首先发言:“美色乃为世间最好之物,此不需观察即可明了,纵览世间人对美色如痴如狂之重视程度就可见美色实为世人最爱。从未见过美色之人一望美人即刻就生欢喜心;平日愁眉苦脸之人眼见美色也会心开意解;曾有诸仙人说过,如能获得美色,也即获取世间一半财富。你们应详加观察,凡遇长相美妙端严之人,无论何等身份人众,见之无不像值遇佛法一般恭敬有加。”

 

      精进王子则反驳道:“美色岂值得赞叹,精进方为世间最可珍贵之物。有人虽有美色,如不精进,则今生来世一切事都不能成办,以美色为世间最好之物只是愚痴之见。若能具足精进,则今生不论从事农、商业,或当仆人、做大官皆可顺意圆满。此外,如欲精通论典,或修禅定之人要得今生禅定等成就,又或者欲求来世安乐、圆满受用及最终解脱之果位,皆离不开精进。精进乃一切功德源泉,有精进方能遣除一切危害,有精进才可成就一切事业。”

 

       裁缝听罢笑而答言:“你们所谈观点及理由,我皆觉其多有不合理之处。如果不会裁剪只知精进,则任何果位都难获得,也绝无可能做成任一事情。只有懂得如何剪缝,才能获取一定成果。因此,我以为裁缝才是世上最好之物,尽管其职位卑贱、种姓低劣,国王亦因离之不得而恭敬赞赏。一人如懂裁缝技艺,人天都会尊重、高看。”

 

       智慧则面露自得笑容答道:“美色、精进、裁缝皆不足取,这几种特征、技能焉能与智慧比肩?拥有智慧便能得到美色、精进、裁缝所可能带来之所有财富,众人一切安乐及所有善妙境界凭依智慧可全部具足。”

 

       听到几位兄长所言,福力王子最后议论道:“若无智慧,美色、精进、裁缝皆不足喜,因而智慧得到人们赏识也在情理之中。但假如没有福德,人们又从何而来智慧?最值得人喜爱、最重要者,看来非福德莫属。所谓福德,众人皆爱,依之而能令人得满足、内心欢喜、愿望实现,福德功德我如何宣说也言之不尽。为令诸位兄长易于理解,我今简述一番福德功德威力。

 

       依靠福德能获美色;福德可使人具足清净戒律;有福德之人能得吉利,且随意受用财富,还可获取智慧。”

 

       兄弟之间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承认、接受别种观点。最后,福力王说道:“我们不如隐名埋姓前往别处,观察了解另一地方之人对我们兄弟各自恭敬、赞叹程度大小差别,以此判断孰为人间最胜之物。”

 

       兄弟几个同意采纳福力王子建议,未经父王开许,他们很快就穿过众多国家地区到达一陌生国土。于其国臣民中,五王子隐匿身份、安住下来。


      色力王子恃其长相殊胜,因众人见他皆生欢喜心之故,而凭此维持生活;精进王子看见水流湍急河水中常有檀香木飘来,别人望而生畏,而他独能以无畏心精进捞取,王子凭此亦可安稳过活;裁缝则靠其手艺维生,日子倒也消停;智慧有次碰到两商主为利益而发生冲突,便赖其智慧为之调解。纠纷化解后,二人各赠以财物鸣谢,智慧王子即如此凭其聪慧维持生活。

      至于福力王子,则依然靠其殊胜福德力广济众生。一日,王子为检验其福德力大小便前往一贫穷人家,刚跨入家门,其家当天就涌出众多财富,金银珠宝随处充满,此贫家之人自是兴奋难言。福力王之所以能令此贫穷人家广聚财宝,皆因其具足不可思议福德力所致。福力王命其随意享用家中财富,这一赤贫人家俄顷就变得富贵满堂。家人认定福力王子有大福德,理应恭敬供养,随即就时常恭请承侍。当地人闻听后皆议论纷纷:“某某家原先一贫如洗,自从来一闻所未闻之孩童后,即刻就发家致富。”消息传开后,众人皆对王子之福德欣羡、爱慕不已,一时大街小巷全在赞叹福力王子之功德。整个国家亦因王子福德力之故,而呈现树木开花结果、谷稼丰收、风调雨顺、大地现出吉祥之事等种种瑞兆。多有众生前来观瞻小王子,有人心下思量欲得珍宝,有人欲要奴仆,凡此种种,只要作意观想,王子即能依其福德力令希求财物众生现前满愿、立即获取。此种景象真乃稀有无比,故而众人都对福力王子恭敬不已,王子也即以四摄法广泛摄受此等众生。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行愿品》

 


目录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译序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释迦佛修法仪轨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一、功德品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5)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8)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9)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0)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6)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7-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7-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