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言回望老舍
欢迎关注我的新公号
最近作家莫言火了,之所以又火了,是因为有位流氓无产者要告他,罪名嘛,很熟悉,是“侮辱XXXX”、“恶毒攻击XXXX”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罪名并不是现在才有,比如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反动文学”、“大毒草”等等,有点新意好吗?不好意思,这个真不用创新。
比如说明清两朝,给文人士大夫弄个罪名那是随手拈来,可谓斯文扫地。明朝的锦衣卫或者太监可以在朝堂之上扒了士大夫的裤子打板子,美其名曰“廷杖”。
清朝不打屁股了,但文字狱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看看下表:
这是清朝所谓最鼎盛的时期,顺康雍时期的文字狱受害者多为士绅阶层。到了乾隆朝变本加厉了,在位60年,文字狱高达130多起,平均不到半年就搞一次文字狱,多为底层百姓以及一些落第秀才或没有功名的读书人。
那易中天眼里一曰政治开明、二曰经济发达、三曰法治昌明的宋朝如何?对,就是那个厚养士人三百年,士大夫能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宋朝。
据说宋朝文人待遇好,社会地位高,这是真的,还据说宋朝文人还能创作自由,于是宋朝的文学很发达,据说还是真的。
嘿嘿,我们看看大家非常熟悉的苏东坡,就是苏轼。
苏轼因为上给宋神宗的谢表中有这么一句“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被御史弹劾,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于是苏轼在御史台被多次提讯,差点被判死罪。宋朝自开国皇帝太祖时有祖训不杀文人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除了御史弹劾之外,还有一众宵小为了争得出头的机会,也把攻击的目标对准了苏轼,因为苏轼毕竟名气太大了,把他搬到自己不就能上位了吗?
在倒苏运动中叫嚣最凶的是李定、王珪和舒亶这三个文人,同是文人,差别很大。但他们找到了皇帝的痛点,那就是苏轼所谓的“不臣之心”。
宋太祖的祖训不杀文人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不包括谋反罪,这些人的目的就是要致苏轼于死地。
苏轼谋反罪证何在?想找自然有,他们通过日以继夜地查阅苏轼的文章诗词,终于在其所作的《吟桧》找到了这两句:
根到九原无处曲,世间惟有蛰龙知。
按照宵小们的逻辑,苏轼写的这首《吟桧》就是谋反明证,皇帝陛下飞龙在天,苏轼以为不是他的知己,却把地下的蛰龙当作知己,这不正是说明他有二心?
这下罪名大了,苏轼在御史台受审时接受的是无休止的拷问与侮辱,可谓斯文扫地,别以为斯文扫地只是明清的事情。
最后定案杖责八十,就是打屁股,别以为只有明朝的锦衣卫和太监才抡起棍子打屁股。打完屁股之后苏轼被贬黄州。
然后,苏轼患了明显的创伤后遗症,成了心有余悸的惊弓之鸟,对写诗有了心理障碍。在黄州期间写与友人的书启尺牍中,他常常对求诗者说“不复作”“不敢作”,还总结出“人生识字忧患始”这样的教训。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乌台诗案只是宋朝比较有名的一起文字狱,其实宋朝的文字狱还有很多。奏邸之狱、同文馆之狱、车盖亭诗案、胡铨奏疏案、李光《小史》案、《江湖集》案等等。
宋朝的文字狱以宋高宗一朝最多,宋高宗时“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据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5《秦桧文字之祸》考述,不下20起。
向往宋朝政治开明的知识分子如果穿越回宋朝是什么感受?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比如老舍。
著名的胡风案发之后,老舍加入了批判队伍。他借小说人物痛骂:揍你个狗东西。
这是老舍先生在《看穿了胡风的心》中写下的犀利语言。在这篇战斗檄文里,老舍还写道:
原来胡风并不只是心胸狭窄,而是别具心肠。原来他是把他的小集团以外的人,特别是***,都看成敌人啊!他的文章里引证了多少。。。的名言呀,可是他要用钢筋皮鞭毒打党内作家和进步作家,杀人不见血!这是什么心肠呢?我猜不透!我只能说,除了受过美蒋特务训练的人,谁会这么想一想呢?
其他人批判胡风的文章老舍也应该尽收眼底,与其他批判胡风的文人不一样,老舍继续在战斗。
接连写了《扫除为人民唾弃的垃圾》《都来参加战斗吧》等文,称胡风有“一颗极端狂暴狠毒的心”,是“为人民唾弃的垃圾”。
这些是老舍发自内心的话吗?当老舍看到其他人的批判文章后他会觉得这也是发自他们内心吗?
批判胡风五年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女店员》。
这部话剧让老舍收到了几十条修改意见,提意见者从干部到群众,总结如下:
没有突出党的领导,书记的作用不够明显,大跃进时代不应该表现儿童捣蛋,三个女青年的思想斗争和党没有联系……
也许是预感到了不祥,1966年4月,老舍独自一人前往北京郊区顺义县以养猪闻名的陈各庄,跟那里的农民生活在一起,写了一篇科学养猪的快板书《陈各庄上养猪多》。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以近似乎口水一般的顺口溜给自己的文学生命划上了句号。
同时,老舍的肉体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一切还在轮回,不信,请看: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