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刊介绍 | 《发展、平等与共同富裕》

【编者按】     


由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岳希明教授共同作为Guest Editor的学术论文专刊“Development, Inequality, and Common Prosperity”(发展、平等与共同富裕)在SSCI核心期刊China & World Economy 2022年第1期发表。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数据的支持下,国内外学者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等收入人群问题,共同富裕测度和分解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再分配问题,儿童贫困问题,住房福利问题,农村和城镇的自营劳动者问题等。这些文章有助于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增长、收入分配格局和收入共享特征的变化趋势,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政策、住房政策在促进收入增长和收入共享中的作用,以及关注到儿童、自营劳动者等特殊群体的福利状况。

Special Issue: 

Development, Inequality, and Common Prosperity

Guest Editors: Shi Li, Ximing Yue

(Vol. 30, No. 1, 2022)

自2020年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后,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将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新发展目标,这其中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原因。


从国内背景来看,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体现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收入差距过大及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差距过大、城乡差距过大、不同人口群体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平等等。当前,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一方面,缓慢的居民收入增长和较大的收入差距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但是按照相对贫困标准(收入低于全国收入中位数的40%),2018年农村户籍人口中相对贫困人口突破1亿人,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高达23%,城镇常住人口中相对贫困人口约为6000万。这些重要问题构成了中国政府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背景。


同时,中国促进共同富裕也是对国际社会发展政策关注点的回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也经历了长期的收入差距和财富不平等扩大的过程。以美国为例,在过去100年里美国的收入差距和财富不平等经历了类似“U型曲线”的变化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的收入差距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持续缩小后,从80年代初开始一直在扩大。在此过程中,美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动荡不断发生,扰乱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除了美国,同时期一些欧洲国家的收入不平等和社会矛盾也有不同程度的扩大。西方国家的这些问题自然引起了中国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中国促进共同富裕的国际背景。


本期专刊由浙江大学李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岳希明教授作为特约主编,就发展、平等与共同富裕话题组织了七篇重要论文,话题涉及共同富裕的衡量标准、中等收入阶层、社会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房产、就业等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文章具体是:


01《从国际视角看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快速增长》


文章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Terry Sicular教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杨修娜副研究员和瑞典哥德堡大学Björn Gustafsson教授合作撰写,使用四轮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2002年、2007年、2013年和2018年),估计了近年来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增长迅速。2018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超过美国全国总人数,约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三分之二。文章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以及墨西哥进行对比,发现21世纪初,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落后于这些国家,然而到2018年,中国已经超过了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国家。


0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增长与共同富裕》


文章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Nanak Kakwani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王晓兵副教授、英国约克大学薛宁博士、浙江大学詹鹏副研究员合作撰写,采用世界银行提出的“共享繁荣”概念构建了一个分解方法以衡量中国的共同富裕程度。文章利用六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数据,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与分配特征。文章发现,劳动力市场的不同特征对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和改善发挥着关键作用。部门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会导致工资不平等的加剧,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则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分配公平化。


03《近30年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再分配效果评估》


文章由中央民族大学蔡萌和中山大学徐静合作撰写,考察了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长期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持续降低了收入不平等,而这一积极的再分配效应在过去30年里逐步增强。为了考察社会保障支出的瞄准效率,本文估计了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在不同收入群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以转移前收入进行分组后,1995年之后大部分转移支付都投向了城乡最低收入群体,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是累进的,有缩小全国收入不平等的趋势。但是,如果按转移后收入进行分组,高收入家庭获得的转移收入占比显著高于低收入家庭。


04《探讨中国的潜在儿童贫困问题》


文章由北京师范大学沈扬扬与牛津大学Sabina Alkire合作撰写,考察并分析了中国潜在的儿童贫困问题。文章发现,如果以营养健康、儿童保护、教育程度、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五个方面的表现定义“多维贫困”,中国儿童的多维贫困发生率高于成人,这一特点在城镇内部、农村内部,以及东中西部地区都存在。同时,农村儿童多维贫困程度高于城镇儿童,西部儿童多维贫困程度高于东部和中部儿童。此外,文章发现了两个不容忽视的儿童贫困问题。一是,贫困儿童也可能存在于非贫困家庭之中。二是,由于多子女家庭在子女间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在家庭内部儿童多维贫困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05《以公租房政策协同促进居民消费助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文章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邵小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曹玉瑾、北京师范大学滕阳川、清华大学陈济冬以及北京大学龚六堂五位作者合作撰写。文章以家庭消费为重点,研究公租房政策对缩小收入不平等、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租房政策有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和相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收入弹性,它使居民总体消费收入弹性提高了18%,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收入弹性提高了24%。从消费类型看,公租房政策对于服务型消费的提振作用更为显著。从人群结构看,公租房对于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06《中国农村的非农自雇:发展、特征和收入回报》0


文章由瑞典哥德堡大学Björn Gustafsson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张钰丹合作撰写,对中国农村地区的非农自雇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发现,非农自雇在农村就业中的占比有显著提高。非农自雇分布存在区域差异,西部的非农自雇比例要低于东部和中部,但这一差距到2018年明显缩小。本文进一步发现,已婚、中年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者更有可能从事非农自雇。随着非农自雇的比例增加,1995-2018年期间非农自雇的收入溢价逐渐减少,但仍高于其他类型的农村住户。


07《中国城镇自雇就业是自主创业还是变相失业?》


文章由日本法政大学马欣欣与浙江大学李实合作撰写,对中国城镇地区的自雇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文试图解释近十年来中国城镇人口中自雇就业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及驱动机制,也即城镇自雇就业是“自主创业”还是“变相失业”。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对城镇本地居民还是流动人口样本,2013年的自雇就业都拒绝了“自主创业”假说,而2018年的自雇就业都支持了“自主创业”假说。此外,不同群体的自雇就业机制也存在差异。


在蓬勃发展、不断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专刊《发展、平等与共同富裕》希望为广大读者了解共同富裕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相关讨论提供丰富和扎实的理论探讨和证据事实。


引用文章请拷贝

Li S., X. Yue, 2022, “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30, No. 1, pp. 1−4.


本文来源: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刊公众号

图片来源:网络

推文编辑:徐明聪




- 扫码关注 -

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联系邮箱:

zjuicpd@zju.edu.cn


往期推荐

公告 | 第一届“发展·共享”研究论坛定于3月26-27日举办


论文发表 | 李实、岳希明教授作为Guest Editor的专刊“发展、不平等与共同富裕”在CWE发表


观点荟萃丨李实: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富裕


观点荟萃丨李实——全球化中的财富分配不平等:事实、根源与启示


喜报!我校社会保障学科师生在2021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


观点荟萃丨李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观点荟萃丨何文炯:优化养老服务保障机制的新指引


观点荟萃丨刘培林: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重要增长极


观点荟萃丨李实:中国缩小贫富差距,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观点荟萃丨姚先国教授:决策咨询服务要挠在痒处、戳到痛处


新闻动态 | 我院李实教授在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讲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