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江南·居丨古人多游乐,江南乐趣盛

敬请关注> 江南建筑文化 2023-03-08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春夏季节,回看古人,多有游乐之心,而江南往往是他们的目的地









江南地区的踏青游玩风气由来已久,这与城市经济的繁荣不无关系。古人早就指出:“江外优佚,暇日多纵饮博。”这里说的是江南人经济富裕,生活安逸,玩性重。


到了隋唐时期,江南人不但流行饮酒作乐,更以游山玩水为风雅,旅游成了中唐以后的社会风气。一到春、秋两季和节假日,城市及城市周围的风景区就成了人们的游玩之地。



游玩之乐也催生了建筑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建造大量的园林,亭榭楼阁的疏密相间,树木、河流、石头、土山的布置,模拟自然山水的写意园林的出现,形成了早期江南造园的基本特色。


白居易、刘禹锡、牛僧孺等人对太湖石的狂热追捧,从外在形状的欣赏,至其内在的孤峭、坚守等精神内核的赞美,深深体现了文人对江南的认同。





耸翠层峦接碧空,

清凉襟袖拂天风。

石头城一西临望,

千古兴亡慨叹中。

——清·乾隆

《清凉山》



要说出游,阵势庞大的古代皇家出行可谓是“神”一般的存在。王翚、杨晋绘制的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的画作足有十二卷。随着画作看去,山川城池、名胜古迹、民间风俗,尽收眼底。


王翚、杨晋  《康熙帝南巡图》


先由永定门外至山东境内,骑兵行进于山丘之间。再至泰山,群山逐渐高耸……之后辗转到江南,后到无锡、苏州,文昌阁、枫桥、寒山寺,所到之处多为江南。即使马车坐累了,换成水路也会继续行进。
繁华的江宁、天险燕子矶,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燕子矶



当然除了出游,古人还有很多丰富的业余生活,像是饮酒、品茶、听琴、作诗……生活过得很有“仪式感”。




闻听江南是酒乡,

路上行人欲断肠。

谁知江南无醉意,

笑看春风十里香。

——汉乐府



唐时,金陵地处南北冲要,酒楼特别多。李白诗云“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江南的春天到处都是酒香味,卖酒的女子不停地在吆喝。
李白的诗词和张旭的书法堪称盛唐之绝,而他们的相遇,就是在溧阳山水与美酒之中,因一时兴起,李白酒后口吟了传世名篇《猛虎行》,张旭随即挥毫泼墨。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让溧阳自此诗书盛行。


溧阳太白楼


宋代酒业发达,饮酒之风极盛,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酒品牌。北宋张能臣《酒名记》与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诸色酒名》,均收录有宋朝的名酒名录。其中,张能臣《酒名记》所录北宋名酒——三京名酒就有南京(应天府)出品的“桂香”,江南名酒中江宁府出品的“芙蓉”“百桃”“清心堂”,以及苏州出品的“木兰堂”“白云泉”等。



周密《武林旧事•诸色酒名》所录南宋名酒中有建康出品的“秦淮春”“银光”,扬州出品的“琼花露”,苏州出品的“齐云清露”“双瑞”,镇江出品的“第一江山”“北府兵厨”“锦波春”“浮玉春”等。
古时酒名中,很多都带有“春”字,可能是在告诉大家春天酿的才是好酒。





莫道江南无戏骨,

园飞歌谁不夸。

 ——邓集跃 

七律《江南茶园》




除了饮酒,喝茶也是一种社会时尚。民间招待客人,多是用香茗。湖上清茶一壶,一两知己休息聊天,是城市居民的日常,还常有人到城外采茶自制。


唐代才子皇甫冉在《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中这样描述∶“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栖霞山



当然,古人烹茶,对水是极为讲究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请茶艺家蔡襄为他的作品《集古录》写序,为了酬谢对方,他精心准备了4件珍贵的礼品:鼠须栗毛笔、铜渌笔格、大小龙团茶和惠山泉水。
为什么要惠山泉水?地泉(地下涌出的泉水)以惠山泉为胜。天泉(天上落下的雨水)中,“秋水为上,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最为幽况。”
无锡惠山泉历来被历代著名茶人推崇,名重天下,四方茶客不远千里前来汲取泉水以烹茶,以显风雅,惠山泉也随之变得珍贵。



无锡惠山古镇


天下第二泉“惠山泉”




雨来莼菜流船滑,

春后鱼坠钓肥

——皮日休

《西塞山泊渔家》



游玩之时,时令吃喝同样不可或缺。江南春天的鳜鱼,十分肥嫩鲜美。


唐代诗人张志和就对肥美的鳜鱼念念不忘,有《渔父歌》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不仅鳜鱼,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代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梅鲚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有传说,当年吴王阖闾船行江上,举行宴饮,将吃剩的残余脍鱼,倾入江中,化成今日银鱼。



无锡·环太湖



《姑苏志》载:“银鱼形纤细,明莹如银,出太湖”。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捕捞银鱼的汛期,捕捞后,“太湖牌”冰鲜银鱼远销世界各地。它还可以暴晒制成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
银鱼还可用来制作多种上等佳肴。银鱼炒蛋,肥香鲜嫩,颇似黄金上的条条玉簪;香炸银鱼球,外脆里嫩,色泽金黄,香酥可口。以银鱼作馅,制成银鱼春卷,香松脆酥。最佳做法是银鱼作羹,滋味鲜美无比,使人闻之生津,食而不厌。  
“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碧螺银鱼”等都是别有风味的太湖名菜。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鲈鱼之思,始于张翰。季鹰是张翰的字,因思念故乡鲈鱼莼菜而挂官归里,他自己也有诗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吴江水兮鲈正肥”中的吴江指“吴淞江”,图为吴淞江。



唐诗中,以莼菜鲈鱼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很多。崔颢有七绝《维扬送友还苏州》:“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白居易有《偶吟》:“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到宋代,诗人兴趣更浓。苏东坡有妙句:“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
不少诗人因迷恋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来江南感受莼菜鲈鱼的美味。米芾:“玉破鲈鱼霜破柑,垂虹秋色满东南”,陆游:“今年菰菜尝新晚,正与鲈鱼一并来”。去江南品尝一下莼菜鲈鱼,成为一种文人时尚。



苏州·环太湖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佛寺也是人们游玩的重点。《太平广记》称,苏州武丘寺“山嵚崟,石林玲珑,绿云窈窕,入者忘归”,是游玩的首选之地。除了所处地理位置较好之外,佛寺吸引游人的还有寺中种植的树木、花卉。
《续仙传》记载,润州(今镇江)“鹤林寺杜鹃高丈余,每春末花烂漫……人或窥见女子,红裳艳丽,游于树下。有辄采花折枝者必为所祟。俗传女子花神也。是以人共保惜,故繁盛异于常花”。
史书记载∶“大历中,词人多在江外。皇甫冉、严维、张继、刘长卿、李嘉佑、朱放,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迄今余波尚寝,后生相效。”
江南的人、江南的景、江南的生活,只要进入文人的眼里和心里,就永远无法忘怀。





参考资料寻找江南,寻找一种文化风俗  黄予生活压力大?古人的生活有多惬意?  高淑启江南游赏特盛春夏  张剑光



END



策划丨崔曙平 何培根审核丨曹云华 崔曙平编撰丨李菲

校对丨徐红云 富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推广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江南·品

脉脉江南雨

阅江南·意

张应鹏:曲韵园境——江南文化的境界表达

阅江南·筑

江南建筑的形与意

阅江南·意

我对江南多迷恋,恋在屋舍瓦墙间

阅江南·品

春分食野一勺间

阅江南·品

赏心乐事谁家院



 发现江南之美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