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江南·筑|江南建筑的形与意

敬请关注> 江南建筑文化 2023-03-08




江南,不仅景色怡人,气质更是动人。在众多美景中,江南建筑就像一幅幅美妙的立体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苏州锦溪古镇手绘,请横屏观看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户户临水、家家枕河”,江南民居和空间环境所散发的迷人魅力,不知让多少人为之陶醉。


作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集居形态,江南街巷、院落、桥梁、民居等元素记载了历史,也传承了江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以江南水乡景象为创作蓝本,江南古典园林也带有浓郁的江南风格,但与一般民居相比,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在空间组织和单体造型上更加丰富多变,也更为华丽、精致。



-周庄-


“水、桥、房”的空间格局、“黑、白、灰”的民居色彩、“情、趣、神”的园林意境、“轻、秀、雅”的建筑风格,江南建筑为人们构建的人居意境承载起了整个与之相关的精神家园。




“水、桥、房”的水乡空间与意境





周庄古镇鸟瞰图


自古,江南人勤劳富足,并精心构建自己的家园。


江南建筑的特色大都因水而得,逐渐形成以水道为轴线的房屋分布格局。黑、白、灰三色,是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的主色调,湖光、水色、植物的四时季相又赋予其动态美感。


同时,与房屋相伴而成的街、巷、弄、棚;与水道相伴的码头、驳岸、桥梁;与物质精神生活相伴而生的店铺、作坊、私塾、祠庙等,参差错落,繁而不乱,一起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江南水乡文化风貌。


周庄街巷(左图)与南湖大桥(右图)。




水乡空间中的代表性建筑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唐·杜荀鹤《送人游吴》)可能是江南水乡最形象的写照了。


江南水乡究竟美在何处?适当的水屋高宽比、沿岸空间的开合、桥梁的障景、无与伦比的石桥艺术、质朴而具有想象力的建筑、恰如其分的色感及人们的活动组成的生活画卷……赋予江南水乡美的特质。


因水而得生气,不仅是水乡,江南的园林也是如此。宅园的选址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即使没有,也会刻意在自家园中建一方塘,引一池水。


所以说,江南总是离不开水的。





同里·退思园





有水当然也会有桥。桥在江南建筑中可谓是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虽说江南建筑的美不全在于桥,然而没有桥,江南也就失了一半的美,失了灵魂,失了浪漫。





周庄双桥,请横屏观看



周庄双桥。因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形状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故被称为“钥匙桥”。陈逸飞喜欢周庄,桥功不可没,那幅《故乡的桥》使周庄闻名天下。




如果说水乡建筑多经历代改建,那么最能反映原有风貌的就是那些保留下来的石桥了。水乡多桥,河上因此充满了风景,让整个水空间不再一览无遗,而富有梯次展开性。





“情、趣、神”的园林意象





宅园有了水当然不够,造园一如赋诗作画。


钱泳《履园丛话》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造园是以建筑材料营造画境。江南园林艺术以山水、树木建材在大地上作画,得“叠山理水”之趣。堆土石,垒假山,曰叠山;引溪流,凿池塘,称理水。

狮子林一景



换言之,在园地中建造人工山水,便是叠山理水。一抷土,几片石,可以象征高山险峰;一勺清水,一泓鸣泉,可以代表江河海湖。叠山理水又成了造园的代称。


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等,无一不是“叠山理水”的佳作。




拙政园航拍



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亭台楼阁,水榭回廊,好一座园林!




江南园林中,亭台楼榭、飞檐翘角,空灵精致,精雕细琢,从建筑、空间、景观、色彩,无一不体现“天人合一”的人居理念。今天,我们仍能从其中感知江南文化的传承和文人情感的寄托。


园林中,楼的一角,榭的一柱,正是这些具体而微的建筑,成为整个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形态、位置,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沧浪亭·左

塔影亭·右



【亭】

“无园不亭、无亭不园”。沧浪亭既是园名,也是亭名,园冠亭名;为四方亭,高居丘岭,飞檐凌空。整座亭子结构古雅,与园林气氛相得益彰。

塔影亭位于拙政园西部,为八角亭,呈橘红色,亭名源于古诗:径接河源润,庭容塔影凉。它堪称苏州园林中最精致的亭子。



【楼】【阁】

拙政园见山楼

历史上楼与阁曾是两个概念,有无平座是它们的主要区别。后来人们将二字连用,将这两类建筑通称为“楼阁” 。 

见山楼,原名梦隐楼。原先,苏州城中没有高楼大厦,登此楼望远,可尽览郊外山色。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廊】

拙政园长廊——小飞虹

“宜曲立长则胜,……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婉蜒无尽……”。《园冶》中对园林的廊做了精炼概括。如果把园林比作一片绿色的树叶,那么园林廊道则是联系各个景点的脉络,正是在它的串联之下,园林成为了一个美的整体。拙政园长廊“小飞虹”,因跨越在碧水之上,像天上的彩虹而得名。


【轩】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又名扇亭

晚清富商张履谦,其先祖及至祖父以制卖折扇为生,为怀念先祖,遂造扇亭。亭的屋面、外围的吴王靠,空窗、石桌等全部为扇面形状,就连里面悬着的宫灯、匾额的框架也为折扇状。更为奇妙的是,若置身于水波廊南侧,向西北而望,可见后面笠亭的顶部和扇亭相合无缝,笠亭顶端恰似扇把,亭脊好比扇骨,扇亭的屋面犹如扇面,组成一把倒置、硕大的展开折扇。



拙政园,一处池塘亭榭




【榭】

榭为水边建筑,人们在此倚栏赏景。“……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园冶》)

榭,凭藉景而设,除了水边,有的也设于花间。另,榭在临水处多设坐凳栏杆,又叫美人靠、吴王靠,相传是吴越时吴王与美人西施游赏观景之物。“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冯延巳《虞美人》)


每个园林有每个园林的特色,因此看点也各不相同:拙政园百变的技法、狮子林游山的乐趣、沧浪亭的漏窗、艺圃的市井与清新、环秀山庄奇秀的假山……需要每位观览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从造园的手法与景致排布,到观者的心境与感悟,都是那独有的江南味道。






END



参考来源:

《江南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审美》 陈抒

《从苏州园林与徽州园林看江南建筑文化之传承与互动》 贺为才

《江南水乡的滨水空间》 祝红娟



策划丨崔曙平 何培根审核丨曹云华 崔曙平 何培根编辑丨李菲校对丨徐红云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仅用于推广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阅江南·意|我对江南多迷恋,恋在屋舍瓦墙间

阅江南·品丨春分食野一勺间

阅江南·品丨赏心乐事谁家院

阅江南·新丨玉山草堂与乡野园林

阅江南·品丨画里亭榭

阅江南·品|诗情画意绘江南

阅江南·趣 | 江南的天籁野趣

阅江南·意|魅力江南的“器”与“道”(下)

阅江南·意|魅力江南的“器”与“道”(上)

阅江南·源|江南在哪儿

阅江南|在江苏,何不“阅江南”


 发现江南之美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