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文仲: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构建数据交易生态体系

数字金融合作论坛 数字金融合作论坛 2023-03-2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我国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近年来,各地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速布局和创新发展,数据交易持续受到各界关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贵州等地在数据立法、确权、交易等方面已取得有益进展。各地数据交易场所在创新业务模式、升级技术应用、强化数据供给等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但也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北上深数据交易平台齐聚首,政产学研共同探讨数据交易所发展大计(点击查看原文)


作为推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领域合作为宗旨的新型智库平台,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于近日举办闭门研讨会“数据交易所的定位与发展路径”,探讨如何构建多层次的数据要素市场,繁荣数据要素市场新生态,建立健全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制度体系;探求数据交易平台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实体企业、中介机构、高校智库等共同努力,打造数据交易的完整生态体系,实现数据要素领域的统筹监管、融合发展、有效联动。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先生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演讲。

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范文仲

范文仲认为,如何把数据资源变成资产,再从资产变成资本,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数据交易的意义所在。建立数据交易场所、提供专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要进行真正的大规模数据交易,一定要从技术上、制度上和模式上,解决数据要素生产与其他要素生产存在的不同特性的问题。未来的数据交易平台一定要有规划、有统筹,选择数据资源富集、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数据管理保护技术过硬、对制度规范有深刻理解的企业,有试点地逐步推开。在数字经济时代,要以科技为桨,以金融价值观为舵,以风险管理制度为压舱石,推动数据要素资源更加合理、快捷、准确地分配,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以下为发言全文


非常感谢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的邀请,借此机会与各位领导及专家一起交流个人对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几点思考。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数据交易的意义及建立数据交易所的必要性

如果把数据比作石油,那么中国就是一个数据“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数据的重要性大家已经感同身受,那为什么一定要建立数据交易所呢?其实全国范围内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前几年也建立了一些数据交易所,但发展不是特别快。我们之所以在2021年建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这样的新型数据交易所,主要还是建立在对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判断上。目前,数据更多地像资源,使用价值已被广泛了解,但真正的经济价值并未得到挖掘。


过去20年里,中国经济之所以飞速发展,中国家庭财富总量之所以有如此快速的跃升,与土地要素市场改革密切相关。数据跟家庭房屋非常像,现在还只是一种资源,要探索未来如何通过法律制度、交易平台建设,进行数据确权,将其从资源变成资产,再通过交易变成资本。房地产形成价值后,金融侧出现了包括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创新,新的金融工具增加,中国的金融总量与房地产金融总量大幅上升。数据交易也是一样,经过确权形成价值后,金融创新随之发展,资本的杠杆作用将进一步提升,这将成为推动中国未来二三十年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把数据资源变成资产,再从资产变成资本,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数据交易的意义所在。


没有建立交易所之前,企业之间、个人之间都已在进行数据交易,为什么要建一个集中的数据交易场所呢?其实这与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非常像。比如,房屋虽然私下可以交易,但如果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交易,就会更快捷、成本更低,还能实现风险隔离、更可靠;而未上市公司或其股权也可以私下进行交易,但是大公司的股票交易最好有更规范的流程、更专业的服务。


建立数据交易场所、提供专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


第一,可以大幅度降低数据供需方撮合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第二,考虑到数据是敏感资产,数据资产集中交易可以进行风险隔离,加强合规性,且便于监管;


第三,数据交易所、交易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让交易更加稳健、更加规范,从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


第二方面,数据交易的技术和模式

数据是生产要素,但又与传统的生产要素有很大区别。与房产相比,数据具备无限可复制性、非排他性,数据可以同时被很多人使用,交易之后非常容易被复制,导致数据采集方和加工方的权利很难得到保护,且一次交易获得的收益远远无法覆盖数据收集及加工的成本。这也是造成以前数据交易平台上交易不活跃、高价值数据不愿意进场交易的重要原因。要进行真正的大规模数据交易,一定要从技术上、制度上和模式上,解决数据要素生产与其他要素生产存在的不同特性的问题。


首先,在技术上,不断兴起的技术是高价值数据交易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数据兴起、交易兴起一定是建立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近年来隐私加密计算等各类技术不断发展,包括简单的明文加密、联邦学习,建立在密码学基础上的安全多方计算技术,以及建立在硬件技术突破基础上的可信安全执行环境。这些技术的难易程度、路径不同,但有一个共性,就是希望在交易时能把数据要素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分离。这就是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时提出的“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用先进技术支持相关方共同使用数据,共同利用数据的使用价值。在加密技术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原始数据本身的所有权不需要进行交易,更多是交易数据的使用权。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数据交易模式更像共享。其实共享单车的概念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过,各个城市也都出现过共享单车,但是使用量非常少。那为什么在过去几年却被大量使用起来?原因就在于技术的突破:通过GPS,单车位置、使用距离里程可以进行计量;通过线上支付技术,交易变得更加便捷,使用次数也更加容易计量。同理,不是过去没有人关注数据交易问题,而是当时隐私加密计算技术还未实现突破。



现在隐私加密计算已经在慢慢发展,如果未来大量经济数据需要加密,对于算法和算力的要求将非常高,对应的消耗也非常大。所以,不是所有数据都要进行隐私加密,不是所有数据都要交易使用权和所有权。有些数据可以进行明文交易,进行明文交易一定要能保护数据的原始授权,如同IP知识产权一样,配方工艺公开后,要通过一系列法规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未来在明文数据交易上,数据的标识、追踪技术将非常重要。


其次,在制度和模式上,未来的交易模式一定会逐步从原来简单的“农贸市场”交易模式变成分级、分类的交易所交易模式。和其他要素不同,数据涉及到大量的非所有者、非直接相关方的隐私,并呈现不同的敏感程度。比如,个人数据、公共行为数据、互联网浏览数据、医疗数据等,虽然可以在统计分析中进行脱敏处理,但在每个产品的背后,都可能涉及大量社会公众的隐私和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数据要素交易需要加强合规性和投资者适当性的分析。


我们建议,要根据数据敏感度进行分级:有低敏感度、脱敏的公共数据,或者统计加工后的数据平均值,或者一些大范围数据;有涉及商业的中敏感度数据;还有涉及到个人甚至国家敏感领域的数据,也就是高敏感度数据。对数据进行交易,首先要对数据性质、特性进行分级。不仅数据上市要进行分级,对于购买、使用数据的机构,也要进行分类。对于低敏感度的数据,一般的商贸企业就可以购买;对于中敏感度数据,需要专业机构比如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才能购买;对于特定的高敏感度数据,只有特许持牌机构才能使用和购买,比如个人信用数据就需要具有全国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才能购买,而其他互联网平台就需要获取相关资质或者通过合理渠道进行购买。



数据交易应该以现代交易所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与目前的证券交易体系类似,根据交易标的企业的风险程度,设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同时按照风险适配能力对投资者设定不同门槛。未来数据交易也会是这样。


第三方面,数据交易平台的定位和准入

数据交易平台不是普通的数据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国家社会经济资源的核心基础设施。数据交易平台应由国家统一规划设立。在构建时可以由社会共同参与,技术能力强、数据资源多、应用场景广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可根据自身所长作为战略投资方、战略合作方。数据交易平台的运营要与社会公共利益一致,不能以个人、企业、交易所赚钱为唯一或主要目标,一定是通过设立平台促进整个社会数据资源的科学分配,做到公益性运营和社会共用共享。这就像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的定位,不以盈利为中心,而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数据交易所的定位不是打造几个500强企业或者大型盈利机构,而是推动整个中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这种基础设施非常重要,将成为国家和地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有机会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弯道超车,因此一定要抓住机遇、明确定位。


要对交易平台进行准入管理,不能遍地开花,要确保规模效应。比如,1860年到1936年的世纪之交,上海曾有二百多家交易场所,包括火柴交易所、煤油交易所、棉纱交易所等,但到最后都坚持不下去。另外,各个地方也在大干快上建设交易所,结果吃了不少苦头,以至于中央再次开始清理交易所。未来的数据交易平台一定要有规划、有统筹,要选择数据资源富集、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数据管理保护技术过硬、对制度规范有深刻理解的企业,有试点地逐步推开。就像当时建立证券交易所时,初期也做了几个试点,数据交易所也应该以类似方式推开,而不是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奋力打造数字经济的标杆,结果出现风险之后再进行一刀切式的关停。


第四方面,数据要素的未来

当前数据交易所建设刚刚起步,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是一项长期工作,在以下几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未来。



第一,未来数据交易场所应该是一个数字交易的生态体系,将逐渐从交易核心平台的发展扩展到整个数据要素交易中介体系的发展。

光靠上交所、深交所,支撑不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有大量的证券公司、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才能更好地让股票上市交易。同样,数据交易场所只是中间一环,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行一定会兴起。这就是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在2021年下半年大力提倡与数据托管商、经纪商进行合作的原因,未来也会再进行模式创新。


随着监管要求不断引入,对于没有数据管理能力的中小数据机构而言,合规成本非常高,需要有专业机构进行数据托管。就像建立私募基金,投资者资金要放在银行托管,这样投资者才安心,所以数据托管业务一定会得到发展。另外,数据经纪业务一定会得到发展,就像会计师、审计师出具价值评估,投行进行路演、确定首轮上市价格等,这些机制在数据交易中同样需要。



第二,数据交易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定义,包括从数据交易到算法交易到算力交易,到数据衍生品、数字资产的交易。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立之初就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的‘综合厨房’”,不光交易“食材”,还交易“菜谱”(算法)、交易“炉灶”(算力)。对全国算力进行综合交易布局,也是低碳经济的探索方向。此外,现在大家关注数字资产,很多人提到“元宇宙”,我们也在做“元宇宙”和 Web 3.0方面的思考。我们认为数字资产是未来方向,但一定要把准方向。所有在所谓“元宇宙”领域做的工作,都是为了提高现实社会的经济效率、资源分配效率和民众的福利。

未来会进行数据资产价值的挖掘,实现从价值的买卖、交换到价值的创造。数据完成确权、权属清晰后,在价值评估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抵押、授信、资产证券化、保险等金融创新会逐步介入,数据要素价值就能真正体现出来。当然,这方面可能会面临很大风险,所以一定要利用监管沙箱等机制,逐步进行摸索。


以上是我分享的四个方面。总结起来,第一,这一轮的数字经济创新、数字要素市场建设,是以数字技术作为引擎。数字技术发展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如果没有数据挖掘、数据加工、数据隐私加密计算技术,数字经济就缺乏支撑。商业模式的成功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包括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都将是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二,在创新过程中,要坚持金融的价值观,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扩大社会福利边界。在数字经济里,如果说技术是帆、是桨,创新过程中金融的价值观则是舵、是方向盘。不把好方向盘就会造成金融风险上升、社会资源浪费。所有创新的目的都是推动社会要素资源更加合理、快捷、准确地分配,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通过数字经济,让没有价值的要素变得有价值,让资源实现更快更好对接,从而为社会民众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扩大整个社会的“帕雷托最优边界”,提升社会共同福利。第三,风险管理制度是压舱石。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没人做过,不仅中国没做过,国际上可能都没做过,所以一定要稳妥推进、逐步试验,多与监管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沟通,建立监管沙箱项目或者试点项目,在一两个项目上先试点,成熟后再推行,而不要打着数字经济、数据交易的旗帜一拥而上。数字经济时代是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科技是桨,金融价值观是舵,风险管理制度是压舱石。


以上与大家共享,谢谢!



声明: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对文章内容、标题等进行二次编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允许使用文章,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与配合。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1.胡拥军:八大视角看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2.黄益平:关于数字金融创新的三个问题
3.汤奇峰:上海数据交易所以“1+4+4”创新体系打造“四梁八柱”,加快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4.贝多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5.林毅夫:民营银行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