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五年来,梁硕以荒野为他的目标,高眠野庙之上,盘桓尘埃之中,荆棘缠身,蝙蝠扑面,而不改其乐。如今做成《荒野寺庙》一篇,择录三五奇庙,其中电子佛音如梦似幻,被禁绝的野神如山风野草,矿山崩,水坝截,篝火明灭,鬼影摇曳……古务运动的野人同好们读此,当大有野获。
从寺庙的处境上说,大致有三类。第一类就是游客通常观光的旅游景点,景点中的寺庙,要么是重点文保单位,要么就是香火旺盛的名刹。第二类是散落乡野的小寺庙,香火微弱,可也还能活着,或者虽是文保单位,但卖点不多,旅游不火。第三类是完全被荒弃或随时被荒弃的野庙,几乎人迹罕至的地方。前两类想必大部分人都去过,第三类可能少有人问津,我就说说这第三类。为啥要去这种地方?不是我故意的,这个爱好缘起于“睡庙”。“睡庙”是“掉队”的一项活动:找个寺庙转一圈,睡个觉,不做任何作品。2011-2018年间,我们睡了数不清的庙。一定要睡觉吗?当然了,实际遇到的寺庙有各种情况,有的适合睡个午觉,有的可以过夜,看条件,看天气,也看人家守庙人的脸色。也有的寺庙,像本文要说的这种,根本没有条件,甭说睡觉了,坐的地方都没有,玩耍一番也就撤了。“睡庙”所选择的目的地,很简单,就是网上搜索一处寺庙,只要信息看似靠谱,就直接去了。这样下来,把一片地方的庙都睡过之后,就换片地方睡。睡过的寺庙也是各种都有:从名胜古刹到乡间野庙一律通睡。要说难度,就体现在寻找的过程了。大部分寺庙都比较好找,只要通路,再不知名的小庙也能找到。除了一种,就是荒山野庙,地形复杂,导航没信号,而且连个人都见不到,只能硬找。有时候要花上大半天时间,实在找不到也就作罢,就算找到了,太阳也要落山了。“掉队”的“睡庙”活动 河北蔚县重泰寺 2014年
随着“掉队”成员纷纷人到中年各忙各的,活动也就暂停了。这之后我一直保持着爬山的爱好,缘成了几个山友,或慕名而往,或偶遇,探野庙是大家共同的乐趣。就是这种野庙,最拿人心,我挑几个心里印得深的的说说。“烟霞洞”是网上搜到的一个名字。导航把我们引到了山西山阴县的一个村子,明显这里并没有什么山洞。路边大爷往村后的山里指,怎么拐怎么拐方言基本听不懂,我们只好顺着大致方向往山里走。地势抬升,就进到一个看不到边际的石矿区,没有人,只有大货车奔跑于烟尘之中。在矿区芒头苍蝇一样转了一个时辰,才摸到一条进山的路。一个矿工指给我们,“烟霞洞”就在那个山崖上。寻找烟霞洞的途中 山西朔州山阴县燕庄村附近2016年
一段曲折山路后,一片残垣荒草没,崖上的洞就在眼前了。
崖下是两排窑洞式的洞窟,约摸有十来间。洞口被疯长的野蒿遮掉一大半,野蒿漫漫罩着一层灰白色的粉沫,轻轻一碰,浮沉洒落,露出里面本来的绿色。逐个窥探洞窟,里边一个比一个惨,但墙上有壁画闪烁。为了看清壁画,只能黑着脸扒开荒草钻进洞里。一脚踏入洞中,就踏在厚厚的积尘上。细腻的尘土,脚再轻轻地放也会被一炮一炮地激起。迅速,浑身上下就蒙上了一层灰,好吧,也不必再与那些灰土蒿子分清你我了。
驻足于精美的壁画,辨认出辉煌的天宫,石矿远远的噪音还在默默地向这里输送着粉尘,不堪的洞里有种没着没落的安静。
安静分泌出微弱的佛乐,是幻觉么?寻着佛乐走,在一个洞口,有一个桌子,狼藉日杂里有一个匣子,电力虚弱,就像尘土堵满了嗓子。尘者如斯夫,我被击垮了。
在另一间窑洞里,除了灰尘,什么都没有,墙上写着几行字:“有志开发烟霞洞者 电话在上洞内 北京通州清凉寺居士庆良 联系燕庄宝峰寺庆静师傅 2012年5月3日”。这是在向来者化缘资助。并且暗示,善结佛缘的前提,是要通过进一步的考验。
仰望“上洞”,的确是严重的考验,那是纯垂直的危崖险恶。
要想上去,就得爬那个贴在崖缝里的铁梯。铁梯处处锈洞,勉强撑着爬梯人的体重。肝儿颤着爬到半程,一块烂木板封住了梯蹬。两边是崩豁的恶石别无它路,只能贴身转到木板的后边踩着一趾宽的铁棍。看到木板的背面写着“佛门净地 佛法僧宝 千年古洞 修心道场 禅宗德道 勿扰僧人 因果自负 禁止上下”,顿觉重力陡增,这到底是在考验好人还是在考验好人呐(抓狂)!脚底打颤,恐惧逼着没有回头路。一群蝙蝠不知道从哪扑棱棱飞出来,像是想把人往外推。眼下也没一分平整地落脚,乱砖碎瓦堆满洞口,踩空一块都会直接跌下山崖。从窝棚的缝隙向里窥探,里边只有一张临时床,被褥上积满和下边窑洞一样的灰。居然有人住在这……但灰尘让人猜不出多久没住了。
窝棚的内部
绕过窝棚,尽量退远,将将踩着崖边才能看清此中形势:这是一间坍塌的殿室,应是正殿,眼下只剩半面墙,墙上壁画涣漫古意。窝棚满满地占据了殿室的空间,好像是在模仿殿室原来的样子。后墙一侧一门洞,这便是烟霞洞的入口。
蹑蹑入洞,脚下沙沙松软,一股沉溺的气味,这是厚厚一层蝙蝠屎。石壁紧缩,石壁弯转,光线稀薄,青苔有痕。石壁上确有佛家的电话:“宝峰寺释庆静 北京市通州居士庆良 13522506333”。看来,能走到这里,就算是通关了。再往里走,黑暗中不知远近,洞的尽头不敢揣测,不断有惊悚的蝙蝠往外撞,寒气中有多少耳朵听不见的声音。我与同伴底气耗尽,适可为止吧转身返回。一见天光,矿区笼统的噪音又回来了,这反倒给人一种回到“文明”的安全感。站在崖壁上统览开阔,山河大势就此了然:这石矿掏掉的山体,正是此洞曾经的屏障。由此,身藏山中的烟霞洞现在直接暴露在红尘之中。这倒也不完全违背这个名字,一字之差,烟霞洞现在是烟尘洞了。我经常想,那个窑洞击倒我的那一刻是什么。是“怀古”和“废墟情结”吗?我觉得不是。那是什么?以后再说吧,我们接着看其它的野庙。要说烟霞洞够不够惨,其实还可以,毕竟还有壁画,匣子和窝棚,还有石头上的留言。如果这些东西是断气之前的一息尚存,那有的野庙就算是气殒魂消只剩下干尸空壳了。北仙洞就是这样。西出临汾,很快深入姑射山。姑射,这名字已经足够褶皱,再加上雨雾迷茫,褶皱就更深远难测。行驶在盘山路上,除了靠近山崖一边黑乎乎的耸立,其余全是模糊,车灯也只能射出一片灰白。低沉的轰鸣声远近交替,大雾中不断钻出庞大的货车不怎么减速的呼啸而过,路面坑洼,尽是石子。没完没了的九转迴肠,一个急转过去,路稍显宽,物象变得具体不少。路两边出现了一些破房子,靠里一边嵌在山崖根里,靠外一边紧紧勒着悬崖边缘而建。破房里野窠丛生,像是一个被轰炸后的村庄。一辆大货吼着喇叭擦身而过,后尾洒落着石子消失在雾气中。大货远去,又现佛乐萦萦,一个粉红草绿的塑料莲花插在烂墙头。这种佛乐播放器会出现在各种人烟稀少的形胜处,太阳能充电,永无休止地在那吟唱。佛乐边的墙头上稀稀拉拉的插着几个彩旗,大红的、明黄的,上边几个字:北仙洞。“北仙洞”这几个字在此时没有任何信息量,因为没任何值得驻足的东西。穿过破房区,过掉几个烂弯弯,现出一片工地,大货们都是从这里跑出去的。工地边上一块牌子“仙洞沟”,这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这时大雾渐退,山崖对面的古建露出面目。
远观南仙洞 山西临汾姑射山景区
从导览图上看,景区主体叫“南仙洞”。南仙洞也是一系列崖上宫观,建筑嵌在大大小小的山洞口,洞天玄妙,空间不尽,塑像美好,庙守素心,我等畅游一番忘了世界。端端来到一个高处的殿室,凭窗看出去,便断然被拉回现实。从南仙洞看大嶂谷
那片工地忙乎的是开山拦河建水坝。水坝已成型,被截流的深峡已见底,崖体上的原始石壁、被炸开的断茬与混凝土加固的表皮昭昭并置。偏移视角,大雾又起,只见远处崖壁上嵌着一带建筑,大货车像虫子一样穿行其间时隐时现。这当时,“北仙洞”这个名字又重新被调动出来,并与水坝的工地连上了逻辑。景区的管理员告诉我们,北仙洞也曾香火旺盛,规模不逊于这边的南仙洞。十几年前为了建水坝,道路拓宽拆掉了一些碍事的宫观,从此荒落至今。过去的老路很窄,那个房子密集的地方,以前是个过街廊桥,廊桥下只容马车穿行。所谓“仙洞沟”就是南北两仙洞对峙相望,中间隔着大嶂谷,谷底是急流瀑布。得,眼前这蒙蒙雾气,相当可以帮我脑补北仙洞曾经的仙气了。可毕竟,这片被大货们从中间撕裂的破房子,脑补和眼见也成了蒙蒙的蒙太奇。如果说烟霞洞和北仙洞死于或频死于当代的发展,那还活着的野庙如何?其实很多都在活着。南方我走的少,北方的山陕甘及太行燕山一带是野庙的密集地,这些山川褶皱中还残留着古老的人心。野庙与人心的关系是个让人惦念又神秘的事儿,其中最有嚼头的是山友们在万佛寺的经历。大江南北有很多万佛寺,我特别慕名已久的是地处南太行深处的那个迷你小野寺。从寺庙位置来说,大多与村居不远,这样对僧佛和信众都方便。但寺庙往往也喜欢坐取天然形胜,与人烟保持距离,也助长了信仰的神秘感。山西平顺鹅屋乡的万佛寺就地处人烟稀少的深山之中。离万佛寺最近的村子师家背,要走五公里的山路。因过于喜爱,我曾四次拜访万佛寺,因季节、气候、同行的人不同,每次体验都有出入。现在被称作万佛寺的,是个山峦中孤立而出的一块巨石,以及近边的几处房舍。其实这只是原本寺庙群的一部分,在不远处的山崖上还有一处悬空寺遗址,只是荒败多年无人问津了,远近信众现在只拜访这块巨石。这巨石远看简单,近临才发现它极其丰富。顶部、侧崖、石根都有各种尺度的小庙就势安插在石块的错落中,小庙们为巨石勾勒出更完满的轮廓,丛生的杂树也把巨石晕染得更丰润。登临而上,石头就是座山。峰、谷、坂、坡、脊、洞天俱全,转折变化有不尽之妙,紧凑中也留有漫漫的余地。最可爱的是所有空间都以人身为尺度,整体更像个建筑,或是家具,有种无心而经营的品质。树、石、庙都长在一起,不分你我又互成你我。大石顶部大概二三十平见方,居然塞下了三围合的主殿,还分出了前院和后院。主殿里勉强有容膝之地,三边围合的前院不出五六步的面积,也居然可以有小小的开阔感。后院不但有七八个小庙,还有一棵榆树撑伞遮阳。再说“山”上的迷你小庙们,粗略数数有三十多个,因形就势搭嵌在各种可能的地方,营造出各种小舒适。一块石头上长出几十个庙也算相当的燥了。小庙中供的神仙相当齐全,神像有粗有精,也有简陋的只放一个牌位,那也足见心诚。每个小庙门口都贴着对联,巨石脚下也有几块功德碑记,吹着山风,细读这些文字,是朴实而飞扬的气息。万佛寺虽地处荒蛮,但明显是活着的。每年阴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的日子,周边的信众会来这里举办庙会,巨石与山体之间的的几处房舍都是为此而备,人们在这里祭拜、交流、暂住、唱大戏。游客眼里的简陋,不是被遗弃的破败,是山里物质条件有限,一切设施只能维持在一个最低限的程度。野庙的生存,主要靠节庆。平时的零星过客或驴友也会多少留点香火钱,这点钱再加上信众的集资,勉强能支付基本的维护。但常态中,这里毕竟还是大自然绝对主宰着的荒野。有一次我和几个山友来到这里已是黄昏,又逢大雾迷荡。黑天+大雾把远近、虚实、大小、快慢的感知通通都给扔进幽冥叵测。对不熟悉地形的队友来说,一切都可能成为心理暗示。
大家在昏黑中游罢巨石,聚集在不远处的戏台上篝火。正当欢闹之时,解群从黑暗中走过来,脸色煞白。队友们这才意识到她消失已有一段时间了。她说她迷路了,喊我们没人听见(戏台与巨石之间虽能彼此悉悉听到,但中间隔着昏黑大雾,距离感被拉大数倍。再加上篝火喧闹,听不到呼喊实属正常),她失魂落魄地向我们讲刚刚遇到一个诡异的事儿。
解群行动缓慢,没有跟紧大部队。一方面她感兴趣的东西比较多,另一方面她以为巨石上的地形并不复杂,可她莫名其妙就迷路了。她在一个岔路口看到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境下,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她当然不敢用手机直接照那个人。那个人,在余光印象里约摸五六十岁。那人对她说了一句话,浓重的方言,惊悚的解群根本听不懂,转身就走。更惊悚的是,她走着走着又回到了那个岔路,手机余光中那个人又出现了,又说了同样一句话。这还了得,解群当然还是扭头就跑,什么方向也顾不上了。别说,这次居然稀里糊涂走对了路,找到了我们。这是幻觉吗?还是传说中的鬼打墙?我陪她一起回到那个岔路口,没人。但电筒发现路中间有两个字“明白”,字旁边还划了箭头,正指向通往我们篝火的路。这个字迹明显是新鲜的,不然人经过这里不会看不到,而且这种粉末状的字迹在半雾半雨的环境里存在不了多久。我当时就对解群说:“你遇到的是好人”。解群还是一脸的懵逼,我看着她:一身红色连衣裙,披头散发,脸色煞白,带着绿色美瞳的大眼睛。哎呦,我不确定被吓坏的是解群还是那个指路的好心人(捂脸)。至今回想起这个事,我还是对那个人充满好奇。黑灯瞎火崎岖湿滑的荒山里,他来这干什么?进香?不太可能;路过?从地图上看,任何村庄之间都要翻山而至,且万佛寺并不是这些村庄的最近连接点;跟踪我们的好奇宝宝?那也太……;要么就是来取功德箱里的香火钱?这倒有点可能——来了游客,可能就会留下香火钱,他是想在天亮前把钱拿出来,以防第二天被别人拿走……师家背村五公里的山路,对一个本地穷人来说,应该还好吧……可这个思路,多少让人有点难受。思来想去,唯一合常理的猜测是,这人暂住或常住万佛寺,看到咋咋呼呼的游客,他宁愿选择暗中观察而不是出头露面。山崖下的房子里的确有简陋的铺盖被褥,可他吃什么?周围并没有一分耕种的痕迹。他过的是什么日子?猜不透,山河褶皱里的世界远远不是我们游客能梦见的。一个盛夏,我和解群来看山西繁峙的公主寺。公主寺是个业界有名的胜地,地处公主村的外缘,平原与山地过渡的缓坡上。看完寺庙,暮色已降,我们决定起帐露营。公主寺朝山一面的高台上有个破庙,虽残败,但僻静。在山村,有些庙,像狐仙庙、山神庙和龙王庙这类供奉自然神的庙,一般都与村庄保持一个距离,处在人居和山野的缓冲地带,这是心理上一个恰当的位置。对我们来说,这是露营的上佳之地。从此向下看,不远处的公主村正是人家灯火,炊烟暮霭;另一边是高耸的大山,黑黢黢一片未知。破庙无名,从里边的壁画看,该是龙王庙。黑暗中手机照亮的神神鬼鬼,就像要从画里蹦出来。
入夜已深,我俩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帐篷外总有悉悉碎碎的声响。不是蛐蛐,也不是飞虫,就在帐篷外,很近。狐狸?黄鼠狼?越仔细听越睡不着。出帐环视,什么都没有。这才想起我们光看庙了,都没给龙王爷进香。没香,贡品也行吧。把包里的饼干瓜子掏出来,放供桌上摆好,这才回窝睡觉,也不再关注是不是还有奇怪的声音。说也神奇,我们很快就睡着了。早起鱼肚白,被村里的鸡鸣叫醒。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供桌上的食物——都没了。野庙的荒,鹅屋的万佛寺是一种,但周围是郁郁青山,且规模不大。还有另一种,是几乎绝对的荒,且具相当的规模,这是另一种特别的境地。这种特别,要首推河北阳原的竹林寺。阳原地处桑干河沿岸,桑干河流域是个褶皱生发的地方。泥河湾,幽云十六州,黄天道,都在这一片。这里气候荒寒,晋冀蒙三省交界,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荒远+贫瘠是这里最结实的语言。竹林寺就在桑干河北岸的荒山中。两次来竹林寺,一秋一春,也是体验有别。叙述方便起见,我掺一起说。到竹林寺唯一的通道是一条无名河谷,河谷的出山口有一个村庄,叫水峪口,这是距离竹林寺最近的人烟,距寺四五公里。顺着无名山谷往里走,是一条矿山开出的砂石路,但矿山早已废弃无人迹。秋天谷中的水流会反复断路而过,春冬时就直接冰河塞谷,完全把路封在了冰下,这使得行路更加艰难。不管是什么季节,不变的是荒,几乎绝对的荒。山上不但没一棵树,就连灌木都是稀稀拉拉缩在石缝里。山石是一成不变的崩劣,色彩贫乏。 去往竹林寺的山谷 河北阳原显水峪口村附近 2023年在这样的环境里行走,感觉会比实际更漫长,你会频繁地念叨怎么还不到啊。再加上导航没信号,多少弯弯转转没任何区别,只能凭感觉和耐心硬往里走。差不多磨出了无奈的时候,一坨有点特别的山会让你觉得有点特别,这坨山上的植被明显有点茂盛,甚至出现了几棵树,山顶上贸然出现个房子。不管这房子的外形有多不好拿捏,你还是会别无选择地认定,这就是竹林寺了。进入竹林寺,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虽然处处残破,但不荒芜,角角落落都是整洁的。山上刮着风,院子里是安静的。于是你可以安定下来,卸下行装,坐在台阶上回看刚刚走过的那片荒蛮,气喘一身汗会很快就消退了。这不是个一般的寺院。这是很直接又摸不着底的一种感受。寺院没围墙,整体就是四面围合的一圈窑洞,完全不是通常寺庙的格局。没有墙,只有房,穿过空间用拱门,拱门下也可以是殿堂,这是在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没有递进式的院落,殿室之间的空当就是院落,这反而让人觉得到处都是舒适的小院落。像乐高一样建立体块,这是唯一的手法,这个手法制造了丰富的空间。这丰富的空间干嘛用呢?对我们是玩儿,对寺庙,是容纳更多的神,且神神相互联通。像万佛寺一样,这里的神也是相当齐全,儒道释天地人无所不包。最大的两间殿室,正殿是佛殿,和三间窑洞连成一间的“十王地狱”。这间间洞室,全都布满了壁画。看内容,有的常见,更多是不常见的。比如大雄宝殿的墙上,画满了其他寺庙的图像,全是陌生的名字。风格上从明清到当代都有,有中原流行的典型样式,也有陌生而奇怪的样式。在洞窟、壁画和拱门之间游走,你会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碑记是寺庙历史的脉络,从碑的多少大致能看出寺庙的兴衰。竹林寺足有二十几通石碑,对这个规模的寺院来说,可算是相当了得。看碑文,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从明代到近代都有记载,可见当年香火的繁盛。碑文有重修记,有文人游记,也有很多根本看不懂的内容,让人想起窟里奇怪的壁画。曾经香火繁盛,反差着眼下的残破,这个反差并未脱离俗套。可对照另一对反差看,就会多出很大一块信息量:在荒寒的风沙地带,尘土是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构成。可竹林寺里不同,院子是干净的,殿里的供桌一尘不染,这比大多数北方农家要讲究很多,说明这里经常有人悉心打理,而这里又没有日常烟火的痕迹。一片鸟不拉屎的荒山里一破庙,有人悉心打理,你想想,这是怎样一种情况。别忘了,从最近的村子往返于此至少要四个小时,这还是年轻人的节奏。据我对民间信仰生态的了解,干这事儿的不太可能是年轻人。看建造的细节,纯粹的砖石结构,即便多有残缺,还是掩不住雕刻精工,面面平整——这精工透着财力。为啥一定是砖石?看看这四野的荒山便知,根本没有一棵像样的乔木,最不缺的土和石当然是最佳选择。如此,用拱的窑洞结构当然就是最明智的做法。顺着院子里的台阶上去,通往屋顶,屋顶上是彻底的残垣断壁。实际上这不是屋顶,而是曾经的二层殿堂。这二层的彻底破坏应该与碑记的终结有关,那就是文革。但是,这里并没有真的毁灭,人们用破碎的砖头瓦块重新搭起了一个个小庙。大一点的用十几块砖,造型变化,足可以搭出各种形制。小的只用四块砖——两块侧立,一块顶,一块背,背砖内侧写上神的名字,就是一个庙。最简单的直接就一块瓦,往那一戳,神位在此,这就可以拜了。你砸吧,我分分钟就再立一个。这样的小庙在这荒败的屋顶不知道有多少,什么神仙都可以有,只要你想拜,随便你定。这是彻底的人人都可以盖庙。人人庙的背景没有别的,就是纯粹的荒远。
网络上所有关于竹林寺的报道都会重复这样的信息:“竹林寺曾以三绝著称:建筑,壁画和铜佛。据《阳原县志》和碑文记载,竹林寺的铜佛曾多达一千四百余尊。”即使这种来路不明的套话不必全信,但结合寺院里的种种迹象,它往昔的繁盛是可以确定的。这繁盛,和干净的供桌,和眼前的荒远贫瘠之间的反差,是一直让我沉迷的想象空间。遥想万历年间,这个寺主在怎样一种境况下选择了这么一个地方,纠集多大的财力做了这么一件事。当时的荒山,绝不会比现在的荒山多一点滋润;当时的村落也绝不会比现在更稠密;当时的山路也绝不会比现在的更好走。放眼四阔,山巅上这个空降般的寺院,跟苍茫的山沟里像可怜的灌木一样藏着的信众是种怎样的联结?
梁硕
生于蓟县山村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驻地于荷兰阿姆斯特丹Rijksakademie
组织“掉队”团体活动
任教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北京公社”签约艺术家
乐于游山探古,赏野品渣
现混在北京
2007年,好友张兆宏约我和邵康,想整点事情,大致意思就是觉得当代艺术太无聊了,我们得干点有意思的事儿,我们就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小组织叫“掉队”。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各种搞,只要跟主流不一样的都行。随着新成员周翊、陈昕鹏的加入,“掉队”逐渐形成一个玩法,就是“基于规则的游戏”,大致意思就是只要一个人出了一个游戏规则,其他人就得无条件的执行。当然,每人都有参与与否的自由。由此,“掉队”自我组织了很多次活动,也生出几个固定项目,比如“卖权猫”、“毛笔字日记”、“造谣”、“睡庙”等等。其中“睡庙”是最受欢迎且持续时间最久的活动。
往期内容
Take A Walk On The Wild Side
杨洋:隐身术
消失之谜
文字 I 编辑 I 视觉
为 古务运动发展小组 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