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茶”,申遗成功!云南“5艺1俗”位列其中

拾云南 2023-06-27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3个人类非遗项目。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指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该项目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饮茶、制茶的习惯。淡雅清香的绿茶,甘甜醇厚的红茶,绵柔顺滑的白茶,浓香甜润的黑茶……茶文化早已融入大众生活,在不同地区形成了特有的饮茶习俗。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起源地,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分布着众多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普洱镇沅千家寨 2700 年左右的野生茶王树,普洱邦崴1000 年左右的过渡型茶王树,以及凤庆香竹箐的大茶树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彩云之南云岭大地。野生型、过渡型(或称中间型)、栽培型古茶树的存在完整地记录了茶树的进化史,也让云南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茶源。


在这个申遗项目中

云南“5艺1俗”(制茶技艺、茶俗)

共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位列其中


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

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茶俗(白族三道茶)


一起来看看

上述六种“云茶”的魅力吧



普洱茶制作技艺

(贡茶制作技艺)



普洱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兴昌


主要流传于普洱市宁洱县。古法贡茶的加工程序特别繁复,有72道工序,36天的周期。而每一道手工制作的工序都必须用心揣摩。


清道光五年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条、蕊条,匣盛茶膏共八色。”


赵梓君 摄


这门历经百年传承下来的手艺,之所以能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名录,是和其世代传人的敬业精神和对其每道工序的精益求精分不开的。

现有普洱贡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昌、李明泽、赵华琼、李韵德、张力、王天、汪俊华 等。




普洱茶制作技艺

(大益茶制作技艺)




主要流传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有大面积野生古茶树群落,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和古茶园。1939年,著名茶人范和钧创建勐海茶厂,生产“大益”牌普洱茶,至今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


大益茶制作技艺”的核心是研配和发酵大益普洱茶原料,主要来自世界茶树原产地云南西双版纳,普洱茶核心产区——被誉为“普洱圣地”的勐海。


拼配是为了创造口味与口感、茶气与茶性的和谐,在制茶过程中,根据需要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级别、不同存放年限、不同发酵程度的原料进行一定比例的科学组合,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显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与内质风味,形成了大益茶75、85、05、06系列在内的科学配方,被业界奉为经典。


由此形成的大益茶成品滋味浓烈,陈香高扬,余味持久,为熟茶之典范。具有脂溶性强、分子量较小、易于吸收等特点,成为新一代消费者便捷饮茶、健康饮茶的新选择。现有大益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远之等。





黑茶制作技艺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主要流传于大理州大理市。沱茶于1902年创制于大理下关,故名下关沱茶。在“团茶”及云南“姑娘团茶”“饼型团茶”基础上,大理喜洲商帮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枚现代型的碗臼状“砣(坨)茶”,并于1916年经昆明、昭通运往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一举占领了川渝市场,而“砣(坨)茶”的名称也逐渐演变为“沱茶”。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荟萃云南大叶种优质晒青毛茶原料,经高原仓陈化、筛分(含风选)、拣剔、拼配、称茶、蒸茶、揉茶、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高原仓陈储等十余道工序匠心精制。



历史上,下关沱茶通过著名的“茶马古道”输送到滇西北、西藏、四川等地,满足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是中国西南茶马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有下关沱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国风等。




红茶制作技艺

(滇红茶制作技艺)





主要流传于临沧市凤庆县。滇红茶以凤庆大叶种茶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发酵茶制作技艺制成,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多道工序,成品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香高味浓。凤庆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境内的栽培型“锦绣茶王”树龄已有3200余年。
1938年,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到云南调查茶叶产销情况,见凤庆茶树成林,芽壮叶肥,白毫浓密,遂采集“一芽二叶”样品制成红茶,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该样品外形内质皆佳,在香港茶市广受行家称赞,被公认为中国红茶之上品,后定名“滇红”。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的世界一流的滇红茶由此而来。



与其他红茶不同,滇红以凤庆大叶种茶为原料,其色更艳、香更浓、味更醇,分别有“滇红工夫茶”“滇红碎茶”“滇红特形茶”。滇红工夫茶较为常见,适宜冲泡清饮。
现有滇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成仁、苏向宇、张国琴、薛林、张贵景 等。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董有湘 摄


主要流传于德宏州芒市。发酵好的酸茶可加工为湿茶、干茶两种,湿茶可食用,加入番茄、食盐、花生等调料,美味可口,健脾开胃,是德昂族传统美食;干茶则供饮用,汤色透亮,嗅之微酸,轻柔爽口。



制茶工序: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以当地大叶种茶作为原料,采摘后尽快用竹簸箕摊开晾晒,避免阳光直射,以确保茶叶完整、新鲜、匀净。


之后清洗茶叶、蒸茶杀青,将蒸好的茶放置于簸箕,晾晒至适温开始揉茶,揉好后塞入竹筒或竹筐压紧,用洗净的竹笋叶封口,用竹篾扎紧。


采用土坑发酵或地窖发酵的方式,50至70天即可出窖。


董有湘 摄 


酸茶可用陶罐、铜罐和新鲜竹筒来煮,具有天然的苔味、岩味,带有特殊的微酸和回甘,层次感很强。


现有昂族酸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腊三、卢凤美、赵腊退、杨春兰、李岩所、线加荣、杨小兵 等。


茶俗

(白族三道茶)



主要流传于大理州大理市。白族三道茶起源于公元八世纪南诏时期,逐渐演变成白族人民节日喜庆待客的独特礼仪,以其蕴含借茶喻世的人生哲理而发展成为一整套白族茶文化。


大理白族三道茶,便是借茶喻世的独有茶道。三道茶概而言之,有 “三道”“六则”“十八序”。其中最为核心的“三道”,即指此茶分为三道,味道迥异,分别对应“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这也是白族三道茶名字的由来。



第一道茶“苦茶”,将茶叶置于砂罐中,接着放在火上烤出茶香,再倒入煮沸的开水,一瞬间,茶香扑鼻而来,然后气味苦涩,让人不禁回忆起往昔种种。



第二道茶“甜茶”,喝完第一杯时再次煮茶,并加入红糖、乳扇、桂皮等。奇妙的组合,尝起来清甜可口,大有人生苦尽甘来的意味。



第三道茶“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但加入的原料换成了蜂蜜,并加入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现有白族三道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严学侯、董金香、董丽、杨甘树等。



拾云南 | 综合中国新闻网、云南新闻网、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往期精彩回顾


休闲等鸥、城市露营、探店打卡......坐在这家咖啡店里,与阳光面对面~

洱源西湖:一片琼瑶水,千重翡翠山

全球首列全景观光列车丽江试运成功!沿途饱览高山云雪~

云南这个地方坐拥三项“世界遗产”!一定要来看看!

云南咖啡的乐趣不止在“品”,这些沉浸式体验的好地方你知道多少!

云南这些宝藏湿地,颜值超高!

冬天游云南,看这一条就够了!

一包调料吃遍云南!单山蘸水,到底有多大的魔力?

这个冬天,来云南看“海”吧!

今日小雪 | 冬日的云南,总有一抹色彩治愈你~

云南有个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还是中国首个通“地铁”的县城!

这次,带你吃遍最地道的元阳风味!

第6届南博会开幕!洋芋君带你“云”逛展~

来啦!您的云南赏银杏攻略!

灵动云南~ 同生命共鸣,与自然共舞

天气渐凉,这波热腾腾的美食安排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