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恐婚恐育是电视剧造成?这个锅甩的有点扯

懂事长 文娱春秋 2022-05-07



4月12日,#《亲爱的小孩》贩卖焦虑被《人民日报》批评#这一话题上了热搜。

但这个话题的媒体主体描述是错误的。

因为,这篇评论稿并非出自《人民日报》,而是“人民网”。两者载体不同,影响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纸版《人民日报》,性质或许会不同。对于制作团队乃至整个影视行业难免会在寒冬中更感焦虑。

人民网这篇评论批了什么呢文章认为,现实题材作品到底是更现实了,还是在对观众“上刑”?一味打着追求艺术效果去“博眼球”,集中展现过于狗血的极端剧情,这种贩卖社会焦虑的“狼来了”的做法无异于在艺术创作中杀鸡取卵,应该适合而止。

那什么剧不贩卖焦虑?人民网同一栏目曾经推荐过甜宠剧《余生,请多指教》,标题是——“《余生,请多指教》不只有颜值”。品位很高嘛!当然了,甜宠剧这只鸡产蛋很高,也不需要“杀了取卵”。

 

1

现实剧的特点就是真实

 

从开播第二集,《亲爱的小孩》就成为全国收视率第一,连续三天破一,争议也很高。《人世间》《心居》到《亲爱的小孩》都有点现实剧的特点,只是专注的领域不同。


《人世间》讲述一代人的历史;《心居》展现外地人如何在上海扎根;《亲爱的小孩》汇总了婚姻后的各种问题。这三部热播剧概述为讲述时代,到如何生存,最后该怎么生活。

《亲爱的小孩》前五集张力很足。新手爸妈在手忙脚乱迎接新生命,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矛盾。第六集之后,更多是剧情驱动发展,少了人物细节刻画。比如:小三大闹周岁宴;女主同学聚会鸿门宴。

至此,争议也开始出现,看似狗血的剧情到底是不是贩卖焦虑?

有观众表示,真实比电视剧中更残酷——剧中的老公已经不错,自己的老公跟摆设差不多。

也有人认为,如果已经到贩卖焦虑的程度,只能说明他确实展现了一些让我们不想面对的不堪。

《亲爱的小孩》这部剧改编自电影《左右》,电影则改编自真实事件。一对离异又再婚的夫妻,为了救得白血病的女儿,不得已计划再次生子,利用脐带血挽救女儿的生命。

电影《左右》剧照

故事戏剧冲突性很强,待改编的地方也很多。剧版导演与编剧都是胡坤,他曾是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胡坤接受采访时称,他对这个本子很慎重,“改了八年。”巧合的是,他的女儿今年八岁。也就是说,在孩子出生的那年,他开始做《亲爱的小孩》这部剧本。也许是融合了亲身的体会,前五集生子后的各方矛盾,展现的真实细致。让未婚网友感到压抑,也让已婚网友高呼真实。

女主角任素汐认为,“没有谁是完美的。女主过于要强也让她失去很多。她无法对自己和解。不是说我们在这卖焦虑,或者是我们觉得苦难更值钱,而是我们想说,她这么艰难了,生活仍然有希望。这大千世界,遇到困难的人不止你一家,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怎么办?这整个的戏,我觉得都在讲支撑,就一撇一捺就得互相支撑。要不然你就白瞎有这么多父母、亲人,还有你的那些意志力你都对不起。”

导演胡坤则认为“我觉得一部作品最大的力量就是朴素跟真实”。这种真实,可能会让人难受。就如《人世间》爆火后,被人诟病三观不正,导演李路回应,“现实剧的意义是在于展现并思考。”

如果不愿意思考和面对现实,其实有更多电视剧可以选择观看。比如偶像剧,喜剧、魔幻剧。

 

2

分级制度的缺失是问题所在

 

如果真觉得《亲爱的小孩》对青少年有影响,人民网的评论员同志是不是可以考虑推进下分级制度?

实际上,正因为国内没有分级制度,所以国产影视剧统统都没有青少年不宜的强制标示。而未成年人,才是唯一需要担心被影视剧影响的群体。

担心成年观众被影响,那就太多虑了。如果一个成年人还会被影视作品影响,那ta很可能是巨婴。

1996年,美国开始实行电视分级制度,宣布“电视家长指引”正式建立。1997年建立了6种分级(TV-Y、TV-Y7、TV-G、TV-PG、TV-14和TV-MA),并依照个别节目或单集中主观性认定的内容种类,可适时加入内容标示,包括:D(暗示性对话)、L(粗俗语言)、S(性相关内容)、V(暴力)和FV(虚构暴力,仅限使用于TV-Y7分级)。

所以,美国才可以拍出充斥着暴力和情色的经典剧集《权利的游戏》,英国亦有探讨高中生性行为的《性爱自修室》。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则更早,始于1968年,并逐步完善,直到90年代晚期,形成了现行的分级体系:

G(General Audiences,大众级)

PG(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建议家长指导)

PG-13(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家长特别留意)

R(Restricted,限制级)

NC-17(Adults Only,只准成人观看)

香港地区也早就有了分级制度,通常说的“三级片”,就是香港影视产业的定义。三级片,不仅是指情色类,暴力、粗口较多的影视剧也会归为此类。

如果担心《亲爱的小孩》会对年轻人造成影响,那最好的规避方式就是——用分级制度,禁止未成年人观看。

3

是要贴近真实,还是悬浮?

 

《亲爱的小孩》这部剧人物个性鲜明、言语苛刻。完美主义的女主,有位同样骄傲的母亲,却有着和稀泥自私的老公和爱打麻将马虎抽烟的婆婆。老公的小三缺爱,性格极端,也有同样偏执的离异母亲。

每个角色,都被原生家庭影响,并产生各自因三观性格无法融合的矛盾。在生活中,也很容易找到这种性格的原型,矛盾与问题也是大部分已婚已育的人经历过的。

育儿观念的矛盾;夫妻之间的矛盾;新手妈妈的精神焦虑;中年男在婚姻中的焦虑和压力;婚内出轨;老人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的困境等等。可谓一地鸡毛,但这就是我们现实婚后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矛盾。

如果我们责怪电视剧把真正的现实生活搬上舞台,那以前批过的“悬浮剧”,是不是挺好的?那就还悬浮起来?

而从现实角度来说,真正过日子可能更糟。

 

4


恐婚恐育的锅不能让电视剧来背


如果把恐婚恐育的锅,甩到文艺作品,那就可笑了。十几二十年前,少年打电脑都被说是“网瘾”,还要被电击,现在呢?哪个孩子不会电脑,就完全落伍了。

即便大量推广甜宠剧,更有可能导致对婚姻的失望——哪有那么多“博君一肖”的白马王子,产生巨大落差就只能离婚了事。

如果批评现实剧太现实,按照这一逻辑,我们也可能会失去其它类型剧。

犯罪剧有凶杀案担心观众见样学样,看了宫斗剧个个都成了人精。战争剧更是可怕,因为大家会变成战争狂人!

婚育难题的很大症结在于——有没有能力抚养孩子。

一胎都养起来费劲了,还要二胎、三胎,岂不是痴人说梦。况且,现在就业环境糟糕,各种996不说,35岁以上又被清退出职场,而这个年纪的人,正是生龙活虎的阶段,却被各方面的压力压垮。哪里来的婚育动力?

另一层面,健康育儿的知识该由谁来普及?家政行业怎样才能更加专业化标准化?

对于观众而言,如果婚姻后你遇到这些问题,你该如何处理?这部剧看完,你能更理性看待婚姻。也许将来在步入婚姻时,会更有维系能力。

与其担心现实剧导致恐婚,不如多想想自己有没有能力经营婚姻。

没有能力,不结婚也是一种负责。

撰稿 | 懂事长
编辑 | 邱欣悦
策划 | 文娱春秋编辑部


 「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转载敬请联系
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线上线下的发展
相关合作及建议请私信
招募全职撰稿,简历请发至—— wanghai@wanghai58.com
REVIEW

往期回顾

东方卫视的抗疫晚会,办不下去了
玫瑰少年的争议就是一出戏|天赐的流量生意?
芒果往事:风起马栏山|细聊广电江湖史①
小柯的共产主义式“人性实验”
戏剧人不怕穷!“先看剧后付费”你敢去吗?
政策收紧风口不再,剧本杀还“杀得动”吗?
半岛铁盒是啥?华语音乐叕药丸?当周杰伦被00后遗忘
还要纵容“抄袭犯”到什么时候
为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到对奥斯卡不在乎
特效公司求生记:我们是影视工业的弃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