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朝那些事儿-13

故乡黄冈 2022-12-28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网友群和文学群。

第八章 可怕的陈友谅

陈友谅在杀掉倪文俊后,以所谓匡扶之功成为了天完国的第一重臣,他的能力也充分表现了出来,他知人善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更为难得的是,他是一个很有带兵才能的人。


汉高祖刘邦问过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告诉他只有一万,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兵不是越多越好,关键看在谁的手里,怎么使用,而陈友谅的能力远远不是十万兵可以包容的。


与他相比,徐寿辉就差得太远了,这个人确实是个好人,但除了好人,他什么也不是,陈友谅每天看见徐寿辉高高在上的坐在宝座上就来气,这个废物为什么坐在上面,我还要向他请示,当这个念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时,思想中的图谋就将变成行动。


要除掉徐寿辉很容易,但之前一定要先解决他的那些明教兄弟,第一个就是赵普胜。


于是,不久后,赵普胜以图谋不轨的名义被杀掉,丁普郎和傅友德不是白痴,看情形不对,就溜了,跑到朱元璋处继续当差。


此时的徐寿辉真正成为光杆司令,是陈友谅手中的棋子,于是在几乎所有的历史书中都出现了这么一段奇怪的描述: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徐寿辉在陈友谅的挟持下进攻朱元璋。


进攻,还是被人挟持的,做皇帝到了这个地步,还不如死了好。


徐寿辉并不想死,他把权力交给了陈友谅,只是希望活下去。


陈友谅是属于那种“卧榻之前岂容他人酣睡”的人,他绝不会放过徐寿辉。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六月十六日(够精确),陈友谅率领一万军队顺江而下攻克朱元璋的采石,他邀请徐寿辉去采石城的五通庙拜神,徐寿辉一向对这些活动很是热衷。于是他应邀来到了庙里。


当他来到庙里时,陈友谅正站在窗前,身边站着两个卫士,外面下着很大的雨。


陈友谅没有理他,徐寿辉多少有些尴尬,他走到陈友谅身边,以一种近乎讨好的语气说道:“我们就要打下应天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陈友谅没有回头,只是淡淡的说:“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徐寿辉懵了,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一天的到来,但当它到来时,还是那么残酷。


两个人都不说话了。


死一般的沉默。


徐寿辉的汗和眼泪都下来了,他心中的恐惧就像一只大手将他拖入无底深渊。


“我把皇位让给你,我做平章,你看这样行吗?”


陈友谅终于回头了,他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徐寿辉,说出了他一生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你是怎么在这个乱世上生存下来的?”


卫士上前,从预先准备好的铁锤打碎了徐寿辉的脑袋。


徐寿辉倒下时最后看到的是陈友谅那冰冷的目光。


卫士们洗干了前任老板的血迹,布置好大殿,因为这里马上就要举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六月十六日,陈友谅在暴风雨中,于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


这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徐寿辉,你不懂。


陈友谅虽然算是个不折不扣的不讲道义的人,但他却是一个敢做敢当的人,他的大汉国的年号是“大义”。


真是够狠,弑君夺位的人居然敢把自己的年号取名大义,这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这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在他眼里,什么仁义道德都是狗屁,你们不是不耻干弑君的行为吗,道学先生们,我就做给你们看看,我的年号就叫大义!


诚然,这样的一个人是难于对付的,要对付这样的人,君子的做法是不行的,守规矩是不行的。


谁能够对抗这样一个可怕的人。


看来只有朱元璋了。


在朱元璋攻占应天后,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感觉到了这个对手的潜力。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人,谁对他们威胁最大,他们的心里很清楚。虽然朱元璋还很弱小,但绝不能小看他。


但是陈友谅当时并未撑控天完国的政权,所以最先与朱元璋发生冲突的是张士诚,双方从至正一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应天后,就没消停过,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朱元璋对张士诚极为头疼,自己只是占了点地盘,干嘛总和自己过不去,本来兵力已经不堪敷用,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六月,朱元璋的部将投降了张士诚,此时朱元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仰要和张士诚谈判,并写信给张士诚,大致内容是:我是贫苦农民,你是私盐贩子,大家都是苦人啊,干嘛非要打我呢,咱们两家和平相处吧,时不时去串个门不是很好吗。

朱元璋这样做是因为他已经和徐寿辉开战,两线作战非常不利于他,可张士诚也不是等闲之辈,看出了朱元璋的计谋,他回信给朱元璋,大意是:你是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我已经和徐寿辉约好,非灭了你不可。


谈不拢,那就打吧。


同年七月,张士诚大举进攻朱元璋控制的镇江,朱元璋早有准备,命令当时手下的王牌将领徐达和常遇春应战,大败张军于龙潭,然后猛将常遇春一路打过去,到了第二年(1357年)攻克了常州,之后在攻克宁国的战斗中,常遇春充分继承了夏侯敦受伤不下火线的精神,身中三箭(贯通伤)仍然坚持作战,又攻下了宁国。张士诚一败涂地。


其实张士诚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差,人数也多于朱元璋军,但却惨败,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结论。(待续)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5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感谢本文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链接👇】
中国农村之殇-5
明朝那些事儿-11
明朝那些事儿-10
猫头鹰念古诗
庆祝黄梅一中建校11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2
庆祝黄梅一中建校11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1
黄梅古塔 乱石塔
村里的福雨叔
全网疯传!女官员谈防疫,缺席女儿成人礼
为什么你没有3岁前的记忆?
小兔子念古诗
悲情流浪汉(九)
黄梅一中,在我心中
明朝那些事儿-8
黄梅一中宣传片2022.11
黄梅一中110周年校庆直播现场
黄梅一中110年校庆晚会-1
老家的土灶
三两银子的魔力
写在黄梅一中110周年校庆日
中国农村之殇-2
黄仲华 | 从三年灾荒时饿肚子说起
黄梅一中建校110周年素质教育汇报演出-2
黄梅一中建校110周年素质教育汇报演出-3
创意绘画:野外的小精灵
做养路工的那些日子
黄梅一中110周年校庆汇演
明朝那些事儿-7

万目霜天红烂漫,我言景色胜春光

古老的罪恶--28
明朝那些事儿-4
明朝那些事儿-3
明朝那些事儿-2
明朝那些事儿-1同一个老师
我所知道的黄梅戏演员丁格
中国农村之殇-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