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之殇-5

本编委 鄂东文史哲 2022-12-28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网友群和文学群

​教育之殇


教育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课题,特别是有了小孩以后,因为孩子才是这个家庭的一切希望。然而农村的教育却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我说的教育,主要针对是家庭的教育。教育分为两个场地,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家庭;家庭是教育的根本,因为孩子在那里吃喝拉撒睡,他的一切习惯、行为、甚至性格都通过家庭的影响而被定格。家庭的教育关键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所以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只是一个临时寓所,孩子在那里获取各种知识与文化的含义。而孩子的生活行为、处事态度、生活方式等等都主要源于家庭的影响与教育。

可现在的农村出现了很多单亲家庭,不,准确的说不算单亲家庭。他们算半个“孤儿”  。因为好多是父母离异了,母亲跟别人跑了,父亲又外出打工,剩下爷爷或奶奶在家。这样的孩子又名“留守儿童”,实际上他们是最需要社会提供帮扶教育的,因为他们没有父母在身边,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与价值观认识的。然而现实很骨感!我们只能呼吁!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实际也是未雨绸缪,将未来即将发生的悲剧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留守儿童”是少年犯罪最密集的群体,同时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最直接“元凶”。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将导致他们重蹈父辈或祖辈的覆辙,好多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可好多农村的老人认为:养个孩子只要给他吃饱穿暖就没事儿了,至于教育嘛他们觉得有没有都无所谓,因为没有文化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也是打工的命,有文化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也是打工的命,只是工资有所不同,仅此而已。这样的认知我称之为:“最平庸的陋习”。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农村的孩子很难摆脱这种父辈,祖辈陋习文化笼罩下的阴影。好多孩子甚至穷其一生都无法走出这种阴影!


很多地方口号是唱得好听:“再穷不能穷教育”,可往往实际情况是:真正越穷的地方越缺乏教育;越没有文化;越穷的地方越野蛮。这已经成为一种恶性循环,稍微经济富有的地方文化层次就越高,越贫穷的地方接受到教育的水平就越低下。并且越是有文化的人越是愿意往富有的地方拥挤,他们都尽量选择逃避或远离贫穷的地方(即使这个贫穷的地方是他家).......从而导致越是贫穷的地方就越贫穷,越愚昧,越无知......

作者简介

李滨,1970年生,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人,自幼受书香家庭浸润熏陶,酷爱文学;爱读书,生性善良,好运动,交善友,行公益,用炽热编织生活的美好;让生命傲游于书海,用文字的刚毅传播正能量。

【链接👇】
明朝那些事儿-8
黄梅一中宣传片2022.11
黄梅一中110周年校庆直播现场
黄梅一中110年校庆晚会-1
老家的土灶
三两银子的魔力
写在黄梅一中110周年校庆日
中国农村之殇-2
黄仲华 | 从三年灾荒时饿肚子说起
黄梅一中建校110周年素质教育汇报演出-2
黄梅一中建校110周年素质教育汇报演出-3
创意绘画:野外的小精灵
做养路工的那些日子
黄梅一中110周年校庆汇演
明朝那些事儿-7

万目霜天红烂漫,我言景色胜春光

古老的罪恶--28
明朝那些事儿-4
明朝那些事儿-3
明朝那些事儿-2
明朝那些事儿-1同一个老师
我所知道的黄梅戏演员丁格
中国农村之殇-4
明朝那些事儿-9
苦竹乡小溪村东柳大屋
说好修的路呢?&向导带你上五祖
历届黄冈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悠悠故乡情
味蕾深处是故乡
父亲诞辰120周年祭
我和姐姐
黄梅即将失传的千年乡音
黄梅五七中学求学记
黄梅县究竟因何得名?
我的文学原乡黄州
鄂东地区亟待开发的六大文化
故乡黄冈,等你归来
黄冈最新宣传片
美丽家乡黄冈
我爱的两个人走了
月满中秋共今宵
那盏被遗忘的煤油灯
我爱的两个人走了
黄梅各乡镇微信群2022.9.18二维码
小溪清流 | 乱弹: 鄢家畈往事
红苏村好书记柳良雄
大别山下的红色社区
太白湖的前世今生

鄂东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 "阅读原文"留言         👉本平台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