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图 | 关于新时代艺术院校人才高地建设的思考

巴图 艺术教育杂志 2023-09-29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本期关注




关于新时代艺术院校人才高地建设的思考

巴图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报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世界人才中心转移规律和人才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按照国家这一人才战略,地处北京、上海等国家战略人才发展区的顶尖艺术院校,要主动建构本艺术领域内国家战略层面的人才高地,博拥穹宇之才,引导人才集聚,产生集聚效应,推进人才驱动艺术教育发展的时代浪潮。


一、人才高地的战略性体现艺术院校的国家责任

在国家艺术体系的人才高地体系中,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艺术教育居于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地位。顶尖艺术大学是一流人才的富集高地、拔尖人才的培养园地、优秀作品的研创基地,通过有组织的教学、科研和创作,搭建有动机的事业发展平台,有规模地培养和吸引优秀艺术人才进入艺术教育领域,以人才驱动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格局,是国家创建艺术人才高地的重要领域。全国顶尖艺术院校应该而且可以承担这样的国家文化战略重任。在美国,因为有斯坦福大学及其培养的精英人才,才有了后来的硅谷。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艺术院校要依靠艺术教育涵养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统筹人才资源,聚集人才力量,充盈国家艺术人才储备库,构建国家乃至世界艺术人才高地,打造有坚实人才支撑的生动的艺术教育景象。


二、人才高地的开放性决定院校人才积聚的格局

建构人才高地,要强调人才的属性与学校艺术事业属性相契合,根据学院办学类型与定位,确定人才规格定位,设置人才规模,调整人才结构,强化人才特色,提升人才效能,实现人才政策的综合平衡。登高者望远,轻履者行远。构建艺术教育人才高地应既立足国内,又胸怀天下。立足国内,即面向国家和行业对艺术教育的战略需求,面向人民对美好艺术生活的需要,贯通艺术行业发展的上中下游,衔接艺术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通过与相关艺术院团、院校的协作,打破人才壁垒,推进人才共享,鼓励人才流动,发挥人才效能。胸怀天下,即瞄准世界艺术发展趋势,面向世界艺术发展前沿,追踪世界艺术人才动向,以更开阔的国际艺术视野、更自觉的历史主动,参与国际艺术交流,团结全球艺术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博拥穹宇之才,开放性集聚中外人才,艺术院校负有重要责任。


三、人才高地的教育性是院校人才属性的基本要求

院校人才直观体现为艺术院校高端人才培养的成果。目前,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采光剖璞,殊为不易,连珠合璧,亦非天成。苦练内功是修成外功的前提,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自己实力,增强自身影响,彰显发展潜能,是人才聚集的根本,是人才高地的基石。朴素的道理是,“积土成岭,积水成渊”“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高校作为人才的汇聚地与培养地,只有人才蔚起,才有艺运之兴。要洞察艺术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培养高精尖人才为中心,遵循拔尖人才培养规律,在艺术传承发展的核心领域,在优势特色学科领域,集中力量,提擢先进,让优秀的青年学子成为人才高地的基本组成部分,这是艺术院校构建人才高地的中心任务。近期公布的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加大了对高端实践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艺术专业博士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横空出世,如何依托这一艺术领域最高实践型人才培养层次聚集高水平的导师和学生,探索创新型高端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家急需的战略性艺术家,是我们正面临的人才工作重点。


四、人才高地的系统性是构建人才群体合力的关键

建设人才高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破除现有体制机制束缚,充分激发蕴藏在各类人才身上的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人才高地,需要在高地内形成人才内部要素之间、人才要素与艺术教育发展诸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状态,实现人才价值的自我实现、群体实现和社会实现的有机统一,实现人才个体成长、群体集成和社会贡献的协调,通过激励机制激发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通过合作机制赋能团队整体力量,通过开放机制共享高地人才成果。艺术院校要对标国家与区域文化战略需求,同步谋划与推进艺术人才布局与院校事业发展,形成以业聚才、以才兴业、才业融合的良好局面。为此,要提升院校战略规划水平,主动发起全球、全国、全行业艺术事业计划,登高而呼,应者积聚,筑就人才高地。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开辟人才发展新领域,铺设人才竞争新赛道,为各类人才创设事业平台。人才高地在顶尖艺术院校应形成自觉系统,要综合考虑基于事业目标实现所需要人才的专业、年龄、学缘及从业背景等要素,优化人才布局,实现科学配置。可以在学校关键事业发展领域设置高级人才岗位,在政策咨询顾问、学科专业带头人、重大科研项目首席或合作专家、重要剧目主创艺术家等岗位吸引高端人才。要结合事业发展实际需求的缓急程度,精准对标各类人才的职业经验、学术专长、发展意愿,以岗取人、以需择人,做到适岗适量用才,让人才所用即所需、所做即所长。顶尖艺术院校的人才高地应体现为国际知名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学科骨干人才、重大项目领衔人才、重要作品主创人才和卓越师生英才汇聚,各类人才集成牵引,高端人才胜友如云,师生济济多士,共成大业。


五、人才高地的创新性是推进人才价值实现的第一动力

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文化凝聚人才高地,以创新目标鼓舞人才激情,将创新方向定位为坚持面向世界艺术前沿、面向艺术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对艺术的美好期待,鼓励艺术人才守正创新,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看待一切新生事物,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是对有进取的艺术人才的最大吸引力。要以创新实验实践实现人才事业愿景,通过创新平台的建设,激发艺术家艺术创新意识与能力,努力探索跨学科深度交叉、广泛集成的艺术发展新领域,努力开辟艺术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拓展的新赛道,积极塑造艺术教育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在创新实践中历练人才,在创新事业中成就人才。要坚持问题导向,适时应变,通达权变,基于问题意识洞识症结,在拔丁抽楔中实现条修叶贯,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顽瘴痼疾。要切实扭转“项目、帽子、表格”式管理方式,简政放权,破除各种繁文缛节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破学术“山头主义”,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不以帽子区别人才,不以头衔认定人才,不以称号偏待人才,为“帽子热”降温,从破“五唯”起步,为人才松绑,察人品,看绩效,评贡献,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探索长周期柔性考核机制,实施有利于激活艺术生产力的评价体系。应确保人才高地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竞争、约束方面有章可循、有例可援,在制度上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应改革人才绩效激励体系和收益分配机制,明确聘约义务,强化目标管理,体现创新要素和卓越劳动价值,免推诿牵掣之能,行分劳赴功之效。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赋予艺术家更大艺术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等优先倾斜政策,能秉轴持钧,自然纲举目张。在人才高地应崇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文化,设置人才竞争环境,鼓励良性竞争,在竞争中发现人才,提升人才,遴选人才,动态调整教学、研究、艺术实践与创作团队,构建合理人才矩阵。要引导各路高贤心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彼此欣赏,不争雄长,崇尚合作,投袂而起,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局面。


六、人才高地的梯度性是保持人才群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才高地需要有梯次的人才群体支撑,应常态保持大师级人才领航、优秀中坚人才支撑、专业互补性人才集聚、有潜质青年人才参与的人才梯队。这需要我们科学规划人才梯队,安排成长性梯度人才平台,动态调整人才梯次,有序实现人才梯队的代际传承,充分考虑人才梯次成长规律,适时而用,顺势而新。一要保持人才高地的开放,实现人才的动态流动发展,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去留自由、来往自主是任务体系相关联的人才团组应有的文化。为此要根据人才任务的实现度,加大过程评估和绩效评价,促进人才资源有序流动,引导人才流动方向和区域,在交流中发挥人才最大价值,在流动中提升人才高地综合优势,楚材允许晋用,方可发挥更大作用。二要在人才队伍中倡导尊老爱幼、扶老携幼,引导艺术大家褒贤贵德,乐携晚学,虚左以待,甘为人梯,为后来居上击节,为箕裘不坠欣慰。“青年强,则国家强”,要创设后备人才孵化机制。青衿之志,履践致远,知物由学,天经地义。应鼓励青年苦心向学,整装待发,也要勇于披榛采兰,甄奇录异,对于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的年轻人才,要敢于在责任托付中锻造人才,善于给岗位、交任务、压担子,最大限度发挥其内在潜能。人才往往是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求之则脱颖而出,置之必白首衔悲。这需要我们的管理者能面向未来发现青年才俊,能有伯乐相马之功,能慧眼辨别黄钟瓦釜,不迷信既往资历,不沉浸荣誉光环,重视现实表现,预判未来潜能,识才于未显之时。


七、人才高地的包容性是聚合各类人才的需要

一要自觉延揽和培养具有差异性特征的人才群体。人才高地形态的属性是人才群体的科学关系,是对这种科学关系的创建、运行与维护。在这个群体中,个体人才永远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也不应当是同质化的。人才之间纵有云泥之别,只要别具一格,各有千秋,则无论南橘北枳,都应当兼收并蓄,通过组建教学观念独立、学术路线多元、创作风格各异的人才高地,实现异曲而同工,殊途而同归,呈现我们党所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院校教师也不一定都为百科全书式的所谓大师,应通过科学优化结构和实施有效分工,鼓励人才差异发展,学有所专,教有所长,风格多元,流派纷呈,以个性丰富共性,以所长弥补所短,实现鸾翔凤集,相辅相成。二要辩证处理培育与引进的关系。编制内引进要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科学确定专兼职人才比例,将人才参与日常事务和参与关键工作相结合。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要聚焦核心专业进行,关联度不高的所谓非主体专业的“高水平”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可能在资源配置中因其盛名而影响核心专业的发展,分散院校的办学方向,还可能是一剂有苦难言的毒药,以致“来了女婿气走儿郞”。在国际范围人才交流中,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自信自立,以国内人才培养为主,相信一方天地必有钟灵毓秀,十步之泽,必有芳草,近水惜水,重在培养,艺脉承续,开枝散叶,绵绵不断。三要通过尊重艺术家个性,进而激发艺术个性。艺术个性是艺术家在一定的先天条件、世界观、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理想、感情气质及艺术才能,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而具有的相对稳定性的整体特征。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独特的审美感受、认识导致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追求,构成艺术家创作个性,对于这种个性的呵护可以助推作品创作的特殊性,有益于作品产生不能替代的特殊感染力。我们要遵循艺术教育规律,用其所长,用当其时,用之有度,引导个性发展,激发艺术个性发挥。四要在人才高地中培育容错文化,这是保持艺术家生命力的必要条件。但凡才高气清者,往往才能高超而气质清峻,其中不羁之才,自然才高气傲,恃才傲物,“夫唯大雅,容易卓而不群”,既是常态也反映规律。因此,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以小过,失之大美,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对待具有特殊才能者要有特殊政策,以非常之策,待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这需要我们在政策上以事择人,以绩评人,为人才提供宽松探索、宽容失误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万类霜天竞自由。


八、人才高地的方向性是人才健康发挥作用的前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需要我们艺术院校坚持党对艺术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全面领导,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引导艺术人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才,以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才。要引导艺术人才筑牢一心向党、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人民至上、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严格自律、示范表率的高尚情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心怀“国之大者”,以正确的政治立场从事培根铸魂的艺术教育事业。百川朝海,万里可期。艺术院校要引导人才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大学相关联的文化气质、教育观念和专业特长,提升教师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价值观念,引导教师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引导教师通过自身的嘉言懿行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以自身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自觉以高质量艺术教育带动师生关注火热的当代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对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的教学、研创、演绎,守正创新,弘扬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呈现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需要完善“党管人才”实现形式,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政策和人才工程,引导人才发现、培养、使用、评价方向,拓展人才价值实现路径,政治上信任,事业上扶持,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首先是艺术院校管理者要有胸怀天下、心系高才的气度,坚守人民立场,依靠、团结和服务广大艺术家,带头营造健康的人才生存环境,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尊贤用能,唯才是尊,与各路贤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倒履相迎之情善待人才,形成近悦远来的聚才效应。在实践中,我们绝对不能视人为物,予取予求,不能轻慢不拘,忽视人才,不能亵玩才学,口惠才而实不至,或透支人才,或遗于草泽。我们要自觉培育“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的人才意识,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观念,养成思想上亲近、情感上联系、工作中服务的行动准则。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广大艺术人才正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投身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非凡历程,人才云集、人声鼎沸、人心聚合的艺术教育人才高地正在落地生根。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12月刊||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往期精彩回顾

高洪 | 让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健康成长
仲呈祥 |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精神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勇担新时代新征程艺术教育的使命任务
巴图 | 以“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指导中国艺术教育的守正创新徐翔 | 汲取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智慧  建设一流艺术院校俞锋 | 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冉常建 |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