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篇|自然教育指导师培训之自然教育传播

自然行 中国自然教育地图 2023-02-15



导论


传播在自然教育开展的每个环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本身就是传播,我们是教育者,也是传播者,我们自我学习,也积极育人,这就是“人类传播”与“群体传播”;我们将自己的课程及理念进行包装时,需要借助媒体矩阵宣发,传达给更多的人,去实现生态动员,这是一种“大众传播”;在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为他人赋能、为共同体的成长而努力,这需要的是“组织传播”。因此,从课程研发,到宣传推广,到共同体共建共享,传播行为贯穿始终。

#

本课程由学委会传播中心打造,适用于初、中级自然教育指导师,课程中,你将了解以下内容:

1 认识生态传播;

2 不同场景下该采取怎样的话语策略;

3 抓取传播要素、挖掘记忆点;

4 传播平台的选择;

传播策略角度来看,从遣词造句——到选平台app——到抓取记忆点、闪光点做传播元素——到整体文案谋篇布局;

传播参与人数角度来看,也是从微观到宏观,小到自我对话的人类传播——到在培训师指导师这个组织里传播——大到大众传播的过程。

话语策略如何选择,首先要了解话语体系,也是理论课的难点,但话语体系的理论学习,是为了一切传播行动不跑偏。因为话语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了我们的生态观,价值观,师生观,未来观等,对应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进行诠释,就是“道”,没有“道”我们很容易偏离初心。

我们日常听新闻,看晚会,经常能听到可持续发展、和谐共生、积极构建、生态批评、跨文化交流这些表达,这些都是一个个话语体系在公共用语中被具体化的、被降维后的表述。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这些日常措辞,还要去了解这些高维度的话语体系呢”?举个例子吧,日常用语里有很多词语,比如“内卷、躺平”这些发生了转义的词,若是不去看解释,很可能会用的文不对题。而我们做自然教育传播、生态文明传播,一套标准会用很多年,与科普一样需要足够严谨,符合科学,符合政策,它专业度要求很高,其中的术语与核心概念不能像大白话一样自由解释,更何况环境问题涉及很多科学知识甚至国家安全。比如:我们这次培训的指导师学员大多是学前领域的,要教的是学龄前儿童,一个个幼小的心智尚处于认知构建初期,你能去拿环境危机去表述吗?显然不行。对儿童的每一次引导都是在白纸上落笔,不容我们乱涂乱花,每位指导师学员更要认清自己作为教育者身上的重担。
话语体系有哪些好呢?降维前的高维度“话语”,它完整、有足够理论支撑,能帮助我们厘清思路,摆正立场与观念。知道了为何要学,就明白该学什么、怎么学了,这其中最常用到4种类型的生态话语,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考虑怎么选、怎么用。
生态话语体系

举个例子,国际最流行的话语体系“可持续”,这三个字是符号,描述的发展理念就是这个符号的意义,我们说可持续要做到弹性发展,像弹簧一样伸缩自如是一种修辞,来解释可持续的意义,这就是我们说的话语的网络。用术语解释就是:我们在“可持续”这个符号化的表征下,进行意义的生产、传播、消费、争夺。

那么这些年,可持续发展有没有转义、变化呢?打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官网,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是相当丰富了。我们归纳一下关键词:包容性、可持续性、韧性;三大核心要素: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还有协调、关联、人民的福祉、消除贫穷、社会公平、和平正义……。一眼看下来有这么多大概念和宏大的目标,不是错觉,这充分体现了很多人认为的:“可持续性话语是个筐什么都能装”。装这么多东西如何实现呢?其实可持续发展就是个共识,是个国际间的承诺。而我们在用的时候,既可以做跨文化传播时用上,因为全球认可;也可以做国内环境政策解读时用上。(请注意以上总结的关键词,遇到关键词就回想核心内容、再去匹配话语体系,这是一个基本逻辑,要学会实践它)

和谐话语体系

聊过了这个全球主流话语体系之后,来看看中国本地化的话语体系——和谐话语体系。黄国文教授提出的“和谐话语分析”是在中国语境下提出的,目的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物种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语言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与学委会的共同体建设理念是非常切合的,这是我们理解行业、理解学员、构建社群能力中的一个重点,希望大家在进行自然教育的时候,强调关系的建立,要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很多自然教育者都会耕读传统文化,乡村自然教育更是深耕地方志,中国人历经几千年的沉淀将这些智慧理念变成集体认同,这个语境下,“可持续”显然没有“和谐”更生动。

西方哲学擅长二元论,而中国传统的观念与哲学中,天人合一本质是人与自然的一元论,将传统经典中的“以人为本”作为话语体系的核心,并在当下将人解释为“人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承,保持生命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生态和谐。

黄国文教授提出过三条指导原则,用来指导我们的话语实践,即: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

良知与制约字面很好理解——求生态道德良知和有规则制度规范。说话做事要有生态良知,是一种性善论。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生存关联,而产生了一种关爱、保护自然的自觉自愿的善念。制约原则强调的是规则制度的重要性,我们在自然教育中的措辞要有底线,注意偏激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威胁论等内容假借我们的教育被宣扬。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安全敏感性去设计自然相关的课题。

亲近原则本质在于谋求自然和谐与等差秩序的统一,是儒家生态观的核心。老子出世而孔子入世,重纲常伦理,等级秩序观念深入人心,儒家将人与自然中的各种生命形式都被理解为一个由近及远、从亲到疏的序列。人与万物关系有亲疏之分。亲疏之分体现“以人为本”,正如尊重学员当地生态文化也是以学员为本的表现之一。有亲疏不代表共同体无法建立,而是将多元与统一配合起来。亲近原则的运用场景有以下几个例子:

1 在课程设计与传播过程中,我们会更倾向爱护关注当地的生态系统类型,关心保护在地的物种,

2 描述自然更倾向于利用身边的自然元素

3 我们在与当地人进行沟通或课程开发时,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与生态,尊重当地人的亲近有序原则。

当然,做在地化不意味着忽略整体。聚而成体是亲近原则,而体再成场就是统一。

生态批评话语和积极话语体系

这两个话语体系从字面上来看就很清晰:批评话语体系是以消极的立场来看待事物,站在弱者、边缘人、被压迫剥削的群体的立场与社会主流对抗。具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怀疑工业主义,排斥资本主义造成资源浪费,对科学理性的放弃,对激进的、替代政治表达的诉求。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批评话语本身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用排他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合法性。积极话语体系追求建构、友好,有意识地建设美好未来。建设性、进化式、对美好的非现实不断争取等,都是积极话语体系中的关键词。总之,积极话语是寻求希望的话语。

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是要解构还是建构?是要为弱者申诉还是要建设美好未来?是要捧一踩一、对抗揭露还是友好、进化?本身两种话语并无优劣,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和社会文化背景,结合每位学员的自我定位去思考选择。需要明确的是,生态话语是指导师生态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终身学习的专业教学态度。(我们将各种话语体系进行概述,希望大家课程之后,自行搜索关键字,拓展阅读相关文献)

话语体系的学习是要贯穿整个自然教育过程的,方案设计、教学过程、共同体建设、对外传播宣发课程等,每个环节都要有适宜的生态话语引导,这是传播活动的基础,是生态素养的体现。

传播元素提炼

上面讲述的话语体系,是要教我们如何说的正确、高效、打动人心。传播元素的提炼就是找到传播内容的记忆点,这是一个道与术相结合的部分。传播元素可以是:

  1 课程涉及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小组成部分;

  2 某次课程中遇到的有记忆点的学员;

  3 儿童绘画、手工作品中反映的儿童心理与认知特点;

  4 社群建设成果。

其实我们综合看以上四点,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本质都是一种关系,这印证的是“有和谐关系,才有品质教育”的理念。不论是师与自然的关系,师生关系,生与自然的关系,社群成员间的关系,关系为先就是我们的基本理念。所以自然教育中的传播元素是关系的象征符号,是关系的载体,是我们在呈现 “关系教育”时一个方便读者、受众理解的一个物化的形象。

举一些具体的案例:肖诗坚老师的田字格乡村教育学校非常有名,在她的新书中多次提到学员阿福,阿福就是一个乡村教育师生关系的载体,透过人物形象,我们很快就读出了田字格乡村教育的理念;陈柏安老师的莲花屯乡村教育,其中有一个依赖手机、自我否定的孩子,孩子后来放下手机、以自然为桥梁建立友情,慢慢变得自信。这里学员成长轨迹可以抽象为一个学员画像,成长与关系的变化密切相连——这就是学员为先,这就是关系为先,学员体现关系,关系成就学员,这样提炼出的传播元素,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有了上面的案例启发,我们可能觉得学员身上可以挖掘的记忆点很丰富,那自然元素没有故事冲突,如何成关系载体呢?还是拿田字格学校为例。刚举行的乡村教育论坛暨新书发布会上,生态小土豆作为一个视觉传播符号,配合的文案是“不撒农药、不施化肥的生态有机小土豆,别看它丑却生态健康,同学们纷纷收集起来做自留种,来年播种。” 不撒农药、不施化肥,丑却生态,乍一看这个土豆传达的是生态农业的观念吗?是也不是!它隐喻、象征的是对孩子也不加外界干预压迫,允许孩子自然成长的师生观、教育观。所以我们在选择自然元素作为传播元素时,要学会使用隐喻象征的修辞,本质上还是要深挖基本理念,深度理解职业,锤炼生态话语,必要时可以在传播中升华点题,引导读者。

关于儿童作品,这之中有儿童的认知与人格。回想儿童作品的色彩、图形、甚至画面布局,是不是有很多让我们成人挠头费解?这可都是童真宝藏,不能忽略。了解幼儿人格是做学前教育者的一项工作挑战,要求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要求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而这也是我们提炼传播元素的灵感源泉。

最后在培训过程中,你会听到很多学员、老师的金句名言,这时候不要犹豫,记下来!里面可都是别人的大智慧。用语汇编是对生态话语的实践,也是传播素材,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料库,坚定理念,紧密社群关系,是组织传播重点。

传播要素提炼是将我们的课程设计思路具体到某个人、事、物,去明确关系教育的过程。希望大家结合上述所讲,去找一找自己课程设计中有哪些有待挖掘的传播要素。

编后按


明了“道”,我们还得学“术”。传播术有哪些内容呢?第二阶段的传播干货学习,我们就两点展开——传播渠道的选择和文案技巧。因篇幅有限,第二阶段内容将在“自然教育传播课程--下篇”来呈现。感谢阅读!




自然教育指导师培训师与生态社区的关系 ——关于自然教育指导师培训师的What、Why、How(三)

自然教育指导师培训师的生态化培养机制 ——关于自然教育指导师培训师的What、Why、How(二)

关于自然教育指导师及其培训师培养的What、Why、How(一)

中国绿发会自然教育学术委员会//关于招募自然教育指导师培训师的通知

文案 / 学委会传播推广中心  排版 / 徐锦   校审 / 朱文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