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苏州百亿“毒地”案敲响警钟,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一、
最近,苏州百亿“毒地”事件持续发酵,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立案受理,除了主要涉事双方上海陆家嘴和苏钢集团,还涉及相关政府部门、环评机构的连带责任,此事件被称为建国74年来索赔金额最大的民事诉讼案,关乎公众居住、生命安全,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目前所知,双方交易土地共17幅,其中14幅已经检测为“毒地”,苯并芘、萘等致癌物严重超标,另外3幅是否“毒地”暂不得而知。陆家嘴和苏钢集团的公告声明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违规违法。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如果相关环评结果不符合标准,地块上的楼盘又是如何建起来的?
耐人寻味的是,揭开“毒地”问题的,既不是当地主管部门,也不是对地块进行环境评估的行业机构,而是一所学校!
陆家嘴为了提升楼盘吸引力,引进一所国际化学校——雷丁学校(英国),可就在学校筹备开学前,学校自己请检测机构(据网传是国外机构)做了一次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发现致癌物超标40多倍,“毒地”风波由此爆雷。
自2016年10月双方完成土地交易,2017年5月正式开发建设,距今已有6-7年之久,陆家嘴已在这片地块投入21.9亿元,盖好住宅、商场、公园、学校等,已有数百户业主(包括苏钢员工)入住。
令人震惊的是,这片“毒地”从挂牌出售到开工建设,竟然畅通无阻地通过整个审批流程,那么多的审批监督环节形同虚设!工业用地改造为商住小区用地,环评程序不知存在多少漏洞和问题。为了经济利益竟然视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为无物!
在我们周边究竟还潜伏着多少“毒地”?已改造“毒地”为商住用途的,相关企业是否严格对照标准进行修复处理?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环评是否负责到位?
细思极恐。
二、
近二三十年来,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原本建在城市的企业或关闭、或搬迁,留下的地块被改造为商住用途。这其中就有不少化工、农药、电镀、钢铁等类型的污染企业,这些土地上曾经生产、贮存、堆放过有毒有害物质,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的有效修复处理,有毒物质会一直潜伏在土壤中,成为“毒地”。
“毒地”修复成本非常高,一名前央企化工行业高管说,有时“关闭”一家化工厂的代价甚至高于其“新建”的成本。时间方面,有些污染严重的“毒地”修复往往需要五到十年,甚至二三十年。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毒地”改建成住宅后,老百姓单靠自己是没有能力证明地块是否有毒的。而面对费用高昂、年限超长的修复成本,企业和地方政府在“毒地”改造为商住用途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实打实、百分百的处理呢?恐怕得打个问号。
这类问题曝光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2016年江苏常州“毒地致近500学生身体异常”事件,若非当时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几百学生的身体同时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引起公众愤慨,恐怕那颗污染炸弹还会继续埋在那里,对周边环境和民众健康造成日复一日的戕害。
这是“毒地”令人可怕的地方,更是监管失职的可怕之处。
这次苏钢“毒地”的曝光,更是偶然中的偶然,“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陆家嘴引进的雷丁学校“不讲武德”,通过自己(请国外机构)检测发现问题,并导致真相被曝出来。
地方政府在处理“毒地”此类案件时,由于涉事企业关系到地方GDP指标等原因,多多少少都有所顾虑,往往是通过内部化解,遮遮掩掩,也由此造成了公众对“毒地”问题的了解认识非常有限。
但这次苏州“毒地”事件有所不同,由于涉及巨大经济利益,陆家嘴不得不站出来对苏钢等单位提出索赔诉讼,进而双方互撕甩锅,隔空对战,揭开了“毒地”以往神神秘秘、模模糊糊的面纱。至此,“毒地”事件已经完全公开化,全民皆知,激起全社会对“毒地”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也是一次“毒地”问题的全民科普,意义非同小可。
雷丁学校这次居功至伟,一次负责任的检测改变一片土地上人们的命运。不幸之中的万幸!谢天谢地谢雷丁!
苏州百亿“毒地”事件已经敲响警钟,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大家能像雷丁学校那样自觉的负起安全负责:对“毒地”问题,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堵塞漏洞,企业审慎对待交易和使用时的风险安全,公众提高警惕加强自身的权利意识……
但愿,从此以后,老百姓能在用血汗钱买的房子里,住得安安心心,舒舒服服,安居乐业。
【作者简介】欢喜,一枚园地耕耘者。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
我手写我心。
往期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