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教育思想库 | 陈劲:新发展阶段的科技商学
编者按
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CTO教育思想库系列,汇集学院教授、导师和特邀嘉宾的演讲、讲课或发表的文章,以原创思想成果与广大学员和社会公众分享。这些知识和思想成果多方位、跨领域,体现学院确立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将科技与管理结合、技术与商业化整合、“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
今天我们编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的演讲核心内容。陈教授于2022年10月15日在我院举办的“2022科技商学与卓越科创教育高峰论坛暨华东师大校庆MEM师生云上交流会”上,发表了“新发展阶段的科技商学”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精编。
01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我的演讲题目是新发展阶段的科技商学。为了进一步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让我们重新回顾学习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超新区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强化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创新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继承性、时代性和引领性,蕴含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巨大的创造力,把握了创新的全面内涵,将科技创新拓展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这是在八八战略基础上强化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等方面形成的创新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战略把握。第二是突出了创新的自主本质。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通过对科技创新核心作用的高度关注,强化国家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从创新驱动提升为创新引领的紧迫感,为彻底摆脱发展中大国的依附,实现独立自主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也强调了创新对发展的积极意义。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狭隘模式,创造性地把创新与实现生态文明、摆脱贫困、共同富裕等结合起来,形成了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济发展理论。为世界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
02
全面创新是实现创新强国的科学指引
具体来说,我的学习体会,第一是全面把握了全面创新的科学内涵。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引。我们国家现在正在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今年的创新排名已经位居世界第21位。从2012年的34位到世界第21位,也显示了我们国家创新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那么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创新发展理论。深入贯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理论体系,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扩展了学术界对创新内涵的理解,提出创新是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多种创新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和基础,引领并要求全面创新,全面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外延展开,支持与促进科技创新。所以,以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更体现了创新的本质特征,也适应了全球创新发展的新趋势,能最大程度发挥创新的效益。我们也知道传统的创新理论,无论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都讲到创新,但是总体科学技术论述比较多,创新也是主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但是从本质来看,创新不仅包括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方法的创新,也包括生产关系有关的制度创新。所以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思想把创新发展的思想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文化领域,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创新工作非常关键。各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革命都表明:只重视科技创新而忽视制度创新和理念变革的创新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下一步要实现现代化就要重视全面创新的思想。我们今天讨论商学教育,首先对创新理论要有更高的认识。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突出了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协同发展。传统的创新理论更多关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而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已经凸显了基础研究的紧迫性。基础研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给自强的关键环节。基础研究不仅是破解核心卡脖子问题的一个核心,同时也是形成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的根本保障。所以总书记强调,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我觉得我们商学院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际上还要把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关系理解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他没有提出创新这个词。恩格斯强调需求的重要性,把握了创新的内在本质——需求导引,现在我们更加关注的场景驱动,这些都非常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既突出了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又强化了科学、技术和创新三者的协同发展。超越传统西方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分割的观点,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科技创新所蕴涵的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多重关联和丰富内涵,能够使我国的技术研究、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得到更全面、更系统的整合,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这是我们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诉求,也是我们新供给革命需要完成的重要使命。
第三,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对发展的积极贡献,这就是从单纯追求高速度发展向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跃升。西方国家科技创新的关注点主要是经济政策和就业,具有较大的片面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的目标放在发展这个更宏大的事业上。新发展理念就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新的根本中心,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指导。科技创新要体现协调发展思想,就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依托科技创新,要促进城乡集团发展,要促进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所以我们非常希望华东师范大学首席技术官硕士学位培养包括博士学位培养,不仅要关注制造业和数字产业,还要关注城镇化和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管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树立科技创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要推动以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推动开放发展,我们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坚持内外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也要继续鼓励科技创新,参加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建立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树立共享理念,也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坚持科技创新是为了人民,科技依靠人民,科技创新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得全体人民在科技创新的共享共建发展中有更好的获得感,增进民族团结,增进人民团结。所以科技创业既要促进经济发展,也要推动共同富裕。
最后一点,从科技创新走向科学引领,从高水平科技走向自立自强。2018年4月10日,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提出要开放共同繁荣、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2016年5月,他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会上,也进一步强调国际竞争优势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谁在创新中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所以这里也提出了科技引领发展的观点。2018年,进一步提出了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话语。19届五中全会时,也提出要在2035年之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进入创新国家前列。所以我认为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高度重视的新的发展要求。
03
商学教育的三大不足
对照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及对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我觉得我们现在商学教育有三个明显的不足。第一,是与科技创新脱离。我们传统商学教育还是源于美国商学教育的模式,科技脱离是比较大的问题。第二,是跟实践脱节。我们很多老师在国外的顶刊发文章,但是对于产业的具体问题、重大需求问题还是参与不够。第三,是文化缺失,尤其是理想信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对文明的论述不够,导致文化缺失。反观成功的商学教育,也有很多好的探索。比如斯坦福大学非常强调有使命的学习,强调学生有使命地进行学习的发展,这方面对我非常有启发。
斯坦福大学还在培养科创人才、形成高水平科创企业方面,有相当成功的经验。我们熟悉的惠普、斯科、谷歌,都是来自斯坦福的创业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影响人类发展比较重要的企业。抛开意识形态来说,他们对人类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么为什么斯坦福能够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我的研究体会是,他们非常重视的跨学科融合和跨学院教学。现在我们强调跨学科科研,实际上我觉得美国成功的经验是跨学科教学,他们有非常高水平的设计,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我的访问体会在于,他们承担了一个大学通俗教育的责任。所以他们不是简单地帮产业设计者设计产品,而是重点训练每个学生的思维转型,从传统的思维向设计师转化。设计思维并不是指简单的美观,外观的设计,而是换位思考、移情思考,甚至是战略思考。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商学院关注不够,没有掌握设计思维的关键。设计思维的关键是面向未来,面向战略性思考的能力训练,我觉得这方面非常关键。第二点,我认为他们的科技能力非常强。我们的创业课是商学老师来上,其实效果是比较差的。主要是商学老师不懂科技,所以产生的设计和创业项目都是一些平台性的服务型企业,而硬科技的创业公司基本上没有,这是很大的问题。因为没有引入工学院的教学资源。我记得很清楚,我翻译过斯坦福工学院创业课的教材,他们写的很好,连接了工程、科技和商学的关系。所以我非常推荐用他们类似的教授方法,让工学院的老师来教创业。所以这方面也请大家高度重视。第三,商学也做了很多努力,所以他们是在设计学、工程学、商学的系统合作方面做得非常好。
另外,麻省理工学院也做得非常好。我们也知道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的科创人才。最近我们在系统地翻译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两本书。第一本书《高技术创业者》比较早一点,第二本书是新近完成的。这两本书都是由我和我的合作者正在翻译,我希望明年上半年能够出版,至少今年底会出版第一本书。麻省理工学院为什么能够培养好创业人才呢?首先,大学文化里面强调了知行合一或者说强调实用主义精神,贯彻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和教学理念,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技术能力一直比较强,现在把科学技术的能力转化成商学教育,建立了以商学为核心的科创人才培养模式。他们建立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中心,首届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管理项目组MOT Program就有非常大的创新,教育过程中加强了管理学院老师工程科技方面的素养。同时,邀请了工程学老师进行参与。最后,是加强行业师资的引入。这些方面也让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很多计算机、仪器、仪表甚至在金融领域的创新,这都是麻省理工学院在创业培养方面非常突出的表现。
04
清华大学商学教育改革实践
清华大学的经管学院也非常重视未来人才培养。我们很早提出要培养科技型的战略企业家,要为国家培养掌握核心技术,为中国发展贡献人力社会的优秀企业家。这几年也进行了跨学院的资源合作和双导师的实战辅导,助力学生进行企业案例、商业计划和开发,讲训结合,最后完成成果转化。现在我们是典型的双导师制度,给MBA、未来科技EMB的同学配备了管理导师和科技导师。通过双导师的合作,能够真正形成高水平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我们的课程是四大模块,一个是未来战略,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思考人的命运、科学的宇宙观、生命观和自然观,当然我们也要了解商业的进程。第二个模块是节能科技,就是解码科技前沿,能够了解未来的核心技术和现代工程,实现产业强国。所以这里面我们有未来的制造、未来的材料、未来的生命、未来的航天等相关课程。第三模块,我们关注斯坦福的经验,提供的设计创新强化了艺术和审美体验,设计思维和跨界创新,包括消费升级的营销革命。当然,我们还会增加海外模块,了解欧美科技创新文化等一些实践性学习。所以我们未来科技EMB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希望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首席技术官形成南北双向协同,助力形成未来科技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
05
未来科技商业的重要方向
对于未来科技商业,我认为还要加强对科技的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使基础研究更加面向使命驱动和转型,技术创新更加面向颠覆式创新、前沿引领技术和未来技术,工程科技正在面向大挑战和产品驱动。我们产品创新呈现一个短周期、冲击强烈的大爆炸特征。所以全球创新加速和创新非指数增长的趋势愈演愈猛,为此我们教育模块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总书记也非常关心工程科技的发展,在2013年9月,他就强调要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在2014年6月,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工程科技创新驱动是功不可没的;2018年,在两国大会上也提出工程科技是推动人力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所以,下一步工程科技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我们国家工程科技本身也有很强的发展能力。2021年,我们在工程科技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连续三年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2022年前3个月,我们的发文量接近全球的二分之一,所以工程科技的发展非常重要。
1. 未来核能
人力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科技创新的历史。这是我最近翻译完成的《逃不开的大事》,这本书所展示的就是人类发展在近250年来呈指数增长的趋势。所以我们现在商学教育如果与成指数增长的科技发展场景失去合作、融合的话,我们的商学教育就面临着落后的状态。为了把握这个趋势,我们要认真研究工程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对我们企业发展的影响。万物发展规律还是物理学所决定的,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其实并不是现在的氢能,而是可控的核聚变。如果把氘元素和氦元素进行有效的反应,能够为我们人类提供至少三千万年的能源,所以说能源的未来场景是非常美好的。我们可以获得永久的可持续的清洁能源,这就是未来的气能,不过还需要一点时间,约100年以后。但是我们要加快这个流程,使我们人类更好更快得从可控的核裂变到可控的核聚变,这是真正的未来核能。
2. 量子计算
我们要从事量子计算,今年诺贝尔奖也是量子领域。我们钱校长是一个有前瞻性的重视量子思维高等教育的专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优先加快了量子领域的学习,我觉得也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今后信息生物和能源领域都存在一个超速增长趋势。在信息领域方面,被称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吉尔德认为,25年内主干网的宽带每六个月会翻一番,增长速度是摩尔定律的三倍,所以今后上网可能会免费,这就是未来的场景——无成本通讯。那就是每30个月、每个地区的无限频谱会翻一番,这意味着可以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我个人认为,物联网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产业类型。物联网+将带动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率,硬盘驱动器的性价比每年提高40%,计算出储存价格会以每年20%-30%的数字下降,所以今后储存也将免费,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个人用户网速将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传统计算比较耗能,新的计算耗能将大幅度减少,每18个月计算相同的能耗将减少一倍。这些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值得关注的场景。罗斯蒂和聂敏里强调,今后在量子方面,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会带来一个递归式的超级智能。人类基点的到来可能提前,原来是在2035年,现在可能在更早的时间实现计算智能与人的智能等同的趋势演化。所以今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将形成一个铁三角,促进人力得到更好发展的平台和机会。生物基因在不断地解码,利用基因组可以消除目前物种灭绝的情况,还可以创造新的物种。所以新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一个真正的诺亚方舟!计算机存储的所有DNA密码将被完全打破,我们的农作物,包括我们人的生命将得到重构,这是一个来自生命科技方面的革命性进展。所以利用基因组织力量重构物种,来抗击癌症、延长人类寿命,是非常大的发展场景。
3.星空文明
另一方面,我刚才说了我们的能源正从碳向氢转化。目前的化石能源、太阳能和风能都是过渡能源,最后能源是氢能。我刚才已经预测了,还有100年左右时间能够实现真正的氢能。我们会有更多的核聚变和核裂变技术去做人造太阳,推进我们星空的发展,走向太空文明。这些依靠传统动力不行,必须用核动力来完成!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商学教育里面的场景,给我们同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他们了解全球科技创新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包括我们怎么进入星空文明。所以德国提出工业4.0,日本提出设备5.0,我最近在想一个课题——叫地球6.0,能够更好引领人力发展,面向星空文明,也跟总书记要求的未来产业完全一致。2020年4月10日,总书记在浙江考察,强调要推出未来产业发展。所以下一步未来产业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和下一代生物技术等信息技术和颠覆性创新驱动的;并且由这种技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产生的产业将支持未来经济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也请各位学员要重视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的特征。以未来科学、未来技术和未来管理支撑面向美好星球、美丽中国建设。在未来数字、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装备、未来生活方面要看到我们中国新一代青年科技创新者的艰苦探索,形成的良好成效!
4. 传统文化
除了了解科技之后,我认为还要了解我们的价值观。所以科技商学最后要知道我们人类的生存本质,不仅是追求财富而是为人类谋福利。《失去灵魂作业》的作者提醒我们,要注意价值观的营造。《一流大学优秀名言》这本书也强调大学的本质要激发探索的能力,也要承担责任。哈佛大学比较重视通识教育的产生,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种领域进行第一次探索。第二次革命强调了文化、历史、文学、道德、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在最新的研究改革过程中,强调了人文学科、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体系。特别是以价值观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西安大学也有很强的通识教育能力。它提出的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体系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西方文明中的科学文化和社会课程,把西方社会中的起源、西方科学的起源与发展、和追溯生物、心理、数学等学科的演变结合在一起。这个课程对我们塑造未来企业家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我们要以文明史为中心,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明对话。所以下一步我们在科技商学教育过程中,文化研究和培养的作用非常大。总书记也进一步强调要挖掘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本来中华文明就有很好的元素,我们的根就是中华文明中的创新思想。一方面要重视科技创新,一方面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希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结合中华传统化提炼出来的六大创意元素:第一,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第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第三,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第四,无为而治的自由精神;第五,不尽信书的怀疑精神;第六,道法自然的科学精神。对这种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个传承和发扬,也是我们商学教育的重点,所以我认为下一步我们要强化全球视野,增加家国情怀,增强合作精神。我提出整合式创新,我们不仅要强调商学教育,加强自然科学工程、工程领域的前沿科技教育,还要加上来自我们东方哲学的教育,特别是中国哲学所含全局观、统筹观、和平观和教育观,辅助于西方理性思想。
最后,我们要形成科技商学加上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框架,这将有利于华东师范大学所关注的未来高水平的科技型战略企业家的培养。要在百年大变局的背景对中国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治国理念以及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加快商学教育创新的力度,实现商学和工程科技的融通发展;同时增加全球意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明对话意识,为早日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大学做出新的贡献。今天我的汇报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嘉宾简介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兼任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
30年来,着力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理论与应用体系,是整合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创新范式的提出者,是全面创新管理的核心研究者之一,是国内最先开展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建立者。迄今,获省部级奖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并获得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奖(学术类)等。
相关文章阅读
(上下滑动浏览)
华东师范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点于2021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华东师范大学实体教学科研机构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负责招生和培养,为科创产业和企业、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培养“技术+管理”交叉的中高级管理领军人才。
向上滑动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通过人和技术的协同转化
实现科技的社会价值"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