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宣!逐步消除这类专业


广告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到实施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A类)本科专业,逐步消除全国平均水平以下(D类)专业。

“增A去D”,即增加国际国内一流专业、减少国内平均水平以下专业,在云南省高等学校“121”工程(一项改革,两个行动,一个提升)中明确提出。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还曾发布《云南省本科高校专业“增A去D”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到通过“增A去D”行动,重点建设一批一流专业和符合“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要求的新兴专业,淘汰落后专业。
说到底,“增A去D”还是对专业的优化调整。
撤销专业,多地发布通知!除了云南省,近日各地都发布关于清理、撤销专业的相关内容。 山西省教育厅发布《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清理高等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方向并申报2023年本科专业方向的通知》提到,要持续清理专业方向,进一步梳理剩余专业方向,除针对本省新兴产业需求和特殊工作需要设置的专业方向外,设置满三年的专业方向原则上应予以清理撤销。学校必须保留的专业方向,要做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经审核同意后,可继续保留。根据相关表格内容,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5个专业方向拟于2025年撤销。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意见》提到,坚决裁撤滞后过剩专业。切实调减和撤销办学条件弱、水平差、就业率特别是对口就业率低和供过于求的专业。对布点多、规模大、需求饱和的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原则上限制新增,对办学水平低的坚决予以调整撤销。山东省教育厅将根据生源变化、师资需求减少趋势持续调减教育类招生;继续协同有关方面严格控制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除社会民生紧缺急需专业和艰苦专业,对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60%、对口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50%的专业要采取必要的调减、暂停招生等措施,并对该专业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应责令撤销。
江西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提升行动方案》强调:支持高校参照《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通过“新增设置、压减停撤、交叉融合、改造提升”四种方式,新增设置一批急需紧缺工科专业,限制压缩一批饱和过剩工科专业,停办撤销一批错位低质工科专业,交叉融合一批新兴特色工科专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工科专业。
5月15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全省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调度视频会议,提到要建立学科专业预警机制和健全招生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形成就业、招生和培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体系,推动高校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不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学科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还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过去10年间,国内每年专业调整幅度将近5%,“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已经“推进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而《改革方案》要求在未来两年多的时间调整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把之前10年的调整优化速度又加快一倍,可谓超常规举措。
可见之后各省各高校的专业优化调整,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力度。
专业撤销,原因为何?淘汰专业、撤销专业其实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18-2022年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近5年共有3030个本科专业被撤销。其中,撤销最多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年来,全国共有100所院校撤销该专业。随后是公共事业管理(97个)、服装与服饰设计(70个)、产品设计(66个)、信息与计算科学(65个),市场营销(51个)、教育技术学(51个)撤销数量也在50个以上。
那么,撤销专业,原因为何?
青岛工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王建伟曾表示生源不理想以及相关专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是专业被撤销的重要因素。“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在人才市场上被吸收,而有的专业却供不应求,这会倒逼高校、学生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无论是主动撤销还是被动撤销,不同院校撤销不同专业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但均与高校发展定位的转变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密切相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曾表示,专业设置陈旧、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软硬件支持度不够是三个最主要的原因。他还说,专业撤销其实也可以大致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我国高等教育不断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这一趋势不断倒逼高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同时,这也体现出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不断扩大和落实,而专业设置自主权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办学自主权。
“有些专业被撤销是因为它们明显偏离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或者游离于学校主体学科群建设体系之外,从而导致其办学水平低,缺乏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曾任东北财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汪旭晖举例指出,如某财经类高校设置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某工科高校设置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某外语类高校设置的广播电视学专业。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学科专业结构和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管是撤销还是新增,都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正常操作,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育部发布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即到2035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优化调整机制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有力支撑建设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各省教育厅网站、教育部网站、光明日报等

责编:Christina

审核:Yolanda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如何建设一流大学?14所顶级高校校长这么说!

国际视野!海外人才引进的捷径,戳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