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生感想|在STL学习知识产权:从入门到实践

日益精进的 STL中国法 2023-08-31

在STL学习知识产权:从入门到实践


作为一名STL的学生,如果对知识产权方向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择哪些课程?不同课程的学习方法都有哪些?知产领域的实习日常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些疑问,“STL中国法”公众号编辑部与北京大学学生知识产权协会(IPA)(点此了解)合作采访了我院选修过相关课程的13位同学,尝试为大家收集在知产领域从入门到实践的建议。


注:课程信息有时效性,具体请以教务老师和任课老师的安排为准。欢迎大家联系我们进行更新和补充哦~


一、入门篇


概述


Q:在STL,应当如何学习知识产权法的课程?


  • 在知识产权的课程学习方面,首先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Survey,这门4学分的课程将会介绍知识产权领域的主要问题: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其次是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这门课将会介绍国际层面的知识产权条约、组织以及国家实践问题。在这些基础课程外,STL还开设了研究各专门领域问题的课程,如向源教授(Professor Joy Xiang)执教的《专利法》课程、叶卫平教授执教的《竞争法》课程等等。大家还可以通过选修与交流项目,比较中美知识产权法的异同,并通过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学习知识产权律师制定策略的方式。此外,需要关注的还有知识产权与其他法律问题的结合,比如知识产权与公共健康、人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互动。(摘编自: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协会,《知产、学习、职业:向源教授与国法2017级前辈的倾情分享》


课程介绍


Intellectual Property Survey

 (Professor Joy Xiang)


Q1:请您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


  • 本课程是Intellectual Property(以下简称“IP”或“知产”)方向的基础课,主要是对美国知识产权的四大领域(商业秘密、专利、版权、商标)进行概览性的学习,包括如何对各个部分进行保护的经济学及法学原理,以及相应的经典案例,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IP的认知框架。




具体来说,首先,课程并不是从概念的堆砌出发,而是从原理出发。经济学上认为,人们创造出来的知识,如果不加任何保护,那就属于公共品,既没有排他性,也没有竞争性。既然是公共品,就会引发“公地悲剧”,也就是公共品的滥用,这样会损害效率,产生“无谓损失”,不利于知识的创造。而知识产权法,恰恰就是探讨如何通过私有化之类的制度,来平衡公共利益和发明创造知识的人的利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知识产出和利用的效率。总的来说,就是设计一种“二分法”:哪些领域需要引入市场化的制度?哪些领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而需要政府来干预?如此,从经济学原理和法价值的角度出发,再结合美国各级法院的案例来理解具体的知识产权制度,学习具体的概念,有一种“任督二脉”通透的感觉。


其次,这门课介绍了四大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此讲解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解著作权时,会讲到可以认定什么样类型的著作权、认定成功后会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基础、而侵权的认定方式又是怎样的……到了课程结尾,大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识别,假如一个人做了怎样的创作的过程,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对其智力成果进行保护。


当把所有的知识都过完一遍之后,会发现知识产权法的体系性和逻辑性所在:每一种制度都是为了保护一种类型的知识,而这种知识的特性以及在实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决定了相关的制度是怎么设计和演变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向老师之前在微软公司做过知识产权领域的工作,所以她对于实务的理解是很深刻的,课上会用实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举例,还会讲到一些实务技巧,比如怎么去阅读一份专利说明。这些知识对于以后做实务也都是有帮助的。(推荐阅读:《院庆系列教授专访 | Joy Xiang:“你们每一个人都很珍贵,且拥有成为领导者的潜力”》


Q2: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方法和建议?


  • 这门课逻辑性很强,PPT内容完备,基本上看懂PPT就可以理解大部分内容,属于比较易懂的入门课程。如果想在IP领域深造,可以先从本课开始打好基础,再结合兴趣选择其他具体课程,以求精进。


  • 知识产权作为人为创设的法学概念,相较于传统的财产权来说较为抽象。所以对于这样一门基础课来说,要重视每个板块前的theory instruction的阅读,将该项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依据以及政策考量作为自己后续阅读案例的基础。在读case的时候注重结合理论,考虑每个case的rule对整体的保护有哪些促进,我觉得这也是学习IP的乐趣所在。


  • 知识产权课程的体系性比较强,建议从“权利客体是什么”“如何获得该权利”“如何实施权利”的角度去学习,从宏观上把握框架图。这个方法可能对各类知识产权课程都是适用的。


  • 向老师的教学安排是很明晰的,只需严格按照老师给的计划表进行阅读,并在每个案子阅读之后都做好case brief。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制度涉及的问题比较细致、分散,并不像侵权法或者财产法有非常清晰的逻辑结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好自己进行框架上的梳理,搞清楚哪些概念属于哪一版块,属于商业秘密、商标、专利还是著作权,否则容易把一些很相似的概念搞混。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好笔记。


2016年,Professor Joy Xiang在STL授课


Patent Law

(Professor Joy Xiang)


Q1:请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

  • 向老师在IP方面也教授Patent Law。相对于Intellectual Property Survey,这门课程会更加精准、仔细地去讲美国专利法的法律体系,包括专利的申请需要考虑哪几个要件、每个要件主要的考量是什么、申请成功专利之后会有怎样的权利、以及各种侵权条件怎么认定的等等。老师会把专利法的各个法条都解释清楚。课程往往会从一个法条展开,再引入案例,并结合案例分析法条的某个要件应该如何判定。这些案例可以把看似死板的概念具象化,使其代入到具体的某个情况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专利法分为Patent Law I和Patent Law II两门课,第一部分讨论validity,即这个专利它到底是不是有效和成立的;第二部分进阶到infringement,也就是专利侵权的问题。如果大家想学,建议从Patent Law I开始上,否则在Patent Law II的大案例分析时,从validity开始分析会很吃力。此外,因为中美的专利法其实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东西,所以这门课对后续学习中国专利法也会有很多帮助。


Q2: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方法和建议?


  • 这门课的难度在于,很多case的技术部分可能是根本看不懂的。因为Patent Law涉及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不常用的专业词汇,跟我们生活离得比较远,所以不会像读Torts一样易读。但是这没有关系,向老师会把技术部分的关键点给你很清晰地总结出来,让你可以专心看法律的部分。建议在预习case的时候,不必太纠结于技术细节,主要还是把握rights、facts、issue spotting这几个要素即可。


  • 法律部分的学习,主要有两个建议。其一,前期可以像学习中国法那样,从规范要件入手。很多人刚开始学习美国法的时候,觉得美国法好像是先有叶子,再有树枝,再有树。然后中国法是反着的,先有树,再有树枝,再有叶子。因为我们学中国法,往往会先看法律规范,然后再有要件,再看相关的案例。美国法是反过来的,先有案件,从案件中总结出一些要件,然后再搭建一个法律规范出来。但是,知识产权法是比较特别的,因为它的法条一直比较清楚。所以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至少在第一部分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像学习中国法一样,按照从规范到案例的顺序读材料,整理一个初步的小笔记。如果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后面跟着老师的讲解进行增补。其二,在每节课后或课程的后半段,需要注重总结和反思,就像学习其他美国法课程那样,把零散的知识用思维导图好好列出来,做成一个框架。虽然涉及的点看起来很散,但是其实是通过一个“发明创造是否可以被授予专利”的问题展开,为此需要考虑到几个点,每个点需要哪些要件,大要件后面又有小要件……这样就有了一个主要脉络,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


Q3:您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法律就业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呢?


  • 很有帮助。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境外知识产权的问题,有了大致了解后可以更方便地解决工作中具体实务问题。退一步说,这门课本身也是很传统的一门美国法的课,知识都是通用的。


  • 有帮助。因为在知产实习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很多美国的专利问题。此时,哪怕读懂了字面意思,也可能会困惑:它为什么要这样写?想实现什么目的?但是在这门课程中,老师会带着我们看实际的文件,了解美国专利的写法和框架结构;甚至还会在上课时带我们写一下。那么自己在实务中碰到相关的问题时,就不会觉得那么陌生,可以减少很多时间和学习成本。至于最后懂不懂,能不能做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但在实务中发现相关的业务好像在课堂上遇见过,没有那么害怕这个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势。而且去律所实习也好、争取留用也好,很多都会涉及不同领域的工作,也有很多师兄师姐一直在问知产有没有课件可以分享。大趋势就是很多组里都有律师在尝试往这个方面涉足,多学一点东西总归是没有坏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会用到。


  • 积极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对我个人来说,我之前只知道知产很火、还很缺人,但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通过这门课程,我可以了解一般的工作流程如何、涉及什么样的知识内容、工作强度如何、海内外的执业门槛如何等等,并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语言能力加以考量。其次,对于真正想参与这个领域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能获得相关的实习机会。因为向老师人非常好,本身在这个领域从业了很久,很愿意为学生引荐。当然,学生自己的能力也要过硬哦。总的来说,我觉得是蛮有趣的一门课,大家想试都可以来试一下,没准你会觉得前景很好,自己也很喜欢。即使你试了一下发现不喜欢,那么也能借此机会排除一个此前并不了解的选项。


  • 从就业角度看,如果想做知产,一个比较大的分类是专利和非专利。如果感兴趣的不是专利,那么其它的不论著作、商业秘密还是反不正当竞争相关的课程都可以修一下。毕竟知产工作中不可能只碰到某一个领域的问题。


Professor Joy Xiang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fessor Joy Xiang)


Q1:请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


  • 本课程为比较法研究,涉及商标、专利、版权三部分内容。从知识架构上,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知识体系,以及在不同层面分析知识产权问题时所关心的侧重点和争议点之间的核心差别。课程结束后,脑海中会兼有知识产权的国际视野与国内视野,体系十分清晰。从知识内容上,该课程在大框架之下具体而微地触及国际知识产权法领域的众多核心问题。Professor Joy Xiang以我们熟知的美国法案例教学方式,帮助我们在具体案件中习得与思考,进而将“抽象”的知识产权法知识落到实处,让人真正明白了各方/各国究竟在争议什么。同时,通过案例教学也很符合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特点(较国内知识产权法):国际规则往往较为宽泛,若没有案例展示个中问题,这些规则读过去就读过去了。故就某一国际条约而言,我们会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理解、不同标准。而Professor Joy Xiang总能在一系列案例之前或之后,提纲挈领地将这些不同地域与时期的理解与标准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 这门课有趣的一点是,课上会进行中国法、国际法以及境外法(主要是美国法)的交叉讨论。授课老师Professor Joy Xiang是美籍华裔,转法律之前学的是计算机,对专利的技术内容驾轻就熟,对域外法规的整理也非常系统化,但是她对中国法并不是很熟悉,所以上课时师生之间其实是互相在问问题。对于上课中大家产生困惑的一些问题,老师会激励我们去完成一些简短的检索报告,比如中美法在某个具体的 IP问题上有什么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而且也推动了我们的自主探索。


Q2: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方法和建议?


  • 1. 课前:第一,需认真阅读材料与案例(正如所有美国法课程一样);第二,课后的Hypo/Practice部分,要认真思考,尝试用刚刚预习的规则解决;第三,如有余力,可就涉及的国际条约进行思考,发表自己(对不同的理解与标准)支持或反对的理由,尝试自己与自己攻防辩论。2. 课堂:跟着教授的脚步踏实上课就行,课程节奏很好,脉络也很清晰。同时,课堂上鼓励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惑。3. 课后:这门课的课后非常重要,个人经验是要以老师的PPT为主线,再次梳理课前读过的材料(不必要和课前一样精读),也即,将PPT变厚的过程。此时,我们会观察到,在课前哪些重点是自己关注到了的,哪些细节是自己遗漏的,这有助于加深理解,也可反哺学习方法的改善。4. 其他:第一,在材料未涉及某一国际条约的中国标准时,可额外查找中国知识产权法进行比较学习,进而兼具国内视野与国际视野(有时候还能发现不少有意思的分歧与合致);第二,用好每节课后Professor 答疑的时间,经过思考的提问质量会更高。


  • 老师希望课堂上能有互动。所以提前读case和读课本特别重要。知产法可能跟其他法不太一样,它跟数字和推理有关,有很多细致的规则,所以最好在课前提前整理框架帮助讨论。老师上课时还会根据课本和自己的经验抛出很多问题,对法条和case比较熟悉的同学便可以及时地参与进老师的讨论中。知产法是一门需要通过问答不断深化应用的法律,只看法条是学不会的,就有点儿像数学题,只有把那些题都做了,才知道它应用在现实场景中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回答老师的问题、跟着思考是很重要的。老师期末的时候需要你自己整理一个outline,所以平时上课跟上,课后及时整理,最后的整合会比较方便,未来在工作中也能从中受益。


Copyright Law

(Professor Danny Friedmann)


Q1:请简要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定位、内容和学习方法?


  • 本课程介绍了美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包括“思想和表达二分法”、“审美中立”等,并配合了相关的代表性案例以及热点话题(比如数字藏品和appropriation art)。教授设置的阅读材料非常考究,精选了具有特殊代表意义的案例或者著作权法相关问题的前沿判决。随着知识产权法庭在全国各地的建立以及部分知识产权案件“飞跃上诉”规定的出台,知识产权法是目前炙手可热的重点领域,而著作权法作为知识产权法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无须赘述。在学习方法上,建议还是以阅读、准备笔记和自学为主。


  • Copyright的case都不会很难,并且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听过的歌曲、喜欢的艺人、制作人、厂商的转播录播等等,通过阅读这些case,会探索一些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而且教授会介绍很多相对前沿的热点问题,非常有意思。


Q2:您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法律就业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呢?


  • 我对创造性文化产业非常感兴趣,而Copyright等软IP与此息息相关,所以,学习这门课对我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虽然该门课程为美国法课程,但中国和美国著作权法的核心概念是相通的,比如考虑原创性、不保护思想等的规则。并且,在中国法院,著作权法案件的审理会参考先前的判例和经验,因此涉猎一些比较法的案例会非常实用。此外,我之前做过游戏相关的实习,了解到,很多游戏会先在海外发行,所以面临法律风险时会优先考虑国外的诉讼情况,并做一些案例分析。如果有美国著作权法的知识储备,会对此类工作非常有帮助。


Professor Danny Friedmann“圆桌一小时”活动


Trademark Law

(Professor Danny Friedmann)


Q1:请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


  • 我之前从未接触过商标法,因此这门课对我而言算是打开了一个全新领域的大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商标的注册与使用(Trademark Registration and Use)”“商标侵权(Trademark Infringement)”“商标淡化(Trademark Dilution)”“辩解(Defense)”“救济方式(Remedies)”五大部分。在课上,我们最经常干的事就是分别从原告和被告角度,围绕上述内容make arguments,论证商标侵权/淡化的成立与否。


  • Professor Danny Friedmann非常全面地介绍了整个知识体系,包括Trademark Law的基础知识、原则、分类分级、知识产权的侵权案件及对应的救济措施等。同时,教授会准备很多商标的例子,每个知识点至少一个,多至三个,因此同学们可以接触到非常多的常见品牌,如LV等。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膳魔师(Thermos)保温杯,当时我不知道膳魔师这个词语已经成为了这个类型保温杯的代称,了解到的时候感觉很新奇。还有Google为了避免自己的商标在大众日常的使用中失去和商品之间的联系性,从而变成一个generic的词语,就会经常打官司来避免这点,如诉请字典里面不能将Google的意思标为“检索”。这也反映了企业在“保持其商标的知名性”和“避免其商标变得过于普遍和生活化而失去独特性”之间需要做出的权衡取舍。


Q2: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方法和建议?


  • 首先最重要的是,教授布置的reading一定要认真读,仅看case brief并不能帮你跟上课堂的节奏,从而影响课堂参与的质量。究其原因,是教授把案子讲得比较细,并且会对一些细节进行提问。如果你课前没有认真读完case,不仅你自己痛苦,你的同学们在听你和教授讨论这个case的时候也无法很好地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其次,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中随时提问/课后抓住教授提问/写邮件给教授。教授非常喜欢学生主动发问,人也非常有耐心,(即使面对傻瓜问题)也会努力解释给你听。最后,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似乎大学城图书馆里没有很多Trademark有关的书,但是我院法律图书馆的“Study Aids”系列有一些非常有用的辅导书可以参考。


  • 本课程是小班教学,同学们跟老师有很多互动,所以相对来说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不过教授不会很push,他会引导同学们回答问题,回答错了也不会指责,而是会帮忙理解这个案子,所以整体的氛围很好。


  • 教授真的是一个非常诚恳又真诚的一个人。有时候教授回答不了同学的问题,也会记下来,然后在下节课非常充分地予以回答。虽然这门课是闭卷考试,但是内容比较有趣,上课时也会记住一些内容,所以复习的时候不会特别痛苦。


  • Professor Danny Friedmann的教学风格是课前视频+上课的形式。课前会布置讲解视频和案例,视频内容包括知识点和框架的构建,时长约一个小时,内容做得很用心,如果你愿意去听,这门课也是很容易学懂的。(编者注:新学期课程采取线下课模式,Professor Friedmann不再提供课前视频~)


Q3:您为什么选修这门课程?


  • 虽然这门课讲的是美国法方面的内容,但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在世界范围内是共通的,不管以后用不用得上,先学好再说。加上现在知识产权领域比较热门,毕竟大家的保护意识上来了,未来有一片蓝海等着我们开拓。而且现在很多律所里也有软IP业务,比如著作权或商标图画等不一定有理科背景才能从事的知产工作,所以我觉得学习这门课之后能多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方向。


  • 说实话,我选这门课纯粹是出于对IP的好奇,暂时也没有考虑今后从事IP方面的工作。然而,相比于Patent和Copyright而言,Trademark通常并不会要求你具备理工科方面的知识,因此学习上对于非法本可能会更友好一些,非法本未来想从事商标工作也可以通过这门课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 可能有一些学弟学妹对知产充满兴趣,却出于自己没有相关背景/考试难/老师严厉等顾虑就没有行动起来。我觉得这是蛮可惜的。Professor Danny Friedmann对STL学生有一定的期望(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上完他的课后我们是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的。法律学习是一个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而不是一昧地追求绩点/排名。希望大家在STL学习期间能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多选一些感兴趣的课!


Professor Danny Friedman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fessor Li Yahong)


Q1:请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


  • 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我们了解知识产权的全貌,其主要的知识板块包括专利、商标和著作权,具体模块分为著作权与科技发展、著作权与文化发展、商标权与发展、专利与信息技术、专利与生命科学、专利与公共健康、知识产权与新兴科技及技术转化等。


Q2: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方法和建议?


  • 课前,通过阅读材料初步理解每个章节的核心理念;课上, 领会老师对脉络的梳理以及对重点知识的讲解;课下,需要自己总结每节课的核心概念,逐步构建体系框架。


Q3:您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法律就业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呢?


  • 这个课程是入门级别的,针对知产“小白”,所以内容离知产就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它的优点在于足以祛魅。


知识产权法(中国法课程)

(刘银良教授)


Q1:请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


  • 首先,通过老师对知识产权各项权利形成原因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用法律规范来保护不同类型权利的实现逻辑,明白在研究相关法律问题时注重成本-收益分析的意义。其次,本课程对若干重要的国际公约和协议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我国知识产权的各项主要制度。


Q2: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方法和建议?


  • 知识产权作为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其比较法的意义相比其他部门法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在学习上注重对于国际条约和各国法律制度的了解。此外,课程本身偏理论化,且著作权、专利权等概念相比于其他传统民事权利的抽象化程度可能会更高,因此也建议同时选修偏实务的知产类课程或参加实习,结合现实场景和具体案例去理解知识产权的应用,学习效果会更理想。


Q3:您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法律就业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呢?


  • 课程的意义主要是提供了一个适用法律规则的基本分析框架,使我们可以基于对各项权利的主要特征的识别,在各式各样的问题里找到切入点。当然,要能真正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在每次遇到陌生问题时主动学习,不断锻炼。


二、自主学习篇


(一) 非知产类课程


  • 从律师职业的角度来看,无论在什么团队,法律检索、文件起草、法律咨询都是三个基本功。就法律检索而言,《中国高级法律检索与写作》(茅少伟教授)这门课程非常重要;而通过对部门法课程的学习,大家可以进一步熟悉与知产相关的法条。就起草文件而言,Contract Drafting(Professor Olivia Farrar)、Introduction to Deal (Professor Harold Rolfe)等课程都与合同起草相关,如果大家对知产的非诉方向感兴趣,非常推荐学习。而一些民诉研讨课程则对诉讼方向很有帮助。另外,法律咨询是对律师职业素养和情操的一大考验,像律所的一些实务seminar会有所帮助。最后,法理学也是学习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环,面对一些法律问题,我们有时还是要回归一些基本原理。(摘编自:《校友圆桌会 | 知识产权领域乘风破浪记——执业校友专题访谈》,后文简称《知产校友圆桌会》。)


  • 一些公法领域的课程也很重要。因为知产会涉及到行政、刑事等各类非平等主体之间的问题,例如无效程序等。


  • 1L的美国法比较重要。首先是因为STL许多知产课程是common law,本质上就是在学case,而学习美国法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掌握common law的学习方法,即:从case本身提炼出case law,然后把case law融入CREAC结构的整个论述体系。许多知产课程最后的考试模式也是issue spotting,老师给出案例,学生援引case law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要善于对美国法的学习方法进行融会贯通。其次,像Torts、Business Association、Civil Procedure等课程本身在内容上也与知产有大大小小的关联。


  • 推荐孙维飞老师的侵权法课程。


(二) 知产自学


  • 推荐大家关注一些知产方面的微信公众号,比如“知产力”“上海交大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知产大成”“知产北京”“上海知产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等。另外在实务工作中,一些相关的工具书、注释书等也有利于知产的学习。我们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学习相关理论,而工具书比如相关的法律注释书会提供具体法条的司法解释和案例等,使人受益颇丰。大家对自己感兴趣的部门法都可以买相关的法条注释书看一看。


  • 首先,我院知产协会通过企业参访、内部培训、模拟法庭等活动,助力大家学习知产,协会的指导老师Joy Xiang也是我院主授知产类课程的教授。其次,学校跟华为等许多科技公司有合作,后者所聘任的律师岗位有很多是知产方面的,所以通过学校推荐实习也是学习知产的渠道之一。最后,知产方面的老师会不定期招research assistant,大家可以借此机会对特定的知产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法律知识的积累,关键在于多看教材、案例和实践文章。首先,一些好的知识产权法教材值得大家自行阅读。比如商标法方面,我推荐孔祥俊老师和王迁老师的书,反不正当竞争法方面也是孔老师的书。其次,可以查阅最高院或者省高院在近几年的年度十大案例总结,从而了解最新的研究热点。第三,可以阅读知产领域排名较靠前的律所发布的实践文章。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能做到,学生自己就能了解知产领域具体是做些什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兴趣、适不适合,也足够应付之后实习中会遇到的情况。


  • 课程学习对于知产方面的工作任务来讲,有20%的帮助,剩下80%都是在工作中锻炼出来的。这与《中国高级法律检索与写作》的课程要求是一样的:在部门法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检索和分析能力的提升还是要靠磨练,需要不断去思考、去写作,才会有进一步的理解。此外,在工作中还可以和相关领域的资深前辈沟通,学习前人的经验,会有最直接有效的提升。


三、实践篇


Q1: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实习日常吗?


  • 我曾经在律所知产团队和公司知产法务部门中实习过。做法务的话最好不要只做知产方向,因为在企业里,知产方面很大一部分的实质性工作都交给了律所,可能处于法务中的鄙视链底端。法务只有跟业务联系越紧,才会影响力越大、话语权越大。


律所IP方向有诉讼和非诉之分。金杜的IP做得很好,分了IP诉讼、IP申请跟IP交易三个部门。在这三个部门中,IP诉讼便是大家通常理解的诉讼律师业务;IP申请部门主要是培养一大批专利申请人和商标代理人去申请商标跟专利,同时也负责一部分的prosecution(这部分属于行政诉讼);第三种是IP交易,负责交易许可协议,可能类似于数据合规。在非诉方面,第一种最核心的非诉类型就是相当于申请文书类工作,包括专利申请和商标申请。这个领域的法律部分很简单,更重要的是理解客户的业务和商业模式,才能把学到的权利保护的知识跟实际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第二种非诉的类型是关于各种知识产权技术的许可、转让、交易、质押。第三种是关于无形知产的业务,比如数据合规,还有“NFT”“元宇宙”等业务。


  • 就诉讼来说,遇到问题的出发点是:怎么帮客户赢得这个案件。所以要先立足客户的需求去回看案件事实,再找相关法律,或者当没有法条、没有案例时,考虑是否可以运用其他法律进行解释。在阅读相关材料时,要善于进行发散性思考,比如之前是不是有哪个点没思考到?之前用的这个法条为什么被驳回了?法官驳回的理由是什么呢?还有没有反驳的机会呢?我觉得诉讼就是运用你的法律技能和法律技巧,找到合适的法律规范和合适的说理帮助客户获得胜诉。(摘编自:《知产校友圆桌会》


Q2:在实习中,是否会感觉到工作有难度?如何在学校的时候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 大家在工作中都会面对“身边的人这么厉害,我该怎么办”“这个材料我好像看不懂,我该怎么办”等等这样的问题。比如对我来说最有难度的是阅读专利文件时遇到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我本科学习的材料学,遇到通信行业的文件时,就有非常高的技术壁垒,需要补充很多基础知识。但是经过了那么久的训练,关于这两个问题,我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这个材料看不懂怎么办?那就慢慢看。STL培养的能力,比如抗压能力和熬夜能力,都能支撑你渡过困难。(摘编自:《知产校友圆桌会》


2021年,知产领域“校友圆桌会”


Q3:STL现在的知产课程以美国法为主,请问您认为美国法在知产工作中有什么作用呢?


  • 首先是能启发自己的工作思路。就我现在的了解来说,中国的律师,特别是内所律师,大部分都只在中国法的语境下提出意见。但是其实有时候参考美国法会对办案有所帮助。或者有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中国法域下还没有相关案例,此时之前在课上学到的域外判例就会很关键。


其次,学习美国法还能帮你知道美国客户在其所处法律环境下如何理解问题。比如当你要给他们解释一个中国方向的内容,可能找不到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一个中文词可能对应好几个英文单词。但是,如果其中有一个单词正是我们学过的某个法条或者美国法的环境下用的,你就可以选择这个词,帮助客户初步地理解我们在说什么。


  • 美国知识产权法是居于世界前沿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先学习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再系统学习我国知识产权法,将更能体会到一些细微的制度设计差异,以及背后体现的价值取向的不同,无疑会受益良多。


  •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我在学校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好像不能直接用在实务的法律问题中。好像我一定要知道某个法条具体是怎么用的,一定要能拿着课堂上的法条去解决一个案例,那学到的东西才是“有用”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我回看自己学习的经历,我会觉得STL教给我们的是关于法律理解和适用的能力。比如学Matthew Stephenson教授的Statutory Interpretation时,课程中学习的任何具体案件,你在实务中会用到吗?不会。但你学习后会觉得,原来解释法律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用这么多的材料。再比如,学了美国法的课程以后,至少你看到很多很多的英文材料时、要检索美国法案例或者撰写英文memo时,不会觉得无从下手。所以不如将目光放得长远点,不给自己以后后悔的机会,是不是?


Q4:非理工科背景的同学在知产领域会有很大劣势吗?


  • 不是的。一方面,知产不只有专利方向,商标或者著作权对理工科背景的要求就没那么高;另一方面,虽然专利方向很看重理工科背景,因为律所可能会觉得你有技术优势,比较容易理解工作,但是即使是有理工科背景的人,也只是相比其他人对各种概念稍微有点了解,但很难全部看懂。


  • 不过,如果是没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想要被这个领域认可,还是要尽早实习,通过其他方式证明你的优秀、减少别人质疑你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因。此外,如果同学有理工科背景但不想做知产,建议也尽早去其他领域实习,不然很可能会因为理工背景而被HR径直推到 IP组去。


  • 我知道很多文科背景的律师做商标,收入颇丰。但是商标市场相对于专利来说还是小很多。文科生做知产,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客观阻力——非理工科的背景就是比较难进这个领域;第二是自身能力——不管是法务还是律所的IP业务组,工作量都是很大的,要阅读、筛选和审核各类专利,这些专利跟理工科或者医科强相关,要破除专业壁垒看懂是很难的;第三是主观上是否热爱。知产的内容其实挺枯燥的,如果是真的热爱当然很好,但是部分文科生其实是因为不喜欢理工科内容才读的文科。总之,需要慎重选择。


  • 理工科建议尝试,非理工科理性尝试!


Q5:请问您认为有含金量的实习岗位有哪些呢?


  • 各个岗位都是有含金量的,每个工作能学到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挑选实习,首先要考虑你想要什么,或者你最不能接受什么,比如你可能最不能接受加班,就可以先把强度很大的工作排除。在此基础上,如果选择去法务实习,可以从内部视角了解公司的需求,在之后的律所实习中,如果客户可能不太懂法律,问了一个很抽象的问题,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客户的关切所在。如果选择去法院实习,除了会接触到更多的程序法问题以外,还可以从司法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因为在案件审判中,法院会基于公平正义,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论点。相较而言,律所思考问题的路径会更窄一点,会想这个道理对客户有帮助吗?哪个道理对案件胜诉有帮助?换言之,律所是结果导向,从客户想实现的目标为出发点来定诉讼策略。


Q6:请问有无申请实习岗位的渠道推荐?


  • 一般来说,可以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找找知产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律师事务所,看看他们有没有招聘计划。即使没有,也可以投投看,没准哪天就被“捞”起来了。


  • 大家找实习关注的公众号应该差不多,比如最普遍的 “pkulawjob”“南燕就业”“法律求职”“法律offer”等公众号,会大量地推送法律相关的实习。如果对知产感兴趣,可以在里面筛选出知产相关的业务组。


  • 非常多,大家可以看小红书或者关注各种公众号,但其实最靠谱的还是群里学长学姐分享的岗位。有师兄师姐在的地方是不一样的,至少会有人帮你融入团队或者指导你的工作。想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一,很多外所会直接在官网上放出实习岗位,所以这个渠道相比于等公众号发消息再投递会更快。第二,建议你在知道邮箱后直接投。因为外所会在人才库里面翻简历,有时候你投了,虽然他们暂时不招,但他们有下一个岗位的时候也会来联系你。第三,大家可以用领英,相对比较国际化。


  • 如果你特别喜欢一个律师,比如你看到某一个案子,认为这个律师的代理意见非常好,你可以大胆地查询这个律师的相关信息,直接向Ta的邮箱发送简历。我会这样表达:我对这个案例的看法是什么,您在这个案例中提到什么,我的思考是什么……以这种形式表达你对这个工作的喜欢。我相信很多时候你会得到一些有趣的机会。总之,以兴趣为主。


  • 法院这种一般是学院联系,很少会直接对外发招聘。如果你真的很想去法院,也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法院,做下自我介绍,表示暑假想帮忙干一点事情,一般都能说成。之前就有学长学姐在假期回家以后直接去法院门口找保安,要了相关法官的电话毛遂自荐,最后成功得到实习机会的。


Q7:请问在知产方向的实习选择上,有何建议?


  • 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尝试,不要觉得自己是什么背景,就一定要做某个方向。法务试试、法院试试、律所试试;律所的各个方向也试试。不然你可能因为没吃过栗子蛋糕就觉得榛果蛋糕是最好的。


  • IP相关的实习岗位有很多,例如内所的知产团队、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团队,部分在华开设IP业务的外所,以及科技公司的法务等等,很多业务领域都需要IP人员。如果是实习,可以多多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最重要!总体来说,内所更加偏向诉讼领域业务,外所更多的是知产DD(编者注:即due diligence,尽职调查)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


  • 律所会有很多知产团队招实习生,需求很大,不过大部分都会列明偏好理工科背景。法务相对来说则少一点,我看到国内科技公司招数据合规的多一点,知产方向相对较少。但是 Professor Joy Xiang之前在微软就是专门审专利的岗位,类似于法务。


  • 知产和其他领域相比更专精一些,因此可以多多尝试不同的领域,思考自己是否热爱知产,再决定是否从事知产工作。


  • 除了传统法院和律所的实习项目,还可以尝试去WIPO、WTO等涉及知识产权业务的国际组织实习。


受访者:陈靓、弗朗西斯、苟琳蔚、刘璨、万子珊、卓灏铭、张和平、赵新玉、彭旭峰、Eleanor、Ivy、Zoey、佚名


感谢以上同学的分享!




END





编辑&采访:陈星同(IPA成员)、李嘉昊(IPA成员)、侯肃敏、何科锦、贺才真、胡景宣、黄亚婷、蒋丽君、李泰然、李曼昀、徐臻协、姚于凡、郑文迪


排版:赵田田、何科锦、李泰然




>>>>

推荐阅读


>>>>

话题标签

#年度目录

#教育随笔

#教授访谈

#读书报告

#学习指北

#校友访谈

#学生感想

#书目推荐

#实录系列



STL中国法

不止于STL,不止于中国法

关注我们,收获更多精彩!(ง •_•)ง

联系邮箱:chinalaw@stl.pku.edu.cn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