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评论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产阶级如何谈论北京医院大火 | 舆论手札

关心时政与世相的中产阶级,在观察过北京长峰医院致命火灾的后续动静后,再次感到所托非人。信息公开透明、媒体奋力有为、应对尊重人性,这些他们十分重视的方面差强人意,甚至未致历史水准。这些失望情绪构成了火灾舆论中批判角度。中产阶级就是算数好,他们计算出火情发生到官方披露简报之间有8小时时差。也就是说,在简报之前,公众完全不晓得有这样一场夺命火灾。这个认识惹怒了他们,继而产生了惊骇。想必这是一个幻灭的瞬间,至少有三种现实被和盘托出。其一,掌握了最多信息的公门中人,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将灾祸信息的外泄控制在清零状态。涉及29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本是确凿无疑的公共灾难事件,但其信息呈现可以做到不露丝毫的程度。这个事实有助于中产阶级理解,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决心和纪律相当惊人的治理者。其二,8小时的火灾空白,再一次嘲弄了“人人都是媒体”的夸张陈词。以为人人有了账号,等于人人有了话筒,可以遂行“人人都是传播”,看来又是一种虚假希望。这样有助于中产阶级理解身处的媒介环境,众声喧哗当中,他们是孤独的存在。其三,大火让中产阶级再次重复“媒体已死”的呓语,因为不涉及女性主义角度,这种呓语少了话语的干扰,更容易被其他同类听见。媒体和记者,再一次被推到新闻伦理的十字架上示众。而我们知道,在没有新闻的状态下批判新闻伦理早已是常态。细究起来,这三种现实汇聚、贯穿于中产阶级对火灾的谈论,其本质是期待在街谈巷议与官方通报之间寻求第三种灾难叙事。这种灾难叙事鄙视街谈巷议的粗陋倒在其次,它希望的是更准确的事实、有核查的真相,以便让他们摆脱官方叙事的单一信源。这样的信息需求,可以视作中产阶级努力区别于下层人民与治理精英的固有追求。很遗憾的是,随着大众媒体走出市场化阶段,中产阶级在信息供应上被迫接受新闻枯竭的现实。街谈巷议很是扰攘,治理对信息流的控制近乎本能,他们被悬置在国情之中。信息流曾是中产阶级可以依靠的力量,他们也曾认可市场化媒体为他们可爱的同盟。但在北京火灾这件事的传播格局中,中产阶级除了失望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与其说他们对媒体缺位失望,不如说是对自身阶级性流失的恐慌,因为他们视“接地气”为畏途。在现时流行的社交媒体中,抖音快手是最具备“接地气”的信息介质与传播平台。“接地气”意味着它们无知觉地接受了从上至下的阶级俯视,同时无意识地接受了信息格局中最无害的角色安排。“每一种生活”都被强调,是宣传美化的修辞,不等于“人人都是记者”。中产阶级的苦恼在于,他们无法与上下的阶级分享这种心得,信息流严格地依据阶级走势,在新闻供应上很不充裕,令他们试图保有开放心境时,不得不经受新闻匮乏的折磨。而对此一匮乏的抵触,演化为舆论中难以衰竭的中坚力量,舆论成为阶级有限相通的立脚点。北京医院大火的8小时静默期,恐怕是官方叙事的准备期,19日午间时长17分钟的信息发布会一开,即能明显察觉推进这一官方叙事早已是既定策略。29名遇难者值得一场官方程式的发布会,自然也值得启动29个专班。反观第三类叙事依旧跋涉在外围。并不像18日晚间中产阶级哀悼的“媒体已死”,19日机构媒体似乎已经反映过来,推出了一批主要针对长峰医院民资背景的、资料整合报道。期间有财新最早呈现了火灾现场内部的现场图片,直到19日下午,机构媒体仍在努力占据更多信息点,但不足以构成自有的叙事。所以到目前为止,依据“8小时信息空窗期+17分钟发布会”建立起来的官方火灾叙事,依旧没有受到媒体叙事的威胁,仍然屹立在信息流和舆论场。核心涉案人员被刑拘无法接触,29个专班对官方叙事的持续养护,成为机构媒体建立第三类叙事时难以逾越的挑战。但在街谈巷议与官方叙事之间的开阔地带,蕴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以身涉险的罪恶独狼,甚至还存在着更大、更多的不确定矛盾。机构媒体的第三方叙事本可以成为恰当的减压出口,现在却时常淤塞,间接拉高了阶级分野,一旦硬着陆强碰撞,势能难以预料。一种很大可能的结果是,长峰医院火灾官方叙事与街谈巷议并驾齐驱,主导者这场火灾的面貌描摹与历史记忆。中产阶级对这两种宽严相济的叙事一清二楚,但苦于同盟散入流云,恐怕要继续吞下叙事竞争中的败绩,整理失望与期待,等待下一场灾难带来改观。引用图作者:秃头倔人(李晓强)
2023年4月19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纪念蒋彦永,争做自由人 | 舆论手札

引用图作者:秃头倔人(李晓强)
2023年3月13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三亚不能批评吗? | 舆论手札

澎湃新闻对三亚疫情的报道,引发了海南党媒的反弹。据说海南日报客户端推荐了旗下新媒体矩阵的一篇批判文,使用这种委婉的手法,再明显不过地表达了抗拒岛外舆论监督的意思。海南官媒急于洗刷这座大型离岛遭到的“污名化”,却更紧地拥抱了本该尽快挣脱的不名誉。澎湃新闻及其他机构媒体对三亚疫情的报道,集中在滞留游客6日前后的仓皇经历,消息来源为游客本人居多,这是处理突发新闻时最常规的做法。这些报道为外界了解三亚疫情提供了一手讯息,为岛外关注三亚乃至海南疫情创造了必要条件。批判文认为澎湃拿三亚疫情做头条,是省略其他议题。如果是一般自媒体说出这种话,还可以谅解,毕竟隔行如隔山,可恰恰是由省级党媒加持的属下媒体这么说,其表现出的媒介素养,的确会让人轻视海南新闻界,以为海南新闻界无人,这是很糟糕的。批判文用诛心之论,揭露澎湃新闻的报道用心,着实令人尴尬。若要诚实地讨论澎湃报道的“动机”,或许可以有两个依据:一是新闻之所以为新闻的依据,“新近变动的事实的报道”,三亚作为网红城市突发疫情,且关系重大,媒体奉为头条再正常不过。第二个依据,是上海与三亚的城际联系。今年6月22日,三亚文旅部门专门针对上海招揽游客,使用了具有诱惑力的“阳光重启,大海想你”。本轮海南疫情受影响人群中,上海人占很大比例。三亚疫情的含沪量很高,澎湃新闻位于上海,做新闻有接近性。上海游客是疫情发生前重点争取的游客群体,疫情发生后,上海媒体不论是本着新闻属性还是新闻的特性报道,都是非常常规的操作,但在海南媒体的眼里,这都成了居心叵测的“证据”。不客气地说,这是很幼稚的批判,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作为海南当地媒体,如果认为澎湃新闻有报道失实的地方,大可以用自己的报道来完善。考虑到岛内媒体在这方面有难处,自然也可以稍微等待,用政策报道来抵消岛外新闻的副作用。三亚滞留酒店游客住宿减免,与岛外媒体报道推动不可分。批判文在质疑了澎湃新闻的动机后,也没有挑出澎湃报道的“失实”后,开始借用“无视防疫大局”这类大帽子,认为澎湃是“带负面节奏”。一旦有人讲出“没有大局观”“带节奏”这类说辞时,基本就代表他不准备讲道理了,批判文用长长的单句分行自证了这一点。在“没有大局观”的大帽子下,批判文又给澎湃戴上了一摞小帽子,“以偏概全”“标题党”“戴有色眼镜”——岛内媒体很难在疫情报道上有所作为,以致于它们无法用新闻对新闻的模式对决澎湃,所以只能使用“打棒子”的手法,这仍然是可理解的,尽管相当无力。海南党媒这篇批判文最离谱的地方,还不是它对岛外舆论监督的敌意,而是它自认为发现了“万万千魑魅魍魉”——提出他们认为无理要求的游客是“鬼魅”,然后被认为带负面节奏的“某些媒体”是“魍魉”。很难想象,一地党媒可以对游客与同行做出如此画像。从截图看,确实有滞留游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但这个事实未经核查,只是评论区留言,在用作批判素材前,岛内媒体最好核实清楚。其次,滞留游客提出怎样的要求,不代表它就会被满足。滞留游客与岛内防疫之间有利益冲突,可以协商解决,但谩骂不是选项。批判文看似区别了多数与个别,但这只是批判的小技巧,这种看似辩证的批判法设定了一个陷阱,那就是:它可以将任何看不顺眼的归为“某些人”“少数派”,然后将“个别”“少数”及其诉求打入另类,认为是无理取闹,而后就可以用这种辩证法来矮化。外地游客与岛外媒体当然不全是对,可假如岛内党媒认为只要不合己意,就能如此谩骂抹黑,那确实让人不寒而栗。三亚乃至海南作为游客目的地,游客难免与本地商家、乃至临时政策有抵牾,比如万一遇到天价海鲜宰客申诉,也要被当作“鬼魅”?在事实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观光经济放在重要地位的海南岛,遇到关切数以万计游客切身利益的突发事项,当地党媒竟然如此仇恨舆论监督、如此涂污游客形象,这样的事实反差与言辞羞辱,是极其少见的。党媒写作、刊发这样的批判文才是“狭隘”与“不专业”。很多读者面对海南党媒淡化舆论的表现,面对这篇乱打棒子的批判文,都是边读边笑的,认为它的行文、用词、逻辑都是一个笑话的套路。可如果真的将海南的利益放在心上,或者真的把三亚、海南当作旅游的去处,设身处地地想,又会感到惧怕与悲哀。作为一名游客来说,他最害怕的不是旅游目的地有自然的风险,而是去到当地受欺负得不到当地政府的帮助。批判文将矛头指向自认为的“万万千魑魅魍魉”,看似很解气,实则上强化了游客最担心落入的那一种旅游环境,那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孤立无援之境。海南抗疫自有其挑战,这么多游客要安置,对人力、财力都是大的挑战。但既然像三亚这样用“阳光”“大海”将游客吸引来了,就应该有“阳光”般能量,有“大海”般胸怀应对得当。而不是用阴暗的心态恶猜正常舆论监督,或者用狭隘的岛屿心态谩骂树敌。三亚乃至海南在抗疫中有付出,党政干部有辛劳,涌现感人事迹,这与滞留游客有抱怨有不忿,与岛外媒体有报道完全不矛盾。批判文将两下对立起来,体现了将游客当作门客的落伍思维。观光经济不是对游客予取予夺的经济,当地要提供足够的诚意和稳定的善意。报道三亚,批评三亚,并不等于不理解、不支持、不相信三亚。批判文在三亚疫情舆论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真正“不理解”“不支持”“不相信”三亚的是恰恰是批判文体现的思路,它将游客与三亚、岛内与岛外对立起来,这种自我封闭的岛民心态亟待破除。三亚疫情早期可以理解的暂时混乱,确实带来了一些舆论影响。但比较起来,污名化社会监督的批判文制造了规模更大、影响更为恶劣的舆论效应。岛内为淡化舆情而采取的传统手法,在模式上陈旧,在效果上适得其反,批判文不仅没灭火,反而成了助燃剂。那些要求澎湃新闻“道歉”的岛内声音,有同仇敌忾之意气用事,却无海纳百川之海岛情怀。这样的声音,加之这样的批判文所透露出的价值取向,会持续地降低游客对海南的社会评价,持续地增加游客对这座岛内旅游生态的不安,毕竟谁也不想被当作“魑魅魍魉”受攻击。题图当代水墨,作者:@秃头倔人(李晓强)
2022年8月8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淞沪抗疫是和解之战 | 舆论手札

题图当代水墨,作者:@秃头倔人(李晓强)
2022年3月29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奥运气泡里的谷爱凌 | 舆论手札

作为本届京奥最耀眼的明星,谷爱凌凭借其超绝的胜利者形象,收获了最多中国人的赞叹与拥戴。她作为归化计划的成功案例,已成为一个超级符号,义不容辞地向世界辐射奥运盛事的象征意义。她也成为其团队实现商业筹划的无与伦比的资本。
2022年2月10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论特斯拉的中国化

jiuwenpinglun
2021年4月2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给新华社挑错,可惜老编辑们没死踏实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7年6月2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排名不分先后左右忠奸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7年5月17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赣州杀人者明经国,会是另一个贾敬龙吗?

最后,看看杀人者明经国被捕获时的神情吧,你若凝视,能看见什么?
2017年3月2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无印良品是不是该抠出两个字致敬央视?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7年3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丽江官微失态,小编可能上了假的舆情应对课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7年3月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陈光标:小丑落幕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6年9月20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杨改兰杀子弃世:弥漫在动机周围的阴影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6年9月1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由刺猬公社的网路事故想到……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6年9月7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纪念在无纪念的时候诞生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6年8月1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连云港反核 | 谨慎欢迎暂停核废料项目选址(ZT)

转发网站一篇评论:原题:《谨慎欢迎连云港暂停核废料项目选址》,作者:蒲欣
2016年8月10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舆情观察 | 共青团的群众路线怎么走?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6年8月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收割爱国?本次爱国原理考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6年7月1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谈论环球,请先确定什么是无辜的?

对环球的不忿,理据多是它相反的那些媒体没有了,它在不平衡的舆论生态里占了便宜云云。这么说,可能接近事实,但事实不等于立场,更可能要检讨的不是环球坏坏的独在,而是那些好好的怎么了。
2016年4月1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书评 | 叫魂案:乾隆与群臣的角斗

【引澎湃新闻:北京时间2月15日17:40左右,汉学家魏希德在推特上发布信息称,著名汉学家孔飞力逝世,享年83岁。
2016年2月1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黄安举报“台独”:新病患的鸳鸯蝴蝶梦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6年1月1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你忧国,他爱国 | 2015年度评论报告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5年12月2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老大哥社论 | 公知投放的精神雾霾更可怕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5年12月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不许跑”与“跑不了”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5年9月16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融合式炼狱 ——2014新闻舆论观察报告(1—7)

2014年有没有什么可观的新闻报道,包括财新的周元根报道不会超过三个。与此同时,调查记者几句减少,新闻监督式样的报道从源头上枯竭了。读者可以不以为意,但不等于这不重要。
2015年1月7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现在谁还谈论社会?

旧闻评论,多说一点。(我不是媒体人,我是照相的)
201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