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杂志

其他

康绍忠院士:藏粮于水 藏水于技——发展高水效农业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1“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成为重中之重。“吃饭”问题不仅是粮食安全问题。早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大食物观”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指导我们从更广的维度认识和把握粮食安全。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证,水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当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康绍忠就我国水资源与食物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并从“藏粮于水,夯实国家食物安全的农业用水保障”和“藏水于技,促进高水效农业快速健康发展”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水资源短缺对我国食物安全的严峻挑战水安全与食物安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支撑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水土资源短缺、干旱洪涝灾害等极端事件带来的粮食减产,正在影响全球的农业生产。确保水和食物安全,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2016年美国发布的《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指出,到2045年,全球将有超过40%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在未来几十年,最乐观的预测主食谷物的价格将会提高30%。如果全球气候变化、需求增长以及资源管理的失败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价格可能会提高100%。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证,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从1999年到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由5.08亿t增长到6.84亿t,21年增长了34.6%。但从2015年到2021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只增长了2389万t,增速变缓,粮食增产进入瓶颈期。我国是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2021年进口粮食1.6454亿t,接近国内产量的1/4。保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11—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海关总署数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为新形势下如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指明了方向。水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水资源短缺将直接导致食物生产的波动,从而在源头上导致真正的食物危机。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1983m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特别是我国水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匹配,国土、耕地面积、人口、GDP分别占全国64%、46%、60%、44%的北方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8.6%。我国北方的海河、黄河、西北内陆诸河、西辽河等流域的缺水状况更为严峻。我国在水资源短缺背景下,为了发展灌溉农业,先后建成多种类型的蓄、引、提水灌溉工程,有效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时的2.4亿亩扩大到11.18亿亩,位居世界第一。从全球来看,占总耕地面积20%的灌溉地生产了40%的农产品,80%的雨养农业生产了60%的农产品,灌溉地的产量大约是雨养农业的2.5倍。就我国来说,灌溉对粮食增产的直接贡献率约为36.27%。灌溉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基石,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最大灌区——淠史杭灌区但是,我国的农业发展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不相适应。例如,一方面国家花巨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的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又通过“北粮南运”把水资源运回南方。而且,在一些水资源短缺地区,农业的过度开发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加之用水效率低,进一步加重了区域水资源短缺,引发了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华北平原,由于灌溉发展和农业熟制变化,在农业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塔里木河、石羊河、黑河等流域,农业开发规模超过了水资源承载力,导致流域下游土地沙化、沙进人退、绿洲萎缩;东北西辽河流域大规模抽取地下水发展浅埋滴灌,引起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东北三江平原大面积改种水稻,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湿地萎缩。这些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灌区是我国重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工程,是国家食物安全的压舱石。但是,现有大中型灌区工程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标准低、配套差、管理不畅,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呈现“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周身是病、发展艰难”的严峻局面。2021年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68,单方灌溉水的产粮数大约是1.58kg,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十四五”期间,全国456处大型灌区,列入国家更新改造规划的仅124处,不到全部大型灌区的1/3;而且资金投入强度远远不能满足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的实际需求。灌区发展滞后已成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藏粮于水夯实国家食物安全的农业用水保障我国水资源紧缺,水土不适配,“水缺”比“地少”更为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挑战日益严峻。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灌溉用水增加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降低灌溉用水量,然而盲目减少灌溉用水量将导致农业产能下降,威胁国家食物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背景下,必须绷紧食物安全这根弦,藏粮于水,夯实国家食物安全的农业用水保障。1.确立农业用水安全红线,为国家食物安全提供用水保障我国粮食作物种植布局不断向北方缺水地区转移,“北粮南运”已成为我国粮食产销布局的新特征,这种生产格局的变化会进一步导致北方农业需水的增加。大量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不会导致水资源明显增加、改变我国南多北少的水资源分布格局。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在黄淮海、东北、新疆和甘肃,未来利用这些后备耕地资源必将进一步加剧北方农业用水的紧缺态势。为此,需要未雨绸缪,确立和牢牢守住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农业用水安全红线。农业用水安全红线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所需要的净耗水量、农业用水量、单位粮食产量净耗水量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红线。影响农业用水安全红线划定的因素很多,包括未来人口增长与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作物种植结构和耗水特征、灌区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科技对节水的贡献等。▲大型平移式喷灌系统我国农业用水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缓慢下降,到2003年降到最低值3431.4亿m3;然后又缓慢增加,2013年达到3920.3亿m3;其后再次缓慢下降,近几年基本维持在3640亿m3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00年的0.43持续提高到2021年的0.568。农业净耗水由2001年的1652.2亿m3下降到2003年的1509.8亿m3,然后持续上升到2017年的2050.3亿m3,近几年维持在2050亿~2070亿m3;单位粮食生产的净耗水量由0.469m3/kg降到0.404m3/kg,年均下降0.003m3/kg。21年间,由于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年节约农业用水量达到1169.57亿m3。其中,由于单位粮食生产的净耗水量减少,即通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升而节约的年净耗水量达到375.53亿m3,相当于年节约农业用水量661.14亿m3;灌区工程配套与改造等节约农业用水量508.43亿m3。农艺节水与工程节水的比例分别为56.53%和43.47%。从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基本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逐年增加的结果,如果我国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单位粮食生产的净耗水量仍然处于2000年的水平,目前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下的农业用水量会达到4810亿m3,农业节水和高效用水无疑对控制农业用水大幅度增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统计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粮食年消费量8.1亿t,粮食自给率为82.6%。预计粮食需求峰值可能在2035年到来,约为9.4亿t。若保持粮食自给率不变,到时我国的粮食产量需达到7.8亿t。按照过去21年间的年均用水下降速率,预计2035年我国灌区单位粮食产量的净耗水量为0.362m3/kg;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刚性约束指标,到2030年我国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将达到0.60,预计2035年提高到0.625;假定未来75%的粮食增加量仍由灌溉地生产。按此计算,则粮食需求高峰期2035年前后的农业净耗水量需要增加到2421.64亿m3,农业用水需增加到3874.62亿m3。因此,在粮食需求高峰期2035年前后的农业用水安全红线宜定为:农业净耗水2422亿m3,农业用水3875亿m3,单位粮食产量的净耗水0.362m3/kg,灌溉水利用系数0.625。2.加快建设国家农业水网,提高食物安全供水保证率面对我国“北粮南运”的粮食产销格局,以及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黄淮海、东北、新疆和甘肃,且这些区域大多受水资源制约的状况,在大力发展适水农业的同时,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加快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配置格局,促进水土资源有效匹配,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用水保障,同时也可有效缓解现有耕地的缺水限制,提升产能。农业水网是国家水网的毛细血管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灌区灌溉渠(管)网则是农业水网的主要载体。应把农业水网纳入国家水网建设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国家水网框架下系统畅通的农业水网格局,以利于全国各省、各地区的灌区现代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有序稳步推进,避免重复投入和低效建设。▲江苏太仓田间水网管护在北方水资源紧缺区,特别是新疆和河西走廊等地势落差较大、水源水质良好的区域,以及华北井灌区,应适度推进灌溉供水自来水管网化,采用大口径聚乙烯、聚氯乙烯管材或加筋聚乙烯复合管材建设管道输水系统不会显著增加工程成本,但可以减少输水损失、少占耕地。在建设农业水网的过程中,还应加强计量监测设施、信息化工程等建设,使农业水网系统管控逐渐向信息化与智慧化方向发展,加速智慧农业水网构建的进程,提高灌溉供水保证率、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3.充分挖掘南水北调工程给粮食生产供水的潜力,开发利用西北内陆干旱区咸水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文情势改变、未来仍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用水的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在深度节水前提下,适度增加跨流域调水,开发和安全利用非常规水源,提高农业用水保障能力。(1)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的外调水,提高华北地区口粮生产用水保障能力华北地区在我国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等口粮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地区之一和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的主要受水区。在国家粮食安全紧平衡的背景下,需要继续利用好华北地区良好的耕地条件,稳定甚至适度扩大粮食生产,通过较大规模调整种植结构和压缩农业用水难度很大。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外调水,提高粮食生产用水保证率,对确保国家口粮绝对安全意义重大。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贯穿黄淮海地区,在沿线引黄灌区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备向农业供水的工程条件。据调查,河北农业水价的承受上限约为0.65元/m3,山东、河南也大体相当。河北全省亩均灌溉用水165m3/亩。据有关推算,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向农业终端供水水价大约为2.14元/m3,大约每亩需补贴245.85元。▲南水北调中线穿越河北正定农田近年来国家投入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小麦休耕补贴是500元/亩,但由于休耕项目区之外的种植面积增加,节水数量有限。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水价高于当地直接开采利用地下水的水价,加之工程配套不完善,导致计划供给河北的南水北调水源没有充分利用。因此,建议把每亩500元的休耕补贴直接用于南水北调工程水价补贴,把目前河北没有用足的南水北调水直接用于水资源极度紧缺的衡水、沧州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粮食生产,特别是小麦等口粮生产用水;对于经济作物和蔬菜生产用水仍需考虑市场对水价的调节作用。(2)加快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充分挖掘河西走廊等地的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流域及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工程。西北地区生态区位重要,光照充足、气候适宜,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基地,
2022年7月26日
其他

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

5月31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关于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按照“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要求,切实规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更好地适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资金筹措渠道,为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提供资金保障。6月8日,水利部召开推进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工作部署会议,部署推进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重点工作。水利部关于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水利投融资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扩大水利投资来源渠道,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拓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资金筹措渠道,推进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谋划水利发展重点领域、项目安排。遵循市场规律,完善市场规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及长期合作关系。坚持效益导向、分类施策。根据不同类型水利项目的功能属性、投资规模、收益能力、运营管理等特性,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服务,实现水利PPP项目更好更快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水价形成机制、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改革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和投融资模式,畅通社会资本参与渠道,完善社会资本投入的合理回报机制,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活力和创新动力。坚持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立足项目全生命周期,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长效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二、主要领域(三)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以自然河湖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具有控制性功能的水资源调蓄工程为结,加快实施国家水网,协同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统筹已建工程提质增效和新建工程效益,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推进实施一批节水项目。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灌区。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动完善渠首水源工程、骨干渠系、计量监测等设施,开展数字灌区建设。(五)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聚焦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优化农村供水水源及工程布局,推动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动城镇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牧区、山区、偏远地区等不具备规模化供水条件的地区,推进实施一批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六)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推进江河控制性工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与运行管护、蓄滞洪区建设,提高洪水调蓄能力。实施大江大河大湖干流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加强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提高河道泄洪能力。(七)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河湖生态治理修复;以长江、黄河上中游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区域为重点,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小水电绿色改造;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让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八)智慧水利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和数字化场景,实现数字孪生流域多维度、多时空尺度的智慧化模拟,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提高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三、合作方式(九)分类选择合作模式。针对水利项目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的特点,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建设—拥有—运营(BOO)、移交—运营—移交(TOT)等模式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十)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在确保项目完整性和公益性功能发挥的前提下,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工程模块,根据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投资收益水平,采用适宜的合作方式。对水库大坝建设等涉及防洪的公益性模块,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应以政府为主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对水力发电、供水等经营性模块,可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落实水价、电价等政策,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出资比例依法享有权益。(十一)供水、灌溉类项目。对于重点水源和引调水工程,通过向下游水厂等产业链延伸、合理确定供水价格等措施,保证社会资本合理收益。对于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一供水设施运行服务标准,推广城乡供水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管理;对于分散式中小型供水工程,探索以大带小、整体打包,引入专业化供水企业或规模较大的水厂建设运营管理。对于大中型灌区建设和节水改造,应合理划分骨干工程、田间工程和供水单元,完善计量设施,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鼓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受益主体投资入股。水费收入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应采用“使用者付费”模式;水费收入不足以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采用“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模式;也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一定期限内采用“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模式,逐步过渡到“使用者付费”模式,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十二)防洪治理、水生态修复类项目。对于河道治理、蓄滞洪区建设、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治理项目和河湖生态治理保护、水土保持、小水电绿色改造等水生态修复项目,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条件,鼓励通过资产资源匹配、其他收益项目打捆、运行管护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工程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工程运行维护成本。对于智慧水利建设,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授权企业投资运营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维的积极性。四、重点工作(十三)深化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利相关规划,筛选潜在PPP项目,形成重点推介水利PPP项目清单,强化信息公开和投融资合作对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策划、前期论证。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技术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周期长,原则上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在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十四)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对拟采用PPP模式推进的水利项目,依据有关规定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一并编制或单独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经济技术指标、经营服务标准、投资概算构成、投资回报方式、价格确定及调价方式、财政补贴等事项。(十五)严格履行审核决策程序。按程序通过立项的水利PPP项目,及时将项目实施方案报地方政府或经授权的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并按要求开展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项目实施方案应与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文件、备案信息保持一致。(十六)择优选择社会资本方。实施方案通过审核审批的水利PPP项目,及时向社会发布项目公告和有关信息,组织编制招标文件、合同文本。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公平择优选择具有相应管理经验、专业能力、融资实力及信用状况良好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伙伴。(十七)依法合规组建项目法人。水利PPP项目由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和社会资本方根据投资比例协商共同组建项目法人,完善项目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项目法人职责,签订投资、建设、运营合同文件。合同签订前,要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政策风险、商业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充分论证,征求政府相关部门、法律咨询机构和社会资本方的意见,明确项目合同各方权利义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纠纷解决和风险防范机制。(十八)加强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水利PPP项目的特点,制定完善建设运营监管制度,切实强化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功能效益发挥。项目法人要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体系和工程维修养护机制,保障工程稳定运行,依法承担防洪、抗旱、水资源节约保护等责任,确保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十九)健全绩效评价和退出机制。在项目合同中明确绩效评价标准,定期对项目运营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合作期内,如遇不可抗力或违约事件导致项目提前终止时,要及时做好项目移交接管,保障项目设施持续运行,保证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合作期满后,要按照合同约定的移交形式、移交内容和移交标准及时组织开展项目验收、资产交割等工作,妥善做好项目移交,确保工程持续安全运行。五、政策支持(二十)加大政府投资引导力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商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二十一)推动建立合理回报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好运行、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核定定价成本,合理确定盈利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供需双方协商定价。积极推动供需双方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签订框架协议,约定意向价格。加快推进用水权改革,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参与节水供水工程建设运营,转让节约的水权获得合理收益。六、服务监督(二十二)做好项目服务。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水利PPP项目审查审批流程,加快审查审批进度,持续提升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便利度。(二十三)加强政府监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强水利PPP项目的监管,着重强化对合作双方诚信履约、项目法人履职尽责等方面的监督,促进水利PPP项目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对于社会资本方直接参与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要对参建单位资质、合同订立、工程价款等进行严格监督。(二十四)接受公众监督。依法披露水利PPP项目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确保项目实施公开透明、有序推进。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注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督促社会资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严格按照约定保质保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公众利益。七、保障措施(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拓宽水利投资渠道的重要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实化推进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政策措施。(二十六)强化跟踪监测。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跟踪监测机制,开展水利PPP项目跟踪问效和监测评估,动态掌握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情况,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水利PPP项目实施后评价,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评价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和工作落实情况,推动有关政策不断健全完善、落地见效。(二十七)做好宣传推广。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利PPP项目有关政策法规、操作规则和管理要求的培训,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好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营造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良好氛围。水利部2022年5月31日来源
2022年6月9日
其他

专访 | 水利部人事司司长侯京民:坚持对表对标 狠抓队伍建设 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2021年,在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水利人事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把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各项水利人事工作之中,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人事司司长侯京民。中国水利:请您谈谈2021年水利人事工作是如何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的。侯京民:2021年,按照李国英部长关于建设好干部、人才两支队伍指示要求,人事司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积极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选优配强部管班子。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强化政治把关,全面考察干部在政治站位、履行职责、担当精神、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综合分析研判,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2021年调整部管干部186人(其中提拔76人),对56个部管班子和16名班子正职进行调整补充。二是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坚持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融入部管领导班子的日常调整,2021年提拔使用45岁左右正局级干部2人、副局级干部24人。充分发挥部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点名调训的方式举办处级优秀年轻干部专题培训进修班,加强政治素质培养。三是强化干部多岗位锻炼。积极拓宽干部交流渠道,推动加快京内外、上下级干部的有序交流,调整的186名部管干部中,交流调整和交流提拔的有53名,占29%。紧密结合水利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等工作,新选派10名干部到地方挂职,完成50名挂职干部期中、期满考核工作。四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修订《水利部年度考核办法》,更加突出考核政治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调整优化测评赋分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注重选拔在基层一线、关键重点岗位,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对在援藏、援青、援疆、定点帮扶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及时选拔使用或重用。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是深入实施水利人才发展创新行动。开展了首批大规模选拔工作,选拔水利领军人才20名,水利青年科技英才10名,水利青年拔尖人才100名,人才创新团队10个,人才培养基地10个。深化水利国际化人才培养,选派人才到东南非共同体市场、亚洲水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交流工作。开发建设水利高层次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多元人才投入机制,设立水利人才发展基金会。二是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积极推荐水利人才参与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评选,2021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名,1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创水利部近年人才最好成绩。开展第三批水文首席预报员选拔,评选30名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完成98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年度考核工作;226人新聘到专业技术三级、四级岗位上。三是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克服疫情影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务实管用培训。协调中组部将强化河湖长制专题培训班纳入其首批网络培训计划,推动对5000多名市县级河长湖长示范培训。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年度培训重点内容,申报将“重点地区帮扶专题培训”纳入部党组第二、第四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举办帮扶专题培训班15期,培训重点帮扶地区水利干部1600余人次。四是鼓励水利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推进水利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加强工资分配监管;完成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全国优秀河(湖)长表彰、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报表扬、全国水利扶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报表扬。完成22项部外系统表彰的评选推荐工作,共向外部委推荐先进集体28个、先进个人33名。中国水利:请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侯京民: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水利强。2021年12月13日,水利部党组召开水利人才工作会议,李国英部长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人才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系统谋划,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水利人才,让水利事业激励水利人才,让水利人才成就水利事业。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李国英部长指示要求,我们研究编制了《“十四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经部党组会议审定后印发。《规划》提出了建设与水利事业发展相匹配的一流水利人才队伍总体目标,以及素质进一步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匹配度进一步提高、效能进一步提升4项具体目标。“十四五”期间,加强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水利人才、一流水利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水利工程师等人才,计划选拔培养50名领军人才、200名青年拔尖人才、50名水利国际化人才、30名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30名水利技能大奖、200名水利技术能手,以及20个部级人才创新团队、30个部级人才培养基地。《规划》还确定了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素质能力建设、基础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6项主要任务和22项具体任务;准备实施领军人才助推工程、青年拔尖人才选育工程、水利工匠培养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聚才引才促进工程、行校协同育才工程等6项重点工程;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夯实人才工作基础、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等5项保障措施。中国水利:请谈一谈在水利公务员队伍长期健康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侯京民:一是做好公务员录选工作。着眼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部署新要求,全面开展面试自主命题,强化人选综合比选,突出人岗匹配性。2021年各级机关共录选公务员及参公人员218名,相关做法得到中组部高度认可并在《组工通讯》刊发。二是做好公务员选拔任用工作。坚持政治标准,突出人岗相适,强化责任担当,注重考察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和关键时刻的表现。2021年部机关共调整处级公务员67人(其中提拔46人)。坚持“注重实绩、兼顾资历”,组织完成部机关公务员131人的职级晋升工作。三是做好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印发实施《水利部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突出对公务员在水旱灾害防御等关键时刻和重大斗争一线表现考核,推动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四是推动机关公务员深度融合。制定《部机关公务员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稳妥组织实施,推动部机关公务员交流融合,增强队伍整体功能。妥善开展“一部两办”公务员工资津补贴项目和标准统一规范工作,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实,进一步促进干部心理和文化深度融合。中国水利:请结合选人用人巡视整改,介绍一下2021年干部监督管理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侯京民:针对中央巡视组指出的有关问题,人事司一手抓坚决整改,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一手抓监督管理,持续推动干部监督常态化、规范化。一是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将巡视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对中央巡视反馈的选人用人方面20个问题研究提出36项整改措施;对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反馈的15个问题研究提出了25项整改措施,除长期整改任务外全部完成。二是审慎稳妥完成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规范工作。研究制定《水利部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禁业范围(试行)》,对700余名领导干部的家属经商办企业情况进行查核比对,对200余项情形进行甄别认定,做好领导干部家属在10余家企业投资或任职行为的规范退出工作。三是巩固个人事项专项整治工作成果。采取编制印发个人事项易错易漏点提示卡、录制填报指导视频、一对一提醒等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个人事项年度部署和教育培训,完成近400人的随机抽查和认定处理工作,对400余名拟提拔人选的个人事项重点进行了抽查。四是进一步强化选人用人监督。配合部党组巡视,组派2轮5个选人用人检查组对长江委等7家直属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对中国水利报社等6家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配合做好5家单位巡视整改后的评估工作。开展了对20余家直属单位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五是全方位做好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从严从细做好领导干部社团、企业兼职审核审批;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在高校、科研院所兼职规范工作,将70余名干部兼职情况纳入管理。强化疫情期间因私出国(境)管理,组织核查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2000余人的登记备案信息和900余人的证件信息,确保“应备尽备,应交尽交”。注重抓早抓小,批评教育5人、函询2人、诫勉2人,组织处理5人。中国水利:2021年在深入推动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侯京民:一是深化机构改革工作。加强涉水体制机制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动内部机构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完成对部机关各司局的编制、人员情况分析梳理,组织做好优化调整工作。深化流域管理机构改革,根据中央编办要求组织开展长江委、黄委“三定”规定拟订工作。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梳理部属事业单位“三定”规定批复和修订情况,完成3家单位“三定”规定的制定、修订工作。二是做好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会同政法司组织各有关司局、单位全面梳理权责事项,开展校核论证,逐项明确了权责事项、权责类型、设定依据、履责方式、追责情形等,形成了水利部权责清单(送审稿)。三是加强机构编制和社团管理。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配套法规,组织部属单位开展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机构编制核查等工作。调整优化7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开展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全面总结和“回头看”工作,指导水利社团换届工作。中国水利:请谈谈2022年水利人事工作思路。侯京民:2022年,人事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和部党组决策部署,锚定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顺职能、打基础,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强人事部门党的建设。二是坚持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相结合,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加强选人用人监督和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四是抓好新修订的《水利部年度考核办法》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五是落实水利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是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源/《中国水利》2021年第24期记者/马颖卓通讯员/杨晶亮
2022年1月7日
其他

程海云:洪水预报系统及其在工程调度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作为防洪减灾重要工程措施,如何调度运用,使其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效益,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洪水预报系统是洪水预报预警、防洪调度指挥的重要支撑,计算机技术在洪水预报、调度分析各环节中广泛应用,使水情信息处理和预报作业、调度分析、会商决策等各项业务更加方便快捷。洪水预报系统发展概况1.国内外洪水预报系统发展历程洪水预报系统是水文预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技术,研发进展较快,在国内外研究开发已有30~40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联机预报作业阶段,其主要特点是集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洪水预报计算为一体,以便快速完成洪水预报作业;第二阶段是实时预报校正阶段,在洪水预报系统中引入现代控制理论,实现实时信息和预报结果的实时校正;第三阶段是交互式洪水预报阶段,利用图形交互处理技术对洪水预报中间环节进行人工干预,充分利用专家、预报员的知识和经验,以有效地提高洪水预报水平。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Web服务模式下洪水预报系统的开发成为可能。系统采用B/S多层体系架构,信息集中处理和存贮,以通用Web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Web服务器存贮和处理信息,数据库服务器存贮属性和空间数据,达到同时为多个不同地点的用户迅速服务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和扩展性,同时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使洪水预报系统研发真正从模型开发走向应用服务。在业务功能处理上实现了预报调度一体化、会商决策信息化和科学化支撑。基于Web服务模式下构建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正向洪水预报系统发展的第四阶段迈进,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是其中代表之一。2.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的发展迭代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水预报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水情自动测报技术的研发,水雨情报汛站点不断扩充,预报模型方法和手段不断进步,长江洪水预报逐渐走上现代化。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发洪水预报系统,并持续迭代更新。最初目标为联机实时预报,辅之以图形交互处理技术,将动态预报技术应用至作业预报且获得成功,开创性地提出“交互式预报”概念。1994年起开发“长江专家交互式预报系统”,实现对模型结果进行人工干预,开辟了专家经验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可行途径,系统1995年5月投运后在95/96/98年大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0年,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常用预报方法传统手工建模的计算机化。2006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流域汇流变化,开发了基于Web应用的通用型水文预报平台,在系统通用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应用在三峡水库调度和长江洪水预报调度中,成功解决三峡入库洪水预报异地会商难题。2010年,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进一步完善通用型水文预报平台,并在平台上创建了长江洪水预报系统和长江防洪调度系统。2012年开展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对预报调度系统研发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2016年建成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预报调度一体化,成为长江流域防洪和水资源预报调度会商的重要抓手。▲第二代洪水预报系统/人民网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构建技术1.技术难点一是水利工程建成后运行,逐渐改变河流天然状态,如何在实时洪水预报中考虑众多水工程的合理运用,提高预报精度,并实现工程运行条件下多阻断河系洪水连续演进计算,是一项重要难题。二是江河湖库洪水调度最终目标是合理运用各种水工程设施(水库、分蓄洪区等)对洪水过程进行人工干预,改变洪水、水量过程的时空分布,从而达到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水利工程实时调度的决策过程,就是人工干预措施、力度和时机的选择、比较过程,属综合性智能决策的领域,如何实现预报调度的嵌套分析,技术难度大。三是开展Web服务模式下的预报调度系统建设,需要解决水利工程信息共享整合、大数据传输、统计查询及计算效率等难题。四是适应水利工程的逐渐建设到位、预报调度的技术业务更新发展,预报调度业务系统始终处于不断完善的动态系统。2.设计理念(1)开放式设计理念系统框架、菜单体系、数据访问、预报调度体系构建均采用开放式管理体系,通过配置加可视化管理维护功能,实现动态管理。数据访问封装通用化接口,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服务。预报调度体系主要以概化图表示,通过配置管理自定义方式构建预报调度任务,不修改程序编码便可修改预报调度业务逻辑流程,采用工作引擎控制预报调度执行逻辑,从而实现预报调度流程动态控制,体系及节点可灵活增删及扩展。(2)一体化技术思路按照分布式+面向服务的集成方式,实现水文气象产品统一生成共享、信息综合展示一张图、预报调度一体化服务。▲长江委水文局领导参与水情形势分析研判/周明3.关键技术(1)预报调度模型库构建技术根据纳入系统的模型进行分类,分离模型、接口、数据、业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规范各类模型的输入输出接口,制定统一的封装技术标准,以组件化结构和开放式架构创建不同粒度的多源异构预报调度模型库。(2)调度规则库构建技术通过收集已有防洪调度、水量调度相关的各种基础文件、特征参数和相关研究成果,对调度规程及联合调度方案、实时洪水调度等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整合,理顺防洪调度、水量调度的分析体系,并数字化调度规程,量化并抽象分类后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语义,结合调度规则参数,形成实时调度规则库。(3)预报调度体系可扩展技术根据流域水系测站的拓扑关系,以概化图描述,并采用对象符号和可标记的语言,分类标识预报节点、调度节点的对象属性及上下游关系,对象属性包括基本信息、模型信息等。可编辑修改预报体系结构,当流域预报体系发生变化时,可直接编辑节点信息,调整节点顺序,达到新增或删减预报调度对象的目的。(4)预报调度一体化引擎按空间位置与水力联系构建河系、水工程和防洪对象的拓扑关系概化图,建立预报调度计算体系,配合模型库、调度规则调用和调度演算约束,采用通用数据接口对降水预报、降雨径流、洪水演进及调度各模型作无缝耦合处理,实现河系的河库(湖)联动、有序连续演算的预报调度一体化,如图2所示。(5)可视化处理技术利用Internet/Intranet、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等新技术,开发友好的用户界面,通过图表展示及图形拖动方式,利用可视化处理功能实现区间交互、计算修正、水位/流量控制、调洪演算和交互调度等过程。4.主要功能洪水预报系统功能受需求驱动,水情业务和服务对象及范围不同,系统功能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处理与共享,对预报调度业务所需的水雨情信息、工情信息(水库、闸、坝等运行数据)和防洪基本信息(防洪方案和指标、安全泄量、防洪区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汇集、处理、存储和共享;二是水雨情监视预警,提供对实时汛情、工情自动监视和险情告警服务,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接收,异常时能以声音、动画、图、表等方式醒目提醒、动态告警,以完全自动、直观清晰的方式提供各类工程运行及预报调度情况,实现自动、及时、全面的实时监视功能;三是防洪形势分析,根据洪水预报成果,对实时、预报与历史的水雨情信息检索,按照防洪调度规则进行推理判断,初步判明需启用的防洪工程,并参考工程运用现状,明确当前调度任务与目标,编制防洪形势分析报告,初步确定各控制性工程的防洪形势;四是预报调度,依据流域实时水雨情、工情及预见期降雨等信息,以自动、交互相结合的模式实现预报调度、洪水演进及相关分析,并具有实时校正功能,可对不同降雨预报方案、工程运用方式进行模拟仿真计算,分析洪水调度中的不确定因素,协助制定洪水调度决策方案;五是综合分析,对预报调度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和研判,利用交互分析工具,综合分析会商,确定预报发布值。▲长江水文职工在三峡大坝前精心抢测洪峰及沙峰/张伟革洪水预报系统在工程调度中的作用一是实现预报与调度的无缝衔接与嵌套,为工程调度掌握流域上下游和各区域之间的复杂关系,充分考虑流域来水状况,兼顾上下游进行预报调度,更加科学合理精细地实现水工程(群)的调度控制,调节流域干支流洪水,提高流域整体防洪抗旱能力,高效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利用效益发挥重要作用。二是通过交互式预报调度方案制作、分析比较,有力支撑精细化调度。水利工程(水库、闸坝等)调度需考虑(拦洪、削峰、与下游洪水错峰等)多种情形,洪水严重时还需要利用分蓄洪区拦蓄超额洪水。系统通过交互预报调度功能,根据给定的控制目标和控制参数,结合当前流域水利工程运行现状和效果差异,推荐调度方案,包括水利工程(群、组)应用,调度对象具体蓄泄过程,调度目标节点、影响区域状态等,并通过仿真可视化,对调度方案的应用效果和风险进行评估,供调度决策参考。三是准确、及时的洪水预报是水利工程调度的关键,也是确定水工程实时调度运行方式的基础。采用短中长期水文气象相结合、模型与实时校正、人工经验相结合,有效地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给工程调度赢得科学决策的时间,为水工程(群)联合调度综合效益发挥提供支撑。以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为例,系统汇集了流域3万个水雨情站点,集合了短中期及延伸期等各类降水数值预报产品,并接入水文预报模型,通过自动与交互并行的模式,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总体上,预见期72h内水位流量预报达到准确,其中城陵矶-大通各站水位预报平均误差均在0.2m以内,关键性的预报能提前3~5d准确预报,据此制作调度方案,调度部门依据预报调度方案开展科学调度。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8月中旬,长江上游岷沱江、嘉陵江干支流来水严重遭遇,三峡水库出现成库以来最大洪水,入库洪峰达75000m3/s(20日8时)。早在8月11日,洪水预报系统短中期预报出未来一周(11~17日)岷沱江、嘉陵江流域有大到暴雨,累积雨量在250mm以上,三峡入库将出现60000m3/s量级以上的复式洪水,此后滚动修正,最终预报的三峡入库洪峰与实况完全吻合。分析制作调度方案,调度部门据此精细联合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累计拦蓄洪水190亿m3。据分析,将上游寸滩站洪峰(洪量)约90年(13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削减为20年(40年)一遇,显著减轻了流域防洪压力,避免了荆江分洪区的启用,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长江委水文长江口局徐六泾水文站抢测洪水期水文特征值/张静在气候变化与高强度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极端气候和水文事件时空格局出现了新特点,水工程多目标综合调度需求不断增强,洪水预报系统现有功能难以细致刻画水利工程联合预报调度的相互嵌套影响。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洪水预报精度、预见期、预报要素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预报能力,扩充水文预报要素,引入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向智慧预报调度系统迭代升级,为防洪、水资源管理及应急调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刊于《中国水利》2020年第17期,略有删减作者/程海云,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局长,党组副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编排/安天杭
2020年9月14日
其他

陈茂山:为江河代言、为人民造福、为国家守护水安全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发出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治水新思路,要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历史方位,自觉肩负水利人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为江河代言、为人民造福、为国家守护水安全”。为江河代言1.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要求“为江河代言”当前,我国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给我国治水提出了崭新课题。治理江河湖泊,破解新老水问题,要求我们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摒弃单向、不加限制地开发利用江河的思维定式,自觉把人、水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对立的双方,自觉站在江河立场“为江河代言”,尊重江河自然规律,更加注重探索、掌握和运用规律,进而找到科学的治理之道。只有自觉“为江河代言”,才能够以批判性态度重新审视各类开发利用活动,准确判定涉水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为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提供基本依据和遵循,进而加快构建人水和谐的涉水行为规范体系,标本兼治解决新老水问题。2.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为江河代言”
2020年6月16日
其他

汪安南:以都江堰为典范“深研生态水利”

以都江堰为典范“深研生态水利”水利部总规划师
2020年3月5日
其他

回眸|新使命 再出发——2018年水利改革发展实践掠影

新时代标注的历史方位,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治水走向。方案公布后的3月22日,水利部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邓声明宣读中央关于水利部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鄂竟平同志任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
2019年1月14日
其他

专访 | 水利部河湖司司长、部河长办主任祖雷鸣:全力开展河湖“清四乱” 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一是开展全国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2018年6月,水利部部署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全国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完成调查摸底、执法打击和集中整治阶段任务,各地正在抓紧研究建立河湖采砂管理长效机制。
2019年1月10日
其他

打好碧水保卫攻坚战,“三明经验”领跑福建

创新求变,转危为机。早在2009年,三明市大田县就在福建省率先探索实行河长制,“河段长、督查长、民间河长”三管齐下,共护一个河段。经过实践,三明人认识到: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
2018年7月30日
其他

深度丨新时代国家节水行动关键举措探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节水是关键,只有通过强化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重要原因。
2018年4月10日
其他

深度 | 智慧水利现状分析及建设初步设想

此外,还印发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水利网络安全顶层设计》以及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文件,发挥了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2018年3月30日
其他

河长制,公众如何争当“参与者”?

浙江省丽水市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中,探索形成了河权承包模式——将中小河流河道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承包权分离,部分乡镇将河道经营权承包给个人,由个人负责资金筹措及河道治理、经营与管护,取得良好效果。
2018年3月14日
其他

《跟着水利扶贫干部去扶贫》重庆篇

“当时家里种的苞谷、红苕、洋芋根本卖不上价,只能勉强糊口。现在养了羊和猪,生活变得好多了。”梁志英告诉我们,是刘洪朝带领工作队向她普及相关补助政策,给她做好了发展规划,引导她走向了山羊养殖的道路。
2017年11月1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公布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

“排放前款规定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对排污口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环境风险,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并公开有毒有害水污染物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风险。”
2017年6月28日
其他

讲坛 | 国际水文化发展的理念与热点

水文化权体现的是一种关于地方社会如何依据自己的传统管理资源的权利,在国际层面上甚至和人权联系在一起。很多社会中人们关注保护自己的传统水文化,同时争取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管理和利用水资源的权利。
2017年5月11日
其他

习近平主持深改组会议:全面推行河长制

《中国水利》杂志官方公众平台。奉送杂志精华,打开水利窗口,让我们跟水走得更近。
2016年10月11日
其他

图说|山洪泥石流呼啸而下 古丈县 “零伤亡”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水利》杂志官方公众平台。奉送杂志精华,打开水利窗口,让我们跟水走得更近。
2016年7月28日
其他

悦读|跟随张承志 走近水法庭

一个系围裙的农妇叉着腰怒气冲冲,显然是在水的分配上吃了亏。一群老者沉吟着,仿佛在听着她的申辩。老者后面有一位差役模样的人,手执一柄和《水浒》的描写一模一样的钩镰枪,尽职尽责地站着。
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