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食参考

其他

一个中成药如同血液清洁工!血压降了,血脂也降了!

在中医的古老智慧中,心脏被视为血脉的总指挥,其健康直接关系到全身血液的流畅与平衡。一旦血脉受阻,心脏便需加倍努力以维持血液循环,这不仅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也使得血管承受巨大压力,长期以往,可能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等严重疾病。同时,血压和血脂的异常升高,往往也是心脉不畅的直接反映。面对这些挑战,传统中医药提供了一种温和而有效的解决方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这款中成药以其独特的配方,成为维护心脏健康的得力助手。银丹心脑通:血管卫士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其名寓意深远,直指其核心功效——打通心脑血管,恢复血液的自然流动。这款药物由多种天然草本精华精心配制而成,包括银杏叶、丹参、灯盏细辛、绞股蓝、山楂、大蒜、三七及艾片等,每一味药材都承载着中医千年的智慧与经验。在中医的视野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化浊降脂,犹如清理河流中的淤泥,恢复水道的畅通无阻。银丹心脑通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其丰富的药材组合,实现了对心血管系统的全面呵护。在银丹心脑通的配方中,银杏叶与丹参作为核心成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杏叶,这一看似普通的植物叶片,实则蕴含着强大的药用价值。它不仅能够活血化瘀,化浊降脂,还能有效疏通血管,确保血液顺畅流动。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银杏叶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其泵血能力。而丹参,作为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材,与银杏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银丹心脑通的强大药效基础。丹参能够深入血脉,清除瘀血,促进血液循环,为心脏提供更为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从而增强心脏功能,提升整体心血管健康水平。丹参以其独特的红色,象征着入心之药,成为活血化瘀、守护心脑血管的佼佼者。丹参不仅药性平和,更兼具养生保健之效,是中医调理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之选。与之相比,三七则以其更为强劲的活血功效,在中药界同样享有盛名。当三七与丹参携手,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增强了活血化瘀的效果,为心血管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灯盏细辛,这一名字寓意深远,其花形似灯盏,根如细辛,故得此名。它以其独特的行散之力,能够将瘀积的血液化散开来,是活血化瘀的又一利器。然而,在使用时需仔细辨别,以免与细辛混淆。灯盏细辛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复方药物的活血化瘀功效,为心血管的畅通无阻提供了有力支持。艾片,作为冰片的一种,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快速的走窜特性,成为复方中的一味重要药材。它不仅能够迅速带领其他药物在体内穿行,更能开通心窍,保持神志的清明。当心窍被瘀血闭阻,影响神志功能时,艾片便成为打通心窍、恢复神志的得力助手。绞股蓝,以其宁心安神的功效,成为复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药材。同时,它还能益气健脾,为脾胃气虚者带来福音。山楂、大蒜与绞股蓝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健脾三杰”。山楂健脾消食,大蒜温中健脾,三味药材协同作用,增进了脾胃功能,为心血管健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粮仓的主管。脾虚则心的能量不足,心功能难以强大,瘀血自然难以清除。因此,通过健脾养胃,为心脏提供充足的能量滋养,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关键所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适用的体征表现主要为血瘀。通过观察舌象,我们可以轻松判断血瘀的存在。舌质紫暗、舌面瘀点、舌下静脉粗大,这些都是血瘀的典型特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以其独特的配方和确切的疗效,成为改善血瘀、守护心血管健康的优选之药。请在中医指导下服用。编辑:大V
10月26日 上午 5:55
其他

它是眼睛的滋润剂,用水煮着喝,眼干眼花飞蚊全都好了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加上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眼干、眼涩、眼花,甚至飞蚊症等眼部问题。中医理论认为,眼睛的健康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有云:“肝开窍于目”,意味着肝脏的生理状态直接影响到眼睛的功能。肝藏血,主疏泄,当肝气郁结、肝血不足时,便会出现目昏、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因此,调理肝脏,成为改善眼部问题的关键。今天要介绍的方子,特别适合那些用眼过度的人群,它的名字是加味补肝汤。这道汤不仅有补血的功效,还能滋阴养肝。加味补肝汤:眼睛的滋润剂加味补肝汤: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酸枣仁6克,木瓜6克,麦冬6克,炙甘草6克,山茱萸10克,女贞子10克,玉竹6克,潼蒺藜6克,枸杞10克。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意味着肝脏的健康与眼睛的功能密切相关。当肝血不足或肝阴亏虚时,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眼部症状。加味补肝汤正是针对这一情况而设计的方剂,它以四物汤为基础,巧妙地融合了多种滋补肝阴的药材,旨在改善眼部健康。清凉滋润:麦冬、玉竹与女贞子的妙用麦冬、玉竹和女贞子虽带有些许寒凉之性,但整体效用温和平和。这三味药材不仅能滋阴补虚,还能适度清退虚热。在肝血持续亏虚的情况下,肝阴易受损耗,继而可能引发阴虚生热的症状。这三味药的加入,恰好能在补益的同时,调节阴阳平衡。酸甘化阴:枣仁、木瓜与炙甘草的协同作用枣仁、木瓜和炙甘草的组合,体现了中医"酸甘化阴"的理念。酸味能收敛,甘味能补益,两者结合,既能滋养肝阴,又能调和气血。这种柔和的配伍,特别适合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的眼部不适。明目之宝:枸杞的独特功效枸杞素有"明眼子"之称,其养肝明目的功效广为人知。对于因长时间用眼而导致的视力疲劳,经常食用枸杞泡水或将其加入汤剂中,能够逐步恢复眼睛的活力。蒺藜双雄:刺蒺藜与潼蒺藜的不同之处蒺藜分为刺蒺藜和潼蒺藜两种,各有所长。刺蒺藜善于平肝疏风,而潼蒺藜则更擅长补益肝肾。在治疗目暗不明、视力减退等症状时,潼蒺藜的滋补作用尤为突出。四物汤:补肝血的经典基础加味补肝汤以四物汤为底,这一经典方剂在补肝血方面有着卓越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加入麦冬、玉竹、山茱萸、女贞子等滋阴药物,不仅能补肝血,还能滋养肝阴,使肝阴得到充分滋润。引经报使:潼蒺藜与枸杞的特殊作用潼蒺藜和枸杞在方剂中扮演着引经报使的角色,它们能够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当这些滋补的药物被引导到眼部,眼睛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许多眼部问题就能得到缓解。适用人群对于舌红少苔的人群,特别是那些经常感到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或出现飞蚊症等症状的患者,加味补肝汤是一个相当对症的选择。这个方剂通过滋养肝血、补益肝阴,从根本上改善眼部健康。加味补肝汤融合了传统中医的智慧,通过多种药材的巧妙配伍,达到滋养肝血、补益肝阴、改善眼部健康的目的。对于长期用眼过度或有眼部不适的人群来说,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这一方剂,可能会带来显著的改善效果。编辑:大V
10月14日 上午 5:55
其他

秋季常按6个“健康开关”,下火养肺排病气,越按身体越强壮

秋季以后,天气逐渐凉爽干燥,给人以秋高气爽的舒适感,也同时是最干燥的时节,容易肺部受损,出现咳嗽、鼻炎、咽痛等呼吸道的问题。秋季以养肺尤为重要,在家进行些简单的自我按摩,就能增加肺功能,改善呼吸道问题,同时能提高免疫力。1、秋季养肺,多做背按摩背部的相关穴位,如大椎穴(位于颈后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后正中线上),按揉此穴位有清热解表,清脑安神,预防感冒的功效。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可以调节肺气。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儿童背部可以做捏脊捏脊方向:从长强穴(在会阴部,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向上捏至颈部大椎穴(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捏脊方法:暴露背部皮肤,在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涂擦抚触油或食用淀粉等,并力度适中反复涂擦3~5遍,同时可使孩子放松,然后捏脊5~7遍。捏脊时手握空拳,用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住尾骶部的肌肤,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然后食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最后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摩,令其后背发红发热。注意事项:应坚持每日操作一次,宜循序渐进,力度适宜,可由轻到重,不可强迫小儿,否则适得其反。2、按摩鼻部,以升肺窍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好多人天气一转凉风一吹,就会出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这时点揉迎香穴、鼻通穴50~100次,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鼻塞。亦可将两手手指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手指在鼻翼两侧上下按摩50次,可以增强鼻功能。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3、揉腹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季干燥,大便也会不顺畅,最后造成便秘,揉腹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具体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两手搓热,将手掌适度用力按压肚子,顺时针方向按揉,5~10分钟为宜,促进肠蠕动,改善便秘。4、揉合谷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位于手背的第1.2掌骨间,在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如有咽喉肿痛、牙痛、鼻出血等问题,可以按摩此穴来“灭火”。按摩时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5、按揉脚底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是肾经经气始发之处,具有交通心肾、调和阴阳、引火归元、补肾益精等功效。可每天揉3~5分钟。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6、揉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具有和胃健脾、通腑化痰的功效。历代医家均将此穴列为保健强身第一穴。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对消化不良,腹胀有很好地缓解作用。脾胃的功能强健,肺自然也就健康了!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便可。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编辑:沙果
10月12日 上午 5:20
其他

气虚则麻,血虚则木,一剂现代名方,专治手麻、脚麻、腿麻

麻木,中医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金匮要略》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当时叫“血痹”。金匮原文是这样说的,“血痹阴阳俱微...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民国大医张锡纯曾说过:“临症之道,不用古方,不能治病,拘守古方,亦不能治病。”现代中医有一个名方叫血痹汤,出自名老中医杨承岐之手,用老先生的话来说,“这是他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血痹汤等于是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础上去掉生姜和大枣,加了党参、白术、当归、川芎、甘草、乌梢蛇和鸡血藤。中医认为,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通常来讲,很难将麻和木完全区分开来,往往麻木并存,所以四肢麻木,其实就是气血不足,当一个人气虚血虚的时候,人体会自然而然地将气血优先供给到重要脏器,得不到气血濡养的部位就会通过麻木的方式提出抗议,好像肚子饿了会咕咕叫一样。肚子饿要用馒头来医,馒头丢下去它就静悄悄了,四肢麻木要用气血来医。不光是要补气血,还要补脾胃,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痹汤参考用量: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乌梢蛇10克,鸡血藤15克,甘草6克。一个熟悉兵法的人,只要一看到对方在各个战线的兵力部署,就会知道对方想要打哪里,重点是哪里了。中药的方子也一样,虽然看上去药味繁多,但只要把思路捋顺了,就不难理解了。第一组药用的是当归和白芍,这两味药是补血的。第二组药用的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这四味药是补气的,气行则血行,血是一种阴性物质,天性好静,它之所以在上上下下地循环流动,全是依赖气的推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气的同时还能健脾。这两组药便帮你把气补足了,把血补足了,把气血生化之源也养起来了。气血是什么?气血就是正气,《内经》里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气血充足就能把邪气抵挡在外,或者即便有点小病小痛,也能很快缓解过来。气血不足的人,就像破旧的茅草屋,那北风一吹,就摇摇欲坠。第三组药用的是鸡血藤、乌梢蛇和川芎,这三味药是通经络的,为什么酸麻疼痛要通经络,这就好比一个地方爆发了泥石流,想要把物资送达,必须得先恢复交通。也就是说除了补的思路要用上,还要想办法让它流通起来。鸡血藤属于藤本植物,藤类药最善于向四周攀爬,攻城掠地,迅猛无比,所以它有通经络的作用,而且它疏通血脉的同时还带补血。总之一句话,鸡血藤能通能补,很难找到比这个药还好的。乌梢蛇属于虫类药,能搜风活络,兴奋神经,治顽麻血痹。如果不想用动物类中药,可以考虑使用威灵仙来代替乌梢蛇。川芎,古人对它的评价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就是说川芎这味药,喜欢走来走去,又能把血脉中的淤滞疏通,从而把药性带到身体的枝枝节节中去。三味药通力合作,把气血流通的道路打开来,让气血畅通无阻。第四组药则是桂枝,桂枝长在肉桂树枝头,是植物枝条上最嫩,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它就像人的四肢一样向外舒展。所以桂枝相当于引药,把气血引到四肢来。诸药相合,气血旺盛,经络通畅,血流通利,营卫调和,麻木自除。血痹汤是中医祛除麻木的“杀手锏”,当然,如果你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建议先试试黄芪桂枝五物汤,养其真,顺其性,身体自会慢慢协调起来。温馨提醒:具体用药请遵医嘱!编辑:沙果
10月12日 上午 5:20
其他

一只鸭蛋,至少可治十种病症

多年以前,川西农村妇女怀孕后如果特别嗜睡,睡到白天黑夜都分不清,当地人就会扯来一把排风藤,将其和鸭蛋一块煮。孕妇吃后,嗜睡状况就会改善很多。民间亦有孕晚期要吃青皮鸭蛋的说法,以便去胎毒,避免婴儿营养太好长湿疹。乳腺增生亦可用烫咸鸭蛋滚乳除肿。除了宜孕妇食用,鸭蛋以性味甘凉,入肺脾经,能滋阴清肺、滋阴养血、润肺美肤等功效,适应于病后体虚、燥热咳嗽、咽干喉痛、高血压、腹泻痢疾等症者。由于鸭蛋分青壳和白壳,青壳的外观圆润光滑,又叫"青果",比白壳鸭蛋更受欢迎,故药用以青壳为多。民间方对青壳鸭蛋相当青睐,很多配方中都能看到。鸭蛋的药用价值1、治老年头晕:头晕药30g,炖猪肉,肉汤煮绿壳鸭蛋吃。(《贵阳民间药草》)头晕药,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日本水杨梅,其所治的老年头晕,和肾虚有关,头晕药补虚益肾,活血解毒,且可治风寒感冒。与鸭蛋配,一个清肺,一个补肾,加上猪肉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三味合用,是治老年头晕的良配。2、治阴囊肿大:鲜无根草24-30克,青壳鸭蛋一只。水适量炖服。或是鲜九里香根30-90g,和青壳鸭蛋一个。水酒炖服。(《闽南民间草药》)无根草为樟科植物无根藤的全草,性味甘苦寒。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能清肝热,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这是用无根草治阴囊肿大的原因。九里香根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是治风湿痹痛,腰痛,睾丸肿痛等的良药。无论用九里香还是无根草治阴囊肿大,青壳鸭蛋都雷打不动的在场呢。3、治大人小孩流尿:夜关门,煮绿壳鸭蛋食。(《四川中药志》)夜关门,又叫截叶铁扫帚,全草药用,性味苦辛凉。有补肝肾,益肺阴,散瘀消肿之功。流尿正和肾气不固有关。4、治急慢性肾炎:鲜三叶崖爬藤块根30g。与青壳鸭蛋同煮熟服。(《福建药物志》)三叶崖爬藤清热解毒,祛风活血。5、治偏头痛:紫薇根,猪瘦内60g(或鸡、鸭蛋各1个,同煮服)。(江西《草药手册》)紫薇根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止痛。是治偏头痛,牙痛,痛经等的良药。6、治齿痛:用花根一两,鸡、鸭蛋各一枚,煮熟,兑红糖二两服。(《湖南药物志》)花根是金缕梅科植物花上的柄,性微温,味苦涩。入肝、胃、大肠、肾四经。具健脾化湿,通经活络的功能。可治咳血,止痛,骨节风疼,四肢酸软,腹痛泄泻等。7、治颈淋巴结核:鲜无花果根30g,青壳鸭蛋1个(将蛋壳轻打裂痕)。酒水各半煎服。(福建药物志》)8、治手脚痛风:取鲜五色梅根9-18克(干的酌减)。青壳鸭蛋一枚。五色梅根活血祛风,利湿清热,可治风湿痹痛,痛风,脚气等。9、治痔疮:鹿藿30~60g,鸭蛋1个。炖服。(《福建药物志》)鹿藿性味苦酸平,归胃脾肝经,祛风除湿、活血解毒、消积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都可用它治疗。10、治急性肾炎:丁香蓼根、星宿菜各等量,每用15g,打入鸭蛋1个,拌匀,茶油炒食。(《湖南药物志》)星宿菜活血散瘀,利水化湿,和中止痢。丁香蓼根性味苦寒。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可治肺热咳嗽,湿热泻痢,水肿,肾炎等。以上就是鸭蛋之药用选方。这仅是选方,还有很多入药方没被列出呢,可见它是极受医家欢迎的辅助治病好物。除了入药,腌制后的咸鸭蛋也是餐桌上非常受欢迎的食材,以蛋黄红黄流油翻沙的为佳。上火的时候,不妨吃点咸鸭蛋下饭。温馨提醒:具体用药请遵医嘱!编辑:沙果
10月12日 上午 5:20
其他

“麻雀三啄”,早晚只需5分钟!痰少了,眼睛亮了,睡眠也好了!

一些简单有效的传统养生方法却能在不经意间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善。面对眼睛不适、头部胀痛、心情郁结以及痰多等困扰,而药物副作用大且见效缓慢,针灸治疗又诸多不便,自我按摩亦感疲惫,该如何是好?无需忧虑,今天将向大家介绍一种古老而实用的养生小技巧——“麻雀三啄”。只需每日早晚坚持练习5分钟,即可有效缓解身心疲惫,唤醒混沌的头脑,使双眼焕发神采,安定心神以助深度睡眠,调理气息以清除痰浊,平息逆气以舒缓喘息症状。那么,究竟什么是“麻雀三啄”?都“啄”哪呢?什么是“麻雀三啄”?“麻雀三啄”乃民间流传的一种独特自我穴位激活法,老一辈人常习之,但近年来鲜有人知。顾名思义,该法通过模仿麻雀啄食的动作,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合成“麻雀嘴”状,对特定穴位进行有节奏的轻敲。此刺激方式能激活脉络之气,调和内脏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在“麻雀三啄”的练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印堂、百会及天突三穴,当然,此法同样适用于激发全身多处穴位。一“啄”印堂穴印堂穴,位于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仰靠或仰卧位取穴。为督脉之核心所在。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督脉,作为阳气之主干,承载着生命活力。轻敲印堂穴,犹如推开一扇通往清醒与明目的窗扉。此穴与人的神志活动紧密相连,刺激之,能激发阳气,提振精神,有效缓解头痛与眼部疲劳。二“啄”百会穴再来看百会穴,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这正是人体阳气最为充盛之处。每当你感到紧张焦虑,或夜晚难以入眠时,不妨尝试以“麻雀三啄”的方式轻敲百会穴,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舒缓效果。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你会察觉到,这一动作宛如蕴含了某种魔力,能迅速平息你的情绪,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从而优化睡眠质量。百会穴与大脑功能息息相关,通过精准而轻柔地敲击此穴位,可以精细地调控脑神经的波动频率,达到有效调节的效果,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片刻的宁静。三“啄”天突穴天突穴,作为任脉与阴维脉交汇的关键点,隐匿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任脉,作为人体阴气的主干道,与阴维脉共同维系着体内的阴阳平衡与和谐。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当你感到咽喉不适,咳嗽频繁,或呼吸伴有喘息时,采用“麻雀三啄”的手法刺激天突穴。作为呼吸系统的关键要塞,天突穴通过此法能细腻地调整呼吸节律,使你在每一次呼吸中都能感受到身心的舒展与释放。“麻雀三啄”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更是一种精神的调节方式。在轻敲穴位的同时,你可以闭目养神,悠然呼吸,将每一次轻敲都融入心灵深处,这仿佛是与内心那片宁静湖泊的温柔交流。在此过程中,它不仅能帮助你缓解身体的疲惫,更能为心灵带来宁静与如甘霖般的滋润,使之心生焕发。需要注意的事孕妇、儿童及皮肤过敏者不宜尝试。智者已开始探索“啄”其他穴位,你也不妨一试。编辑:大
10月11日 上午 5:19
其他

女人两道坎,熬过就长寿!“两坎”分别是指哪两年?

“女人两个坎,熬过就长寿”,这句话揭示了女性生命历程中两个重要的生理阶段。这两个阶段不仅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也是她们健康管理的关键时期。那么,这两个“坎”究竟指的是哪两年呢?产后恢复期从中医视角审视,女性分娩之际,失血较多,阴液大伤。产妇阴血骤减,阳气易浮越。故而,产后约一周内,常现恶寒畏风、微热自汗等症。此时,身体抵御力减弱,风寒之邪易侵袭腰腿关节,伤害脏腑阳气。若调养失当,易遗留腰腿关节痛、手足不温及小腹寒凉等后患,且症状可能缠绵多年。而众多新妈妈因哺乳考量,不敢贸然用药。此时,不妨妙用温中散寒的生姜来化解难题。1.外敷生姜分娩后若受风寒,或经适当休息仍感周身或某处疼痛,甚至有“寒气逼人”之感,可将生姜切碎捣烂,敷于痛处。随后覆盖保鲜膜,以烤灯、热水袋或热盐袋等温热之物热敷约30~40分钟。借助生姜之温热散寒特性,祛除筋骨关节中的风寒湿邪。此法同样适用于普通人腰、膝关节受寒疼痛之症,但对生姜过敏者需慎用。2.姜汤泡脚产后若觉腿脚发凉,可用生姜熬汤倒入大桶中,浸泡腿脚,使身体微汗。具体操作为:取拇指大小生姜一块切片,先加水在锅中煮透,待姜香四溢后熄火,晾至适宜温度(约40℃)后即可泡脚。需注意的是,中医明确指出,产后应“避大汗以防阳气耗散”。产后大汗轻则伤阳耗气,重则可导致津液亏损、阳气亡失。因此,月子期间发汗需适度,切勿大汗淋漓。3.内服姜糖水若产后外感风寒之邪,出现着凉、畏寒、感冒等症,可取生姜5~7片熬水,加适量红糖制成姜糖水内服。若想发汗效果更佳,可加入两到三个带葱须的葱头,共煮约10~15分钟。亦可加入一个红枣,以减轻辛辣味,并增强固护脾胃之效。当然,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更年期阶段(围绝经期)步入更年期的女性,往往会遭遇突如其来的情绪波动,伴随着阵阵潮热,汗水淋漓……加之失眠、焦躁与抑郁情绪,这一时期显得尤为艰难。针对此阶段,可根据以下3种症状选用药物。1.肝肾阴虚若女性出现五心烦热、夜间盗汗、口干舌燥、午后潮热伴出汗、两颊潮红、舌红苔少等肝肾阴虚表现,可选用中成药左归丸进行调理。2.肾阳虚若女性感到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大便稀薄等阳虚症状,右归丸是合适的选择。3.肝气郁结若女性出现两侧肋骨区域胀痛、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头晕目眩、易怒等肝气郁结表现,加味逍遥丸能有效缓解。此外,若还伴有失眠困扰,解郁安神颗粒或安乐片可作为辅助药物,尤其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睡眠问题,它们能发挥良好的改善作用。需在中医指导下服药。编辑:大
10月11日 上午 5:19
其他

这是不花钱的“长寿操”!坚持每天100下,改善失眠,缓解多种身体不适

背部撞墙功是很不错的健身方法,既节省时间,还不要花钱。它是杨式太极拳不传之秘,过去都要正式投门拜帖的弟子才能得到真传。撞墙功是太极拳练发劲的一个基本功,但练太极的复杂性让一般人望而却步,所以我们化繁为简,专练其诀窍——撞墙。然而这一简单撞墙,如同拍打一样,也可撞入一种境界。现如今,这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妙法已经被广泛推广,不论是在公园中晨练的中老年朋友,还是养生名人都很热衷于撞墙。那么,撞墙养生到底有哪些好处呢?1、打通全身血脉、强身还防病撞墙所撞击之部位以脊椎(督脉)和夹脊穴一带为中心,一直延伸到骶骨和尾椎,这里对肾功能至关重要,阳虚者此处都寒冷乏力,打坐者这里会腰酸乏力。夹脊在道家丹功称“辘轳关”,与胸前任脉的膻中穴前后相对,练此功是借用撞墙之力冲开后背关口和胸前膻中,使周身气脉顺畅,调和六腑五脏之气。另外,撞墙震动了脊椎,令整条脊椎都处于震颤状,相当于正骨,调整了不正的关节、筋腱、纤维等等。脊椎通大脑、脑髓,能打通所有与脑部相关的经络、神经、血管等等,对脑部相关疾病的改善极有帮助。2、强肾、排毒我们撞墙撞的是督脉,督脉旁边有两条膀胱经,它是人体内最长、穴位最多的重要经络,也是我们全身最大的排毒系统,所以把膀胱经打开对强肾、排毒特别好。3、调脏腑、健脾胃用背部撞墙不仅可以调节内脏、放松肌肉、行气通窍、安心宁神,还可以健脾、和胃、化湿,协助改善颈椎病以及颈肩综合征。4、提高免疫力、降压、改善失眠运动学专家认为,人体背部的脊柱及脊柱两侧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脏腑有广泛的联系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和消化功能,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辅助降血压、改善失眠。撞墙养生,简单易学,还方便!撞墙养生有这么多好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呢?其实,做起来非常简单:1、背墙而立,双脚平肩宽,脚与墙的距离以自己的鞋为单位计算,约1.5只鞋左右的长度。2、人站稳后,胯稍下落,双手互抱,置于胸前,以便形成含胸拔背之太极姿势,可使内气集中于夹脊。但有时为将撞墙范围扩大到脊椎骨两边的膀胱经及肩胛骨,也可让两手自然垂直放下。3、先用鼻深吸气,身体自然向后倒下而撞击墙,触墙剎那人会感觉得轰然一声,吸入的气被墙撞击而挤出,气脉穴道似全被震开,全身共振舒畅。在撞墙剎那用口和鼻一起呼气,呼气瞬间口内会自然发出“呵”的声音,而非人为的声带振动。撞墙剎那不可憋气。若碰力太大,可张嘴吐气。4、为避免上肩部先撞墙,可让臀部微微翘起,以便整个背部一起垂直撞墙。5、双脚掌始终应紧贴地面,不可翘起。6、如知道自己上下左右哪里有经络不通,可调节身体撞墙部位,重点撞击需要加强之处,比如左侧或右侧肩胛骨,或下方骶骨八髎穴一带等等。如想加大撞击力度,可站立在离墙更远处。注意事项(1)
10月9日 上午 5:19
其他

一个穴位,4种药:“退烧药”,“咽喉灵”"速效救心丸" ,"安眠药",必须收藏

今天分享的是在手掌中,有一处肉最厚实,他就是一个著名的穴位:鱼际穴。鱼际穴是肺经的荥穴,相当于4种药物:"速效救心丸"
10月6日 上午 5:19
其他

捏揉耳朵1个地方可以激活全身91穴,通淤堵、活气血!还能降压、退烧、消炎

中医领域流传着一句俗语:“诸疾探耳峰”,或许初听之下,有人会以为这只是句戏言,但此言非虚!别看我们的耳朵小巧玲珑,实则内藏玄机,其上密布着91个穴位,日常生活中诸多身体不适,皆可借由这些耳上穴位进行调和。今日,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是号称“耳穴之王”的——耳尖穴,其背后蕴藏着不凡的来头。古籍《灵枢·口问》有云:“耳者,乃诸脉汇聚之地。”此言道出了耳朵在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耳尖穴,作为经外奇穴之一,凭借其广泛的功效与显著的疗效,在众多耳穴中脱颖而出,被尊称为“王”。此穴之所以能担当此誉,全因它能调和多病,且效果卓著。耳尖穴在哪?寻找耳尖穴并不难,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据《耳穴辨治纲要》记载,耳尖穴拥有清热降火、消肿解毒、安神定痛、祛风驱邪、利胆和胃、活血化瘀以及增强免疫力等二十余种神奇功效,真可谓一穴多能。中国耳医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耳穴研究专家黄丽春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更发现耳尖穴具有“三抗一增”的特效,即抗过敏、抗发炎、抗风湿,以及增强免疫功能,进一步印证了其非凡的价值。图上红圈位置,为耳尖穴,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耳尖穴的威名确实非同小可,但要充分发挥其效用,关键在于如何激活它。一捏耳尖:舒缓血压,促进循环谈及中老年健康的隐形威胁,高血压无疑首当其冲,成为众多人心中的隐忧。诚然,这一慢性问题常令中老年人苦恼不已。轻轻触碰此穴,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化解瘀血,优化脑血管功能,实现即时降压的效果。方法:先以双手预热耳廓,激活局部气血,加速耳周血液的流动。只需轻轻揉搓约10秒,直至耳部感受到微微的暖意即可。随后,用大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耳尖,缓缓施力,保持2~3秒,你会感受到一种轻微的胀痛感。之后,再慢慢松开,如此重复10次便足够了。在此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至关重要,切勿急躁。此法虽好,但仅能作为辅助保健之用。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遵循医嘱仍是治疗的关键。二揉耳尖穴:自然退热,消解炎症面对发烧,许多人习惯性地求助于消炎退烧药。然而,药物虽能解一时之急,却难免带来副作用,长期依赖更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强。既然如此,何不尝试挖掘我们体内自带的“退热消炎良方”呢?这不起眼的耳尖穴,便是我们身体的退热消炎小能手。当发烧发热时,不妨先试着用湿毛巾敷额,再以手轻揉耳尖穴。方法:弯曲食指,用其第二指关节与大拇指指腹共同捏住耳尖穴,由内向外画圈轻揉,持续两分钟即可。在揉捏时,建议采用坐姿,并闭上眼睛,这样不仅能增强对动作的感知,还能帮助你平心静气。经常揉捏耳尖穴,还能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或许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己的感冒次数悄然减少,这何尝不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呢。三提拉耳尖穴:醒神明目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常会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视力模糊和头脑昏沉的困扰。通过提拉耳尖穴,能醒神明目。朋友们不妨也尝试一下,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腹轻轻捏住耳尖,然后连续向上提拉3次,每次提拉后停顿两秒,重复10次即可。许多朋友经常感到头晕目眩,精神萎靡,此时也可以尝试提拉耳尖穴,其提神醒脑的效果同样显著。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记住这个简单的口诀:一捏二按三提拉,降压退热全靠它!通过这3个简单的动作,我们不仅能缓解眼部疲劳,还能提神醒脑,真是一举两得。编辑:大
10月5日 上午 5:19
其他

睡前按这三个穴位,每晚让你深度睡眠,跟失眠说拜拜

通过对身体中的穴位进行刺激,来达到治病的效果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手法,在人体中蕴藏着一些与睡眠息息相关的穴位。因此,只要找准这些穴位并对其进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调节失眠的目的,轻松的将失去的睡眠“抓回来”。这里按一按,轻松告别失眠1、然谷穴然谷穴是调理失眠的一个重要穴位,此穴位在足部内侧,脚窝中间的位置。取穴:然谷穴位于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如果你是由于心火较大,在晚上总会莫名其妙的乱想一通,因为心烦意乱而导致的失眠,那么对然谷穴进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缓解失眠的症状。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按摩的时候,首先找准然谷穴的位置,然后手部对其进行轻柔的按压,以此穴位有酸胀的感觉为准。每次按摩的时间保持在3分钟左右便可以了,按摩完之后,你会发现烦躁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纾解,对于促进睡眠发挥着重要的效果。不仅如此,然谷穴还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因此,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养生中不妨多对此穴位进行按摩。2、失眠穴失眠穴,顾名思义,就是缓解失眠的重要穴位。此穴位位于脚后跟的中间位置。取穴:位于足跖部后跟的正中点,从外踝高点作一垂线与足底中线相交点是穴,左右计2穴。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在进行按摩的时候,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握紧拳头,对失眠穴进行敲击,每次大概敲100次左右便可以。或者以双手手指的指面对睡眠穴进行按摩,而其余的四个指头则轻轻的扶住脚部,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同时,在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一定要轻柔,并且还可以结合一呼一吸方式配合按摩,当按压穴位的时候,放松心情,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吐出。在按摩的时候,心里摒弃一切杂念,什么都不去想,不一会便会有困意。因此,按摩失眠穴对于习惯性失眠的人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在睡觉之前不妨关上灯,认真的对失眠穴进行按摩。通过对身体中的穴位进行刺激,来达到治病的效果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手法,在人体中蕴藏着一些与睡眠息息相关的穴位。因此,只要找准这些穴位并对其进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调节失眠的目的,轻松的将失去的睡眠“抓回来”。3、关元穴经常失眠会使得身体处于一个体力“透支”的状态,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所以,长期发展便会造成元气不足,脏腑失调等症状。因此,拥有一个香甜安稳的睡眠,对于健康养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取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预防失眠的妙招:1.尽量不熬夜。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许多人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到了晚上饮浓茶、咖啡提神以继续工作。长此以往,打乱了人体的生物钟,破坏了睡眠规律,从而出现失眠。所以睡前不能喝浓茶、咖啡等兴奋型饮料。2.避免精神高度紧张,保持良好心态。每个人要根据自身特点,安排工作、学习,期望值不要过高。这样,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3.生活尽量保持规律性。生活规律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没有很好的休息,就不能很好地工作。所以要想有充沛的精力应对竞争,就必须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4.适当运动,防止失眠。每天早晚可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这样有利于精神放松,使人的睡眠中枢工作正常,入睡顺利。5.饮食要合理。在每天保证三餐的基础上,晚餐要少吃,避免大鱼大肉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中医有句名言:“胃不和,而卧不安。”说的就是吃得不舒服会造成失眠,所以晚饭不可吃得过饱,且以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好。6.晚上泡脚利于睡眠。每晚用温水泡脚10分钟,并用手按摩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促进睡眠。7.睡前避免过度兴奋或思虑过度。如睡前不看过于激烈的电影、电视、小说,也不要想过度悲伤的事,使精神放松,则利于入睡。治疗失眠,从临床应用上看,如果是轻度失眠,以上疗法不失为较好的辅助治疗。如失眠时间较长或较为严重的患者,建议结合以上疗法并服用药物治疗。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睡眠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编辑:沙果
10月3日 上午 5:19
其他

手腕上这个“平安穴”,秋天没事按一按,补气润肺,提升免疫力!

近期,温度终于有所回落,缕缕清风轻拂,带动落叶翩翩,总算让人捕捉到了一丝秋的韵味。或许是由于秋日里空气的干爽,近期很多人都有咳嗽的困扰,仿佛呼吸道内藏匿了一团细小的绒球,不断挑动着喉咙与胸腔的敏感神经,无论怎样咳嗽都难以彻底舒缓。尝试止咳药水,却发现只能短暂缓解,或许采用穴位调养的方式或许更为便捷且有效。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在秋季尤为值得关注的养生要穴——太渊穴。它不仅能够滋养肺腑、养护心脏,更有着提升身体免疫力的神奇功效!太渊穴在哪?太渊穴的渊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灵枢》中的“九针十二原”篇章,文中记载:“五脏之疾,皆应显现于十二原穴……阳中之少阴为肺,其原穴出于太渊,太渊有二。”简而言之,太渊穴作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肺气汇聚的宝地。“太”寓意“宏大、极致”,“渊”则指深邃之水,合而为“太渊”,意指肺经之气的深邃源泉。这穴位,宛如肺经上的一汪深泉,蕴藏着无尽的养生智慧。位置:太渊穴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太渊穴都有什么神奇功效?1.揉搓此穴,调理气虚之症常揉太渊穴还能改善气虚体质。气虚往往导致血虚,“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身体机能。这也是气虚体质者易感疲劳的原因。改善气虚体质的方法虽多,但今日我仅介绍通过太渊穴来调理。找到手腕处的太渊穴,双手相对,将两穴紧贴,然后上下揉搓3~5分钟。待穴位处逐渐发热,皮肤表面有热感时,即表示揉搓到位。揉搓太渊穴能激发肺经,促进身体气机的运行。长期坚持,有助于气血流通,改善体质。2.按压此穴,养护心肺对于经常咳嗽、气喘、胸闷的朋友,常按压太渊穴能养肺止咳、平喘顺气。同时,按压太渊穴还能调动身体气血,辅助心脏增强搏动。年长者若晨起感觉心跳不规律,伴有心悸、心口痛等症状,按压太渊穴能有所缓解。找到太渊穴后,按揉或点按2~3分钟,直至穴位处产生酸胀感,即表示按压有效。但需注意,按压太渊穴时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适得其反。尽管太渊穴是个宝藏穴位,但它也是“36死穴”之一。虽不致命,但重力按压会影响气血运行。因此,按压时需掌握好时长和力度。3.艾灸此穴,提升免疫力水平是否有人遭遇过这样的困境:季节交替便易感冒,微风拂面即感头痛,他人轻装简行时,自己却需层层包裹。这其实是身体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根源在于体内卫气不足。而每次感冒都会进一步削弱卫气,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免疫力愈发低下。艾灸太渊穴,则能激活体内卫气,从而增强免疫力。《黄帝内经·素问》有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意指肺脏为身体气机的根本,主宰气的生成与运行。若肺功能不佳,免疫力自然难以提升。太渊穴,作为肺经上的“气海”,艾灸此穴能促进肺经气机的生成与运行,进而增强卫气。这好比卫气是一辆汽车,肺是驱动汽车的引擎,而太渊穴则是为引擎提供动力的燃油。艾灸太渊穴,就是为肺脏这个特殊引擎注入能量,让卫气这辆汽车得以驰骋。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悬于太渊穴上方约3厘米处,灸治15~20分钟,注意双手穴位均需艾灸。在秋季这个干燥而多变的季节里,太渊穴以其独特的功效成为了我们手中的“平安穴”。每天搓一搓太渊穴,不仅能够补益肺气、清肺宣肺、复脉通络,还能安神定志、缓解压力,为我们的身体带来全面的滋养与保护。编辑:大
10月2日 上午 5:19
其他

一招堵住人的阳气 “ 漏洞 ”,天再冷也不怕漏了

中医认为:人类从出生到成长再到衰老的过程,就是阳气减少、阴气增加的过程,因而,人多一分阳气,就多一分寿命,反之,就会一减分寿命。现在正值秋天,也正是需要增强阳气的季节。那么,如何增强人的阳气呢?首先,要堵住人体的“阳气漏洞”。而这个“阳气漏洞”在哪里呢?它就在人的头部。俗话说:热从头上散,头部,与人体热平衡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进入深秋,人体散发的热量,头部要占50%以上,因此可以说,头部就是人体的“阳气漏洞”!而且天气越冷,头部散发热的比例还要加大。另外头的重量仅占人体的2%,但每天所消耗的却占到人体氧气总耗量的17%,能量的22%。而且头部每日血流量2000ml,可见头部血液循环有多重要,一旦头部经络淤堵,血液循环受阻,那么全身的经络都会受到巨大影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例如生活中,经常有人说脑袋不舒服,坐久了就头晕脑胀,待在家中也会莫名的头顶发凉,到了室外冷风一吹,回到家就会头疼,这就是头部经络淤堵的反应。头部:人体之首头为人体之首,掌管着人体的一切活动,头部健康与否决定着人体其他各部位的健康状态。人体头面颈项处穴位最多,共有76穴,约占全身穴位总数的20%。人体十四正经,有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任督二脉8条经脉循行起或止于头面,故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精明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诸阳之气,皆上注于头。”为什么天冷头部最容易出问题?“风为阳邪,其性清扬,头顶之上,唯风所到”,意思是说,风邪大都是侵犯人体上半身,风的本性是向上吹的,头顶是人体的顶端,最容易受到风邪的侵扰。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头部的皮肤虽然很薄,但却密密麻麻布满了许多血管,一遇到外界的寒冷刺激,血管便会收缩,血压升高,就很容易引起麻木、头痛。天冷,为了保暖,我们都会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唯独头面部位裸露于外,而头部散发的热量多,阳气泄露也最多。阳气不足,经络气血於堵,导致人体温煦功能减弱,阳气无法抵达四末,故而,很多人会手脚冰冷,再严重一点就会感觉头顶有风吹过一样的发凉发寒。如何堵住“漏洞”?有3种方法:一是艾灸,二是按摩,三是戴帽子,可根据自己的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方法,下面就来讲述如何堵住“漏洞”!1.艾灸头部,堵住“漏洞”艾灸时主要以印堂穴、太阳穴、上星穴、头维穴、攒竹穴,百会穴、四神聪穴、风府穴、天柱穴、风池穴等穴位为主。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艾灸,要把头部的百会穴作为施术重点,百是一百,会是交汇之处。《会元针灸学》中有记载: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穴。也就是说,百会穴是人体诸多穴位的交汇处。取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中医认为百会穴是诸阳之会,就相当于人体的纲领,升阳提气的功效是非常好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只要适当的艾灸百会穴,就可以提升一身的阳气,百会穴在防止中气下陷的功效也是相当卓著的,尤其对一些中气不足的疾病。大胆联想一下,大家能够很容易就想到百会穴这个穴治疗的疾病和气的下陷、下沉有关,最典型的就是内脏下垂的疾病,如胃下垂和子宫下垂等。尤其是胃下垂,是很多女性的常见病。判断胃下垂的办法看肚脐眼,如果是圆圆的,说明没有问题;如果你的肚脐眼像嘴角一样耷拉着的话,很有可能存在着胃下垂的现象。这样的人往往很瘦,吃一点点东西就觉得肚子很胀,不能多吃。因为中气下陷,升阳无力,气血不能托起胃,导致胃往下坠形成的。这时候,别忘了我们头顶的百会穴,但凡有关脑部的疾病,如头痛失眠等,都可以找百会穴。2.按摩头部,堵住
9月30日 上午 5:19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解开身体这2个“撒气穴”,疏通结节淤堵,还可明目防脑梗!

中医认为,身体是一个精密的机器,气血则是其中流动的能量。当这股能量被阻塞或“憋”住时,疾病便会趁虚而入。正如河流遭遇阻塞会导致某段流域的枯竭,编织过程中绳子的死结会阻碍进程,交通的拥堵会引发停滞乃至全面的“瘫痪”现象。人体亦然,结节与淤堵的形成,往往是气血流通受阻、经络不畅及气机郁结的累积效应,最终可能“爆发”为显著问题。切勿轻视这些结节与淤堵,视之为无足轻重的“小疙瘩”。例如,许多女性深受乳腺结节之扰;而甲状腺结节虽常无明显症状,却暗自施压于周围组织,引发心慌、心悸,长期影响睡眠。血管内的淤血或毒素积聚同样危险,它们是心梗、脑梗、血栓及中风的高发诱因。脏腑内的淤堵,则不仅可能导致结节,还可能形成包块,甚至诱发肿瘤等严重病变。因此,朋友们,消除淤堵与结节迫在眉睫!今日,分享两个“撒气穴”的按摩方法,以及一套可随时随地进行的通淤散节小功法,助您驱散全身结节淤堵,恢复一身畅通无阻。第一步:打开理气通络的“释气阀”无论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抑或是肌瘤与囊肿,中医理论普遍认为,其根源多在于肝脏气机的郁结,随后引发痰浊与血瘀的积聚,而在这其中,肝气郁结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不难发现,那些容易长出结节的人,往往情绪管理不佳,易怒、承压重、常生闷气、习惯隐忍...此刻,我们不能忽视这个理气通络的“释气阀”——膻中穴的重要性。在中医的八会穴歌诀中,有云“气聚膻中,脉会太渊”,意指膻中穴作为八会穴之一,是专门用于调理与顺畅气机的要穴。《黄帝内经》亦明确指出:“膻中,乃气之汇聚之地。”这充分说明了膻中穴如同容纳全身之气的大海一般。只有当气充足时,才能有效推动血液的循环,确保身体的气血畅通无阻,从而软化坚硬之处,疏散凝结之点,打通滞留之域。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部的正中线,恰好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的位置。方法:无论站立还是坐着,都可用大拇指进行按压。力度应先从轻柔开始,逐渐加重,按下后心中默数10秒再松开,如此反复操作5分钟即可见效。若条件允许,有朋友在旁协助时,可在按压穴位的同时,配合呼吸进行双臂的上举与下放,吸气时上举,呼气时下放,这样可进一步增强效果。甲状腺结节在初期往往症状不明显,难以察觉。教大家一种“自我检查法”。将手掌置于颈部喉结位置(女性同样存在,为较硬且突出的部分),然后向下移动少许,用拇指与食指轻轻向两侧分开,并轻轻按压,同时做吞咽动作。正常情况下,吞咽时是无法触及甲状腺的,只能感觉到一圈圈软骨的存在。但若在吞咽过程中,感觉到有柔软或结节状物体划过,则可能存在问题,此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第二步:唤醒体内的“清淤阀门”接下来,我们将探索第二个关键穴位,以驱散血管内那些潜藏的淤血与毒素。这些不速之客常常化身为血栓,成为血管堵塞的首要“肇事者”,它们像栓塞一样,阻塞了身体各处的血管通道。心梗、脑梗、中风……这一系列疾病,都与它们的存在息息相关。此刻,让我们聚焦于血海穴——这个人体内置的“清淤阀门”,它正是血管内淤血与毒素等杂质的天然克星。位置: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保持坐姿端正,腿部伸直并绷紧,你会在膝盖内侧的凹陷上方发现一块隆起的肌肉,其顶端便是血海穴的所在。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血海穴作为脾经之血的汇聚之地,按摩此穴能够促进血气转化,将淤血化为气息。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清血利湿的功效,能够调理血液中的浊物、毒素以及血热等问题,换句话说,它有助于我们维护血液的健康状态。方法:十分简单,只需将两个大拇指重叠放置在血海穴上,以适中的力度进行按压即可。力度应控制在既不过猛,又能让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日坚持按摩2~3分钟,不仅能有效清除淤血,还能促进新血的生成。如果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健忘,记忆力减退,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胸闷气短,还会视力模糊,看东西有重影。对于这些症状,血海穴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调理选择。通过深入按摩此穴,可以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导血液回归正经。通常只需坚持两周左右,你就能感受到明显的改善。第三步:解锁“散结圣地”,平衡五脏,抵御衰老最后一个秘诀,那就是打通身上的“散结圣地”——腋窝。腋窝,这个被誉为“人体三大保健特区”之一的区域,是我们身体养护的重中之重。它汇聚了上肢胸壁和背部浅层的淋巴,一旦这些淋巴出现淤堵,就极易引发乳腺结节、增生,甚至可能演变为乳腺癌。对于那些情绪容易波动,易怒的朋友,不妨摸摸自己的腋下。如果触摸到硬包,那可能就是肝气郁结的严重信号。为了打通腋窝,我们可以结合之前提到的膻中穴,共同发挥疏泄肝火的作用,同时缓解胸背淋巴的淤堵现象。方法:首先,将左手置于脖子后方,并抬高手臂,这样便能最大程度地暴露腋窝,便于拍打。然后,用右手五指并拢,形成空掌,以由轻到重的力度进行拍打,每天持续3~5分钟。右侧腋窝的操作方法与此相同。分享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窍门:拍打之后,轻轻按揉腋下5~10分钟,这样能促进全身血液的回流,使肝火的排泄效果更佳。不仅如此,这一动作还能提升五脏的灵敏度,调节气血,从而有效抵御衰老的侵袭。再者,对于那些夜间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朋友,如果时间已近23点,不妨多拍打腋窝,这对于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的效果。编辑:大
9月29日 上午 5:20
其他

腿上一穴,天然“强肝解毒王”,比蒲公英还牛,不花一分钱,就给肝脏解毒、洗澡

患病之际,人们常需依赖药物以缓解病情,然而古语云:“是药三分毒”,若不及时排解,恐致肝肾受损。细心之人或许留意,西药说明书中常赫然标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以示警醒。不仅药物藏毒,现今诸多食物亦难逃此劫。化肥残留、重金属污染的水源与土地,以及为迎合市场需求而快速养殖的畜禽与转基因食品,每一提及,皆令人心惊胆寒,食品安全问题堪忧。于是,有人转而寻求中草药之助,如蒲公英,众所周知其解毒之效,能助肝肾排毒。然而,即便大量食用,一方面数量有限,另一方面亦存在代谢问题。中医之至高境界,实则在于不吃药而愈,即善用人体自带的穴位良药,通过按压、刮痧、艾灸等手法,其效胜似无数解毒灵药。今日,特向大家介绍一穴位,中医誉之为人体自带的天然解毒穴,能助身体排除药物与食物残留之毒素,这便是声名显赫的筑宾穴。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筑宾穴,隶属于足少阴肾经,为阴维脉之郄穴。其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与阴谷穴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处。欲寻此穴,可先定位太溪穴,即肾经之原穴,再于其上以一掌横距加大拇指宽度,便是筑宾穴所在。筑宾穴之妙用,虽胜蒲公英,却更似中药甘草,在中医药方中常用来调和药毒、制衡药性,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助排中药之毒。在药之王国,甘草堪称中药界的“国老”。然甘草用量亦需讲究,过量则有毒。而筑宾穴,既具甘草般排药毒之效,又无任何副作用,且便捷易用,无需担忧。取穴:侧坐或仰卧位。先确定太溪穴和阴谷穴的位置,由太溪沿太溪——阴谷连线向上3横指,再4横指,同时从胫骨由后2横指,二者相交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穴位保健:艾灸:隔物灸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按摩:自我按摩,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点揉此穴,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浸透,以有酸痛感为佳。当揉太溪穴和复溜穴不敏感的时候,通常是筑宾穴处有淤堵,你一定要先把筑宾穴给揉通。“筑宾”就是在膝盖骨旁边再搭个柱子,给这块儿补上劲,即强腰健骨的意思。当膝盖发软、没劲、心里有恐惧的时候,按揉筑宾穴就可以给人增加底气。综上所述,筑宾穴之作用如下:解肝肾之毒,保护肝肾免受毒素侵害。肝脏为人体化工厂,负责体内所有物质之排毒与代谢。因此,肝脏易中毒且中毒最深。一旦肝有毒,直接影响肾功能。筑宾穴,作为肾经上之解毒大功臣,既能解肝肾之毒,又能为五脏六腑排毒。筑宾穴可防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等神志错乱之症。因体内毒素常伤害神经,导致此类疾病。故平时可多按揉、灸刮筑宾穴以助预防。筑宾穴对扁桃体发炎亦有助益。发炎通常可视为毒素所致,故多按筑宾穴可加速排毒,平时用于预防亦佳。筑宾穴属肾经,肾主骨,故筑宾穴亦有强健腰骨之效。当膝盖发软、无力,或心中恐惧时,按揉筑宾穴可增人底气。筑宾穴可解尿酸过高之症。尿酸过高易导致痛风、结石症等疾病,揉筑宾穴可治此症。人体内,毒素喜生于湿、淤血、痰浊之地,而筑宾穴正为祛毒之要穴。既能排毒,自能祛湿、化痰、活血。凡能排毒之穴,皆值得铭记与收藏。编辑:沙果
9月27日 上午 5:19
其他

1穴顶19穴!把小拇指这处按红,活气血、通经络、调头痛耳鸣!堪称人体“急救箱”

深夜,耳畔时常会响起阵阵蝉鸣,但当我们凝神细听时,那声音却悄然隐去,无迹可寻。实际上,无论是耳鸣还是头痛,这些突发的症状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告信号,提醒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些问题,让它们在我们的身体内酝酿发展,最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疾病,如中老年人容易患上的脑梗、中风、血栓等疾病。今天将向大家介绍一个穴位,专门调理那些刚刚冒出头的小病症,在它们壮大之前,先为身体建立一道防护线。清热降火、活络气血的第一大穴少泽穴源自《灵枢·本输》。作为手太阳小肠经的首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激活小肠经上的其他19个穴位。其中,“少”指的是小的意思,“泽”指的是沼泽、水流聚集之地。因此,少泽穴可以理解为小水塘的意思。例如,当我们因肺部郁火上冲而导致喉咙肿痛时,少泽穴中的水能够“灭火”,缓解由火气引起的疼痛。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小肠经“主液所生病”。因此,中医临床上,凡与“液”相关的疾病都可以先从小肠经入手寻找解决办法。作为小肠经的井穴,少泽穴是脉气从这里生发的地方,可以调整局部的气血循环,保持头部的气血畅通,防止大脑的气血堵塞,避免脑梗等意外发生。它是头疼的“克星”!寻找少泽穴很简单,位于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跟角侧上方0.1寸,那里就是少泽穴。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拿起一只刮痧板,从上往下刮这个穴位1~2分钟,让皮肤微微发红发热即可。刮的时候,会发现不安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仿佛一根羽毛轻轻拂过心脏,将暴躁和郁闷都清理干净了。《针灸甲乙经》中说:“振寒,小指不用……少泽主之。”刮少泽穴可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牙龈肿痛、喉咙痛、头痛发烧等病痛也可以通过刺激少泽穴来缓解。心在五行中属火,当这股火上升到喉咙时会引起喉咙疼痛,再往上到口腔就会导致牙龈肿痛,最终到达头部就会引发头痛、发烧、耳鸣和耳聋等症状。小指是小肠经和心经的交接点,刺激少泽穴可以调整心脏的气血流动,同时也调理小肠和精微之气。当你感到头面部不适时,不要犹豫,拿起刮痧板,开始刮少泽穴。虽然少泽穴只是手指上的一个小穴位,但使用刮痧板时仍需注意相关事项。每隔一天刮一次,刮完后避免接触冷水,不要喝冷饮,最好喝点温水。女人的天赐福穴乳腺炎通常表现为乳房肿胀,按压患处会有疼痛感,皮肤表面会发红发热,并伴有发热等症状。少泽穴还是治疗乳腺炎的奇穴。《玉龙歌》中说:“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调”。刺激少泽穴可以疏通乳腺,缓解乳腺炎的症状。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少泽穴的两侧,再用指甲去掐按,掐一下,松一下。重复掐按动作50次后,会在少泽穴位置留下一个淡淡的指甲印,皮肤微微泛粉红色。在闲暇时刻,可以顺便进行这个调理方法,经常做这个动作也可以预防乳腺炎。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在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结合这个动作可以事半功倍。手上的“医用急救箱”除了上述提到的作用,少泽穴实际上也是一个急救要穴。由于心脏主管血液循环和神明,心与小肠有密切联系,因此这个穴位通常用于治疗与神志相关的疾病。对于由于体温过高导致的昏迷、狂症、晕厥等症状,甚至与之相关的疾病,可以尝试针刺这个穴位,以起到开窍、醒神、镇心安神、清除邪热的治疗效果。在进行针刺之前,确保银针已经经过专业消毒,以避免细菌感染。将针刺入皮肤约0.1寸左右或进行点刺使其出血。然而,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孕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不要贸然进行针刺,可以先尝试按压这个穴位。编辑:大
9月26日 上午 5:19
其他

这个穴位堪称肝的“喇叭”,肝有问题一按就痛,对照按按!

自古以来,人们常说:“胃若不适,便以痛告;肝虽隐忍,痛时已晚。”胃部一旦感到丝毫不适,便会通过疼痛这一明显信号,提醒我们需及时调养并提高警惕。而肝脏,这位默默无闻的体内守护者,通常不会轻易展现其痛苦,一旦感到疼痛,往往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熟悉经络运行规律的人都知道,每条经络上都有一些特别容易受到阻滞的穴位,一旦这些穴位受阻,便会产生强烈的痛感,而这种痛感正是我们洞察脏腑微妙变化与潜在问题的窗口。《黄帝内经》有云:“肝病春发、夏愈、秋甚、冬持。”在这个季节转换的关键时刻,与大家探讨肝脏的奥秘。今天介绍一个穴位,它堪称肝脏的“报警器”,一旦按压时感到强烈疼痛,或该穴位自发胀痛,便意味着肝脏需要调理了,这个穴位就是中都穴。在评估肝脏状况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一系列症状,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肝脏的健康状态。当肝脏到极限时,身体会出现警示信号首先,无明显原因的乏力和疲倦感,这是肝脏功能下降,导致肝经气血亏虚,无法充分滋养肌肉和筋骨所致。其次,情绪烦躁,易怒或焦虑,这是肝气郁结,肝经气血瘀滞,干扰情志活动的表现。再者,眼睛酸困干涩,视物模糊,这是肝开窍于目,肝脉血气阻滞,目失润泽滋养的结果。此外,睡眠质量差,如失眠多梦、易醒等,也是肝气炽盛或肝血亏虚,妨碍肝脉顺畅流转的征兆。还有皮肤问题,如黄疸、皮肤瘙痒等,都是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导致肝经湿热积聚的反映。同时,唇舌干燥、排泄物黏滞、体重波动等症状,也与肝脏健康及经络流畅状态息息相关。中都穴在肝经郄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郄穴是经络血气汇聚且触感敏锐之处,它们如同脉络的“交通枢纽”,主宰着气血的顺畅循环。中都穴位于脚踝内侧尖端之上约七寸处,恰好在胫骨内侧中心的关键位置,是肝经血气流通的要害之地。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具体来说,当肝经气血瘀滞时,中都穴处的气血流通会受阻,形成局部压力和张力。这种压力和张力会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疼痛感。因此,肝脏不好的人按压中都穴时会感到疼痛,这是身体在发出信号,提示肝脏及其肝经存在潜在问题。然而,中都穴疼痛并非仅由肝脏失衡导致,还可能与久立、行走、小腿肌群紧绷、外力损伤或炎症等因素有关。但这类因素引发的痛感,通常与肝脏及肝经的健康状况无直接联系。为了准确区分中都穴疼痛的原因,我们需要结合前面提到的症状进行综合判断。那么,如何有效调理呢?其实很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疏通肝经。首先,拍打肝经。沿肝经循行轨迹,从大腿根部开始,持续拍打到脚踝处。力度要适中,以感到舒适为宜,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这样做可以刺激肝经上的穴位,促进血气畅通,有助于缓解肝经瘀滞。其次,推肝经。坐在床上,将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双掌叠合,轻置于大腿根部,沿大腿内侧肝经轨迹,稍加用力向膝盖前方缓缓推送。重复此过程约四五十遍后,换对侧下肢进行。推肝经能够畅达脉络,助血气周流,有效缓解因肝经不畅引起的各种不适。最后,揉通三条“养肝线”。这是疏通足部三大要穴的关键步骤,包括行间、大敦穴与太冲穴。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编辑:沙果
9月24日 上午 5:19
其他

此处最易长筋结,一定要揉开,否则会引发多种疾病!

筋,这一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织,承载着血脉,是我们身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关键连接。在中医理论中,筋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血液的流通情况,进而影响到五脏六腑的健康状态。可以说,筋的强健与柔弱,紧张与松弛,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状况。当我们谈到“筋强”,我们指的是筋出现紧张、拘挛的情况。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而是身体内部某种平衡被打破的反映。筋强的人群,他们的身体上常常会出现筋结。这些筋结,或许在初期并不显眼,甚至可能被人们忽视,但它们的存在却是不容忽视的。指灸导引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筋结的认识和处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提示我们,虽然筋结几乎人人都有,但并非所有的筋结都是无害的。有些筋结与疾病的关系十分紧密,甚至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先兆或症状。因此,对于这些筋结,我们应该尽早发现,尽早解决,以防患于未然。颈椎筋结就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例子。近年来,颈椎问题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这其中,颈椎筋结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那么,如何识别并处理这些与颈椎问题紧密相关的筋结呢?1、椎动脉型颈椎病——晕眩症状在颈枕交界处,如果用手轻轻按压能摸到筋结,那就可能意味着椎动脉受到了压迫,从而引发了颈椎病。这种情况下,患者常常会感到头晕、眼前发黑,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2、神经根型颈椎病——手麻在颈部侧方颈横纹的中点,如果用手指轻轻按压产生手麻或者疼痛的感觉,那就可能是引发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筋结所在。此外,在腋下极泉穴位置,如果用手指使劲往上扣也感觉到手麻,那么这也可能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关。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3、颈性类冠心病——心脏病症状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心脏本身并没有明显的病变,但却出现了类似心脏病的症状。这通常是由于颈部筋结压迫了相关的神经或血管所导致的。在胸锁乳突肌的下方,如果能够摸到筋结,那么这很可能就是引发颈性类冠心病的“罪魁祸首”。面对这些可能引发各种颈椎问题的筋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答案很简单:找到它们,然后揉开它们。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和技巧。在揉开筋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绕着筋结做轻微地揉动,同时又要伴有一定力量加大的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给痛性结节一个微痛的刺激,促使其逐渐散开。每次揉动的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痛苦和不适,但请记住,这是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那么这些看似顽固的筋结最终都会在我们的坚持下逐渐消散。而对于那些对这个过程感到困惑或不确定的朋友来说,寻求专业的中医师的帮助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给出更具体、更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编辑:沙果
9月21日 上午 5:20
其他

脾胃不好的人,秋天千万别吃这4种水果,越吃脾胃越差!

步入秋季,身边感冒与患病的朋友数量骤增,是否因免疫力欠佳,需如何滋补以强健身躯?其实,从中医视角审视,这些症状与肺部息息相关,肺乃抵御病毒侵袭的首道防线。秋季空气渐趋干燥、寒凉,寒邪与燥邪均易伤肺。而我们所言的免疫力低下,在中医理论中,实则因病毒侵袭脾胃,导致脾胃运化气血功能衰退,故根本之道在于固护脾胃。尽管秋季相较于其他时节,更适宜品尝水果,但脾胃不佳者仍需谨慎选择。特别是某些水果,脾胃健壮者食用可止咳、润燥,而脾胃虚弱者食用,却可能“适得其反”,加剧病情。1.柿子在《随息居饮食谱》中,鲜柿被赞誉为“甘寒养肺胃之阴,尤宜火燥津枯之质”。这意味着,对于那些阴虚体质、内郁热气的人群,如常发怒、面部长痘、口干口渴、口腔溃疡及便秘等上火症状者,品尝一颗甘甜的柿子,无疑是清燥降火的佳选。然而,柿子的寒性也伴随着诸多食用禁忌。首先,需节制食量,每日一颗足矣。其次,应避免空腹食用,且不宜连皮同食。再者,柿子与螃蟹同食并不推荐。对于脾胃虚寒、寒湿体质者,食用柿子可能会加剧体内寒湿。此外,外感咳嗽与痰湿咳嗽者也应避免食用。为了调和柿子的寒性,古人智慧地将其晾晒成柿饼。经过阳光的洗礼,柿饼的寒性得以缓解,变得更为平和。虽然柿饼在清肺热方面的效果稍逊于鲜柿,但其润肺燥的功效依然显著。对于干咳、久咳者,可将柿饼与川贝粉同蒸后食用,以达清火润燥、止咳化痰之效。柿饼还具健脾补胃之功,尤擅治疗反胃呕吐、泄泻等症。阴虚症患者,如干咳久咳、手足心热、心烦内热、潮热盗汗等,其舌象往往表现为瘦长、舌质偏红、苔少。此时,可尝试珠玉二宝粥,以治疗各种阴虚之症。珠玉二宝粥食材:铁棍山药100克,生薏米100克,柿霜饼1个。做法:薏米清水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去皮后捣泥,柿霜饼不要洗,切成小块备用。锅中加水,倒入山药泥和薏米,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熬煮待粥煮至黏稠后,加入柿饼碎,当柿霜融化、柿饼软烂即可食用。2.梨《本草纲目》有云:“梨可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今人痰病火病者众,梨之益处颇丰,但不宜过量食用。”梨主要用于治疗痰病与火病。因此,若你出现喉咙痒(热咳表现为喉咙痛)、流清涕、痰白、舌苔薄白等症状,食用梨子只会加剧咳嗽。这些症状均为寒性表现,此时食用梨子,无异于寒上加寒,咳嗽势必愈发严重。《本草经疏》亦指出:“肺寒咳嗽、脾虚泄泻、腹痛冷积、寒痰痰饮等症患者,应忌食梨子。”若属热咳,即伴有喉咙痛、黄痰、流黄鼻涕、舌苔薄黄等症状,则适宜食用梨子,但务必熟食,如炖煮或熬膏,以去除其寒凉之性。3.西瓜西瓜,性寒味甘,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然而,进入秋季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阳气开始内敛,脾胃功能相对减弱,此时食用过多西瓜,其寒性易伤及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引发或加重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寒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食物难以被充分消化吸收,湿气内生,形成“寒湿内蕴”的体质状态。长期如此,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健康问题,如免疫力下降、易感风寒等。4.柚子随着季节的更迭,柚子已悄然上市。其酸甜多汁的口感,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然而,在中医的视角下,柚子的评价却略显平淡。《食疗本草》中提到:“柚子味酸,不宜多食。”而《证类本草》也指出:“柚子肉味甘酸,多食易生痰,恐非益处。”此外,《随息居饮食谱》亦提到柚子“酸寒,多食有弊”。柚子的寒性使得脾胃阳虚、体质偏寒者,甚至一些平时身体状况尚可的人,在过量食用后都可能出现腹泻。更为重要的是,柚子被誉为“药物公敌”。例如,与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同食,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如肌肉溶解等。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在利用柚子进行食疗时,往往选择柚子皮。柚子皮性温,具有止咳化痰、醒脾开胃的功效。若想利用柚子皮止咳,不妨尝试制作柚子皮止咳茶。柚子皮止咳茶做法:削掉最外层的黄皮,留下里层的白瓤,黄皮很苦涩,如果能接受的话也可以留下来。留下皮50~100克左右,倒入2000毫升清水,用中火煮20分钟后放入适量冰糖即可。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并未将水果视为原罪。食用水果的关键在于了解其寒热性质,并结合自身的脾胃和体质情况来判断是否食用。秋季可选择一些性温或平和的水果,如苹果、梨(煮熟后更佳),既能补充水分,又不会过于寒凉,更适合脾胃较弱的人群。编辑:大
9月20日 上午 5:19
其他

男女老少皆可吃,去燥祛湿,健脾和胃,固肾益气,特别适合在秋季吃!

它,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健脾固肾之补益佳品。它是什么?它就是芡实。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芡实色白如莲子,细如珍珠,是一种水生植物,被誉为“水中八仙”之一,一般都是生长在池塘湖泊之间,就像拔过毛的鸡头一样,剥掉外面那一层硬壳,里面是一颗颗光溜溜的小粒。因此,芡实又叫芡实米、鸡头米。古药书中说它有“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红楼梦》里有一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说贾宝玉让人给史湘云送吃的,其中有两样时鲜货,一是红菱,另一样就是芡实。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也非常喜欢吃芡实。苏东坡到老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思维敏捷,他对养生很有研究,著有《东坡养生篇》等书。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吃法颇为奇异:时不时取刚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当然,苏东坡的用量有些多,我们平常人一次吃个七八粒,就够了。据说苏东坡还极喜爱吃用芡实煮成的“鸡头米粥”,并称之“粥即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秋季比较燥,这芡实可以润燥但是又不寒凉,所以特别适合在秋季吃。一、补脾芡实,扎根在河底的淤泥之中,所以得坤土之气。另外,芡实的花朵是紫色的,这意味着芡实得天地间的离火之气多,性为暖。芡实的这种生长特性决定了:芡实入脾土,可以补脾。一个是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一个是调理脾虚造成的大便溏泻。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我们要想气血充沛,必须要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现在有一些人吃一点东西就已经很撑了,消化不良,积食等,就属于脾胃不好的情况。还有人吃的东西不能很好地吸收,导致腹泻,中医叫完谷不化,也是因为脾不健运。但芡实比较硬,如果煮的不烂糊,直接吃补脾胃的功效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芡实虽然健脾胃但是一次不能吃多。推荐一个小方法:取芡实适量,炒熟后研磨成粉,临服时,取50克粉末冲开水调服。随自己喜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二、补肾芡实在入脾之余还可入肾,能够收摄肾精。《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亦说它能“补脾固精”。前面说了,大文豪苏东坡喜欢用芡实来养生,他常年吃芡实,到老了还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思维敏捷,就是说他还是一种很年轻的状态。中医讲人的状态是年轻还是衰老,其实跟一个脏腑关系最密切,这个脏腑就是肾。芡实确实是补肾佳品。补肾的好东西也不少,芡实补肾它的特长是主要适用于小便频数、虚弱、遗尿、老年人尿频等。固肾不老汤食材:取来花生、莲子、芡实各1把,芡实可以稍微多一些,蜜枣2个,龙眼肉8颗,一小块冰糖。做法:先把花生、莲子、芡实分别洗净,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莲子要去除掉莲子心,然后把莲子、花生、芡实、龙眼肉都放在煲汤锅内,在里边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大火煮开,再改为小火,大约煮个40分钟左右,煮到莲子软烂即可,最后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功效:固肾不老汤的主要功效就是健脾和胃、滋阴补肾、调和气血,帮助我们皮肤由内而外的变得白嫩润泽,可以防止皮肤早衰,起到祛黑美白的功效。除了上面的固肾不老汤,在诸多用到芡实的补益食疗方里,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四神汤”了。“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莲子、芡实和茯苓这四位“神仙”,它们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祛湿清热,健脾和胃,美白肌肤,滋养心肺,调肝强肾。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更适合在秋季吃的“四神汤”,叫四神粟子糖水。金秋栗子健肾补脾,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益气补脾,健胃厚肠。四神栗子糖水的组成:材料:薏米,莲子,芡实,茯苓各15克,粟子肉150克、冰糖100克、清水2000毫升。(芡实很不爱烂,可以高压锅伺候)做法:用小火煮30分中,再加入冰糖,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现在吃芡实正当时,常吃芡实的人,体内没有湿气,脾胃也会强健,肾气也一定很足。所以说,女人要吃、男人要吃、老人要吃、小孩也可以吃。需要注意的是用量,再好的食物也要注意用量。综合编辑:沙
9月18日 上午 5:19
其他

大多腰痛会在这个穴位出现筋结包块,揉散就行

绝大多数人在遭遇腰痛时,往往会首先联想到肾气亏虚、寒湿之邪的侵袭或是骨骼结构的异常,却常常忽略了经络淤堵这一关键因素。事实上,经络淤堵会在身体某处形成筋结,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包块,而腰部的不适往往就源于痞根穴处的筋结。以下内容将深入探讨腰痛与筋结之间的关联。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痞根穴,作为血气汇聚与脉络交织的关键点痞根穴其位置尤为独特,横跨于腰椎棘突之下,后脊正中线旁侧约三寸半处,堪称腰部血气流转的枢纽。依据中医理论,腰部不仅是肾脏的居所,更是人体血气流通的重要通道。痞根穴,作为这一通道上的关键节点,不仅汇聚了丰富的气血,还是多条经络的交汇之地,对于维护腰部乃至全身的血气畅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气血不畅:腰部不适之源为经络阻遏之所腰痛,往往源于气血流通的受阻。当人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扰,如风寒湿邪,或遭遇内在劳损、情绪失调等因素的影响时,腰部经络的气血流通便会受到阻碍,导致气滞血瘀。这种气血不畅的状态,就如同河流遭遇阻塞,不仅阻碍了水流的顺畅流淌,还可能引发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在腰部,这种气血不畅通常表现为痞根穴处的包块,这些包块实则是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的直观反映,它们进一步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和经络的通畅,从而加剧了腰痛的症状。痞根穴处的包块,是血气凝滞与脉络不通的明显表征在气血受阻与经络淤滞的环境下,痞根穴成为了腰部气血汇聚与经络交汇的敏感要穴,也往往是气血瘀滞和经络受阻最为显著的部位。若气血长期滞留不通,经络在此受阻,便会逐渐凝结成包块。这些包块不仅阻碍了气血的顺畅流通和经络的通达,还加剧了腰部的疼痛。揉散包块: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之理针对痞根穴处已形成的筋结,我们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可急于求成。首先,我们可以借助按摩和推拿的手法,软化筋结的坚固,使其变得松散。在此过程中,需注意力度的把握,以避免对肌肉造成损伤。其次,我们可以辅以热敷或艾灸等方法,促进痞根穴处的气血运行和经络通畅。采用俯卧的姿势,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20分钟。温敷或灸疗能够温暖患处,通畅气血之流,有助于缓解筋络的紧张。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某些针对性的运动或伸展动作,增强腰部肌群的强度和柔韧性,从而助力筋结的消散和腰痛的缓解。当经络受阻时,气血运行不畅,便会引发各种疾病和症状。通过揉散痞根穴处的包块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是中医缓解腰痛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治疗还需根据辨证情况而定。综合编辑:沙
9月18日 上午 5:19
其他

中秋节养生攻略:掌握这5个要点就行!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个温馨美好的时刻,我们不仅享受家庭的欢聚,品尝美味的月饼,更应关注身体的健康与养生。中秋养生秘籍:润肺强脾养胃之道随着中秋时节的来临,我们的身体也迎来了“肺气旺”的阶段,此时,肺脏成为最易受侵袭的器官。依据五行理论,肺与金相应,而脾胃则与土相联,土能生金,故养护肺脏,首要在于强化脾胃之功能。1.天突穴天突穴,乃肺经之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点击图片了解天突穴详情每日以指腹轻揉此穴,每次持续2至3分钟,持之以恒,便能有效抵御并缓解诸如咳嗽、哮喘等肺部疾患。2.承浆穴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点击图片了解承浆穴详情以食指施力按压并揉动,口腔内便会自然分泌出津液,此举不仅能有效预防秋燥的侵扰,更能延缓衰老的步伐,使老者面容焕发红润之色。3.中脘穴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点击图片了解中脘穴详情将手掌根部紧贴于中脘穴上,适度施力并轻轻揉动5~10分钟,便能促进消化,有效缓解胃胀与胃痛的不适。4.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点击图片了解足三里穴详情按摩此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多种常见病,如胃炎、胃下垂、呕吐、嗳气、便秘等,同时对胆囊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状也有辅助疗效。5.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点击图片了解合谷穴详情以双手交替按压此穴,每侧各按压100次,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眩晕、咽炎、扁桃体炎、咳嗽、牙痛、鼻炎、呃逆等多种病症。中秋时节,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我们不仅能润肺强脾养胃,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让身心在佳节之际得到全面的滋养与呵护。月饼怎么吃才健康?月饼,这一小巧的糕点,蕴含着中国人深厚而纯真的情感。轻轻品尝一口,便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无论你身处何方,或与家人欢聚一堂,抬头仰望那轮皎洁的明月,品尝一口月饼,便能勾起一段段美好的回忆。那么,如何食用月饼才能更加健康呢?1.月饼配清茶“一口月饼,一口茶”,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增添一份雅致的情趣。茶叶能促进消化道分解月饼中的油脂,减少积食的发生。而月饼的馅料与茶叶的搭配也颇有讲究:枣泥、豆沙、莲蓉等甜馅月饼,适合搭配薄荷茶或绿茶;蛋黄酥、五仁等咸香或坚果类月饼,则与普洱茶、菊普茶更为相配;至于豆沙、冰沙等清爽口味的月饼,与乌龙茶则是天作之合。2.月饼配果醋在品尝月饼时,不妨喝点醋饮品,它能帮助消化、缓解油腻。醋饮品中的醋酸有助于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起到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消除积食、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3.月饼配酸梅汤酸梅汤具有解油腻的功效,能消除高油脂带来的不适感。与茶或可乐相比,同样作为中国传统饮食的酸梅汤与月饼搭配,更显得相得益彰。酸梅汤中的山楂和乌梅能发挥解油腻、降血脂的保健作用,而其中的陈皮则能阻止人体内多余糖分转化为脂肪。4.月饼配姜茶吃完月饼后,不妨喝点自制的姜茶。姜茶不仅能解腻,还能温脾养胃,缓解夏日里可能落下的脾胃虚寒问题。通过巧妙的搭配,我们不仅能享受到月饼的美味,还能兼顾健康。让我们在中秋佳节之际,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品尝这一传统美食吧!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阖家团圆!综合编辑:大
9月17日 上午 5:19
其他

一天中这个时辰千万别按任何穴位,还得从“午时问斩”讲起

在阴阳哲学体系中,阳性象征着光明炽热、充满活力等积极能量,而阴性则代表着幽暗清寒、沉静凝滞等消极能量。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规律,古人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与人体内不同的经络和脏腑相互对应,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子午流注学说。今日探讨为何在中午12点至1点,以及晚上9点之后,不建议对任何穴位进行刺激。中午12点至1点:适宜静心养神,避免扰动午时,阳气达到顶峰,心经主导,是养生的重要时刻。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关键,同时主宰着精神活动。在午时正点,心脉中的气血充盈至极致,心脏如同当空的烈日,光芒四射,温暖并滋养着五脏六腑,确保各脏腑器官得到充分的滋养。为何此时不宜刺激穴位?为了防止心神受到扰动:正午时分,心经正当其时,此时触碰穴位,尤其是心经循行的部位,可能会导致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可能引发心绪烦乱、夜间难以入睡、梦境纷扰等多种症状。午时阳气最盛,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宁静,避免轻率行事,以免扰乱自然的秩序。为了避免血气动荡:心经负责血脉的周流,午时触动穴位可能会干扰血气的自然流动,导致血气逆行或紊乱。在午时刺激穴位,可能会破坏气血的和谐状态,对身心的平和造成妨害。遵循子午流注的原理:午时,心脉气血最为充盈,此时应当顺应天时,让心经的气血自然流淌,而不是通过刺激穴位进行干涉,以免干扰心经气血的正常运行轨迹。晚上9点后:阴气逐渐增强,适宜养护而非消耗晚上9点之后,进入亥时,直至次日凌晨,人体的阴气逐渐增强,阳气则开始内敛。在中医理论中,这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精力积蓄的宝贵时期。为何此时不宜刺激穴位?为了避免扰乱阴阳平衡:晚上9点后,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强。此时对穴位进行刺激,特别是上肢和阳经的穴位,容易打破体内的阴阳平衡,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穴位刺激会促进气血的流转,导致阳气的耗散,影响睡眠质量。为了避免气血过度消耗:夜晚是机体脏腑休息和恢复元气的时期,穴位刺激可能会使气血涌动,导致本应休息的气血被迫处于活跃状态。气血是生命的根本,过度消耗会导致体虚神疲、免疫力下降。长期在夜晚刺激穴位容易导致正气逐渐耗散,免疫防线逐渐失去稳固,各种疾病容易乘虚而入。遵循阴阳更迭的规律:人体内阴阳的流转应与宇宙间阴阳更迭的规律相契合。当夜幕降临,阴气逐渐增强时,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养阴蓄阳,而不是逆时而动,通过刺激穴位来扰动阳气,违背自然规律。当然,并非所有穴位和病状都不能触动。例如,在面对失眠症状时,刺激神门穴是必要的。但在此时刺激神门穴时,应采取适当的睡卧姿势,手法应轻柔,避免用力调动气血。综合编辑:沙
9月15日 上午 7:04
其他

手腕处有个“长寿穴”,1穴顶5穴,可补肾、安神止痛、固生命精气

阴郄穴,又称“石宫”,最早记载于古代医学典籍《千金要方》。阴郄穴之所以得名“石宫”,是因为其寓意着肾水如细流般通过这个细小的孔隙,汇入肾水的大海之中,象征着生命之本的稳固与滋养。作为手少阴心经上的郄穴,阴郄穴不仅是气血运行的枢纽,更是全身经络的“红绿灯”,调控着气血、肾水的有序流通,对于维护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因此,经常按摩阴郄穴,不仅能够活血行气、止痛安神,还能强肾滋阴、固生命精气,堪称一穴顶五穴的养生要穴。为何推荐阴郄穴?阴郄穴,一个又被称为“石宫”的神奇穴位,其历史可追溯至古老的医典《千金要方》之中。“石”寓意肾,肾为水之主;“宫”则象征着宫殿,虽门扉狭小,内里却广阔无垠。这究竟有何深意?想象一下,地表的经水通过这个微妙的孔隙,深入地下,汇入那片属于肾骨的广阔水域,就像细小的溪流最终汇入大海,这便是“石宫”之名的由来。阴郄穴,作为手少阴心经上的郄穴,与心经经脉紧密相连,它的主要职责便是畅通全身的气血,清除淤积的垃圾,稳固我们的“生命之根”。不妨将其比作交通中的红绿灯,气血与肾水如同行驶的车辆,唯有听从其指挥,方能有序通行,确保五脏六腑的和谐运转。一旦失去指挥,混乱便随之而来,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阴郄穴实为一处天然的急救宝穴,它能活血行气、止痛安神、强肾滋阴,更能有效止住盗汗,实乃我们身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枢纽”。阴郄穴在哪?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点击图片了解阴郄穴详情止痛安神的“定心丸”心主宰血脉与神明,气血流通受阻,心神自然难以安宁。于是,失眠、心悸、心绞痛、焦虑、精神不振等问题便接踵而至。阴郄穴作为手少阴心经上的郄穴,擅长止痛、安神、止血,对于心痛、神志病、血症等症状,皆可求助于它。按摩此穴时,我们应以拇指前端垂直用力,边按边揉,使刺激深入穴位,激活其功能,产生酸、麻、胀、痛、热及走窜等感觉。随后,再以手指伸直,点于穴上,垂直用力点压后,如弹拨琴弦般向身体内部拨动,同时旋动前臂,加强指压的弹拨感,持续3秒后,轻揉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按揉弹拨约86次,坚持一段时间,便能有效缓解失眠、身体麻木、心绞痛等病症,宛如一剂安心宁神的“心灵慰藉”。甚至,当孩童受到惊吓,出现恐惧、忧虑、悲伤等情绪时,多按此穴亦能有所改善。守护肾脏的“六味地黄丸”你是否曾在半夜醒来,发现身体湿漉漉、黏糊糊,极为不适?并伴有手脚心热、两颊潮红、口咽干燥、心烦等症状,这在中医中被称为“盗汗”。盗汗一词,最早见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中,“盗”字寓意偷盗,形容汗液在夜间如盗贼般悄然泄出。其实,盗汗的根源在于“肾阴虚”。阴虚导致阳气不固,汗液因此外泄。精气一泄,腰酸背痛、腿脚无力、气短、食欲不佳以及心脏问题便随之而来。阴郄穴正是解决盗汗问题的关键。《百症赋》有云:“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心为火,肾为水,而阴郄穴作为郄穴,具有沟通心脉、使心火下行、肾水上提的功能,从而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盗汗自然得以缓解。为调理盗汗,我们可选择保健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要灸的部位,保持距离皮肤2厘米,以皮肤感到温热而无烫感为佳。每次灸10分钟,灸至皮肤温热微红即可。艾灸能滋养阴气、调整阳气,使阴阳平衡,强肾滋阴,巩固身体,防止精气外泄。当然,肾阴虚的调理并非一蹴而就,需坚持艾灸一段时间方能见效。紧急时刻的“救命穴”试想,若心脏病猝然来袭,人已陷入昏迷,该如何是好?此刻,无论寻求哪位医生的帮助,都需耗费宝贵的时间,而往往,生死就在这一线之间。再如急性哮喘,一旦发作,痛苦难当,仿佛置身地狱,而病魔却从不等待。真正的救援,应在于当场施治!而中医的取穴点穴之法,正是最为迅速、有效的急救手段。那么,人体中究竟有哪个穴位能拥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答案便是阴郄穴。“郄”在中医中,寓意着急救与关键。《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凄寒咳嗽,吐血,逆气,惊厥,心痛,皆可由手少阴之郄穴来主治。阴郄穴,仿佛是人体内置的一剂急救良药,无论是胃痛难忍,心脏病突发,心痛如绞,咳血、尿血,还是女子崩漏、头痛欲裂,只需用力按揉阴郄穴,便能迅速缓解病情。那么,该如何操作呢?首先,要找到阴郄穴的位置,然后用拇指的指端稳稳地按在穴位上。接着,先逆时针揉动8次,再顺时针揉动8次,然后松开。如此反复进行,持续揉动5分钟。力度要比平时的保健按摩稍大一些,以产生酸胀感为佳。若你身边的人遭遇急性哮喘、突发心绞痛或逆气昏迷等紧急状况,你都可以尝试通过按揉阴郄穴来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综合编辑:大
9月14日 下午 7:01
其他

秋气通于肺,每天拍打“护肺经”,养成“黄金肺”!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守卫我们的健康!若肺经堵塞,则会导致肺气虚弱,功能下降,影响体内的气机的升降和呼吸。很多女性朋友,经常感觉有口气堵在胸口不上不下难受得很。老年肺癌患者常见气虚、阳虚,从肺出发则表现为肺气不足。“肺朝百脉主治节”,激活肺功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经络运行,还能缓解肩颈疼痛。同时根据中医的五脏相生相克理论,肺脏的母脏是脾胃,子脏是肾,宽松肺有促进消化的功能,可以使肺脾肾三脏都健康。秋气通于肺,给大家分享一套养肺操,每天5分钟,照着做把肺养好!第一式:鸟飞展翅臀部肌肉夹紧,两手作鸟飞状,自然地慢慢地举起来,动作柔和,嘴巴轻轻笑开,两肩要松开,两手各在身体左右侧,不要向前,也不要向后,很自然地举起来,手上举同时,把脚跟提起来,配合姿势向上。之后手臂下落,嘴巴轻轻闭起,同时脚跟配合慢慢放下。配合呼吸,吸气时踮脚,呼气时下落。做20下。五禽戏
9月12日 下午 7:02
其他

肝胆一通,百病不生!两个穴位,清空肝胆二经垃圾,身体越来越好了

中医认为,肝胆二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人体重要的经络系统,更是维持身体内外平衡、促进气血流畅的关键所在。肝胆二经的通畅为何如此重要?肝经: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藏血养魂。肝经起始于足大趾,沿腿内侧上行至腹部,再经过胸胁,最终到达头顶。肝经畅通,则气血调和,情绪稳定,视力清晰,筋脉强健。胆经: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与肝相表里,共同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胆经从头侧开始,沿着侧头、颈、肩、背、臀、腿外侧下行,直至足外踝前。胆经通顺,则消化力强,思维敏捷,睡眠安稳,体态轻盈。肝胆二经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当肝胆功能失调时,不仅会导致消化系统问题,如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还可能引发情绪障碍、失眠、视力下降、筋骨疼痛等多种健康问题。1.肝胆是气机疏泄的枢纽。人体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五脏六腑的和谐运转离不开气机的顺畅流通。一旦气机受阻,就如同机器中的齿轮卡滞,不仅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疾病,让身体陷入困境。2.肝胆还是藏血解毒的圣地。在宁静的夜晚,当万物沉睡,我们的血液便悄然汇聚于肝脏,接受它的净化与解毒。血液的质量,直接关乎生命的品质。若肝脏的这项功能受损,生命的基石便可能动摇,健康也将受到严重威胁。3.肝胆还与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无论是鲁莽暴躁,还是优柔寡断,这些情绪的异常波动,都与肝胆主情志、主决断的功能紧密相连。肝胆的失衡,往往会导致情绪的失控,让我们的生活陷入混乱。4.肝胆二经还与脾胃紧密相连,共同维系着消化的正常进行。当肝胆功能不佳时,腹胀、纳差、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问题便可能接踵而至,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淤积在肝胆二经中的“垃圾”是如何产生的?究其原因,无非两大方面:一是思虑过度,情志抑郁,导致肝郁化火;二是饮食不节,肥甘厚味摄入过多,使得肝胆湿热蕴结,难以排解。简而言之,这些“垃圾”既是吃出来的,也是愁出来的。如何疏通肝胆二经?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那就是刺激阳辅穴和外关穴。点击图片了解阳辅穴详情阳辅穴,是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点击图片了解外关穴详情而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大名鼎鼎的内关穴遥相呼应。这两个穴位,每日只需用指尖轻轻按压36次,力道以感觉酸胀为宜,便能起到极好的养生效果。阳辅穴,则是少阳胆经的腧穴,能够清除肝胆郁热,疏肝解郁,通络止痛。外关穴作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能够清除三焦邪热,通经活络,疏风清理。两者同属少阳经穴位,经脉相通,同气相求,对于肝胆方面的问题具有极佳的调理效果。从疾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少阳病、肝郁气滞,还是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肝炎等患者,都可以通过刺激这两个穴位来缓解症状。而从保健的角度来看,它们更是我们清除肝胆垃圾、通三焦、清内热的得力助手,让身体重归清爽,焕发新的生机。因此,不妨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将这份简单的养生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让肝胆二经保持畅通无阻,让生命的烛光得以长久燃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综合编辑:大
9月11日 下午 7:01
其他

欢迎来到医食参考新媒体矩阵(2024.07.17更新)

《医食参考》杂志目前下辖的新媒体矩阵,由“医食参考订阅号”、“食聊参考订阅号”、“控糖参考订阅号”、“预防界订阅号”、“降压参考订阅号”、“细胞参考订阅号”、“护肝参考订阅号”、“男士参考订阅号”和“医食参考专供商城”组成。您可以点击卡片直达。医食参考聚焦医食
7月17日 上午 11:17
其他

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通过!这个消息和你有关!

规定用人单位女职工权益保障相关责任,明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应当包含女职工权益保护相关内容。强调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完善人身和人格权益方面,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
2022年10月30日
其他

再不严惩,疫情无休!必须对全国的核酸检测公司进行“检测”!石家庄“未上报”案绝非个别!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核酸检测机构因在核检工作中涉嫌违法犯罪被当局立案侦查,该机构的控股公司此前曾多次出具“假阳性”报告。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今年石家庄曾经发布疫情防控通告,自9月1日24时以后,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长安区防控措施调整为“出户不出小区”。9月2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鉴于裕华区近期连续发生疫情且源头不明,石家庄市卫健委、市公安局等部门抽调相关专业专家对全市核酸检测机构进行督查。在检查中发现,“石家庄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9月14日对裕华区阳光361小区核酸检测出的一管20:1混管阳性样本未上报,导致相关人员未得到及时管控,造成9月21日出现社区传播。该实验室涉嫌违法犯罪,石家庄警方已对其立案侦查。上述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相关话题24日晚间冲上热搜榜首位。●
2022年9月25日
其他

大鱼大肉吃多了,跟着营养师做点清淡柚子美食

《医食参考》杂志是面向大众的畅销健康月刊,全国范围公开发行。将“药食同源”理念贯穿始终,关爱全家人健康。内容涵盖了营养美食、安全用药、食疗保健、长寿养生等方面。
2019年2月8日
其他

上了年纪难免腰疼背痛,常练这四式防腰病

身体平衡能力比较差的人,在做后踢的同时可以扶墙保持平衡。比如,当右脚后踢的时候,可以面对着墙面,用左手扶墙,右手用来压紧右脚。这么一来,既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也能标准地完成动作。
2018年3月28日
其他

别害怕,尿糖阳性也不见得就是糖尿病

当机体面临一些突然而来的紧急情况,如情绪剧烈波动、外伤、手术、极度寒冷、中毒等,会产生一系列防御性反应,这在医学上称之为应激。如患者原来无糖尿病而在应激后出现血糖升高和糖尿,称为应激性糖尿。
2018年3月18日
其他

冬春换季哮喘频发,试试这些简单的食疗方,少遭罪

《医食参考》杂志是面向大众的畅销健康月刊,全国范围公开发行。将“药食同源”理念贯穿始终,关爱全家人健康。内容涵盖了营养美食、安全用药、食疗保健、长寿养生等方面。
2018年2月28日
其他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病因竟然是它,人人都该做好预防

但是许多朋友拿到健康体检的报告,看到颈动脉超声报告中的颈动脉内膜、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等专业检查结果,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困惑,不知道其含义,也不知是否需要治疗。这也是临床上患者经常咨询的问题之一。
2017年8月23日
其他

雾霾天,你的肺一定需要这些食物

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2017年1月7日
其他

胡萝卜又叫“小人参”,原来这样吃它营养吸收才最好

《医食参考》杂志是面向大众的畅销健康月刊,全国范围公开发行。将“药食同源”理念贯穿始终,关爱全家人健康。内容涵盖了营养美食、安全用药、食疗保健、长寿养生等方面。
2016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