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MA

其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改革创新、系统谋划,以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为前提,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以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为重点,深入参与国际高标准数字规则制定,构建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彰显创新引领的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为深化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原则——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制度安排。充分认识和把握数据产权、流通、交易、使用、分配、治理、安全等基本规律,探索有利于数据安全保护、有效利用、合规流通的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完善,在探索中发展,促进形成与数字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坚持共享共用,释放价值红利。合理降低市场主体获取数据的门槛,增强数据要素共享性、普惠性,激励创新创业创造,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形成依法规范、共同参与、各取所需、共享红利的发展模式。——强化优质供给,促进合规流通。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推动数据要素供给调整优化,提高数据要素供给数量和质量。建立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增强数据的可用、可信、可流通、可追溯水平。实现数据流通全过程动态管理,在合规流通使用中激活数据价值。——完善治理体系,保障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把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划定监管底线和红线。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把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积极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数据风险,形成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法治与行业自治协同、国内与国际统筹的数据要素治理结构。——深化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制定,探索加入区域性国际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安排。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双边多边协商,推进建立互利互惠的规则等制度安排。鼓励探索数据跨境流动与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二、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结合数据要素特性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在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下,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三)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建立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根据数据来源和数据生成特征,分别界定数据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各参与方享有的合法权利,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推进非公共数据按市场化方式“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新模式,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研究数据产权登记新方式。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推动数据处理者依法依规对原始数据进行开发利用,支持数据处理者依法依规行使数据应用相关权利,促进数据使用价值复用与充分利用,促进数据使用权交换和市场化流通。审慎对待原始数据的流转交易行为。(四)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公共数据,加强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强化统筹授权使用和管理,推进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鼓励公共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以模型、核验等产品和服务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对不承载个人信息和不影响公共安全的公共数据,推动按用途加大供给使用范围。推动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无偿使用,探索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有偿使用。依法依规予以保密的公共数据不予开放,严格管控未依法依规公开的原始公共数据直接进入市场,保障公共数据供给使用的公共利益。(五)推动建立企业数据确权授权机制。对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集加工的不涉及个人信息和公共利益的数据,市场主体享有依法依规持有、使用、获取收益的权益,保障其投入的劳动和其他要素贡献获得合理回报,加强数据要素供给激励。鼓励探索企业数据授权使用新模式,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作用,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促进与中小微企业双向公平授权,共同合理使用数据,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第三方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数据采集和质量评估标准制定,推动数据产品标准化,发展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产业。政府部门履职可依法依规获取相关企业和机构数据,但须约定并严格遵守使用限制要求。(六)建立健全个人信息数据确权授权机制。对承载个人信息的数据,推动数据处理者按照个人授权范围依法依规采集、持有、托管和使用数据,规范对个人信息的处理活动,不得采取“一揽子授权”、强制同意等方式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探索由受托者代表个人利益,监督市场主体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加工、使用的机制。对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个人信息数据,可依法依规授权有关单位使用。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推动重点行业建立完善长效保护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企业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创新技术手段,推动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保障使用个人信息数据时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七)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各参与方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充分保护数据来源者合法权益,推动基于知情同意或存在法定事由的数据流通使用模式,保障数据来源者享有获取或复制转移由其促成产生数据的权益。合理保护数据处理者对依法依规持有的数据进行自主管控的权益。在保护公共利益、数据安全、数据来源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承认和保护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获取的数据加工使用权,尊重数据采集、加工等数据处理者的劳动和其他要素贡献,充分保障数据处理者使用数据和获得收益的权利。保护经加工、分析等形成数据或数据衍生产品的经营权,依法依规规范数据处理者许可他人使用数据或数据衍生产品的权利,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复用。建立健全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流转数据相关财产性权益的机制。在数据处理者发生合并、分立、解散、被宣告破产时,推动相关权利和义务依法依规同步转移。三、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和规范数据流通规则,构建促进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有序发展数据跨境流通和交易,建立数据来源可确认、使用范围可界定、流通过程可追溯、安全风险可防范的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八)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与监管规则体系。建立数据流通准入标准规则,强化市场主体数据全流程合规治理,确保流通数据来源合法、隐私保护到位、流通和交易规范。结合数据流通范围、影响程度、潜在风险,区分使用场景和用途用量,建立数据分类分级授权使用规范,探索开展数据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据采集和接口标准化,促进数据整合互通和互操作。支持数据处理者依法依规在场内和场外采取开放、共享、交换、交易等方式流通数据。鼓励探索数据流通安全保障技术、标准、方案。支持探索多样化、符合数据要素特性的定价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用于数字化发展的公共数据按政府指导定价有偿使用,企业与个人信息数据市场自主定价。加强企业数据合规体系建设和监管,严厉打击黑市交易,取缔数据流通非法产业。建立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引导企业通过认证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九)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加强数据交易场所体系设计,统筹优化数据交易场所的规划布局,严控交易场所数量。出台数据交易场所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数据交易规则,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安全等标准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引导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易场所共同发展,突出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合规监管和基础服务功能,强化其公共属性和公益定位,推进数据交易场所与数据商功能分离,鼓励各类数据商进场交易。规范各地区各部门设立的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和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流通使用。促进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和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与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构建集约高效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为场内集中交易和场外分散交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流通环境。(十)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围绕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安全有序流通和交易需要,培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通过数据商,为数据交易双方提供数据产品开发、发布、承销和数据资产的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服务,促进提高数据交易效率。在智能制造、节能降碳、绿色建造、新能源、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贴近业务需求的行业性、产业化数据商,鼓励多种所有制数据商共同发展、平等竞争。有序培育数据集成、数据经纪、合规认证、安全审计、数据公证、数据保险、数据托管、资产评估、争议仲裁、风险评估、人才培训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升数据流通和交易全流程服务能力。(十一)构建数据安全合规有序跨境流通机制。开展数据交互、业务互通、监管互认、服务共享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跨境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以《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基础,积极参与数据流动、数据安全、认证评估、数字货币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坚持开放发展,推动数据跨境双向有序流动,鼓励国内外企业及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数据跨境流动业务合作,支持外资依法依规进入开放领域,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国际化市场。针对跨境电商、跨境支付、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等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安全规范的数据跨境流动方式。统筹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保护,探索建立跨境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数据跨境传输、外资并购等活动依法依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按照对等原则,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相关的属于管制物项的数据依法依规实施出口管制,保障数据用于合法用途,防范数据出境安全风险。探索构建多渠道、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健全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体系。反对数据霸权和数据保护主义,有效应对数据领域“长臂管辖”。四、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和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渠道。完善数据要素收益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让全体人民更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十二)健全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结合数据要素特征,优化分配结构,构建公平、高效、激励与规范相结合的数据价值分配机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着重保护数据要素各参与方的投入产出收益,依法依规维护数据资源资产权益,探索个人、企业、公共数据分享价值收益的方式,建立健全更加合理的市场评价机制,促进劳动者贡献和劳动报酬相匹配。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合理倾斜,确保在开发挖掘数据价值各环节的投入有相应回报,强化基于数据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激励导向。通过分红、提成等多种收益共享方式,平衡兼顾数据内容采集、加工、流通、应用等不同环节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十三)更好发挥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逐步建立保障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体制机制,更加关注公共利益和相对弱势群体。加大政府引导调节力度,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收益合理分享机制,允许并鼓励各类企业依法依规依托公共数据提供公益服务。推动大型数据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帮扶,有力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挑战。不断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和制度规则,防止和依法依规规制资本在数据领域无序扩张形成市场垄断等问题。统筹使用多渠道资金资源,开展数据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社会整体数字素养,着力消除不同区域间、人群间数字鸿沟,增进社会公平、保障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五、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和义务,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市场发展秩序,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数据要素治理格局。(十四)创新政府数据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有序引导和规范发展的作用,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打造安全可信、包容创新、公平开放、监管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行业协同监管,建立数据联管联治机制,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建立数据要素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合规公证、安全审查、算法审查、监测预警等制度,指导各方履行数据要素流通安全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数据流通监管制度,制定数据流通和交易负面清单,明确不能交易或严格限制交易的数据项。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依法依规加强经营者集中审查,依法依规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在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提升纵深防护与综合防御能力。(十五)压实企业的数据治理责任。坚持“宽进严管”原则,牢固树立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围绕数据来源、数据产权、数据质量、数据使用等,推行面向数据商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数据流通交易声明和承诺制。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规定,在数据采集汇聚、加工处理、流通交易、共享利用等各环节,推动企业依法依规承担相应责任。企业应严格遵守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不得利用数据、算法等优势和技术手段排除、限制竞争,实施不正当竞争。规范企业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有规可循、有序发展、安全可控。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登记及披露机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打破“数据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十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作用。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支持开展数据流通相关安全技术研发和服务,促进不同场景下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通。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信用体系,逐步完善数据交易失信行为认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机制。畅通举报投诉和争议仲裁渠道,维护数据要素市场良好秩序。加快推进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及数据要素管理规范贯彻执行工作,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完善元数据管理、数据脱敏、数据质量、价值评估等标准体系。六、保障措施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强化任务落实,创新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在制度建设、技术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鼓励企业创新内部数据合规管理体系,不断探索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十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整体工作统筹,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强化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加大改革力度,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举措,细化任务分工,抓好推进落实。(十八)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做大做强数据要素型企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数据要素型企业的投入力度,鼓励征信机构提供基于企业运营数据等多种数据要素的多样化征信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开展信用融资。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十九)积极鼓励试验探索。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支持浙江等地区和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先行先试,发挥好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作用,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数据要素相关技术和产业应用创新。采用“揭榜挂帅”方式,支持有条件的部门、行业加快突破数据可信流通、安全治理等关键技术,建立创新容错机制,探索完善数据要素产权、定价、流通、交易、使用、分配、治理、安全的政策标准和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数据要素的积极作用。(二十)稳步推进制度建设。围绕构建数据基础制度,逐步完善数据产权界定、数据流通和交易、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公共数据授权使用、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数据治理等主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政策及标准。加强数据产权保护、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数据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数据跨境传输、争议解决等理论研究和立法研究,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数据基础制度构建实现新突破。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定期对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估,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推动数据基础制度不断丰富完善。来源:新华社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意见》原文more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CHIMA 2022大会成功召开

第26届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MA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印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机关各司局、委直属和联系单位、中国老龄协会,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推动“十四五”期间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制定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2022年11月7日“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窗口期。为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强力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和《“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行业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两大战略融合落地,深入实施“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规范应用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为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制度规范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实施“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安全规划,初步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服务为引领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实施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指引,推进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术语“四统一”,发布220多项卫生健康信息化标准,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书同文”“车同轨”。(二)互联互通的平台基础逐步夯实。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各级平台联通全覆盖。建立健全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强化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应用系统数据集成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公立医院逐步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平台推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通共享。全国建成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60多个城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码)通”,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互通。(三)疫情防控的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发挥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物资调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强化部门协同、信息联动、数据共享,支撑重点人群排查与密接人员追踪,降低社会风险。“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突破时空限制免接触优势,在保障患者就医需求、降低患者感染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辟了线上抗疫战场。运用大数据追踪风险人群,提高排查工作精准性、及时性,支撑做到“四早”“四清”。推进健康码政策统一和标准一致,实现核酸检测结果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保障群众有序出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四)便民服务的应用成效不断凸显。推进业务协同体系建设,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面推进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10项服务30条措施,深化便民惠民“五个一”服务行动,全国各级医院普遍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诊间结算、医保联网、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改造就医流程,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国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地级市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有力促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构建便民服务“一张网”,“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五)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明显增强。贯彻《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印发《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卫生健康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规则。建立卫生健康行业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责任制。健全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成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保障任务,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大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力度,组建网络安全专家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举办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开展全行业网络安全监测,不断提高快速处置网络安全事件能力,切实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但目前仍处在夯台垒基、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基础设施、共享应用、投入保障、网络安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与弱项,特别是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法规标准建设有待强化,信息化建设投入机制有待完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充分激活,“数字鸿沟”“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数据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国际上看,全球加速迈进数字化发展快车道,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冲击和挑战全球医疗卫生体系,数字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刻。面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进一步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化新基建,培育卫生健康服务新业态,提升卫生健康行业发展新动能,构建数据要素治理新格局,努力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局面。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卫生健康行业应用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大势,把握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思维,以引领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促进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进一步畅通全民健康信息“大动脉”,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有力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重塑管理服务模式,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集约,共建共享。坚持统筹布局,深化共建共用,增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以构建大平台、大系统、大目录为导向,加大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巩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成果,进一步破除数据共享壁垒,畅通数据共享通道,推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服务导向,业务驱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赋能为关键,以优质服务为导向,以智慧决策为基础,以协同治理为手段,形成应用牵引建设、服务促进联通的发展机制,推进信息与业务深度融合,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缩小“数字鸿沟”,发展和推广便民惠民服务,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坚持开放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生态系统,强化区域数据汇聚应用,推进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创新数据供给方式,深化数据开发利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不断提高卫生健康行业治理水平。坚持规范有序,安全可控。树立科学的网络安全观,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把安全治理贯穿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全过程,划定监管底线和红线,构建权责可界定、过程可追溯、安全可审计的制度规则,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规范资本参与和监管,促进公平和有序竞争,确保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加速推进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集约共享、安全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光纤宽带、虚拟专线和5G等网络建设完善卫生健康行业网。全民健康信息化统筹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互通共享取得标志性进展,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更加完善。数字健康服务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推动每个家庭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成若干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基本形成卫生健康行业机构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服务智能化、监管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三、主要任务(一)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统筹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多种方式,采取“国家和省两级部署,国家、省、市、县四级应用”总体框架,集约建设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构建全民健康基础设施云,推动数字健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完善国家卫生健康委政务云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等网络,推动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升国家与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信息枢纽能力。建立国家级个人健康信息索引,支撑实现跨省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应用支撑、服务注册、资源目录、门户管理等能力,开展应用评价,完善平台“建管用”评价促进机制。加强系统和资源整合,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推进数据可视化,实现数据统一标准、一次采集、整合共享、多方利用。加强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建立统一的云基础设施为支撑,构建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省、市、县三级应用,推进一体化的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共享和分析应用管理。因地制宜以实体或虚拟方式建立市级、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平台为载体整合业务系统,构建功能一致、融合开放、有机对接、授权分管的平台基础功能,逐步实现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规范接入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纵向联通上下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横向联通同级政府相关部门信息平台,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探索推动社会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向各级信息平台集聚。构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按照“整体统筹、横向整合、纵向贯通、重点突出”的原则,建立以疾控机构为支撑,以国家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为主体,各省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国家与省统筹区域两级平台,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应用。融合多源数据,拓展异常健康事件、严重症候群、病原学检测、媒体舆情、社会举报等报告渠道,实现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调度处置,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持续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整合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推进医院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医疗业务协同一体化、惠民医疗服务一站式、精准决策支持一门户、信息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分析利用一平台、数据资源汇聚一个库,强化对医院精细化运行管理和全视角决策评价的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鼓励医院信息系统云上部署,推进医学影像数据存储、互联网服务和应用信息系统分步上云。专科医院参照相应等级综合医院要求,根据医院专科特色和发展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专栏一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CHIMA 2022】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会议通知

各相关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定于12月15日-18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MA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薛万国:莫把“补丁”当“时尚”

小时候,身上的旧衣服破了个洞,打个补丁继续穿,那是物质匮乏年代的无奈。时下生活富足了,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新衣服故意磨出个大洞或者打个假补丁,穿在身上表达个性与时尚,这体现的是时代的进步,值得尊重,令人欣慰。然而在我们医院信息化领域,在信息化发展和系统更新换代中也总能看到一些墨守成规、刻舟求剑的现象,这就不敢苟同了。最近看到一所新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再一次加深了这样的感受。这个方案中包含了一揽子信息化建设项目清单,内容包括:HIS系统,包含挂号、收费、门诊医护工作站、住院医护工作站等,预算200万;电子病历系统,包含门诊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等,预算1000万;医院信息平台,包含EMPI、临床数据中心、患者360视图等,预算1000万;临床辅助决策,包含临床知识库与CDSS、VTE风险评估、单病种质控等,预算1000万;……。这是一份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清单,内容全面、无所不包,契合了当下方方面面对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然而,透过这份清单,也让我们看到了建设方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划分、各系统定位和构成关系的认识。这些认识在时下一些医院和厂商中也颇有代表性。那么,这样的方案真的反映了当前医院信息化的“时尚”、代表了未来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吗?依我看,这其中透露出的问题还真的是需要深入探讨和厘清。本文先摘取几个系统划分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其它问题容另文讨论。1HIS的地位退化了吗?上面提到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信息系统软件整体预算数千万元,其中HIS项目预算200万,只占整个项目预算的几十分之一。从预算占比可见当前HIS在一些医院的地位。看了这份清单,我的第一感受是为HIS鸣不平,同时也替HIS厂商而悲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厂商没有积极性去发展HIS产品的原因。HIS的作用是什么?它首先是一套业务信息系统,其所覆盖的业务环节、包含的业务功能之广是医院其它系统不可比的。即使在强调系统松耦合的今天,对传统HIS范围适当缩减,其应具备的挂号、分诊、住院登记、收费、医嘱、发药等一体化功能也是合理的。不要误以为它已经过时,要在今天应对各式各样的门诊预约要求、费用支付方式要求、医保政策改革要求、现代化的发药配药技术要求,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业务功能外,更重要的是,HIS承担了医院整体信息系统的基础责任。它定义了医院的基础业务流程;为整个系统维护和提供患者主索引;作为医疗活动的发起点和落脚点,需对外提供统一的接口和数据汇接承载。因此,HIS仍然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地基系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医院信息系统亦然。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患者服务系统等固然重要,但如此悬殊的比价怎么能够反映HIS的工作量和重要性,怎么能够建好HIS这个医院信息化的基础呢?这在客观上也会促使厂商将开发的重点放在受到热捧的系统上去,从而加剧医院信息系统基础结构的“碎片化”。2HIS与EMR应该松耦合还是一体化?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以收费及管理为中心到以临床和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发展过程。早期的HIS系统主要以满足收费和管理应用为主,在电子病历功能和基础架构方面很不完善。这也就出现了EMR厂商和产品的兴起,以及导致许多医院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引入EMR产品,形成了EMR与HIS为不同厂家产品的局面。由医生工作站通过界面集成把HIS中的医嘱录入与EMR捆绑到一起的案例在现实中比较常见。然而,EMR与HIS的异构并存给医院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带来了阻碍。首先,HIS是所有医疗活动的发起端,也是医疗活动闭环的终末端,因而需要将各类医疗信息系统与之集成,HIS也自然成为系统和数据集成的中心。而EMR作为集医疗记录大成者,从功能上需要共享各类医疗数据,自然也希望成为医院整体信息系统的中心。然而,“两个中心”的架构无疑会给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集成和数据的集中管理极大地增加不必要的复杂度。其次,医生工作站上医嘱与EMR界面集成的方式,无论如何都会大大降低医生的使用体验,也限制了深层次智能化功能的开发。正是看到以上问题,在新一代HIS产品中,把ERM作为HIS的一部分、内置临床数据中心(CDR)、数据与功能一体化设计、界面上融合,成为了新的模式,代表了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今天仍然把HIS与EMR分别建设的做法显然已经过时了。3患者360视图应该独立存在吗?患者360视图是随着EMR的建设而兴起的概念。功能上,它满足了医生查看患者各类医疗记录的需要;技术上,它建立在医疗数据整合和CDR构建的基础上;集成方式上,它通过浏览器的方式与医生工作站集成。在众多医院信息化建设案例和建设规范中,它俨然已经成为EMR系统建设的“标配”。然而,患者360视图就应该天然地以这样的形态存在吗?毫无疑问,全方位地获取患者医疗数据是医生工作站或EMR的重要功能。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下,医生在获取患者信息的方式上明显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在住院患者浏览时,需要患者生命体征、检查化验结果等病情摘要信息;在门诊接诊问诊过程中,在记录病历的界面中需要患者的就诊史以及最近的检查化验结果;在下达用药医嘱和开立处方时,需要提供已经在用的药品记录;等等。把患者医疗数据的呈现与应用场景融合起来,针对不同的业务界面,以更准确的内容、更适宜的形式呈现患者数据应当是医生工作站或EMR系统的设计追求。换句话讲,患者360视图是渗透在医生工作站的每个工作界面之中的,这要比独立的、固化的患者360视图更具有优势,这也是医生工作站更加智能化的一种表现。患者360视图出现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在过去的信息系统中,医疗数据的集成不够好,EMR的基础框架不完善,需要通过第三方的CDR和患者360视图去弥补这一缺陷。说到底,这样的患者360视图是一块“补丁”。当我们新做一件医生工作站或EMR的“衣服”时,大可不必再重复这样的“补丁”。当然,通过独立的患者信息浏览功能为医技科室医生提供患者信息服务是另一回事。综上,在医院信息系统规划中,我们要认清历史遗留问题,看清未来发展趋势,不被“热点”所误导,莫以“补丁”为时尚,用科学的策略治理医院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more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关于抓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实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改牵头协调机构:为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的贯彻落实工作,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建立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价内容重点评价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强化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等方面,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二、评价方式(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制定《各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见附件),每年对各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评价。相关评价指标根据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动态调整。(二)各省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每年对各地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评价,可结合本省(区、市)实际适当调整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本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自评。(三)各地市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每年对各县(市、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评价,经省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同意后,可结合本市实际适当调整评价指标。(四)各省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每年对辖区内的公立医院进行评价,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不搞重复评价。三、工作要求(一)抓好组织实施。各省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每年5月底前将自评报告报送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每年6月底前完成对各省(区、市)的评价工作。(二)规范数据收集。评价指标相关数据直接从医改监测系统、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卫生健康财务年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等现有信息系统中抓取,不得增加基层负担,不得增加医院填表报数工作量。(三)强化结果运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将评价结果通报各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加大对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强化对工作滞后地方的督促指导。联系人:杨娟、陈岩电 话:010—62030893、62030894附件:各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2022年2月9日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通知》原文并下载附件
2022年2月10日
其他

发热门诊IT运维思考—来自疫情一线的报道

大年初一中午,我接到单位召回通知,于当日深夜返回兰州。第二天早上,我回到单位,在接受了简单培训之后,我便穿好防护服,走进了传说中的发热门诊,对接病区信息化需求。现将我在诊区所看所想与诸位交流分享。1、终端部署上线能否更便利?一走进发热病区,就看到信息科工程师正在安装部署新的客户端,其中包括台式机、打印机等常用组件。目前看来,这种传统的部署方式在应急环境下还是太过繁琐:硬件之间的相互连线、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等等,每一个平时看上去稀松平常的步骤,此时此刻都增加了信息科工程师在诊区的逗留时间和活动轨迹,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瘦客户机、虚拟桌面等更为便捷的部署上线方式是时候派上用场了。2、人机交互方式能否更丰富?除了信息科工程师之外,医护人员的安全也是我关注的重点。发热病区的医生在操作门诊工作站时,还是最传统的交互方式:硬件上是键盘鼠标,软件里是各种下拉表单。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医院的现状。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医务人员都是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操作电脑,操作的灵活性受限,特别是戴上护目镜后,视线的清晰度明显受到影响;其次,聚集在发热诊区就诊的患者,本身在症状、检查项目等内容上有一定相似性。换句话说,发热病区的医生常用的诊断、用药和检查内容,就集中在那有限的几种,但调用频次很高。我们能否在保持现有HIS系统不变的前提下,为发热系统的门诊工作站配备一套简洁好用的UI(界面)?包括以触摸、点击为主的屏幕交互方式,和磁贴设计的选单?尽量简化医生操作,同时允许医生对于模板的顺序、页面布局排列方式进行自我设置。3、物流配送能否更实用高效?在发热病区我看到很多护理人员来回奔波,根据需求为各诊室补充物资。这里也有个问题,一是补充物资本身也消耗有限的医务人员资源,二是诊区繁忙,任务应接不暇,很多应急物资送到需求诊室后,往桌上、置物架上一放,然后双方口头交代一声就走了。随后,这些物资似乎就被遗忘了,暴露在恶劣的环境里,患者的视线中。能否考虑用物流机器人在发热诊区运送物资,既能腾出人手,还能履行签收、开启验证等环节,确保物资安全。(这一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我没用过物流机器人,不太了解这款产品的优劣,以及它在发热诊区部署上线之后,会不会给诊区带来其他意外的问题)4、信息传递上文中提到,医务人员穿上全套防护服后,活动受限,与外界的交互便利度明显下降。但交互本身是一种正常需求,特别是了解突发情况、疫情进展和医院通知等又是一种刚需。
2020年1月27日
其他

疫情当前,我对互联网医疗的一点思考

疫情仍然继续。之前写了《肺炎当前,对于“技术向善”的一点思考》,之后几天,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甘肃省也确诊了2例肺炎确诊病例,其中1例就在我生活的兰州;二是武汉宣布封城,这既是壮士断腕的举动,也加剧了整个事态的严重性。这两件事造成的影响很快就传导到我的生活。在兰州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后,我的电话被打爆了,来电话的人是两个需求,一是觉得自己身体不适,问我该怎么办?二是问我能不能帮忙找点口罩,如果找不到,还有没有其他替代方式?这让我哭笑不得,我只是一个医院信息化工作者,上面两个问题超出了我的能力范畴。当然我也理解,随着疫情被确认,在惶恐情绪的笼罩下,很多人会过度反应,选择“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的“遍历”算法,也是一种饥不择食的自然表现。这时我做了一件事,就是将《肺炎当前,对于“技术向善”的一点思考》文提到的肺炎自我筛查小程序发给了来电话的朋友们。
2020年1月25日
其他

肺炎当前,对于技术“向善”的一点思考

我之前写过《智慧医院产品观:预问诊篇》。当时我对预问诊的定位是:预问诊可以看作患者的自我数字化标注,它可以引导患者告别就诊过程中的陋习,也可以作为医患“遭遇式“问诊的一道有效缓冲。
2020年1月2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智慧医院产品观之二:桌面篇

写在前面的话
2019年8月23日
其他

张钹:建立人机可信医疗系统,推动AI改变医学形态

医疗行业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企业最为关注的蓝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政策、技术、需求为其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也面临行业独具特点的挑战。在CHIMA
2019年7月26日
其他

我对医院信息科工作的一点思考

00引子年初在黄昊主任公众号发文一篇,提到几本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医疗类书籍。我在文中提到一个观点: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下医院发展的承重墙。文章写完后,上面这句话萦绕心头,五味杂陈:从字面上讲,医院信息化不可或缺,才称其为承重墙。而潜台词则是:医院信息科时常处于被忽视的尴尬位置。毕竟,大家都挺忙的,没有人会留意一面墙的存在,更不会在意它的感受。中国有句古话: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医院信息科该如何做,才能既承重又出彩?01线索在文章中留下的疑问,在不久之后的另一个场景中,找到了重要线索。在某个学术会议上,大屏幕下方的同声传译字幕,引起了我的关注:这是我第一次在会议现场看到由机器来担任同声传译。当时忙着听课,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去深入研究这款产品。只是觉得很新鲜,翻译质量能看,翻译速度能跟得上演讲者的节奏,够用了。会后,意外发现,在行业微信群里,很多参会同行都在讨论这款同声传译产品。大家纷纷询问,这是哪家的产品?实际效果如何?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这款产品和它背后的公司,既没有成为孤独的背景墙,也没有刻意的喧宾夺主,而是凭借自身实力和恰到好处的设计,在聚光灯下,在潜在客户身边,秀了一把肌肉,加深了自己在客户心里的印象(本身这家公司在医疗行业也有布局),不愧是一次经典的科技产品宣传案例。02思考这个例子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回到开篇提到的问题,长期以来,外界给医院信息科打上过很多不公正的标签,其中有两个是我最不愿意听到的:一是物业,二是中介。存在即合理,先讨论一下标签背后的“合理性”:何为物业?物业和业主之间,绝大多数时间是各忙各的,业主只有在发生问题时,才会想起物业。业主永远在抱怨,物业也觉得自己是“受气包”;何为中介?中介没有原创力,只能靠牵线搭桥维系生计。牵线成功后,眼睁睁的看着双方远去的背影,自我安慰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酬劳。在这些刺眼的标签背后,确实映射了部分医院信息科尴尬的现状,但是要合理看待这个问题。我在《医院信息科如何避免落后就要挨骗》一文中总结过:“人少、活杂、易背锅”是整个运维行业的现状,并不是医院信息科特有的。医院的运维难度在于“三多”:终端多、用户多、业务并发多。终端、用户、业务同时处于高峰期时,一点点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面前,运维不可能什么都精通,只有凭着什么都懂一点,快速解决问题,才是生存之道。2.1
2019年7月25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特邀福建专场:分享福建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

作为新一轮医疗改革前沿阵地,福建省在医改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自2018年以来,福建省立足实际,加大力度推动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化人员、项目、资金、规划和标准的统筹管理,推动建立省统筹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县域分级诊疗协调平台、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应用平台等“五大平台”,为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各项便民服务落地奠定了基础。福建省厦门市是CHIMA
2019年7月24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十五:展示青年工程师风采

2019资料下载】拓导课三:把脉医疗行业云计算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4.【CHIMA
2019年7月23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十四:探讨护理信息化建设

“健康中国”已成为国家战略,云、大、物、移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应用将成为中国健康建设的重要支撑,并已逐渐深入到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护理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医院建设及医患服务的重要环节。CHIMA
2019年7月23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十三:把脉中医信息化发展

2019资料下载】拓导课三:把脉医疗行业云计算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4.【CHIMA
2019年7月22日
其他

【CHIMA 2019 资料下载】 分论坛十二:加强医院信息化领导力

7月6日召开的医院信息化领导力论坛,国家卫生健康委司局领导、著名三甲医院管理者以及HIT企业专家开讲布道,使本场备受瞩目。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指出,医院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好的领导,好的领导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国家连续发布文件强调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整个医疗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主要体现为三个方向:第一是以患者为中心,为他们提供全程智能化的服务;第二是以临床为核心,对诊疗实现全程智能化处理;第三是以管理为导向,对对象实现全程智能化管控。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积极强化医院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促进医院信息化发展升级进入一个新时代,信息化可以使得医院的管理更加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医院信息化发展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怎样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院管理及业务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要牢牢把握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特点,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对此,他提出了以下三方面思考。第一,无边界、大闭环的思维。针对当前医院业务发展需要一个稳定、高效、适应性强、不断优化的核心平台架构,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第二,边建设边提升流程。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自发式发展和规范引导下有序发展两种模式,要实现从无序要有序,国家需做好顶层设计,每家医院也要考虑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指引做好开发和应用。在推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要把握好平衡,既要推动行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医学人工智能方向的抢先发展,又要保证医疗信息安全,医院管理者一定要把握好安全底线。第三,数据应用价值提升是关键。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把真正有价值数据的价值挖掘出来,这就需要医院管理者和从事医院信息化研发的企业通力合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和信息司在顶层设计上,本着审慎和包容的态度,现阶段要促进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同时要守好安全底线。医院管理者真正发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领导力,需要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阐述了智慧医院建设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维度: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安全。其中,智慧服务主要是面向患者端的,即B2C的模式,比如预约挂号、诊疗信息的推送、院内导航、就诊提醒等。智慧医疗也是B2C的模式,但是这个C不是患者,而是医务人员,即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来推动智慧医疗建设,让医护人员的服务更有效率。医疗大数据也是来源于整个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所有诊疗数据也是在智慧医疗环节产生的。智慧管理,包括质控、院感、耗材、后勤等在内的系统,是给医院管理者使用的,由此实现医院的精细化、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安全问题,包括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医疗信息和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产生了海量的医疗大数据,医院管理者一定要紧绷医疗信息安全弦。信息系统安全是贯穿在智慧医院建设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内容,是一条底线。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的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并呼吁不允许任何公立医院再参加境外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医院信息化的评级工作。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会计师段智文介绍了该院电子健康卡的应用。医院以信息化推进智慧医疗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力优化就医流程,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完成全流程“无卡”就诊应用,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其建设思路是多措并举推进身份统一、
2019年7月22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会场十一:打造医技与专科信息化

2019资料下载】拓导课三:把脉医疗行业云计算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4.【CHIMA
2019年7月19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十: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实践分享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有关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关政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被视为疏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矛盾的重要抓手。医联体建设是我国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手段,国家明文规定,到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的目标。在CHIMA
2019年7月19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七:探讨DRGs与绩效评价

2.周玲: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DRG付费制度改革实践与思考https://chima-1256452791.cos.ap-beijing.myqcloud.com/2019ppt/13-5.pdf
2019年7月18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八: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模式

“互联网+”的应用已提高至国家战略,它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将引发医学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规范和指导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有序发展。在CHIMA
2019年7月18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九:践行精细化管理

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管理效率的高低影响着社会医疗服务的水平。从粗放式规模扩张发展模式转向内涵质量效益型的精细化模式,已成为公立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更好地探讨医院的精细化发展之路,CHIMA
2019年7月18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六:关注医务人员眼中的信息化建设

在3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我国医疗服务发展正处在从“信息化”向“智慧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其中,智慧医院建设的第一个领域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即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的建设,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医生录入的电子病历和影像、检验等其他的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为更好地促进医务人员和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交流,CHIMA
2019年7月17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五:聚焦集成平台与标准符合性测试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建设标准化的互联互通平台,即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信息集成平台,并将集成平台作为标准符合性测试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动集成平台和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的开展,CHIMA
2019年7月17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四:推动电子病历建设与应用

建设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相关评价标准,提出以下要求:到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CHIMA
2019年7月16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三:推进HIS创新与发展

HIS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基础,HIS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业内历久弥新的话题。CHIMA
2019年7月16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一:医疗信息便民惠民新举措,惠及百姓就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19年3月发布的《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中强调,要推进公立医院科学建立预约诊疗制度,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区域就诊“一卡通”、优质护理、多学科门诊,优化急诊急救等便民惠民服务,建立诊前、诊中、诊后一体化平台,简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全面展示医疗信息便民惠民的成果,CHIMA
2019年7月15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分论坛二:推动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 提升医疗数据利用率

当前,医疗大数据已成为国家和医疗机构的基础性战略资源,CDR被业内认为是医疗大数据的落脚点。为了深入探讨CDR建设和医疗大数据应用,CHIMA
2019年7月15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拓导课五:聚焦医院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医疗大数据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基础数据,其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热点话题。CHIMA
2019年7月12日
其他

【CHIMA 2019 资料下载】拓导课六:探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2019主论坛上,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强调,人工智能将改变医学的形态。为了更深入地探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CHIMA
2019年7月12日
其他

【CHIMA 2019资料下载】拓导课四:筑牢医院网络安全防护屏障

2019资料下载】拓导课二: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打好标准化基石8.【CHIMA
2019年7月12日
其他

【CHIMA 2019】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打好标准化基石(拓导课二资料下载)

标准化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十三五”期间,医疗健康信息标准体系不断健全,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推进加快。为了更好地探讨医疗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CHIMA
2019年7月11日
其他

【CHIMA 2019】把脉医疗行业云计算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拓导课三资料下载)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正在改变医生、护士、诊所、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经济、高效服务的方式。CHIMA
2019年7月11日
其他

【CHIMA 2019】深入探讨医院信息中心管理与实践(含资料下载)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整体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医院对医院信息化的依赖程度的加强,信息中心承担的职责越来越多,加强对信息中心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在7月4~6日召开的2019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CHIMA
2019年7月10日
其他

【CHIMA 2019】申康中心借助信息技术攻克公立医院管理堡垒

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所管理的38家医院搭建了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了跨医院诊疗信息实时交换共享、协同医疗服务,提升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啃”下了公立医院这块医改中“最硬的骨头”,方便百姓就医。CHIMA
2019年7月9日
其他

CHIMA青年委员会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7月6日,在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CHIMA
2019年7月8日
其他

【CHIMA 2019】中国医院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在厦门举行

7月6日,一场关于医院信息化安全的网络攻防大战在2019
2019年7月6日
其他

【CHIMA 2019】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医院信息化进入智慧医疗新时代

7月6日,CHIMA大会进入学术日程最后一天,热度仍然不减,引人关注的话题,重量级的讲者,精彩纷呈的论坛让人难以移步。特别是下午医院信息化领导力论坛,国家卫生健康委司局领导、著名三甲医院管理者以及HIT企业专家开讲布道,使本场备受瞩目。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指出,医院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好的领导,好的领导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他表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国家连续发布文件强调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整个医疗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主要体现为三个方向:第一是以患者为中心,为他们提供全程智能化的服务;第二是以临床为核心,对诊疗实现全程智能化处理;第三是以管理为导向,对对象实现全程智能化管控。”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
2019年7月6日
其他

2019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隆重召开

2019汇聚业界精英,为医疗信息行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行业更密切的融合,助力健康中国落地。
2019年7月5日
其他

我对互联网医院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引子2015年左右,第一波互联网医院浪潮兴起。当时,除了业界的喧哗,一句来自会议上的对话也让人印象深刻。一位医院院长对某从事移动医疗的创业公司CEO说:你们现在做的这些,我们也能做;但我们会做的,你们不一定会。这句话多少带点火药味,也反映了当时双方截然不同的心态:墙外的创业者急于挺进医院,而墙里的医院管理者,则一副稳坐钓鱼台的观望姿态,言语中多少流露出一点不屑。质疑声不仅来自医院管理者,临床一线的医生也表达了对于互联网医院的淡漠。毕竟,医疗讲究实证主义,不会轻易为PPT上的概念买单。我在医院工作。耳濡目染之下,我对新技术、新概念的态度也悄然发生改变:从狂热到冷静,从积极到谨慎,甚至克制。一句话,人命关天的事,宁可慢一点,也要稳妥。2019年初,随着国家政策趋于明朗,互联网医院再次成为热点。与几年前相比,大家的心态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想通了: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公立医院,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医院;想开了:之前放言要“颠覆医疗”的创业者和公司,重新明确了自身定位,从“颠覆者”到“连接器”、“发电器”,以技术支持方的身份曲线进场。一夜之间,曾经针锋相对的双方,变成了亲密无间的战友,也应了那句话:小孩子的世界才分对错,成年人的社会只有利益。谷雨时节,看到一则新闻:广东省首批22家互联网医院正式取得牌照,开始上线服务。在这份名单中,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南方医院。母校的附属医院首批入围,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我高兴不已。高兴之余,好奇心也随之而来:互联网医院和微信公众号、官方APP有什么区别?这一次,是概念、噱头还是重新定义?未来怎么看?带着这些疑问,我试用了南方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等几家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不做评测,不分优劣,只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看点1.诚意满满诚意首先体现在医院优质资源的开放程度上:是否愿意向患者开放足量的、以高资历医生和专家为核心的优质号源,是衡量互联网医院办院诚意的重要标准。就像家里来了客人,是否愿意拿出上好的茶叶和陈年老酒待客,足以体现主人的重视和诚意。随手点开南方医院互联网医院的科室号源,一眼看到几个熟悉的专家教授。当年我在学校读书时,这些人的名字便已是如雷贯耳,一号难求。在这方面,福建省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做的也很不错,该院的网上号源涵盖了全院主要学科的中高级职称医生,还向公众开放了多学科联合门诊。图1
2019年6月3日
其他

关于召开“2019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暨中外医疗信息网络技术和产品展览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定于7月4日-7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第23届学术年会——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CHIMA
2019年5月24日
其他

读书、知识、创新——CHIMA 2019书展启动

为了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学术与技术发展,为广大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者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交流平台,7月4日-7日在厦门召开的CHIMA2019大会期间继续举办CHIMA医疗卫生信息化学术专著展(CHIMA
2019年4月18日
其他

智慧医院产品观之一:院内导航篇

写在前面的话近两年,医院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数字化医院的热潮尚未完全褪去,智慧医院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医院信息化工作者,我在第一时间,在台前幕后,能真切地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新趋势和高科技的浪潮。高兴的同时,我也感到一丝隐忧:当冰冷科技越进步,人们会更加渴求对象具有温度。因此,便有了《智慧医院产品观》这个系列的文章。此番写作的目的,旨在权衡新技术的所失与所得,探索交互设计的平衡,让科技回归人性,重拾质朴。引子我在医院工作,经常被各式各样的人拦住问路,其中以焦虑的患者为主,偶尔也有形色匆匆的外卖小哥和跑腿师傅等。助人为乐是本能,但更多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医院上了院内导航,这个问题应该就迎刃而解了。后来无意中发生的一件事,证明我的想法可能过于简单了。最近,我陪父亲去其他医院探望一位住院的朋友。我俩之前都没去过这家医院,这一路下来,充满坎坷:先是围着医院绕了两圈才找到停车场入口,然后进了医院却不知道该怎么走。当时,我想到了院内导航。比较幸运,一转身的距离,就在门诊大厅的宣传栏上发现了院内导航的宣传海报,只是需要下载医院官方手机应用才能使用。我爸急脾气,我刚下载好软件,还没来得及安装注册,他已经等不住了,主动向一位路过的医务人员咨询,并教育我:别折腾那些高科技了,还是问人靠谱!父命难违,在“问人靠谱”的指导思想下,我俩边问边找,几经坎坷,终于在病房见到了他的朋友。几点思考几天后,回到我工作的医院,我又想起这件事。很多智能医院的方案里都提到了院内导航,它俨然已经成为智慧医院套餐中的“招牌菜”,甚至被打上了“导航神器”的绰号。院内导航是不是解决陌生人去医院寻路的灵丹妙药?至少就我这次不愉快的经历来看,它并不是及时雨。如何做出一款不给人添堵、拿来就能用,用了就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医院院内导航产品?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值得重新商榷。1.入口的问题:是另起炉灶还是继承发扬?绝大部分我看到的院内导航,入口都隐藏在官方手机应用或者微信公众号的二级菜单中,然后发个教程引导用户去使用。比如下面这样:图1:某医院微信公众号中的医院导航服务这是一种循规蹈矩的常规做法,但仅有这一个入口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还很深。有没有更好地、更符合场景和需求的入口和激活点?据我观察,很多医院早就部署了一套简单实用的院内导航。(如下图所示。为了区别,我称其为“线下传统导航”)。尽管它们样式不同,但用途都是为了指路,而且还特别“招人喜欢”。图2:我院主干道边上随处可见的指示牌
2019年4月11日
其他

医院信息化便民惠民典型案例征集

关晓洁:13716062058杨永燕:13693387453
2019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