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其他

百廿风华,不忘初心!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建院120周年图片展在医学院开展

编者按百余年栉风沐雨,百余年峥嵘岁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今年迎来附属仁济医院建院180周年、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建院160周年、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建院120周年院庆。回首既往,一代又一代交医人谱写了一部改革、创新的奋斗史;展望未来,交医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共同书写“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答卷。医学院陆续举行三家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历程图片展,展示它们在医疗、教育、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和其百余年的光辉历史,构筑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一体化”宣传的工作格局,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唱响“交医声音”。12月23日,“百廿风华,不忘初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建院120周年图片展开幕仪式在医学院西二教学楼底楼举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铿,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康力,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梅,以及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师生代表约50人参加仪式。赵文华宣布本次图片展览开展。陈梅介绍医院院庆及展览情况。陈梅为医学院学生代表赠送《六院院庆120周年纪念画册》。康力主持开幕仪式。开幕式后,广大师生代表有序参观了“百廿风华,不忘初心”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建院120周年图片展。参观学生表示,通过用心观展,我们感受到附属六院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神,感谢医学院组织这一次展览,给期末复习迎考注入了精神动力。医院在120年的风雨兼程中,始终以“病人至上,质量第一”为宗旨,以“仁爱、诚信、敬业、创新”为院训,以“树尊重员工之根、铸关爱病人之魂”为核心价值观,专注于提供医疗服务,培养医学人才,书写出一个又一个不断奋斗的辉煌成绩和感人篇章。本次图片展通过大量历史图片和精美设计,生动地展现了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自1904年建院以来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及其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成为帮助医学院广大师生员工读懂这座医院百年荣光故事的重要载体。雄关漫道,从头而越。一代又一代交医人谱写了一部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奋斗史。在新的起点上,交医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以高质量发展共同书写“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百年潮起、医道煌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04年,是一所历经百余年积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连续六届19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18年上海市级医院绩效考核全A,曾获得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诸多荣誉称号。医院拥有辉煌的历史。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在这里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完成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的摇篮”。1978年,于仲嘉教授等研究并成功实施“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被世界誉为“中国手”的诞生地。目前,医院设有徐汇、临港两个院区;核定床位2556张(批复床位3426张),其中徐汇院区1956张(批复床位2226张)、临港院区600张(批复床位1200张);临床医技科室51个。近五年来,医院年门急诊量最高突破530万人次,年出院人次最高达到近18万人次,年住院手术最高超过12万人次。医院是人才汇聚、学科凸显之地。拥有包括陈中伟、项坤三、贾伟平等两院院士3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等一大批国家级医学人才,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3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79名;着力打造“金字塔式”学科体系:高树骨科、内分泌代谢科两大“塔尖”;全面加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超声医学科、急诊医学科“三大高峰”建设;着力推进普通外科、肾脏内科、药剂科、护理学科“四大高原学科”建设;优化提升区域感染性疾病预防诊疗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中国泌尿修复与重建临床和科研中心、上海市脑卒中及颅脑创伤中心、血液内科MDS诊治中心、人工智能影像中心、胸痛中心、上海市呼吸应急诊疗中心8大诊疗中心能力建设;医学教育教学成果丰富,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年来。医院获得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体设置医院。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号召,分别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大专科、小综合”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安徽医院。百廿六院,风华正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向着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12月24日 下午 1:30
其他

传承“牡丹”精神,致敬百岁院士!

11月30日,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百岁寿辰当天,“功勋·国之脊梁”新编原创大师剧《清贫的牡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三楼大礼堂成功首演。▲解冬副市长等领导与《清贫的牡丹》演员及主创人员合影
11月30日 下午 5:13
其他

快乐假期 “医”童成长——2024年交医“医二代”暑期成长营顺利举办

2024年7月1日—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二代”暑期成长营在交大附属黄浦实验小学顺利举办,来自医学院本部和附属医院的121位教职医务员工子弟在暑期成长营里度过快乐又有意义的暑假。火热开营暑期伊始,在“医二代”暑期成长营开营之际,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来到营地视察“医二代”暑期成长营运行情况,探望暑期成长营学员及带班老师、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人员等。赵文华一行详细了解了暑托成长营课程设置、人员配置、安全保障等情况,实地察看了教室、体育室、舞蹈室等孩子们每天出入的场所,听取课程讲解,与小营员们亲切互动。圆满结营7月1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4年“医二代”暑期成长营结营典礼顺利举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院工会常务副主席诸海英、基础教育合作办公室主任施瑾欢,附属黄浦实验小学校长王平、专职副书记陶怡,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总工程师、教务办主任、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冷春涛,全体营员、带班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家长代表等约150余人,共同参加结营典礼。科创讲座特邀嘉宾、上海交通大学科创“网红”冷春涛为“医二代”们以《机器人与科创实践》讲座开场。冷春涛老师通过图文、视频讲解,由浅入深介绍了什么是机器人、什么是编程、什么是人工智能等问题,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幽默风趣的话语,一层层揭开了机器人的神秘面纱。冷春涛老师为“医二代”们科普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家庭、校园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医二代”们对机器人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对科技的热情也被点燃。汇报演出黄浦一营:花样轮滑《轮舞少年》黄浦三营:拉丁舞《牛仔很忙》黄浦二营:合唱《花开忘忧》各营代表:乐器串烧
7月15日 下午 7:02
其他

喜迎党代会 砥砺奋进 | 党代表之声: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党支部书记宋忠臣

【编者按】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我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奋力挺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喜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医学院党委特别推出“党代表之声”栏目,以党代表自身的角度说感想、谈心愿、话发展,表达其对六年来医学院发展成就和个人成长经历的所思所想,以及对即将召开的党代会的热切期望。让我们一起聆听,交大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们的“心声”。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的宋忠臣,很荣幸当选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党代表,这既是一份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的责任。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支持九院牙周病科发展的医学院党委、九院党委和口腔医院党委,以及兄弟科室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是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成员,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努力奋斗,在医教研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发扬和传承优良传统和特色,也在不断进行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在科研方面,我们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在教学方面,我们的年轻教师在国家级和市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佳绩,我们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组织、参与口腔义诊和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大众对口腔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作为一名党代表,我将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牙周病科同事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衷心祝贺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谢谢大家。党代表:宋忠臣宋忠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党支部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学教研室主任宋忠臣,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学教研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牙周专科联盟副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牙周炎和系统性疾病关系及牙周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等基础和临床研究课题十余项。临床方面主要从事中重度牙周炎的序列治疗及牙周病多学科联合治疗。
7月3日 下午 5:08
其他

喜迎党代会•成果巡礼(八) | 精准发力,全力拓展办学空间,支撑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本次大会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会议。承前启后,意义重大!过去的六年是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六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寄语”和“嘱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征程中努力前行,为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在此,特别开启“喜迎党代会•成果巡礼”系列报道,全方位地展示医学院在各项事业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进一步激励全体师生医务员工以昂扬的激情、踏实的作为,迎接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敬请关注。六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优化重庆南路校区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浦东校区建设,做好海南国际医学中心和崇明校区建设,切实拓展办学空间和改善办学环境。聚焦医学院师生医务员工急难愁盼,积极推动医学院附属中小学校配套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效度。一、积极拓展学校办学空间2020年11月29日,浦东校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12月校区所有建筑单体主体结构封顶。学校建立浦东校区开办及搬迁启用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开办和搬迁启用工作。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浦东校区工程项目连续荣获上海市文明工地、浦东新区文明工地,工程管理与建筑质量得到了行业内一致好评。2021年浦东校区项目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组织的第十八届上海教育博览会“筑基谋发展奋进新征程”上海教育建设专题展中获得“优秀案例展示奖”,充分彰显了医学院百余年的历史积淀与人文传承。2021年12月,学校与海南省教育厅等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海南国际医学中心,统筹规划浦东校区、黄浦校区、海南国际医学中心、崇明校区功能定位,从此百年交医的发展卷轴,从浦西延伸到浦东,从黄浦拓展到张江、崇明、松江,从东海之滨到南海之畔,打造多校区协同联动办学新格局。二、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成立基础教育合作办公室,积极推进黄浦区、浦东新区基础教育支撑体系建设,2022年9月1日,附属黄浦实验中学、小学顺利揭牌,成为首组以医学院为主的附属学校;2023年9月1日,附属浦东实验中学北校、小学北校顺利揭牌,拓展合作办学版图至浦东;浦东校区周边筹划布局新的共建学校,为整体搬迁提供服务保障。合作共建后,附属学校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大大提升。附属黄浦实验中学2021到2023年的新生入学数分别是180人、287人、348人,2022年扩一个班、2023年扩两个班;附属黄浦实验小学入学新生数由合并前的123人(2021年)上升到161人(2023年)。为解决教职医务员工暑期“看护难”的问题,组织举办“医二代”暑期成长营,形成区校共建、部门协同、多方支持的办营模式,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案例。三、强化医学教育治理保障能力探索校地、校校、校企深度合作,实质推动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高校等30家单位共建。筹资能力显著提升,收入持续增长。成立医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累计签约资金近6亿元,为医学院新一轮建设提供新的助力。校友分会组织建设不断拓展,新增12个校友分会组织,包括8个省市级地方分会、2个海外校友分会、1个校友俱乐部和1个年级校友分会组织,基本实现院系校友分会全覆盖。加强信息化赋能,建设“数字化智慧校园”,建成人工智能临床研究平台、在线教学云平台、公共数据平台等一批高质量应用,入选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档案、图书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电子文献资源覆盖各附属医院,有效保障重点学科发展。全面完善以后勤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为核心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7月3日 下午 5:08
其他

喜迎党代会 砥砺奋进 | 党代表之声: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陈亮

【编者按】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我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奋力挺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喜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医学院党委特别推出“党代表之声”栏目,以党代表自身的角度说感想、谈心愿、话发展,表达其对六年来医学院发展成就和个人成长经历的所思所想,以及对即将召开的党代会的热切期望。让我们一起聆听,交大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们的“心声”。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陈亮,非常激动,也非常荣幸当选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党代表。六年来,基础医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在医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凝心聚力担使命、踔厉奋发谋发展,形成了扎根基础、热爱事业、共建新业的良好氛围,学院的各项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大会期间,我将认真履行党代表职责,围绕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深耕教学和科研,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基础与临床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一流基础医学院和一流基础医学学科努力奋斗,为医学院新一轮发展注入更大更强声音贡献力量。预祝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圆满成功!党代表:陈亮陈亮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上海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获奖代表陈亮,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委员、书记。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宣传部科员,基础医学院辅导员办公室学生政治辅导员、年级组长,校长办公室科员、科长、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处长,纪委专职副书记。
7月2日 下午 7:34
其他

校-院-地协同提升上海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大会暨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网络基地启动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为此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刚刚胜利闭幕的上海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就进一步推进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明确指出把持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深化健康上海建设的重要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健康上海建设的工作方向,2024年1月31日上午,“校-院-地协同提升上海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大会暨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网络基地启动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办。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宇剑,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章雄,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主持会议。陈宇剑副市长在致辞中强调,全面提升社区医生的职业能力,打造高水平全科医生队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持续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相关单位以网络基地正式上线为契机,做实做细各项落地工作,推动市级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高水平双向赋能,积极探索完善“校-院-地”全科医学教学实践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与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宣读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同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试点开展社区全科医生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的回函》,交大医学院将率先系统开展社区全科医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工作。来自全市16个区的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同志与交大医学院的11家签约主体单位领导同志共同签署《合作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议书》,拉开第一个为期五年“校-院-地”共建全市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帷幕。交大医学院10家附属医院及公共卫生学院与来自全市16个区的卫健委签约共建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首批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网络基地,举行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网络基地签约仪式。上海市人大代表、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作代表66家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言,她表示社区全科医师需要有组织的职后教育,岗位技能精湛、专业素养全面,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交大医学院为基层搭建了学习、交流、提升的优质教育平台,既有利于拓展广大全科医生的成长空间,又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基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张伟胜代表16个区卫健委发言,他表示作为共建单位的主体之一的区卫健委会将从支持社区中心整体提升、支持建设师资队伍、支持搭建科研平台、支持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双向联动机制五个方面做好支持保障工作,构建形成满足人民群众需求、适应当下医改要求的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共同为本次签约共建的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授牌。启动仪式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章雄为交大医学院5家国家医学中心颁发了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首批创新发展专业学术支持单位证书。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表示,交大医学院依托自身人才和学科优势,长期聚焦社区居民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问题,前期开展多场实地调研,经过为期一年的实地研讨和专家论证,起草形成了《上海全科医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建设方案》,并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和支持下,试点开展第一批社区全科医生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学院将努力把国家战略与相关要求转化成工作动力,为打通服务上海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最后一公里”倾智献策、奋发作为,为共同推动上海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上海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表示,本次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网络基地启动意义重大,将深刻促进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社区医院职能的转变。其中,高等医学院校不仅需承担为社会培养医学人才的职能,更要打开封闭的校园走出去,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各大附属医院同样需要打开大门走近社区,建立完善的线上挂号系统等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全科医师培养体系,把更多的专家门诊号下放到社区,做好患者出院后的社区医疗对接工作;社区医院应做好与高校、附属医院的联动,储备优质全科医师直接服务居民,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实现居民健康全链条覆盖。培养社区全科医生成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继2001年上海市依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建立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以来,学校先后承担上海市全科医学理论培训、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年来,中心培训全科医生数千人,为社区基层卫生服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好地服务、保障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职业能力培训的有序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化调整了中心组织架构,成为此次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网络基地的首家试点单位。作为首家试点单位,拟先行启动儿童发热规范化诊治、老年“三高共管”、老年失能患者康复护理、慢性疼痛处理、运动损伤的康复、身心健康问题等社区急需的全科医生培训项目试点。针对基层医疗存在需求量大、专业能力急需提升的现实诉求,交大医学院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通过相关系统化培训,提升社区全科医生在首诊预判、分流转诊和后期康复指导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使其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和家庭健康信得过的“贴心人”。建立社区全科医生进阶式能力评价体系目前上海市有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所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延伸还有844个卫生服务站,1142个村卫生室,为社区百姓提供便捷、就近的基本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根据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实际需求与发展方向,社区全科医生需不断提升知识理论、实践技能、能力素养、整合服务等水平。交大医学院将通过建立规范化评价体系,制定定位、目标和不同内容的培养方案,分初、中、高三阶段开展培训,做到未病善防、小病善治、大病善识、急病善转、慢病善管,全专结合,从而进阶式提高其职业能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技能全面、兼有专长、居民认可”的高素质社区全科医生队伍,建构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能够满足全科医生职业能力提升需求、符合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定位、适应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发展新要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社区全科医生循环式持续培育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将以开发优秀社区医院为应用场景,采用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工作坊等教学方法,以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沉浸式培训为牵引,注重社区全科医生的真实诊疗体验,增加社区全科医生职业成就感,搭建“培养好,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的社区全科医生发展空间和成长舞台;着力打造“菜单式课程方案、进阶式课程体系、全专结合式架构”培训新模式,在保持学科专业特色的同时,有效覆盖社区全科医生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解决职业发展道路中的实际问题,并将“培训—考核—再培训—再考核”的职后继续教育模式贯穿社区全科医生整个职业生涯;同时,将遴选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经验丰富的全科医学专业导师,通过“师带徒”“传帮带”形式,最终建设一支全专结合、覆盖面广、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百姓信服的社区医生队伍。作为离中国共产党的产床最近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黄浦校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红色医学人文资源,同时具备完善的、高水准的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未来学校将与13家附属医院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各附属医院特色学科、临床专业、优质师资的优势,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提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全方位的培训。此次签约共建协议,交大学医学院5个国家医学中心作为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的支持单位全部纳入。未来,交大医学院将发挥试点优势,携手更多的国家医学中心,携手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构并推广“普适性、可复制性、可操作性、标准化”的社区全科医生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体系,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基层医疗服务队伍,共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
1月31日 下午 2:33
其他

@全球青年学者:2024年优青(海外)开始申报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诚邀您加盟

项目介绍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该项目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热忱欢迎广大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我院进行该项目申报!申请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3.具有博士学位;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限项要求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截止时间申报系统截止时间:2024年4月15日学院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医学院主校区为重庆南路校区,2020年浦东校区盛大开工,历经百余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拉开了从浦西延伸到浦东,从黄浦卢湾拓展到张江科学城,从新天地融入到国际医学园区的序幕。医学院秉持“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院训及“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精神,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具有“厚基础、强实践、重转化、塑规范、融国际”的交大医学“精品化”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医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享有较高国际声誉,师资力量雄厚,优势特色明显,学术成绩卓著,集医、教、研以及社会服务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创新型高等院校。医学院持续推进“人才强院”主战略,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师云集、人才荟萃。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国家级人才280余人等一大批杰出人才。通过加强顶层谋划,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聚焦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储备优秀医学人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多元化”与“精准化”兼顾,畅通各类人才成长通道,营造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环境。医学院现有临床学科、口腔学科、基础学科、药学四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ARWU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临床医学继续保持全国第1,药学继续保持全国第2,基础医学和医学技术跃居全国第2;在软科2023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临床医学继续保持全国第1,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稳居全国第2,学科综合实力稳居国内医学院校前列。同时,面对科技时代快速变革和生命医学发展前沿,医学院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坚持推动“医+X”学科交叉战略,紧密对接校部“大健康”战略,深入推进临床与基础,医文、医工、医理、医信的学科交叉,激发学科新增长点,造就学科领域新高峰。医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3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近年,医学院建设了一批如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松江研究院、数字医学研究院、上海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爱丁堡大学全健康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院和国际合作平台,已初步形成优秀人才集聚、重大成果频出的良好局面。医学院现共有13家附属医院,其中8家综合性医院、5家专科医院。拥有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代谢性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口腔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眼部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5个国家医学中心(综合医学中心(辅导类)、儿童医学中心、口腔医学中心、精神疾病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拥有7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占上海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的54%。医学院以雄厚的综合实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社会广泛赞誉。福利待遇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入选者将获得为期3年,共100—300万元的国拨经费资助,此外还将享受我院提供的全方位支持:【落户居留】提供事业编制,安心落户上海,享受高品质国际化大都市生活。【薪酬待遇】税前年薪50万/年(含五险一金),科研绩效上不封顶;与附属医院兼聘的,可获得附属医院的附加薪酬;另有“骨干教师激励计划”、“创新团队”等额外支持。【科研经费】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最高可达600万(含入选海外优青后上级资助经费100万-300万),保障团队建设。【发展环境】充足的办公实验用房,先进的硬件设施,成熟的技术保障;长期稳定、多元循环的人才发展生态;良好的学术氛围,优质的创新平台;学校附近三公里内集聚了相匹配的临床研究团队,医学转化和创业金融服务机构。【住房条件】提供住房补贴,校园周边人才公寓供租住,积极为青年人才申请各类配套租房补贴。【教育医疗】优先保障子女就读附属中小学,享受优质的公办教育资源;依托13家附属医院,提供优质和便捷的医疗服务保障。申请方式即日起有意向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申请者,可与各学院或附属医院联系,将简历发送至相关邮箱,邮件主题请标注“海外优青”。达成申报意向后,将安排专人协助申报。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咨询和申报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91697.htm应聘联系方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事处联系人:朱老师联系电话:+86-21-63846590*776242联系邮箱:rsc@shsmu.edu.cn各院系、研究所(院)及附属医院联系方式基础医学院联系人:郑老师电话:+86-21-63846590*776208邮箱:rctq@shsmu.edu.cn公共卫生学院(含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联系人:李老师电话:+86-21-63846590*776156邮箱:183868@shsmu.edu.cn护理学院联系人:祝老师电话:+86-21-63846590*776886邮箱:zhuyutong1990@163.com全球健康学院联系人:董老师电话:+86-21-63846590*776428邮箱:kiwidong@126.com医学技术学院联系人:陈老师电话:+86-18917762775邮箱:yxjs@rjh.com.cn临床研究中心联系人:谢老师电话:+86-18121299280邮箱:xielijenny@shsmu.edu.cn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联系人:王老师电话:+86-21-63846590*776777邮箱:wqiong@sjtu.edu.cn上海市病毒研究院联系人:王老师电话:+86-13003262266邮箱:SIV@shsmu.edu.cn瑞金医院(含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伤骨科研究所、高血压研究所)联系人:钱老师电话:+86-21-64370045*665830邮箱:hr@rjh.com.cn仁济医院(含分子医学研究院、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联系人:沈老师电话:+86-21-58752345*3428邮箱:renji_hr@renji.com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联系人:孔老师电话:+86-21-64040223邮箱:zlsrsk@126.com新华医院(含儿科医学研究所)联系人:蒋老师电话:+86-13918599041邮箱:xhyyjbq@163.com第九人民医院(含口腔医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联系人:王老师电话:+86-15921156405邮箱:kjyrsc@163.com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联系人:殷老师电话:+86-18930830792邮箱:yinmengmdphd@163.com第一人民医院联系人:卢老师电话:+86-21-63240090*6246邮箱:yyrsc_111@126.com第六人民医院联系人:张老师电话:+86-21-24058229邮箱:gdrsc6th@163.com胸科医院联系人:茅老师电话:+86-18017327785邮箱:linlin_harvest@sina.com儿童医院联系人:吴老师电话:+86-21-52976252邮箱:shchildrenhr@163.comwuyanran@shchildren.com.cn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系人:朱老师电话:+86-21-34773135邮箱:ameejuju@126.com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联系人:王老师电话:+86-13918033419邮箱:wangqunrsk@163.com同仁医院联系人:朱老师电话:+86-21-52039999*76338邮箱:rsk@shtrhospital.com松江医院/松江研究院联系人:谢老师电话:+86-21-15900695962邮箱:chunyuxie@126.com
1月27日 下午 3:52
其他

精神传承,创新引领,三位院士共话交医高质量发展!

“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用自己的力量让别人活得更幸福!”“每个人都要怀揣梦想,为之奋斗到底!”……1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三位院士莅临上海交大医学院“精神传承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杏林育才,一展芳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3年度“上药杏林育才奖”候选人风采展示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探索、追求卓越,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营造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特开展202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药杏林育才奖”评奖工作,以表彰医学院系统内45岁以下,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的教职员工。现通过各方推荐,“上药杏林育才奖”评审工作小组初审,已选出22名候选人。第九届“上药杏林育才奖”候选人风采展示(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宁荐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1982年4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卫生健康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双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主要从事代谢病及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探索与精准防治。主持国自然(3项)等各级项目17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uropean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交大医学院8位师生荣获2023年度宝钢教育奖,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再+1

近日,2023年度宝钢教育奖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俞卫锋、房兵、王兆军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董又诚同学荣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陈一凡、雷超宇、罗嘉骏、王亚昕同学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宝钢教育奖”是高等院校中分布面广、荣誉度高、备受关注的全国性奖项之一,旨在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宝钢教育奖申报工作。自5月启动今年评审工作以来,学指委联动各二级学院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鼓励品学兼优、勇于创新及具有突出事迹的优秀学生参与评选,经过学院推荐、专家评审、申报考察等环节,最终确定候选人。自1990年设立以来,医学院总共有97名教师、258名学生获此殊荣。同时,医学院以评奖评优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榜样典型选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包括技术探索、资源整合、游学支持、系统联动、倡导感恩的“TRUST”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激励广大医学院学生传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办学使命,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一起走近优秀的交医师生们。宝钢优秀教师奖俞卫锋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系主任,教育部麻醉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围术期器官保护与功能支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重点课题和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各一项。主编专著11部。发表论文252篇,H指数26、被引数2744。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德楷模”、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思政铸魂促发展、健康共赢话未来!交大医学院举行“健康大思政”课程建设研讨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大中小教育一体化模式构建,11月10日-1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工会、基础教育合作办公室主办“思政铸魂促发展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办实事 解难题 | 多措并举推动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及上海市卫生科教工作要点,将毕业后医学教育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纳入重点工作。多措并举、多维联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师生为中心,为健全和完善医疗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助力。走基层:深入一线培训基地,持续优化年限减免审核流程和管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创新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交大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分别走访调查附属瑞金医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具有代表性的附属医院培训基地。在调研现场与负责审核工作的培训基地管理人员,以及2022年参加过年限减免工作的人员代表进行座谈,评估审核工作流程规范性和历年工作记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人员,尤其是直接负责住培年限减免工作的人员代表开展座谈,实地考察审核工作流程和工作记录。最终建立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减免的统一质量标尺,确保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同质化执行住培年限减免审核流程,全面推进医学院-附属医院一体化、医教协同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严格把控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求务实:强化使命责任担当,统一标准高质量严把年限减免审核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管理人员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强化目标,紧密结合实际,扎实推动各个环节部署的重点任务落地实施。医管处在前期深入调研,针对年限减免审核工作中的专业学位认定、临床经历真实性评估、临床经历时间折算等难点问题,制定成文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交医2023年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减免临床能力测评申请材料。在中期依托交医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全体12家附属医院直接负责审核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减免的工作人员召开专题座谈会,并邀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事中心负责年限减免工作的指导老师莅临现场答疑。通过对共性问题的答复和对个性问题的研究,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扎实基础。136名住院医师规培学员通过培训基地初审、医管处复审、上海市终审后,由医管处统一组织理论考试与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考核,各培训基地开展接诊能力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历经一个月,最终110名住院医师规培学员获得年限减免资格。增信心:举办集中培训课程,为全市学员提供全科理论学习平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临床医师。按照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总体部署和培训安排,8月1日至28日,2023年度交大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理论课程班如期举办,包括各附属医院在内的全市18个全科医学专业基地2022级161余名住培医师脱产参加学习,共4周152学时。8月1日开班动员会议上,医管处副处长乐飞作开班动员致辞,特邀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事务中心专管员严静分享学习经验。此次理论培训为进一步提振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医学理论学习信心,为培养理论知识扎实的全科医学人才奠定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发挥医学院-附属医院一体化联动作用,压实责任,强化担当,不断提升医学院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整体培训质量,形成医学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品牌。来源:医管处
2023年9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办实事 解难题 | 多措并举,为交医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紧围绕一流医学院建设总体布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人才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对标国际标准、对接国家和本市重要战略部署,努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与世界一流医学院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功,医学院围绕主题教育制定专题调研方案,召集各二级学院、研究院(所)和各附属医院的院领导以及博士后管理部门,就海外引才聚才、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博士后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举措等内容持续开展了多层次、多维度和多形式的实地调研和专题讨论,群策群力,共同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PART.1坚持党管人才,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出台《新时代深入推进人才强院主战略的实施意见》,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从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到日常具体事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面推进人才强院主战略。坚持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认真传达“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会议精神,严格核查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加强师德教育引导,以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和各级各类学校查处的严重师德违规问题为反面教材,引导全体教职工以案为鉴,做到警钟长鸣。全面推进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违规人员实施教育全行业禁止进入。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和课程思政大赛。启动2023年度教师思想政治与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专题培训,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助力教师数字化学习,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专题网络培训、“新时代展初心强师德,新征程勇担当育新人”专题网络培训,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专题网络培训,上海市暑假教师研修等。组织开展2023年度医学院教师发展培训项目申报工作,扩大教师培训覆盖面,增加培训形式,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组织第六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设计竞赛”,收到来自院本部和附属医院中青年教师共145项参赛作品,经过初评和终评两轮遴选,选出10项优秀课程设计、20项优秀思政案例素材、6项优秀课程思政微视频。PART.2强化引育并举,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用好用足国家和上海重大引才工程政策。积极主动、精准有效做好海外引才工作,持续推进病毒研究院、松江研究院等多个新型研究机构的人才引进工作。提升医学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举办能级,纳入上海市“海聚英才”全球创业峰会,进一步树立交医人才品牌。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等平台发布800多个博士后岗位,并参与直播带岗,加大博士后招聘与宣传力度,积极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加盟医学院。进一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努力打造一流战略人才队伍。积极为院士申报提供支撑保障,协调各附属单位做好跟进,为候选人做好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和上海市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加强统筹规划与人选排摸,围绕项目申报答辩等重要环节,强化服务指导,通过组织专家一对一辅导、进行预答辩等措施,扎实推进项目申报工作,切实提高项目入选率。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培育机制。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国外访学进修计划、产学研践习计划、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等项目。持续推进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九龙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奖”评审。PART.3聚焦关键问题,提升工作效能和温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编制外人员管理与服务。制订出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编制外人员管理办法》,按照依法用工、分类管理、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原则,拓宽编制外人员的用工渠道,畅通编制外教学、科研、管理和辅助人员的发展通道,优化编制外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制订编制外人员转编工作方案,并结合医学院岗位空额、编制外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和聘期考核结果,开展编制外人员转编工作。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企业社保账户,制订医学院企业年金工作方案,为符合条件的编制外人员缴纳企业年金。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研究出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方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关于深化海外高层次团队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举措》。通过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面向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团队成员。围绕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生活服务、子女入学等各项需求,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探索建立海外人才服务手册,形成符合医学学科特点、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化、专业化人才服务模式。搭建教师沟通交流平台,助力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先后开展“懿二代入学解读”“教师发展政策解读”为主题的教师沙龙活动,围绕广大教师关心的子女入学入园、个人成长发展通道政策进行解读。设立“人事专员”制度,建立畅通有效的人事政策沟通渠道。加快人事信息系统建设,在前期的“调动/离职”“年度考核”“非在编管理”等模块的基础上,新建“在职收入证明”模块,减少职工线下奔波,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到实时办公、精准办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牢固把握和贯彻人才强院、制度激励、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内涵建设,落实落细各项服务工作,保障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来源: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
2023年9月2日
其他

开好局起好步,交医探索性基础研究又有新突破!

新年开学伊始,交大医学院科研奋战开门红,按下“加速键”,不断探索更高效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受益。近日,各单位科研团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高水平学术成果接连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救治希望。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奋楫争先再出发,谱新篇RSPO1基因突变抑制米色脂肪功能、促进饮食诱导肥胖发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学科研究团队于Advanced
其他

祝贺!交大医学院王卫庆、薛松、王玉东荣获2022年“上海工匠”称号

近日,2022年“上海工匠”名单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3位教授榜上有名,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附属仁济医院薛松教授、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玉东教授荣获2022年“上海工匠”称号!2022年“上海工匠”祝贺!为交大医学院的大师工匠点赞!王卫庆
其他

交医青年在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上斩获佳绩

日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文明办、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开展“创青春”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发布!医学院共获得2项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4项优秀奖。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交大医学院广大医护青年,将以青年创新大赛为契机,认识创新、投身创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金奖青年创新大赛儿童静脉药物剂量相关的关键信息安全技术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其他

@全球青年学者:诚邀您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申报优青(海外)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https://www.shsmu.edu.cn/
其他

交大医学院陈赛娟院士团队与公卫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评估新冠感染2022年秋冬季疫情趋势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随着防疫措施逐步调整,对当前疫情的规模和走向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将对指导公众和公共卫生系统应对此次疫情具有重要价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赛娟院士说,“为此,我们对上海地区今年秋冬季的感染者随机抽样研究,进行了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持续监测国内流行的新冠病毒种类,同时评估每个变异株的感染力和致病力,判断疫情发展情况。”陈赛娟院士还表示,近期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人群中,重症主要集中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中;元旦和春节即将到来,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结果,截止2022年12月23日,新冠疫情总共造成651,918,402人次感染,6,656,601例死亡。由于人体对新型病原体普遍缺乏免疫力,而且新冠病毒原始株和其衍生出的一系列变异株的感染力与毒性尚不明确,因此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后,我国及时采取感染溯源、定点隔离、全员核酸检测等公共卫生防控措施和大力推行分层救治,在近三年里多次阻断新冠病毒在境内大规模扩散,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
2023年1月2日
其他

​第一时间,迅速行动!上海交大医学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以四个“第一时间”迅速行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切实把医学院广大师生医务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推动医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一时间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精神动力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医学院广大师生医务员工通过各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开幕会直播,第一时间感受大会盛况,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报告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代表、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查琼芳在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心情激动澎湃,对未来充满信心。以上率下、全员学习。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一时间和广大师生医务员工集体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第一时间组织干部师生结合自身实际说感悟、谈体会,覆盖党员干部、专任教师、辅导员、青年学生等群体,实现二级单位党组织深学热议全覆盖,上下联动在全校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精神,感悟时代重任医学院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代表、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查琼芳分享参会收获和感受。▲杨振斌书记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查琼芳医生畅谈参会体会积极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更深入地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和新修正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从根本上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要义,感悟时代重任,勇挑时代重担。第一时间广泛宣传精神,激发党员干部干劲医学院第一时间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题网”,并在学院主页上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及时宣传反映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医务员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动态和特色做法,充分发挥新闻网、微信、简报等阵地平台作用,生动鲜活地营造医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浓厚的学习氛围。官微推出《交医这十年》等系列报道,回顾总结学校各领域工作经验和成绩。第一时间编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资料、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资料等,推出线上《学习进行时》系列推送,充分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第一时间贯彻落实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根据党中央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议精神,医学院第一时间制定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成立医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分系统、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党委书记江帆在医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系列之教师专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院长范先群主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并讲话▲党委副书记赵文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施建蓉,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正一分别为支部党员和学生党员上专题党课,作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辅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阵地作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列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地开展全员培训。各基层党支部举办线上“午读班”“半小时学习会”等,通过个人领读、集体通读、重点研读,原原本本学习大会精神,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深刻领悟大会精神的精髓要义和真理伟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和本质要求,坚持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己任,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医学教育内涵,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将交大医学院建设成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引领地,成为卓越医学创新人才的培育地,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交医智慧、交医方案和交医力量!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院长范先群院士喊你来交医圆医学梦!出分在即,交医招生热线准时上线

勤学十余载期望在眼前2022年高考出分在即大家即将迈入梦想中的殿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敞开胸怀热烈地期待着你的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喊你来交医成就白衣披甲的医学梦想招生热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若有疑问,可以及时与我们的老师取得联系,让交医老师为你权威、精准答疑,确保志愿填报不留遗憾!今年我们开通了预防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的咨询热线,更有针对性的方便考生咨询。热线电话,用心相连!欢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快快收藏交大医学院招生组老师的联系方式省份联系老师联系电话北京王老师徐老师1789886575813701701659天津钮老师马老师1781188626717811806112河北贾老师邹老师徐老师131223222891812126304518917762103山西王老师护理:郭老师1561826976917621878556辽宁沈老师朱老师1781187505813917440395吉林蒋老师施老师王老师181173606631788794305617811963505黑龙江王老师19512233640陕西胡老师古老师1862186748213024119474宁夏叶老师富老师1789883617113817881188甘肃朱老师护理:王老师1801731621013641751075青海邹老师18964048753新疆张老师程老师1812122665718121222110山东李老师周老师王老师189301772251770185372915856968115江苏王老师顾老师预防:蔡老师预防:潘老师18964897342178118939821774085847015921857550江西曹老师沈老师护理:花老师139183138791377421527315026928713河南董老师蒋老师1911726021714782380313湖南潘老师蒋老师1592185755013482828120广西王老师潘老师护理:练老师139175463271891767277518221276580重庆丁老师陈老师1391752404718616366243湖北孙老师何老师预防:蔡老师预防:潘老师18601639750135017988391774085847015921857550四川赵老师陆老师1381799408218681618623安徽沈老师钱老师1358552314619802145659浙江董老师仓老师1365192740713917323787福建王老师陈老师1358588871817898830331广东浦老师17811878156贵州张老师护理:周老师1801732917818221097976云南孙老师缪老师护理:苏老师135016023791891651291615687236658海南张老师18918901361内蒙古王老师武老师(呼和浩特)张老师(赤峰)毕老师(包头、鄂尔多斯)护理:李老师1364192376817898856515152166589631380184325915026911296
其他

做妙手回春的医生,还有工程师的梦?交医为你的梦想插上翅膀

一直以来,学医给人的印象就是厚厚的医学书、洁白的白大褂和神秘的解剖教室,而在有着126年办学、70年办院经历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里,医学之路的探索还有无限可能。学科交叉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源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历史上一直就有医工交叉的传统,两校合并以后学科交叉更是全面启动,充分发挥交大医学院医科与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科的学科优势,多措并举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为你的梦想插上翅膀!打破学术封锁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交大医学院历史上一直有着医工交叉的传统,以丁文祥为代表的老一辈交医人,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一系列医工结合的新突破,推动学科打破学术封锁,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第一套国产专用小儿心脏病手术的手术器械、第一台国产小儿体外循环机(心肺机)、国产膜式氧合器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国内尖端医疗设备……都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创建者和首任院长、中国小儿心胸外科开拓者丁文祥团队,通过医工交叉合作自主研发制造。丁文祥在立足本职医疗研究的基础上,与上海手术器械厂、上海电表厂等传统制造工厂展开深度合作,从医学的角度结合临床的需求,指导工厂去选材、设计、测试,实现医学与工科结合。丁文祥自主设计并监制的一系列医用器械,大到人工心肺机,小到穿刺针和插管,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我国开展婴幼儿心脏手术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婴幼儿先心病的治疗领域,为新生儿、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铺平了道路,尤其是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膜肺机实施的第一例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获得成功,更是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医工交叉学科开拓。
其他

这项手术,全球第一!

在心脏手术中有一种人工智能手法叫做机器人磁导航心律失常消融术什么是机器人磁导航心律失常消融术?简单说,就是将心脏置于一个可变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将导管装上磁铁,将其牵引到心脏中去,通过磁场的变化实现类似“GPS导航”的效果,使导管接触到心壁的各个位置,医生在一个机器平台上通过电脑操纵,将接收到信号的导管送达指定的地点,将病灶精准“歼灭”。附属瑞金医院是国内应用此系统最早的医院之一,从2010年开始探索和尝试。2014年,吴立群主任推荐金奇医生,获得欧洲心脏节律学会(EHRA)和亚太心脏节律学会(APHR
其他

加油!跨越山海,上海交大医学院期待与你携手同行

骑个共享单车骑行就能到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
其他

诚聘!欢迎优秀博士后青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流动站在2020年度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
其他

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上海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城市,请市民做好防护

发生个别零星病例不担心,关键是有没有处置能力,宁光说,上海不仅有这个能力而且非常完备,一定能保障上海的安全。这就是周密详细又切实可行,更重要的是最小程度的干扰正常社会活动的防控策略。
其他

毕业寄语 | 陈国强:未来是你们的主场,澎湃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你们的未来必定充满了挫折、辛酸甚至失败。请不要知难而退、放弃初心,那不是交医人应有的样子。祝福你们,上下求索,不负韶华,久久为功,功不唐捐——你们可以的,交医将会为你们每一位骄傲!
其他

范先群书记开讲:逆光之下勾勒人生大课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作为主讲嘉宾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演播厅录制了《周末开大课》(第三季)系列课程之《逆光之下勾勒人生大课》。范先群书记以《医者仁心,家国情怀——一所医学院服务国家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授课。他讲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方针,明确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仅用10天时间就修建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两座医院拔地而起,创造奇迹,展现了中国速度;全国共派出346支医疗队,4.26万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湖北抗疫最前线,展现了中国力量;统筹生产调配全国资源,第一时间有效解决疫情防控资源短缺问题,展现了中国效率,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上海交大医学院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全局为先,广大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全心全意治病救人,展示了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展示了学院精神和医疗水平,展示了为人民健康和医学事业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做到了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这种使命与担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闻令而动,“一夜成军”奔赴武汉前线。自大年夜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后,交大医学院先后派出了8批共569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疫情防控第一线,此外,还派出了182名医务人员援助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的疫情救治工作。动员令发出后,交大医学院医务人员主动请战,踊跃报名,3个多小时就组建好医疗队。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监护室护士沈虹是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说,“2006年在入学的时候,马德秀书记给我们上第一课时,就说:‘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现在就是需要我承担责任的时候了。”附属瑞金医院薛恺医生,主动报名参加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医院考虑到他妻子将于2月生产,没有同意他的申请,公布的135人名单中没有他。但是出征的时候,薛恺提着行李出现了,他成了第136人,大家称他为“加一”。2月24日晚,他的女儿已出生,他给女儿起了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小名叫“加一”。出生于1997年的附属仁济医院护士李依,在得知选拔医疗队员驰援武汉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战,她说:“虽然我是一名新护士,但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湖北人,请让我为家乡尽一份力。”以他们为代表的交大医学院年轻一代有理想,有冲劲,有担当,他们与战友们在抗疫前线众志成城,协同攻坚,凝聚成了强大的“交医”力量,为打赢武汉、上海两地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交大医学院的担当、作为和贡献。其次是逆向而行,不顾安危救治危重病人。交大医学院援鄂医疗队全部战斗在武汉抗疫的重要战场,分别驻扎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三院和雷神山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大部分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善于钻研,发挥整体学科优势,强化多学科联合诊治,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高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充分显示了交大医学院雄厚的学科实力和精湛的医疗技术。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今年已经66岁了,具有防控SARS和H7N9的丰富经验,他在大年夜作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医师组组长奔赴武汉,是医疗队年龄最大的队员。初到金银潭医院,面对新环境、新病种,他不仅负责制定患者治疗方案,还身先士卒,为危重病患进行气管插管,将众多患者从生死线中抢救回来。3月22日凯旋的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是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他是参加过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的医疗救护“老兵”,他们将救治重点放在建立预警体系,精准施策,共收治患者332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237人,治愈率高达83.7%。第三是迎难而上,党旗飘扬映照初心使命。交大医学院援鄂医疗队在前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成立了临时党总支和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派出的医务人员中,中共党员占46%,他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战斗姿态冲锋在一线、坚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交大医学院党委首批授予25名同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氛围。在党旗的感召下,在榜样的激励下,128位同志在疫情防控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共有27名同志“火线入党”,这也是党组织对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充分肯定。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是国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交大医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开展疫情科研攻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多种方式贡献“交医”智慧、输出“交医”方案,分享“交医”经验。医学院江帆副院长研究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维度儿童身心健康支持体系,成果发表在“柳叶刀”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蔡泳基于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评估预测,为科学防控提供前瞻参考,研究成果刊登于Cell
其他

疫情期间交医师生的跨国惦念

停课不停学,3月2日,医学院正式开通了网络课程,留学生教育中心也尽全力协调保障留学生们在海外能够顺利学习。网络学习、云端课堂,让海外的学子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北京时间”,不少人克服着时差坚持学业。
其他

培养一流医学人才 建设一流医科类高校!李强书记调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4月11日下午,市委书记李强就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我市医科类高校建设,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行专题调研。
其他

江基尧教授团队在《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论文,中国颅脑创伤救治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作为唯一通信作者在世界神经科学排名第一《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其他

医学院召开深入贯彻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会

会上,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深入传达了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单位党组织书记季度工作例会精神,并就医学院如何深入贯彻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作重要讲话。
其他

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听听交医师生怎么说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他

【分享】艺术与历史的激情碰撞——《帝国的肖像》

从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欧洲的制图家及其作品证明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在晚明的地图绘制中再次上演,耶稣会士与明朝精英们在地图的尺幅空间中展现出他们优雅的策略和对地图图像的传奇演绎。
其他

医学院程金科教授告诉你找到TA,就不再香菇蓝瘦!

而炎症细胞中最重要细胞是巨噬细胞,它可以把死亡的组织、感染的细菌等进行清理。当清理完成了,他可以摇身一变又吞噬功能变成促进纤维细胞增殖的修复功能,结果是形成疤痕。
其他

【互动有礼】长征知识知多少

新朋友: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方微信,请直接回复微信平台关键词“长征知识竞答”,点开链接即可进入竞答页面。
其他

【预告】思南健康学堂第二十期:口腔也会生“癌”吗?

2012年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七年制专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病房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
其他

【封面人物】岁月长河里的仁慈力量——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国强教授

让健康回归人的本位,让医学真正源自人类健康的实际需要,真正恩惠人类,是陈国强追求的愿景。他把一颗颗“仁慈”的火种,种植在医学生、临床医生与科学家心里,不断地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其他

【媒体聚焦】文汇报:推倒“资历围墙”,让年轻人跳出来!

《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共30条。捧着这最新的人才“30条”,交大医学院人事处处长牟姗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我们希望研究推进的事嘛”!
其他

【健康微课堂】孙菁:胃里有细菌怎么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