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校友圈

其他

仅需18秒充满!华科校友最新Nature带来新型电池

动力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曝光:仅需18秒,就可实现充满。成本还仅为主流锂离子电池的六分之一,论文已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这种电池在低温时能正常使用、高温下也能保持稳定。负责此项专利技术的教授之一,已成立一家电池公司,并获得专利授权。目前公司已融资8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81万)。投资公司包括比尔盖茨的Breakthrough
2023年1月6日
其他

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华科博士做模具软件成“隐形冠军”

近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2年湖北省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公示名单”,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研发的“模具智能制造系统”成功入选。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1998级校友易平2006年创办,创业17年以来,益模产品已在600多家优质模具企业成功应用,全面覆盖了注塑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等主要模具类型。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公开数据统计,87.5%的中国大型精密注塑模具重点骨干企业、70%的压铸模具十强企业与益模合作,其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1998级校友易平模具是“工业之母”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是制造业各有关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模具制造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尽管重要性如此之大,但模具企业属于先天性的离散制造,面临品种多、批量小、换产频繁等问题,生产环节碎片化、随机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很多传统模具企业,生产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生产进度主要靠人员电话或现场跟进,车间计划管控采用纸质单据传递,常常导致变更、插单等计划下发不及时,延误订单交付.....益模曾调研过大、中、小不同规模的模具工厂,发现平均一套模具在设备上的有效加工时长不超过20%,设备平均稼动率仅有50%。模具企业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有序化、数字化管理,改善企业在计划上、运营上、生产中的效率。益模“模具智能制造系统”基于模具非标离散制造的模式和特点,以APS高级自动排产为核心,帮助模具企业实现从接单到交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相当于为模具工厂安上了“智慧的大脑”,在几十秒内完成几十万个工序排产,实际解决模具企业生产中“5W”问题: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什么、下道工序由谁做,大幅提升了企业设备稼动率、订单交付准时率。创业17年以来,益模“模具智能制造系统”已荣获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0+项省市区各类奖项,同时获得9项自主知识产权。这款头顶国产自主“光环”、备受行业认可的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正是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孵化的。喻园诞生的工业软件企业易平,1998年本科进校到2010年博士毕业,12年的青春岁月都在材料学院度过,是铁打的“菜园人”。2002年,在求学期间的易博士和同门师兄弟们为了课题研究,带着导师的推荐信,去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塑料模具企业调研,没想到吃了“闭门羹”——那家企业的信息化负责人以国外软件保密为由拒绝了他们的参观。从那时起,“研发一款国产模具生产管控软件”的梦想就在易博士心里扎了根。2006年,易博士与同门师兄弟一起创立了益模。为了充分熟悉模具企业生产过程、了解行业痛点,易博士带领创业团队采用“蹲企”模式,与模具企业一线员工,特别是与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员工进行交流,以此把先进的生产经验提炼出来,沉淀在计算机算法里。经过研发、反复试验及磨合,一款为模具企业量身定制的模具生产管理软件就此诞生。数字时代弄潮儿近两年,国产工业软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在这个“长期主义”的赛道,愿意扎根做深做实的企业却没有几个。益模虽是“学术”出生,但在工业软件领域深耕近20年,并不断发展壮大,靠的是产品的硬实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益模自主研发团队规模达100多人,拥有武汉、重庆两大研发基地,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21年研发投入高达总收入的25%。“把数字智能带入每一个工业企业”,在这个愿景下,益模科技聚焦于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向下扎根离散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赛道,向上拓展市场,着眼整个产业链,立志做“最值得信赖的卓越工厂数字化伙伴”。益模科技已成功突破模具行业,逐步向汽车、电子、医疗器械、航天航空、军工等行业有柔性化生产需求的工厂提供产品与服务,业务覆盖数字化生产管理(MES)、柔性制造自动化(FMS)、智能仓储物流(AS/RS)及数字化供应链协同(SCM)等四大板块,可全面、动态、实时掌控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促使企业的数字化智能改造道路越走越宽。
2023年1月4日
其他

我们做了个华科「找对象文档」,已有200位单身校友加入!

上周我们决定做一个“华科校友找对象平台”后,得到了广大单身校友们的海量咨询和宝贵建议。于是我们做了一份脱单文档——华科校友“单身资料墙”。在这个长期作为办公软件的共享文档里,让众多为婚恋问题焦虑了太久的校友们,突然看到了脱单的希望。没有满满的套路,免费牵线服务,我们的初心,是希望让在同一个城市、有着相同或类似学历背景的人,更容易地连接到一起。找对象还是比较私密的事情,上面的对外open版就不放校友们的详细信息了。只要你是单身的华科校友,或者想找华科校友为结婚对象,都欢迎加入「单身校友圈」。👇长按添加小助手,快速脱单👇最后我们想说的是,让所有人通过一个文档就能结婚,也是不太现实的。恋爱没有那么容易,后面的故事还需要更多线下社交的沉淀。加油吧~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华科研发的“同济咖啡”纳入新冠病毒干预用药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自制药品“金叶败毒颗粒”作为干预用药被推荐使用金叶败毒颗粒作的前身是同济医院研发的“抗炎6号”注射剂,诞生于1970年,这款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被使用过的外国患者称为“同济咖啡”。根据《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提示,这款药品可用于缓解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患者可以从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后下单金叶败毒颗粒就可以邮寄到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医师陈婧:金叶败毒颗粒成分由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鱼腥草四味中药组成。金银花是方子里的君药,其它三味是臣药,可以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在2020年的时候,光谷方舱医院813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184例使用金叶败毒颗粒联合常规治疗方案者,显著缩短了患者体温复常和核酸转阴时间,效果与连花清瘟胶囊相当。2003年“非典”期间,同济医院将金叶败毒颗粒用于SARS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在尚无对抗新冠病毒特效药情况下,同济医院医护人员主动采用金叶败毒颗粒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效果显著。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药品。广东、河北等地也将其列为新冠肺炎疫情储备用药。临床结果显示,金叶败毒颗粒利用从“病毒细菌同时治疗”、调节免疫力等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了治疗作用。来源:湖北发布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阳了怎么办?如何用药?华科专家权威解读!

04维C、维D目前还没有疗效确切的新冠预防用药,传言说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锌等可以预防新冠,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过量服用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中国证券行业最年轻的总裁,毕业于华科

从长江证券研究所的一名分析师,到研究所所长,再到执掌整个长江证券,刘元瑞只用了10年时间。▲华科校友、长江证券总裁刘元瑞1982年出生的刘元瑞,如今刚步入不惑之年。执掌长江证券近5年的他,喜欢用“一学校、一行业、一公司”来概括自己的履历。刘元瑞出生于湖北,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财务金融硕士学位。选择经济学专业,在刘元瑞看来充满着偶然。在他求学的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仍是万千学子专业选择上的金科玉律。彼时在学习上颇具天分的刘元瑞也想跟随潮流,选择诸如计算机、电子等理工科专业,但最终他被调剂到“当时压根就不明白是干什么的经济学专业”。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自己对经济学颇有感觉,“经济学专业刚好在我的兴趣点上,说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毕业3年,冲进新财富榜单前三由于对股票市场比较感兴趣,学生时代的刘元瑞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证券类的工作。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长江证券,是当时唯一一家总部在武汉的券商。2007年,长江证券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第六家上市券商。2007年长江证券研究所团队成员只有30余名,行业覆盖也不全面,亟需吸纳更多的可造之材。刚刚从华中科技大学完成硕士学业的刘元瑞,经过重重面试,顺利入职长江证券研究所,成为当时中国资本市场1000多名证券分析师中的一员。最初,刘元瑞被分到农林牧渔行业研究团队。一个月后,由于当时的热门钢铁行业缺人手,他被抽调过来。从一个相对冷门的行业调到一个热门行业,刘元瑞心中反而感到些许失落,在他看来,偏消费类的农林牧渔离生活更近,钢铁虽然热门,但距离生活太遥远,况且,他判断消费行业未来会拥有巨大增长潜力,长期更有机会。但很快,刘元瑞便调整好了心态,在他看来,行业虽有冷热之别,但是核心在于为市场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只要被认可、被需要,无论选择什么行业,都可以干出个名堂来。初入职场,刘元瑞经历过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实施自我管理”。不同于学生时代,工作之后,外在的约束消失,刘元瑞时常不知道下班之后要干什么,这种目标感的缺失让他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刘元瑞不断提醒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很小,但就是这小小的差距,造成了日后每个人巨大的不同。因此,在工作中,自觉很重要。刘元瑞仍记得刚上大学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凡是进入大学后,懂得自觉抓紧学习的,毕业的时候都不会差”。在他看来,个人的禀赋其实相差不大,在职场跟学校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主动型学习与被动型学习。“没人逼你的时候,自己也要一直坚持做下去。”刘元瑞说。刘元瑞好学的特质很快在职业中显现,2010年,入行仅3年的他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钢铁行业第三名,并于2011年首次拿下第一名,他与同年获得第一名的通信行业同仁,成为了长江证券研究所历史上第一次登顶新财富第一名的分析师。此后的6年时间,刘元瑞皆保持着这一名次。“年轻人应当志存高远,尽管当下也许看似普通,但一旦你拥有远大的目标,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收获成功。”他表示,自己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保持着“自驱力”。如今在职场奋战十余载,刘元瑞愈发感受到自驱力的重要。他认为,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白哪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失去的,这是自驱力形成的关键。▲华科大与长江证券签署校企全面合作协议他建议新人在初入职场时积极主动地学习,多向周围的人请教,慢慢地建立自己的目标感。同时,他鼓励新人挤出整块的时间来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譬如,遇到周期或者商业模式等不清楚的概念时,应当回过头去重新翻阅经济学及相关研究文献,而不是从朋友圈或者网络上进行碎片式的了解。在他看来,一个人很难长期保持漫无目的地学习,而确定目标的系统性学习更有效率。“尤其对于分析师而言,在刚入行时,写报告、跟客户建立联系的门槛并不高,分析师日后差距的产生,体现在细节的累积上。”“研究的本质,就是一个发现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花时间花精力一点一滴去完成。”2015年,年仅33岁的刘元瑞被任命为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一年后,刘元瑞通过内部竞聘选拔的方式升任长江证券副总裁。2017年,长江证券需要在现任高管班子里选拔干部,由于研究业务市场表现突出,公司董事会任命年仅35岁的刘元瑞全面执掌公司事务,从兼任研究所所长的公司副总裁升任长江证券公司总裁。面对被评价为“开挂”的人生经历,刘元瑞表示,“并没有什么诀窍,不在于愿景大小,或者禀赋差异,只是对本职的专注”。来源:新财富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美!华科男用时3年制作5分20秒视频告白

一个人,一台相机,一台无人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2021届硕士研究生赵嵩郢用3年时间,为母校拍摄了一部5分20秒的延时航拍合集,近日收获校友们的广泛转发和点赞。赵嵩郢在拍摄中。短片中,处处是森林大学美景。青年园春景,镜湖荷影,梧桐秋色,风雪喻家山……校园四季变换在他的镜头下别具风情。5分20秒时长,更寓意着对母校的浓厚情谊。赵嵩郢介绍,2018年秋天,当时还在武汉理工大学读书的他第一次前往华科大,被美丽的校园景色所吸引,心生向往。2019年,他如愿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我本来就喜欢摄影,在网上看到很多其他学校的延时摄影宣传片,我就想着给华科大也拍一部。”赵嵩郢拍摄的校园图景。从踩点到镜头构思到拍摄,断断续续拍了三年。为了拍朝霞,他早晨5点起床,骑着电动车前往喻家湖。“那是我见过最美的朝霞,水天一色。”为了完成延时摄影,他扛着相机,打开快门,用几个小时的等候换来10几秒的绝美画面。他还自学无人机操作,航拍华科大全景。三年来,他走遍校园,南大门、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校史馆、光谷体育馆……地标性建筑一一打卡拍摄,从春天拍到冬天,一个4T的硬盘装满了他拍摄的视频和图片。毕业典礼上的赵嵩郢(右)。近日,赵嵩郢终于将拍摄的素材剪辑制作成了视频,视频的时长也特意剪辑成5分20秒,并取名为《喻园情长》。“5分20秒是我特意制作的时长。回顾在华科大的时光,时常忆起的是身边的优秀师生,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吸引我的闪光点,以及值得我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这里度过的求学时光,着实让我受益良多。森林式的校园、严谨务实的学风……校园里的点点滴滴都那么令人难忘。”赵嵩郢坦言,由于个人能力和精力有限,很多原本规划拍摄的大范围延时、日转夜以及星轨延时都未能实现,视频还存在很多不足。“期待喜欢摄影的师弟师妹们能拍出更好看的大片。”来源:长江日报
2022年12月11日
其他

我们为单身的你,做了一个华科校友找对象平台

01.爱情始于「圈子」很多单身的校友误以为,自己单身是因为认识的人不够多,或者自己不够优秀,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根本原因。找不到对象,很可能是因为处于同一个圈子、并且深入交流的人太少。多数爱情始于同一圈子中的交集,比如“校友圈”。共同教育背景相同,真实度和质量较高,“校友”相遇,天然就有很多共同话题:当年闻名全校的老师、华科的36座食堂、人文讲座、东九西十二自习室、毕业典礼……因而也是脱单故事发生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加入「单身校友圈」02.基于帮助校友,发挥校友圈价值的简单初衷,我们决定重启「单身校友圈」版块,免费服务于华科校友。是的,免费!!!没有套路!!!只要你是单身的华科校友,或者想找华科校友为结婚对象,都欢迎加入「单身校友圈」。👇长按添加小助手,快速脱单👇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凌晨3点半,华科大发出重要通知

12月5日凌晨03:28,华中科技大学官微发出《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做好近期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属地要求,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研究,现将近期教学管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1.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即日起,学生可自愿申请离校返乡,由院系(培养单位)审批。学校为离校学生提供核酸检测、送站等服务。同时,学校将全力做好留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保障。2.本学期剩余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返乡学生参加线上教学,留校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线下或线上教学。3.考试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同一门课程按同一种考核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或延期至下学期初考试的形式。具体安排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会同院系(培养单位)于12月6日18:00前通知。4.如有疑问,可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反馈平台http://advise.hust.edu.cn或邮箱advise@hust.edu.cn进行咨询。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华科校友:从普通农民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获世界航天领域最高奖

“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一代代人应该做的事情。”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杰出校友吴伟仁毕生致力于深空探测,曾捧回全球唯一的团队金奖、荣获航天领域的国际最高奖、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耀在广袤星空……在航天测控通信、深空探测和国家科技发展等方面,这位华科大人均作出了突出贡献。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友。长期从事航天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总体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是我国深空探测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逐梦苍穹,解决中国航天难题1953年10月,吴伟仁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曾是一位山区农民、生产队长。凭着吃苦和拼搏的精神,他一步步成长。如今,已近70岁的吴伟仁依然活跃于科研一线。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航天遥测、测控通信、深空探测等工程领域深耕细作,吴伟仁解决了诸多中国航天难题,让世界为中国惊叹——负责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计算机遥测系统和远程航天测控通信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实现航天测控通信由第二代S频段近地空间到第三代X频段深空的重大跨越。提出并实现嫦娥二号对月球、日地拉格朗日L2点和小行星等多目标探测,开辟了中国深空探测新领域。主持实现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树立了中国航天新里程碑。作为主要设计者提出无人月球采样返回技术方案,填补了中国在该技术上的空白。……作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负责探月工程总体设计与实施,使我国无人月球探测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我是一个很平淡的人,但是我从事了一份不平淡的事业。”从读大学到现在,吴伟仁还是一有时间就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和乡亲们说说话,他所做的工作是仰望星空,但他却很珍惜脚踏实地的时光,也正是这样朴素的愿望,让他能攀登上一座又一座科学的高峰。探月之旅,捧回多项殊荣从“嫦娥奔月”诗词歌赋中透出的月亮之美,到“月亮走,我也走”的童年之疑,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17年探索,38万公里追寻,今天,中国人用“探月梦”托举起“中国梦”,而这背后有着吴伟仁辛勤付出。尽管探月之路布满荆棘,吴伟仁却也收获了无数掌声和鲜花。2019年11月,吴伟仁带领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代表在伦敦领取了当年度全球唯一的团队金奖,该奖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自1866年成立以来首次向中国项目颁发的奖项(153年来的首次)。吴伟仁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这是该国际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把这一奖项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为褒扬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2020年9月8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颗见证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行稳致远的“吴伟仁星”。山河的浩瀚,宇宙的浪漫,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传承与探索。吴伟仁常常告诫航天人或将要踏入航天事业的年轻人:“一定要热爱国家的航天事业。我们什么都可以改变,但对国家的忠诚不能改变。”在人才培养上,吴伟仁经常在各种场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我希望,中国能成为世界范围内深空探测领域的科技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创新高地,进一步助力实现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吴伟仁曾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他十分感谢母校的教育培养。2016年6月28日,他应邀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对华科大在空天一体光通信、微波与光波融合通信以及光纤传感空间应用等方面的创新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建议。此外,他还做客华科大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光电信息大讲堂,向与会师生以及研究院所和企业工程师作题为《深空探测发展》的报告,并表示期待母校能在探月工程领域承担重任。圆梦九天揽月,勇攀科技高峰。在吴伟仁心中,深空探测是星辰大海,永无止境。未来,相信在无数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探月一定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实现九天揽月的一步步跨越、一次次突破。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院士加盟华科大!出任学科「首席科学家」

11月25日,杨春和院士聘任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举办。校长尤政参加聘任仪式。副校长许晓东主持仪式。尤政为杨春和院士颁发聘书,聘杨春和院士为能源学院储能学科首席科学家。尤政代表学校对杨春和院士的加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能源学院在学科建设、创新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既需要固底板、扬优势,也需要锻长板、补弱项。他希望,在杨春和院士的引领下,学院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拿出只争朝夕的劲头,紧密结合国家“双碳”战略重大需求,开展能源安全、“双碳”战略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研究,加快我校在“碳中和”领域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作出华科大贡献。杨春和表示,能源学院是专业门类全、学科覆盖面广、学科特色显著的学院,很荣幸能够与能源学院一起在推进储能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上作出贡献。杨春和以“湖北氢能产业发展前景与挑战”为题作了讲座。他从湖北省能源供需现状、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氢能产业发展的技术挑战、湖北氢能产业展望和建议方面,剖析了湖北氢能产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方向,并对下一步的合作提出建议。能源学院党委书记姚洪表示,杨春和院士的加盟将为学院及相关学科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引领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学校人才办,能源学院班子成员、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杨春和于1983年从江西冶金学院毕业;198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1999年获得美国内华达大学地质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出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打破美国垄断,华科团队填补国内空白,强势助力芯片制造

“OPC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业软件的一种,没有这种软件,即使有光刻机,也造不出芯片。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我们团队整整走了十年。十年磨一剑,就是要解决芯片从设计到制造的卡脖子问题。”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刘世元教授团队成功研发我国首款完全自主可控的OPC软件,并已在宇微光学软件有限公司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湖北卫视对此进行了报道。光刻成像原理图刘世元介绍,光刻是芯片制造中最为关键的一种工艺,通过光刻成像系统,将设计好的图形转移到硅片上。随着芯片尺寸不断缩小,硅片上的曝光图形会产生畸变。在90nm甚至180nm以下芯片的光刻制造前,都必须采用一类名为OPC(光学临近校正)的算法软件进行优化。没有OPC,所有IC制造厂商将失去将芯片设计转化为芯片产品的能力。目前,全球OPC工具软件市场完全由Synopsys、Mentor、ASML-Brion等三家美国公司占领。刘世元教授刘世元是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测量装备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光谷实验室集成电路测量检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他早年师从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著名机械学家杨叔子院士,于199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从英国访学归国后不久,刘世元在学院派遣下,作为最早的几个技术骨干之一,加盟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SMEE),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100nm光刻机”研制任务,为总体组成员、控制学科负责人。通过3年多的奋斗,他组建了SMEE第一个控制工程实验室,解决了扫描投影光刻机中掩模台、工件台、曝光剂量等同步控制的技术难题。计算光刻OPC原理图2005年,从上海回到学校之后,刘世元在摸索中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学术定位:面向IC制造需求,立足先进光刻与纳米测量基础理论及学术前沿开展研究。2010年初,他明确选定了两个主攻研究方向:面向IC纳米制造的计算光刻与计算测量。十多年来,他和团队在该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上做了许多工作,相继获得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同行的重视和认可。“2013年,我第一次赴日本京都参加第6届国际光谱椭偏学大会,当时还只能当听众;到了2016年,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7届国际光谱椭偏学大会上,我应邀做了大会主题报告,成为该学术会议创办23年来第一位做大会主题报告的华人学者。”刘世元回忆。武汉宇微光学软件有限公司2020年10月,刘世元成立宇微光学公司。目前,团队除了2名行政人员外,全部为研发人员,他们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等不同国家,在相关领域均为顶尖技术专家,30%以上成员拥有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创业与科研不同,要面向市场,在短期内形成产品,并获得客户和投资人的认可,面临众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刘世元表示,之所以走出舒适区,走上创业路,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最终转化成产品,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不久前,宇微光学宣布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宇微光学将进一步加强各核心模块的集成化与软件产品化,同时对各项软件参数进行标定、测试与验证。下一步,宇微光学将加快产品推广步伐,加快进入国内外芯片制造厂商市场,力争成为全球芯片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来源:中国光谷
2022年11月2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平均仅33岁!全国15人获百万大奖,华科青年教授位列其中!

日前,2022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公布,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姚永刚教授因“研发出精确可控的电热瞬态高温合成技术,有望促进材料制造及化工生产的高效、低碳、清洁化”获奖,是华中科技大学首位入选该奖项的青年学者。达摩院青橙奖始于2018年8月,是由阿里巴巴达摩院主办、阿里巴巴公益出资支持、面向对科技进步有关键推动作用的中国青年学者颁发的纯公益性奖项。奖项旨在发掘和支持在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全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潜力在未来取得突出成就,并成为中国科学研究中坚力量的优秀青年学者。2022达摩院青橙奖于7月25日启动评审流程,收到超过700位35岁及以下,覆盖全国135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优秀青年学者的近500份有效申报材料。最终,共有15位35岁以下青年学者获选,每人将获得100万元可自由支配的奖金及阿里巴巴全方位科研支持。今年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仅33岁。姚永刚,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2020年10月回国加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他长期从事超高温瞬态合成与制造技术,特别是清洁能源与电池材料的快速开发与制造,成果在Science、Nature、Nat.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香港“抢人”新政:华科校友有望获「高端人才通行证」

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中国香港也加入了大城市抢人大战的行列。10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了任内首份施政报告,内含提高治理水平、增强发展动能、维护和谐稳定等多个篇章,覆盖了政治、经济、民生等不同领域。其中,以抢人才为目的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引起了多方关注。根据该计划,过去一年年薪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的人士可获发为期2年的在港通行证。其中,针对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这一条件,对过去5年内累积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没有名额限制;对未符合工作经验要求但于最近5年内毕业的人士,每年设定上限1万人。01.官方口中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主要目的是抢高薪(年薪250万),高学历(百强大学毕业生)人才。根据施政报告关于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的描述,这三类人士可以获发一次性2年的通行证到港发展。①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从大厂到农场,华科男艰苦种地13年的反思

文|李明攀(谦益农业创始人、2001年毕业于华科电子系)前阵子谈到添加剂为什么越来越普遍,落脚在消费意识和行为,共同促进了这个结果。有朋友留言:“其实谁都不傻,现实是无添加的东西太贵,老百姓消费得起吗?动辄几十块一瓶的酱油,天天做饭用得起吗?这是根本,要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东西,并且是真东西。”回想起做自然农法的第一年,面粉零售价4元,大米零售价5元……那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和家人的人力成本,只要能把农场维持下去,一切都值得。那时候大米里面有钻心虫咬断后发黑的米头,甚至还有沙子,能够接受家中吃米前用筛子的农友少之又少(感恩一路相伴!)。(钻心虫咬过的水稻)为了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购买碾米机、添置色选机(去除黑头米等)、更换标准化的仓库都势在必行。此时,仍然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收入,但外部这些刚性成本如果没有收入覆盖,农场便活不下去。(碾米机)于是大米零售价从5元每斤到6.9元、7.9元、9.9元和10.9元,现在牡丹江的火山岩石板大米19.8元。但地租从2010年的150元/亩上涨到600元/亩(南方基地)和牡丹江1500元/亩(不含隐性成本),菜籽饼从当年的7毛/斤到现在的2元/斤,人工从当年的50元/天到现在120元~200元/天。(撒饼肥)从最初没有团队到现在100多名年轻人聚集,从每月最初不发固定工资到一开始每月1500元,再到目前几千元(少量岗位高一些),但依然明显低于市场。虽然伙伴们都有内心对土地的热爱和乡村的情怀,但过低的收入是留不住团队的——虽然配套有股权激励机制。然而目前谦益产品的价格,直销没有问题,分销利润空间就很低,市场化达人直播带货价格完全没有操作空间,一般对方都是要3折供货。上面的分析是灰暗的。但真的没有办法让生态粮食和零添加食品价格降下来吗?答案是——一定有办法。秘密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消费意识上。假设有更多的朋友消费零添加食品,一定有更多的从业者和公司。过去自然农法由于从业者少,行业管理和种植技术并没有被充分研究。过去虽然耕田、插秧、收割实现了机械化,然而除草大部分还需人工实现(除草机械还不好用)。(人工除草)如果有更多土地采用物理方式除草(不用除草剂),除草机械一定会被投入更多的研究,在不断改进中成本也会明显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种植成本。随着从业者的增加,管理提升,生态种植产量会明显提升,从而显著降低粮食成本。食品深加工也是一样的道理,需求的增加让更多厂家投身于此,在竞争中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会显著提高,加工流程一定会快速优化,从而降低加工端、供应链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更多人消费,意味着零添加食品行业的营销成本(获客成本)会明显下降,这意味着终端零售价格也可以明显降下来。梦想有一天,零添加食品能够做到比普通产品只贵50%左右,那意味着全社会相当大部分人都可以从容消费零添加食品。那时候,也许在做中医相关的学习和研究吧。到底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没有定论。但是先迈出一步的人,并不一定是傻子。看起来多花了钱,收获的是家人无价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同时推动了生态农业行业的发展,也保护了环境,反过来又利于更多的大众,包括自己。愿与有缘人一起同行。双十一开门红活动正式开始啦~时间:10月29号早上8点-10月31号24点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神仙眷侣!这对院士夫妇校友,在华科设立奖助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又和是一对科研界的“神仙眷侣”他们本科、硕士均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两人是同班同学连毕业论文都是同一个导师更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缘多年来两人携手深耕于同一研究领域在科学长空他们的名字互相辉映周又和(左)和郑晓静(右)院士携手科研,双双当选院士结缘华科大,共同开启力学人生1977年,周又和、郑晓静同时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力学系学习。两人成为同班同学,共同开启他们的“力学人生”。本科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秀,周又和留校任助教。同一时期,他们共同在华中科技大学双双攻读力学系硕士研究生。1984年硕士毕业后,郑晓静也被留在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任教。读完硕士后他们远赴兰州,又双双在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此扎根西北从事教学、科研,一干就是几十年。2009年,郑晓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甘肃省首位女院士。2021年,周又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自此,他们成为中国第20对院士伉俪。周又和、郑晓静夫妇与他们的导师叶开沅教授(中)合影周又和长期专注于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智能结构及动力控制、沙尘暴风沙环境力学、超导电磁固体力学、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等研究。他开创了中国超导固体力学研究,创建了超导材料及结构的力—电—磁—热相互作用理论,研制出国际首台全使役场超导材料力学实验的科学装置等。郑晓静主要研究领域为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对非线性圆薄板方程精确求解以及近似解析求解方法的收敛性等问题做出了具有终结性意义的工作,被钱伟长等学术名家评价为“国内外少见的优秀工作”“已处国内外领先地位,是五十年来该课题最完备的一项研究”。周又和教授正在演示沙粒带电现象,右上角为郑晓静教授2019年,周又和、郑晓静等完成的“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们不仅在科研上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为甘肃的治沙及生态建设献计献策,还培养了一批知名学子。感恩母校,捐款助力学院发展日前,为祝贺华中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华诞,感念母校培育之恩,郑晓静、周又和这对院士伉俪向华科大航空航天学院捐赠300万元,成立“周正奖助学基金”,以支持航空航天学院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郑晓静表示,母校一直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周正奖助学金的设立是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感谢,对母校70周年华诞的庆贺。她回顾了在华科大的求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并为学校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引以为荣。“周而不比、正而不辍”是周正奖助学金命名的由来及设立的涵义,以期同学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断前行,团结奋进,未来可期。希望通过此次捐助,鼓励同学们在华科大继续深造,通过力学研究推动力学学科的发展,报效祖国,成就自己。华科大航空航天学院以建设“有特色的世界一流航空航天学院”为发展愿景,以“建一流学科、聚一流队伍、出一流成果、育一流人才”为目标,坚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价值引领,打造精英化、国际化办学模式,着力培育“空天报国、力创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2022年10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聘任周又和为航空航天学院首席科学家。周又和表示,在华科大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将与学院领导班子一道不负时代,不负重托,笃行不怠,发挥学校综合优势,率先打造为“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以及具有特色的“世界一流”航空航天学院,为华科大的明天团结奋进,为祖国的明天共谱华章。从华科大走出周又和、郑晓静深耕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中国力学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国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将激励无数华科大学子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努力成为那颗最闪亮的“星”!The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世界500强掌舵人,毕业于华科

去年11月,海尔集团“换帅”。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1988届校友、青岛校友会会长周云杰从海尔创始人张瑞敏那里接过帅印,成为该集团新一届董事局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从千千万万的佼佼者中脱颖而出,从一名基层的普通员工成为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掌舵人,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小编带你一起了解。周云杰,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他1988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先后获得过中国著名企业策划家、全国优秀企业家、第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时光倒回到1984年,那时,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在山东青岛,有一家名叫“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小厂,亏损147万元,资不抵债、濒临倒闭。这一年,一个叫张瑞敏的人来到这家小厂,引进德国冰箱技术,开启自救之路。同年,山东莱州,一个名叫周云杰的小伙子,背上行囊,踏上开往武汉的列车,来到美丽的喻家山脚下,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焊接专业的一名学子,开启了他在江城的求学之路。1985年,虽然引进德国技术已经一年,但还是有76台冰箱因为质量不过关成为“病箱”,瘫在青岛的厂房里不知如何处理。张瑞敏一怒之下,抡着大锤,带队砸毁了这76台“病箱”。这一砸,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也开启了海尔的质量时代。1988年7月,周云杰一毕业,就背上行囊,踏上开回山东的列车,入职青岛的那个冰箱厂。从此,这位焊接专业的华中大学子,就与海尔牢牢地“焊”在了一起,这一焊就是几十年。图中间人物为周云杰1990年,在入职海尔两年后,年仅23岁的周云杰展现出过人的营销天赋,被任命为销售处处长,主管广告业务工作;两年后,调任海尔冰箱二厂任厂长,原创156道工序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这又让他的管理天赋得到了用武之地;此后他又相继担任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部长、副总经理、总经理,在这几个岗位上,他研制开发的节能无污染电冰箱分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及联合国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使海尔冰箱成为中国第一家通过ISO9001认证的家电企业。那一年他才28岁,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才7年而已。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成就也许已经令人飘飘然,但对于周云杰来说,那只是开始。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在每个岗位都能大放异彩。技术、营销、管理,样样精通,但始终保持清醒。2000年,周云杰再进一步,出任海尔集团副总裁,负责海尔集团在国内市场销售;4年后更上一层楼,负责公司在全球市场销售。之后,又相继担任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兼董事局副主席、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执行总裁、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等多个职务。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周云杰已经与海尔融为一体。在历经33年的奋斗之后,2021年11月5日,海尔创始人张瑞敏正式放心地将帅印交给了周云杰。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周云杰时刻关心着母校的发展,与学校联系紧密。今年8月30日,周云杰带队,青岛校友会向学校捐赠“敢担大任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华科毕业,当选院士!他深情回忆……

陈光,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铸造专业1989届研究生校友,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名师,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门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专利发明人奖、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留学回国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主要从事金属材料与加工科学技术研究,在轻质耐热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定向凝固、非晶复合、钢铁及加工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做出重要创新性贡献。获省部及以上科技奖励1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一等奖3项。我是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于本科毕业4年半(1986年9月)赴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铸造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我的导师是熊国庆教授和黄志光教授。母校材料学院,是我学会做科研的地方。跟随导师,我学会了如何做科研、如何选题并受益终身。母校优良的学风,科研走在教学前面、科学人文相交融、抢抓机遇办专业等理念,深深地感染教育了我,融入血液、贯穿行动,在我之后的工作中获益匪浅。华中工学院读研期间照片(右一为陈光)1华工的求学经历1986年新生报到时,“今天我以华工为荣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关于华科,你最深的记忆是什么呢?

365天校园风光翻阅这本日历,在一张张珍贵影像中,重回校园时光。南大门青年园喻家山世界名人园爱因斯坦广场韵苑体育馆百景园餐厅熟悉的场景一一呈现,如在眼前。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重大进展!华科全球首台“数字PET”运行两年了!

近日,全球首台全数字PET-CT在鄂州市中心医院投用逾两年的应用情况表明,近千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准确率〉95%。PET,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是精准医学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等病理诊断,与CT、MRI(磁共振)并称医学影像“三大件”。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教授领衔团队在全球率先提出全数字PET概念,历经19年自主研发推出首款临床全数字PET设备,并于2020年6月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医生操作首台临床全数字PET设备“将PET与CT结合使用,成像分辨率达2mm,可以在肿瘤发展初期,其他医学影像手段尚难以辨认时,利用示踪剂显像,‘拍’出人体内代谢活度分部的‘照片’,从而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重磅!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华科全国第6、全球第109

News发布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涉及85个国家,超过40个学术专业领域。华中科技大学排名全球第109位、国内第6,全球排名比去年进步67位。今年US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华科团队,打破世界纪录!

10月16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计算机学院张宇副教授主导的图计算团队再获佳绩。他们自主研发的新型图学习模型GIDN,在2022年国际开放图基准数据集挑战赛中,打破世界纪录,排名世界第一。据悉,国际开放图基准数据集挑战赛由图学习领域的国际顶级学者建立,是目前公认最权威的国际顶级图学习基准评测榜单,以质量高、规模大、场景复杂、难度高著称,旨在评测国际上最新的图学习模型精度。挑战赛设置了图顶点属性预测、链接属性预测、图属性预测三个赛道。张宇团队参与的是链接属性预测赛道,他们打破了药物联合作用预测和作者合作关系预测两个领域的世界纪录,排名世界第一。“图能够有效表达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现实生活中诸多应用场景都需要用到图。”张宇介绍,图学习作为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可用于获取隐藏在复杂图数据中的丰富信息,在医疗、金融、教育、军事、科学发现等多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目前公认最权威的国际顶级图学习基准评测榜单,国际开放图基准数据集挑战赛的应用都来自现实应用中的挑战性问题。华科团队此次夺冠的图学习模型,能高精度预测原本不相关的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如将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输入到图学习模型,可高精度预测具有联合作用的药物,极大减少药物研发中临床验证成本。据悉,张宇团队在图计算领域已多次问鼎世界第一。今年6月,他们研发的图计算机DepGraph,性能打破图计算性能世界纪录,登顶全球最权威图计算榜单,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单机性能超越超级计算机图计算性能。来源:长江日报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关于华科的365个记忆:想你了我科

✦++绿色华中大2023年华科纪念日历七秩芳华,岁月如歌!“HUST”,简单的四个字母,承载了每一个华科人的独家记忆,也凝聚着每一个华科人的深切情意。◆值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华诞,我们给全球华科校友定制了一本2023年校庆日历。◆2023年《绿色华中大》日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集中展现校园一物一景四时之变,极尽森林大学节气之美。◆集中展示华中科技大学珍贵影像,对应一年中的365天,展现森林大学的四时风貌、校园生活、人世沧桑。2023年《绿色华中大》日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通过12张月扉图和365张日历图,集中展示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四季变化。作为学校日历,既有日历的功能,又能展示万千师生校友心目中的森林大学,增进师生校友及其他社会人士对华中科技大学的认识,同时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性于一体,也是献给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华诞及所有华科校友的新年礼物。愿《绿色华中大》陪你们度过崭新而充满意义的2023年。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气质出众!华科女神主持人屡登央视,“跨界”出演电视剧

勇于探索,她活跃于校园各大活动之中,成为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金话筒”。追求卓越,她从校园明星成长为行业精英,在央视等多个舞台上展现着求实厚学的“华科大人”风采。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电2007级校友陈超。陈超,华中科技大学高水平艺术团2007级艺术特长生、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电2007级校友。主任播音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青联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兼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界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为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担任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长江新闻号》等栏目主持人。连续9年主持湖北卫视春晚,并多次参与央视总台的节目录制。连续两年主持B站跨年晚会。从“兴趣”到“专业”,做校园中的金话筒2007年,陈超步入华中科技大学,开启了她的追梦之路。出于从小对艺术的热爱,她选择加入了当时的大学生艺术团。入校不久,陈超就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主持挑战——面向8000余名师生主持华科大迎新晚会。为了不辜负老师们的信任,陈超认真准备,凭借出色的发挥圆满完成了主持任务。这场活动成为了陈超大学主持生涯的起点,自那时起,热爱主持的她在专业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大一下学期,陈超获得了“校园金话筒”的冠军,此后,她主持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校园里的各大晚会活动中。陈超不仅是文艺积极分子,作为新闻学院的学子,在校期间,她曾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及荣誉几十项,辅修英语双学位并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一次偶然的机会,陈超被校艺术团推荐参与第三届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主持人的选拔。她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省教育厅和导演组的一致认可,邀请她担任了省大艺节展演和闭幕式颁奖晚会的主持人。自那以后,在省里很多与教育相关的主持中都能看见陈超的身影,还没毕业的她已然成为了省内“小有名气”的主持人。2009年,陈超在与众多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同场竞技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两名大学生主持人之一。2011年5月,陈超再次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与董卿等知名主持人一起主持了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永远跟党走》首届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晚会通过CCTV-1、CCTV-3、CCTC-4和新华网面向全球观众现场直播。同年6月,陈超作为全国唯一一名在校大学生参演《我们的旗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星光璀璨,陈超在“聚光灯”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行。湖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现场“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断提升自己。”在毕业之际,陈超遵循内心的声音,放弃了央视抛出的橄榄枝,前往香港中文大学继续深造。从“主持”到“演员”,在热爱中自我提升求学归来,陈超正式成为了一名主持人。从晚会到新闻节目,再到综艺节目,类型多样,她照样轻松驾驭,在《非正式会谈》《长江新闻号》《阳光艺体能》《长江文化潮》等多档电视节目中展示着“华科大人”的风采。接受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栏目采访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元气森林哔哩哔哩《2020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作为主持人,在舞台上展现风采的同时,陈超还跨界成为了一名演员。在CCTV-8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宜昌保卫战》中,陈超与多位知名演员同台出演,饰演了一名积极参与救助战争难童的医科大学生。谈及这次出演的经历,陈超表示以后有机会的话,也希望能挑战一些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角色,体验另外一种不同的人生。图源:第一制片人微信公众号从校园明星成长为行业精英,将兴趣爱好变为事业追求,一路走来,陈超拥有了更多的身份但依旧初心未改,生动诠释着华科大人的品质。未来,愿这位华科大人秉持校训精神,做求真务实的华科大人,继续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华科学霸,却要跟服务员“抢饭碗”!低调创业12年成行业第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AI这些热词,已经成为媒体和资本热捧的对象。而华科校友李通和他的团队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在这个行业里埋头创业了。相关报告数据显示,在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擎朗智能市占&增速双第一。其中市占率48.6%稳居第一,约为第二名的两倍,增长率达153.4%,业界领跑。在华科电工电子科创基地,他做出了他喜欢的机器人2002年,李通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读本科。在电工电子科创基地里,他召集成立了机器人项目组,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纷纷加入。“不为专业学分,不为市场盈利,电工基地夜里的灯,见证了我们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我相信,只有对机器人纯粹的喜爱,才能让我们团结一心。”李通回忆起在电工基地的日子,仍对学校学院支持心存感激,“学校和学院一向支持学生们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场地和资金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正是有了平台的支持,李通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很多项目,比如重型机械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智能家居机器人等,连续两年获得校「科技创新标兵」称号,荣获微软Embedded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了不起的「华科女」:创办上市公司市值百亿,她向母校捐款1000万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喜迎建校70周年华诞,从华中科技大学走出的莘莘学子纷纷反哺母校,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助力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91级校友陈莉莉个人向学校捐资1000万元,设立同济医学院学科及科研发展基金,助力医科发展,彰显了优秀校友企业家心系教育事业、赤诚报国的责任担当。陈莉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91级校友,武汉明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入选2018年度“改革开放40周年暨光谷30年创新30人”,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产业领军人物,2019年“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被全国妇联授予“2021年度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寒窗苦读,在学习中不断积蓄力量陈莉莉从小在湖北省兴山县长大,家乡的山山水水孕育了她坚韧、直爽的性格,在兴山的十年寒窗也为她之后的精彩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中学习时,陈莉莉就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并将未来的目标放在从医上。高考后,凭借优异的成绩,陈莉莉如愿进入了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求学,随后便开始了她的“开挂”人生。1996年本科毕业后,怀揣着医者的初心,陈莉莉成为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临床医生,并在后期取得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陈莉莉赴德国深造。在德国读书期间,她意识到国内体外诊断行业与欧美国家的差距,这也让她萌生了回国研发快速诊断产品的想法。带着“试试看”的创业点子,陈莉莉参加了如今已成为海归创新创业重要赛事平台之一的“春晖杯”,并凭借自主研发的“海特TM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项目而夺得大赛二等奖。这不仅点燃了陈莉莉回国创业的热情,也让她找到了医学技术的转化窗口。带着一份“让快速诊断成为可能”的决心,2008年,陈莉莉与海德堡大学博士后王颖在武汉留创园共同创立了明德生物,从事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创立公司,成为医生创业成功样本2012年初,怀揣着“让POCT遍及中国大地,使快速诊断成为可能”的梦想,带着“创新即时诊断
2022年10月16日
其他

【揭秘】70岁的“森林大学”这样“种”出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当年的幼苗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汇聚成林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一道独特的风景,颇为中外学者、友人称颂。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海外归国,他任教华科,28岁已是博导,成果登上Nature封面

在湖北有这样一位青年研究员,从小时候起,他就拥有“开挂一样的人生”,高中凭借物理竞赛成绩直接保送清华,博士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在剑桥大学……青年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收获这些令人钦羡的成绩时他才28岁。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厉侃。厉侃,1993年4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华为东湖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维柔性结构与可延展电子。他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封面)、Nature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华科男除了会做小铁锤,酿酱油也是YYDS!

国庆期间的社交平台上,冒出了一群“打酱油”的队伍。有多位短视频博主在网络上称,海天酱油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销售的产品配料表有差异,国内产品含有食品添加剂,而国外产品没有。就这样,调味品行业巨擘海天味业因为“双标”争议被顶上了风口浪尖。尽管截至当前,海天已经发布了两份声明,重申自己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国内国外产品内控一致,并未“双标”,但目前仍处于舆论的漩涡。今天我们邀请华科校友企业「谦益农业」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酱油的实用知识。(好酱油如好酒,时间到,美味出)古人制酱油,是顺着自然气温的变化,使得各种微生物和酶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来达到最佳的风味。没有添加剂,没有速成法,讲究的就是个慢字,等待时间慢慢地流逝,等待食材慢慢地酝酿。01添加剂先来给大家说说普通酱油(酱)常用以及可用的添加剂(内容来自GB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华科副研究员,打破校史!曾因换方向重读博士7年

十年磨一剑,打破校史,以独作身份投中数学顶刊,甚至在中国都算是独一份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郇真的论文引起热议,迅速登上知乎热榜。更有网友指出,郇真老师曾因换方向重读博士7年!从孤独蛰伏到取得重大科研成果,郇真的经历也激励无数科研人,厚积薄发,科研除了短平快,也有水到渠成,终得硕果!打破校史!投中数学顶刊10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发布消息,祝贺该中心郇真副研究员的文章“Representations
2022年10月12日
其他

华科杰出校友返校,占据中国手机市场第一

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10月7日上午,校长尤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梁茜在梧桐语明仁楼思远厅会见电信学院1989级校友、vivo创始人、总裁沈炜。尤政对沈炜到访母校表示欢迎,对其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注重为校友提供支持帮助,重视和校友企业的合作交流。学校一直致力于为校友做好服务,为校友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期待vivo与学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国家实验室创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在移动通信领域实现更多引领性突破。沈炜深情回忆了在校就读的时光,对学校建校70周年表示祝福,对母校的栽培表示感谢。他回顾了自己在中国电子消费品行业和移动通信行业的从业经历,介绍了vivo的发展历程、全球布局、研发实力以及公司的文化和发展理念。沈炜表示,作为校友希望能尽一份心力,通过合作助力电信学院和学校的发展。电信学院党委书记郑小建、院长邱才明,校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参与会见。据了解,沈炜是江西九江人,毕业后加入“小霸王”公司,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段永平。段永平时任小霸王公司总经理,曾为小霸王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1995年,小霸王如日中天时,段永平选择了辞职,并且带走了六个得力干将,创立步步高。这六个人就是后来名动商界的小霸王“六人组”,沈炜正是其中之一。此后几年,沈炜跟随段永平在商海中摸爬滚打,逐渐成长为段永平最信赖、最仰仗的弟子之一。1999年,段永平将公司的三大业务改制成了三家没有从属关系的独立公司。沈炜负责的步步高通讯科技聚焦在电话通讯领域业务,做到了无绳电话机的第一,然后在2004年进入手机市场,生产功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2009年沈炜注册了vivo品牌,2010年成立了维沃移动通信公司,2011年vivo正式进军智能手机领域。vivo2011年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此后三年里其出货量从前10进阶到前5,自2016年以来一直稳居国内Top3、全球市场Top6;到2021年,vivo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了4亿多的用户。2021年,vivo以近22%的市场份额首次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新“机王”。从2021全年的数据来看,vivo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22%。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华科校友故事,要拍成电影了!

10月7日,由多家光谷企业和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共同投资拍摄的电影《理工男》在光谷开机。《理工男》电影将讲述上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群风华正茂的理工男发奋图强、自主创新,最终成为中国科技中流砥柱的故事,情节根据华科大多位杰出校友的真实经历创作。电影集合了国内顶尖团队,总导演李仁港曾执导《鸿门宴》《锦衣卫》《攀登者》等多部大片。演员阵容中,既有王天辰、宋妍霏等新生代青年演员,也有王太利、丁勇岱等老戏骨。电影将在光谷、华中科技大学取景拍摄,将有马蹄莲、星河广场等诸多光谷元素出镜。预计明年暑期档全国上映。《理工男》主演团队。发布会上,总策划王喆,总制片人宋光成,监制李仁港、曾佩珊,联合导演陈志良,领衔主演王天辰、曹骏、孙伊涵、丁冠森、张亦驰、黄澄澄、金沫汐,特别主演宋妍霏,特邀主演王太利、丁勇岱等现场或视频亮相。总策划王喆现场致辞。他曾策划、投资过《花木兰》《鸿门宴》等诸多影视作品。“这部电影的主题是自主创新、科技报国,题材励志,同时拥有优秀的演员和制作班底,保证了电影的品质,相信一定会受到观众欢迎。”总制片人宋光成表示。资深演员丁勇岱视频致辞。他从业40年,曾出演过《琅琊榜》《人世间》《突围》等大批影视作品。《理工男》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电影局和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星光星成文化传媒、光谷新技术产业投资、华工科技投资、华中数控、天喻信息、高德电气及华中科技大学校友等共同投资拍摄,汉密顿生物等企业赞助。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来源:中国光谷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忆九思:他塑造了华科独特的精神气质!

华中科技大学在新中国朝阳中诞生,今年迎来了70周年校庆。从深根固柢直至枝叶扶疏,从定位理工科成长为综合性大学,有太多故事值得讲述,有太多经验值得总结。回望校史,朱九思老校长主政华中工学院时做出的丰功伟绩,对于这所学校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发表于2015年06月16日《中国青年报》,原标题:《忆九思:他塑造了华工独特的精神气质》,作者为李培根院士。朱九思(1916年2月20日—2015年6月13日)百岁高龄的朱九思先生驾鹤西去,哀痛之中看到许多纪念先生的文字。九思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界屈指可数的教育家之一,在华工人(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为华中工学院)心里,他更是“校父”。先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历史上的地位是极其特别的,不管是他之时代的经历者还是未经历者,甚至是受到过他不公正对待的人,都承认他的功绩和地位。九思先生之特别,当然在于他主政华中工学院时,做出的丰功伟绩以及对于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当年,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受到不公正待遇、还未取得充分信任的时候,他却能够把这样的一些人当作人才予以重用。1978年朱九思院长邀请钱伟长教授来校指导力学系建设工作(前排左一:朱九思院长,前排中:钱伟长教授,前排右一:李灏教授)九思先生之特别,在于他的独立精神。不唯上,只求实。他认定的某些事情,即使上级部门不同意,他也要迂回前进,达到目标。在华中工学院办文科,即是如此。我特别佩服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胆略。他不盲从上级的指示。当年,他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华中工学院的模仿和追赶对象,就违背了当时教育部主要领导的指示。最终,事实证明了先生的判断与胆识。九思先生任校长时期,奠定了学校后来几十年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造专业,实现理工结合”。1980年,正式提出“把华工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已经是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日之华中大,除了医科之外,理科、人文社科之发展基础,都是九思时期所奠定的。60年代初华工院领导作为一个教育家,九思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他非常强调科研的作用,这对于华中工学院后来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反对把学生当作小孩,老是抱着他们走。他指出,“抱着走”的实质就是“把学生禁锢在传统的知识圈内,不图革新创造;它让‘孩儿’安卧于母亲的怀抱之中,不愿自己走路”。在从校长位置上退下后,九思先生也一直思考着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1999年,他在《大学生命的真谛》一文中,将自己的教育观概括为“学术自由,追求真理”。这些思想,即便在未来依然具有指导作用。九思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杰出的领导风范。他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的视野与气魄,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正是九思先生,使华中工学院乃至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形成了宝贵、独特的精神气质。他提倡而且秉持的“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成为华工的精神风貌和光荣传统。也正是这种精神风貌,使得这所学校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并取得今天的地位。正如人们所言,华工“多年以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内无历史积蕴,外无(‘无’应该为‘少’,毕竟还是有几个——笔者注)‘贵人’相助,取得的成绩都是‘一刀一枪’搏来的。”我多次在多个场合提到,希望让“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永久地成为华中大的精神风貌。那就是,在艰难的条件下,也要敢于与那些比自己条件优越得多的学校竞争并追求卓越,这当然需要善于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把困难转化为机遇,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九思先生眼光独到。当年,他组织多个系的力量,开展激光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好的成效,使华中工学院在激光领域研究方面很快确立了在国内的优势,为学校后来建立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激光国家工程中心奠定了基础。今天华中科技大学的“有组织创新”,其实就得益于九思先生的真传。我还钦佩他的反思和反省精神。就像其他的大家一样,他也有过失误。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发动批判电影《天云山传奇》和否定关于潘晓人生观的讨论,还曾在华工开展了批评黄克剑的所谓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些“错误”,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大多数领导都难以摆脱的意识形态束缚,或只是贯彻上级指示,本无可厚非,但九思先生对这些都能深刻反省,足见其大家风范。从华中工学院到华中理工大学再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九思先生作为中国教育家的地位。九思先生晚年对中国教育不乏真知灼见,他也直陈中国教育的某些弊端。他晚年在教育方面的思考,不会因为某些批评的“不合时宜”而失去光辉。九思先生九秩之时,我曾有诗一首,不妨录于此:华诞九十,佳宾集,朱公伟绩历历。树木育人,百年计,满园翠绿若滴。非常时期,东山再起,巨擘千钧力。望远世界,还看英雄眼际。崇尚研究科技,拓办文理,休管他非议。转化竞争,觅时机,凝聚大家气势。功成身退,学而时习,求是何老矣。华中九思,世界学林当立!斯人已去,但其精神永存!九思先生已经成为华中大历史的一座丰碑,愿先生的精神永远成为华中大的财富。(注:文中引文出自王炯华先生的《朱九思评传》)(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两名院士校友,履新华科!

10月5日,航空航天学院举办于登云院士、周又和院士聘任仪式。校长尤政、副校长许晓东、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参加仪式。仪式由许晓东主持。尤政为周又和颁发聘书尤政为于登云、周又和颁发聘书,聘任于登云为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李振环改任航空航天学院执行院长,聘任周又和为航空航天学院首席科学家。尤政在讲话中对两位院士以校友身份回到母校,以实际行动支持母校学科建设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航空航天学院在两位院士的引领下,紧密结合当前和未来国家国防和航天发展需求,确立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和特色,强化航天人才培养,构建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加强与航天院所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一流航空航天学院,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作出华科大贡献。据悉,我校航空航天学院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华中工学院于1960年成立了数学力学系(也称工程力学系),1979年重建力学系,2009年,学校成立了“航空航天研究中心”,2011年设立航空航天系,2020年8月,学校将航空航天学院和力学系重组,组建新的航空航天学院。自建校以来,学院共培养出于登云、周又和、郑晓静、鲁红兵、王春晖等五位中外院士,他们均是相关学科领域的杰出领军人才,为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于登云在线上参加聘任仪式并讲话于登云、周又和表示,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在华科大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与学院领导班子一道不负时代,不负重托,笃行不怠,发挥学校综合优势,率先打造为“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以及具有特色的“世界一流”航空航天学院,为华科大的明天团结奋进,为祖国的明天共谱华章。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严有为表示,两位院士的加盟将为华科大航空航天及相关学科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引领相关学科迈上新的台阶。学院将争取在学科平台、人才培养、科研产出、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实、做好、做出特色。据悉,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将在学科布局、平台搭建、团队组建和配套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两位院士团队的工作。航空航天学院也将在两位院士的带领下,在学科平台、人才培养、科研产出、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实、做好、做出特色。于登云院士简历于登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1981级校友。主持或参加了嫦娥四号、高分四号、资源一号等多个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解决了人类首次月背着陆探测复杂约束下的轨道设计与控制、国际首颗高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质量成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探月、高分等重大工程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荣誉奖项。周又和院士简历周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家,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1977级校友。开创了中国超导固体力学研究,创建了超导材料及结构的力—电—磁—热相互作用理论,研制出国际首台全使役场超导材料力学实验的科学装置,实现了力学支撑中国超导磁体研制设计“从0到1”的突破等。发表期刊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荣誉奖项。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重磅发声!华科校友、华为郭平:中美竞争的新焦点将是…

2022年10月6日下午13时30分,第十四届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家论坛隆重召开,来自多行业、多领域的20余位优秀校友、业界大咖齐聚云端,共话“百年变局下的科技自立自强”。华科1982级校友、华为监事会主席郭平指出,今天人们正经历百年之大变局,浅滩捡鱼的时代已过去,企业家精神是应对经济衰退的根本力量。当下最重要的是拒绝悲观主义,以最谦卑的姿态抓产品,抓质量,抓服务,抓管理,顶得住危机,尊重常识,保持活力和冒险精神,有冷静的头脑和炙热的心,对必须要干的事全力以赴。展望数字化转型,他认为,未来大多数企业都会是数字化企业,也许每个行业都有重做一遍的机会,这将会是各行各业升级换代、改变格局的机会。本届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家协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上海校友会、武汉校友会、广州校友会、深圳校友会、浙江校友会协办,君集股份、希元宇宙支持。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全世界都在祝华科70岁生日快乐!

全球合作伙伴祝福视频合集点击播放视频今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喜迎建校70周年华诞,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近90所合作伙伴院校遥送祝福。来自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巴西米纳斯联邦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澳门大学等院校领导以视频或贺信的形式,向华中科技大学表达诚挚的祝贺与美好的祝愿,并期待与华中大继续携手,共同书写下一个70年的非凡成就。祝
2022年10月2日
其他

刚刚,华科校庆「节目单」出炉!

校庆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将围绕“与共和国同行,与新时代共进”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2022年10月2日
其他

华科十大!

华科的神韵,不仅在于这恬静舒心的森林景观,也在于那些历经风霜、充满历史底蕴的校园风物。它们大多见证了华科发展历史,又或是展现着华科独有的气质与特点,成为华科的标志,成为每一个华科人心里不灭的灯塔。喻园十大胜景,一起来回忆~
2022年10月1日
其他

华科院士,履新副省长

据湖北日报消息:9月29日下午,湖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任命邵新宇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上述消息显示,原任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的邵新宇院士已经出任湖北省副省长。稍早前,邵新宇已经以湖北省政府党组成员身份亮相。邵新宇曾长期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任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也是从华科“王牌”学院走出来的华科掌门人。公开资料显示,邵新宇,男,汉族,1968年11月生,江苏靖江人,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他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多年,于2008年7月出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后历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正厅级),并在2017年12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2021年9月,邵新宇获任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值得一提的是,邵新宇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据工程院官网介绍,邵新宇长期从事汽车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主持研发了多种工艺技术创新的车身大功率激光加工装备与生产线,以及整车与发动机制造执行优化数字化平台,在一汽、东风、上汽等成功应用,并推广至航空、船舶等领域,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他于2019年当选工程院院士。来源:澎湃新闻点击阅读:《70周年校庆倒计时,「华科礼物」来啦!》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这家企业,向华科捐赠2000万元

9月29日,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联达公司”)向学校捐赠2000万元,支持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广联达公司董事、总裁袁正刚,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参加捐赠仪式。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晓东主持仪式。袁正刚表示,作为数字建造领域领先的大学,华中大有力带动了中国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希望双方以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共建为契机,合作推动数字建造领域的前瞻研究与深度探索,用数字科技赋能工程建造领域,促进工程建造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丁烈云对广联达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表示感谢。他指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广联达公司投身智能建造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促进了企业发展;希望双方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把握新契机、利用新平台,为国家发展、行业转型作出更大贡献。尤政指出,作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领军企业,广联达公司聚焦数字建造关键技术,持续推动基础研究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及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广联达公司的捐赠充分体现了公司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对行业新科技发展的支持,以及对我校的厚爱。他希望双方以此次捐赠为契机,加强交流对接,提升合作水平,推动校企融合发展行稳致远。在双方见证下,许晓东与袁正刚签署捐赠协议。尤政向袁正刚赠予捐赠铭牌,并接收广联达公司赠予的70周年校庆纪念品。广联达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科发院、校友办、教育基金管理处、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活动。据悉,作为“数字建筑”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广联达公司立足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定位,依托20多年的行业经验,在建筑工程领域的数字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自2018年起持续发布《数字建筑白皮书》,在图形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关键技术持续投入。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点击阅读:《70周年校庆倒计时,「华科礼物」来啦!》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70周年校庆倒计时7天,「华科礼物」来啦!

(图:曹葳)HUST献给华科与每个你的“华科礼物”距离华科70周年校庆只剩7天-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华科获4000万元校庆捐赠

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70周年生日快乐,亲爱的华科!

10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70周年校庆管理学院1985级校友袁菁继创作了《华中大青春圆舞曲》、《前进华中科技大学》、《学在华中大》等超燃歌曲后又创作推出自己的第四首校庆主题歌曲《70年谱新篇》大气磅礴的歌词婉转动听的旋律一起来欣赏!《70年谱新篇》MV袁菁管理学院1985级校友在为母校创作了歌曲《前进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大青春圆舞曲》和《学在华中大》之后,为庆祝桃李满天下的母校70周年华诞,我又发自内心创作了这首《70年谱新篇》。我在母校读书时,学习领悟了母校“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办学理念,亲身体验了母校“低调务实、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又见证了母校“敢当大任、勇攀高峰”的奋进精神,我特地把这些耳濡目染的内容,融入到歌词中,真诚讴歌母校70年的快速高效发展,表达我们华中大人对母校的无限热爱之情。值此母校70周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用这首自己的歌,共同祝愿母校70周年生日快乐!袁菁校友更多校庆系列作品:《华中大青春圆舞曲》《前进华中科技大学》《学在华中大》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他,华科大“最神秘”、“最低调”的校友!

金秋十月,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的华中科技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的高光时刻。而70万校友中,有一位改变了国人生活方式却为人低调的杰出校友,他就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如今,微信已成为中国人生活“必需品”,而这位本科和研究生都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的校友,与母校有着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请来华中科技大学著名创新创业团队——Dian团队创始人、电信学院教授刘玉(网名dian)讲讲张小龙与母校和Dian团队的点滴往事。1母校出版Foxmail“口袋书”1997年,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接触互联网的年代,从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硕士毕业不过三年的张小龙,以一己之力开发出一款名为“FoxMail”的电子邮箱软件,给那些想收发电子邮件却不太习惯英文界面和不太会操作的用户带来了莫大福音:很“傻瓜”,很好用,很“中国”,很稳定。问世不久就获评“国产自由软件”第一名,而且连年霸榜稳居榜首。图1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这三对华科校友夫妻,堪称「神仙爱情」

你心目中的完美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在华中科技大学甜度爆表的爱情故事并不少见,他们或相互扶持,深耕科研;或彼此追随,成为院士伉俪;或携手并肩,创立上市公司……他们的爱情是从校园走进婚姻,他们见证了搀扶着走过岁月的山岗,书写了太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几对来自华科大的校友夫妻——(按入学、来校先后顺序排序)夫妻情深:张勇传、瞿继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勇传为现代水电能源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和夫人瞿继恂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校友。1957年,张勇传从华中工学院水电专业毕业。他刚拿到毕业证,就和瞿继恂领取了结婚证,在同学中被传为佳话。在张勇传院士看来,那时候的爱情是催人上进的。他说:“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觉得在学习上有使不完的劲儿。”院士伉俪:周又和、郑晓静周又和,1957年生于湖北汉川。郑晓静,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78年,周又和、郑晓静同时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力学系学习。两人不仅是同班同学,连毕业论文都是同一个导师,更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缘。2009年,郑晓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甘肃省首位女院士。去年11月18日,2021年两院增选院士名单公布,周又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从此国内又增了一对院士伉俪。“居里夫妇”:张海鸥、王桂兰张海鸥夫妇的家离实验室很近,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觉得耽误时间,索性搬来一张行军床,困了就在实验室里躺一躺;平时学生们都是“四班倒”,而两位教授却始终“在一线”。正是如此,夫妇俩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华科大“居里夫妇”。对理想的追求,对科学的虔诚,是张海鸥夫妇二人坚定不移的信仰,他们的坚韧也感染了无数的学生。孜孜不倦、专心科研,他们攻克了“卡脖子”难题,产品已应用于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等多个大国重器的装备制造领域。在华中科技大学携手,漫长岁月中,他们勇敢坚定,以梦为马
2022年9月25日
其他

致敬!华科首位院士、老校长,做了一个决定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首位院士、老校长,杨叔子开创了喻园的许多第一。他是一名机械工程专家,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国际难题,开辟了我国智能制造研究新领域,为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同时,他也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在担任校长期间,高举人文教育大旗,积极倡导在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在理工类院校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人文风暴”。9月13日上午由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主办的“杨叔子院士喻园七十年”图片展暨“杨叔子教育基金”启动仪式在主校区图书馆广场举行杨叔子院士夫人徐辉碧教授、校长尤政院士、副校长梁茜、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院士等参加活动。活动由机械学院院长尹周平教授主持。机械学院史铁林教授介绍了“杨叔子教育基金”的成立过程。2022年初,杨叔子将其个人所获首届国家级教材先进个人奖金22万元,捐赠给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杨叔子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华中科技大学在校本科生的人才培养。他的一批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捐赠,目前已获捐赠款150余万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刘金仿表示,喻园的七十年发展留下了杨叔子许多珍贵的瞬间。自上世纪90年代起20多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倾注了杨叔子大量心血,体现了他对教育的赤子之情以及对广大学子的深切关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杨叔子的关心倡导下成立,定不负众望、勇挑重担,让文化素质教育的旗帜在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全国迎风飘扬。机械学院校友代表李诚回忆学生时代与杨叔子的师生情谊,为学校在杨叔子等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取得的诸多成就感到鼓舞。徐辉碧回忆杨叔子与喻园的七十年,她表示杨叔子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组织对他长期耐心的培养,也离不开学校奋勇拼搏的优良校风和教学科研团队的支持。丁汉表示,机械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杨叔子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杨叔子对学科交叉发展趋势的把握,对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对一代代年轻人无微不至的关怀造就了机械学院以及华中大机械工程学科的辉煌。尤政结合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回忆了杨叔子在立德树人、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取得的成就。他表示青年教师要努力学习并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国家及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机械学院党委书记高亮教授宣布“杨叔子教育基金”正式启动。随后,校领导和来宾合影并参观“喻园耕耘七十载,科学人文总相宜——杨叔子院士喻园七十年”图片展。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机械学院班子成员以及机械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活动。一起通过展览中的部分老照片领略杨叔子院士的风采——图为1960年在北京与夫人徐辉碧教授结婚照,徐辉碧教授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图为1975年与学生在一起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家工作讨论图为20世纪90年代初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杨叔子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位院士担任校长期间经常深入学生中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图为1995年与我校学生在一起杨叔子在高校中倡导并率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使华中科技大学成为中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旗帜。图为1995年,杨叔子与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后交流图为1997年,杨叔子(左三)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大会上图为2010年9月18日,杨叔子为新生作入学教育报告图为杨叔子给本科生上课图为杨叔子为世界文化名人园揭幕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2022年9月24日
其他

张小龙点赞这位64岁女教授!5年前感谢母校华科视频曝光

她,64岁带领753名大学生创新创业20年《点亮人生》·内容介绍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刘玉老师组建了一个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本科人才孵化站--Dian团队,截至2022年,Dian团队已走过20载春秋。在Dian团队20周年团庆之际,刘玉老师从700余名队员中选出百位代表人物,逐一口述这些学子在Dian团队时如何通过“干中学”逐步成长、毕业后在天南海北如何发光发热的故事。全书分育Dian贵人、学术新秀、企业精英、创业英才、跨界创新、跨国发展、破茧成蝶、比翼双飞8个版块,根据Dian团队年鉴、简报等历史记录,以及刘玉老师的回忆,讲述了Dian团队导师和顾问的育人故事,以及不同类型队员在不同阶段的成长故事。本书旨在通过记录百名队员的成长历程,从不同侧面描述一个真实的Dian团队,引导大学生在个人感兴趣的学业方向和行业领域努力深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动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品质,推动大学生实现个人专业知识储备向职业能力提升的转化。01她是谁刘玉,女,生于1957年5月,山西平陆人。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Dian团队创始人,研究方向为数据通信、互联网技术等。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副院长,现任湖北省创业红娘众创空间负责人、武汉市创业红娘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点石创校校长。带领大学生创新20年,扶持弟子创业10年,从事创业服务7年,创办点石创校5年。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02年,刘玉创建了本科人才孵化站--Dian团队,团队式人才培养模式闻名全国,是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源头”之一,曾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Dian团队出站队员创办了60余家创业公司,诞生了2家独角兽,其中,有25家企业估值过亿,有5名队员荣登福布斯创业新锐榜。2015年,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燃!他用时3年航拍华科,320秒绘出1037号森林!

东湖岸旁谨以此片纪念我们在母校最美的时光献礼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华诞作者:赵嵩郢(机械学院2021届硕士毕业生)
2022年8月9日
其他

华科70年校庆70天倒计时!她创作3首超燃MV献礼母校!

七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七十载薪火相传,砥砺前行。今天是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倒计时70天管理学院1985级校友袁菁为了感恩母校的培养继创作了《华中大青春圆舞曲》、《前进华中科技大学》等超燃歌曲后又创作推出自己的第三首校庆主题歌曲《学在华中大》愿“学在华中大”这张响亮的名片,乘上歌声的翅膀,伴随全体华中大人展翅高飞!一起来欣赏!​​​东九楼和西十二的早八醉晚亭荷花开满的盛夏梧桐树影斑驳如画还有莘莘学子共同谱写的“学在华中大”……这是属于全体HUSTer的记忆让我们以歌为媒唱出对母校的无限热爱《学在华中大》曲:袁菁
2022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