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格大道

其他

揭秘DARPA——全球最强大的创新助推器

二十年后的1980年,罗纳德.里根成功当选总统,口号就是“解决华盛顿官僚主义的巨大浪费”;连任总统后他仍然猛烈抨击官僚机构,提出一句著名的口号:“英语中最恐怖的九个词”:I’m
1月22日 下午 5:15
其他

【深度】全球化正剧烈转型,但抗拒不了中国的诱惑

名大学生合作开发的五个微型机器人将搭载火箭登上月球。看起来,拜登政府的国际贸易政策正在奏效:他倡导的是“友岸合作”(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e
1月9日 下午 5:25
其他

中国游戏产业三十年:政策得与失

赛格特约作者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为什么工业明珠总摘不完?

赛格特约作者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我们为什么纪念资本家芒格

沸雪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Charlie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勒索工行美国分行的LockBit是个什么组织?

Black)。并且,还嚣张地向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提供“漏洞赏金”计划,谁能找到这款勒索软件的Bug和漏洞,就可以领取他们的奖金。Lockbit
2023年11月20日
其他

访谈 | 周城雄:企业科研规模越大,中美科技差距越小

从2019年初美国把近百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实行高科技出口管制至今,中美科技战持续了近五年并处于不断升级状态。五年来,有关中国如何壮大科技力量的讨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社会各个角落进行,形成的相关讨论留言、文章、报告、专著可谓汗牛充栋。这也导致光刻机这样的半导体领域核心设备居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引来大量的介绍与评论。五年来,针对中国问题的诊脉发生了明显转向。起初,无论官方、学界还是民间都普遍认为症结出在“基础研究不行”,但在科技战持续两到三年之后,官方文件开始强调“应用创新”的重要价值,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企业创新才是应对卡脖子的关键所在。为此,赛格大道特约记者余绍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周城雄,请他来对这一转向背后的原因进行解读。赛格大道:很多人认为,美国科技强大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基础研究很发达。对这种观点,您是怎么看的?周城雄:这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区。这些年我们很多专家,包括深度影响政策制订的人都受到这个认知的影响,认为美国先是基础研究强大了,然后再技术上领先,然后在产业上强大。这个线性逻辑推导出一个结果,中国搞科研也应该先搞基础研究,再做应用研究,再做试验发展,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从实际层面来看,这种认知已经直接塑造了现有的科研和产业政策。但是,这个认知跟历史是相违背的。表面看起来,这个逻辑上很通顺,像我们常说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很容易被接受,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套路。历史上,美国正好走了另外一条路:先是把经济体量做到世界第一;再是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然后才是技术上世界领先;最后才是到科学理论、科学发现方面做到世界领先,也就是所谓的基础研究世界领先。美国大概在1871年左右已经是GDP世界第一了,在19世纪末已经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在一战前后,美国已经在技术上是世界领先了,涌现出了众多世界级发明家和重大技术发明。但是,到1930年,全球共颁发了90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医学奖,其中只有4个颁发给了美国科学家。由于1930年代德国纳粹的大规模迫害,不少欧洲顶尖科学家到了美国,因此三十年代美国获得了10个诺贝尔科学奖项,直到二战之后美国才在所谓的基础研究里领先。当然我一般不用“基础研究”这个词,我认为“基础研究”这个词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的概念,它没有一个严谨的清晰的科学范畴,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理论研究或纯科学研究。赛格大道:您刚刚提到美国科技力量的实际壮大顺序和我们想象的壮大顺序是相反的,但怎么解释范内瓦·布什主持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在中美都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重视,在美国社会里,为什么形成了对基础研究格外重视的氛围?20世纪40年代初期,范内瓦·布什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首席科学顾问,组织和领导了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周城雄:美国对基础研究的强调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原因:第一个是利益方面的原因。美国在二战之后搞纯科学的人比较多了,很多欧洲的科学家到美国去了。第二个,物理学家在二战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雷达,很多军事技术都是物理学家在发挥作用。实际上,二战之前的美国是没有科技政策的,甚至没有科技政策这个概念,只存在一些部门对科技研发进行资助,比如农业部。这和西方政府的思维是一致的,因为从牛顿时代开始,政府就认为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去搞科研,因为议员们普遍认为这是你的个人兴趣爱好,为什么要去支持你呢?个人兴趣爱好就像唱歌、跳舞、弹琴、画画,不可能用公共财政去支持。所以,在二战之前,美国政府只做了一些公益性的资助,比如地质调查、地理测绘、标准制订等等,但目标也不在于搞科研。但是二战改变了上述格局。二战中物理学家参与得很深,战争快结束时,罗斯福总统让范内瓦·布什(Vannevar
2023年10月3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越处在低谷期,越是要熬下去

赛格特约作者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明治维新后,日本选择国退民进

赛格特约作者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印度崛起,只有改革开放一条路

Krishna。他1962年出生于印度安得拉邦,1985年本科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与谷歌CEO皮查伊、哈曼国际CEO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民企发展失速,到底怎么了?

赛格特约作者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要回应企业家的关切

赛格特约作者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1969年,苏联造出第一卷卫生纸

BOY,之后又买了更多的卡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荷兰游戏设计师Henk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打造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汲取欧美教训

Chamant与德国经济部部长Karl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C919诠释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

尽管有所推迟,尽管面临非议,但国产大飞机C919,还是由东航在5月28日成功完成了首次商业飞行。这意味着中国人乘坐自己生产的大飞机的梦想成为现实,但除却这一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情绪表达,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举国体制的导向发生了重大转向:从满足国家安全需求为主过渡到同时满足国家安全和发展需求。C919的诞生,根本原因还在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民航客运量只有1382万人次,1995年突破5000万人次,2004年突破1亿人次。从2012年开始,民航客运量的增速开始超过同期GDP的增速。也就是说,从很早之前开始,乘坐飞机出行的人数就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2023年4月,广州白云机场接送旅客513.8万人次,居全国机场首位。单日客流连续4天超20万人次。要坐飞机就得先有飞机。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9084架新机,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6295架。在2022年珠海航展期间,空中客车公司发布预计,认为2022—2041年,中国需要单通道客机6750架;波音公司则认为同期中国需要单通道客机6370架。三家飞机制造商的预计大同小异。总体说来,中国民用航空市场需求巨大。这么大的市场,如果没有国产客机,将被波音和空客两家瓜分,可谓拱手让出产业发展机会。国产大飞机,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立项、研发,从一开始就着眼真实广阔的商用前景。航空工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被誉为“工业体系的皇冠”。一架大飞机需要几百万个零部件,涵盖理论设计、机身材料、动力系统、电子设备、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制造总装、运营维修、高端服务等众多领域。从现有信息看,C919共有供应商239家,其中国外供应商104家。能在全球范围内带动数百家企业进行通力合作,及时解决一系列技术对接问题,以市场为导向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的办法。自主研发制造大飞机,不仅能带动制造业的发展,更能向上发力,促进应用性基础科学深化发展。大飞机关联着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光学、声学、计算数学、热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等基础性学科。要推动大飞机从设计图飞上蓝天,必然要求相关学科提升科研水平,获得突破性成果。这是典型的市场需求“倒逼”基础科研,1978年以来,大量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的都是这条路。C919的零配件来自世界各国前文提到,C919是自主研发制造的国产大飞机,但这并不等于所有零部件都是国产。民航飞机是集科技之大成者,在现代工业体系下,一架民航飞机就像一枚高端芯片,几乎不可能由单独的一家企业完成全部研发、生产过程。例如波音787客机,它的机体采用了日本东丽公司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等部件由日本三菱重工等企业制造。整体来看,波音787有35%的部分使用的是日本企业制造的零部件。正因为如此,很多日本人认为,波音787算是“准日本制造”客机。C919的研发制造,同样拥抱全球市场。公众较为熟悉的是,C919的发动机采用了美国通用和法国赛峰集团的合资公司生产的CFM发动机。事实上,C919的航电系统、起落架部件等,都广泛采用了外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国产大客机刚起步,采用众多外国产品和技术,也是全球产业分工的应有之义。这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矛盾。自主研发不是闭门造车,依然需要全球合作、博采众长。C919不避外国产品和技术,不盲目追求国产化率,体现了可贵的实事求是原则。C919已经正式投入商业飞行,将来也必然根据实际飞行的情况,接收市场反馈,持续完善设计,提升性能,然后按照机体及集成系统、机载设备、发动机这么一个先后顺序,完成国产化替代。归根到底,民航客机的最大价值在于应用,这就意味着它必须接受市场的考验和选择。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家企业会独自完成从设计到生产民航客机的全过程。因为这种做法的成本之高难以想象,也不可能获得市场的认可。C919从研发制造,再到顺利投入商业飞行,彰显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获得了突破。一般情况下,学界定义的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某一特定领域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是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必要环节。通俗地说,基础研究偏向于弄清楚“为什么”,应用研究则侧重于搞懂“怎么办”。但从当今世界产业变革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的链条更加灵巧。就拿C919来说,与飞行相关的理论知识早已确定,C919的研发过程更偏重应用研究,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又会促进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向未知领域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C919是应用型基础研究的大平台。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并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意味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市场中应用推广,满足市场的需求。C919的研发制造过程,就是这一理念获得的突破性成果。巨大的航空出行需求,催生了国产大飞机的立项、研发、生产。现在C919投入商业飞行,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来运作,甚至还要加入全球航空市场的竞争,然后根据市场的反馈意见,在现有技术上优化迭代。据报道,“在这种规模不断增长的全球市场上,(有)3家供应商不应成为世界上令人生畏的事情,”美国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卡尔霍恩称,“我认为,让我们过度焦虑是一种愚蠢的想法。”C919一飞冲天,也给未来以启示:应用性的基础研究,要走出实验室,要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消费者需要什么,然后及时修正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目前,C919已经获得了大约1200架订单。国产大飞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串联起了万亿级产业链,还在于为中国的应用性基础研究闯出了一条新路。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当下,C919是一个突破性标志,未来值得更多期待。(本文作者系航空产业观察者)往期回顾
2023年6月2日
其他

如何看日美产业竞争力的逆转和再逆转?

导读近日,赛格大道专访了知名产业研究者、《回望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作者李海燕,本文是“海聊燕谈系列”的第2篇。本文主要讨论面对日本科技企业的挑战,美国从90年代以来的反击策略,以下为整理后的访谈内容:首先我想纠正一个不少人都持有的观点:日本90年代以后就不行了。事实上,从相对的科技水平还有工业产品竞争的角度看(请注意我的说法是国际产业实力的相对高低),从90年代到2007年iPhone出世之前这15年左右,是日本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最辉煌的十多年。2007年之前,除掉个别的工业产品,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整体科技实力和日本也是有很大差距的。包括我们现在一谈卡脖子就必然会提到的光刻机,从90年代一直到2000年之前,ASML(阿斯麦尔)和尼康相比也是有差距的。日前,日本政府出台针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对出口管制措施的滥用,是对自由贸易和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背离。不可否认,90年代尤其是2000年以后,日本在一些工业领域的确是相对退却了。比如说半导体产品中的DRAM,还有液晶产品、主要的家电都相对退却了,或者说在全世界市场的相对影响力下降了。退却之后,日本企业只能在产业链的上游,也就是材料还有高端设备上发力。我们不能说日本科技产业竞争力更强了,但是目前来看,日本在一些细分领域确实具有很强的科技竞争力。总体来讲,90年代以后,从产品的角度看,日本还是有一些在全世界有影响力或者在日本首发的电子产品。比如锂电池的产业化,数码相机的产业化,LED的产业化,DVD的产业化都是日本在90年代实现的。光伏电池方面,日本在1999年成为全世界第一,一直保持到2006年左右。日本的游戏机在90年代以后的30年里,也在全世界保持了很高的影响力。90年代IT革命风起云涌时候,笔记本电脑领域日本企业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办公室用品领域,日本的复合机(也就是打印和复印及扫描用途的一体机)直到今天也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产品。背后的原因很好理解。因为它的一些终端产品,比如家电、低端汽车,已经没有成本的优势。像日本纺织业早在80年代就没有优势了,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走高端路线。某种程度上,这是全球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日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在目前的舆论场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情感上对日的否定,另外是一种过分地肯定。我个人从产业和企业竞争的角度看,认为过去几十年,日本还是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的。日本从20年前人口就开始下降,在全球激烈竞争之下,日本能维持这个基本盘,我认为客观来说还是很厉害的。放眼全球,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维持住这种局面,这一点应该值得我们肯定和重视,也值得我们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客观上,日本在制造业方面是继续往前走的。其实对于发达国家来讲,一些产业的退却或者海外的转移是正常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观察到。问题是本国的产业是不是有新的领域出现,本国的产业是不是能走上高端化和品牌化的路线。面对日本的挑战,美国换了赛道,因为美国原始创新的能力太强。反过来,日本的科技产业虽然发达,但几乎所有电子产品的科学技术原理和初期产品基本上都在欧美诞生,主要是在美国诞生,日本一直只是一个追随者。只有电饭锅是日本发明的(因为美国的饮食文化里没有米饭,自然也不会发明这些东西)。美国人发明了各种家电,质量却是日本企业出品的更好,或者说性价比更高。不仅是家电,其它行业日本也迅速超过了作为老师的美国。比如我们现在谈论最多的芯片企业,德州仪器公司是最早进入日本设厂的美国芯片企业,跟索尼合资。1979年,德州仪器的CEO在日本访问时就说过:我们很不理解一个事情,因为我们都是同样的TI的工厂,同样的设备、同样的要求,但日本工厂的良率就是要好于美国的兄弟工厂。1968年4月,日本索尼社长井深大与德州仪器董事长哈格蒂签署协议,双方各占股50%,设立合资公司。再举一个例子,50年代、60年代日本钢铁业的水平是不如美国的,川崎制铁当时去美国去学习先进技术,只去三天,日本人就认定日本一定会比美国干得更好。为什么可以肯定?因为他们看到美国底层劳动者是没有尊严的,只是被动做着被指示的工作。而日本基本上是相对平均的,工人们很有主动尽责的精神,会认真工作或者琢磨怎么弄得更好。在这个背景下,日本的东西越做越精,越做越细,像变压器当中的高纯度硅钢,这个东西事实上是日本钢铁公司60年代从美国引入的。但不到三五年,它的质量就好于美国的钢铁公司了。后来美国公司反过来请教日本公司。这也是日本在日元不断升值的情形下,制造业没有被打垮的原因所在,因为日本东西的性价比做到了极致,竞争力、耐用性太强了。日本的工程师和一线蓝领工人的平均水平或者对公司的热爱程度,比美国的平均水平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当然,原因是很多的。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答案。我觉得有两个因素比较重要,一个是日本重要资源能源的匮乏。无论什么国家的现代工业制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越来越精密和节能。日本由于没有石油和铁矿石等自然资源,最开始就必须走节能的道路。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模式受到全世界瞩目。另外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战后的终身雇佣体系。终身雇佣制为什么对制造业非常重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你一辈子就干这一件事或者是干一个行业,你的技术积累肯定是很多的。第二个,终身雇佣制意味着大家的协作、沟通更顺畅。为什么?你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你跟周围其他部门、同事是不是都能够熟悉。而且最重要的是,技术传承相对顺畅,虽然效率很低,但肯定很顺畅。中国有句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日本企业你是不用担心的,因为你即使教会了徒弟,徒弟事实上跟你水平差不多,公司也不会排挤你走,工资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不会因为徒弟跟你技术水平差不多,他的工资就随便上去,他也上不去,因为他要随着年限增长而增长的,你不用担心。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被称作日本式经营的“三件神器”当然,我也知道目前很多人都认为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是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之一。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一个制度,不可能在所有时代和所有领域都发挥作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互联网行业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就不太适合。客观讲,美国硅谷的发展有一些其它国家不具备的条件,比如全世界高端人才的不断流入,发达的资本市场等因素。也不是雇佣制度一个因素决定的。再举一个佐证的例子,目前我们所有人对芯片行业都很关注。在半导体产业的上游,有三个领域,一个是设计软件EDA,一个是半导体制造设备,一个半导体原材料。设计软件美国遥遥领先。半导体制造设备美国日本欧洲三分天下。半导体原材料领域,整体上看日本市场份额全球第一,遥遥领先。但是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日本的半导体原材料企业和这些设备生产企业,目前基本上还是终身雇佣制度。如果说“终身雇佣制度”在今天严重影响日本创新的话,那么就不能解释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今天EUV光刻胶也只有日本的东京应化和JSR两家公司向全世界提供。EUV光刻机如果没有EUV光刻胶也不能开展生产。或许可以导入另外一个概念,也就是破坏性创新和改良性创新。美国更擅长破坏性创新。而在改良性创新方面,过去几十年日本依然展示了充分的实力。我这里还想提供一个视角,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三种人,也就是科学家,工程师,工厂的技术工人。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三种人才的日美的相对情况。科学家的话,美国的数量和质量好于日本。工程师的话,日美的水平差不多。但是工厂或者一线技术工人,日本的质量可能好于美国。这个人才构成的差异,我个人认为是造成战后日本和美国产业发展重要因素。在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挥重要作用的制造行业,大部分领域日本都赶上了欧美国家。熟悉日本企业管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一个词:“现场主义”。某种程度上,这个词反映了对日本对制造和生产一线的整体的重视和倾斜,或者说日本企业管理的某个特色。日美医药行业情况的对比,也可以佐证上面这个观点。在医药行业,研发人员的质量是决定性的,工厂的工程师和操作工人的作用是次要的。80年代以后,日本的医药企业也开始登上国际的舞台,但是并没有像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那样对欧美企业形成明显的威胁。80年代以后的30多年里,日美制药企业的综合实力的差距并没有变大,也没有变小。我个人认为,这个是因为原创性的基础能力方面,日美之间并没有发生变化。日本的路线后来为什么走不通了呢?准确说日本原来的做法为什么不能发挥更大威力了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日本经济平成时代长期低迷的原因之一,原因就在于互联网出现了。从90年代互联网兴起,到2007年iPhone时刻,再到特斯拉、AlphaGo和今天Chat-GPT的出现,软件变得越来越重要,以美国为主导,全世界的技术竞争格局和产业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认为这是一个“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比如在1980年之前,汽车是一个纯粹机械制品,但是80年代以后到2020年之间,这是个机械+电子制品,但2020年之后,汽车正在变成一个软硬结合的软件制品,软件在汽车安全、汽车舒适性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日本企业而言,我靠质量优势、物美价廉的优势、靠国际供应链来保证我的利益。但美国企业在日本企业的打压下,被迫走了另外一条道路,这当然也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摸索出来而不是规划出来的一条路。日本过去所有成功的制造业有一个共同的成功路径。这个路径也是明治维新之后在日本追赶欧美的过程中普遍能够观察到的,包括非制造业(金融业、零售业等)。那就是第一步,导入欧美的技术(各种途径都有,包括合法的支付专利费、设立合资企业、高薪聘请海外的技术人员、派遣留学生学习、模仿抄袭等)。第二步,消化外来的技术,进行国内生产,开展进口替代。第三步,利用日本的成本优势(也就是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都低于欧美国家)出口欧美,一部分产品利用技术优势出口到非欧美国家(这些国家中,日本产品比欧美物美价廉)。第四步,日本已经富裕,企业有充分的竞争力。日本不再具有成本方面的优势,而具有了技术和品牌的优势。日本企业在欧美或者不发达国家设立工厂,出口到其它国家,占领当地市场。但是90年代以后,这个路径走不通了。主要是日本内外的环境和技术竞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主要的是互联网的出现和中国的崛起。2007年,iPhone在旧金山Macworld大会亮相。2007年6月底,iPhone上市销售比如手机产业的竞争,苹果公司的战略选择是搭建一套生态,其中OS系统是最重要的,然后在OS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打造出硬件,这种软件+硬件兼顾的做法,是日本企业从来没有见识过的。特斯拉也是这个路子,不过特斯拉会更难一些,为什么会更难?因为汽车比单纯的手机产品复杂很多。一个苹果手机的功能在汽车上也就是前面一个面板的、显示器的功能,但特斯拉不管怎么说,重新定义了汽车,它的设计、电池、一体压铸等等都很重要,但是特斯拉一整套软件系统和生态系统更加重要。我记得英伟达的CEO黄仁勋(Jensen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如何看日本诺奖和日本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导读近期,赛格大道专访了产业研究者、《回望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作者李海燕,就日本基础科研获得持续突破的原因,以及诺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展开了交流。李海燕老师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对以日本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有长期关注和思考。以下为整理后的访谈内容,作为“海聊燕谈系列”的第1篇:2000年以后,日本科学家连续获得诺贝尔奖,在我们国家引发了很多关注。首先,很多人纳闷,日本为什么可以拿到这么多诺奖?我的答案是,当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积累到了,出现众多的诺奖,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明治维新以后的150年来,日本一直在认真地学习欧美的各种制度和科学技术。在经济方面,1990年代基本上就追平了欧美。90年代,从人均GDP的角度,日本赶上或者超过欧美国家。1989年,三菱以8.46亿美元拿下美国洛克菲勒集团51%股权,成为洛克菲勒中心大楼实际控制人但我理解你的疑问,那就是日本经济的高光时刻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为什么后面在经济进入停滞状态的几十年里,日本基础科研却获得了持续突破。经济、产业发展与基础科研突破,二者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很显然,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技术转化落地,再到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这是一个多步骤的超复杂工程。如果说基础科研寻求的是从0到1的突破,那么技术进步就是从1到10的提升,而进入产业化阶段以后,那就是从10到100、1000、10000的过程,存在无限可能。下面,我对诺奖与日本产业发展的影响做一个分类:第一个大类型,诺奖研究给日本产业带来巨大贡献的例子,代表人物是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Akira
2023年5月20日
其他

为资本家打工,体制外青年还有未来吗?

在国企工作有着自己的优势,收入高,工作稳定,更重要的是有着极高的身份认同感,而最后一点或许是最关键的。
2023年5月8日
其他

周末|发展芯片,须汲取发展足球的教训

编者按过去十多年里,中国足球的金元化战略和芯片领域的大跃进有几分相似:获得重磅支持、聚拢大量资金、技术/商业创新寥寥、行业几位大佬都进了监狱。当然,芯片有卡脖子的前提,足球则采取开放性的归化策略,二者也存在许多不同。但无论是足球还是芯片,都属于全球产业化程度极高的领域。对于这样一个领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核心中的核心。中国足球的根本症结就在于,既无法真正按照计划行进,又脱离市场基本定律,最终只能在足协领导的主观意志下任意发挥。过程中,当权者私利被严重做大,足球水准却倒退严重。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芯片发展需要从足球危机中吸取更多的教训,才有可能成功抵御卡脖子危机。赛格特约作者
2023年4月9日
其他

广东30万青年下乡,原因不是你想的那样

赛格大道的第97篇文章排版
2023年4月6日
其他

民企是重启经济的关键

GPU,初始投入成本约为8亿美元,每日电费在5万美元左右。如果将当前的ChatGPT部署到谷歌进行的每次搜索中,需要512820.51台A100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ChatGPT崛起:软件是第一制造业

按:软件是第一制造业,硬件是第二制造业。这是1月初日本学者赵宏伟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访谈时提出的看法。彼时,ChatGPT还只在IT工程师圈内被关注,远没有蔓延到今天热议的地步。赵宏伟的判断显然具有敏锐性和前瞻性,他认为最顶级的制造业企业如台积电、富士康,其实都是跟随软件趋势而进行硬件生产、更替的。遗憾的是,在今天中国的主流认识里,软件是硬件的辅助,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辅助,从软件到数字经济,充其量只是工具。事实上,中国在过去20余年里积累了巨大的软件产业优势,但增长步伐在近年来有所放慢,很大原因在于政策环境的不确定。在ChatGPT强势崛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尽快调整认知,加大追赶力度,争取在第一制造业方面不被美国甩开。制造业是什么?制造业回流、制造业转移近年来持续成为从国际竞争到产业发展的热门议题,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赵宏伟认为,我们如何给制造业下定义,正在极大地影响着各国产业政策方向。作为海外观察学者,赵宏伟一直致力于中日关系以及中日比较研究,发表了多部日文及中英俄文研究中国的专著,他也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历任日本现代中国学会副理事长,(日本)社团法人中国研究所常务理事、常务编辑委员等。就在春节之前,赵宏伟推荐《日本经济新闻》讨论软件和制造业关系的一篇文章,他认为,我们应该延伸推断出“新制造业”这一概念。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赵宏伟说,关于重新思考制造业价值链的讨论如今在日本学界和媒体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而在他看来,日本半导体业的衰落教训是只重视狭义的硬件制造业,而没有重视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等软件制造业的发展,“你听过谷歌、亚马逊、脸书、及安卓等,但你听过有什么日本的全国性、全球性网络公司吗?没有。这就是日本及欧洲在如今面临产业衰落的重要原因。中国还有几间全国性公司,但还没有全球性的,必须引以为戒。”在赵宏伟看来,无论是中国和日本当年所遭遇的技术限制“卡脖子”危机都是相似的,“但说到底,被卡的主要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中美贸易摩擦的最痛点,也是被软件卡脖子。”20世纪70年代日本决定大规模投入半导体产业,举国体制、研发鼓励、全产业链通吃和优越的产品质量使得日本半导体业很快夺得了世界市场80%的巨大份额。美国对日本施压,最后两国于1986年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日本必须给美国20%的市场份额。日本确实受到了损失,但此后半导体生产份额跌落到2021年的15%,名落中国;欧盟更是只占3%。赵宏伟认为,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日本软件产业没成气候。今天,中国站在了与日本历史上相似的位置。赵宏伟认为,如何作出抉择,关系长期的产业发展。而其中的解局之钥,赵宏伟认为,是需要对制造业进行重新的定义。“前ITO(离岸信息技术外包)时代,需求直接反应到供给侧硬件生产上;而ITO时代,需求直接体现到为实现需求的软件上,再反应到为实现软件需求的半导体等硬件的创新、革新上。”赵宏伟说,“硬件是根据软件的需求而发展的。半导体等硬件发展永远是追着软件需求跑,这是一个高新产业新定律。例如苹果手机产业链。日本、欧洲没有自国网络,便产生不了不断的软件新需求,不知什么是世界市场最新软件需求,硬件制造业就失去了方向,衰退是必然的。”赵宏伟说,“中国在过去二十年拥有着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网络社会,产生超大软件市场、用户市场规模,这是推动硬件创新的最好土壤。但过去的普遍思维路径是,软件业并不是制造业,而是‘虚拟经济’。这种分法导致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出现了偏差。”此前一张广为流传的市值比较榜单显示,在2020年时,苹果市值只等于我国5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总和;两年后的2022年,苹果的市值达到了26581亿美元,已经几乎等于我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总和。赵宏伟说,“即便是在2020年时,哪怕是阿里、腾讯这样的数字科技产业代表,在苹果、亚马逊市值面前,顶多也就算是‘中型企业’,连大企业都算不上。国内很多意见却认为他们过于庞大,这是非常遗憾的。在如今全球经济体竞争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占据优势却放弃优势。”在过去二十年里,相比全球互联网产业风起云涌,关于日本错失互联网大潮的文章也时常出现,这往往被认为是日本败局的原因。赵宏伟说,“当前所出现的制造业转移、回流发达国家的动向,是决策层开始重新思考制造业。日本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要想摆脱过去的路径依赖,转变并不容易。”在他看来,这也是中国应对当前所面临的产业链转移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当前认为数据将会是决定性的生产要素的话,那么,应定义软件业是第一制造业;第二制造业才是硬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当前需要重新认识高新产业发展规律的变化。”赵宏伟说。【对话】无人区经济观察报:你提出的“新制造业”,怎么理解这个概念?赵宏伟:第一个问题,台积电是不是制造业、富士康是不是制造业?我想对于这个问题有毫无疑问的共识。但台积电、富士康他们在生产产品时,需求是从哪里来的?产品要设计成什么样子,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是不是由下游需求决定的?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硬件是根据软件的需求而发展的。不知道什么是最新的需求,制造业就失去了方向。第二个问题,微软是不是制造业?亚马逊云计算这些是不是制造业?对消费者来说,产品就是把消费者的需求变成软件,之后通过硬件实现。要知道,当前是软件决定硬件的时代,所以我认为制造业需要再定义——软件应该是第一制造业,硬件才是第二制造业。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数据要素的价值,首次要求网络产业发挥引领作用。那么我认为,软件业当然是第一制造业。经济观察报:为什么制造业需要重新被定义?赵宏伟:我想许多人都记得,在2013年前后,任正非曾经提出过华为到了关键时刻、华为进入了无人区的提法。这一判断,展现了这位卓越企业家的战略远见。过去我们经济发展一直是跟着前人的脚印一步步迈。前面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并不需要动脑子,跟着跑、去赶超就对了;比如中国现在能够做比日本更好的电视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下一步,脚往哪个方向迈?特别是在数据AI大发展的新疆域里,一步迈错,可能就意味着一个企业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而这种生死存亡,将不仅仅是企业的。产业政策的导向也会对产业未来的影响力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我们认为未来的制造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无人区,那么产业政策也势必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现在能够看到,中国正在做出一系列积极的选择。比如东数西算工程,就充分证明算法被认为是国家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也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第一制造业。站在这个角度,当前非常关键的时刻。中国不应该占到一些网络社会发展优势却自限、放弃优势。特别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需要重新认识高新产业发展规律的变化。新产业经济观察报:面对新兴产业发展,产业政策应当如何推进?赵宏伟: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谁去无人区?我认为只有一个选择:民营企业。从全球数字经济巨头的排名来看,排在榜单最前列的毫无疑问都是民营企业。中国也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是一个竞争极为激烈且不确定性极强的无人区市场,需要对民间需求快速反应、抢先、跟进,不惜“七败八起”(日语)。在这种市场领域,国有企业受限于国有资产保值等多种因素,是不利于抢占先机、抢占优势的。我并不是否认国有企业的价值。对于那些基干产业,比如铁路、电网等等,这些应当由国企来做,目的是为全民提供基础设施,实际上也是为全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但在秒变的市场需求端,还是需要民企打头阵。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兴跟华为相比,为什么中兴没有率先进入无人区?所以我说,国有企业有他的使命,民营企业同样有他的使命。当下需要调整思路——民企不仅仅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民企是高新产业的主力军。打击了民企,就是打击ITO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此前一份披露的企业研发投入榜单显示,民企是中国研发创新动力意愿最强的企业板块,中国14家最大民企,其研发支出占公司营收的8%以上,而国企方面中石油只有0.9%、中石化只有0.4%,国企创新做得最好的上汽集团和中车集团也分别只有2.7%和5.9%。目前,研发支出投入能够赶上西方高新企业的只有中国高新民企。中国的研发创新正在靠民营企业往前拽。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还有什么?如果没有这些民企企业,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将落后到日本之下。经济观察报:很多人认为,当前中国所面对的情况,和日本当年面临的打压很类似。日本制造业产业发展能给我们当下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赵宏伟:或许在很多方面日本能够为中国发展提供镜鉴,但我认为,数字经济产业和新能源这两大发展方向上,日本没有经验只有教训。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在过去是日本经济最为骄傲的名片。当然,现在丰田汽车依然是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公司,但在新能源这一新赛道上,日本汽车企业崭露头角的并不多。汽车业是非常典型的日本兴衰的标尺:日本在第二制造业上做到了极致,却忽略了第一制造业的作用。当前商学院提到的很多丰田精益生产、管理结构等等,我认为都是在第二制造业上的优化,这也是中国企业需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在管理和效率的提升上,日本企业做得非常好。但是,在第一制造业也就是软件领域,必须承认日本的建树并不算多,这方面更值得学习的是美国。我看到现在日本产业界学界都出现了很多的反思,但是日本政府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并实现转向,还是未知数。
2023年2月8日
其他

民企科研竞争力逆势而上的密码和启示

次图灵奖,通用电气研究院(GE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技术共享、社会信任与特效药

赛格大道的第88篇文章排版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荷兰为什么能生产光刻机?

EUV光刻机的可行性,之后便宣布联盟解散。2006年,在ASML实验室里出现了EUV的原型机,四年后的2010年,在ASML手中诞生的人类第一台EUV工程样机:NXE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欧美大飞机的前世今生(上)

1号。这是个简陋的低速风洞,数据严重失真,不能用于飞机设计,在欧洲人眼中就是个笑话。1920年建造的NACA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俄罗斯这股神秘部队为何被秒杀?

一个客户和数以亿计的客户,创新驱动力不可同日而语。闭门造车捣鼓出来的技术,又能有多少环境适应力?所以2022年的互联网世界变了,俄罗斯网军却没有跟上时代。他们也许变得更大了,但是没有变得更强。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美国科技创新真正强大的秘诀

4341,相比起1953年流行的IBM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中国企业家距离稻盛和夫有多远?

赛格大道的第76篇文章排版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半个重庆”,装下了那么多世界500强

荷兰是欧洲经济体系的节点,美国的纽约是全球金融的节点,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节点,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拥有强大的经济优势。而跨国企业的经营活动,链接了这些节点,构建了全球经济体系。
2022年8月1日
其他

中国互联网企业离硬科技有多远?

编者按:“2020年游戏技术对我国芯片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大约为14.9%;对于5G和XR(VR/AR),游戏技术的科技贡献率达46.3%和71.6%。”这是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所发布报告《游戏技术——数实融合进程中的技术新集群》中的一组数据。根据这份报告,网络游戏正极大促进着虚拟人技术、游戏引擎技术、游戏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中国的杀手锏,是全球最丰富的消费场景

赛格大道的第73篇文章排版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企业科学家为什么重要?

本文系转发,首发平台为“爱思唯尔科研医学服务”公众号,感谢爱思唯尔官方授权。很多年之后,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除了对逝去生命的哀叹,也不乏对人类应对瘟疫策略与模式的检审。正如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名著《瘟疫与人》中所说:“先于初民就业已存在的传染病,将会与人类始终同在,并一如既往,仍将是影响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但“技能、知识和组织都会改变”。《瘟疫与人》如果说1346年起夺走2500万欧洲人生命的黑死病,开始消解教会作为那个时代欧洲至高权威的威严,那么1883年德国医生科赫在显微镜中首次发现了导致霍乱的弧菌,继而推动了病菌理论的形成,则标志着现代科学成为人类社会对抗流行疾病的主导性力量。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访谈|周路明:面对科技战,大湾区要趟出产学研融合的新路子

周路明,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总裁,曾任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长,深圳清华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科协主席等职。主持制定了深圳市一系列科技创新重大立法、决策研究工作,推动了民办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设立了深圳在波士顿等地的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等。中国市场驱动的技术创新引发美国忧虑凌云:如何评价今天中国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国际上是怎样的一个情况,我们在这一块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哪些劣势?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一个民企老总是如何帮美国打赢二战的

美国是如何赢得二战的,通常最多的答案都被总结为“美国拥有极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当然没错,但追问下去,美国为何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却鲜有人知道背后的真正原因。本文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作者用故事来告诉大家,原来是高效灵活的民营企业支撑了美国令人瞠目的军工生产。当战争期间飞机、坦克、大炮如下饺子一般进入同盟国军队,原因就在于一大批民企在降本增效、解决难题方面拥有其他组织无可比拟的能力。战后,美国总结了诸多经验,其中一条就是:一个国家只有让企业欣欣向荣,让企业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生生不息,才能创造奇迹。赛格特约作者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美国企业与美国的全球影响力

“经济学家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分歧,比如暂时性通胀。但反垄断作为反通胀策略并非其中之一”,“没有任何依据表明,过去一年,在通胀加速上升的情况下,垄断力量有所增强”。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中国人的粮食安全,被短视频绑架了

可以劝,可以禁止收购的车,可以约谈企业,不听就把农民抓起来,罚款,拘留。网上有视频,农民本来就是种的青贮小麦也卖不了。原本小麦的主要用途,就这样被禁止了。多地紧急调查青贮小麦事件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科技攻关,白猫黑猫一起上

赛格大道的第67篇文章排版
2022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