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作者简介:郭元祥,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基金项目: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重大委托项目“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标准研究”(xtzdwt2021-001)。摘要知识是一个“符号世界”,更是“真理世界”和“意义世界”,兼具客观性和社会性等多重属性。知识问题是课程与教学理论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也是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不仅影响着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影响着教学的活动结构,麦克·扬主张“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建构课程理论和探讨教学问题。教学活动作为“知识密集型”实践,是主体以“人—知相遇”为基础的意义实践,否认知识客观实在性而过分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以及否认知识社会性而将知识窄化为单一的教学内容,都是非常危险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回归知识的理性本质与真理意义,在建立知识与学生发展的意义联结中维护知识的课程意义及其“价值强度”,达成知识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期待。构建“人—知相遇”关系,把知识带入学生生命里,引导学生在知识理解中遇见逻辑与理性、遇见历史与文化、遇见世界与自我,从认识世界到进入世界再到改变世界,让学生获得对于生命成长“强有力的知识”。面对深化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作为主体以“人—知相遇”为基础的发展性实践,教学必须发挥课程知识作为思想种子、文化种子、精神种子的育人价值,摆脱符号训练或虚无建构的泥潭,克服单一的认知性实践,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走向“文化—社会密集型实践”,让学生在进入逻辑、进入历史、进入文化、进入社会中丰盈人生智慧。知识问题一直是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经典问题,也是近50年来国际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等领域多存争论的焦点问题,(近50年来,关于教育中的知识问题争论主要在英国教育哲学和教育社会学学者与美国教育哲学学者之间展开,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伯恩斯坦[B.Bernstein]、赫斯特[P.H.Hirst]、麦克·扬[M.F.D.Young]和美国的谢夫勒[I.Scheffler]、索尔蒂斯[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