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进入乱世时代,礼崩乐坏
在第一共和银行倒闭被收购后,本来之前两个在3月也一块大跌的阿莱恩斯西部银行,还有西太平洋合众银行,在本周一还比较坚挺,没有跌多少。但到了昨天晚上(5月2日),美国银行业板块再度出现普遍大跌,其中西部银行跌15%,合众银行跌27%。这次美国银行业板块,大跌的主要原因是摩根大通公布了这次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细则。美国金融巨无霸的贪婪狠辣程度,还是超出我的想象。这次摩根大通实际用于收购的资金只有106亿美元,FDIC还将向摩根大通提供500亿美元5年期固定利率贷款。摩根大通花这些钱收购了第一共和银行2030亿美元资产,包括1730亿美元贷款和300亿美元证券,但只需要承担920亿美元存款的偿付,这里面还包括摩根大通领头存的300亿美元。最关键是,摩根大通这次收购,不但不用支付股东一分钱,连企业债券都不用承担。这样一个收购模式,基本等于是明抢。之前瑞士银行收购瑞信,把瑞信的AT1债券清零,已经是十分出格的做法。结果摩根大通的做法更狠,给出的报价是只承担存款偿付,只收购资产,而不承担第一共和银行发行的公司债券。这也意味着,不但第一共和银行股东持有的股票清零,就连第一共和银行发行的债券,包括低风险债券,也都被清零。摩根大通这种只收购资产,而不管负债的做法,着实刷新了我对西方资本贪婪的认知程度。现在美国的金融市场,显然是进入到一个乱世时代。以前金融市场处于和平繁荣时期,这些华尔街的豺狼虎豹在收割的时候,可能还稍微讲点文明。现在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进入这样一个乱世时代,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华尔街的豺狼虎豹收割掠夺起来,可就不讲什么文明,吃相怎么难看就怎么来,完全不加掩饰。通常一家企业,如果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资产清算起来,要优先偿还债权人。银行比较特殊,存款也算是一种债务。银行破产后,资产清算自然也要优先偿还储户,但有剩余资产,也应该偿还债权人,能还多少是多少。但摩根大通这次收购第一共和银行,除了承担储户存款的偿付之外,就只收购资产,而不管企业债券,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第一共和银行的资产如果完全变现,要偿还存款是绰绰有余。截止4月13日,第一共和银行还有1039亿美元存款,总资产是2291亿美元。这里,第一共和银行最主要问题是,它的资产最大一部分是1730亿美元贷款,这是长期贷款,并不能短期内快速收回变现。这是第一共和银行跟硅谷银行不同的地方。硅谷银行是资产端大部分去买了国债和MBS债券。而第一共和银行则是比较传统的银行放贷模式,资产端大部分是放贷。第一共和银行持有的可流动性债券,大部分都在过去两个月抛售掉了,现在还持有的可流动性债券只有300亿美元左右。这也是第一共和银行会被接管的原因,并不是资不抵债,而是大部分资产是不能短时间变现的长期贷款。但摩根大通既然收购了第一共和银行的大部分资产,2291亿美元总资产,摩根大通收购走2030亿美元。那么摩根大通理应就得承担第一共和银行的负债,包括企业债券。股权这个不承担还可以理解,因为本来正常破产清算程序里,债券就优先于股权,但现在连企业债券也不代偿,就有点好处占尽,责任一点都不承担的感觉。虽然摩根大通也不是说所有债务都不承担,除了存款之外,也有承担部分负债,算上920亿美元存款,摩根大通一共承担了1680亿美元负债。这个仍然是远低于2030亿美元资产。而摩根大通为了不让自己这笔收购,明面上吃相太难看,还采取一些会计做账手法,来一次性把第一共和银行的资产进行打折。比如这1730亿美元贷款,摩根大通称可能存在一部分无法收回,所以在记账的时候是按照87%的价格来计算。但第一共和银行在此之前,经营得还不错,主要客户群体是富人,放贷的质地也比较好,不良贷款核销比率是全美前50家银行的1/10。所以,在被摩根大通收购后,有摩根大通背书,那么第一共和银行放出去的贷款,绝大部分还是能正常收回,不至于被摩根大通说成只有87%能收回。但经过摩根大通这样不断打折,第一共和银行被摩根大通收购的2030亿美元资产,被摩根大通记成1860亿美元。于是,摩根大通就对外宣称,自己收购了1860亿美元资产,承担1680亿美元负债,得到180亿美元净资产,并支付联邦存款保险公司106亿美元,这样算下来摩根大通直接的收益就有80亿。但即使如此,摩根大通仍然对外宣称,这次收购的一次性税后收益约26亿美元。于是,摩根大通就搞得好像这次收购它并没有赚多少一样。但实际上,摩根大通从这次收购里,还是大赚特赚,毕竟都直接抹掉了第一共和银行的企业债券。还赚了第一共和银行原本的大量富人客户。虽然摩根大通负责了第一共和银行920亿美元存款,但在被摩根大通收购,并许诺客户存款可以随时自由存取的情况下,不少人可能就会因为吃了定心丸,不一定就会把钱取出来。所以,摩根大通实际要偿付的钱,肯定是没有920亿美元那么多。这920亿美元里,其中300亿美元是3月份,摩根大通领头11家银行存的。摩根大通自己有50亿美元,在收购后是直接消除。另外250亿美元,是需要摩根大通支付的。剩下的720亿就是储户的钱,很大一部分可能是不需要摩根大通直接支付。从3月硅谷银行破产后,第一共和银行已经流失了上千亿存款。那些容易“风吹草动”的储户,早就第一时间把钱取走了,能到现在还不取钱的人,在被摩根大通这样一个美国排名第一银行收购后,很大可能也不会取钱。所以,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实际花费是没有那么多。而摩根大通收购的1730亿美元长期贷款,虽然需要长期收回,但这是一种宝贵的客户资产。包括第一共和银行本来就是主打为富人服务,截至2022年底,第一共和银行100万美金以上的高净值客户数量为13.8万家庭,占全美的比例为4.45%。这些富人客户,对银行来说,都是宝贵的客户资源。现在就直接被摩根大通照单全收了。所以,不管怎么算啊,摩根大通这次收购都是大赚特赚。但摩根大通还有用一系列做账手法,搞得自己没什么赚,还亏。摩根大通说自己这次收购只有26亿美元收益,还不考虑未来两年得有20亿美元的充足成本,言下之意就是这次收购它没怎么赚。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但还有不少人,真信了摩根大通这套说辞,我看网络上就有不少人也在说,摩根大通这次收购并没有赚多少。但摩根大通自己也承认,这笔收购,未来可以贡献每年至少5亿美元的纯利润。而且,在一次电话会议里,摩根大通首席财务官,还是忍不住“得意”的说:“基本上,你入手了一家非常干净的银行,而且是以你能找到的最干净的方式”。这能不干净吗,直接抹掉了第一共和银行的企业债券。而且是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里买过来的,也不怕被人打官司。之前瑞士银行强行抹掉瑞信的AT1债券,是有很大的法律争议。但摩根大通这次是直接从联邦存款保险基金里购买,而不是走破产清算程序。这也算是钻了美国法律的空子,但也让银行的债券投资者,完全不受保护。第一共和银行的债券投资者要是不满,可以去起诉摩根大通,但告得赢吗?其实,这也是美国财政部的态度。早在3月硅谷银行破产后,美国财长耶伦就明确表示“重要的是要明确,破产银行的股东和债券持有人并没有受到政府的保护。”摩根大通等于也是践行美国政府的态度,但这种完全不管企业债券的做法,毫无疑问会大大中伤银行企业债券的投资者。要知道,美国是有很多中小银行,是靠发行债券融资,来维持运转。美国政府和摩根大通这样搞,不但是要宰银行的股票投资者,就连银行债券的投资者也要宰。那银行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者也不傻,既然没有任何保护,他们自然也会用脚投票。所以,摩根大通收购细则出来后,美国银行板块才会再度出现大跌。但这种大跌,很可能也是美国政府和这些华尔街资本大鳄所想要的。只有银行业这样普遍大跌,像摩根大通这样的资本大鳄,才有机会直接掠夺,这都不是用白菜价抄底,是直接明抢,还是美国政府允许的“合法”明抢。而且还可以用“救市”的名义来明抢,有人被宰了,还要对宰他的人说一声谢谢。所以说,美国金融市场是已经进入乱世时代,已经礼崩乐坏,只剩下掠夺,而这才是美国的本质。每日短评丨中印将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过半;瑞信倒闭后的欧元区呈现出信贷收紧;美联储加息(5月3日)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
5月3日 下午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