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赛博空间
其他
项目巡礼 | 北大教学数字化转型新篇章,“数字体育”第一课!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按照北京大学校历,2024年2月19日(星期一)是新学期上课第一天,正值正月初十,雨水时令,草木萌动。在北大体育人的不断努力下,北大“数字体育”课程首次亮相;这是赓续百年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教育传统与时代前沿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也迈出了北大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坚实一步。从笔者视野,暂未获悉其他兄弟高校开设数字体育课程。北大“数字体育”第一课是全校公选课,由体育教研部副教授吴定锋授课。课程信息授课教师吴定锋2月19日上午,上完首期数字体育课的22名同学难掩激动心情。2021级本科生周思岑2021级本科生周思岑表示,数字体育课程将高科技设备与体育教育集于一身,令她很惊讶、惊喜并大开眼界。2022级本科生张钱德隆2022级本科生张钱德隆分享了他经受体能考验和数字技术洗礼的“痛并快乐着”的上课体验。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可,认为该课程很快将成为“爆款”课程。数字体育课程的定位是结合体育科学、AI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健康管理,以体育锻炼为基础,通过特定设备以数据形式辅助,使体育运动有数据支持,为健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锻炼趣味性和锻炼效果。作为开课地点的健康驿站配备了如下设备:热身智能单车智能划船机智能滑雪机智能登山机智能拳击台波力球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智能单车:使用磁阻设计,自发电及动态自动变阻,独创智慧化功能,带有操控按键的可转向车把,搭载各类实景及虚拟赛道、趣味运动游戏交互。★智能划船机:使用风阻设计,可调节10档阻力,搭载线上竞赛游戏及趣味党史教育。★智能滑雪机:可搭载VR,具备模拟越野滑雪功能,模拟雪场沉浸式运动体验。★智能登山机:可搭载VR,兼有跑步和攀登两方面功能,利用大角度坡度跑带和双手杖模拟跑步和登山。★智能拳击台:可搭载VR,具备模拟拳击台功能,结合VR技术可以让运动者和虚拟对手对战,上方屏幕同步显示运动参数。★波力球:通过AR技术实现多人射击类对战运动游戏。课程现场吴定锋既是数字体育课程的授课老师,同时作为体育教研部智慧场馆运行中心主任,他深度参与了智慧场馆和健康驿站等网信项目的申报和项目建设过程,为做好项目推进,曾经学习过产品经理和产品设计的吴定锋,又学习了项目管理(PMP)相关知识和组织发展(OD)并获得相关认证。吴定锋坦言,“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智慧场馆和健康驿站的建设成效及数字体育课程的开设,与体育教研部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2月19日上午,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党委书记陈征微,副主任郑重、刘茂辉,党委副书记王东敏,教学办公室万平老师在课前莅临智慧健康驿站指导参观,对数字体育课程的筹备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对数字体育的未来发展寄予深切期望。体教部领导班子调研数字体育课程此次数字体育课程的开设,是在北京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背景下,体育教研部秉承“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德才均备、体魄健全”“健康校园,体育先行”的核心育人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体育课程的有益尝试,也是北京大学加强网信统筹,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北大行动的生动实践。往期推荐❖项目巡礼
其他
项目巡礼 |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项目试验节点建设子项目验收会在北大举行
IdeaLab上线——在北大,找到你的学术合伙人❖项目巡礼│数字化转型支撑北大融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其他
项目巡礼 | 北京大学获2023年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奖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PKU本次大会以“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未来大学和教育重构”为主题,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的政府、高校和机构代表分别作主题报告、开展圆桌论坛交流,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代表中国教育部出席主会议并作主旨发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致闭幕辞。吴岩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之路。他希望世界各国携手行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新变革,改变学生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改变教育治理、改变教育生态,共同为未来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作出贡献。吴岩作主旨发言展涛和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在线教育中心主任汪潇潇为获奖的负责人代表、地球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大学)副主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郭艳军颁发证书。展涛、汪潇潇为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奖的负责人代表颁发证书(左二
其他
项目巡礼 | IdeaLab上线——在北大,找到你的学术合伙人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这两天有个项目,但涉及的方法不是我们这个学科的特长,真想找个跨学科的朋友来共同完成!术业有专攻,确实挺麻烦。前不久IdeaLab上线了,你不如试试?诶?这是什么呀?嘿嘿,且听我给你细细道来……有成熟想法却找不到软件开发的伙伴?有项目需求却还在为爬取数据而苦恼?还是依稀有idea想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聊聊?或是想跨学科组队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你也遇到了这些烦恼吗?IdeaLab或许能够帮到你!IdeaLab是一款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联合计算中心开发的学科交叉合作平台,是为了服务师生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项目或讨论研究想法的合作平台,日前已经上线并试运行。IdeaLab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平台,师生在平台上可以发布项目需求,也可以通过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报名加入,并在和发布者取得联系后开展线下合作。IdeaLab期望帮助师生获取跨学科的理论、数据、技术、方法,助力“想法”找到“方法”,推广“方法”赋能“应用”,进行优势互补的学科交叉合作,提高科研效率,激发创新理念。听起来很不错,科研利器+1,那我要怎么使用它呢?非常简单,从咱们北京大学校内门户就能登录然后寻找小伙伴啦!进入平台师生可从校内门户或医学部研究生综合服务门户进入IdeaLab平台,发布、浏览、报名参与跨学科项目,可选具体路径为:●校本部:登录校内门户→信息服务→全部→个人服务→IdeaLab●医学部:研究生综合服务门户→IdeaLab完善信息师生首次登录IdeaLab平台时点击页面上方提示栏中“去设置”或点击“个人信息与订阅偏好”功能按钮进入设置页面。在“个人信息”页面填写所在校区、工位地点、邮箱、联系电话;在“推送设置”页面设置新项目推送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发布项目发布者(目前仅限于博士研究生)在主页点击“发布项目”按钮,便可编辑项目信息,项目包括“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学术交流”为线下交流合作项目,项目周期由发布者自行决定,发布者需要完善主题、简介、预计结束时间、关键词,选填标签和特邀学科后可提交项目。“学术会议”为线下会议讨论,一般固定时间、地点,发布者需要完善会议主题、简介、地点、预计时间、关键词,选填标签和特邀学科,且需要上传会议地点审批结果(教室预约参照《北京大学公共教室使用管理办法》,http://www.dean.pku.edu.cn/web/rules_info.php?id=35,也可参照各院系教室预约办法)方可提交项目。另外,每人仅可同时发布一个项目,发布新项目前需要总结并结束既有项目。报名项目报名者在主页点击“参与项目”按钮,浏览已发布项目,可根据项目状态、项目类型、主题、关键词进行筛选和检索。点击“报名”按钮报名感兴趣的项目,报名时需填写报名自述(如向发布者简介自己关于该项目的看法等),以实现高效匹配。项目合作报名者报名项目且经发布者同意后,正式成为合作者。报名者和发布者可互相获取对方信息,取得联系进行线下交流合作。项目完结或不接收新的报名时,项目发布者可以在项目详情信息页中结束项目,结束项目时需要填写项目总结。操作挺简单嘛!不过标签、特邀学科……这些都是什么呀?哈哈哈!别急,这就给你介绍,还有些注意事项要特别说明哦~标签和关键词有什么用?标签和关键词都是为高效对接需求而设置。发布者可以通过设置关键词和选填标签凝练描述项目的讯息或情况,如项目时间、主要领域等等。报名者也可以通过标签或关键词筛选出目标项目选择加入。什么是特邀学科?IdeaLab采用双向选择机制,报名者可以选择项目,发布者也享有选择报名者的权利。而若发布者发布项目时设置特邀学科,则属于该特邀学科的师生报名参与该项目时,无需发布者审核即可成功加入项目。为什么现在发布功能仅限于博士生呢?目前平台处于试运行阶段,仅限博士研究生发布项目,待平台运作机制完善时,会逐步向教职工和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放。若有需求,也欢迎各位老师同学邮件或来电咨询。关于知识产权IdeaLab是学术项目发布者与报名者的合作平台,师生应当在合作过程中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尊重他人学术成果与知识产权。关于审核为保证平台信息的学术性、专业性,师生发布或报名参与项目需要经过导师和研究生院审核(试运行期间由研究生院线下联系导师征求意见予以审核),审核通过即发布或报名成功。也希望各位师生不要发布与学术、专业无关的内容。原来用起来门道这么多,我这就去门户看看!是的,这不刚上线就有好多同学来关注了。上线24H数据一览大家都已经动起来了,我也不能落后,这就去IdeaLab上逛逛。希望你能找到合适的“合伙人”,顺利完成项目呀!意见反馈IdeaLab平台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平台使用过程中的任何疑问、建议均可通过平台中“意见反馈”按钮进行反馈,也可通过电话(010-62751363)联系研究生院陈老师或邮箱(pkugrs@pku.edu.cn)反馈。此外,研究生院将于11月9日(星期四)14:00—16:00召开IdeaLab平台使用交流会,欢迎老师同学们积极报名(IdeaLab→参与项目→Meta-IdeaLab第一次交流会),提出宝贵建议!希望各位师生能在IdeaLab上找到自己默契的学术合伙人,在跨领域、交叉学科的学术活动中碰撞出更多火花。也希望各位项目发布者能顺利推进各自的项目、报名者能通过各式各样项目提升自我、磨炼本领,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科研之路伙伴多多,硕果累累!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号:PKU_grad_edu)往期推荐❖项目巡礼│数字化转型支撑北大融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其他
项目巡礼 |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数字化转型支撑北大健康校园建设和体育育人发展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在《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的演讲中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同年,北大同人编辑的《新青年》上发表了后来成为北大职工的“二十八画生”的《体育之研究》,振聋发聩地强调了体育的特殊重要性:“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时光流转,1981年,北大学子因中国体育的一次逆转获胜激发的爱国热忱,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百廿年来,北大人立其言,践其行,形成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传统并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追求交融相济。进入新时代,北大人赓续红色血脉,拥抱信息化和数字化,以智慧场馆、健康驿站等网信项目建设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体育为基”,持续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在学校党政的高度重视和“健康校园,体育先行”指导思想下,体育教研部作为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文化及体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单位,积极参与学校网信项目立项申报,打造由体育教学、群众体育、体育竞赛、体育科研、体育场馆和健康互联等模块构成的健康校园数字化底座,并以智慧场馆、健康驿站等子项目持续优化升级。FISU认证2021年2月,北京大学通过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其他
网信视点 | “夯实基础制度 激发数据活力”——北大张平文院士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年在第七届国际工业和应用数学大会作大会邀请报告,2014年在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年会作大会邀请报告,201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邀请报告人。
其他
网信视点 | 雷朝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专门部署,作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述,并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做好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雷朝滋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01深刻认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当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战略意义,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数字化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来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国际来看,我国众多领域正在从跟跑、并跑跨向领跑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然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迫切需要教育改革创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大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纵观世界文明史和社会发展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给生产力带来质的飞跃,同时也给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农业时代,人类发明了文字和印刷术,使得知识得以传播,文明由此诞生并延续;工业时代,照相机和留声机等设备的诞生,极大拓宽了人类的认知范围,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直观。信息时代,互联网、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教育发展带来重大的战略机遇。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和工具,而是从思想理念转变到行为模式变革的系统性工程,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去谋划教育数字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推进数字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共识今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教育变革峰会领导人会议上指出,教育正处于严重危机,亟须进行教育系统变革。而数字革命将惠及所有学习者,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包容、公正、和平的世界。事实上,世界主要国家已纷纷加快教育数字化的步伐。如:美国持续发布《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通过信息化重塑教育的基础设施、课程与教学;欧盟推出《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支持成员国采取加强设备对接、人力合作、案例分享等措施,努力实现“到2025年,70%的16-74岁的人至少拥有基本的数字技能”;日本提出“学校3.0构想”,强调利用尖端技术和教育大数据支持学习变革;印度大力实施“数字印度”战略,开发数字教育资源,为全印度提供在线教育服务。近年来,我国不断促进教育数字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召开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发布成果文件《青岛宣言》和《北京共识》;成立世界慕课联盟,举办世界慕课大会,发布了《慕课发展北京宣言》。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将中国经验转化为国际共识,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3教育数字化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数字技术正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赛道,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力支撑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促进教育公平上,教育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以教育数字化突破地域界限,有效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缩小校际、城乡、区域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教育数字化促进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发挥数字技术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启迪学生构建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支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服务终身学习上,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多种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支撑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学有所教。事实证明,教育数字化可以办成过去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2020年初,我国通过数字化手段有力支撑“停课不停学”,实现了覆盖近3亿人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已然成为常态。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的变革属性,全面赋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02准确把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总体考虑2022年初,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其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形成了以下几点规律性的认识。1要准确把握战略行动的总体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理念和技术,以资源和数据为新生产要素,在“助学、助教、助管、助研”上发力,全面探索数字教育新机制新模式新形态,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动能,把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有力推动教育数字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信息化新路子,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2要准确把握战略行动的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把广大师生的应用需求摆在优先突出位置,以应用驱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师生真切感受到教育数字化的优势和益处。二是坚持创新赋能、技术支撑。集成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服务效率、沟通效率和教学效率的作用。三是坚持集成整合、简洁高效。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不搞大拆大建,避免重复建设,力求节约节俭,将散落在不同领域的资源“珍珠”串成“项链”,激发倍增效应。四是坚持共建共享、公益普惠。强化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打造丰富多元的数字教育资源供应链,以开源的精神做公益的事业,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普惠共享。五是坚持试点先行、开放合作。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积累中国经验,形成中国方案,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六是坚持产权清晰、安全运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安全意识,强化教育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资源内容合规范、数据主权无争议、网络安全有保障。3要准确把握战略行动的实施策略一是塑造智慧教育平台的国家品牌。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社会赋能、教育创新等五大核心功能,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平台,推动形成覆盖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打造教育系统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塑造国家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品牌,构筑中国教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二是构建教育数字化政策保障体系。调整充实部网信领导小组,强化网信工作统筹部署。组织召开多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业务司局挺在一线亲自抓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指导地方探索教育数字转型新模式。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开展专题研究和优秀案例遴选,将战略行动任务纳入重点督办范围,建立教育数字化评价体系,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三是构建教育数字化资源供给体系。资源服务方面,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三横”,以德育、智育、体美劳育为“三纵”,构建“三横三纵”的服务格局,有力支撑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等教育全环节。政务服务方面,构建以教师、学生、机构为主的教育基础数据库,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围绕就业服务、招生考试、学历学位、留学回国等方面,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四是构建教育数字化技术支撑体系。围绕平台体系、数据资源、网络安全等方面,构建覆盖立项选题、制定修订、宣传贯彻和推广应用等环节的标准规范工作机制。统一部署运行监测手段,确定运行监测指标,全面、准确、实时掌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运行状态。强化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审核,统一组织上线平台开展安全评估、定级备案,全面保障平台的合法合规、安全稳定运行。03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更大成效党的二十大为教育事业明确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将教育数字化推向了新高度,指明了新方向。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一是完善教育数字化的顶层设计。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原则,主动谋划推动战略行动的有效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强化与网信职能部门的协同,在保障教育公益属性的基础上,构建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教育数字化发展生态。要深化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和专业队伍作用,做好战略行动的理论阐释和技术攻关,深入开展试点示范,不断挖掘教育数字化典型案例。二是深化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要构建平台体系,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向地方延伸,构建覆盖部省市县校等五级贯通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资源服务格局。要深化平台应用,推动平台从支撑在线教学向支撑线下课堂延伸,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新模式;推动平台从服务广大师生向服务社会学习者延伸,助力全民终身学习。要支撑重点工作,更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建立永不打烊的就业服务机制;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以数字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服务“双减”落地,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三是构建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构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相结合的大数据体系,充分发挥数据效能。要以大数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广泛汇聚优质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智能推送,实现数字时代“因材施教”。要以大数据促进学术资源共享,构建覆盖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专利标准、馆藏文献的国家学术资源库,免费向高校师生开放。要以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管理,推动行政管理、政务服务、执法监督的数字转型,以大数据促进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个性服务。要以大数据支撑教育创新发展,建立教育数字档案,全面记录学习者的行为信息,利用数字技术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强化教育大数据应用,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新范式。四是提高教育数字化公共支撑水平。要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立足云网端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教育专网、教育专有云和数字校园建设,以教育新基建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要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建立覆盖标准规范研制、宣贯、应用和推广工作的管理机制,推动形成规范统一、高效协同、支撑有力的教育数字化标准体系。要强化平台运行监测,构建统一规范的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实时动态的运行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机制,全面、客观、真实展示平台的运行状态,实现“平台管平台、平台评平台”。五是有力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要补齐安全短板,规范直播在线教学活动管理,大力整治“网课爆破”行为;开展“扫雷”行动和邮件专项治理,重点排查特种木马、勒索病毒和钓鱼邮件,保障终端安全。要提高安全能力,重点提升供应链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教育数字化产品进校园的审查备案机制,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数据分类分级工作,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要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持续举办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研讨班,建立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体系,面向广大师生做好宣传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六是促进教育数字化国际交流合作。要加强国际交流,高水平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持续办好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等国际会议,搭建国际数字教育交流平台。要宣介中国经验,发布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智慧教育发展指数和标准规范,展示中国教育数字化典型案例,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要深化国际合作,成立国际或区域性数字教育联盟,设立教育数字化国际期刊和研究基地,围绕教育数字化重点议题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教育数字化未来新空间、新图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数字化的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要加快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实践,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来源:中国教育网络(微信号:edu-info2004)往期推荐❖网信视点
其他
网信视点 | 互联网基础资源治理的十点认知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世界上所有主要网络连接在一起才能称为互联网,因此,互联网只有一个。百度、微信、Facebook等开发的各种服务,以及大家热议的Web3、Web5等,都是互联网上的应用程序。互联网好像高速公路,上面的应用程序可以类比为高速路上的汽车或马车。应用程序本身不能称自己为互联网或“下一代互联网”。其次,互联网并不只是物理层面的联网,其更多价值体现于“human
其他
网信视点丨高等教育的未来是混合校园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编者按将面对面教学的优势与在线教学的灵活性相结合,可以增强各类学习者的高等教育体验,降低学位成本,并更好地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从新冠疫情大流行开始,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临时调整,以适应新的现实生活。然而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显然,很多暂时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未来的常态。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向远程学习的大规模转变几乎在一夜之间显著地改变了许多学校。虽然高等教育行业很高兴看到传统校园体验的诸多元素正逐渐恢复正常,但从长远来看,在线教学可能成为高校长期保留的一种教学模式。近两年多来,在线教学这个已经成熟的颠覆模式之所以迅速成为常规教学模式,疫情无疑是其中的催化剂。从2020年秋季到2021年秋季,美国高校本科总入学人数大幅下降。数据的下降引发了一个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确保美国的小型文理学院抓住机会,拥抱变革和创新的学习解决方案,以增加入学人数?学生想要什么高等教育的领导者们需要寻找创新的方式来展示学校的价值并吸引学生。让我们思考一下,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学位,而是确保能够获得高薪、有回报的职业所需的技能培训。相关调查数据显示,62%的学生认为,能够提供“适合新经济行业的课程和证书”,以及与就业能力相关的高需求专业和教育的高校,对他们来说将更具有吸引力。而这也正符合雇主们的要求,企业希望所雇佣的大学毕业生拥有广泛的技能基础,可以适应多变的就业环境。同时,学生们也期待拥有四年典型的大学经历。他们想参加校园内面对面的学习和社交活动,包括体育、娱乐、集会、毕业典礼、深夜的图书馆等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传统面对面教学的价值不可否认。而随着实践学习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会发现,基于经验的线下学习更适合师生互动,而课堂材料则可能更适合在线交付。比起纯粹的在线教学或面对面教学,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混合,更能开发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想要的教育。学生们在择校时会考虑新的时代需求。他们正在寻求一个混合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在其中分享内容和经验,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并获得大量工作机会。拥抱混合校园此前,很多人对在线教育持怀疑态度,认为在线教育是没有个性、没有人情味的经历。但近几年来,在看到阿德里安学院(Adrian
其他
网信视点丨高校数字化转型如何破题?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培养适应信息时代人才的大势所趋。高校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变革2022年初,教育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年度工作要点中正式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是2022年教育领域的“关键词”。在高等教育领域,一方面,数字技术创新日益加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对高校治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过去两年,疫情给高校教学和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加速了高校向数字化迈进的步伐。但严格来说,很多为应对疫情而进行的转变只能算是“数字化升级(Digital
其他
网信视点丨网络家园如何变得更安全?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对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五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新技术新应用风险防范等能力持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安全工作进入快车道,你我的网络家园变得愈发安全。【以法治之力护航网络安全】法者,治之端也。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步伐,在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基础上,制定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战略规划。颁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政策文件,建立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一批重要制度,制定发布300余项网络安全领域国家标准,推动发布多项我国主导和参与的国际标准,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持续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涉及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方方面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一旦遭遇破坏或袭击,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出现。对此,网络安全法确立了我国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的法治基础。2021年9月1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对法律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了细化,为我国深入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近年来,在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下,相关部门做好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指导工作,运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社会各方面协同配合,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强化。【聚焦百姓关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互联网通达亿万群众,连接党心民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手机App中存在的这些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百姓深恶痛绝。2019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App采取公开通报、责令整改、下架等处罚措施,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还建立专门渠道常态化受理App违法违规问题投诉举报,强化社会监管,App运营者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义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重拳治理黑产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面、交易隐私视频、传授偷窥偷拍技术……针对这些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2021年5月起,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督促各类平台共处置相关违规有害信息3万余条,处置涉违法交易等活动的账号5600余个、群组138个,下架违规产品3000余件。同时,督促国内主要应用商店下架偷窥偷拍类App;约谈多家电商平台,督促其下架微型摄像头等偷窥设备,并开展自查自纠;督促部分视频监控App厂商修复个人隐私视频信息泄露漏洞;对700余家企业联网摄像头开展梳理排查,要求各企业自查整改,发现并处置涉摄像头相关安全隐患90余个。目前,网上流通的摄像头偷窥黑产工具基本全部失效,普通群众已无法轻易通过上述渠道接触到摄像头偷窥黑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自2014年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联合举办部门每年在全国范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各地区各部门以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提升,形成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从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组织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到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再到建成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实施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加快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程……近年来,一项项政策举措,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共同构筑网络安全防线。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号:cacweixin)往期推荐❖网信视点
其他
网信视点丨新时代的数字治理
关注未名赛博空间分享北大探索经验聚焦时代发展前沿编者按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对数字化发展进行治理。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我们应当加强数字治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一面。北京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校务信息数据治理,近年来,学校成立了校务信息数据管理工作小组及数据办(设在网信办),出台了《北京大学校务信息数据管理办法》,建设了校务数据共享平台,全方位加强校务数据治理,推进数据共享。数据办(网信办)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坚持技术与管理融合,推进校务数据治理进程。本期分享的《新时代的数字治理》(发表于3月25日《北京大学校报》),是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陈佳老师的研究成果,供网信工作者及其他网友学习参考。数字治理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01数字中国与数字治理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数字应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促进了政务服务的优化,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治理能力的数字化日益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指出:“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1年10月,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了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数字治理有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几大领域。(一)数字政府治理我国电子政务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用户的骤增,促使电子政务信息和服务的提供从“单一无序”向“全面系统”转变。公民意识的提高促使电子政务从“提供信息和服务”向“增强公民监督和参与”转变。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思想的崛起,促使电子政务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转变。这些变化使得电子政务向数字治理转型,并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传统的公民参与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即时聊天系统、公共事务论坛、在线民意调查等多种数字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发挥着自己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参与逐渐变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主方式。政府也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来促进公民参与,从电子政务转型为数字治理。在这一转型阶段,政府做的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信息和服务,而是强调以公民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即“向公民提供一种能力和权利,让他们自主选择与政府互动的方式”。公民获取更广泛的政府服务,拥有更高的公民参与度,可以进一步整合政府运作,降低成本,并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构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三大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推进“数字政府治理”的决策部署。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是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数字政府治理是用数字化思维、理念、战略、资源、工具和规则等治理信息,以数据融通和提供智慧服务为主,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新问题,确保信息、数据在政府与社会、市场与公民之间畅通,提供优质政府服务、增强公众服务满意度的过程。建设数字政府和构建数字政府治理体系是大数据时代社会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更新更高要求,同时也是政府在社会演进到数字形态的自我适应与改变,其目标旨在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互信、互动以及对社会的协同治理能力,更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价值。现代数字技术对政府的运作机理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现代数字技术作为政府的工具,使政府能通过无线网络、信息系统、移动终端等电子政务平台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在方便公民的生活工作的同时,也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数字技术具有快速、包容的优势,使政府部门在沟通、治理、决策等各领域增强治理效能。在未来,数字政府建设应覆盖政府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与全流程。应当正确处理好政府数字治理权力与公民数字权利之间的关系,达成治理效率与公民隐私权保护、政府权力扩张与权力制约之间的平衡。围绕共建、共享、共用、共治的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二)数字社会治理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人类迈进了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场景、过程和治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大数据方法作为一种工具,在革新治理模式方面体现出了重大价值。在公共政策、政治传播、社会运动等领域的研究表明大数据有极高的管理价值;在医疗卫生领域,利用公共卫生历史数据,甚至移动通信设备数据,来分析流感趋势并预测流感的暴发;在民情舆情管理上,通过分析网络社交平台中话题结构的大数据,来理解集体行动的信息;利用文本分析来预测大规模冲突事件等。数字民主和网络政治等现象不断涌现,在线政府和开放政府等新兴治理制度也被创造出来。技术进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治理方式。这要求技术进步既要高度关注公民诉求、情感、态度等民情民意,还要能多方协作,打破传统治理领域界限。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石。面对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加速变迁与人口的快速流动,以农业生产统筹为核心内容的简约层级式传统乡村治理,面临着基层组织涣散、村民参与不足、服务效能不高、整理决策科学性有待提升等问题。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数字乡村社会的形成,进而打破了乡村治理格局中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隔阂,也在技术层面消除了层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与道德风险,并为治理资源欠缺的乡村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资源支持。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治理创新与转型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的目标任务。同年,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建设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的要求,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实现形式应聚焦于公共服务治理、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治理三个方面,对应乡村公共服务治理数字化、乡村公共管理与公共事务治理数字化、乡村公共安全治理数字化。在“数字中国”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条件不断完善,“互联网+社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三)数字经济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究竟如何加快经济增长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重要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与经济活动相结合,产生出了数字经济等一系列新兴经济形态。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在政策指引下快速发展,在拉动投资、激发消费、创造就业、增强实体经济创新力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规模达到39.2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全年数字经济的增速是9.7%,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三倍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多个维度。在微观上,数字经济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优化经济地理格局。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来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对落后地区家庭的收入提升作用比较大,尤其是对农村低收入群体而言,也有利于农村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有利于中国的包容性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新的投入要素、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新的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高度融合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数字技术从事相关经济活动,直接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二是数字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对传统经济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消费部门。网络零售成为消费新引擎,2021年上半年交易规模达6.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2%;移动支付蓬勃发展,撬动餐饮、外卖、旅游等多个线下服务场景。三是随着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经济服务模式、技术形态不断创新突破。一大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产业生产体系更加完备。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奠定了基础。2020年,美国数字经济总量为13.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规模为5.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但从增长率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长9.6%,排名世界第一。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球前列,是第一批实现5G商用的国家之一,已开通5G基站96.1万个,占全球70%以上,覆盖全球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重点城镇,截至2021年6月,5G终端连接数超过3.65亿,占全球80%。数字金融治理是数字经济治理的核心领域之一。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的经济价值不断受到重视和关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要素写入中央文件;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具体要求。随着大数据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水平日益提升,金融业服务理念和经营模式不断发生变化,金融业态和产品创新步伐显著加快。未来应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利用区块链技术及数字货币建立嵌入式结算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机制、将基于区块链“地址”和现实中的具体交易相联系,突破其匿名限制,打造嵌入式结算治理工具,应当是现代金融治理体系构建有效治理工具的主要目标。金融科技第二代主要是金融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结合。人工智能将作为金融市场治理的有效工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02数据安全与数字治理着力点在数字治理领域,存在数据孤岛、个人信息保护、伦理与情感等突出问题需要着力解决。尤其是数据安全与数据战方面,是数字治理面临的一大重点问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世界各主要数字大国都参与到数字战略竞争中,展开了以数据为目标的全面竞争。数据作为一种关键的国家战略资源,其重要性开始凸显,逐渐从单纯的“生产要素”层面延伸到微观的“个人安全”和宏观的“国家安全”层面。有不少国家已开始推行保护主义的数据战略,实施各类数据本地化的政策。全球的数字治理呈现从“总体治理”向“分而治之”变化的趋势。数据在当前已经成为国际权力的重要来源,捍卫国家利益是驱动一个国家诉诸“数据战”的基本逻辑与核心考量。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数字治理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治理体系亟待完善。在有效治理缺失的情况下,“数据战”给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数据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至关重要,在大国“数据战”的背景下,以往就存在于跨国企业之间的零和竞争思维进一步扩大,主要互联网国家纷纷出台政策企图开展数据保护,以获得对数据的排他性独占行为。这种全球性的数据保护主义使得“数字技术壁垒”不断强化,跨境数字贸易成本居高不下,国家间数字领域的合作意愿进一步降低,全球数字经贸体系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其次,互联网最初因军用需求而建立,军事与安全始终是其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进入21
其他
网信视点 | 贯彻《个人信息保护法》,十大要点需注意
目前,在各类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解读文章中,大多在谈论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很少涉及如何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实质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目的不仅仅是“保护”个人信息,而是“保护”和“利用”同步推进。
其他
网信视点丨走好中国特色网络强国建设之路
论数字领导力:数字科技时代的国家治理网信视点丨郝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大学担当网信视点丨梅夏英:信息和数据概念区分的法律意义网信视点丨张玉振:高校信息化是实实在在的“一把手”工程
其他
信息发布 |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办理公共服务事项,能够通过共享方式获取公共数据的,不得要求单位或者自然人重复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者约定采集公共数据,单位和自然人应当予以配合。第十条
其他
信息发布 | 北京大学召开网信工作小组暨数据工作小组全体会议
面对新冠疫情给全国教育系统带来的年度“大考、连环考、压茬考”,北京大学加强对学校网信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学校网信综合治理体系,充分运用各种网信技术服务手段,有效支撑保障了特殊时期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运行。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校务数据共享等创新工作的推进,一些广泛涉及学校管理和师生权益的网信前沿问题逐步凸显,亟需发挥集体智慧研究解决。为广泛凝聚校内共识,进一步做好网信“十四五”规划论证和计划实施,推进网络安全及校务数据治理共享进度,202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小组暨校务信息数据管理工作小组全体会议,网信工作小组组长兼数据工作小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两个小组共28家成员单位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党办校办副主任、网信办(数据办)主任蒋广学主持。会议现场会议认真听取了2020年度网信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情况、2020年度信息化建设运行保障情况的报告,并仔细审议了网信“十四五”规划编制、校务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和网络安全年度总结评优工作等重要事项,研究提出了下一阶段网信工作的思路要点和实施计划,研究探讨了数据治理应用与个人信息保护等各单位共同面临、亟需解决的问题。安钰峰充分肯定了网信管理服务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针对下一阶段工作,安钰峰代表学校提出四点要求:一要高度重视网信工作,形成建设合力;二要加强统筹协调部署,推进网信规划落实;三要紧绷网络安全弦,保障学校安稳和师生权益;四要促进校务数据共享,提升数据治理和校务治理水平。安钰峰讲话鉴于2021年的特殊重要性,安钰峰强调,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统一到学校部署上,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和疫情防控大局,落实好网信事业规划和网络安全各项举措,将涓滴之力汇聚磅礴伟力,提升网信服务和支撑保障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师生更有安全感、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以优异的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网信工作小组暨数据工作小组共有29家成员单位,除深圳研究生院因疫情防控原因无法参会外,其余28家单位的负责人悉数到会。在日常的工作中,各成员单位均就相关工作和重点问题形成了广泛的沟通和密切的互动;在本次会上,围绕会议主题,保卫部、科学研究部、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等单位就软件资产规范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规范采集、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共享与保密等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网信办、计算中心负责人进行了现场回应;会后,网信办将根据学校决策和领导要求,参考吸纳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立足北大客观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统筹做好后续工作,推进相关问题的稳妥有序解决。往期推荐:信息发布丨关于北京大学2020年度网络安全工作评优结果公示信息发布丨北京大学发布大型软件购置审批管理校级制度信息发布丨关于开通大型软件购置线上审批服务的补充通知信息发布丨北大规范软件资产建账审批,校级制度与线上管理系统同步推出
其他
信息发布 | 北京大学2020年度网络安全工作评优结果公示
北京大学2020年度网络安全工作评优结果公示根据学校整体部署,2020年12月,网信办牵头启动了网络安全年度总结暨评优工作,成立了由网信办主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网信办、宣传部、保卫部、总务部、计算中心、青年研究中心)组成的评选工作小组,经过严格评选,遴选出先进集体10家、优秀团队10家和先进个人30人;初评结果经2021年1月14日召开的学校网信工作小组全体会议审议,予以通过。现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公示时间从即日起至2020年1月21日。如对公示结果有异议,请联系网信办,电话:62753270。2020年度网络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名单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外国语学院图书馆餐饮中心财务部社会科学部审计室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科技开发部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度网络安全工作优秀团队名单继续教育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燕京学堂城市与环境学院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会议中心燕园社区服务中心2020年度网络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名单(共30人,排名不分先后)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西
其他
信息发布 | 关于开展2020年度网络安全工作总结表彰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0年度网络安全工作总结表彰的通知”全校各单位: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校园安全。北京大学一贯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依据2019年制定的《北京大学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依托“学校——二级单位”两级工作体系,依靠网信工作队伍的共同努力,依赖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2020年度我校网络运行平稳有序,网络安全工作成效显著。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学校研究决定,开展本年度网络安全工作总结表彰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总结
其他
信息发布 | 北大规范软件资产建账审批,校级制度与线上管理系统同步推出
【编者按】随着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的不断全面发展,软件资产逐渐成为高校在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硬件资产,软件资产具有无形的特点,经常发生变更和升级,且需要长期日常运维,按照硬件资产一次性购置建账的方式来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除了从外部采购,还有大量软件由学校相关单位自主开发。根据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各单位自行开发的系统也属于国有资产,迫切需要进行规范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2019年以来,网信办加强与设备部、财务部、国资办、基金会、计算中心等部门协同,理顺网信资源全流程管理思路,研究软件购置及管理工作调整及优化的相关事宜。在此基础上,学校研究决定,明确网信办为软件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依据新增职能,网信办积极筹划,稳步推进相关工作。2020年4月1日,《北京大学大型软件(非科研类)购置审批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实施,相应的业务管理审批流程同步上线,实现了大型软件购置审批“无纸化”和“一次也不跑”;2020年12月16日,《北京大学软件资产建账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实施,相应的业务管理审批流程同步上线试运行(访问方式:登录“校内门户”->进入“信息服务”->搜索“网信资源管理”->进入“软件资产建账管理”系统)。本次《北京大学软件资产建账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将有效规范国有软件资产建账管理,与《北京大学大型软件(非科研类)购置审批管理办法(试行)》一道,形成管理闭环,保障软件资产管理有章可循,确保软件资产安全完整,降低相应管理风险。下一步,网信办将立足本位,进一步完善网信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助力学校打破部门壁垒,推动实现全校网络信息资源统筹管理和共享应用。北京大学软件资产建账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其他
一线风采丨用信息技术统御万千设施设备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访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王洋洋
往期推荐:一线风采丨黄艺燕——见证北大网信十年征程一线风采丨记校医院信息化工作探路人魏芳震一线风采丨王肖群——另一种前线的风景一线风采丨教学与技术的多面手——专访体育教研部吴定锋一线风采丨学生信息系统的创建者与守护人——访计算中心来天平一线风采丨贯通业务与技术,以信息化手段助力财务工作——访财务部徐菲老师一线风采丨信息化助力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访研究生院刘佰军老师一线风采丨用信息技术守护燕园——专访保卫部杜良生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一线风采丨用信息技术守护燕园——专访保卫部杜良生
往期推荐:一线风采丨黄艺燕——见证北大网信十年征程一线风采丨记校医院信息化工作探路人魏芳震一线风采丨王肖群——另一种前线的风景一线风采丨教学与技术的多面手——专访体育教研部吴定锋一线风采丨学生信息系统的创建者与守护人——访计算中心来天平一线风采丨贯通业务与技术,以信息化手段助力财务工作——访财务部徐菲老师一线风采丨信息化助力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访研究生院刘佰军老师
2020年12月17日
其他
一线风采丨信息化助力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访研究生院刘佰军老师
往期推荐:一线风采丨黄艺燕——见证北大网信十年征程一线风采丨记校医院信息化工作探路人魏芳震一线风采丨王肖群——另一种前线的风景一线风采丨教学与技术的多面手——专访体育教研部吴定锋一线风采丨学生信息系统的创建者与守护人——访计算中心来天平一线风采丨贯通业务与技术,以信息化手段助力财务工作——访财务部徐菲老师
2020年12月11日
其他
一线风采丨贯通业务与技术,以信息化手段助力财务工作——访财务部徐菲老师
往期推荐:一线风采丨黄艺燕——见证北大网信十年征程一线风采丨记校医院信息化工作探路人魏芳震一线风采丨王肖群——另一种前线的风景一线风采丨教学与技术的多面手——专访体育教研部吴定锋一线风采丨学生信息系统的创建者与守护人——访计算中心来天平
2020年12月3日
其他
一线风采丨学生信息系统的创建者与守护人——访计算中心来天平
往期推荐:一线风采:黄艺燕——见证北大网信十年征程一线风采:记校医院信息化工作探路人魏芳震一线风采:王肖群——另一种前线的风景一线风采丨教学与技术的多面手——专访体育教研部吴定锋
2020年11月27日
其他
一线风采丨教学与技术的多面手——专访体育教研部吴定锋
往期推荐:一线风采:黄艺燕——见证北大网信十年征程一线风采:记校医院信息化工作探路人魏芳震一线风采:王肖群——另一种前线的风景
2020年11月20日
其他
一线风采丨用信息技术为白衣天使插上羽翼飞翔 ——记校医院信息化工作探路人魏芳震
往期推荐:一线风采:黄艺燕——见证北大网信十年征程赛博留痕:北京大学召开2020年度网信工作部署会赛博留痕:历史回顾
2020年11月2日
其他
一线风采丨黄艺燕——见证北大网信十年征程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官网往期推荐:赛博留痕:北京大学“燕云直播”平台于7月1日正式上线赛博留痕:北京大学召开2020年度网信工作部署会赛博留痕:历史回顾
2020年10月30日
其他
北京大学“燕云直播”平台于7月1日正式上线
经过计算中心近五个月的研发与奋战,北京大学“燕云直播”平台(https://liveclass.org.cn/)于7月1日正式上线。这个燕园网上直播平台发轫于2020年春季“停课不停学”的临危受命,成长于让网课回归课堂的努力和思考,放飞于让每一间教室都可以轻松云授课的梦想。这一超前谋划,将以技术零门槛的姿态服务在线教学常态化的需求,以高并发、高画质、高稳定的品质服务于北京大学众多大型活动、会议讲座的网上直播,使得北大可以更好地应对疫情及突发公共事件的诸多挑战。01燕云直播平台首页02由数学科学学院11位教师共同开设的豪华网课03张海滨教授的“国际组织与国际法”限本校观看6月29日,“燕云直播”平台开始在线测试,先后担纲“中俄数学中心成立仪式”校内直播、“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全球直播,以及“北京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表彰大会”校内直播任务,为7月2日上午8时举行的“北京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全球直播热身,画面清晰,视频流畅,先后有一万多名师生观看了直播或回放,取得了良好的测试效果。04“中俄数学中心成立仪式”校内直播05“北京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表彰大会”校内直播06“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全球直播“燕云直播”的前身是2020年2月上线的“北大直播课堂”。回顾2020年上半年的大考,面对严峻复杂的战“疫”形势,北京大学开始全面网上授课。无论是直播、录播、慕课,还是视频会议研讨,快速掌握各种网络平台的技术和操作,对于大多数教师都非常困难。如何能够帮助老师们减轻负担,让“云端”老师安心教学,在人手短缺的疫情期间显得格外意义重大。开课在即,面对学校教学组织、教师培训、平台选择的各种忙乱,面对技术问题带给老师们的各种困扰和烦恼,计算中心在奋力保障学校各种紧急任务的同时,克服压力积极思考,依托视频直播平台的工作积累,提出了基于教室摄像头进行网上直播的远程授课方案,迅速得到了校长郝平、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常务副校长龚旗煌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首肯和支持。在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的大力协调下,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紧密配合下,计算中心迅速组织团队拼搏攻关,打通视频采集、直播、录播、回放、选课、授课、观摩等一系列技术关卡,解决视频流安全加密、大并发传输等技术难题,仅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北大直播课堂”的设计和研发,在地学楼智慧教室实现了教室直播授课,并确保选课学生与“云端”课堂的严格对接。07“北大直播课堂”课程观摩页面“北大直播课堂”虽然略显稚嫩,但是系统的便利、视频的流畅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了良好的体验。目前,已经有41门课程通过“北大直播课堂”平台在地学楼、理科一号楼、物理学院等36间教室在线授课,高峰时段参加直播学习的人数高达1800多人,老师们不用额外学习任何信息技术,专注教学,视频流畅、黑板清晰,学生临场感强,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教育部明确指出,在线教学将从“新鲜感”走向“常态化”,剑桥大学已正式宣布,下一学年非参与式的大班课程(Lectures)将全部改为网上进行,直至2021年夏季。为避免被动,北京大学经过分析研判,决定超前布局,在秋季学期全面支持教室视频直播授课,线下线上灵活切换,以确保疫情反弹等突发事件下所有课程的正常安排。“燕云直播”平台的及时推出,将以更前沿的信息化手段、更灵活的课程组织、更美观的展示形式、更便利的教室接入方式,满足北大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教学工作需求,同时通过提供CARSI跨校联邦身份认证服务,全方位打造安全、可管、可控的网课直播云服务平台,更方便地支持兄弟院校接入“燕云平台”远程授课,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020年7月2日
其他
网信视点 | 论数字领导力:数字科技时代的国家治理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科技作为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数字科技也大显身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互联网研究院(深圳)院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原专职副主任彭波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了数字科技在抗疫中的大放异彩的机会,更助推数字科技时代的全面到来。在后新冠疫情时代,应建立与数字科技兼容匹配的治理模式,让具备数字领导力的数字政府成为数字社会的标配。更多精彩观点当今,伴随数字技术革新与数据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正迅速从信息科技时代(IT)向数字科技时代(DT)迈进。中国互联网社会的“下半场”已经开始,其特征可以概括为“A、B、C、D、E+5G”的技术深度融合:A即人工智能(AI),B为区块链(Blockchain),C乃云计算(Cloud),D是大数据(Big
其他
网信视点丨郝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大学担当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党和国家对网信事业促进教育发展变革,寄予厚望。本期的特别推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大学担当》,是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同志6月2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郝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网信工作,对校级信息数据平台、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等重大网信举措,对疫情防控期间支撑教学、科研的网信项目进展十分关心,在多次重大会议上进行强调和部署。郝平同志的文章,肯定了网信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了网信工作者的信心,对网信工作者提出了工作要求,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作为网信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网信办将继续在学校党政统筹部署下,团结全校网信工作队伍,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中心工作,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立足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需要,聚焦学校管理运行中的症结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科学布局,立足长远,做好规划,提升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为学校运行管理改革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解决方案。现代大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变革的历史。当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大学又一次面临巨变。未来,大学将如何变革、发展,从全球高校为应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所采取的措施中,可积淀一些思考。“云端”重塑教育形态,大学的边界将发生变化与拓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受疫情影响,近200个国家关闭了学校。物理空间的阻隔加速推动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以北京大学为例,全校4/5以上、4000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采用直播、录播、慕课、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开设,覆盖4万名学生。大学已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和传统的活动边界,充分利用网络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提供更广泛、更优质的教育。这是大学充分运用现代生产力、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变革。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模式将迭代升级。疫情给高校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推动其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不少大学建立了“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将需要线下办理的业务尽可能地迁移到线上,学生开学、注册在线进行,课程考试、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答辩、学位评议等培养环节也移至网上。为加强防疫管理,大学充分运用大数据和新技术,建立了师生健康精确监测、食堂错峰分批就餐、人车入校分级管理等多个应急管理系统。北大还为毕业生推出了空中宣讲会、线上双选会,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隔空见面”。这些新模式不但维持了大学的基本运行,其中一些环节甚至比传统管理更集约高效。这些新模式将深深嵌入未来的大学基因,带来学校常态化管理的重大升级。在线教学推动混合式教学新发展。现在,高校教师被推到在线教育的最前沿。帮助教师把握在线教学规律、提高在线教学能力,对高质量在线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为此,北大为老师们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教学方法培训。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在线教学任务。不少老师经历了从畏难和担心,到尝试启动、逐步适应,再到熟练运用、游刃有余的过程,涌现出许多优秀教学案例。虽然只能隔着屏幕相见,但线上教学保持了较高的到课率,师生互动充分,这反映出线上教学能较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特点,更说明只要积极增强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师生之间就能“隔空不隔心”,就能通过屏幕架起师生交流的新桥梁。未来教学需要充分将在线教学的优势与经验融入日常教学中,推动混合式教学的新发展。这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全球高等教育合作将孕育新形态。高等教育全球合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眼下,跨国流动困难让高等教育国际化停滞,这种影响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在线技术的发展又使得知识在互联网上跨越山海高速传输,为各国高校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平台新机遇。在教育教学方面,全球高校可以通过跨校代为授课、代为培养、代为管理,以及师资、课程共享等方式,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在科研方面,需要强化应急管理方面的智库建设和全球疫情防控等重大问题的科研攻关,强化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结成新型学术共同体。大学重大科研攻关将紧密围绕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开展。在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挑战面前,大学迅速集结,围绕疫情防控的紧迫需要,组建了全链条、多学科的攻关团队,在多个关键领域、重大项目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北大还积极与全球知名高校和机构共建“全球顶级专家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联盟”,组织力量翻译我国最权威的新冠病毒防控和治疗专业指导文献,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传递必胜信念。大学未来的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预见的是,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关系将发生较大变化,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将更加突出、更加多元,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大学将成为更加“开源”的平台,广泛、深入地向社会传递知识的声音和科学的光芒;大学之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将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促进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更加丰富多彩。来源:人民日报
其他
北京大学召开2020年度网信工作部署会
安钰峰高度评价了燕园云战疫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网络授课系统、校务数据服务平台、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等网信重大举措对学校疫情防控的支撑与贡献。
2020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