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精彩分享|做好幼小衔接,从帮助家长了解小学开始
★帮助家长了解小学★幼儿上大班后,家长经常把担心挂在嘴边,担心他们学习跟不上,担心他们承受不了小学的学业压力,担心他们不会写字、做算术……总之,家长为幼儿上小学操碎了心。很多时候家长会把这种“担心”施压给幼儿园和教师。幼儿园和教师一旦被这种“担心”打败,开始妥协,就意味着幼小衔接的方向可能会偏离轨道。面对家长的担心和焦虑,幼儿园一定要理性对待,找出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许多大班家长沟通交流后,教师发现他们的焦虑大部分来源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因此,幼儿园要开展相关的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小学,让他们拨开云雾见“安心”。下面向大家介绍四个各具特色的家长活动,即“三方会谈”、小学教师进课堂、亲子调查“我要上的小学”和亲子社会实践“参观小学”等活动,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小学。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准备有序,从容面对。开展“三方会谈”活动幼儿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幼儿园要帮助家长了解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这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方会谈”活动即为帮助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小学、幼儿园、家庭三方共同参与的研讨活动。在大班幼小衔接阶段,家长不能一味地要求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也不能执着要求小学向幼儿园靠拢。这种走极端的做法会给大班幼小衔接工作带来极大的阻力。较为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小学、幼儿园和家庭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加强三方的沟通和交流,做到相互了解与配合,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开展“三方会谈”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活动前要收集家长的需求及小学关于小学一年级新生的信息反馈,综合分析后确定会谈的主题,再根据主题分别同小学和家长进行沟通,做好会谈前期的准备工作;二是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各方围绕主题积极讨论,特别是家长的主动思考,鼓励家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避免出现幼儿园或小学“一言堂”的现象;三是活动结束后,幼儿园要深入反思,针对活动结束后提出的问题重点跟进,制定后续支持策略,帮助家长解决在幼小衔接中的困惑。“小学教师进课堂”活动随着大班毕业日子的临近,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在小学里我们到底要做些什么?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对于这些问题,幼儿都很想知道答案。同时,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幼儿家长来说,因为不了解小学,主观猜想让焦虑感骤增。因此,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通过给幼儿上课、幼儿采访小学教师等活动帮助幼儿获得想要了解的关于小学生活的相关经验,通过给幼儿家长开讲座的方式,帮助幼儿家长了解小学。那么开展“小学教师进课堂”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请本身就是小学教师的家长来园开展活动,既是小学教师又是家长的双重身份有利于解读活动蕴含的教育价值;其次,幼儿园需要分两部分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即针对幼儿开展的活动和针对家长开展的活动;最后,活动结束后,幼儿园要积极反思、跟进,完善优化幼小衔接各项工作。亲子调查活动“我要上的小学”亲子调查活动是指针对某一个问题,家长支持幼儿通过网络、图书查阅等多种方式展开深入调查,寻求答案,并将答案记录表征下来。亲子调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亲子调查活动“我即将要上的小学”,鼓励每个幼儿针对自己要上的小学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例如,学校的位置在哪里?占地面积多少?校长是谁?校训是什么等。整个过程需要家长支持幼儿完成调查任务。家长可以通过查询小学网站、带幼儿到小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支持幼儿的调查活动。当幼儿有了答案,家长应鼓励幼儿自主进行书写表征,并适当提供帮助。调查表的设计是亲子调查活动的关键。一份好的调查表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园要认真思考并筛选最有价值的内容。调查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为后续活动开展提前做信息收集、起铺垫作用的。亲子社会实践“参观小学”大班幼小衔接工作中,随着主题“我要上的小学”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对于小学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满足幼儿探索与求知的欲望,积极开展亲子社会实践“参观小学”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幼儿建立对即将前往的小学的熟悉感,给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会让幼儿变得自信乐观,能从容地适应新环境。开展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小学”应注意:一是尽量带幼儿参观其预报名且录取机会较大的小学;二是参观小学不要走马观花,避免“表面化”,要思考如何把感知、体验、探究等学习方式贯穿其中,让“参观小学”活动变得更有深度,更有意义;三是建议家长努力做到参观前有调查和谈话、参观中有探究和记录、参观后有总结和提炼,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内容选自★好书推荐READING作者:张静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