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其他
徐娟∣果实风味与环境专题
果实风味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水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对特异种质资源的挖掘以及果实风味的形成与调控已成为园艺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环境对果实风味的影响尤其令人关注。本刊编辑部特组织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徐娟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翠华副教授以及新疆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王江波副教授和郭玲副教授将柚、香梨、灰枣和杏在外界环境因子调控果实风味及对种质资源的挖掘和评价方面获得的部分成果汇集成“果实风味与环境”专题。该专题共4篇论文:《2种果园管理模式下梁平柚果实挥发性物质和苦味物质的变化》《有机肥和菌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及香气的影响》《新疆南疆不同灰枣产区果实品质分析及优生区划分》《新疆南疆杏核心种质种仁氨基酸比较分析》。欢迎从中国知网或者我刊官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广义的风味是食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产生的综合知觉,涵盖了化学感觉、物理感觉及心理感觉等方面。狭义的风味则是指味觉和嗅觉的综合感觉。因此,可将风味物质分为香味物质和呈味物质。香味物质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在常温下易挥发。呈味物质在常温下不易挥发,可刺激味蕾产生味觉,分为甜味物质、酸味物质、苦味物质及其他呈味物质。除受遗传因子调控,风味品质相关代谢物质的合成与代谢还受产区土壤、肥水条件、温度、光照、矿质元素及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环境因素对风味品质的影响机制,为生产上果实品质的人为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本专题收录了4篇文章,分别以柚、香梨、灰枣和杏为材料,分析了种质、产区和栽培管理等差异对香味、苦味、营养以及综合品质的影响,但相关的调控机理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专题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2021年8月23日
其他
祝志慧∣种蛋孵化信息的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祝志慧副教授的特约综述文章《种蛋孵化信息的无损检测研究进展》。欢迎从中国知网或者我刊官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鸡蛋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而一枚品质优良的鸡蛋,往往来自于种鸡数代的繁殖、育种。业界将这类能孵化出种鸡和种鸭的蛋称为“种蛋”。一枚种蛋能否孵化出健康的小鸡(鸭)?孵出的雏禽是公还是母?种蛋内部的孵化信息始终是家禽行业关注的重点。目前,国内孵化场一般在孵化后期通过人工照蛋识别受精蛋、无精蛋和死胚蛋,这种方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孵化期雌雄性别鉴定尚处于空白状态。近10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陆续提出了一系列着眼于生产实际的种蛋孵化信息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光电检测方法、机器视觉法、光谱法等,进一步推动了种蛋孵化信息检测技术向高精度、智能化方向发展。研究内容本文着重从家鸡种蛋的孵前受精检测、孵化期成活性检测及孵化期性别检测三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近10年来的孵化信息检测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种蛋孵化信息无损检测提供综合性参考。文章引用祝志慧,叶子凡,杨凯,等.
2021年8月19日
其他
陈浩威,崔旻∣黄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崔旻教授的特约综述文章《黄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欢迎从中国知网或者我刊官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黄病毒作为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包括70多种病毒,由节肢动物传播(主要是蚊子和蜱虫),在全球每年造成约3亿人感染,威胁数百万人的健康。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交流的增加,黄病毒的传播在全球呈现扩大蔓延趋。大多数感染者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仅出现自限性发热疾病,约有1%的严重病例会出现神经症状。一旦出现神经症状,致死率高达10%~30%,预后约有30%~50%的幸存者伴随永久性的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血脑屏障(blood
2021年8月16日
其他
徐涛,段宏兵∣激光切割对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生长指标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特别策划了“马铃薯产业研究”专题,其中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段宏兵老师团队的文章《激光切割对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生长指标的影响》。欢迎从中国知网或者我刊官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目前马铃薯组培苗切割作业方式仍以人工使用剪刀进行剪切为主。该方式生产效率较低,且容易造成组培苗病毒感染,从而导致其移栽质量控制困难。与机械剪切方式相比,激光切割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高能激光束的聚焦实现无接触式切割,将激光应用于马铃薯组培苗的切割可以有效避免切割工具所造成的组培苗交叉感染。研究内容本研究提出了使用激光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无接触式切割,并对激光切割和机械剪切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激光切割方式的组培苗在存活率、株高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机械剪切方式的组培苗。使用激光切割能实现马铃薯组培苗的无接触式切割,能有效避免组培苗交叉感染,促进了移栽的组培苗茎段成活;同时激光切割技术大大简化了组培苗移栽时的动作。为实现组培苗的机械化移栽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文章引用徐涛,段宏兵,蔡兴奎,等.激光切割对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生长指标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40(4):80-84.DOI: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10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本期精彩内容
2021年8月12日
其他
胡洪涛,朱志刚∣不同处理对蛭石栽培的微型薯疮痂病防控效果及其微生态效应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特别策划了“马铃薯产业研究”专题,其中刊发了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胡洪涛、朱志刚等人的文章《不同处理对蛭石栽培的微型薯疮痂病防控效果及其微生态效应分析》。欢迎从中国知网或者我刊官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马铃薯疮痂病作为为害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几乎在我国所有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是在以蛭石为基质的脱毒微型薯生产基地,连作地种薯患病率高达50%以上,种薯商品价值丧失殆尽。但截至目前,我国尚无针对疮痂病的正式登记的防治药剂,说明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控措施严重缺乏,亟待研究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控方法和技术,这不仅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种质资源安全,也阻碍马铃薯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环境重要成分,在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而最近的研究发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程度与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紧密相关,尤其是与土壤致病性疮痂病菌的丰度相关,说明降低土壤病原菌数量是控制马铃薯疮痂病的关键。土壤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来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从而控制土传性病害、害虫或者杂草的为害,其中以化学药剂溴甲烷消毒效果最好,但由于溴甲烷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而全球禁用。棉隆是近年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消毒药剂,实践表明棉隆消毒对土传性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根肿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效,而土壤消毒对以蛭石为基质种植的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尚未见报道,同时也不清楚土壤消毒对蛭石中微生物的影响。为解决蛭石种植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中疮痂病防控难题,我们特进行棉隆土壤消毒联合生物菌剂试验,并利用16S核糖体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对蛭石微生态影响。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6个不同处理对蛭石栽培的微型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并采用16S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蛭石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98%棉隆细粒剂进行土壤消毒,并结合生物菌剂青霉菌34107进行防控,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效果达到93.43%,商品薯数量和经济效益分别达到348.3万个/hm2和35.70万元/hmm2,同时蛭石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最高,有益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数量显著增加,说明青霉菌34107与棉隆协同使用,能有效促进蛭石中有益菌繁殖。相关性分析显示,蛭石中链霉菌丰度与55个属细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包括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Solirubrobacteraceae、包层不黏柄菌(Asticcacaulis)等,而与Dyadobacter、Pedobacter、Paenarthrobacter等8个属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0.6)。本研究首次提出采用棉隆消毒结合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蛭石栽培马铃薯疮痂病方法,这将指导微型薯疮痂病防控,同时为土壤消后微生态修复技术和理论发展提供支撑。文章引用胡洪涛,朱志刚,周荣华,等.不同处理对蛭石栽培的微型薯疮痂病防控效果及其微生态效应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40(4):72-79.DOI:10.13300/j.cnki.hnlkxb.2021.04.009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本期精彩内容
2021年8月9日
其他
高明杰,罗其友∣基于VAR 模型的中国马铃薯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特别策划了“马铃薯产业研究”专题,其中刊发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高明杰研究员、鲁洪威、李婷婷、薄沁箐以及罗其友研究员的文章《基于VAR
2021年8月6日
其他
段宏兵∣马铃薯微型薯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特别策划了“马铃薯产业研究”专题,其中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段宏兵老师的特约综述文章《马铃薯微型薯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欢迎在我刊官网或者中国知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马铃薯脱毒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型薯产量也在逐年提升。我国劳动力结构变化,人力成本逐年增加,全人工的微型薯的生产过程使得微型薯的价格也连年上升,严重阻碍了优质微型薯的使用。因此,发展马铃薯微型薯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是我国马铃薯种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马铃薯微型薯的生产区域要求严格,大都分布在边远山区,加快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机械化的推进也是巩固精准扶贫成果的有力措施之一。研究内容本文从马铃薯微型薯的生产农艺要求出发,对马铃薯微型薯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围绕马铃薯微型薯种植的农艺过程,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研究、加速基础共性技术机理的研究、争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加快我国种薯产业及机械化的发展等意见和建议,以推进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与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从而提高优质微型薯的应用量,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文章引用段宏兵,徐涛,蔡兴奎,等.
2021年8月2日
其他
程超∣马铃薯加工产品丙烯酰胺控制的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特别策划了“马铃薯产业研究”专题,其中刊发了湖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北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程超教授的特约综述文章《马铃薯加工产品丙烯酰胺控制的研究进展》,欢迎在我刊官网或者中国知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
2021年7月30日
其他
杜平,刘新伟∣马铃薯锌营养特性及锌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特别策划了“马铃薯产业研究”专题,其中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刘新伟老师等人的特约综述文章《马铃薯锌营养特性及锌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欢迎从中国知网或者我刊官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缺锌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世界范围内约有20亿人锌摄入不足,我国缺锌人口将近1亿。在发展中国家,缺锌是第五大致病因素,由缺锌引发的疾病死亡率很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就明确指出:要重视解决居民微量营养素缺乏,重点改善低收入人群孕妇膳食中钙、铁、锌和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食用天然富锌的食物是解决人体缺锌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国际生物强化项目(Harvest
2021年7月27日
其他
单建伟,宋波涛,李小波∣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育的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特别策划了“马铃薯产业研究”专题,其中刊发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的单建伟、李小波等人及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宋波涛教授等人的特约综述文章《糖信号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育的研究进展》。欢迎从中国知网或者我刊官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
2021年7月23日
其他
谢从华,柳俊∣中国马铃薯的历史沿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特别策划了“马铃薯产业研究”专题,其中刊发了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的谢从华和柳俊教授的3篇文章《中国马铃薯引进与传播之辨析》《中国马铃薯从济荒作物到主粮之变迁》《中国马铃薯科技发展与创新之回顾》。欢迎从中国知网下载阅读!编者按马铃薯源自南美,数百年前初为国人所知,除作为皇宫珍肴之外,实则因其为苦寒僻壤之地接济民食的度荒之粮,方志广录不缀。及至今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居全球之首,成为生产效益最高的大田粮食作物。溯其发展渊源,是作者彰其历史功效以观其发展前景之主要目的。追踪散见的农史研究,作者籍此考证了马铃薯可能早于欧洲引入我国的史实。综观方志和相关文献,分析近50年的统计数据,作者探究了马铃薯由平民赖以生存之食向战略支撑作物转变的历史过程,以及支撑这种转变的科技进步轨迹,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思辨之据。因涉及历史跨度较长和考证领域较广,初稿《中国马铃薯的历史沿革》达3万余言,本刊征得作者同意,以《中国马铃薯引进与传播之辨析》《中国马铃薯从济荒作物到主粮之变迁》《中国马铃薯科技发展与创新之回顾》等3篇独立文章的形式登载,以便读者参阅。·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团队·中国马铃薯引进与传播之辨析谢从华,柳俊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2021年7月20日
其他
刘琛,杜红英∣肌原纤维蛋白-壳聚糖可食性膜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武汉)的杜红英副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肌原纤维蛋白-壳聚糖可食性膜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欢迎从我刊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近年来,化学合成的塑料薄膜在食品包装领域使用量与日俱增,但由于其难降解会导致严重的“白色污染”且可能残留有害加工助剂等问题,因此,研发出具有低成本、良好的包装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食品包材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可食性膜是以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为成膜基质,辅以可食用增塑剂,经干燥后形成的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及选择透过性的可降解薄膜。可食用包装膜安全可食,可生物降解,能够有效地阻止产品内外各组分扩散迁移,延长食品货架期等优势,可逐渐代替化学合成包装材料。图1
2021年7月15日
其他
岑忠用,严军∣近红外光谱法鉴别6种根茎类中药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了河池学院的岑忠用副教授的研究文章《近红外光谱法鉴别6种根茎类中药材》。欢迎从我刊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很多中药材形态相似,但其化学成分、性味、毒性、用量、药理作用和功能等方面均不完全相同,因此可能因药材误用而产生严重后果。传统中药鉴别方法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效率较为低下,且对于亲缘关系近、生物形态相似度高的药材难以获得准确的鉴别结果。色谱以及DNA分子鉴别能获得极高的药材鉴别准确率,但是往往需要复杂的前处理、分析时间长、成本高、操作繁琐,难以进行原位在线的快速鉴别。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具有分析速度快、成本低、无损、前处理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在中药材质量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根茎类中药指入药部分是根茎或带有少量根部或肉质鳞叶的地下茎类药材,由于根茎类药材的植物形态相似性较高,导致了中药材市场上真伪混淆难以辨别的问题,并进一步引起严重的临床用药危险。近年来,根茎类中药材如百两金、山豆根、千斤拔、滇豆根、北豆根等相似药材因地区名称和使用习惯不同而被误用,或者由于不法商人为了牟利的目的而有意地售卖易混淆药材。因此,建立快速、简单的鉴别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建立了6种易混淆的根茎类中药材(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百两金、千斤拔、云南豇豆)的定性鉴别模型。北豆根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李喜阳,刘向东∣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母猪高低产分类模型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刘向东副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母猪高低产分类模型研究》。欢迎从我刊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自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蔓延以来,我国养猪业格局发生了颠覆,行业重新“洗牌”,我国养猪业正式进入后非瘟时代。在尚未有有效的非瘟疫苗问世之前,猪场防非将成为常态化,如何在严峻的防非形势下更好地对母猪进行繁殖管理、预测母猪高低产,及时淘汰低产母猪,最大化猪场的生产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的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所要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量愈发庞大,数据结构愈发复杂,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需求。为此,本研究考虑使用4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母猪高低产分类模型,并筛选最优的分类模型,为猪场实现精细化繁殖管理提供参考。研究成果数据结构:本文收集整理了广西某猪场2016—2018年3个母猪群体的生产数据(以A、B、C数据集表示)。三个数据集分别包含出生场地、分娩栏位、品种和不同胎次的产产仔数性状。
2021年7月7日
其他
夏浩,姜存仓∣生物炭对作物氮肥利用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姜存仓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生物炭对作物氮肥利用率影响的整合分析》。欢迎从我刊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近年来,
2021年7月5日
其他
高立方,葛小东∣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污染负荷特征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葛小东副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污染负荷特征分析》。欢迎从我刊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阅读!研究背景水产品是世界贸易中的大宗商品之一。我国淡水养殖的历史有两千年之久。针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大力发展渔业,合理开发海洋和水域资源,对增加食物供给、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针对水产养殖污染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合理开发水域资源,对增加食物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对于新时期探索“两山”转化通路、完善生态产品供给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江经济带面积约209.39万km2,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019年人口6.02亿多,GDP总计45.78万亿元,其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人均GDP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2.1、1.1倍,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及作用日益突出。2019年,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57%和62%;渔业经济总产值为1.15亿元,占全国的43%。因此,分析我国长江经济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对于指导我国水产养殖业合理的投入、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养殖鱼塘文章亮点(1)分析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氮磷污染负荷总量的时空差异;(2)以蛋白质产出为基准,核算淡水养殖氮磷负荷强度及其时空间差异;(3)结合EKC模型分析淡水养殖氮磷负荷强度变化的趋势和原因.文章摘要该文采用系数法对我国长江经济带地区11个省市淡水养殖的蛋白质产量及氮磷排放总量进行核算,由此计算单位蛋白产出污染物排放强度及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EKC)分析淡水养殖蛋白质产出与单位蛋白产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1991年至2019年期间,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蛋白质产出、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湖北、江苏、江西和湖南4个省份淡水养殖总氮、总磷的排放总量较高;浙江省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最高;(2)各省市单位蛋白质产出的总氮、总磷排放强度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显示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总体上趋于对环境影响更严重的水产品种;(3)肉食性水产品的总氮、总磷排放量最高,且持续增加;杂食性水产品总氮、总磷排放量其次,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滤食性水产品总体污染负荷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植食性水产品总氮、总磷排放量最低;(4)Kuznets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随着淡水养殖强度增加,单位面积蛋白质产出对单位蛋白产出的总氮排放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单位蛋白产出的总磷排放量则呈现“倒U型”关系,且Moran’s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谭海燕,胡卫兵∣BiOI/BiOBr异质结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了超轻弹性体材料绿色制造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湖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谭海燕副教授的研究文章《BiOI/BiOBr异质结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欢迎从我刊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阅读!文章介绍在用光催化反应降解染料废水中的有机物来净化染料废水时,其光催化反应主要是利用光生空穴(h+)的强氧化性,空穴(h+)可以将染料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无污染的CO2和H2O。单一光催化剂的光生载流子易复合,构建传统Ⅱ型异质结是实现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的常见有效策略,Ⅱ型异质结虽能够实现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但削弱了电子-空穴的还原氧化能力,新型的梯形异质结可以克服这一缺点。梯形异质结由一个氧化型与一个还原型光催化剂组成,在费米能级差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内建电场,它可以消除异质结内氧化型材料中相对无用的电子和还原型材料中相对无用的空穴,从而保留氧化型光催化剂中有用的空穴和还原型光催化剂中有用的电子,使整个复合材料具有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和更高的光催化性能。为此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梯形异质结复合光催化材料BiOI/BiOBr,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证实了BiOBr和BiOI之间梯型异质结构的产生,探究其对典型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能力,并与纯的BiOBr与BiOI的降解情况进行比较。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以及稳态、瞬态荧光光谱PL等对合成的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BiOI/BiOBr样品进行了结构、形貌、光学性质的表征。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了罗丹明B的降解率,结果表明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对100
2021年6月28日
其他
柴本杰,赵凌∣狂犬病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赵凌教授团队的特约综述文章《狂犬病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欢迎从我刊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阅读!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2021年6月22日
其他
夏英凯∣水产养殖水下机器人研究进展
文章简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夏英凯副教授等人的特约综述文章《水产养殖水下机器人研究进展》。欢迎从我刊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阅读!水产养殖是世界范围内食品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为人类提供了超过一半的水产品。近年来,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殖规模逐年递增,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水质污染严重、养殖效率低下、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危机等,因此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水下机器人作为水下工程装备中的一支生力军,与传统水下作业手段相比,在作业范围、环境、模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一旦应用于水产养殖,可显著改变现有作业模式,并且水下机器人还可与其他的水面、水下、空中平台灵活组网,并借助地面基站、卫星等通信设备,构建“水陆空天”一体化渔场监控系统。因此,水下机器人符合新型水产养殖装备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展水产养殖水下机器人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向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生态安全、机器换人等方向发展的关键,有望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尽管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已日趋成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养殖模式、成本、装备适应性等问题限制,水下机器人在水产养殖业的推广应用仍非常有限,而且尚有诸多技术瓶颈未得到解决。本文面向水产养殖水下机器人的实际应用,结合作者在水下机器人领域多年积累的研究基础,对弱光照、多扰动、强耦合、时变、非结构化的水下环境中,利用水产养殖水下机器人开展高效、精准的水产养殖监测及作业,通常需解决的水质监测、视频监控及传输、水产目标识别与定位、水下导航、智能规划与控制、水下机器人-机械手协同作业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对养殖环境智能综合感知、养殖对象生理及行为特征提取与辨识、可靠低成本的智能化装备等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产养殖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综合性参考。图1
2021年6月16日
其他
张露,梁志会|长江经济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及其改进
文章简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特别策划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专题,其中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单位的张露教授等人的文章《长江经济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及其改进——基于滇、鄂、苏三省水稻种植的实证分析》。欢迎从我刊官网下载阅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调整施肥结构。所以分析其采纳对农业化肥施用效率的影响,有助于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并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本文基于云南、湖北和江苏三个经济带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rans-log形式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水稻种植户的化肥施用效率,进而利用Tobit模型估计了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其水稻化肥施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水稻化肥施用效率仍存在31.5%的改进潜力,上游地区(云南)的化肥施用效率相较要低于长江中游(湖北)和下游地区(江苏);长江经济带的水稻化肥施用效率要低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说明现阶段减少化肥用量不仅不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反而有助于提高化肥施用效率;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显著提高了水稻化肥施用效率,但对于化肥施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的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施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有所减弱。进一步分析表明,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促成土地连片化经营能够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施用效率的改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长江上游等欠发达地区的化肥施用效率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是今后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第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化肥施用效率,应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长江流域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率。第三,加大长江流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特别是采取田块平埂合并等措施,促进土地连片化经营,进一步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施用效率的改进作用。文章引用张露,梁志会,普雁翔,等.
2021年6月8日
其他
何绪刚,侯杰|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
文章简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特别策划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专题,其中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何绪刚教授等人的文章《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点击阅读原文,欢迎从我刊官网下载阅读!图为何绪刚教授作为国民动物性蛋白质摄入主要来源之一的水产品,其生产已愈来愈倚重于池塘养殖。2019年全国池塘养殖总产量已达2
2021年6月7日
其他
何可,李凡略|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分析
文章简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特别策划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专题,其中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何可副教授等人的文章《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分析》。欢迎从中国知网下载阅读!-扫码阅读全文-图1
2021年6月3日
其他
陈松文,曹凑贵|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营养健康:黑米主食化未来可期长江经济带农户生态认知对其清洁能源利用行为的影响机制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手机在线购买期刊戳“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2021年6月2日
其他
李小坤,鲁剑巍|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特别策划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专题,其中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的李小坤、任涛、鲁剑巍的文章《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欢迎从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2021年5月31日
其他
谢金华,杨钢桥|长江经济带农户生态认知对其清洁能源利用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5区市农户的实证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特别策划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的专题,其中刊发了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的谢金华、杨钢桥、张进、王歌的文章《长江经济带农户生态认知对其清洁能源利用行为的影响机制》。欢迎从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张启发|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营养健康:黑米主食化未来可期
院士之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刊发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启发教授的文章《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营养健康:黑米主食化未来可期》。欢迎阅读!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营养健康:黑米主食化未来可期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武汉
2021年5月22日
其他
徐红卫,刘成洪|盐预处理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小孢子愈伤形成的影响
《盐预处理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小孢子愈伤形成的影响》一文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徐红卫、郭桂梅、高润红、何婷、杜志钊、李静、陈志伟、陆瑞菊、王亦菲和刘成洪共同完成。该文研究成果了精准评价大麦种子和小孢子盐胁迫响应,助力耐盐品种的选育。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强,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恶化,成为农作物生产中最严重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大麦在禾谷类作物中耐盐性较强,是开拓盐荒的先锋作物,也是开展单倍体育种的模式植物,但是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差异很大。有很多研究表明,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种子、幼苗或者细胞进行化学物质预处理,是改善作物耐盐性的有效措施。种子萌发期是植株水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小孢子时期是高等植物生活史中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重要的阶段。选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两种不同发育途径的起始阶段,对其盐胁迫的响应进行精准评价,对于作物的耐盐性机制研究和种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耐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大麦长三角主栽品种花11(耐盐型)和花30(盐胁迫相对敏感型)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不同浓度盐预处理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小孢子愈伤形成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花30的种子和小孢子在无NaCl和低浓度NaCl预处理时,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均低于花11,但经高浓度NaCl
2021年5月18日
其他
王燕燕,张椿雨|油菜根肿病抗性遗传改良与应用
《油菜根肿病抗性遗传改良与应用》一文由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王燕燕、杨植全、杨庆勇和张椿雨共同完成。该文发表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油菜产业研究专题”栏目。油菜(AACC,2n=38)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长江流域年种植面积1亿亩,可提供500万t菜籽油,以及700万t的优质饲料饼粕。近年,我国油菜生产饱受根肿病困扰,发病面积超过千万亩,发病区域油菜严重减产或绝收。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根肿菌属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孙文成,廖庆喜|驱动犁翻与反转旋耕组合式油菜直播种床整理机设计与试验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的孙文成、廖庆喜、张青松、卜祥利、魏国粱、何坤共同完成。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2019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约为66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1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陆志峰,鲁剑巍|我国冬油菜种植区土壤有效镁状况与油菜施镁效果
第2期:油菜产业研究专题《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特别策划了“油菜产业研究专题”,《我国冬油菜种植区土壤有效镁状况与油菜施镁效果》是其中的一篇综述文章,该文由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的陆志峰、任涛、鲁剑巍共同完成。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至关重要。我国冬油菜主产区耕作土壤有效镁供应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产量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镁养分量大,而生产上普遍施用氮磷钾养分含量高的化肥从而导致随施肥带入的镁养分极少,镁营养缺乏逐渐成为限制油菜产量的潜在因子。图1
2021年5月6日
其他
万星宇,廖庆喜|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油菜产业研究专题《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特别策划了“油菜产业研究专题”,《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是其中的一篇综述文章,该文由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万星宇、廖庆喜、廖宜涛、丁幼春、张青松、黄凰、陈慧和朱龙图共同完成。该文分析了国内外油菜全产业链生产概况和主要环节关键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概述了产前油菜小区育种、种子精细处理与产后油脂加工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产中阶段耕整地、播种、收获、田间管理环节的重点技术发展动态,涵盖了种床整理技术、开畦沟技术、深施肥与秸秆还田技术、单体式与集中式精量排种技术、无人机播种与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分段与联合收获技术、饲用油菜收获技术及其配套装备。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我国油菜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上下游阶段不平衡和各环节技术体系不平衡,提出加快产前、产后成套装备研发,促进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实现产中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衡发展,探索油菜机械化生产智能技术与无人系统,形成政府推动-市场拉动-规模驱动-科技引领的发展路径,是实现油菜全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文章引用万星宇,廖庆喜,廖宜涛,等.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40(2):24-44.DOI:10.13300/j.cnki.hnlkxb.2021.02.004本论文由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5229、52075210、32001427)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0M682438)资助。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本期精彩内容
2021年4月25日
其他
童婷,梁建功|碳基量子点在病毒检测及抗病毒领域的研究进展
TRAVEL《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发表了一篇特约综述文章《碳基量子点在病毒检测及抗病毒领域的研究进展》,该文由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理学院的童婷和梁建功共同完成。
2021年4月21日
其他
冷博峰,冯中朝|农户对油菜品种不同性状主观需求的变化趋势与群体间差异分析
本文部分作者合影左起为冷博峰、李谷成、冯中朝、马文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特别策划了“油菜产业研究专题”。该专题文章之一《农户对油菜品种不同性状主观需求的变化趋势与群体间差异分析》由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冷博峰、李谷成、冯中朝、马文杰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先容共同完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是2021年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农户是种子的使用者,育成的品种需要通过农户才能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了解农户对各类农作物品种性状的需求,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种选育,推动农户新品种采纳和农业技术进步。本研究基于2009—2020年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农户固定观察点18个省份17
202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