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金融研究院

其他

数实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 腾讯金融研究院 X 腾讯云 X 毕马威

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革,金融科技如何更好的融入实体经济,已成为行业共同瞩目的关键议题。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厚积成势”,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无独有偶,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数实共生再次成为热词。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原生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成熟,金融科技逐渐演进为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连接器。因此,推动数实共生,金融科技大有可为。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金融科技近些年的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金融科技与不同产业的适配性问题等,针对金融科技如何更好的推进数实共生,2021年9月,腾讯金融研究院、腾讯云与毕马威联手启动金融科技趋势报告项目,动员30余位业务、技术、产品、方案、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访谈调研120余次,经过5个月时间,形成数十万字报告成果《数实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获得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等多位著名专家的指导和推荐。专家点评李礼辉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司晓:区块链数字资产物权论

本文首发于《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12期(总第386期)。文章内容仅为学术探讨,不代表供职机构之观点。内容摘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加密虚拟货币、NFT等为代表的区块链原生数字资产应运而生。而与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立法对其财产属性语焉不详,司法实践在其财产属性的认定上也莫衷一是,法律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区块链数字资产市场发展与创新的最大障碍。区块链原生数字资产与网络游戏道具等债权性质的传统网络虚拟财产和数据存在根本性区别,区块链系统赋予的诸多新特征使其具有排他支配的可能性,符合物权特征。因此,现阶段区块链原生数字资产应被视为物权客体,按照物权规则予以保护。基于《民法典》第127条规定,将来立法在保护包括区块链原生数字资产在内的网络虚拟财产和数据时,可采取区分原则,明确规定对区块链原生数字资产以物权规则进行保护,而对具有弱控制性和弱支配性的其他网络虚拟财产和数据以其他形式的财产权益进行保护,以帮助构建区块链数字资产市场,并解决随之而来的破产、信托、担保、继承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关键词:区块链数字资产
2022年1月27日
其他

数字化发展与数字福利经济学前沿 ∣ 企鹅经济学

Economics)越来越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为深入探讨数字福利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腾讯研究院于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戚聿东: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理及现实意义

摘要:当下,中国经济已处于发展模式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数字技术驱动的、以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经济“变道超车”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基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理,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解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数字经济下的供给侧效率提升与供需精准匹配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不仅仅局限于增长速度,更应该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供给侧结构的动态调整。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想要培育潜在生产力,重点要从供给端入手,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是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加快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产业体系内各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以及供给结构调整的速度。数字经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以数字技术赋能、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了经济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产业系统内的调整与变动,优化了各方面要素配置与组合方式,以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最大化。1.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金融科技:驱动主因、产业全景及出海战略

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海外借壳上市投资方法之一)合并机会。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保持强劲反弹势头,投资额从2020年下半年的870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上半年的980亿美元。实现交易2456
2021年11月8日
其他

寻找最优数字规则框架| 企鹅经济学

Movement)突然风靡美国,其代表人物莉娜·汗(Lina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金融数字化,落脚点在转型

38.6%,全球第二位。在数字经济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数字化转型已呈只争朝夕之态势。与此同时,金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是单纯追求数字化,落脚点应该在转型。作者杨
2021年10月13日
其他

产业互联网是治疗“鲍莫尔病”的“中成药”| 企鹅经济学

al,2017)[15],改变了新创意的生产方式与速度(Aghion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技术变革与收入分配的实证考察:我们正迈入库兹涅茨曲线右半段?|企鹅经济学

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关于技术与产业变革及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争议不断。盲目反对现代技术的“卢德主义”和主张野蛮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显然都是需要摒弃的错误思潮。2.
2021年10月8日
其他

当数字金融遇上共同富裕

[11]花长春,田玉铎.全球财富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初探[J].金融发展,2021(01):24-44.[12]杨望.金融科技变中求进[J].中国金融,2021(04):35-36.往期文章
2021年8月27日
其他

司晓:区块链非同质化通证(NFT)的财产法律问题探析

CEO杰克·多西出售了史上第一条推文(tweet),最终竞价为290万美元;像素头像cryptopunks最高售价达到了750万美元;艺术家Beeple的纯数字艺术作品“Everydays:
2021年8月24日
其他

金融科技人才和城市竞争力关系的四个维度

内容导读: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信息科技专委会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数字金融人才培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暨《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报告》开题”在北京成功举办。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CFT50青年论坛首席召集人杜晓宇出席会议并参加了圆桌论坛“金融科技人才和城市竞争力”的研讨。杜晓宇提出金融科技人才和城市竞争力关系的四个维度:一是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从结果导向来看,一个城市的金融科技人才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三是现在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重要支撑作用;四是北京金融科技人才体系较好,但整个金融科技人才还有非常巨大的缺口,未来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下为发言全文:金融科技回归到最基础的层面就是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和城市竞争力关系的四个维度第一,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正向促进作用。腾讯金融研究院去年发布的《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报告》就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高或者是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好对城市GDP,以及对这个地区的商业银行贷款的绩效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金融科技的良好发展对城市数字经济乃至GDP、商业银行贷款的效能都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结果导向来看,一个城市的金融科技人才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城市金融科技发展的水平。有两个方面的数据,一是腾讯金融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智慧金融白皮书》显示,智慧金融的指数排名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名列前茅。二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今年发布的金融科技燃指数排名也显示,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排在金融科技指数的前列。可以看到,这些城市中金融科技人才的数量和对人才的投入,以及金融和技术企业、高校的能力都名列前茅,这使得这些城市在指数上更有优势,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也更好。因此,可以得出金融科技人才的基数可直接决定和影响一个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第三,现在整个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重要支撑作用,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技术快速发展,多方安全计算等新技术日新月异,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是岗位的需求。传统岗位只需要负责好自己的工作,现在金融领域的岗位无论是从合规、风控到产品、开发,全部都需要一个复合型的人才。需要有金融的知识、算法的思维,以及金融法律风险的意识,这是金融岗位对金融人才的新要求。三是金融产业在不断发展和变革。多篇论文指出,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的生产效率有大幅度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提高。大部分活动都采取了远程、线上接入的方式进行。为什么疫情期间居家办公让我们感到痛苦,因为居家办公一天的时间可能长达18个小时,远超过了之前的工作模式。但由此也体现出疫情提升了我们的生产效率,对人才理解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都有了新的要求。金融行业要适应新的生产效率,也离不开金融科技人才。第四,北京的金融科技人才体系很好,但整个金融科技人才还有非常巨大的缺口,未来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整个城市的竞争力水平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对金融科技人才指标体系的补充一般来说,在对人才指标体系或者是金融科技人才体系进行评估时,采用金融科技人员的具体数量比当地金融科技企业的数量更为直接。金融科技人才的数量,可能包括企业金融科技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包括高校相关的金融专业,还有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即从业人员、金融专业学生和毕业生,这是数量上的维度。此外,还有质量的维度。博士、博士后、海外引进高端人才、高级专家、创业创新领军型人才等的数量都属于金融科技人才质量维度的体现。金融科技人才投入方面,包括了基础的投入,比如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院校学科建设的支持、科研方面的投入,以及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投入。金融科技人才的产出也体现了金融科技人才是否真正符合人才标准,比如说金融科技人才带来的专利的数量、创新的数量、创投企业的数量,这些都可作为衡量金融科技人才产出的指标。最后,还有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环境的指标,例如,对金融科技人才是否有各类的优化和福利政策,让金融科技人才安心在当地发展。我认为指标权重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环境指标,即当地对金融科技人才的投入。这将是衡量城市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对基础学科的投入,对企业培训的投入,对人才后续建设的投入,包括设立博士后的工作站、加强产学研培训的投入,这些都是金融科技人才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地发展非常重要的指标。当然,一些经济上的奖励政策也可发挥积极作用。对地方金融科技人才发展的建议第一,对于金融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非常重要。比如,成都有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规划,深圳也一直在推出这方面的金融科技产业扶持计划,以及对整个科技创新的帮助,其中包括对企业、对企业高管和从业人员的帮助和扶持。腾讯金融研究院做过一个统计分析,以大数据行业为例,比较了全国及各地政府部门关于大数据的文件和出现大数据支持政策的频次。结果发现,支持政策越多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正相关。对于北京来讲,对金融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应当进一步出台和落地,这是我想讲的个人想法。第二,应该加强对人才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一定完全由政府出资,可以调度行业和产学研各方面的积极性。比如说企业和政府部门一块设立金融科技的研究基地,企业和政府部门还有高校一起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更多地鼓励产学研结合到一起,用创新的方式加强投入,让人才觉得留在北京有更好的培养空间。第三,在环境建设上,增加对金融科技人才各方面的保障,包括住房、交通工具、税收优惠政策等。往期文章
2021年8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林海峰:虚拟货币洗钱风险的监测实践与相关建议

Force,简称FATF)倡导的“风险为本”方法(Risk-Based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数字经济产业的规模、增长与结构:基于2005-202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企鹅经济学

Analusis,Vol.99,No.55,https://apps.bea.gov/scb/2019/05-may/0519-digital-economy.htm.往期文章
2021年7月22日
其他

嘉信理财:发展历史,成功经验及战略启示

摘要:嘉信理财成立于1971年,属于互联网券商中的佼佼者。公司成立之初主打低廉折扣佣金券商业务,后通过低价模式不断获取客户流量和扩展变现渠道,2000年以后将业务重心转至综合理财,逐步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在线金融服务平台,尤其是依靠基金超市(OneSource)和第三方理财顾问平台(Schwablink)等建立了很深的竞争壁垒。本文以嘉信理财发展历史为基础,深度剖析嘉信理财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国内金融机构发展理财业务的战略选择等。嘉信理财(Charles
2021年7月14日
其他

欧美受益所有人信息集中登记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2021年1月1日,美国通过了《2021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DAAFY21),其中的《公司透明法案》(The
2021年7月9日
其他

效率变革:寻找数字时代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引擎|企鹅经济学

郭金花,郭檬楠,郭淑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证券市场导报》2021年第6期,第13-23页。[38]
2021年7月7日
其他

从牌照演进看美国金融科技企业监管发展趋势

导读:金融科技发展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现行法律及监管框架对新型金融活动适用性的担忧。近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就金融机构牌照的发展新趋势举行了听证会,对新型金融服务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均针对金融科技企业发布了新型监管牌照,部分州也开放了针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特许经营许可。在此背景下,如何确保有完善的措施来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稳定,保障消费者权益,将是相关法律和监管框架改革的重要政策考虑。一、
2021年6月22日
其他

企业的原则

Age),在金光闪闪的外表下是不堪的现实。显然,单纯的商业原则无法很好规范这些新出现的产业巨头,需要根据社会的整体利益调整政策,堵上漏洞。讨论的结果是美国国会在1890年和1914年分别通过谢尔曼法
2021年6月11日
其他

一图看懂爱尔兰创新金融监管框架[下]

导读:5月12-13日,腾讯金融研究院旗下金融科技培训品牌“飞腾加速器”,邀请到来自爱尔兰投资发展署(IDA)以及William
2021年5月27日
其他

一图看懂爱尔兰创新金融监管框架[上]

导读:5月12-13日,腾讯金融研究院旗下金融科技培训品牌“飞腾加速器”,邀请到来自爱尔兰投资发展署(IDA)以及William
2021年5月25日
其他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创新的战略要点

通过连接数的倍增、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商业主体可以摊薄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硬件的成本,并通过智能分析来重构商业流程和赢利模式。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王克:我国碳中和愿景、实施路径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导读:3月27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作为指导单位,腾讯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50人论坛和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闭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克出席会议,并从四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以下为王克教授的发言内容: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符合全球1.5度目标要求随着《巴黎协定》跨入全面实施阶段,全球开启了气候治理大潮,帮助实现疫情后全球经济的绿色复苏。协定提出的1.5度目标和2度目标,为全球各国气候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据IPCC测算,若要实现1.5度目标,那么在2050年左右全球就要达到碳中和,若不超过2摄氏度,则2070年左右全球要碳中和。我国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际上瞄准的正是1.5度温控目标,这是一个负责任但实现难度非常高的目标,对执行《巴黎协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国际发展趋势下,我国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做出强有力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将对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的国际进程做出重大贡献,为国际社会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径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节能减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综合考虑能源革命进程、疫情后绿色复苏、落实《巴黎协定》等多方面因素,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时间表,并对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减排领域制定各自的时间表,确立跨部门协调减排策略,及时落实减排行动。国家层面的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求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最大程度的减排,实现近零排放。推进终端部门电气化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效率;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电力部门深度脱碳;无法实现电气化或者电气化经济效益不可行的情况下,利用氢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燃料等。同时,少部分排放不能完全避免,一方面可以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另一方面需采用额外的固碳或负碳技术等。上述领域都存在大量的投融资需求,急需绿色金融体系提供支撑,也是金融发展的重大机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在风险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行业和其他重点减排行业面临重大变革,必然将导致深远影响和连锁反应,对经济系统带来的冲击是亟待重视的问题。电力部门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电力部门的煤炭消费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碳中和,电力部门需加速转型,碳排放快速实现达峰并尽快开启加速下降进程,在2050年前实现零排放甚至负排放。然而,全国现有煤电机组年龄小,不到12年,仅为全球煤电机组平均年龄的一半。疫情后的经济激励以及特高压线路等的建设规划使得去年以来煤电项目核准量有所上升,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行业短期转型的难度。煤电转型面临“碳中和”目标倒逼投资收益递减的压力。目前,我国煤电亏损面过半,随着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煤电机组向调峰电源转变的需求更高,亏损可能将愈加严重。碳中和愿景下,煤电项目面临提前淘汰并带来搁浅资产等问题。由于电厂投资很大比例来自银行等融资渠道,由此引发系统性的信贷与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煤电的转型影响在地区层面不太一致。煤电是我国很多资源型省份的重要经济部门,煤电投资的变化以及资产搁浅的风险,对于这些省份的投资和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加之煤电规模和结构的地区差异大,地区间转型难度不同,风险承压能力的地区差异明显。煤电转型关乎就业稳定和系统性金融稳定,需要慎重决策,设计好过渡机制,实现公平转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推碳中和目标实现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一次全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将倒逼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各领域都存在大量的低碳投融资需求,急需绿色金融体系提供支撑。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低碳投融资支持,帮助终端部门和能源体系快速转型,并刺激可再生能源、工业4.0等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这一过程所需的投资规模将是巨大的,金融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金融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碳中和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满足碳中和所需的巨量投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大量金融业务本质上是在管理和控制风险。除了看到碳中和带来的巨量投融资需求以及金融在这个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也要看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措施都将对不同类型资产价值带来一定影响。我们需要识别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资产面临的气候风险敞口。我们也需要关注碳中和愿景下高碳基础设施带来的搁浅资产风险等。因此,气候相关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将成为未来金融业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识别受气候变化以及低碳转型政策影响的资产,评估其风险敞口差异,提供成本最低、风险最小、地区公平的转型扶持措施建议。碳市场要充分作用,需与金融体系有效衔接,包括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以及开发相关金融衍生品等。电力行业已率先启动全国碳市场,碳市场未来会通过确保配额总量的稀缺性、包含碳金融在内的市场机制设计以及严格的市场监管来使碳价保持在一定水平,从而实现市场主体对市场碳价格的长期稳定预期,并通过有效的价格传导机制实现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推动企业加强低碳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同时也需要加快碳市场的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碳市场的法律基础,以及明晰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这有利于碳市场在后续引入配额有偿拍卖、开发碳金融产品、链接资本市场等,从而更好地完善碳市场建设,使得碳市场能够发挥其基本功能。往期文章
2021年4月6日
其他

马骏:在碳中和目标下,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导读:3月27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作为指导单位,腾讯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50人论坛和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闭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共同主席马骏在线出席,并从五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以下为马骏主任的发言内容:碳中和带来的机遇与风险一方面,“碳中和”可以带来数百万亿元的低碳投资机会,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建筑、林业等领域都会迎来较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环境气候风险主要包括两类风险:一是物理风险,如海平面上升、飓风、水灾等气候灾害,会带来非常大的资产损失;二是转型风险,“碳中和”背景下高碳产业和企业需要转型升级,若转型速度太快,可能会引起资产规模、就业人员、金融部门等领域的风险,若转型速度太慢可能面临出局风险。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如何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如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重新修订绿色金融标准,调整绿色债券标准、绿色信贷标准和绿色产业目录等;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披露碳足迹,逐步强化信息披露;界定和要求银行计算和披露棕色资产,根据棕色资产风险敞口进行环境压力测试,进而采取措施;加强金融机构对于低碳投资的激励机制,如建立绿色再贷款机制,加快金融机构从高碳资产退出的步伐。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的具体措施在治理结构上,董事会人员安排、专业部门设置等方面与“碳中和”目标一致。在具体目标上,设立量化目标,如绿色资产的增速等。在产品创新上,开发与碳足迹相关的贷款或债券产品,可以采取浮动利率,为借款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不断地提供激励机制。当前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动向近期G20重新启动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对于绿色金融发展路线图、绿色金融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外,中国和欧洲建立了可持续金融发展平台,各国中央银行加强绿色金融监管政策合作等。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共识,并在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在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对绿色活动进行识别、跟踪、贴标,持续跟踪和监测金融产品的绿色属性。此外,金融科技可以用于资产交易领域,将企业光伏资产进行交易;用于金融监管领域,监管部门实时抓取银行绿色信贷数据,提高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往期文章
2021年4月1日
其他

金融业+碳中和:机遇、风险与实施路径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金融领域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如何支持“30·60目标”的顺利实施?其中又蕴藏着哪些机遇与风险?对此,3月27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作为指导单位,腾讯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50人论坛、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闭门学术研讨会,邀请到来自监管与学术、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以下为精彩观点分享。碳中和带来了哪些机遇与风险?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主任马骏:在机遇方面,“碳中和”可以带来数百万亿元的低碳投资机会,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建筑、林业等领域都会迎来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将带来两类风险:一是物理风险,如海平面上升、飓风、水灾等气候灾害,会带来非常大的资产损失;二是转型风险,“碳中和”背景下高碳产业和企业需要转型升级,若转型速度太快,可能会引起资产规模、就业人员、金融部门等领域的风险,若转型速度太慢可能面临出局风险。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克:一方面,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都将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例如,高碳基础设施存在搁浅风险。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将有利于碳市场的价格形成,并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碳价长期预测,但会影响当前具有长期锁定效应的基础设施投资决策和研发决策。因此,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碳中和”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综合管理处副处长赵建勋:目前,绿色信贷产品种类繁多但未能形成规模。创新业务无法做大是因为超过了风险承受能力,加之宏观经济的变动对用能企业和借款企业的风险把控有一定欠缺。同时,节能减排产品投资高的问题也需要思考并解决。中诚信绿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沈双波:部分银行尤其是小法人银行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同时,所有银行也面临着绿色金融科技化的问题,小法人银行多数还没有解决初步的标准识别问题和发展动力问题,绿色金融科技化建设更是遥不可及。此外,绿色资产识别、转型资产识别、环境效益计量工具、环境信息披露及绿色金融科技化,均将影响银行的发展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CFT50青年学者袁田: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发展“碳信托”也将迎来新机遇,具体表现在:第一,丰富开展“碳信托”金融及受托服务创新,积极设计发行ESG主题基金TOF产品、创新探索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受托服务,同时动员和募集社会资本开展低碳、零碳的公益项目,共同履行社会责任。第二,主动落实信托公司的ESG主体披露责任,为助力“碳中和”提供有效的碳核算和碳减排基础。第三,创新开展“碳信托”账户设立与管理,为碳资产交易提供丰富的制度和服务供给。金融机构和行业主体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马骏:首先,在治理结构上,金融机构的董事会人员安排、专业部门设置等方面与“碳中和”目标一致。在具体目标上,设立量化目标,如绿色资产的增速等。在产品创新上,开发与碳足迹相关的贷款或债券产品,可以采取浮动利率,为借款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不断地提供激励机制。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市场转型不可避免,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从自身利益角度做长远谋划,避免战略性失误。例如,对新增高碳产业要严格控制,不应再支持这类产业。除了财务效益外还要特别关注碳效益,评估客户风险也应纳入碳核算。此外,绿色“碳中和”也应在公司治理层面作重要考虑,在各行业、各分支机构达成共识。腾讯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王志峰:我国绿色理财刚刚起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目前绿色理财和绿色基金缺少统一的标准;二是产品品种少、收益相对低;三是目前对绿色理财的投资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宣传渠道也不足。对此,一是应尽快研究统一的绿色基金标准,二是丰富绿色理财产品体系,三是帮助个人投资者建立绿色理财意识,四是探讨建立绿色理财信息共享平台,五是加强绿色理财产品推广力度。赵建勋: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是执行国家各种绿色金融的政策,转化为切切实实的对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服务支持。目前,还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绿色金融需要依托更好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负责人黄晶:从外部来讲,在当前政策环境和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顺势而为,避免战略型失误。从内部来讲,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商业银行需要转型形成差异化优势。在银行金融体系搭建方面则离不开文化、科技和智库三大方面的支撑。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如何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马骏: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可采用的具体措施包括:重新修订绿色金融标准,调整绿色债券标准、绿色信贷标准和绿色产业目录等;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披露碳足迹,逐步强化信息披露;界定和要求银行计算和披露棕色资产,根据棕色资产风险敞口进行环境压力测试,进而采取措施;加强金融机构对于低碳投资的激励机制,如建立绿色再贷款机制,加快金融机构从高碳资产退出的步伐。在金融科技监管领域,监管部门则应实时抓取银行绿色信贷数据,提高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叶燕斐:政府部门应从三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同,按碳市场分配可提高市场效率,但因各自承担的损失不同,转移支付需考虑到碳市场的分配效益,将其作为一种调节因素。第二,真正落实强制性的环保技术标准。第三,应建立强制披露机制。这能够使金融机构在定价时考虑未来的相关预期损失,从而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和政府作用方面更好地支持金融体系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CFT50学术委员杨涛:第一,要探寻政治方面的共识,并从社会和生态视角对多重目标进行梳理,将多个概念从“碳中和”出发重新梳理与整合。第二,从经济视角来看,要探讨新目标下对行业产业、地区等的冲击影响及应对办法,对目标的优先次序进行匹配。第三,从金融视角来看,需思考现有的金融体系如何更有效地支持与“碳中和”有关的经济活动;如何构建有效的碳金融市场;把握金融体系支持“碳中和”项目的风险,尤其是结构性冲击、产业风险等问题。第四,从机制设计角度来看,需要基于宏观层面、行业层面和微观层面等层面进行分析。在将权利和义务进行有效匹配的同时,也将“碳中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得到微观治理机制的约束。唐山银行行长助理李凤琳: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或者绿色基金等绿色产品应给予政策支持,探索商业银行利用长周期、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径。实现绿色债券的顶层资产标准化,并通过政策性引导促进绿色债券等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在实现碳中和中有哪些积极作用?马骏: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对绿色活动进行识别、跟踪、贴标,持续跟踪和监测金融产品的绿色属性。此外,金融科技可以用于资产交易领域,将企业光伏资产进行交易;用于金融监管领域,监管部门实时抓取银行绿色信贷数据,提高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叶燕斐:5G时代物联网发展迅速,对企业效率的监测可更加有效,也为碳减排、非财务效益的核算提供了支撑和依据。所以金融机构应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发展,包括区块链等技术,用更多大数据识别出真正的优秀企业。杨涛:金融科技有助于解决目前绿色金融体系存在的矛盾,但同时也需对数字经济对碳中和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数字经济不一定是绿色的、低碳的、低能耗的。早前基于经济物理空间讨论绿色金融问题,在数字化空间中或面临挑战。实现碳中和,要研究什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从绿色金融政策需求出发,加强金融支持减碳理论研究首先要加强碳排放权定价模式的研究。我国市场结构与欧美不同,例如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硬约束比较弱,决策逻辑也会不同,这将影响碳价形成及相应的价格传导机制。此外,如何把中小微企业和重点排放企业均有效纳入碳交易市场,同时不增加成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体制优势,走出不一样的减碳道路。这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实践探索。第二要加强金融碳核算的方法研究。金融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必然需要金融机构对其各类产品进行碳核算和碳足迹的管理。只有进行碳核算并能够有效管理其产品的碳足迹,才能将碳减排相关的政策激励和约束真正落实到金融产品中,限制高碳产业、高碳环节,鼓励低碳产业、低碳环节。第三是探索在传统金融风险定价理论中纳入气候因素。如果金融业有了较好的碳核算技术,那么金融体系就可以在考虑气候风险因素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对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定价。
2021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