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生态环境

其他

一图读懂丨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全力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8条措施

责任编辑:张昭楠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报》头版特别报道: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调研督导兰州市尾菜治理工作真抓实干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4▏你知道甘肃省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吗?

责任编辑:张昭楠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报》头版特别报道: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调研督导兰州市尾菜治理工作真抓实干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线上知识答题

责任编辑:张昭楠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报》头版特别报道: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调研督导兰州市尾菜治理工作真抓实干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①▏一图读懂生态安全

责任编辑:张昭楠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报》头版特别报道: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调研督导兰州市尾菜治理工作真抓实干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调研督导兰州市尾菜治理工作

2023年3月28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赴榆中县,调研督导尾菜治理工作。在骆驼巷村尾菜倾倒点整治现场,苏君指出,目前对倾倒点的整治仅是治了标,关键是要治本。她强调,尾菜乱倾乱倒问题暴露出的是管理水平问题,属地主责没有落实好,监管没有跟上。榆中县要对照兰州市政府印发的《兰州市蔬菜废弃物(尾菜)问题专项整治方案》,进一步研究细化部门责任分工,限期拿出具体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杜绝尾菜污染问题发生;要结合乡村环境整治,加大对蔬菜储存库及周边环境的清理整治,彻底消除脏乱差,保护好高原夏菜品牌形象;要建立长效机制,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奖励机制和有奖举报办法,实现环境卫生网格化的管理,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彻底解决尾菜污染问题。苏君一行还调研了马坡乡河湾村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连兵、省生态环境督察专员李存江、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随同调研督导,兰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胡俊锋参加调研。责任编辑:张昭楠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报》头版特别报道: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真抓实干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全文实录│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

3月28日上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核安全总工程师葛宏英,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处长廖谦,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刘迎伟出席发布会,向媒体记者介绍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情况,回答了记者有关提问。发布会由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杜海平主持。主持人杜海平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核安全总工程师葛宏英女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处长廖谦先生,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刘迎伟先生。他们将向大家分别介绍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省市十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中国环境报》头版特别报道: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

两会专访丨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推动祁连山保护由大治到长治祁连山脉自东向西逶迤而来,在河西走廊中段、冷龙岭北麓,有一座自汉代延续至今的山丹马场。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考察时来到山丹马场,他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甘肃坚持把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结合,把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相结合,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转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仅是全国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也是推动同类型生态环境问题彻底整改的“教科书”。祁连山保护常态长效机制初步建立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要求紧盯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抓整改,不彻底解决决不松手,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葛建团告诉记者,通报发出后,甘肃省制定整改方案,强化工作措施,投入专项资金,强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整改。此外,还强化刚性约束,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指导各级各方面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日常。“通过多年努力,全社会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葛建团说。自2017年以来,祁连山8类31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按期完成。曾经“千疮百孔”的祁连山现在已“满山苍绿”。最新数据显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植被指数增幅10.88%,植被覆盖度增幅7.81%,植被生产力增幅14.8%;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优良,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葛建团表示,目前,管理体制健全、部门责权清晰,系统监测、科学评估,部门联动、强化监管的祁连山保护常态长效机制已初步建立;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变“靠山”为“护山”、变“输血”为“造血”、变“守业”为“创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行动自觉。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从雪山冰川到潺潺泉水,从苍翠林海到鸟兽灵动,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新气象。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既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长效机制有效落实,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葛建团说。在葛建团看来,整个祁连山地区都是生态系统脆弱区,修复治理后生态功能恢复时限较长,受自然灾害影响,造成二次破坏的风险较大。同时,区域内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资源型、指标型缺水并存,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葛建团建议,要以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思路,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保护与修复、建设与考核常态化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强化部门协调联动,科学调整祁连山保护建设中的方向和重点,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要从国家层面加大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常态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快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监管体制完善,有效激发祁连山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针对当前祁连山生态系统变化及人与自然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葛建团认为,应鼓励国家相关科研机构、管理机构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为精准科学开展监测评估、系统开展保护修复、有效提高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提供支撑。“甘肃省将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推动祁连山保护实现由集中整治修复转向常态长效保护,由大治转向长治,建设美丽祁连山。”葛建团说。立足大局深入谋划
2023年3月7日
其他

真抓实干 勇毅前行 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

2月25日,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安排部署,总结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会议传达了省委书记胡昌升、省长任振鹤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批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主持会议并讲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会议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重大变革,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强调,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体现到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根本的是紧密联系新时代甘肃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刻理解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不断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最关键的是要把坚定不移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实际行动上,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落地生根。会议指出,甘肃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要持续提升祁连山、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生态功能,守好“一山、一河、一江、一高原”生态安全底线,严格履行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职责,发挥各地各部门工作合力,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要守好水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尾矿库治理4个方面生态环境质量底线;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强化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提升水平,守好核与辐射安全底线;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严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不能盲目上项目、铺摊子,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会议强调,要持续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任务、重点问题,盯住全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精准开展督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真心实意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要按照《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细则》,严格落实督察规划和计划管理,充分运用好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和派驻监察,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拍摄警示片,推动省级督察向纵深发展。要发挥各督察局的“前哨”作用,及早介入派驻区域地方党委和政府政策、规划、计划制定;要加大信息化应用,充分运用卫星遥感解析、无人机航拍、红外热成像等新技术新设备,依托大数据平台,形成问题发现、反馈、调度、汇总、验收、销号全过程闭环管理。要注重依法督察,明确禁止“一刀切”和问责泛化。会议强调,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胡昌升书记在全省“三抓三促”行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多措并举助力全省经济发展。要坚决扛起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要围绕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及乡村生态振兴等重点方向,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要切实转变治污理念和方式方法,变“单打一”为“系统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污染排放特点和区域环境差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坚决杜绝“齐步走”“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级级提速;要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大EOD(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带动力度,加大生态环保产业扶持力度,强化环评服务保障,在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多谋划“怎样才行”,不轻易说“不行”,集中一切力量、资源、要素,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会议强调,要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队伍,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要在练就过硬本领上下功夫,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教育培训,补齐短板弱项,着力提升“督察、执法、环评、监测、应急”5支队伍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要在善于担当作为上下功夫,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从学习态度、干事本领、执行力度、工作效能等方面,认真查找不足、切实改进作风、着力提升素质;要在严守纪律规矩上下功夫,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持续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条件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会议认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美丽甘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一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落实。始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和统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的安排部署。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把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全力服务重大战略,强化规划政策引导,持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7大行业121家温室气体重点控排单位碳排放核查。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确定全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暨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积极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建立产业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助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引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26条”和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优化生态环保执法方式,纳入正面清单企业1273家,实现监管和服务并重。三是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扭住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环境污染防治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深入治理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类污染源,推动安检、环检、综检“三检合一”。扎实推进水源地、城市黑臭水体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动142个国家重点镇初步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成全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重金属、尾矿库和新污染物治理。四是着力扛好上游责任,担好上游义务,深入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和污染现状调查工作,完成黄河流域重要干支流排污口排查,建立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沿黄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68%,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靓丽名片。五是不断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效,持续强化自然生态保护监管。8类31项整改任务按期完成。中科院评估显示,祁连山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向好。祁连山问题整改成为“督察整改看成效”第一批全国正面典型案例。制定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暂行办法,连续6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意见,开展重点片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六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源头治理,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统筹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13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10项,转办的4627件信访问题已办结4620件,阶段办结7件。在全国率先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纳入省级督察。完成2轮省级督察全覆盖和省属国有企业(白银公司)督察试点,探索完成4县1重点行业派驻监察。着力加强日常监督执法。七是切实强化底线思维,补齐短板弱项,积极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认真履行生态安全、核安全协调机制牵头单位职责,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监测制度机制,完成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行动,加强放射性废物入甘监督检查和监测。持续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建成15个省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设立15支相应救援队伍。全省3950家企业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并划定环境风险等级。八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制度机制,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印发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54家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推动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出台损害调查等6项配套制度,开展28例案例实践。“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大数据平台建成投运。开展“六·五”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生态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九是强化政治机关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建强生态环保铁军。完成3项中央巡视、34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续建强生态环保铁军。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会议指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于生态环境部的科学指导,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及企业的主动作为和鼎力支持,在于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和不懈奋斗。会议强调,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的新目标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任重道远,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污染防治攻坚还需系统治理、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还需持续完善。同时,国家战略给予生态环保工作重大机遇、绿色高质量发展将给生态环保提供广阔空间、生态环保工作成效和人民群众呼声给生态环保奠定坚实基础,要抓机遇、促提升、提质效。会议指出,今后五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守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甘肃建设。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重要一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任务。一是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统筹推进美丽甘肃建设和“十四五”规划落实。制定出台美丽甘肃建设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立“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库。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工业、农业、生活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开展生态脆弱河流治理与修复。二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印发实施《甘肃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开展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形势分析、预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出台《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2023-2025)》《甘肃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制定《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指南》,推动实施《甘肃省清洁生产工作方案(2021-2023)》,开展“双超”“双有”企业和温室气体重点排放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持续开展优服务、强督察、严执法、守底线、促发展专项行动,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强化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成立“保障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专班”。三是聚焦重要领域和环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污染防治目标管理,制定实施2023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台账。组织实施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强化噪声污染治理,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评估。印发实施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长江修复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强化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深入开展涉镉污染源头防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四是防范化解环境风险,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加大自然生态监管力度,完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成效评估。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深入开展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态化监管。出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和“两山”基地建设办法及系列配套政策标准,启动开展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遴选命名。巩固废弃危险化学品风险集中治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深入实施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五是坚持守正创新,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加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力度,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落实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六是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甘肃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及省政府规章的颁布实施。健全完善生态环保督察体系,制定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五年工作规划。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相关衔接配合工作。持续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高效统筹执法资源。加强非现场监管,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狠抓移动执法系统使用,提升执法效率和规范性。制定出台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评估实施细则。推进实施例行新闻发布制度,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七是多措并举提升能力,加强生态环保铁军建设。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突出政治标准,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推动落实与生态环境部规划院、中国环科院合作框架协议,积极筹建中国环科院西北分院。深入开展“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引领、倒逼、推进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作风优化转变,有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上台阶上水平。会上,嘉峪关市、张掖市、甘南州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兰州市、白银市、平凉市、陇南市生态环境局作书面交流。生态环境部西北督察局、生态环境部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相关负责同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省政协人资环委相关负责同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甘肃矿区分管生态环保工作的负责同志,省生态环境厅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各市(州)、兰州新区、甘肃矿区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监委派驻厅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副组长,厅机关各处室、各督察局、直属各单位、机关纪委、乡村振兴办主要负责同志,厅系统四级调研员(含)以上干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厅机关其他干部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来源:中国环境责任编辑:张昭楠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报》专版特别报道:陇原大地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甘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调研督导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中国环境报》专版特别报道:陇原大地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甘肃

厅长、核安全局局长葛建团在《甘肃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甘肃而不懈奋斗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甘肃日报》专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关注生态环保,请点击在看哟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月16日至17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赴生态环境部西北督察局座谈交流工作

2月8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厅长葛建团带队,拜会生态环境部西北督察局,与邓志耕局长、马国林副局长就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行深入交流。苏君重点介绍了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主要领导有关指示要求,以及亲赴一线调研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葛建团简要汇报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监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等工作情况。苏君表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把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邓志耕表示,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特别是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现场督导生态环境问题,政治站位高、工作作风实。省生态环境厅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两轮次全覆盖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力传导了工作压力,有效推动了重点工作。邓志耕强调,甘肃省应当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坚决守好保护祁连山和黄河的底线,充分发挥省环保委员会议事协调作用,在做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门更应严格履行统一监管职责,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各地各部门如何有力有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上。对祁连山,要采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保护、系统治理。对黄河流域,要以上游首责的态度开展保护。对土地利用和挖湖造田方面,要严把是否用于房地产开发、是否征占耕地和林草地、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和生态环境效益三项标准,并作为整治依据。马国林指出,甘肃省应紧紧围绕“五个一”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一山”即祁连山,巩固现有整改成效,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一河”即黄河,紧盯甘南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沿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区域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一城”即兰州市,重点关注产业结构、企业布局、土地利用开发、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方面;“一江”即嘉陵江,主要解决矿产资源利用企业、尾矿库等对流域环境安全影响;“一村”即美丽乡村建设,要结合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取暖、畜禽养殖、农药化肥和农膜使用等重点环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同志、有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责任编辑:张昭楠近期重点文章推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调研督导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首届“甘肃省生态环境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
2023年2月9日
其他

首届“甘肃省生态环境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

为发挥优秀生态环境新闻作品的示范作用,传播生态价值理念,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新闻媒体记者及通讯员队伍宣传报道全省生态环境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甘肃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承办的首届“甘肃省生态环境好新闻奖”评选活动成功举办。经过单位推选及个人参评,严格审核层层把关。本次评选活动全省20家媒体参与,共收集到89件新闻作品,其中图文类51件、广电类11件、新媒体类27件。共有29名个人参与本次活动“优秀新闻记者”和“优秀通讯员”的评选。
2023年1月11日
其他

喜迎新年!每日甘肃网“生态甘肃”专题网页上线

责任编辑:张昭楠审核:吴玉萍近期重点文章推荐“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获评“2022年甘肃省十大新闻”之一“甘肃生态环境”微信视频号正式上线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
2023年1月1日
其他

“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获评“2022年甘肃省十大新闻”之一

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2022年,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省持续推动黄河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在全国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常态化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新成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片区3.44万平方公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12月27日,优良天数比例为90.1%。坚决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美丽甘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甘肃风电项目。(资料图)来源:甘肃日报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甘肃生态环境”微信视频号正式上线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甘肃生态环境”微信视频号正式上线

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2022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甘肃日报》专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

近年来,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甘肃省黄河干流国控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稳定达到Ⅱ类。图为甘南州玛曲县天下黄河第一弯。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美丽中国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说:“生态环境部门将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动服务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聚力保障‘四强’行动,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努力推进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建设。”甘肃省深化电力大数据应用,构建“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政企合作新模式,加强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监管,实现全省2万余个污染源24小时生产监控,有力支撑祁连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等,为健全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图为电眼看黄河流域在线监测平台。坚持生态优先,在加快推动我省绿色低碳转型上呈现新作为。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碳达峰碳中和融合,增强生态环境政策与能源产业政策协同性,依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深入落实“双碳”战略,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坚持以“三线一单”为环境空间管控基础,落实“1+5+15+N(842)”生态环境四级管控清单,抓好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环境准入,从源头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化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引导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继续抓好兰州、敦煌、金昌3个低碳试点城市和庆阳(西峰区)、白银2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打造兰州、金昌、天水、兰州新区等“无废城市”,推进张掖、白银2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从“浅绿”到“深绿”的底色之变。图为祁连牧马。紧盯环境改善,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上作出新贡献。强化自然生态保护监管,不断巩固深化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开展祁连山地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科学评估全省生物多样性状况,切实守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谋划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担好上游责任使命,开展黄河流域工业、农业、生活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建立健全黄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黄河干流以及马莲河、葫芦河、祖厉河、散渡河等主要支流综合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以及饮用水安全保障保卫战等标志性战役,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持续巩固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夯实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基础。2022年2月,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白银集团开展现场督察。突出人民至上,在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上实现新提升。持续巩固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着力推进各类未完成问题整改,精准谋划实施新一轮次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施分类分级风险管控,抓好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活动,开展全省环境应急大比武和多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演练,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联动,积极防控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全力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着眼服务大局,在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探索新路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祁连山及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任务落实,加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推进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形成符合省情实际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深入实施生态环境领域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做好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支持带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突出各地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示范性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投资少、见效大的农村环境整治的“甘肃模式”,助推我省乡村生态振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创建,总结推广我省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实践经验,推动形成具有创新价值、能够复制推广的可行模式。来源:甘肃日报记者:文洁责任编辑:张昭楠近期重点文章推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专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了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排头兵,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将深入落实“双碳”战略,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碳达峰碳中和融合,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强化自然生态保护监管,不断巩固深化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展黄河流域工业、农业、生活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努力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上作出新贡献。我省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加快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强化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构建“天地空一体”智慧环境监测体系,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甘肃台报道来源: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王影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在行动(央视《焦点访谈》)

厅长、核安全局局长葛建团在《甘肃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甘肃而不懈奋斗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冬防”攻坚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微视频丨甘肃:厚植生态底色 守护美丽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省紧盯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将优良的生态环境变成群众的幸福不动产。冬日的大美湿地,候鸟如约而至。在酒泉肃州六分湿地,大批候鸟在湖面上盘旋而落,觅食休养,为一路南飞做充足准备。呵护珍稀物种,让水域生态环境更和谐。在天水市秦州区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给受伤的大鲵换水。目前,保护区已累计放流大鲵13438尾、秦岭细鳞鲑6000尾。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部署,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碳汇激活森林、草原、湿地、土壤等生态系统潜能,成为撬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近日,张掖市首单草原碳汇VCS项目签发。VCS即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国际自愿碳市场补偿标准,这个项目预计收益1.2亿元以上。预计到“十四五”末,张掖市可开发林业碳汇达100万亩以上、草原碳汇预计达1000万亩以上,每年实现固碳300万吨以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连日来,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治沙点,在民勤县沙嘴墩治沙点,治沙群众将一锹锹黄沙重重剁在横铺的稻草上,用奋进与实干续写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战略部署,未来,甘肃将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甘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来源:视听甘肃客户端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
2022年12月4日
其他

《中国环境报》刊发头版头条文章:守护自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立足地域特色开展示范创建——甘肃不断强化绿色发展支撑

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有一柄“玉如意”,它镶嵌在西北的土地上,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的地方,这里就是甘肃。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全省上下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抓,从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整治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入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全省呈现出生态破坏点位有效修复、绿色发展支撑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的良好态势。绿色成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以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重点,促进自然生态质量整体改善,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随着甘肃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呈现在众人面前。在河西走廊,湿地面积不断增加,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塞上江南”成为又一张闪亮的名片。在南部秦巴山地区,响彻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在甘南高原,水草丰美,蜿蜒的河流静静流淌着。在黄土高原,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治水人,已让这里成为“绿色高原”。在兰州市、白银市,“母亲河”的综合治理,使得上游环境改善,也让黄河水更加清澈。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赋予了甘肃生态类型多样、格局分明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甘肃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甘肃省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监管,让各类珍稀野生动物由“稀客”变为“常客”。全国划定的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有7个涉及甘肃,总面积达14.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0.94%。甘肃全省共有233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公园两个、自然保护区56个(国家级21个、省级35个)、自然公园151个、风景名胜区24个。甘肃全省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据统计,全省境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59种,约占全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冬防”攻坚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受不利气象条件、沙尘天气频发、通道传输污染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今年我省空气质量出现反弹,完成年度目标存在压力。当前全省已进入全年“冬防”攻坚的冲刺期,为进一步分析形势、研究方法,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一鼓作气夺取“冬防”攻坚最终胜利,11月14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全省大气污染“冬防”工作推进视频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志红同志出席会议并对“冬防”攻坚行动再安排、再部署。各市州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各市州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大气科科长,省生态环境厅规划处、大气处、监测处、执法局、监测站、环科院主要负责同志等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指出,今年与2021年同期相比,全省各市州PM2.5浓度均不同程度出现反弹,剩余时间处在冬季供暖期,是一年中浓度最高时期,完成年度目标仍存在风险。为此,省生态环境厅根据各市州目前PM2.5实际浓度,结合近三年同期数据,科学制定了各市州年度和剩余时间管控浓度,并健全完善奖惩机制,旨在指导各市州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在剩余时间尽全力降低PM2.5浓度,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减压力、保目标、作贡献,确保全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会议强调,各市州要精准研判,认清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意识,以细颗粒物精准防控为主,统筹可吸入颗粒物和优良天数比率协同提升,坚定信心、抓主抓重,奋力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空气质量改善年度目标任务。要坚定信心、精准分析,分类推进、狠抓落实,研判分析、精准指挥,目标导向、奖惩结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大气污染“冬防”攻坚,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提高大气污染“技防”水平,在剩余时间紧盯各自管控浓度,疏堵结合、多措并举,尽全力降低PM2.5浓度,确保全省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年底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厅长葛建团在《甘肃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厅长葛建团在《甘肃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法治力量护航美丽甘肃建设

保护生态得金山——甘肃祁连山绿色发展纪实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关注生态环保,请点击在看哟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甘肃省生态环境这十年丨生态文明这十年: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回顾甘肃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征程漫漫,大道如砥。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这场硬仗,生态环境保护迎来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1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14个地级城市及兰州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6,同比下降1.5%;细颗粒物浓度均值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5%;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二氧化硫浓度均值为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3%;二氧化氮浓度均值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一氧化碳浓度均值为1.1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臭氧浓度均值为1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4%;受沙尘天气影响,优良天数比率为90.2%,同比减少3.5个百分点。这十年,生态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近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掀起的“绿色风暴”席卷全国。十年来,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赴祁连山、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和企业基层一线调研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将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按期完成阶段性整改任务,“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建立祁连山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预警机制,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监管常态化,经科学评估,祁连山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向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连续5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全省自然保护区内新增人类活动疑似问题点位和面积呈现出“双下降”趋势。《甘肃省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的制定出台,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健全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54个部门和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在国家责任清单的基础上,新增70项具体任务。甘肃还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强化生态环保目标责任管理,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对环境质量出现反弹的市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更加凸显。甘肃采取各种方式筹措资金,每年投入约200亿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撑。首图制作这十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正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年来,甘肃基本形成覆盖主要环境要素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先后制修订《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甘肃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8部地方性法规,印发了《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等16项政策性文件。同时,推动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出台损害调查等6项配套制度,组织开展28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一批机制体制弊端和难点堵点问题,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定出台《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细则》,两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实现14个市州全覆盖,同步开展1家省属企业省级环保督察;连续2年开展全省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现场交办问题并跟踪整改落实。——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开展柔性执法、服务式执法、非现场执法,防止“一刀切”,帮助企业处理好生产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落实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实施环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豁免部分项目环评手续办理,将市县区政务服务网与环评审批系统对接,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网上办理”目前近84%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已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缩短72%,一大批事关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落地见效。——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模式,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5123张,登记排污单位17926家。——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全省划定842个环境管控单元,建立健全“1+5+15+N”四级清单管控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范和引导开发建设行为。——积极推进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针对渭河流域(定西-天水段)、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重点,渭河流域(定西-天水段)试点期间累计核算生态补偿资金3523.2万元,黑河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累计下达6550万元奖励资金。首图制作这十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指引甘肃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十年来,甘肃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十大生态产业。2020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达21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2%,2021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更是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27%。创新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全面完成首批纳入全国排放权交易市场19家发电企业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分配与清缴履约任务,共清缴配额1.5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参与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量达455万吨,累计交易额约1.98亿元。全省“十三五”碳强度累计下降率达35.44%,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提升效率,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74万吨,关闭退出煤矿100处、化解过剩产能1400万吨,全省能耗强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2021年装机128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并网装机740万千瓦,建设规模达到3355万千瓦,酒泉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湖特高压”配套常乐电厂二期200万千瓦项目、“陇电入鲁”工程4×100万千瓦配套调峰项目加快推进,全省新能源发电量达到446亿千瓦时,增长15.6%,外送174亿千瓦时,占全省外送电量的33.7%。甘肃还积极推动绿色环保(含绿色矿山)产业链发展,通过市场培育、优惠政策扶持、链主企业示范带动、重点项目牵引拉动等措施,扎实推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首图制作这十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稳步推进黄河生态安全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前提。十年来,组织完成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的7大类15小类入河排污口排查,排查河道约6000公里,基本摸清了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底数,为沿黄流域兄弟省份探索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为确保“母亲河”清水长流,沿黄流域3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完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62座,全省黄河流域14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达到长治久清目标,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和地级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分别达到97%、93%和97%以上。同时,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一张网”。将沿黄流域划定513个环境管控单元,与相邻4省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开展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与四川省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获得财政部、生态环境部2000万元奖励。落实省内流域补偿资金1500万元,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达Ⅱ类,2021年沿黄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68%,高于沿黄省份平均水平。此外,为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领域风险,甘肃开展黄河干流、泾河、渭河等流域环境风险系统评估,研究提出流域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督促指导白银、金昌、酒泉、兰州新区4个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努力实现“零突破”;持续提升环境应急能力,督促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做好省级环境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运维管理,补充应急物资。首图制作这十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并向纵深推进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息息相关。2018年以来,甘肃组织开展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柴油货车治理等4个标志性战役,以及禁止洋垃圾入境等3个专项行动,实施了一批重大生态环保工程,配套完善了环保基础设施,改善了城乡人居生活环境,在国家2019年度、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甘肃均取得“优秀”等次。2021年以来,甘肃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全面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等7个标志性战役,大力整治老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推动污染防治攻坚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1582.5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整治“散乱污”企业1072家,完成清洁能源改造120余万户。完成45个地级和111个县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划定203个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8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并达到“无黑臭”等级,142个国家重点镇已初步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17.33万亩,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1.24万亩。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首图制作来源:新甘肃客户端作者:汪蛟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习近平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张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参加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甘肃省生态环境这十年:发挥数据力量 推进环境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甘肃省生态环境统计人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甘肃省生态环境统计事业实现快速发展。十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统计与数据中心积极适应改革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相关要求,严格执行调查制度和技术规定,开展统计调查,强化数据审核,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推进生态环境统计各项工作稳步前进,持续为全省生态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以服务为中心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不越红线守青山 保护生态得金山——甘肃祁连山绿色发展纪实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绘就的蓝图也是甘肃过去五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祁连山生态底色,有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缩影。地处我国西北的祁连山,横亘高原,巍峨雄峙,绵延千里,巨大的山体阻止了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南侵,阻挡干热风暴直扑青藏高原,哺育了欧亚大陆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祁连山是守护“中华水塔”、涵养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2016年12月和2019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对甘肃省开展了两轮督察。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根本遵循,壮士断腕整治生态环境问题,在深化认识、健全机制、靠实责任、举一反三、督察整改、修复治理、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健全完善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化工作机制。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由“大治”转向“长治”。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推祁连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首图制作图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动真碰硬抓整改,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过去,祁连山的违规开发活动触目惊心,大规模的探矿、采矿活动,造成保护区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违法建设、违规运行的水电站,导致下游河段出现减水甚至断流现象,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周边部分企业环保投入严重不足,污染治理设施缺乏,偷排偷放现象屡禁不止……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全省上下痛定思痛,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整改要求,动真碰硬狠抓问题整改落实,推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全面完成。首图制作图为冰沟河高原草甸。目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44宗探采矿项目已全部关停退出,通过平整覆土、种草造林、围栏封育、加固护坡等措施,矿山环境全面治理恢复;42座水电站持续开展分类处置及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25个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整改,并实施了生态环境修复,对于保留运行的已完成手续补办工作。除此之外,祁连山5市11县(区)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共组织完成人工造林74.14万亩、封山育林324.9万亩;治理沙化草地254.6万亩,建设人工饲草地33.1万亩;开展湿地保护235.09万亩。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现在,走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县境内,无论是阿沿沟、石门沟等山沟,还是半阳河、扎马河一带的矿渣区,或是炭山岭镇千马龙、大滩煤矿等地,曾经满目疮痍的“伤疤”,都已康复“痊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坡坡生机勃勃的山草、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地,郁郁葱葱,蓬勃盎然,无处不展现着,大自然赐予它最原始的灵秀与辽阔。首图制作图为山丹马场。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刘国年亲身感受到山绿水清的生态之变。这几年,曾过度放牧的草场上牛羊退出,竟有鹿群进驻。放马巡山时,他还常与成群的岩羊、青羊等野生动物“邂逅”。行稳致远久为功,祁连山保护长效机制取得新突破为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果,推动建立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机制化工作方案》《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不断靠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细化行业监管部门任务及分工,落实祁连山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发挥考核奖惩的导向作用,确保落实常态化监管工作任务,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建设的意见》,全力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整体保护、科学监管、综合治理……一系列政策法规“组合拳”的打出,为进一步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发利用监管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制度保障,推动祁连山保护由问题整改转为常态化长效保护监管。首图制作图为冰川森林。忠实践行“两山”论,祁连山绿色发展实现新转型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生态更好了,既要“绿”又要“富”成为甘肃绿色发展的新追求。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持续不断护绿、增绿、用绿、活绿,用实际行动探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首图制作凸显资源优势,开创祁连山区域生态农牧发展新特色永昌县光热资源充沛,特别适宜牧草种植,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牧草产业发展格局,吸引了蒙牛、伊利、夏进等知名乳品企业来此“抢”草。肃南县是甘肃省草原畜牧业发展强县,该县积极转变养殖方式,推进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形成了舍饲养殖和季节性放牧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模式。首图制作图为现代高寒旱戈壁农业。依托祁连山特殊区位条件与独特的自然禀赋,积极发展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现代寒旱特色农牧业,逐步形成了祁连山地区“草—畜—粪—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草地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新态势,通过发展高品质农牧业有效带动了区域内农牧民增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平衡发展。首图制作推进能源转型,建设祁连山区域清洁能源产业新基地河西走廊是全省乃至全国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建设大型平价风光电基地的条件得天独厚。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出台《甘肃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甘肃省新能源消纳实施方案》等规划,支持酒泉地区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基础上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积极推进太阳能光热发电无补贴发展,形成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储能等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建成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送通道。首图制作图为瓜州三峡风力发电。甘肃风电光伏大规模、高水平发展,又能够促投资、稳增长,带动祁连山地区产业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建设美丽祁连山,打造甘肃生态旅游产业新亮点马牙雪山脚下的抓喜秀龙草原风景旖旎,白牦牛和羊群在悠闲地吃草,蓝天白云下,形态各异的帐篷里不时飘出奶茶的香味,古浪县古丰镇油菜花、芍药花海的田埂间,赏花、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乌鞘岭国际滑雪场、南拉民俗村、冰沟河景区……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天祝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502.4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3.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99亿元。以生“生态”谱曲,以“绿色”作词,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强省战略,积极推动祁连山地区修复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区、水源涵养区等区域生态,配合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建设、祁连山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建设美丽祁连山,推进生态旅游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业链条不断延伸,初步形成了形态多样、模式多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让农牧民们依托山下好风光鼓了“钱袋子”。随着特色农牧业、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旅游等持续壮大,祁连山地区生态产业在地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增大(2021年生态产业增加值840.49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祁连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不断夯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首图制作来源:中国环境作者:张燕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1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主持召开2022年第37次党组(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列席会议。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视野宏阔、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系统深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实践,是一篇蕴含马克思主义时代真理的理论文献,是一篇引领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的行动纲领,是一篇激励全党全国上下踔厉奋发、不畏艰险、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政治宣言。会议强调,厅系统各处室各单位要按照党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和省委安排部署抓好贯彻落实。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紧紧围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到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工作实践中,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要切实抓好学习培训活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传达到每个干部职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等重要文件,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在全系统营造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会议强调,厅系统各处室各单位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成效,做好年度各项工作。要聚焦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紧盯各项指标,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谋划明年工作思路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部署新要求,科学谋划明年工作,做到提早统筹部署,确保年底前就有新举措、开年就有新变化,做深做实明年各项工作。厅党组成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了交流研讨。厅党组成员,省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厅一级、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派驻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厅机关各处室、各督察局、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机关纪委、乡村振兴办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来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网站责任编辑:王倩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习近平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张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参加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甘肃深化“南阳实践”探索应用《甘肃日报》等五家省级党报全媒体联动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建设美丽中国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有一柄“玉如意”,它镶嵌在西北的土地上,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的地方,这里就是甘肃。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甘肃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甘肃以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重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整体保护,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十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项工作取得关键进展。祁连山下好牧场。陈嘉波摄生命源区,肇始文明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麦积烟雨,金城古渡,嘉峪雄关,敦煌莫高窟……形成一条长达1600公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长廊。这里出土了众多的远古动物化石、遗址标本,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农作物种子化石。在这充满传奇色彩与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在辽阔的中国西北腹地,传承着中华八千年的文化与文明,承载着丝绸之路三千里的辉煌与梦想。首图制作雅丹日出。在临夏和政县,早在亿万年前,就有了生物活动的足迹。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和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产地;这里出土了以和政羊、巨鬣狗、埃氏马为代表的远古时期古生物化石;在天水市秦安县,距今八千年的大地湾古遗址中,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黍的标本;在庆阳市西峰区,距今4000年前,周先祖不窋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甘肃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生态环保法。1992年,甘肃敦煌悬泉置汉地遗址出土了题为《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的壁书。该诏书颁布于西汉末年,全文分月令五十条,分属十二个月,写明每月宜做之事和不宜做之事,所涉事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并要求下级官吏尽力奉行。其中“禁止伐木”“毋焚山林”、枯水期禁止捕鱼等条款,要求人事活动和社会生产都应遵循自然四时规律,并对如何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作了明文规定,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映了西汉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和行为。在这里,人文底蕴丰厚,历史悠久,丝绸之路绵延3000里,华夏文明赓续8000年。首图制作地域独特,蔚为大观甘肃地貌复杂多样,除海洋之外,拥抱了所有不同形态的地理地貌和不同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高原与雪山相伴,绿洲与草地为邻,峡谷沟壑环抱着江河溪流,荒漠戈壁中闪动着湖泊湿地。壮观的丹霞、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雄伟的石林、连绵的雪山、磅礴的冰川、千沟万壑的梯田和千年的石窟艺术都是这柄“玉如意”的重要组成。千百年来甘肃都以最优美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它不可抗拒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壮阔的锦绣山河,一起绘制了别样的甘肃。在河西走廊,祁连冰川、张掖丹霞、敦煌雅丹、月牙泉等纵横交错;在九曲黄河,黄河石林、黄河三峡、冶力关、“贵清仙境”、松鸣岩、渭河源等风景如画;在黄土大塬,有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道教名山——崆峒山以及梯田王国——庄浪梯田等滋养文明;在陇上江南,麦积山、官鹅沟、三滩、云屏三峡等构成“陇上江南”的画面。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甘肃,也赋予了甘肃不一样的历史使命,甘肃正在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首图制作肃北盐池湾风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抓,从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整治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入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全省呈现出生态破坏点位有效修复、绿色发展支撑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的良好态势。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呈现在众人面前。在河西走廊,湿地面积不断增加,水源涵养进一步增强,“塞上江南”成为又一张闪亮的名片。在南部秦巴山地区,响彻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在甘南高原,水草丰美,蜿蜒的河流在这里静静流淌。在黄土高原,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治水人,已让这里成为“绿色高原”。在兰州、白银,“母亲河”的综合治理,使得上游环境改善,也让黄河水更加清澈。甘肃的四大区域拥有不同色彩,但共同描绘出生态文明之绿,绿色也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多样,地质地形独特,地貌多姿多彩。首图制作资源丰富,生灵乐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以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重点,促进自然生态质量整体改善,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赋予了甘肃生态类型多样、格局分明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甘肃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监管,让各类珍稀野生动物由“稀客”变为“常客”。全国划定的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有7个涉及甘肃,总面积14.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4%。共有233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56个(国家级21个、省级35个)、自然公园151个、风景名胜区24个。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首图制作鹿鸣翠谷。王政德摄据统计,全省境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59种,约占全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张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参加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10月26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赴张掖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苏君先后来到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黑河流域(甘州段)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区,详细询问了解并现场察看自然保护地及生态保护项目实施情况。苏君在调研时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五年和新时代的十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对于全省和张掖市来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领航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祁连山“由乱到治、大见成效”,黄河之滨更加壮美,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作为亲自经历、参与和推动这一转变的地方和部门,对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变革感同身受。苏君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门篇幅就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为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赋予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紧盯生态环境年度目标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张掖生态功能定位,常态化做好祁连山生态保护监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谋划实施各类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持续巩固拓展生态修复治理成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将生态绿色转化成发展底色。要紧紧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持续巩固水污染防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注重治理效率,推进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和水土保持能力。要谋划实施好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质量高标准谋划好、建设好、运行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张掖市有关负责同志一同调研。10月27日上午,苏君随同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参加了张掖盘道山、皇城抽水蓄能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来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网站责任编辑:王倩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习近平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微视频丨树牢生态理念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甘肃深化“南阳实践”探索应用

“南阳实践”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根据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动态化更新、精细化落实方式确保“南阳实践”落地见效。同时结合省情实际,持续深化“南阳实践”探索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在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阳实践”是生态环境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实质要义是“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其为快速高效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江苏响水事故、黑龙江伊春鹿鸣矿业公司尾矿库泄漏等事故处置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守正创新,探索开展“南阳实践”“甘肃经验”总结甘肃省受地理地貌限制,河道谷地人口密集,化工园区、工业企业距离河道较近且布局集中,交通路网多沿江河、跨河分布,流域重点工矿企业和尾矿库“依山傍水”“临界跨域”,油品输送管线穿越河流、水源保护区,布局性、累积性和潜在性的环境污染风险巨大,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流动性、突发性、耦合性因素叠加自身生态和区位特殊性,导致极易发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且处置难度大、影响范围广。据统计,2011年以来甘肃省发生的5起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均为涉水突发环境事件。2018年起,甘肃省立足全面掌握辖区流域水环境现状、环境风险分布、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环境风险防控工程设施及环境应急能力基本情况等环境风险“底数”,组织开展“甘肃省重点流域环境风险评估”“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全省环境应急资源调查”“以案促建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微视频丨树牢生态理念 建设美丽甘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已成为全省上下努力奋斗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金秋时节,张掖市祁连山区层林尽染,色彩斑斓。而这壮美祁连的重现,也是我省生态环境整体向好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省坚决整治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全面完成保护区内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项目分类整改,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巍巍祁连,青山复苏;黄河之滨,风景如画。甘肃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之地。我省增强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做实上游文章,启动实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节水治水等重点生态项目,扎实推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谋划启动黄河干流生态廊道建设,使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八步沙林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40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接续奋斗,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天蓝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新时代的甘肃向绿而行、逐绿而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步履。让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扛好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来源:视听甘肃客户端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习近平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签署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甘肃日报》等五家省级党报全媒体联动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建设美丽中国 书写绿色答卷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吉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各自省情,奋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联合陕西日报、山西日报、吉林日报、青海日报及其新媒体,共同推出“美丽中国”联动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海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各省在建设美丽中国方面展开的新实践、取得的新成效。“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陇原儿女的普遍共识,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正在甘肃大地徐徐铺展……(视频制作:张永刚)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新甘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习近平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签署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第十集:绿水青山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宣部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单位共同摄制16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领航》聚焦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走过的非凡壮阔历程,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的强大真理力量,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本集聚焦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刻反映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重大成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签署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甘肃日报重磅报道:再访祁连山

甘肃日报调研组“祁连”系匈奴语,匈奴称天为“祁连”,祁连山也是“天山”之意。这条山脉号称“天”,实不为过。东西八百余公里长,南北二三百公里宽。在祖国西北大地一矗,挡住了西面的库姆塔格沙漠,拦住了北面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她是中国第一、二地理阶梯分界线,也是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此区分半干旱区与干旱区。从她的胸前流出的石羊河,孕育了武威绿洲;黑河,孕育了张掖、酒泉绿洲;疏勒河,孕育了敦煌绿洲。祁连山下的天祝县祁连镇冰沟河高原草甸,如同绿色地毯,非常壮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2022年10月12日
其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签署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0月10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以云端视频方式签署《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着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研究,构筑国家西部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开展生态环境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助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技术,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实践创新”“共建科技创新技术平台,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人才交流培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等5个方面开展全面深化合作交流。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其功和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志红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李海生表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的合作渊源已久。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希望未来双方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务实合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发挥自身优势,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助力解决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为甘肃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葛建团表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政策、科技力量的引领者,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大量的优秀人才。此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既是我们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强科技”行动和科技创新引领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也是搭建甘肃省创新引智平台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对协同推进甘肃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也标志着双方在五个方面共同发力、深度合作,同心同向推动合作共赢迈上新台阶。通过双方战略合作,将为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插上科技翅膀,装上智慧引擎,推动科技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学者,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王辛和相关处室、省环科院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仪式。来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网站责任编辑:王倩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报》刊发头版头条:甘肃重绘祁连山苍翠底色《甘肃日报》专版刊发我们这十年·生态环境篇:追青逐绿共绘生态文明新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江河奔腾看中国丨黄河奔流泽陇原——甘肃绘就黄河保护治理新画卷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13)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与上海环境集团开展工作会谈

10月10日上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与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推进东西部环保领域深入合作”开展工作会谈。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主持座谈并讲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上海市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瑟澜出席会议。首图制作王瑟澜简要介绍了上海环境集团公司在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医废危废、市政污水、城乡水环境整治等方面的业绩经验,以及在甘环保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情况。希望在甘肃生态环境领域积极扩大合作范围和合作深度,协同推进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苏君简要介绍了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短板以及下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思路和计划。她表示,上海环境集团在甘肃进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大有作为,希望双方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继续提质升级,把生态环境课题难题做大、做深,用投资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帮助解决甘肃生态环境方面的难题。葛建团表示,甘肃拥有丰富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优势,未来双方各方面、全方位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希望上海环境集团充分利用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环境治理理念、丰厚的投资资金和前沿技术模式,积极参与甘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助力提升我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化东西部环保领域合作。省生态环境厅有关厅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上海环境集团公司有关领导参加座谈。首图制作来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网站责任编辑:王倩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国环境报》刊发头版头条:甘肃重绘祁连山苍翠底色《甘肃日报》专版刊发我们这十年·生态环境篇:追青逐绿共绘生态文明新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江河奔腾看中国丨黄河奔流泽陇原——甘肃绘就黄河保护治理新画卷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13)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黄河奔流泽陇原——甘肃绘就黄河保护治理新画卷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从青藏高原奔向黄土高原。黄河干流甘肃段913公里,占干流总长度的16.7%。大河旧貌换新颜。在甘肃,地处黄河源区的玛曲为黄河年补水超百亿立方米,沿黄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92%,水土保持率10年提升16个百分点。打赢“黄河保卫战”秋日草原,河曲蜿蜒,牛羊如星点。静流之水在广袤草原蓄积能量,拐过一个大弯后,一路奔腾。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在藏语中,玛曲意为“黄河”。牛马在黄河干流玛曲段沿岸吃草(9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郎兵兵
2022年10月3日
其他

《中国环境报》刊发头版头条:甘肃重绘祁连山苍翠底色

祁连山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最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巍巍祁连山,却曾伤痕累累。过去近半个世纪的“黑色增长史”,造成冻土破碎、植被稀疏,局部生态受破坏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整改。2016年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甘肃,直指祁连山矿产资源违规开发、水电资源无序过度开发、生态破坏整改不力等问题。2017年2月12日至3月3日,由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中央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7月,中办、国办专门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历经5年整改,从索取到守护,巍巍祁连恢复得如何?绿水青山回来了吗?省市县三级联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显著近年来,甘肃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祁连山历经“史上最严”整改,祛多年沉疴,还欠账旧账,迎来从黑色到浅绿,再到深绿的底色之变。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祁连山腹地调研指导,推动探采矿设施、水电站、旅游设施分类处置,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工作。省政府成立整改工作推进组,由分管副省长挂帅,推动各专项整改任务落实。省直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牵头专项任务落实。相关市县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定期报告机制,推动形成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自2017年开始,甘肃通过卫星遥感比对、无人机航拍观测、生态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人员现场核查等方式,连续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监测数据。2021年,甘肃省又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44宗探采矿项目已全部关停退出,通过平整覆土、种草造林、围栏封育、加固护坡等措施,矿山环境全面治理恢复;42座水电站持续开展分类处置及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保障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25个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整改,并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对于保留运行的已完成手续补办工作;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208户701名农牧民全部搬迁,迁出区住宅及棚圈全部拆除……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经过省市县三级和有关部门的努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显著。加强监督管控,打好政策法规“组合拳”为从根本上减少人为活动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制定出台《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将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修复列入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各类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生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事件,被国家通报的市州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出台《甘肃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完成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出台《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针对拥有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严禁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在强化规划管控和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出台实施规范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项目审批建设监管、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文件,确保各类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合规依法。制定《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省市县各级政府将清理整治祁连山地区违法违规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督导检查,持续跟踪推进。组织开展祁连山地区森林、草地、湿地、冰川等生态系统监测,对保护区人类活动现象定期进行卫星遥感监测,严防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生。不断加强祁连山外围保护地带及周边企业环境监管整治,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建立台账、分类施策,督促按期完成整改,确保整改工作扎实见效。一系列政策法规“组合拳”的打出,为进一步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发利用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构建常态化保护修复治理机制提供了有力依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资金支持是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重要保障。2017年以来,甘肃省持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共落实祁连山地区各类生态保护资金近200亿元,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在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制定印发《甘肃省贯彻落实〈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甘肃列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份。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通知》,在张掖市肃南县、酒泉市金塔县等三市7县(区)开展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补偿试点。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试点方面,积极争取将张掖市肃南县列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有序开展试点工作。同时选定武威市古浪县、张掖市肃南县,开展祁连山地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试点。系统修订完善生态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差别化关停退出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受损区域应急人工修复结合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探索当地居民有序参与生态治理,构建生态环境科学长效监管机制……一系列因整改整治倒逼而来的科学治理、协同管护、系统修复经验和实践,将为甘肃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提供重要借鉴和参照。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汪蛟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甘肃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获评全省政府系统优质政务新媒体账号《甘肃日报》专版刊发我们这十年·生态环境篇:追青逐绿共绘生态文明新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全文实录│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13)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甘肃日报》专版刊发我们这十年·生态环境篇:追青逐绿共绘生态文明新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甘南草原。常铭碌曲县尕海乡尕秀村。黑河蜿蜒前行,穿越张掖市美丽的乡村。王建平在省城兰州,艳阳高照的日子,漫步黄河之滨,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云朵,滔滔黄河水一路向东奔腾,黄河沿岸草木欣然,水清岸绿引来水鸟蹁跹,马拉松公园各色花卉竞相绽放,美不胜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年来,甘肃鲜明提出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甘肃,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也极大提高。打响大气保卫战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13) · 甘肃临夏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美丽甘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得到同步提升。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示全省各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特开设“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甘肃XX”专栏,今天我们播出临夏篇。供稿:临夏州生态环境局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甘肃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获评全省政府系统优质政务新媒体账号

近日,甘肃省政府信息公开办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优质账号及经验做法的通知》,对全省政府系统政务4类21个新媒体优质账号进行推广。“甘肃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在加强矩阵建设方面工作突出,获评全省政府系统优质政务新媒体账号。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重要平台作用,甘肃省生态环境厅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政务新媒体管理体系,构建了以“甘肃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为龙头的省、市两级生态环境系统微信矩阵。印发《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新媒体矩阵管理办法》,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规范建设运维、审核发布、信息联动、计分排名和措施保障。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账号上下联动,全矩阵集群展示重要信息,做到同频共振,共同发声,“指尖”便民。2022年以来,“甘肃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信息3.6万余篇,阅读量2200余万人次,已成为公众获取权威环境信息的重要窗口和政民互动的服务平台。此外,全省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深化媒体协作,推动融媒发展,已有“甘肃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号、微博、人民号、头条号、澎湃号、企鹅号等新媒体账号8个,基本形成贯通省、市两级,整体协同、响应迅速、优质高效的新媒体矩阵。来源:中国环境作者:成健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走过“黑色增长史”
2022年9月24日
其他

全文实录│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

9月23日上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童延文出席发布会,向媒体记者介绍全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情况,回答了记者有关提问。发布会由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杜海平主持。主持人杜海平: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童延文同志,为大家介绍全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省市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下面,请童延文副处长先简要介绍有关情况。童延文: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向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省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粮食安全、饮水安全、食品安全,事关老百姓米袋子、水缸子、菜篮子,更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厅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要内容高位部署和推进,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污染防治体系,全省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村生态环境逐年改善。主要做法有: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政策引领。先后制定印发《甘肃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十三五”规划》《甘肃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甘肃省“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甘肃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年-2025年)》等,充分衔接上位规划和法律法规,明确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任务。出台《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修订《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发布《甘肃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办法(试行)》《甘肃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甘肃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等,健全完善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速推进依法治污。二是努力摸清污染底数,做好源头防控。完成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初步查明我省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对主要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掌握我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地块分布及其土壤环境风险情况。组织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全口径排查,启动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努力防范耕地周边镉等重金属污染风险。推进化工园区、“两场两区”等重点区域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新增布设441个地下水环境监测井,提升地下水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启动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调查、农村黑臭水体摸底排查,不断夯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三是突出重点任务,分类管控治理。顺利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两项目标任务,完成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建立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和污染地块名单,定期更新发布《甘肃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约14亿元,实施190余个项目有效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土壤污染隐患问题。四是积极试点示范,探索经验模式。顺利完成34个国家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模式,白银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典型经验被央视报道,另有4个项目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纳入相关技术指南。积极推动庆阳市华池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综合试点、天水市麦积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张掖市民乐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陇南市徽县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试点、白银市白银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试点,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和监管模式。“十四五”期间,我厅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解决一批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甘肃作出新贡献。我就先介绍这些,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问。谢谢!杜海平:感谢童延文副处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法治日报记者:今年上半年,我省出台了《甘肃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请问我省在“十四五”期间将如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童延文:谢谢您的提问!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指标,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田园风光、鸟语花香;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经成每个人心目中美丽乡村的模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近年来,我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打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着力解决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深度贫困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人居环境,但农村生态环境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不当施用污染耕地、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置率低影响人居环境、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不同程度出现,此外各地在污染治理投入方面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点源、轻面源的现象,加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健全,农村区域难以完全消纳生产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12) · 甘肃张掖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美丽甘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得到同步提升。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示全省各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特开设“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甘肃XX”专栏,今天我们播出张掖篇。供稿:张掖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11) · 甘肃兰州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美丽甘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得到同步提升。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示全省各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特开设“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甘肃XX”专栏,今天我们播出兰州新区篇。供稿: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微视频丨黄河首曲:人与河和谐共生

山丹马场做好做活“生态+”文章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甘肃省2022年度碳市场建设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推进会《甘肃日报》专版特别报道:担好“上游责任”
2022年9月18日
其他

走过“黑色增长史” 祁连山迎来底色之变

“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祁连山由曾经的‘千疮百孔’到现在的‘满山苍绿’,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在9月15日上午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如是说。祁连山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甘肃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最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作为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巍巍祁连山,却曾伤痕累累。过去近半个世纪的“黑色增长史”,造成冻土破碎、植被稀疏,局部生态受破坏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高度重视,多次要求抓紧整改。2017年,中办、国办就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通报对外公布。通报措辞严厉,甘肃诸多官员被问责。如今,历经5年整改,从索取到守护,巍巍祁连恢复得如何?绿水青山回来了吗?省市县三级联动,祁连山“由乱到治,大见成效”近年来,甘肃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祁连山历经“史上最严”整改,祛多年沉疴,还欠账旧账,迎来黑色、浅绿、深绿的底色之变。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祁连山腹地调研指导,推动探采矿设施、水电站、旅游设施分类处置,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工作。省政府成立整改工作推进组,由分管副省长挂帅,进一步靠实责任,推动各专项整改任务落实。省直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牵头专项任务落实。相关市县发挥主体责任,实行定期报告机制,推动形成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经过省市县三级和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自2017年开始,甘肃结合卫星遥感比对、无人机航拍观测、生态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人员现场核查等方式,连续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监测数据;2021年,又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同时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了评审。综合评估结果显示,通过近几年的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显著。——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44宗探采矿项目已全部关停退出,通过平整覆土、种草造林、围栏封育、加固护坡等措施,矿山环境全面治理恢复;——42座水电站持续开展分类处置及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25个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整改,并实施了生态环境修复,对于保留运行的已完成手续补办工作。——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208户701名农牧民全部搬迁,迁出区住宅及棚圈全部拆除。加强监督管控,打好政策法规"组合拳"为了从根本上减少人为活动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甘肃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制定出台《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将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修复列入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各类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生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事件,被国家通报的市州实行“一票否决”;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加大执法问责工作力度。同时,出台《甘肃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完成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出台实施《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10个县纳入范围,严禁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此外,强化规划管控和事中事后监管,出台实施规范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项目审批建设监管、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文件,确保各类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合规依法;制定《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省市县各级政府将清理整治祁连山地区违法违规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督导检查,持续跟踪推进;组织开展祁连山地区森林、草地、湿地、冰川等生态系统监测,对保护区人类活动现象定期进行卫星遥感监测,严防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生;不断加强祁连山外围保护地带及周边企业环境监管整治,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建立台账、分类施策,督促按期整改完成,确保整改工作扎实见效。另据了解,为充分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尽责,有效治理和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甘肃省检察机关通过开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专项监督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8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共立案6611件,履行诉前程序5894件,提起公益诉讼483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47件、民事公益诉讼65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71件。一系列政策法规“组合拳”的打出,为进一步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发利用监管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制度保障,也为今后构建常态化保护修复治理机制提供了有力遵循。加大资金支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祁连山如今已是中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领域“由乱而治”的里程碑。2017年以来,甘肃持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共落实祁连山地区各类生态保护资金近200亿元,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甘肃为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一方面,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持续开展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和建立利益双方责权相配套政策框架试点工作。甘肃制定印发了《甘肃省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甘肃省列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份;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通知》,在张掖市肃南县、酒泉市金塔县等3市7县区开展了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补偿试点。另一方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试点。积极争取将张掖市肃南县列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有序开展试点工作。同时选定武威市古浪县、张掖市肃南县,开展祁连山地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试点。同时,持续组织开展祁连山地区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共涉及的8大类31项整改任务,有明确整改时限的21项已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需长期推进的10项整改任务已纳入日常工作持续推进。由此可见,甘肃在阵痛后以整改为契机,创新生态环境整治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系统修订完善生态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差别化关停退出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受损区域应急人工修复结合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探索原住居民有序参与生态治理,构建生态环境科学长效监管机制……这些因整改整治倒逼出的科学治理、协同管护、系统修复经验和实践,将为今后全省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提供了借鉴和参照。来源:新甘肃客户端作者:汪蛟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一图读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1)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上)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一图读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1)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上)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即日起,“甘肃生态环境”双微开设“一图读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专栏,今天,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红小锦与您一起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上)。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甘肃省2022年度碳市场建设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推进会

为贯彻落实“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会议”及西北五省“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工作调度会”会议精神,提高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和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水平,做好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及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相关工作,9月14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了全省2022年度碳市场建设暨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督管理推进会议。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志红,厅二级巡视员王辛,省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专班成员处室单位负责人,各市(州)、兰州新区、甘肃矿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有关县(区、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112家重点控排企业负责人,各核查(复核)机构负责人,共约280人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2021年度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等相关工作情况,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就做好全省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碳排放管理相关工作: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准确认识到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和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的紧迫性,深刻理解建设全国碳市场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国家“双碳”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认真学习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共同筑牢碳排放数据质量底线,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二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压实重点控排企业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将管理要求贯穿至企业内各部门和碳排放管理各环节;强化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对咨询、检测、核查等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考核和评估,保证数据质量合规;持续加强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和资金保障,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全省生态环境部门监督管理水平。三是持续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日常化监管,每季度对发电行业重点控排企业进行日常监管与执法,不定期对其他行业重点控排企业进行现场抽查;继续开展专项帮扶监督检查,在发电行业重点控排企业、核查机构开展自查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在线技术复核+现场抽查核实”方式进行检查。巩固企业月度存证等数据管理,促进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从一年一度核查转变为常态化监督管理。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有效促进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各重点控排企业、各核查机构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各方责任、落实管理措施,推动全省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助力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责任编辑:王倩审核:汪蛟近期重点文章推荐栗战书在甘肃就黄河保护法立法进行调研时强调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2年9月15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主席台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2022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