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不约

其他

赢了又如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跨年夜,自然少不了世界格局、中美斗争。很有意思,但并不稀奇。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是关于民族斗争的宏大叙事充满了高级感,在简化叙事逻辑的同时,对眼下的困难又赋予了崇高的意义,这让人们易于理解又乐于接受。但是这种叙事逻辑并不专属于我们。如你所知,至少还能举出四个国家都热衷于这样的叙事逻辑,其中以半岛北边那个民族最为逻辑严密。然而,赢,并不等于美好的未来。比如,我们反问一下,赢了又能如何?如果赢了,国产光刻机就能占领全球市场了么?如果赢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从此中国人就占领半壁江山么?如果赢了,人口出生率就能上涨了么?如果赢了,亮亮丽君一样的年轻人就能顺利了么?如果赢了,人民币就能通行全球,像美元一样收割世界了么?如果赢了,我们就拥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么?很可笑的一个事故是,我昨天的文章只是因为里面有两处写“正制全利”竟然在机审的时候直接咔嚓掉。我估计是因为这个词,把两处咔嚓,顺利发表。而且我昨天统计2023年的完成量,原计划每周写一篇,实际只完成30多篇,感到自己很差劲。后来我才想起还有消失的帖子,一数,还有20来篇。所以,面对宏大叙事,先别激动。问问自己,如果赢了,你的境遇会发生什么改变?以上反问,我并不是否定我们发展至今的巨大成就。相反,我们是一个优秀的民族,短短四十年,我们筚路蓝缕抵达今天,这证明了我们的成功。我要说的是,赢了对手并不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何况这个所谓“赢”究竟如何定义?是gdp超过了,是战场上打胜了,还是国民幸福程度更高?国家之间的斗争有没有?当然有。两个企业之间都会斗争,何况国家。但是如果把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归结于别的国家,不面对自己的问题,而是强调仇恨思维。那就是误国误民。自己的问题还得认真去面对,脚踏实地去奋斗。赢不能解决阑尾楼问题,不解决失业率问题,不解决货车司机等劳动者境遇问题。我知道就算赢了,我们小区清洁阿姨的命运不会改变。我是指她们要在寒风中在垃圾桶旁边晚上要站到十点(没有凳子),而早上从六点开始要站到九点。我tmd匪夷所思,这是为什么?原来因为大多数业主并不做分类,而是一股脑儿的丢进垃圾桶。而街道又对小区有垃圾分类考核,管不了芸芸众市民,总能管物业公司。于是物业公司就把压力传给最底层的清洁阿姨。阿姨在寒风中接过没有分类的垃圾袋,一个一个分类。没有凳子,值守到晚上十点,月薪3000。而且有一次闲聊,我才知道竟然三个多月没有发工资,阿姨还自觉站在寒风里。你问为啥不辞职呢?我问你她辞职又怎样?马上还有别人来填满这个坑位。货车司机不是很卷么?快递小哥不是被算法剥削么?但是辞职又怎样?我们的快递和物流不是照样及时送达,而且非常廉价。我知道在香港点个外卖都很费钱,我知道在美国卡车司机和酒店洗衣工都能住上house。我以前同事的妹妹在美国,丈夫就是卡车司机,妻子是酒店洗衣工,住着大house,开着两辆车。因为他们不需要用经济发展权利补贴社会。与有些奥派不同,我坚决主张公会合理。劳动者拥有的是劳力资本。金钱资本可以竞争与联合,劳动力资本当然也可以竞争与联合。社会的活力在于人与人的联结,社会张力的平衡只能依赖于社会团体之间的竞争与沟通。只有鼓励劳动者之间的联结,才有可能让一切劳动者都获得平等的经济发展权利。只有自己能够最有效最持久的为自己斗争,但关键是我们得容忍和允许他们团结、表达。我并不喜欢这些底层劳动服务不正常的廉价,最终会为社会的割裂积蓄仇恨。赢不能解决民族命运,赢也不解决家庭和个人命运。我很小的时候在我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村子里有一家人非常苛刻和霸道,对邻居一家动辄挑剔和辱骂,这家人恶狠狠的就是要超越邻居的富足,比孩子的学习,比财富的积累。连邻居晒谷子稍微超过地界就会被泼水。后来,邻居一家人都离开了村子。这家人的旁边无人居住了,这家人似乎不再有仇恨和要超越的对象。但是他们的孩子依然读书不好,他们家依然并不富有,依然在全村人缘最差。如果你来自农村,回想一下,你基本上都可以回忆起你们的村子里可能有这号人。2024年,祝福大家正确认识个人命运的关键。远离零和博弈思维,脚踏实地的奋斗。同情和理解你身边的人,爱你身边的人,关心每一个鲜活的同胞个体。
1月1日 上午 10:51
其他

离核电站多远才安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抢盐记不得这是第几轮抢盐风潮了,总之,一回到家,就听说附近超市的盐都被抢光了。这可是广州啊!然后,我就看到媒体报道香港的盐也抢光了,澳门的盐限购了。我瞬间释然,香港毕竟是回归了啊。我不打算抢盐,但我认为,物资储备是必要的,这些功夫要平常做,而且要储备的不仅仅是盐。我也不是专业人士,没法从专业角度去评价对于日本排放核污水究竟该不该慌张。各方面的信息都有。有说安全的,比如国际原子能机构、比如欧盟;有说不安全的,当然这种声音是主流啦,而且其中还包括我很信赖的个别科普自媒体。比较糟糕的是,不像有的国家,有专业的核物理专家出来解释有关情况。目前我们没有核物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发言。据说对日本进行核查评估的原子能机构专家组里面有一位中国专家。微博上有一位自称的核物理专业人士发言表示日本本次排放是安全的,但瞬间被封号了。我认为这是个科学问题,其实是可以探讨的,不必一开始就预设正确结论,然后禁止不同声音。专业人士缺乏,但无论官媒,还是部分自媒体却信誓旦旦。也有媒体创建了这么个投票,这让人咋选?我善意的理解是体现你的幽默和无奈吧。但我还是觉得这种级别的媒体应该适当注意身份啊。还有这个图,细节满满,寓意深远,网上一片赞誉。我虽然没有专业经验,但从普通人角度,感觉对日本这个事情,我们不能把话说的太绝对了。我的想法有主要三点,只代表个人意见,希望大家别动怒,你有不同意见我不反驳,我也尊重。一是我有个推己及人的猜测。日本人排放核污水,无论如何,影响最大的还是日本人。如果有危害,第一个遭殃的还是日本人自己。据测算,这些污水通过洋流弥漫到中国海域,大约需要一年时间。而日本有1.25亿人口,每年出生接近100万新生婴儿。如果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在这种事情上真的那么草率,拿1.25亿日本人做试验,我佩服他们真牛逼。真到这一步,算日本人够狠,灭绝自己让全世界陪葬,我无fuck说。二是,这个污水排放毕竟是一个渐进的动作,持续30年,过程中要随时监测、调整。原子能机构还做了担保。目前毕竟是怀疑有不可预知的危险,但毕竟尚未发生,进程是可控的。前面说了,到中国还有一年呢。如果舆论一开始就上马日本这是毁灭世界。首先遭殃的不一定是日本人,而是全球远洋渔业,以及衍生的海鲜餐饮服务业,包括我们自己。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2年统计报告,中国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30873.14
2023年8月26日
其他

汉武帝的水平专业人士怎么看?

早上有好友发了一篇大汉王朝之:我们为什么迟迟不救经济?我送了八个字:史实全错、乱七八糟。我们今天好好说说汉武帝这个人。一般人对汉武帝的印象是,牛逼,打败了匈奴。我们就先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说起,汉武帝其实根本就没有打败匈奴。花了无数的钱、死了无数的人,兜兜转转回到了原点。人们熟知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只是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第一阶段,从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战到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为止,汉王朝确实赢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史书夸耀为: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这是汉书写的,班固对汉武帝还是比较留情面。不过,一个好故事的关键是看结局。从公元前112年到公元前90年,是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第二阶段,一共发动六次战役,一次小胜,两次无功而返,两次遭重创。最后一次是公元前90年,国舅爷李广利率7万大军出塞,全军覆没,李广利自己投降匈奴。惨不惨?所以,武帝死后,昭帝本纪里面,很快又看到这样的文字:“冬,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折腾了这么一圈,汉武帝的江山啥结果呢?班固也没法掩护,在昭帝本纪里面也这么写:“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你说打匈奴该不该打呢?当然该打,也不得不打。以汉武帝时期的国力,也完全可以打。汉初几代皇帝轻徭薄赋的累积至此,如此强盛的国力,不与匈奴一战是说不过去的。然而,怎么打、用谁打、打到什么程度,这个就反映汉武帝本人的水平。但恰恰这一点上,汉武帝水平是很差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可谓有勇无谋的典型。一是战争成本弄得特别高昂,打匈奴基本掏空了大汉家业,死了万千子民,耗费无数钱财,以至于救灾都没钱。二是不懂得见好就收,明明是赢的牌面,又硬生生被匈奴锤了回去。所以,基本上历代史学大家是很瞧不起汉武帝的。首推是司马光,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是极其难堪: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无异于秦始皇几矣。司马光认为汉武帝就是个亡国之君,本来他的结局该和秦始皇差不多的,好在他的儿子昭帝以及辅政大臣霍光还行,免了亡国之祸。北宋自太祖开始一直不喜欢乱起兵衅,司马光是体制内权臣,我们认为他难免有声张主流意识形态的偏狭成见。那我们举另外一个人,司马迁怎么看?司马迁的看法在《匈奴列传》里。太史公曰,“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而务谄纳其说,以便偏指,不参彼己;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意思是什么呢?朝中大臣说打匈奴啊,都是想着顺着领导意图侥幸获得一时的权势,于是进献谄言,观点偏狭,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将军们打仗呢,根本不考虑成本,反正仗着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财力雄厚,可劲的造啊!皇上呢,被大家一茬一茬的忽悠,草率的决策,所以别看打得多、打得大,其实功业并不深广。“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看这呼吁,司马迁觉得皇上用人水平真不行!就司马迁的观察而言,他确实是没看上汉武帝的用人水平,拿后世最骄傲的卫青、霍去病两个大将军来说,他把这两人写在《佞幸列传》里。我们也不排除司马迁因为李陵之事有个人成见。但至于后期战争的李广利、公孙敖之类,没有疑问吧?人们一致认为都是些无能之辈。所以,史学大家吕思勉评价汉武帝这个人是这么说:文景以前,七十年的积蓄,被武帝一扫而空,还把经济弄得乱七八糟,这都是汉武帝一个人的罪业。国家的武功,是国力扩张自然的结果,并非一二人所能为。以武帝时候中国的国力,倘使得一个英明的君主,还不知道扩充到什么地步呢?所以,汉武帝打仗的水平,就是可劲糟践民脂民膏!用吕思勉的话说,就是一个钱能够办好的事情,汉武帝来做,一定会花十个八个。不是吕思勉一个人这么认为,费正清也这么认为。在费正清中国史里,他认为,中华第一帝国(费正清划分秦汉为第一帝国)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财政问题。汉武帝留下的可怜的烂摊子还是靠儿子收拾,所以汉书昭帝本纪里面,到处都是罢这个、罢那个,撤销强令养马的政策、撤销盐铁专卖、撤销酒类专卖,与民生息。实际上,对匈奴战争是中原王朝持续累进的数百年事业,这项事业里群星闪耀,真正超越汉武帝的大有人在。公元前72年,汉宣帝时期,汉与乌孙合击匈奴,匈奴从此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王在公元前53年主动归汉。公元89年,东汉和帝时期,
2023年6月11日
其他

我们需要一部共同的中华民族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近《满江红》很热,我还没去看,但从反响来看应该是不错的,张艺谋的作品大部分都一直在水准上。电影虽然没看,但大致知道朋友们讨论的焦点。至于岳飞为什么死,我以前写过一个小文。岳飞是必死无疑的。南宋初年赵构为了稳住脚跟,顺应抗金力量的自组织生长,最终的军事组织格局是对北宋军事体制的全面“反动”,短时期形成了家军体制,打破了赵匡胤的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安排,确保了军队的战力。但对于皇帝来说,军队始终存在一个战斗力悖论,特别是在抵御强大的外敌时期,一支军队要有战斗力,将军一定不是庸碌之辈,必然要允许军队效忠他的将军。然而,能够效忠将军的军队必然对皇权产生威胁,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不可兼得。所以,稳住脚跟后的南宋朝廷必然要收拾家军。与金国议和是为了杀岳飞,而不是杀岳飞以求和,先后顺序不可颠倒。赵构的心中,家军才是对朝廷最大的心腹之患。这个史实,史学大家吕思勉曾经讲过。当然,也可以有其他解释,大家各自保留意见。但无论怎样,综合正反两方面史料客观来看,岳飞、秦桧、赵构都是局中人,没有人完美无瑕,没有人邪恶到十恶不赦,影视剧可以塑造脸谱化的英雄与小人,但如果这样看待历史就显得过于轻佻了。不过,以上并不是今天的重点。今天我是想聊聊我们的历史观。年前在看丘吉尔的《英语民族史》,有些启发。中国人认为英国人是盎格鲁萨克逊人,但实际上盎格鲁萨克逊人是不列颠的入侵者。盎格鲁人和萨克逊人都属于日耳曼人,盎格鲁人是来自丹麦南部的日耳曼人,撒克逊人是来自德国西北部的日耳曼人。他们于公元四世纪左右入侵了不列颠,后来合称盎格鲁撒克逊人。而不列颠的原住民是布里吞人,又称为不列颠人(Briton),他们属于凯尔特人,最早于公元前8世纪来到不列颠定居。不列颠因为与欧洲大陆隔开,所以布里吞人的发展相比欧洲大陆较为落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之间,不列颠遭到了来自比利时的凯尔特人的入侵。岛民还处于青铜时代,于是带来铁器时代的比利时人自然的成了不列颠最早的征服者。之后便是罗马人的入侵。罗马人与原住岛民进行了残酷的征服与反征服战争。伦敦等大城市被纵火劫掠,男女老幼被屠杀,城市毁于一旦。双方各有胜负,但最终布里吞人几乎要被屠杀殆尽。此后三百年,不列颠成为罗马行省。布里吞人领袖博阿迪希亚女王铜像三百多年后,罗马的和平秩序最终落幕。之后的两个世纪里,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几乎同一时间开始了对不列颠的入侵,他们破坏城市,劫掠村庄,成为不列颠的统治者。但撒克逊人并没有统治太久,不列颠又相继迎来了维京人。维京人对不列颠的入侵长达120年,入侵者一边杀戮、一边劫掠、一边定居,最终融入了英格兰。维京海盗然后是诺曼人。1070年,征服者威廉将英格兰最后一座城镇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威廉用恐怖的屠杀与熊熊大火镇压英格兰人的反抗。丘吉尔写到:(诺曼人)摧毁了整个撒克逊统治阶级并使英格兰人彻底臣服。这段历史既苦难重重又光彩夺目,被英国人称为诺曼征服。苦难重重是指对先辈的英格兰人,光彩夺目是指对他们的后裔——当代追溯历史的英格兰人。历史一定是不同视角,不同判断。面对这一系列久远的血腥往事,英格兰的历史究竟应该如何书写?你会看到丘吉尔的笔下,他赞美那些反抗罗马入侵的布里吞人:她(博阿迪希亚女王)的纪念碑矗立在泰晤士河的路堤之上,与大本钟遥遥相对,它提醒我们不要忘却那些自由或死亡的悲壮呼喊之声,他们今日依然在我们心中回荡。但也赞美罗马人:在罗马帝国开放包容的政治环境中,各地区皆没有种族、语言或宗教方面的歧视偏见……奴隶中的幸运者也有机会跻身公民行列,正是在这种制度之下,不列颠逐渐发展起来了。他赞美抵抗维京海岛的撒克逊人:(阿尔弗雷德大帝)以坚强毅力跨越千难万险,能以冷静头脑迎接回归的荣耀,同时,他也能将信赖的目光投向再三背叛的仇敌。阿尔弗雷德站上了崇高之巅,成为野蛮战争,时代乱局中的一块不朽丰碑。但也赞美维京海盗:当我们反思这些北欧海岛的野蛮和可耻习惯,愤慨他们的破坏与残忍行径时,我们也同样应该记住他们的纪律、坚毅、友谊和军事美德,正是凭借这些优点,他们得以横行四海,成为当时最强大和最勇敢的种族。(北欧海盗)与失去土地的英格兰当地人建立了地缘和血缘上的人际关系,将英格兰血统融入了这个精力充沛,骄傲勇猛的战斗民族之中,使其拥有了持久的力量和勃勃的生机。诺曼人残酷的征服了英格兰,但丘吉尔也赞美诺曼人:诺曼底人最卓越的功绩就是征服了英格兰,把英格兰的历史与欧洲历史再度对接,阻止了英格兰滑入类似于斯堪的纳维亚帝国体制的狭窄轨道。此后,英格兰的历史和英吉利海峡以南的民族共同前进。征服者威廉从丘吉尔的叙述可以看出来,英语民族的历史观完全不同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观。我们的历史观有强烈的道德观念。然而,历史发展是自然演进,比对错更重要的是现实。现实的演进属于道的范畴,天地不仁,大道行远,远远高于人类的道德观念。所以,在历史演进中,并不是用正义必胜之类的道德观念去解释。或者说,对于人类而言,重要的永远是现在和未来,历史是一种文化建构,对过去的建构应当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创未来。现实就是,英国人并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今天的英国人实际上是原住民布里吞人与凯尔特人、罗马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维京人、诺曼人等一系列征服者的共同后裔。我们就可以理解丘吉尔的叙事逻辑了:如果先辈里的征服者是邪恶的,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和面对自己为何流淌着征服者的血液。实际上每一个民族都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共同后裔。商对夏,周对商的取代就是当时的不同民族间的征服。后代人叙述历史,我们将夏与商都追溯为中华文明的正统王朝,这没什么不妥。但比较难以处理的是,中华文明的正统王朝并没有包纳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台湾作家廖信忠曾在那篇热文《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里说,中学曾经就有老师告诉他:你们不要以为全中国的历史都是一样的,山西就没有经历过南宋。然而,显然并不仅止于山西,包括东北、北京、天津,甚至山东,都没有经历南宋,山东还是传统中国文化道统所在。这些省份都在与南宋并立的金国统治范围内。同样的地域其实有很多,比如西藏,要到元朝时期,才实质性的归属中央王朝统治。中原王朝的大部分历史记忆,在西藏是没有的。如果我们眼光再放远一点,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中国最晚近包纳的最大规模领土是新疆,到乾隆时期,维吾尔、哈萨克等十几个民族千万人口才加入中华民族。而此前自唐代后已有一千多年,西域都不在中央王朝版图之内。据新闻报道,最后一个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少数民族是达曼人。达曼人是尼泊尔人后裔。历史上清政府进藏讨伐廓尔喀军,廓尔喀战败后,部分兵士滞留西藏边境再也未能回到故土。以上例子我们是想说明,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可能会有很多地方和民族,在二十四史内是找不到自己的民族叙事的。或者,找到的是作为反派一方的叙事。我们想象不出维族同胞、藏族同胞如何讲解二十四史,如何构建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观。我们也没有关注过我们的历史观是否照顾到了傣族、苗族、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情感。因为二十四史是绝对正统的中原王朝历史观念。与英语史观不同,我们的历史观首先讲究“名分大义”,谁才是正统这绝不能含糊。宋是正统,因此岳飞无比正义崇高,秦桧就阴险狡诈。于是出现了有些网友的笑谈:其实金国区域各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金朝廷还出台了鼓励民族通婚的政策。东北华北其实是民族融合的共同后裔这是没有大问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华北汉人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测到少数民族基因。因为,民族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建构,正如社会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说“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基因是万年尺度以上的进化,民族不过是百年尺度上的变动,我们可以划分为56个民族,但大部分民族在基因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图瓦人(唐努乌梁海)在仅仅一百多年前属于中华民族,但现在属于俄罗斯民族。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是图瓦人,明显有着东方人面孔。由于对正统叙事的执著,这导致中华史观很难包容性解释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血腥征服,也不能正确客观的评价元朝、清朝的历史贡献,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如何促进民族融合和边疆开发也缺乏历史叙事。或许这是由于靖康之变后汉人文化上的应激反应,汉族对被征服充满了耻感。当文治武功均不够充沛的时代,对道统的强调便成了最大的尊严。以至于后来的历史上,王朝存亡之际,只要是对外族讲妥协、讲求和都是耻辱的和有罪的。但是,征服和被征服只是古代历史民族融合的自然途径,如果汉族对被征服充满了耻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少数民族的情感?道德化的历史观让历史人物脸谱化,正义的就必须是纯洁的,邪恶的就从头到脚都是坏的。因此,岳飞就逐渐的被美化得毫无瑕疵,拥兵自重和奢华敛财不论;而秦桧简直就一无是处,早年的勇气和对金的外交智慧都略过不提。这样的历史叙事逻辑还延伸到了近代以及影响未来。内战双方也一定有正派和反派,一定有正义和邪恶。但是,如果现代中国人有一半人的父辈是正方,那就意味着同样有另一半人的父辈是反方。实际上,内战应该是悲情的和可理解对方的,未来应当是我们民族要尽量避免的。我们对历史缺乏温情和敬意在此暴露无遗。延展至当下,人们也用先入为主的是非观念看待着今天的两岸关系,而不是尝试相互倾听、包容和理解。汉族史观实际上成为了中华民族史观。这并不是好事,这实际上是一个隐患,极其缺乏包容力。我们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历史观在近代有比较大的转折,新中国是学习和参考苏联,但从俄罗斯目前的各民族发展与融合情况看,这是个不太好的样板。具体问题以后有机会再展开讲。总之,当代中国缺乏包纳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共同历史叙事。真正属于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应该既有勇猛的征服者,还有勇敢的反征服,既有宏伟的历史演进,也有不同民族的英雄主义,既能带着温情和敬意去看待民族间的苦难情仇,也要公正的论述先辈的血泪荣辱,这才是中华民族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共同创造出的波澜壮阔的史诗。这也是神州大地的本来模样,这片土地上生长着精力充沛、勇猛进取、勃勃不屈、包容万物的中华民族。
2023年1月27日
其他

你对真正的挤兑一无所知

优化政策出来以后,很多大V以为方向转变了,自觉的递梯子。这么辛勤劳苦的三年不是沉没成本啊!大伙在那儿拼命地证明这是值得的,那是值得的,效果杠杠的。姑且不说他们会意太早的事。事实证明,并没有转向,中国人民力大无穷,正更加智慧和精准的抗疫。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事。对这种文案,咱只轻轻丢过去一句话:这三年中国人长眠的更多了。但无奈,冰冷的数理逻辑不讨人喜欢,费思量。其实上海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今天我们再简单说一下。一、拉平曲线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英国人最早拿出这条曲线。实际上很多人是没有看懂这条曲线的意义。这条曲线是疫情防控的策略,要拉平感染。为什么要拉平?拉平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让新冠感染人数平稳过渡,这样才能有平稳的医疗供给救治新冠。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Health
2022年11月19日
其他

近期的一连串事情告诉我们,我们离法治社会还真的有段距离

1唐山的暴徒无所顾忌的群殴四个女孩,目前几个女孩的结局众说纷纭;河南村镇银行储户、烂尾楼业主健康码被“赋红码”,丹东锦绣华城一个单元的居民被整栋隔离,结束后才发现拉错了。这一连串的事件充满随意和荒诞,让人不胜惶恐。人类社会是观念的世界。人们需要规则下的稳定预期来指导行动,如果行动的结果和摇色盅一样无法预判,又或是有更多的暗规则去修改结果,这种环境下的人群就会变得短视、钻营和慕强。2017年上映了一部香港电影《追龙》,里面有个情节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新任总华探长派重兵把跛豪封在九龙城寨里面,试图杀人灭口。刘德华扮演的雷洛探长作为前任探长,当日已经结束任职,已经按工作时间下班走人,但他毅然决定返回城寨救出跛豪。城寨外围,雷洛遇到把守城寨的警卫,警卫说,新任探长颜童命令所有人不得入内。而刘德华说:“十二点前,我还是总华探长”。意思是颜童的命令要从明天零时起生效。警卫便不再抗拒,自觉退让。当然,电影里的理念一定不是反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现实,它反映的是现代香港的理念。我们知道,香港的廉洁法治基础是1971至1982年的麦理浩总督任期内实现的。附带插播一下,港督麦理浩是理想主义者在改变世界的行动中获得胜利的光辉案例。麦理浩出任港督前,缺少行政管理经验,全凭一腔热忱和内心信念打造清正廉洁的政府治理,任内推动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发新市镇、创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费教育、兴建地下铁路,涉及廉政、教育、医疗、福利、基础建设、交通、经济和社会各个范畴,而且十分成功。后人称之为“麦理浩时代”。麦理浩被普遍认为是历史上最杰出和最受市民爱戴的港督,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港督。而且难得的是,麦理浩积极推动香港回归中国,即使卸任后也为香港事务积极奔走,一生挚爱香港。与《追龙》的上述情节类似,在香港电影《寒战》里面有一幕,郭富城扮演的警务处管理副处长刘杰辉试图按程序罢免警务处行动副处长李文彬,他在思考程序要求,梳理各个可能同盟的高级助理处长,罢免李文彬至少需要五票。他考虑拉拢李文彬身边的高级总警司副处长邝智立这一票。无论是履职到当日24点,还是按程序投票罢免警务处署理处长,都深刻的反映了香港的法治精神,所有人依照公认的明确规则行事。但熟悉中国社会现实的人都知道,《追龙》里履职到24点的情节放到大陆社会,那是绝无可能的事。已经离任下班的领导遑论干涉人命关天的重大事务,哪怕领导离退休都还有半年,下属们对领导的指示也是要暗暗打折扣的。如果领导还有一个月就调走,不需要下属暗暗打折,即使他自己,也自觉的不再作什么重大部署。有的更谨小慎微的,甚至稍大一点的支付都不再签字。为什么呢?因为事情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并不是由程序和规则决定的,而是由新领导认不认可决定的。哪怕过去铁板定钉、丹书铁券的规则,新领导也可以“优化和调整”。新旧转换,你何必冒险弄一个新领导可能不喜欢的半拉子工程?同样的,我们也没有下级可以联署罢免上级的程序和规则。和《寒战》同样的情形下,下级如果要搞定上级,那手段和套路大概也只能搞一些黑材料举报。虽然这导致了规则的不透明和集体内卷,但将裁决权向上集中又正是传统治理逻辑想要达到的效果。每种治理逻辑都有它的现实基础。从民众个人角度讲,被无辜赋红码是很受伤的事,普通群众都难免有共情的代入感。但是从一个区域的地方政治来说,那是弊大于利的事,毕竟稳定才是大局,红码确保了诉求群众难以移动、难以聚集,有利于分散化解稳定隐患。这是地方治理的应有逻辑:如果不得已要对两种暴雷方式作权衡,肯定首选更小的雷,或者选择近期不爆、留给远期再爆的雷。不要看红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人人愤恨。地方政府内心是不愿意认错的。没有一个部门认领责任,也没有任何上级机关点名批评。4月份事件发生以来,迟至昨日,郑州市方才宣布成立调查组,而河南省纪委监委的回应是,已将大量举报转省卫健委自查。如果人民群众共同投票,我估计支持这种做法的也很多,毕竟也有不少人民群众热衷大局观、大棋局;甚至怪那些被赋红码的人闹到成为热点,让河南丢了脸。你认为赋红码错了,那是你的价值排序里面个人权利优先;他认为赋红码没问题,那是因为他认为大局稳定优先。有人错吗?没有,大家都正确,因为价值选项本来就是立场问题。立场怎么会有错呢?猪有猪的立场,屠夫有屠夫的立场。没有规则就没有对错。除非由立法机构议定赋予红码的规则,适用的范围,执行规则的流程,审批的环节,最终的签发机构和责任主体并广而告之。那么每个人按此规则被赋予红码没有异议。任何明确的规则的出台,都代表其背后的价值排序争议已达成协商解决。任何明确的规则的出台,也代表规则的制定者愿意遵守规则。2但现实中,官僚组织倾向于不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因为规则是约束所有人的,即使是规则制定者本身。所以公司制度里面的岗位责任有“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法律法规有“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河南省的红码赋码规则就包括“其他需要纳入红码管理的人员”,银行储户、烂尾楼业主难道不可以算成“其他需要”?既然不够明确,规则便就具有足够的弹性和解释空间,便于裁量权向规则制定者集中,从而强化领导意志,打造强大的动员能力。在为规则制定者留有充足解释空间和裁量权的同时,对于执行层面的规则却又是要求极高、规定极细。两者逻辑是一致的,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规则大家都做不到,因此如何实施罚则、对谁实施罚则的裁决权,便可以收拢至上级灵活解决。附带多说几句,我知道各地疫情防控都有很多类似的暗访。但如果是轮到我,我是不忍心去干这种事的。我知道小店看门的辛苦,看得见的是成本,看不见的是心理打击。如果你守门非要逼着每个人都扫码、不怕丢失顾客也不是不可以,但人民群众的文化习惯就是这样,默认很多规矩就是制定以后再在执行中打折扣的。如果你一丝不苟的执行,一天中就会遇到无数难看的脸色、骂骂咧咧的口吻、半告饶半逃脱的群众智慧。每天群众限额拿号的国营单位还可以,市场化经营真的很难,很难。拿着3000元月薪,却要求有一丝不苟的严谨,超强的心理素质、意志和耐性。是不是对人民群众的要求太高了点?与疫情防控规定类似的情形在我们的税法、监察、文化管理,乃至治安管理、网络言论等社会治理领域无处不在。书面的规定标准很高,实际怎么运作大家心知肚明。万一抓现行怎么办?那是他不够聪明或者运气不好,或者看大家后续运作关系的能力水平。还是那个很古老的例子,约翰福音8:3-11,“一群吵吵嚷嚷的人,抓着一个在行淫中的女人来到耶稣面前,想要耶稣说,按摩西的律法,用石头将她砸死,耶稣先是弯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见大家逼问,就直起腰来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完,又弯下腰继续在地上画字。人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都出去了,只剩耶稣和那个被抓的女人。耶稣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我也不定你的的罪,去罢!从此不要再犯罪了。”基督教文化默认上帝契约人类无法完美遵守,人不能纯洁无暇。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我们倾向于不考虑人性按理论制定规则,然后在实际执行中打个折扣。而打折权,务必向上集中。3但能量守恒,此处得到的,它处必然失去。如果没有明确规则给予执行者稳定预期并加以保护,要依赖关系运作和上级权衡裁量,那么对基层治理就构成了挑战。因为社会的常态治理是纷繁复杂的,如果要执行者自行权衡取舍就非常考验水平。所以,我们在有超强动员能力的同时,也有很多牛刀杀不了鸡的基层怪相。
2022年6月18日
其他

朝鲜对奥密克戎的防疫实践值得观察

2022年3月10日,柳叶刀曾发表过一篇研究。研究者们利用数学模型同样对这两年间全球超额死亡数进行了预估。预估疫情两年来的超额死亡人数为1820万。是各国报告新冠病毒直接死亡人数的3.07倍。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从各省国民经济公报里的死亡人口增幅看新冠“次生灾害”

截至4月26日,中国内地新冠死亡5734人,但受疫情影响失去生命的不止于这5734人。以下人口数据全部来自各省2018、2019、2021三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无2020年数据):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这是国本之争,请你牺牲一下

封控形势依然严峻,但疫情之外,人们同时关心的还有封控之下的就医、失业、物资需求,以及内心对亲情和稳定预期的需要,比如父母能不能陪同孩子隔离,能不能被带到方舱医院隔离要按照规范程序。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长津湖战役解析|尊重你的对手

12月7日,美军抵达水门桥。水门桥位于真兴里与古土里之间,是美军撤往真兴里的必经通道。水门桥下是四条巨大的长津湖引水管一泻直下导入万丈深渊,桥面是悬空单车道桥梁。一旦桥梁炸毁,美军无法离开长津湖。
2021年9月24日